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好药房老中医医院有没有心血管高手

求医: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水肿,并有肺炎症。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和自治区医院哪个心血管科治疗比较好?_百度知道
求医: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水肿,并有肺炎症。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和自治区医院哪个心血管科治疗比较好?
如何选择,比较包括治疗技术,服务态度,医生队伍,收费,住院环境,挂号速度,附近餐饮条件便利性等方面。请知情人指点!
您好,患者的年龄?目前的病情: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水肿,并有肺炎症。病情描述病情严重,要尽早就诊当地综合性医院或者是心血管专科医院治疗为佳。现在很多医院可以预约挂号。您要关注的是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治疗技术。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其他&1&条热心网友回答
我比较偏向医科大吧!!服务态度收费,住院环境,附近餐饮条件便利性等方面。条件都不错的!!治疗技术也差不到哪去!!毕竟医科大里有研究什么之类的!!不过自治区医院也不错!!看你怎么选吧!!用“心”唱响生命的赞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救治危重急诊患者纪实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用“心”唱响生命的赞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救治危重急诊患者纪实
  □本报记者李海旭通讯员王庆祝李静
  到底什么东西更能令人感动?
  是情人节的那束玫瑰,是困境之中的一次受助,还是半生之后的再次相逢?
  在一群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眼里,在无数等待着亲人生命复苏的病人家属眼里,由一颗已停止跳动的心脏再次奏出的生命之音,才最令人感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每一种疾病都会让患者跟死神打个照面。而在这里,医护人员采用先进的介入技术,使众多的心血管病患者――从年仅两岁的幼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成功地起死回生。他们年均收治2500多名心血管病人,开展了大量的心脏介入手术,把生命一次又一次送给了数以万计的患者。
  他们就是被河南省卫生厅授予“心脏介入治疗先进单位”的河南省重点学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们。
  这里每一天都诞生着生命的奇迹,每一处都有着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这是一幅紧握生命,永不放弃的壮丽图景;
  这是一首用心医心,以心连心的生命赞歌。
  “百家讲坛”连起百姓之心
  心脏病,一个令人总是联想起死亡的名字。在老百姓心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个可以随时夺人性命的病魔更为可怕。心血管疾病该怎么预防、出现紧急情况该怎么处理,患者和家属们往往茫然无从。
  来郑大一附院诊治过心血管病的病人及其家属都知道,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百家讲坛”,场场座无虚席,场面火爆。而主持讲坛的人不是易中天,也不是王立群,而是心内科的两位护士长――刘传红和李文清,在又名“‘心’起点健康教育讲座”的大课堂上为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
  8月16日下午,郑大一附院新病房楼16楼的示教室里,每周一度的“‘心’起点健康教育讲座”正在这里进行,此次讲座的主题是“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血压与饮食”。刘传红护士长告诉患者和家属,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数高达3700万。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要素,它们经常依附在一起,所以有高血压的人最好也去查查血脂。血管就像一条水渠,随着脂质越来越多地依附到渠壁上,淤积物会越来越稠,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当这种病变发生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的时候就是冠心病;当病变发生在脑血管上的时候就会形成脑中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要素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心态平衡,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降压降脂,享受美好生活。她举例说,有的人长期酗酒、通宵熬夜打牌等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还要对你的亲人负责任。刘护士长深入浅出的讲解不时赢得患者和家属一阵阵的掌声。
  在“心”起点课堂上,记者与身边的两名患者家属进行了交谈。记者问身边的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请问您来自哪里?”“我来自淇县农村。”记者:“家里谁在这里住院?”患者家属:“我爱人得了肺心病,从老家转院到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治疗。”记者:“转到这里几天了?”“9天。”“疗效怎么样,病情有好转吗?”“来这里之前已在当地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病情没有得到控制,身体已经开始浮肿才转到这里治疗。现在我爱人的病情正在康复,浮肿已经消退了。”“你爱人的主管医生是谁?”“是心血管内科的杨海波博士。”“你爱人在这里住院9天共花去了多少钱?”“9天花了不到3000块钱。郑大一附院的医疗收费并不高,除了每天20元的床位费比县医院略高一些外,各项花费和县医院差不多。但这里有空调,环境干净卫生,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都很好。”这位患者家属愉快地和记者交谈着。
  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一边挂着输液瓶,一边在儿媳妇的搀扶下来听课。她的儿媳妇告诉记者,她们来自鲁山县,前年她的妈妈因冠心病发作,心血管内科陈庆华教授为她安装了起搏器,效果很好。这次是陪婆婆来住院的,婆婆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她由衷地称赞:“心血管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我们以后都要从点滴做起,对疾病多加防范,‘心’起点课堂让人受益匪浅。”
