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妇儿中心四个月唐氏筛查什么时候做间开始

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二:天津市卫生局----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深化妇幼保...
当前位置:
浏览字体: 【、、】
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二:天津市卫生局----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深化妇幼保健工作职责
母婴保健工作有两大宗旨,一是保障母婴健康,二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天津市作为一个沿海较发达城市,有着良好的妇幼保健工作的社会基础。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广大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努力下,天津市的妇幼保健工作一直在稳步前进。孕产妇死亡率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十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降低到6.16‰。同时,天津市的人口已经多年保持在低生育水平,市区人口已经形成负增长。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天津市妇幼卫生在巩固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摆到主要的议事日程,成为近几年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控制出生缺陷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
天津市委、市政府历来关注妇幼保健事业,将其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母婴健康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业已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日后取消强制性婚前医学检查所带来的婚检率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在公开讲话中强调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市政府戴相龙市长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要针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滑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主管卫生工作的张俊芳副市长,也希望卫生部门要找出相应的对策,弥补婚检滑坡带来的工作损失,曾两次专门听取市卫生局局长就妇幼保健工作的专项汇报,询问工作进展,及时给予重要的指示。市领导的这些关心和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动力和坚实后盾。
我市在强制性婚检取消后,婚检率由以前的85%下降至1.5%,几经努力也无大的起色。影响母婴健康的疾病呈多发之势,乙肝、性病、遗传病等疾病失去有效监控的机会。面对这种形势和天津市13.9‰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建立天津市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的有效机制,实施有效措施,成为卫生部门艰巨而急迫的任务。我们认为,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争取政府支持,将控制出生缺陷工作作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的重要内容给以经费上的支持和保障。只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出生缺陷控制工作才能形成规模。2、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加强群体保健职能。建立出生缺陷控制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提供优质、温馨、安全的服务。3、要积极与新闻媒体、民政等部门沟通合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工作。4、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开展宣传,提高公众对控制出生缺陷的认识,吸引更多的公众主动参与。
本着以上原则,我局开始着手制定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实施方案,实施控制出生缺陷的各种手段。考虑到出生缺陷的干预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才能取得实效,我局确定了出生缺陷干预的网络管理模式,即充分利用现有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以一级卫生院为网底,充分宣传、充分发动公众,以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枢纽,进行区域管理协调,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为龙头,规划、指导全市工作,以各产前诊断单位为技术后盾,其他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充分参与。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三级预防措施、多项疾病筛查、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和百余个单位参与的控制出生缺陷、救助先天疾病儿童的工作格局。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孕前传染病检查
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市在今年实行了免费的孕前传染病检查。具体做法是,政府出资,卫生与民政联合,在婚姻登记同时抽血免费检测乙肝、梅毒和艾滋病,对于阳性者转诊至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干预,并进行专项管理与跟踪,减少传染病的母婴垂直传播。
此项工作自实施以来,得到了我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自今年7月1日启动以来,我市的筛查率已经达到85%以上,且在稳步上升。目前共筛查24601人,发现大三阳204例,小三阳389例,1、5阳8例,单纯澳抗阳性36例,梅毒RPR阳性17例。
(二)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筛查
我市自2003年底,通过全市孕产妇管理系统,开始胎儿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方法为孕妇怀孕12周在社区医院建孕产妇系统管理卡片时,社区医院对其进行孕期两病筛查相关知识的宣传,在实行知情告知后,开具全市统一的筛查转诊单;于怀孕中期(孕15—20周)到所在区县的妇幼保健机构取静脉血;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每周定期取回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发现高危孕妇后,经过所在区县的妇幼保健机构通知孕妇,及时到妇儿保健中心的专科咨询门诊来做遗传咨询,必要的再作进一步的B超检查或羊水染色体检查。经过筛检、确诊“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后,做好妊娠结局的干预。同时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对所有参与筛查的孕妇妊娠结局进行追访,并将结果上报市妇儿保健中心。我市启动此项筛查工作两年多的时间,共计筛查 32276人,确诊病例26人,其中21—三体综合征4人,18—三体综合征3人,其他染色体异常4人,无脑儿13人,水肿胎2人。自今年9月起,我市已全面开展产前筛查工作,城镇职工由生育保险报销筛查费用,并由市政府出资,对农籍户口孕妇实行免费筛查。工作目标为一年之内筛查覆盖率达80%,三年达90%。
(三)产后筛查
1、儿童听力筛查
