过量的注射磺胺间磺胺对甲氧嘧啶啶钠导致的共济失调怎么办

猪的常见病,常见问题,客服中心,黑龙江农垦巴斯德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猪的常见病
猪的防疫程序(供参考)
猪瘟组织细胞苗
生后20天,60天各注4头份,如产仔母猪产前没上苗,且周边又有疫情,仔猪可在生后吃奶前注2头份,2小时后吃奶
外购仔猪下车时注4头份,30天后注猪丹毒、肺疫二联苗
产后14天注5头份,后备母猪配种前注5头份
每年3月、9月各注一次
兰耳灭活苗
生后27天注1毫升,70天注2毫升
外购仔猪进舍第八天注2毫升,3周注2毫升
产后21天、30天各注4头份,后备母猪配种前2周、4周各注4头份
伪狂犬弱毒苗
生后35天注2毫升,如用伪狂净苗可在生后3天滴鼻0.5头份,30天、70天各注1头份
外购仔猪进舍15天、28天各注2毫升
产前20天注3毫升,后备母猪配种前3个月注3毫升
细小病毒灭活苗
产后26天注2毫升,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3毫升
口蹄疫O型灭活苗
生后50天注4毫升,间隔30天再注4毫升
外购仔猪进舍35天、85天各注2毫升
产前50天、80天各注5毫升
仔猪副伤寒冻干苗
断奶前15天口服8毫升或30天注一头份
大肠杆菌三价苗(K88 K99 987)
生后2天或4天口服0.2毫升,生后14天注水肿苗2毫升
产前25天、45天在后海穴各注2毫升
猪丹毒 肺疫二联苗
生后45天注1头份
每年3月、9月各注一次
链球菌灭活苗
生后当天、断奶后2周各注5毫升
产前20天注5毫升,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5毫升
(一)猪瘟:(HC)病毒病 1.病原:黄病毒科瘟病毒猪瘟病毒,为RNA病毒。抗原性方面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DV)有相关抗原。该病毒抵抗力强,在粪便中能存活数天,在肉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 2.流行与分布: 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不典型表现为:①温和型、持续感染型增多。②母猪隐形感染、带毒而不发病,可垂直传染给后代。③猪场中隐性传染与显性感染互相转变,持续感染成为本病传染源,使猪场难以净化。 3.传染源、传播途径:病猪和无症状感染猪的体液,分泌液均含病毒,并不断向外排毒,污染饲料、垫草、饮水。传播途径广泛,可经口、鼻、眼、生殖道黏膜及皮肤擦伤传染,也可垂直传播。 4.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有眼屎粘眼、喜喝脏水、扎堆怕冷、啃土。腹下及股内侧有出血点,耳、颈、臀、四肢、包皮、腿部、外阴紫红色,粪便带烂肉,弓腰,后肢麻痹,生长迟缓,公猪包皮积尿,白细胞数显著下降,猪瘟抗体测不出或很低。发病半个月后测猪瘟抗体明显增加。母猪可出现流产有出血点,先天性猪瘟肾上有缺损(沟或坑),淋巴结大理石样变。 5.治疗:理论上无药可医,可使用黄芪多糖、柴胡、头孢苄卡,但临床上单纯用上述药物根本治不住,原因是有混合感染。并常与细菌病、原虫病、支原体病以及其它病毒魂法。所以只能采用混合感染的方案治疗。 6.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二)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又称蓝耳病 1.病原:动脉炎病毒科PRRS病毒,属RNA病毒,分A亚群和B亚群。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猪和康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3个月内仍可带毒排毒。可通过呼吸道及交配传播,也可通过垂直传播和风媒传播。新疫区常呈地方性流行,老疫区则多位散发。 3.症状:母猪感染发病后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发热。A亚群感染时耳部发紫,腹部及阴门青紫色,鼻盘紫红色,有事出现呼吸困难,往往在妊娠后期(产后10日内)发生死胎,足月生产,产出胎儿有死有活,死胎与正常胎儿大小一致,外观一致。 仔猪往往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持续1~3天),呼吸困难,被毛粗乱无光,发育迟缓,耳、鼻、肢端发紫。有时出现水肿。 老龄猪或育肥猪往往只表现一过性食欲不振,轻度呼吸系统症状及耳朵微紫现象,但可因继发感染而加重。公猪有时可见阴囊水肿、睾丸单侧性肿胀等。治疗:黄芪多糖、氟苯尼考、柴胡。该病合并症较多,特别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株感染时多发生严重的混合感染,所以要采用混合感染的方案进行治疗。 4.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三)圆环病毒:(PCV)病毒病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病,患病猪出现免疫缺陷及先天性震颤,多系统衰竭,易继发其它疾病,病猪往往不出现免疫应答。 1.病原: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猪圆环病毒。属DNA病毒,分PCV-1和PCV-2两型,分别为引起先听型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病原。肾病皮炎综合症的病原为PCV-2。 2.情况:我国许多猪场均存在猪圆环病毒,并分离到PCV-2。 3.