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夹腿综合症秽语综合症服镇肝息风汤为啥病情加重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您好,我妈妈45岁,今年突然得
岁 13:26:38
病情描述:
您好,我妈妈45岁,今年突然得了中风,表现为面部偏瘫,其他都正常,请问医生这种情况严重吗?以后还会发作吗?平时该注意什么?谢谢.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对于你的妈妈面部中风的这种情况,作为家人的尤其需要特别的注意,一般第一次中风不会太严重,但是二次中风的危害将有可能导致全身性的瘫痪,如果不注意由第一次中风有可能会导致二次中风病情的加重.由于中风是年长者比较容易患的疾病,按理来说你妈妈还很年轻,应该不会这么年轻就中风,有可能是由于你妈妈的心血管存在一些疾病造成的. 首先,在目前最重要的恢复中风的后遗症,除了配合药物治疗还可以考虑通过按摩等刺激面部神经,缓轻中风带来的影响. 其次,对于日常饮食也需要注意,不要吃过于油腻,高脂肪含量等的对心血管不好的食品,避免以后再次导致二次中风的危险.平时在家也尽量不要刺激到她的情绪,情绪的过分波动对其病情也是有影响的. 最后,感谢你的提问,希望我们的回答对你有一定的帮助,谢谢.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叙述,你妈妈的情况还不算很严重,病情相对较轻.中风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外邪,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甚则甚至恍惚,神迷,神昏为主症,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嗜烟酒,膏粱厚味.在中医的角度来看,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中风的发病特点有以下几点: 1.发病率高 2.死亡率高 2.致残率高,接近60%; 4.复发率高,每年有20--30%的中风病人有复发. 5.治愈率低;所以说,复发还是有一定的可能的.建议你尝试一下中西治疗,配合针灸治疗,这对中风面瘫的效果不错的,有利于功能的恢复.1.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病情动态,重点注意神志,瞳孔,气息,脉象等变化.2.防止并发症.积极按压受压的皮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食宜慢.3.慎起居,调节情志饮食:重视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气功,散步等,使气机宣畅,血脉流通,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和嗜烟酗酒.4.重视中风先兆:中老年人经常出现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这是中风先兆,应该重视,及早治疗.5.避免中风复发:密切件测血压,往往中风发作前血压都会升高,或者有所波动.6.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牛奶,土豆,香蕉.平时家里准备安宫牛黄丸,如果发现你妈妈中风复发,马上服用,可以有效防止中风的,之后要尽快去就诊.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你母亲的情况不容乐观,这种疾病有四大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中年人是应该及早预防这种疾病,尤其是女性,因为精神与性格,再有生理方面的影响,极易导致肝脏功能下降,肝脏可以合成磷脂,磷脂是可以疏通血管的.的这种疾病与肝脏是分不开的.以后预防复发应该做到不生气,不吃油腻食物,少盐饮食,多绿叶蔬菜,多膳食纤维等,在药物方面,尽量少吃副作用大的,并且遵医嘱,注意复查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经络,一般仅见肌肤麻木,口眼斜,言语塞涩,或半身不遂,无神志障碍.常见证型有:①风邪入中,经络痹阻型.兼恶寒发热,苔薄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方用大秦艽汤.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兼腰酸耳鸣,舌红脉细.治宜滋阴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兼痰多便秘,苔腻脉滑.治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气汤加味.中脏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由于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而便秘又往往是“中风”复发的原因,故不可等闲视之.如3天不解大便,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对右侧半身不遂,出现听障碍的老人,要劝其慢慢讲话,多听收音机,多让儿孙和他(她)交谈,以重建语言功能.当然,这个过程较慢,需要极大的耐心.“中风”老人在恢复期死亡的原因约60%是肺炎.所以,注意室内通风,适时增减衣服,做好保暖,防止发生感冒.照顾"中风"的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如果“中风”的老人能得到细心照料,多数人可在一年内恢复,其中半数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
有关的更多问题,
您好,我妈妈45岁,今...热词TOP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最近血糖上来了 饭菜不能吃
想买一点能治疗他牙齿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好?