2004年3月我市在以往新生儿甲低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的基础上,启动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具体做法是:各医院产科责任医生向产妇进行知情告知,并于新生儿出生后3—5天,采用筛查性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对未通过者和听力障碍高危儿开具转诊单,告知家长于42天到市妇儿保健中心复查,如未通过,则3个月时做诊断性脑干诱发电位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初步诊断听力损伤,6个月明确诊断。市妇儿保健中心建立听力筛查高危儿童信息库,并将确诊儿童及时转至专业聋儿康复机构,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助听器配置等干预。截至目前我市共计筛查42000人,确诊聋儿70人,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自今年7月1日起,由市财政支持,启动听力障碍儿童救助项目,对经过筛查确诊的聋儿,每人发放3000元,用于助听器配置。截至目前,已有18名患儿受益。此外,我们加强与残联的合作,对需人工耳蜗干预的聋儿,实施高额救助(每人20多万元),近期,将有4名患儿受益。
2、儿童先心病筛查
近年来,我市监测数据显示,出生缺陷造成的死亡在天津市儿童死亡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尤其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占死因构成的20%。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对先心病儿童进行筛查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婴儿死亡率,并提高这些患儿的生存质量。为此我市在2004年8月实施了天津市儿童先心病筛查工作。方法为:社区医院于3个月儿童体检时开具转诊单,建议家长到市妇儿保健中心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经确诊转至心血管专科医院;对不需手术治疗的由社区按照高危儿童进行管理;市妇儿中心建立先心病儿童信息库,实行统一的跟踪管理,对其发育状况、营养水平进行个体专案指导咨询服务。两年来,对24417名儿童进行了监测,发现各类先心病1474人,发病率为6.0%。在筛查基础上,自今年6月1日,我市已由政府出资对残疾家庭和低生活保障家庭需要手术的患儿实行免费手术,已有10人受益。
3、儿童高危因素筛查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由预防疾病、保障儿童生存发展为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使儿童具有良好的体魄和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能力及健全的精神状态。开展高危儿童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是儿保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影响儿童发育的后天因素有环境高危因素和生物学高危因素。为了尽可能减少多种生物学高危因素对儿童后天发育的影响,提高儿童的健康与发育水平,我们界定了天津市高危儿童的筛查范围。
高危儿童筛查以社区为单位,对在辖区内管理的新生儿、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在访视、体检中筛查出的发育偏离正常的儿童填写《高危儿童报告卡》,上报到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登记。同时向家长发放《高危儿童预约转诊单》。
高危儿童的系统管理由市级妇儿中心及具有高危儿专案管理条件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承担。专案管理单位建立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病历,定期对不同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评估与干预。同时一、二级保健机构配合上一级保健机构进行追访、联络及入户访视等工作。
三、工作成效
我市开展的以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减少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损失。
几年来,我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多项疾病筛查共计90多万人次,检出阳性病例近1800人,初步估算减少社会经济损失3亿多元。
(二)形成了稳定有效的出生缺陷控制体系。
我市控制出生缺陷工作体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形成特定的群体网络模式、严谨的工作流程、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规范的干预措施。我市的出生缺陷控制体系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开展各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同时,采取了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婚前、孕前、产前、产后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知晓其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最广泛的发动目标人群的积极主动参与,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收获。
(四)得到了政府对出生缺陷控制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我们利用筛查的结果,积极呼吁人大、政协代表提出提案,引导媒体开展深度讨论,呼吁和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在我们的努力下,政府对于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的意义有了高度的认识,并有了实质的行动。天津市政府已经论证批准,2006年在全市启动“做好三级预防减少传染病危害,控制出生缺陷,降低致残”政府项目。具体方案为:
1、由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联合,政府出资为育龄人群实行孕前免费乙肝、梅毒、艾滋病检测和孕产妇专项管理与跟踪,减少传染病的母婴垂直传播。
2、实施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神经管缺陷筛查,农业人口全部由政府出资免费筛查,城镇人群由生育保险中支付。
3、政府出资建立缺陷儿童救助机制,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天津市政府拟从今年开始每年财政支持约800万元,开展以上三级预防工作,预计每年可减少由于残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约1.9 亿,收效为投入的20多倍,此举已列为我市“十一五”公共卫生重点项目。
(五)妇幼保健群体工作得到加强
为了全面推动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解决长期存在于天津市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天津市政府在2006年初转发了市卫生局的《关于全面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意见》。《意见》的主要内容为:
1、加强领导,提高对妇幼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视。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是政府职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体现。各区县人民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