源:病猪和带毒猪,成年猪往往带毒不发病,但生长缓慢,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尚不清楚。 4.症状:猪圆环病毒流行广泛,血清阳性率高达30-95%,常发生预6-16周龄的仔猪,表现为:被毛粗乱,消瘦衰弱,光吃不长,淋巴结肿大,皮肤上起丘疹,排石灰水样尿液。有的病猪出现先天性震颤,继发感染时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腹泻等,注射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 5.治疗:黄芪多糖、板蓝根、头孢苄卡 6.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四)猪细小病毒感染:(PP病毒病) 1.病原: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猪细小病毒,属DNA病毒,该病毒抵抗力强,在自然界中能存活9个月之久。 2.流行情况:该病几乎存在与所有猪场。该病抗体的半衰期长,母源抗体易干扰免疫注射。 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是感染母猪、公猪及持续性感染的外表健康猪。怀孕55天以内感染的仔猪可终生带毒排毒,经消化道、呼吸道及交配传染和垂直传染。 4.症状:该病通常为亚临床形式,主要危害母猪,往往发生流产,并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流产胎儿大小不一,多位木乃伊胎,大多木乃伊全身发亮。母猪可再度发情怀孕,但产仔数明显减少,也可能既不发情也不怀孕,还有的母猪发情不正常,返情率升高,妊娠期延长或产仔间隔时间延长等。 5.治疗:大青叶、穿心莲、黄芪多糖 6.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五)伪狂犬病:(Pr)病毒病 1.病原: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 2.流行情况:近年来猪伪狂犬病越来越多。多发生于寒冷季节。 3.传染源及传播途径:PRN的宿主广泛,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易感性,包括牛、绵羊、山羊、犬、猫、兔、猪等,猪是唯一的保毒宿主。传染源是病毒和带毒猪。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交配及垂直传播。猪隐性感染者多见。 4.症状:妊娠母猪于感染后10天左右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以死胎为主,流产胎儿大小较一致。新疫区可造成60-90%的母猪流产和死胎。仔猪及小猪多出现发热、口腔附近皮肤溃烂、流涎、神经失常,有时出现咳嗽、流鼻液、腹泻等。 5.治疗:原则:抗病毒、抗菌,黄芪多糖、泰乐菌素、板蓝根,配合伪狂犬双基因缺失苗进行治疗。 6.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六)(FMD)口蹄疫病毒病 1.病原: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属RNA病毒。七个病毒型即A、O、C、SAT1、SAT2、SAT3、As。易发生变异,常有新的亚型出现。 2.流行情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阴性感染严重。 3.传染源:患病、带毒的家畜和野生动物。 4.传播途径:病畜水疱皮、水疱液、分泌物、排泄物经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染。 5.易感动物:猪、牛、羊、骆驼、鹿。 6.症状:季节性:冬春季易发,春季为流行盛期。多为周期性流行,隔1-2年或3-5年流行一次。提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口腔黏膜、蹄部出现红、肿、热、痛及水疱,甚至蹄壳脱落,母猪乳房上出现烂斑。哺乳仔猪多称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 7.治疗:黄芪多糖、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等。 8.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七)仔猪副伤寒病 1.病原: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等。 2.流行情况:各地均有发生,冬季多发,饲养管理差时多发。 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病猪、带菌猪和其它隐性感染动物为该病传染源。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传染。 4.症状:体温升高,耳尖、尾尖、四肢末梢发紫,急性者背部先发红后发紫,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现阶段以湿疹、背部皮肤干裂、脱皮、出油和卷耳多见。康复猪生长发 5.治疗: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土霉素、卡那霉素。 6.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八)副猪嗜血杆菌病 1.症状:多发生于3-10周龄的仔猪,急性症状为背毛粗乱,中度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运动,呼吸困难,身体倦曲,腹部触痛,跛行及关节肿胀等,发病14天后症状减轻,此后主要表现关节肿大,跛行。可持续2个以上。