您好,我妈妈...文章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
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轧细),生龙骨15(捣碎),生牡蛎15克(捣碎),生龟板15克(捣碎),生白芍1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楝子6克(捣碎),生麦芽克,茵陈6克,甘草4.5克。【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主治】内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加减】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30克;痰多者,加胆南星6克;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24克,净萸肉15克;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30克。【方论】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门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然镇制肝木。至其脉之两尺虚者,当系肾脏真阴虚损,不能与真阳相维系。其真阳脱而上奔,并挟气血以上冲脑部,故又加熟地、萸肉以补肾敛肾。从前所拟之方,原只此数味。后因用此方效者固多,问有初次将药服下,转觉气血上攻而病加剧者,于斯加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斯弊。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起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方中加此三味,而后用此方者,自无他虞也。心中热甚者,当有外感,伏气化热,故加石膏。有痰者,恐痰阻气化之升降,故加胆南星也。【验案】刘铁珊将军丁卯来津后,其脑中常觉发热,时或眩晕,心中烦躁不宁,脉象弦长有力,左右皆然。知系脑充血证。盖其愤激填胸,焦思积虑者已久,是以有斯证也。为其脑中觉热,俾用绿豆实与囊中作枕,为外治之法。又治以镇肝熄风汤,于方中加地黄30克,连服数剂,脑中已不觉热。遂去川楝子,又将生地黄改用18克。服过旬,脉象和平,心中亦不烦躁,遂将药停服。天津铃铛阁街,于氏所娶新妇,过门旬余,忽然头疼。医者疑其受风,投以发表之剂,其疼陡增,号呼不止。其翁在中国银行司账,见同伙沈军阅五期《衷中参西录》,见载有脑充血头疼诸案,遂延余为之诊视。其脉弦硬而长,左部尤甚之,其肝胆之火上冲过甚也。遂投以镇肝熄风汤,加龙胆草9克,以泄其肝胆之火。1剂病愈强半,又服2剂,头已不疼,而脉象仍然有力,遂去龙胆草,加生地黄18克。又服数剂,脉象如常,遂将药停服。陈德三,山东曲阜人,年38岁,在天津一区充商业学校教员,得痫风兼脑充血证。因肝火素盛,又在校中任讲英文,每日登堂演说,时间过长。劳心劳力皆过度,遂得斯证。其来社求诊时,但言患痫风,或数日一发,或旬余一发,其发必以夜,亦不自觉,惟睡醒后舌边觉疼,有咬破之处,即知其睡时已发痫风,其日必精神昏愦,身体酸懒。诊其脉左..右皆弦硬异常,因问其脑中发热或作疼,或兼有眩晕之时乎?答日:此三种病脑中皆有,余以为系痫风之连带病,故未言及耳。愚日:非也,是子患痫风兼患脑充血也。按痫风之证,皆因脑髓神经失其所司,而有非常之变动,其脑部若充血过甚者,恒至排挤脑髓神经,使失其常司也。此证既患痫风,又兼脑部充血,则治之者自当以先治其脑部充血为急务。治以拙拟镇肝熄风汤,为其兼患痫风加全蜈蚣大者3条。盖镇肝熄风汤原为拙拟治脑充血之主方,而蜈蚣又善治痫风之要药也。前方连服10剂,脑部热疼眩晕皆除。惟脉仍有力,即原方略为加减,又服10剂则脉象和平如常矣。继再治其痫风。治以拙拟愈痫丹,日服2次,每次用生怀山药15克煎汤送下。服药逾取病未发,遂停药勿服,痫风从此愈矣。镇肝熄风汤今用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正常人动脉收缩压≤18.6千帕,舒张压≤12千帕;成人高血压标准:收缩压≥21.3千帕和(或)舒张压≥12.6千帕。在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在约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可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膳食因素、肥胖有关。诊断依据应在不同时间测量3次血压,必要时可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来明确原发性或继发性。 .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之分,本病发生以阴虚阳亢者居多。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其主要治法。镇肝熄风汤适用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这一类型。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15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石决明15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怀牛膝30克,白芍12克,玄参10克,杜仲10克,生麦芽10克,茵陈10克,夏枯草10克。若服后血压较稳定,金石之品宜减,当加入健脾理气之品如山楂、鸡内金等。(1)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97,(5):197,魏金凤报道: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中,显效65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处方用镇肝熄风汤原方:怀牛膝30克,生龙骨20克(先煎),玄参20克,生龟板15克(先煎),生白芍15克,天门冬15克,生麦芽10克,川楝子15克,茵陈15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温服,日1剂。舌苔黄腻,痰多黄稠者,加胆南星、竹沥、瓜蒌、黄芩;阳明湿热便秘者,加大黄;头胀疼、面潮红甚者,加菊花、钩藤;气虚心慌心悸者,加太参、黄芪、夜交藤、酸枣仁;心绞痛者,加延胡索、丹参;血偏高者,加仙灵脾、泽泻;阴虚风动者,重用玄参、生地;脑栓形成者,加红花、桃仁、蜈蚣、全蝎;高血压危象者,加夏草、生石决明等,必要时配合口服西药。(2)根据《实用医学杂志》,):556~557,陈燕等报道: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100例中,症疗效总有效率89%。