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二仙丹哪里可以买到弩?

水陆二仙丹
水陆二仙丹
水陆二仙丹
&&& 出处:《洪氏经验集》&
&&& 本方由芡实末、金樱子膏制为小丸,盐汤送服。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男子遗精白浊(精与浊所出之窍不同:便浊即是膏淋,肝胆之火也;精浊乃精气滑出,不便亦然,此肾水不足,淫火熏蒸,故精离其位也。)&、女子带下,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之功。&
&&& “水陆”,指两药生长环境,芡实生长在水中,而金樱子则长于山上,一在水而一在陆。“仙”,谓本方之功效神奇。方中芡实甘涩,能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缩尿。两药配伍,能使肾气得补,精关自固,从而遗精、遗尿、带下蠲除。虽然本方药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于临床,其疗效一如仙方,故称之为“水陆二仙丹”。(《医方经验汇编》有水陆三仙膏,由鲜荷叶、鲜菊叶、赤小豆组成,蜜和调涂局部,治疗重症大头瘟、头面焮肿等病。)
&&& 水陆二仙丹制作方法:
&&& 金樱膏 (取半黄者,熬膏一斤,熟则全甘而失涩味)芡实(一斤蒸熟为粉)和丸。盐酒下。&
&&& 此足少阴药也。金樱、芡实,甘能益精,润能滋阴,涩能止脱。
&&& 收涩之剂。滑则气脱,脱则散而不收,必得酸涩之药,敛其耗散,而后发者可返,脱者可收也。如汗出亡阳,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遗,久嗽亡津,此气脱也;若亡血不已,崩中暴下,诸大吐衄,此血脱也。十剂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气脱兼以气药,血脱兼以血药,亦兼气药,气者血之帅也。阳脱者见鬼,阴脱者目盲,此神脱也,当补阳助阴,非涩剂所能收也。
发表评论:
馆藏&5557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水陆二仙丹:芡实与金樱子
水陆二仙丹:芡实与金樱子
樊小竹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邻居,隔一道墙,垫两个小板凳就能从我家小院翻到他家小院。名如其人,樊小竹从小就瘦,胳膊腿又细又长,像营养不良的细毛竹。名字是他爷爷起的,本义自然是想让他活出竹的精气神。她母亲为此经常抱怨。最让她母亲头痛的还不是名字,是尿床。只要有太阳的天气,他们家院子就会“放电影”,电影自然是樊小竹夜里画下的地图。因此,被我们起了个外号“地图册”。
樊小竹的母亲和我母亲最要好。一见他母亲晒被子,我母亲就深表同情:“又尿了?”他母亲会皱着眉头说:“不是啥,这孩子,没个头!”
“再弄点药试试。”
“猪尿泡蒸米饭,茴香炒猪肚,韭菜根,狗肉汤,该吃的都吃过了。这不,刚找毕瞎子看过,说是脾肾虚,要针灸,还给了一大瓶什么‘仙丹’正在吃。”毕瞎子是我们乡里的赤脚医生。
于是,每天一到午饭或晚饭后,就看见他在前面跑,他母亲在后面追,不是追着让他去针灸就是追着让他喝药。
“仙丹”好像很神。没多久,尿床竟然真的好了。再后来,他母亲又开始晒被子,则是在他升初中后。她母亲悄悄地对我母亲说:“这次不是尿床,好像是在发育,有腥味。”我母亲也小声说:“那是梦遗,如果次数多,也要喝点药。我们老大小时候也有过。”老大指的是我大哥。她母亲又小声说:“问过毕瞎子,还要喝点那个‘仙丹’。”
看着两个大人神神秘秘的样子,我对“仙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记忆深刻。
后来,学医学到“水陆二仙丹”一节,书中写道:“本方出自《洪氏经验集》,由芡实末、金樱子膏制为小丸,盐汤送服。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恍然大悟。原来毕瞎子的“仙丹”就是由此而来。
芡实和金樱子又是何方神圣,竟能叫水陆二仙?
细究起来,真是让人失望。芡实原来就是母亲厨房里经常用来勾芡的“芡”,金樱子就是后山上有点甜,带小刺的“倒挂金钩”又叫“山鸡头子”的野果子。
这两个应该是被父母分送在两个地方养大的孪生姐妹吧?