母猪带菌可垂直传染给 2.治疗:恩诺沙星 3.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九)猪喘气病 1.病原:猪肺炎支原体 2.流行情况:各地广泛分布,发病率高。 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病猪和带菌猪为传染源。病猪康复后可长期带菌排菌,经呼吸道传播,病猪咳嗽、气喘形成的飞沫可造成周围猪群感染。 4.症状:呼吸加深加快、腹式呼吸,但体温正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偶尔呈痉挛性咳嗽。继发感染时常见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息痨沟,具有明显的喘鸣音,鼻流浆液性分泌物。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初期咳嗽次数少而轻,后渐加重,冷空气刺激时咳嗽更明显,严重病例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具有不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喘气),症状时轻时重。隐性型无临床表现或轻度咳嗽,但用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肺炎病变。饲养管理条件好时,肺炎病灶可逐步吸收消退而康复。反之,病情恶化而转变为急性或慢性型,甚 5.治疗: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利高霉素、土霉素 6.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2.流行情况:多数养猪国家均有发生和流行。 3.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但多暴发于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且免疫力地下的断奶或育成猪群。传染源为病猪、康复猪或慢性携带者 。经空气传播或猪与猪之间直接接触感染。转群、拥挤、气候骤变、湿度过高及通风不良等能促使该病流行。混发PRRSV和PRV感染可导致死亡率增高。 4.症状:最急性型多见于断奶仔猪,体温突然升高达41.5℃,鼻部、耳部、四肢甚至全身皮肤发紫,张口呼吸,濒死前口、比流出带血的泡沫分泌物。病程短,可突然死亡,急性型体温40.5-41℃,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张口呼吸、末梢皮肤发紫。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件:病猪偶尔咳嗽,食欲减退,恒章发育不良、 5.治疗:土霉素、头孢苄卡、泰乐菌素 6. 预防:如饲料中长期定量加入巴斯德,可以大大缓解病症,减少死亡。 (十一)猪大肠杆菌病 包括仔猪黄白痢和猪水肿病。 1.病原:大肠杆菌,血清型很多,G ,直杆菌、呈棒状,散在或成对存在,嗜碱性,有时两端略深染。 2.流行情况:分布广泛、发病率高。 3.传染源于传播途径: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经口传播。 4.症状:仔猪黄痢生后12-72小时发病,以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为特征,传染迅速,死亡率高。仔猪白痢多发生于2-7周龄的仔猪,以排白色浆糊状稀粪为特征。猪水肿猪多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以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一级头部和胃壁等处水肿为特征。病猪感觉过敏,眼睑、结膜、脸部、齿龈、颈部及腹部皮下水肿明显,体温一般正常或偏低。神经症状明显,肌肉颤抖,阵发性抽搐,步态不稳,四肢划动,多数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不久后死亡。死亡率90%以上。 5.治疗: 黄痢:黄芪多糖、泰乐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白痢:乙酰甲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 水肿病: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庆大霉素 6.在坚持长期、定量的喂巴斯德的情况下,猪腹泻发病率可减少60-80%,使药费下降70%,死亡率明显下降,提高成活率,增加日增重,缩短出栏时间10-15天。 (十二)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1.病原:包括两个病,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流行性腹泻(PED)分别由TGEV和PEDV引起,两个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RNA病毒,TGEV出现呼吸道变异株。 2.流行情况:该病流行且多与TGEV混合感染,据十几个省40多个猪场的抽样调查,发现PED的阳性率达78.57%。 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TGE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而PED为经口传播。躲在冬春季发病。 4.症状:TGE与PED症状相似,但PED表现较轻。 小猪和仔猪表现较重,呕吐、腹泻、粪便呈黄色、黄白色、灰白色水样,粪便内带有小肉蛋(直径1-2mm),脱水严重,病死率较高。 