处方:怀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龟板克,白芍25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楝子6克,生芽6克,茵陈6克,甘草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躁不安者,加石膏30克;痰多者,加胆南星6克,瓜蒌皮克;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24克,山萸肉15克;大便不实牵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30克。每日1剂,日服2次,2周为个疗程。(3)根据《中医药信息》,1997,(5):26,邹耀光等报暹镇肝熄风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例,疗效显著。处方:龟板:克(先煎),代赭石30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煎),怀牛膝20克,白芍20克,玄参20克,天门冬20克,茵蒿20克,葛根20克,夏枯草20克,龙胆草20克,生地黄:克,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2.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的统称。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性的前胸压榨样疼痛感觉,主要为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酸酯制剂后消失。发病机制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诊断主要根{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例如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T 2倒置等指导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之分。本病多虚实夹杂,在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疗上当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镇肝熄风汤适用于缓解期。镇肝熄风汤加减:白芍12克,玄参12克,赭石30克(先煎),怀牛膝18克,龙胆草6克,石决明30克,桑寄生15克,钩藤30克(后下),川楝子9克,羚羊角3克(冲服),全蝎5条,甘草6克。水煎,分2次温服,日1剂。阴虚心烦,舌尖红、少津者,加五味子、酸枣仁,以养心安神;神疲,乏力,纳呆者,可用半夏曲健脾和胃,茯神、远志补心安神。(1)根据《中医药信息》,1995,(3):16,辛丽嘉报道:镇肝熄风汤临床治疗胸痹疗效满意。处方:太子参20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白芍15克,生龙骨18克,瓜蒌皮12克,代赭石20克,生牡蛎30克,龟板30克(先煎),葛根3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配合对症治疗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嘱继以养心益气安神之剂以巩固疗效。(2)根据《中医药信息》,1997,(5):26,邹耀光等报道:镇肝熄风汤治老年病胸痹心痛,疗效满意。处方:白芍15克,天门冬15克,玄参15克,太子参10克,瓜蒌30克,生龙骨15克(先煎),代赭石15克,.牡蛎15克(先煎),龟板30克(先煎),每日1剂,日服2次。嘱以养心安神之法巩固疗效。3.脑梗塞脑梗塞又称脑血栓形成,是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脑梗塞主要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半天达到高峰,不少病人在睡眠中发生。偏瘫时,意识常很清楚;如果起病时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梗塞;大脑半球较大区域梗塞、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上脑干的功能,而在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一般检查,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应结合一些特殊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首先选用非损伤性的脑成像检查,如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等,即可确诊。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有中经络、中脏腑、后遗症之分,病理机制与血瘀有关,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其主要治法。在中经络和后遗症阶段,证属阴虚阳亢者,运用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20克(捣碎),生龟板20克(捣碎),生白芍25克,天门冬20克,玄参20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6克。语言不清者,加石菖蒲12克,远志9克;头晕较重者,加草决明12克,菊花9克;口干咽干者,加石斛12克,麦冬12克。(1)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075,李国臣报道:镇肝熄风汤治中风后遗症31例中,治愈13例,好转1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6%。处方:怀牛膝、代赭石、白芍、天门冬、玄参、龟板、龙骨、牡蛎、茵陈、麦芽、川楝子、甘草、炙马钱子、地龙。水煎服,疗效满意。(2)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8~29,林跃明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50例,其中阴虚阳亢型选用镇肝熄风汤基本方: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麦芽、茵陈、甘草。若兼瘀滞而见舌暗红、绛紫者,佐以丹参、赤芍、水蛭等药。