  就是这样,为了患者,心内科的医务人员一直千方百计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送去仁爱的春风,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心”起点健康教育课堂架起了医患之间的友谊之桥,有力地促进了郑大一附院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
  “李凌是个白求恩式的好大夫”
  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作为河南省重点专科,拥有一大批省内知名的专家,我省著名的心血管专家、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创始人魏太星、张延荣教授开创了河南心血管内科的基业;闫西艴、刘瑞云、魏经汉、黄振文、党瑜华、闫文泰、孙月和等一批省内知名的心血管内科老专家艰苦奋斗、呕心沥血,为心血管内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凌、赵洛沙、张金盈、邱春光、陈魁、张晓、张菲斐、韩战营、杨海波等新一代中青年专家和博士,从老专家的手中接过心血管内科的大旗,奋发图强,忘我奉献,唱响了一曲曲与病魔做斗争的生命赞歌。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该科已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包括冠心病的现代治疗、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研究、高血压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和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处于省内先进水平,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几乎与国内外同步。在过去的20多年中“冠心病研究”与“心脏介入研究”一直是该科重点研究方向,导师们带领研究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科技成果20余项。
  一身飘然的白衣,一副和善的面容,真诚质朴,平易近人。面对患者,她躬身服务;管理科室,她很有魄力。她就是被患者誉为白求恩式的好大夫的内科医学部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凌教授。
  2007年4月,47岁的博士生导师李凌教授开始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成为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新一代的掌门人,担负起心血管内科向前发展的重任。
  从1986年在郑大一附院从事心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她在名家如云的重点科室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心内科专家。她主持科研课题多项,2003年至2006年连续获得医院颁发的住院病人最多奖,2006年被评选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科主任……李凌现担任着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常务委员、高血压防治专业组组长、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荣誉只是一个记录符号,它们记载了李凌近年来在心血管病研究和治疗上不断奋斗的脚步。多年来,她始终把对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除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各种常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外,还潜心研究医学难题肺栓塞,成功抢救急性肺栓塞病人数十例,多次参加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十几年前,大多数医师对肺栓塞几乎没有认识,常常出现临床上的误诊误治,导致病人很高的死亡率。为攻克这个难题,李凌查阅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对这种疾病的诊治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当时,呼吸内科一位年轻患者,按肺部感染治疗,疗效不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咯血,李凌被请去会诊,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地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生命被挽救了。此后,她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最早在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上对肺栓塞的诊治作了专题讲座,使临床医师对肺栓塞的诊治有了初步认识,并使心内科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患者,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艺高人胆大,身为学术带头人的李凌技术全面,医术精湛,面对命悬一线的重症病人,总是蕴藏着她对生命高度的责任。一位老工程师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已经几个月了,在别的医院因诊断不明治疗无效转到郑大一附院,老人对生存已丧失信心,医护人员询问病情时老人也不予配合。李凌医生首先从治疗着手,经检查结合病情,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主,合并缺血性心肌病和双侧胸腔积液,通过综合治疗,患者能平卧休息了。李凌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他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老人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直至康复出院。
  医乃仁术,李凌深深地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她不仅这样要求身边的医护人员,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点。多年来,无论是在患者还是在同行当中,她的医德都有着极高的口碑。对所救治的病人,不管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她都一视同仁;她把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病人需要,不管白天、黑夜,一个电话,她都能尽快赶来;她认真写清每一项医嘱,甚至于怕患者家属不明白“tid、bid、mg”等符号,而选择用“3次/天、2次/天、1片或2片”代替;她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却从来没有收过病人一个红包;不论是自己主管的病人还是其他科室的病人,只要病人需要,她都会及时赶到会诊现场。