架子猪、育肥猪和母猪表现较轻,食欲不振,偶见呕吐,腹泻3日左右,可自然康复,继发感染时病死率增加。哺乳母猪可有体温升高、无乳、呕吐。 5.治疗:黄芪多糖、泰乐菌素、乙酰甲喹、健胃散。 6. 在坚持长期、定量的喂巴斯德的情况下,猪腹泻发病率可减少60-80%,使药费下降70%,死亡率明显下降,提高成活率,增加日增重,缩短出栏时间10-15天。 (十三)附红细胞体病 1.病原: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猪附红细胞体。瑞氏染色时呈紫红色,多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少数游离于血浆中。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为病猪和带病原体的猪。可通过口、生殖道、昆虫叮咬、污染器械或注射针头传播。 3.流行情况:国内大部分猪场均有改病发生。 4.症状:一般拒食3天后体温上升至41-42℃,持续不退,轻度气喘,耳部及全身变为紫红色或红色而成为“红皮猪”。后期贫血、黄疸,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死胎,同圈中个体打的猪先发病,个体小的猪后发病。 5.治疗:土霉素、贝尼尔 6.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就是让机体健康,抗病能力强,少得不得病。巴斯德生物添加剂,可调节胃肠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产生类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发育。 (十四)链球菌病 1.病原:链球菌、血清型很多。 2.流行情况:大面积流行,目前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病猪、带菌猪和禽类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分泌物、排泄物排菌。此外,该菌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健康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中。传播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 4.症状:脑膜脑炎型有神经症状,出现共济失调、尖叫、抽搐、转圈、磨牙、四肢划动。眼结膜潮红、水肿,呼吸困难。慢性型往往出现关节炎,身上长脓包。溶血性出现渐进性贫血、黄疸。临床病例体温一般不高,有的甚至下降。除淋巴结化脓和关节炎型的以外,往往食欲很差。 5.治疗:泰乐菌素、恩诺沙星、链霉素、头孢苄卡 6. 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就是让机体健康,抗病能力强,少得不得病。巴斯德生物添加剂,可调节胃肠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产生类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发育。 (十五)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1.病原:猪败血波氏杆菌,多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发。 2.流行情况:现世界性分布。 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发病猪及带菌猪为本病的传染源,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染或内源性感染。 4.症状:发病早期仔猪喷嚏,继之鼻孔狭窄,呼吸困难,眼角分泌物形成半月状泪痕,出现化脓性鼻炎及面部变形等。采食及精神正常。 5.治疗:青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卡那霉素 6. 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就是让机体健康,抗病能力强,少得不得病。巴斯德生物添加剂,可调节胃肠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产生类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发育。 (十六)猪肺疫 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霍乱、猪肺疫、牛出败的病原菌。 2.流行情况:世界性流行。 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上呼吸道传染,也可经皮肤、粘膜的损伤和吸血昆虫叮咬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时期发生较多。一些诱发因素如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长途运输、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等可促进本病发生,一般为散发,也可呈地方流行性。 4.症状:最急性型常突然死亡,病程长者体温稽留可达41-42℃,咽喉部水肿可延及耳根及胸前。呼吸高度困难,呈犬状姿势,口鼻流出泡沫,可视粘膜发绀,常窒息而死。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红斑。病程1-2天,病死率100%。急性型可视粘膜发绀。