(3)根据《辽宁中医杂志》,1991,(6):22,茅献章报道:镇肝熄风汤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处方:代赭石30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钩藤12克,菊花12克,生白芍12克,生龟板15克,玄参12克,牛膝20克,生大黄9克,天竺黄10克,麦芽12克,茵陈9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4)根据《中医药信息》,1997,(5):26,邹耀光报道:用镇肝熄风汤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1例,疗效满意。处方:白芍20克,玄参20克,怀牛膝20克,龙骨5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羚羊角30克(先煎),天麻25克,钩藤各25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龟板30克(先煎),桑寄生20克,龙胆草15克,日服1剂,随证加减。4.脑出血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死亡率高。大多数为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所致,仅少数是其他原因引起。本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多见,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起病前无预感,仅少数患者发病前有头痛、头昏、动作不便、口齿不清等症状。发病突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增高等。脑出血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为首选,与脑梗塞相鉴别。脑出血属中医"中风"范畴,中脏腑与其相似,中风病机复杂,但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肝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变生各种证型的中风。镇肝熄风汤适用于阴虚阳亢型中风。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生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楝子12克,菊花15克,甘草10克。意识不清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丸,配以静滴清开灵注射液80毫升,.每日1次;痰盛者,去龟板、天门冬,加胆南星6克,天竺黄15克;心中烦热加黄芩12克;头痛加羚羊角粉3克(冲服),夏枯草3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1)根据《湖南中医学院学报》,):60,戴娟报道:运用镇肝熄风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同时对比观察了30例。运用中药痊愈10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未用中药,总有效率83.3%。处方:代赭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玄参15克,怀牛膝15克,生龟板15克,白芍10克,天门冬10克,川楝子10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石菖蒲10克,甘草5克,三七粉3克,每日1剂,水煎服或鼻饲。同时运用降颅压、抗脑水肿、降血压、神经营养等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一般支持疗法。(2)根据《中医杂志》,1985,(3):3,曹仰南报道:治疗中风苏醒后仍未脱险或中风苏醒后肢体痿废、偏枯多例,疗效满意。处方: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牛膝、白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生麦芽、青蒿、甘草。阴虚阳亢者酌情加减:如风仍暗动、脸红、青筋肇起者选加羚羊角或西洋参、或钩藤、或天麻、菊花;痰涎壅盛、横窜经络者,加胆南星、或天竺黄、或竹沥、姜汁;阴虚甚者,加枣仁、阿胶及冲服水鸦汤;气虚加黄芪、人参;血瘀加丹参、红花、田七;大便秘结选加大黄、或火麻仁、肉苁蓉及白蜜;手足肿者,加羌活或地龙、薏苡仁。(3)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88,(11):11,杨家麟报道:治疗中风100例,多伴血压偏高、眩晕、目胀耳鸣、半身不遂,治愈91例,好转4例,无效5例。处方:白芍、天门冬、玄参、龟板、代赭石、茵陈、龙骨、牡蛎、麦芽、甘草、牛膝、川楝子。肝阳上亢甚者,加钩藤、天麻、羚羊角;痰多者,加胆南星、半夏;瘀血者,加桃仁、乳香、没药;气血亏虚者,加人参、黄芪、白术、何首乌。5.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脊髓型)中的一种疾病,以侵犯脊髓后索及侧索为主。临床上多数在儿童及少年期起病,婴幼儿偶见,最迟至30岁。首发症状为两下肢共济失调,继而发展到双上肢共济失调,言语不清或暴发性语言,视听力减退,反应迟钝。80%的患者伴有弓形足、爪形趾、脊柱侧弯与前凸等畸形。90%的患者伴有器质性的心脏改变,心脏杂音,异常心电图和心脏扩大。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脊髓变细、萎缩,小脑和脑干亦有不同程度萎缩。诊断根据起病于儿童及少年,进展缓慢,从下肢向上肢发展,典型的脊髓后索、侧索及小脑症状,骨骼系统的畸形,心脏器质性损坏等可以确诊。不典型病例通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提示脊髓、小脑萎缩可资诊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属中医"痿证"范畴,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之分。病理机制与五脏内伤皆有关系。治疗上应分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育阴潜阳、熄风通络为主。镇肝熄风汤适用于肝肾亏损型。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板15克,生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楝子6克,茵陈6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知母10克。面色萎黄不华,心悸怔忡,加黄芪、党参、鸡血藤;久病阴损及阳,症见怕冷、小便清长,可加紫河车粉;热甚,加枸杞子、砂仁。