  她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责,就要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去,就要为之竭尽全力,奉献一生。”
  ――这是一位医生对职业、对生命的最高承诺。
  一位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李凌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解除病人痛苦,救助众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李凌是一位白求恩式的好大夫。”
  ――这是一位患者对医生的最高评价。
  “你们就像我的亲闺女”
  “你们就像我的亲闺女”――这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张老太的3个亲生闺女都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乡。
  这位70多岁、被冠心病折磨10年的老人,每一次疾病发作都指名要到郑大一附院治疗,每次死神逼近,她都是在这里重获新生。在住院过程中,她已经对一附院心内科的医生和护士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多年的冠心病史,每一次发作都令张老太产生极度的恐慌,总是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老伴儿去世,女儿远在国外,孤身一人的生活更令张老太长期精神抑郁。初到一附院心内科病房,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张老太,本着自己的个人经验,对心内科教授和护士们的治疗方案“提出质疑”,根本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心”字当头的心内科人,对老太太的发难一概不“接招”,在护理这位老人的过程中,年轻的护士们和李文清护士长一起,对老人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们亲切地称老人为“阿姨”,坚持不懈地尝试以多种方式与老人沟通,努力去打开老人的心扉。老人饿了渴了,她们端饭端水;深夜里,老人的被子没盖紧,她们轻轻地给老人盖好;下雨了,怕雨水渗进屋里,她们赶紧把窗户给关严,给予了张老太亲人般的关怀。
  经过心内科大夫和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张老太的身体逐渐康复了,时间长了她对医护人员非常信任,“你们就像我的亲闺女!”张老太看着为她的康复跑前跑后的护士们慈爱地说。儿女不在身边,她就把医护人员当做自己的儿女,经常把银行存折和密码交给护士替她取款。她还主动帮医护人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帮助新入住的病友解答疑问,热情提供帮助。李文清护士长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病人是最懂好的,只要真心对他们好,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关爱,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康复的希望和信心,他们都会给我们以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像张老太这样的病人,心血管内科的医务人员无法回忆起到底收治过多少。
  一位88岁的老太太,有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病史,多次发生急性左心衰竭。一次因急性左心衰竭再次住院,当时患者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口唇及四肢末端紫绀、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心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洛沙教授守在床前,带领医护人员紧急抢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老太太病情明显好转。老太太清醒后摸着自己的胸口说:“多亏你们救了我,我心里记着呢!”老太太神志不清的时候,看到赵洛沙教授站在床前,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拉着赵洛沙教授的手说:“你回来了,可要多住些日子啊!”
  “你们就像我的亲闺女!”在抗击病魔面前从来“冷酷无情”的全体医护人员,却总能为这样的话轻易感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付出是很值得的。患者之音发自肺腑,激励着他们一如既往地视病人如亲人,也激励着他们更加一往无前地为挽救病人生命无私地奉献。
  生命,绝不轻言放弃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这是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常说的一句话。
  在通往CCU(重症监护病房)的长廊里,在无声的手术台上,无论多么危重的病人,无论多么危急的病情,他们执著地坚持一个信念――全力以赴,绝不放弃。
  绝不放弃――是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人们不会忘记,2007年4月,一位病人全身多器官衰竭,从外院转来的时候肾功能衰竭已出现无尿现象,外院医生已经放弃治疗。当病人的家属找到该科张菲斐博士的时候,张博士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毅然接收了这位病人,对这位只有百分之一生还希望的病人做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经过全力以赴的抢救和综合治疗,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这位已被判定“死亡”的患者奇迹般地康复了。
  人们不会忘记,2003年10月,一位68岁的老人,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梗死后心绞痛住进该科。夜间病人突发性心脏骤停,心跳、呼吸停止,赵洛沙教授赶来,迅速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使救治难度大增,抢救工作十分困难。一次、两次、三次,三次电除颤均未能成功使病人恢复心跳,望着赵洛沙脸上的汗珠,病人的家属甚至连在场的护士都认为这位老人再也没有希望了。病人生命重于泰山。赵洛沙教授坚决不言放弃,尽管希望渺茫,但她仍然坚持继续竭尽全力给予治疗。心脏按压、药物除颤、人工呼吸……一种又一种的抢救方法轮番上阵,赵教授整整抢救了一个通宵,终于,在黎明的曙光中,老人睁开了双眼。