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鼻流粘稠液体并混有血液。皮肤有紫斑或小出血点。多因窒息而死,病程3-5天,有的转为慢性。慢性者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鼻流粘液脓性分泌物。 5. 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就是让机体健康,抗病能力强,少得不得病。巴斯德生物添加剂,可调节胃肠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产生类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发育。 (十七)猪丹毒: 1.病原:猪丹毒杆菌 2.流行情况:呈世界性分布,对养猪业危害很大,现多为亚急性和慢性病例。主要危害架子猪。 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最重要的带菌者是猪,约30-50%的健康猪扁桃体和淋巴组织中存在猪丹毒杆菌。经消化道、损伤的皮肤及蚊虫叮咬而传播。 4.症状:急性型体温可升高到42℃以上,皮肤潮红,继而发紫,后期体温下降。亚急性体温可达41℃以上,多出现菱形疹块,慢性型多出现关节炎、心内膜炎。 5.治疗:青霉素、头孢苄卡、土霉素、链霉素 6. 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就是让机体健康,抗病能力强,少得不得病。巴斯德生物添加剂,可调节胃肠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产生类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发育。 (十八)猪痢疾: 1.病原:猪痢疾密螺旋体 2.情况:在我国,许多省市都有该病的流行,并且一旦传入猪群,很难根除。 3.源与传播途径: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康复猪带菌率高,并可达70天以上;犬、鼠、鸟类可带菌排毒。7-12周龄多发,经消化道感染。该病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容易复发。 4.症状:体温升高到40-40.5℃,血便、弓背、脱水。 5.治疗:头孢苄卡、杆菌肽率、泰乐菌素、痢菌净。 6. 在坚持长期、定量的喂巴斯德的情况下,猪腹泻发病率可减少60-80%,使药费下降70%,死亡率明显下降,提高成活率,增加日增重,缩短出栏时间10-15天。 (十九)弓形体病: 由刚地弓形虫或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人和鸟类的有核细胞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世界性分布,流行广泛。猫鼠传播。猫是唯一的终末宿主。 1.症状: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2℃以上,呈稽留热,一般持续3-7天,精神迟钝,食欲减少,甚至废绝。便秘或拉稀,并带有粘液和血液。呼吸急促,眼出现视网膜及脉络膜炎,甚至失明。皮肤有紫斑,毛孔有出血点,体膘淋巴结肿胀。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和死胎,耐过急性期后,体温下降,食欲逐渐恢复,转为慢性,生长不良,往往造成僵猪,并长期带虫。 2.治疗:磺胺间甲氧嘧啶、鱼腥草 3. 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就是让机体健康,抗病能力强,少得不得病。巴斯德生物添加剂,可调节胃肠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产生类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发育。 (二十)猪高热: 1.流行特点: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等特点。夏季、秋季为高发季节。猪一旦发病往往在短期内波及全群及邻近猪场,造成广泛流行,主要以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户)为多发,免疫程序和用药不合理及饲料配合品种单一的养殖场(户)尤为严重。 2.症状:发病猪主要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40-42℃。结膜潮红、充血,有多辆粘性、脓性分泌物。口干舌燥,粪便干硬,先便秘、后排脓性血便。小便赤短、尿液呈茶色或酱油样颜色。皮肤发红或有出血斑点,常见耳、颈下、四肢、腹下及会阴部等被毛少的部位。呼吸困难、咳喘、消瘦、贫血、四肢无力、部分猪有神经症状。母猪出现不孕、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仔猪、生长猪发病多,死亡率高。 3.预防: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原则。 即在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接种程序的同时,切实搞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平时要做到每周消毒两次以上,发生疫情要一日一消或一日两次消毒,消毒剂要使用2种以上,交替使用方可奏效。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全价饲料,给猪饮用清洁饮水,夏、秋高温、高湿季节搞好防暑降温和消灭蚊蝇工作。