根据《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4):16,刘云等报道:镇肝熄风汤合脉络宁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疗效甚佳。处方:玄参、白芍、怀牛膝、代赭石、炒当归、女贞子、旱莲草、地鳖虫、地龙、乌梢蛇、鸡血藤、生地、山栀等。每日1剂,分2次口服,并配合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8天为1个疗程。6.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更年期综合征的持续时间长短不定,一般约2~5年,严重者可达10余年。临床表现为:,周期、持续时间及经量不一。潮热出汗,精神过敏,激动易怒,多疑,不能自我控制。泌尿生殖道的改变,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各种脂蛋白增加,而高密度脂蛋8/低密度脂蛋白比率降低,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等。更年期综合征依据年龄和临床表现很容易确诊。更年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的"绝经期前后诸症"。本病分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型。本病发生与绝经前后肾气渐衰有关。以调治肾阴肾阳平衡为主要治法。镇肝熄风汤适用于阴虚阳亢型。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10克,川楝子10克,生牡蛎15克,白芍15克,怀牛膝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玄参10克,枸杞子15克。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心肾不交心烦失眠,用五味子、远志、酸枣仁以滋养心神;情志不遂,肝郁化热加栀子、知母、黄柏以滋肾阴而泻肝火。根据《甘肃中医》,):32,刘振华等报道:镇肝熄风汤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处方: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赭石20克,白芍15克,生龟板10克,玄参10克,怀牛膝15克,天门冬10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生麦芽10克,川楝子10克,杭白芍12克,浮小麦20克。若服药后仍有。悸、气短,前方酌减重镇药物,加养心安神之品调养。7.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其病因牵涉到许多不同因素:遗传因素,脑电活动和脑血流因素,血小板和生化因素,饮食因素,内分泌因素,其他情绪紧张、饥饿、缺眠、噪音、强光以及气候变化等,均能导致发作。典型偏头痛有前驱症状,发作前数小时至1天前感到头部不适、嗜睡、、饥饿或小便减少,有视觉先兆或较复杂的幻景。先兆持续10~40分钟,消失后很快发生头痛。头痛为钻痛性或搏动性,常伴有厌食、恶心和呕吐、面色苍白、畏光、厌声、精神委靡。普通偏头痛为最常见类型,前期症状可有可无。头痛表现同典型偏头痛,左右不定,偶然自开始即为双侧性。也伴有恶心、呕吐等,头痛可持续1~3日。另外还有特殊类型偏头痛。诊断常见类型偏头痛较易,根据长期反复发作史、家族史和体检正常,若试用麦角胺制剂止痛有效,则诊断更加明确。必要时可作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检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中医的的头痛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机制与风、火、痰、瘀、虚有关,脉络阻闭、神机受累、清窍不利为其病机。治疗时以调神利窍,补虚泻实为主要治则。内伤肝阳上亢型头痛可选用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加减:代赭石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生白芍12克,生麦芽12克,怀牛膝9克,茯苓9克,桂枝15克,白术12克,甘草3克,天麻4.5克。药后痛减可去桂枝、天麻,加党参。(1)根据《光明中医》,):33,冯俊兴等报道: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处方:代赭石30克,龙骨24克、牡蛎24克,生白芍20克,生麦芽12克,怀牛膝9克,钩藤6克,天麻4.5克,菊花6克,石决明30克,桑椹子9克,白术9克。服后痛减者,续用平肝熄风,清养滋阴之剂,如白芍、生地、麦冬、何首乌、沙参、蜂房等品。(2)根据《江西中医药》1995年,增刊,46,江萍报道:镇肝熄风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处方: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板15克,生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青蒿6克,甘草3克。建议常服六味地黄丸以善其后。8.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过去称为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大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引起,其病理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问由手术造成的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分流。主要是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物,未被解毒和清除,经侧支进人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诊断依据为:①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②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③肝性脑病的诱因;④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升高,扑击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治疗尚无特效药,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诱因,减少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结合其他对症疗法进行治疗.