一个变成水塘的睡莲,一个变成陆地的蔷薇;一个生长在南方温柔的水乡,一个成长在荒野乱石之山坡。就这么互不相干的两个,跋山涉水,不辞劳苦,跌跌撞撞地就奔向一个小丸子里,不是姐妹,会这样吗?
若是论名气,芡实可比金樱子有名得多。芡实是苏州有名的美女。“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凝珠十斛,柔香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鸡头就是新鲜的芡实,晶莹、粉嫩、半透明、软糯有弹性,还有沁人的清香,以苏州葑门黄天荡出产的为最优。用来做汤,汤清见底,香甜软糯,好吃又滋补,没人不喜欢。七八月,吴农肩荷小担上市,街头巷尾都是吴侬软语叫卖声:“阿要南——荡——鸡头——嗯……”悠扬如歌的吆喝,不知唤起了多少老苏州人的记忆。
芡实含蓄、贞静、保守得近乎偏执。三月,芡实的叶子浮出,碧绿、清幽、圆润,如荷叶一样一日比一日宽大,可她就是不肯走出水面,像荷叶那样亭亭玉立。她学睡莲,懒懒地躺在水面。可长着长着,又变了,叶面全是皱褶。就好像原本宽大飘逸的绿裙子被放在箱底压得皱巴巴的才拿出来穿上,看得人心里着急,恨不得扯下来给熨烫妥帖。可任谁也不敢扯,因为那皱巴巴的衣衫上还长满了刺,根本不给人亲近的机会。
五六月,终于藏不住,紫色的小花朵冷不丁就从水面上冒了出来,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池塘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只是花苞包得严实,开得也内敛,似乎攒足了劲,却怎么也赶不上莲花那么大那么招摇。还好,花儿一瓣一瓣来得精致,小家碧玉般的玲珑,刚开时羞涩如鸡喙,开全后则很漂亮,像缩小版的紫莲花。
别看花儿又小又漂亮,想采一朵可不那么容易,因为花苞上也是刺,浆果成熟后更是浑身是刺。采芡实得有专门的工具,剥皮也是,要小心地操作,不然就会带来阵阵尖叫。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来之不易,看到一粒粒珍珠样的芡实,才会更加惊喜和珍惜。
芡实味道甘甜微涩,可做美味的汤、菜和糕点,更多的是药用。《本草纲目》曰:“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当芡实羞答答地在水塘里开花的时候,山坡上的金樱子则像个假小子,正躺在泥土里大大咧咧地睡大觉。待发芽时又像个没梳头的野丫头,枝和叶长得凌乱,这儿一簇那儿一簇。花开得倒不马虎,五个花瓣,纯粹的白色,在一大片绿中特别清澈明亮。果就不行了,全是花托发育成的假果,坚硬,金黄,长不大,像鸡头,又像盛酒的金罂,故叫“金樱子”。
除了果实都像鸡头外,有一点金樱子和芡实最相似,那就是浑身是刺。花不能采,果也不能轻易摘,稍有不慎就会被“倒挂金钩”。这可能就是她们姐妹的独特个性。新鲜的金樱子也很甜,像蜂糖罐子,可生吃,可泡酒。可惜因为是假果,砸开不像芡实那样一粒粒珍珠样的饱满。幸好药用价值依旧。《本草纲目》上写道:“金樱子,主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
一个娇嫩,一个结实;一个细腻,一个粗犷;一个益精,一个涩精。这两姐妹配合得真是天衣无缝。
不知道宋代的洪遵老先生当初是怎么让她们姐妹俩重逢,经历了什么样的曲折。这和许多失传的秘方一样,也成了千古之谜。
前几天同学聚会,又遇樊小竹。喝酒时大家都打趣:“小竹同学,你少喝点,不然回家又是一幅世界地图。”小竹早成了大竹,又高大又结实,全无一丝羞涩,回道:“会画地图的才聪明,看人家莫言,小时候就经常画地图。”好像还真是这样,樊小竹也聪明得很,现在是我们这儿一所重点初中的校长,管着几千号师生,成天脸红红的,脖子挺得直直的,像一只时刻准备打鸣的雄鸡。
【本文摘自《遇见最美的本草:一位临床医生的中药札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楚林著)一书】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油在哪里可以买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