在济宁、菏泽地区有些养殖场使用黑色聚乙烯网将整幢猪舍封严,既防暑降温又防止蚊、蝇进入,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良好效果。此外,在猪场院内安装几盏灭蚊灯,对预防该病的发生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治疗:当发生疫情时,要早防早治,做到正确诊断,对症用药。 1)全群用药: A.土霉素g B.阿散酸 50-100g C.氟苯尼考 50-100g D.清瘟败毒散 5000g E.安乃近 500-1000g 以上5种药物按比例同时拌入一顿饲料,全群喂服,连喂3-5天。如发生猪瘟时应紧急接种猪瘟疫苗,疫苗一定要到有条件的正规兽药店去购买,以防免疫失败。 2)对发病猪进行个体治疗: A.长效土霉素注射液20ml/kg体重,一次分点肌注。 B)10%长效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10ml/25kg体重,地塞米松磷酸钠1-2mh/10kg体重,混合后一次肌注。 C.10%安钠注射液10ml,一次肌注。 D.青霉素或阿莫西林2-4万单位/千克体重,链霉素1-2万单位/千克体重,清热解毒注射液30-50ml混合后一次肌注。 E.30%安乃近注射液10ml,盐酸氯丙嗪注射液2ml,烟酸异丙嗪注射液2ml,烟酸胃复安注射液1-2mg/千克体重,复合VB10-20ml,烟酸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1-2mg/千克体重,混合后一次肌注。 以上五种药物,每日同时注射一次,连用3-5天。 3)备注: A.当怀疑附红细胞体病时,加注血虫净按5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一次肌注,隔日一次,连用三次。 B.当怀疑猪瘟时,猪瘟弱毒疫苗肌注,再选用硫酸卡那霉素与氟苯尼考注射液并用,或阿莫西林与病毒灵注射液并用。要全群同时用药预防性治疗,连用3-5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5. 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就是让机体健康,抗病能力强,少得不得病。巴斯德生物添加剂,可调节胃肠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产生类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发育。
营销中心地址:哈尔滨南岗区红旗大街289号龙珅花园A座702室&&5&&914007&&传真 05
网址:&&E-mail:&黑ICP备:&&网站策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控
发布时间: &
[1][2][3][4][5][6][7-8][9]
/kg~0.2 mL/
/kg~15 g/
???????????
本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博亚和讯惠州农业信息网
最新关注:
惠州农业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之窗&&畜禽良种&&猪&&防治技术
猪连球菌病
信息来源:江苏农业网&&责任编辑:lxw&&日期:
  猪链球菌由链球菌属中某些血清群引起猪一些疾病的总称。
  1、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多发生在哺乳仔猪和育成猪,体温升至40&43℃,食欲减少至废绝、便秘,有的后期拉稀、咳嗽、呼吸困难,有的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有的兴奋、转圈,有的倒地侧卧、四肢划动,叫声嘶哑、衰竭死亡。
  2、猪淋巴结脓肿,发生于6&8周龄,乃至4个月龄的猪。下颌淋巴结脓肿,开始硬肿,有热痛。后期化脓成熟,变软,皮肤破渍、脓汁流出。
  预防注射:
  1、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菌苗,每头猪皮下注射5ml;
  2、链球菌明矾结晶紫灭活菌苗,每头2ml,肌肉注射;
  3、猪链球菌Ft117弱毒菌苗,每头2头份,肌肉注射。
  治疗:
  拌料:每吨饲料拌600&800克的&阿奇环素可溶粉剂&或&土霉素预混剂&任何一种,连用七天。
  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公斤体重0.2ml;
  克林霉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ml
  尼可刹米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05ml&0.1ml。
主办:中共惠州市委农办 惠州市农业局
承办:惠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4号楼6楼
技术支持:惠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
备案序号:粤ICP备号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以上版本, 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总访问量:
日最高访问量: 128590 今日访问量:健康养鸡交流群
健康养鸡交流2群
中国兽药114综合群
群鸡病专业研讨群
禽蛋报价群
生猪报价群
兽药经销商交流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磺胺对甲氧嘧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