肝性脑病相当于中医的"嗜睡"、"昏迷"等疾病。有热陷心营、痰热上扰、湿热上蒸、肝风内动、清窍被蒙之分。痰火、瘀血闭塞心窍,阴阳失调,形神失控是其病机所在。调整阴阳、恢复神机为治本疗法。镇肝熄风汤适用于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所致者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龟板30克,白芍25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甘草6克。心火盛,加黄连清泻心火;肝郁,加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心神不宁,加茯神、重用龙牡镇心安神。根据《湖北中医杂志》,1999,(3):133,辛伟等报道:用镇肝熄风汤为主治疗肝性脑病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处方:麦门冬15克,天门冬15克,钩藤15克,菊花15克,牛膝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远志15克,鸡血藤15克,龙骨20克,代赭石20克,白芍20克,黄芩10克,夏枯草10克,栀子12克。水煎,取汁300毫升,每131剂,分早晚2次温服。配合西药对症治疗。9.震颤麻痹震颤麻痹又名帕金森病,是二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本病基本上属于中老年疾病,40岁以前发病者很少,而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达1%。单纯老龄化的规律可能助长发病机制,一是黑质细胞逐年减少;二是神经细胞的单胺氧化酶含量居高不下,易于氧化外来致病因子。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进行性病程。本病逐渐发展,不经治疗者,一般在起病10年左右因严重肌强直和继发的关节强硬而不能行动。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跌伤、褥疮等。治疗用抗胆碱药物、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左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震颤麻痹属中医的"震颤"。其病因病机主要在肝,肝属风木,主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致肝风内动;或风夹湿痰,脉络不通,筋失所养;或因脾肾虚衰,不运化水湿,化热生痰,湿痰阻络,痰热动风。种种原因均可导致筋脉失养,而成震颤。治疗时宜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滋补肝肾,活血通络。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首选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15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天麻10克,生龟板15克(先煎),石决明15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怀牛膝20克,白芍12克,玄参10克,杜仲10克,茵陈10克,夏枯草10克。舌质紫暗、多瘀斑,加桃仁、红花、丹参活血通络;脾虚、痰热者,加陈皮、黄芩、半夏、胆南星健脾化痰。根据《天津中医》,1995,(5):17。18,曹文兰报道:用镇肝熄风汤和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震颤麻痹综合征17例,痊愈11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12%。处方: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15克,牛膝10克,寄生2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郁金10克,沉香6克,生赭石15克,白芍15克,川楝子12克,香附12克,丹参15克,菖蒲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10.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因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该病患者,因肠道对铜的吸收超过正常,致使大量的铜盐慢性沉积,从而引起肝、脑、肾等组织的损害。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和构音障碍等,甚至四肢屈曲挛缩,吞咽困难,唾涎外流,精神痴呆,少数病人可发生局限性癫痫或偏瘫,甚至出现精神异常。病程大多呈慢性,如不及时治疗,多持续进展,甚至因肝功能衰竭而死。治疗本病目前尚缺少疗效高而副作用少的理想药物,有条件时,应首先考虑肝移植。如无可能,则限于对症治疗,可分减少铜摄人和增加铜排出两个方面。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症状是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和构音障碍等,这与中医学的"内中风"非常相似。可因肝肾阴虚,肝失所养,木失调达,虚风内动所致。治疗以滋养肝肾,镇肝熄风为主。首选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15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石决明15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怀牛膝30克,白芍12克,玄参10克,杜仲10克,天麻10克,益母草9克,茵陈10克,日1剂,分2次温服。头晕较重者,加草决明12克,菊花9克;干咽干者,加石斛12克,麦冬12克。根据《新中医》,1996,(9):54~55,于鸿钧报道:用中医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处方:生地15克,代赭石15克,麦芽15克,益母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当归12克,杭白芍12克,天麻10克,生龟板10克,牛膝10克,陈皮10克、山栀子10克,天门冬10克,朱砂3克(冲服)。肢体乏力,舌红,苔腻者,加补肾健脾之品。