  人们不会忘记,2007年8月的一天,三门峡某医院一高龄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情况十分危急,该院向郑大一附院请求支援。受一附院医政处指派,作为我省第一个心内科博士导师的张金盈教授火速奔赴三门峡援助,他及时为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手术,成功开通LAD,并植入支架一枚。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患者胸痛迅速缓解,血压逐渐上升,病情渐渐稳定,数百里奔波的张教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人们不会忘记,2006年10月,那位从南方回郑州治病的打工妹。由于小时候患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冠状动脉比普通人粗10倍。这种病人情况特殊,在全国都极为罕见。接到病人,陈魁教授顶着巨大压力决定为她实施介入手术治疗。他反复推敲,仔细制订手术方案,找到瘘口并使用冠状动脉封堵术为患者成功封堵瘘口。术后病人心脏杂音消失,很快就可下床活动,病情完全康复后,她还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
  人们不会忘记,2007年6月,那个年仅15岁的男孩因急性心肌炎发作突然晕厥,他被120紧急送到该科CCU重症监护病房的时候心跳已经停止,气若游丝。面对这个年轻的生命,张晓教授马上投入紧急抢救,在通过静脉紧急用药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张教授当即决定立即将病人转至导管室。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在从一附院新病房大楼15楼奔赴大楼东面的导管室的过程中,张晓教授紧紧跟在担架旁,一路为孩子实施心脏按压,韩战营博士紧随其旁协助,护士们纷纷拿着氧气,举着输液瓶,迅速将病人送到了导管室。张晓教授急诊为这位男孩成功植入一枚心脏起搏器,孩子心脏恢复正常跳动,转危为安。
  那位68岁的老人出院时,在送给赵洛沙教授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能够表达感激之情,对于我实在是一种幸福和幸运,你们是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可亲、可敬、可爱的人”这个让人想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的称喻,此刻用在这些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生命卫士们身上,让人感觉也是那么的自然与贴切。
  忆及那一幕幕抢救急诊病人的动人场景,谈及病人那一封封发自内心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回忆着全科医护人员20多年在心血管内科治病救人的岗位上忘我的奉献和付出……记者面前的赵洛沙教授和李文清护士长眼中泪光闪动,她们的感动不仅仅来自病人的感恩,他们也在为自己真诚的付出感动着,为全科医护人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而自豪着。
  脱发的教授与十年的盒饭
  绝不放弃――这是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对职业的无私奉献。
  郑大一附院导管室是我省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地方。为更好地抢救患者生命,该院早在1992年就斥巨资购进西德大型先进设备西门子C型臂X光机,在河南省率先开展了冠脉造影术,此后又紧随国际最新进展,相继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p先心病伞堵术等各种类型的心血管介入手术。医院为了支持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先后派出邱春光教授、张金盈教授、陈奎教授、张哓教授等人前往法国p日本p美国学习世界先进的心脏介入技术,有力地提高了为患者服务的水平。
  这是一群用不平凡的行动诠释“奉献”含义的医护人员。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在工作最紧张最劳累的心脏介入导管室,教授们身穿15公斤重的铅衣,几乎天天加班,奋战到晚上11点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当中午的盒饭送过来的时候,打开盒盖,掰开筷子,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照常地在手术室外默默地吃起来。在导管室工作多年的技师刘天喜说:“我们的盒饭都吃了十几年了”,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人顿时感觉到了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8月9日中午,当张晓教授身着沉重的铅衣从导管室走出的时候,整整做了3个小时手术的他,前胸后背都湿透了,他摘下口罩,疲倦地坐下来,呼吸了几口手术室外的“新鲜空气”。手术成功了,病人病情稳定了。他在手术室外吃完盒饭,接着又投入到了下一个病人的手术。
  记者随手翻开他们的手术记录:8月7日8个病人,8月6日11个病人,而最高是7月18日一天做了18个病人。数字是没有太多表述性的,可在那一个个貌似简单的数字后面,每个“1”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搏。
  在导管室里,教授们经常需要在C型臂X光机、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等设备下完成介入手术,这些设备会向外释放相当数量的X射线,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会造成人体脱发、白细胞减少、白内障等副作用。由于长期在导管室工作,该科部分医生的身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
  该科副主任邱春光教授,自199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心脏介入手术,个人完成介入手术治疗心脏病4000余例,并创造性地开创了“心脏介入左侧入路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而正值年富力强的他,由于长期受放射线辐射,一头乌发间却出现了局部的稀顶。
  留美博士后陈魁教授,以封堵术成功治疗了大量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患者,长期以来从事心内科大量的临床救治工作,头顶的黑发却出现相当程度的脱落,由于痕迹明显,不得不时常戴上假发。
  心内科主任李凌教授、副主任赵洛沙教授经常在导管室为病人实施手术,经其挽救的病人数量一天天增多,她们自己的白细胞数量却在大幅减少,主管护师张君也开始脱发……