2、明确职责,促进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任务落实。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辖区内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在人员和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妇幼卫生保健各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3、完善体系建设,强化管理和群体保健职能。各区县卫生局要有人专门负责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行政管理,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内应成立妇幼群体保健科,专门承担属于公共卫生性质的群体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市内群体保健科不少于8人,郊县不少于15人。各卫生院要各有两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专业人员,负责群体保健工作。
4、落实经费,保证妇幼卫生保健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群体保健工作专项经费,根据工作任务按0.5万元/万人口拨付,并随着经济增长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而增加;各区县应保证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的经费全额拨付;群体保健工作专项经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范围。
5、完善网络建设,提高妇幼卫生保健服务能力。
6、强化干预,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意见》将对我市今后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工作体会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有这样一些体会:
第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妇幼保健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一个地区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控制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艰巨任务。作为妇幼保健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群体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妇女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不断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第二,要发挥妇幼保健的三级网络优势,拓宽妇幼保健的服务范围。
多年来,天津市控制出生缺陷的各项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这和我市充分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优势,从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分不开的。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的需求在不断扩展增加,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的妇女保健工作已经从孕产妇检查拓宽到了出生缺陷干预、健康教育、咨询宣传等领域,儿童保健工作也不仅限于单纯的生长发育监测指导,而是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先心病筛查,把儿保工作拓展到了高危儿童的干预。我市妇幼保健队伍的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得到了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形象、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公众对于妇幼保健事业的认识和认可程度都在逐步提高,主动接受妇幼保健服务的意识增加。
第三,争取政府支持,工作事半功倍。
一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的支持。在控制出生缺陷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工作的进展、困难,我们都及时向市领导汇报,一方面保持市领导的关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我们还动员卫生战线中的人大代表、政协代表,提出议案和议题,形成广泛积极的社会舆论。在工作实施当中,市政府无论从工作协调还是经费投入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保证了这项工作取得实效。通过近两年控制出生缺陷的工作,市领导还进一步关注妇幼保健事业的总体发展,保证了妇幼保健事业的整体推进。
第四,要积极争取各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我市启动的孕前传染病筛查工作中,民政部门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使得我们在工作开始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许多区县的筛查率在首月就已经达到了我们当初设定的三年目标。残联积极配合新生儿听力筛查使后续工作得以落实。重要原因在于我们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对他们进行宣传,促使他们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出生缺陷的现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己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由此,我们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予以关注。我市的控制出生缺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感到工作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距离群众生育健康孩子的需求,全面控制我市出生缺陷的繁重任务仍有相当的距离。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得到卫生部和全国各兄弟省市的支持和帮助。妇儿免费筛查70万人受益
  本报讯记者从市妇儿保健中心获悉,本市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12项针对妇女儿童保健的免费惠民措施,目前已使70万妇女儿童受益。
  新生儿先心病检出率最高
  据介绍,上半年本市共对72942人进行孕前专项筛查,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2177人、梅毒RPR76人、艾滋病1人,筛查率达到98%;产前筛查人数为35642人,因出生缺陷引产143例,筛查率为84.2%。对于新生儿的筛查中,甲低、PKU筛查36565人,确诊甲低24人、PKU6人;听力筛查46748人,确诊听力损伤86人;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26331人,确诊患儿75人;先天性白内障筛查21732人,确诊白内障2人。在所有的新生儿筛查中,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最高,上半年全市筛查32552人,检出先心病779人。
  45岁—49岁妇女易患妇科病
  截至6月底,本市今年共对21万余名30岁—65岁人群进行妇科病普查,其中宫颈炎、乳腺增生、阴道炎检出率最高。最新发布的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检测报告也显示,生殖道感染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乳腺疾病中以乳腺增生为主。目前,本市30岁—65岁已婚妇女中,各种妇科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其中,45岁—49岁妇女患病率最高,更年期女性是各种妇科疾病的高危人群。专家表示,定期进行专业的妇科疾病普查,是保障妇女健康最重要的方法。记者从竹
(本文来源:
没有相关新闻
更多相关搜索:
评论21468条
评论9897条
评论4856条
评论4690条
评论4417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中宜和妇儿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