1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临床以病人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工作效率低,常伴有头痛或其他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精神因素是诱发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乏力、容易疲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疑虑等。诊断不能仅凭症状,必须询问病史及进行细致体格检查。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适当配合药物(抗焦虑药、脑神经代谢药)、物理疗法同步进行。神经衰弱常表现为中医"失眠"、"头痛"等病证,有外伤、内感之分,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治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阴虚阳亢型可选用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15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天麻10克,生龟板15克(先煎),麦芽12克,代赭石30克(先煎),怀牛膝30克,白芍12克,玄参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如气虚明显,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失眠者,加酸枣仁30克,合欢花12克,夜交藤15克;心烦,加淡豆豉12克,栀子12克;血虚明显,加黄芪20克,当归12克,鸡血藤15克。根据《河南中医》,):66,古定国报道: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神经衰弱1例,疗效满意。处方:龙骨30克,牡蛎30克,龟板3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15克,当归身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灵芝12克,夜交藤20克,柴胡5克。每日1剂,同时给肾气丸,每日早晚各2粒。12.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有甲状腺肿大,高代谢症群,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以及指端粗厚。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代研究证明本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因素而诱发,属于抑制性淋巴细胞功能缺失所导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诊断依其病史、症状,辅以必要的甲状腺功能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检测。一般治疗:补足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甲亢的药物治疗及放射·陛1311治疗。甲亢在中医称为"瘿气",其病机多因脾气虚弱,气机郁滞,肝失调达,气血逆乱,痰火伤阴,阴虚火旺而致精气失摄之证,证虽属虚实挟杂,但以脏腑失调,气血逆乱,气阴两伤为主,可用镇肝熄风汤滋阴降火治其本。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15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石决明15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白芍12克,玄参10克,杜仲10克,三棱9克,莪术9克,延胡索12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若兼有热象,口苦、舌红者,加黄连、吴茱萸泄肝清热;气虚甚者,加黄芪、怀山药、薏苡仁益气健脾。根据《河南中医》,):66,古定国报道: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甲状腺肿兼甲亢疗效显著。处方: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子8克,旱莲草12克,阿胶(烊化)20克,何首乌15克。每2日服1剂。13.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耳源性眩晕的一种,临床典型症状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和听力减退。本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其机理为内耳迷路的内淋巴生成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水肿和内淋巴压力增高,内淋巴囊扩大,故本病又有"内淋巴积水病"之称。诊断根据其症状及体征,前庭功能检查,90%为半规管反应减退麻痹,无交叉异常反应,无前庭分离现象。有前庭重振,神志清楚,无神经症状和体征。治疗用镇静剂、血管扩张剂、维生素制剂、镇吐剂、利尿剂结合治疗。也可用颈部星状神经节封闭法,高压氧仓疗法,手术等方法治疗。梅尼埃病属中医"眩晕"范畴,有痰湿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两虚、肝阳上亢之分,病因病机可由"风、火、痰、虚、瘀"概括。治疗应从肝、脾、肾人手,以滋肾养肝、益气养血、健脾化湿为主。本方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白芍25克,玄参15克,天门冬15克,菊花9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天麻12克。五心烦热者,加知母、黄柏滋阴清热;心肾不交失眠、多梦者,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麻木震颤严重者,加全蝎、地龙、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根据《新中医》,1995,(9):54,黄百铣报道:用镇肝熄风汤治疗梅尼埃病1例疗效显著。处方:党参15克,代赭石15克(先煎),天冬15克,赤芍15克,天麻10克,牛膝10克,牡蛎30克(先煎),龟板30克(先煎),麦芽30克。【方歌】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龙牡赭茵供;麦芽龟膝草川楝,肝阳上亢能奏功。本文转载自http://user.//blog/
发表评论:
馆藏&3400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秽语综合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