  在一旁的一位护士深情地对记者说:“教授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擅长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陈庆华教授、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张金盈教授,负责CCU病房的张晓教授……他们身为不同的个体,却都本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医德,共同践行着心血管内科“一心为患者,全力做服务”的良好科风,努力地为患者服务着。
  什么是职业奉献?这就是职业奉献。
  正是凭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他们干出了一串串不平凡的成绩。自1992年以来,该科平均每年完成心脏介入性诊断与治疗1000多例,心脏病的介入诊治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该科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上万例,相继开展了复杂冠脉的介入技术、支架内再狭窄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从1993年开始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在98%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郑大一附院心内科已经帮助省内20多家医院开展了心脏介入治疗技术,被河南省卫生厅授予“心脏介入治疗先进单位”称号。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心”字当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人,在该院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始终把“心”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高高托起一颗行医为患的红心,立足嵩岳沃土,服务中原崛起,以高尚的医德和开拓创新精神让平凡的职业闪耀出仁术之光。
  这位退休铁路女工病愈后,流着眼泪动情地说:“李凌是个白求恩式的好大夫!”
  郑大一附院知名的心血管老专家(左起:黄振文教授、党瑜华教授、闫西艴教授、魏经汉教授)在研讨疑难病例。
  赵洛沙教授和患病老人亲如母女。
  该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左起:韩战营博士、邱春光教授、陈魁教授等)在导管室为心脏病人进行介入手术。
  该院新血管内科医生在查房(左起:张菲斐博士、李凌教授、陈庆华教授、赵洛沙教授)。
  来源:
】【】【】【】【】当前位置: &
心血管内科 常见疾病
心血管内科 相关科室
(394家医院,2215位医生)
(306家医院,2395位医生)
(51家医院,388位医生)
(20家医院,93位医生)
(33家医院,357位医生)
(224家医院,1757位医生)
(415家医院,1280位医生)
按地区查找:
按地区查找: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心理咨询颅脑外伤急性期,恢复期,康复期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疾病&
妇科内窥镜技术治疗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绝经后出血颅脑外伤急性期,恢复期,康复期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疾病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诊疗,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瘤等各种垂体疾病,以及其它内分泌疾病各种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消化道肿瘤、肝胆疾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擅长十二指肠镜的治疗&
冠心病的诊断及介入肝、胆、胰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消化道肿瘤、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妇科杂症,妇科炎症,计划生育&
副主任医师
消化道肿瘤、肝胆疾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擅长十二指肠镜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心肌病,心...肝,胆,胰,胃肠疾病,腹部疾病内镜和腹腔镜&
胆道疾病、消化道肿瘤、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治。对疑难杂症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冠心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肝,胆,胰,胃肠疾病,腹部疾病内镜和腹腔镜&
先心病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呼吸系统肿瘤、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帕金森氏病,运动障碍疾病&
副主任医师
腹腔镜胆囊切除、纤维胆道镜取石与疑难疾病的诊治心律失常(包括各种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房...帕金森氏病,运动障碍疾病&
脑缺血,脑梗,脑血管介入手术,非常擅长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脑梗,是这方面国内知名的专家疑难和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妇科杂症,妇科炎症,计划生育&
腹腔镜胆囊切除、纤维胆道镜取石与疑难疾病的诊治心内科、心律失常的诊断和介入性治疗围产保健,高危妊娠,胎教咨询&
心血管内科最新咨询
向心血管内科在线好大夫咨询
近2周回复231问
咨询范围: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的诊治:冠心...
近2周回复118问
咨询范围: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外科或...
近2周回复99问
咨询范围: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
近2周回复53问
咨询范围:复杂疑难心律失常诊治。包括室速/室颤/...
近2周回复51问
咨询范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介入检查及治...
心血管内科最新文章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
好大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一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