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培养基如何通过消化道,定居于人体

跨世纪知识城——谈微生物
&&&&&&&&&&&&&&&&
/ 跨世纪知识城——谈微生物 
跨世纪知识城 谈微生物认识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  一说起动物和植物,很多人会滔滔不绝,但如果说起微生物,恐旧对它 熟悉的人就不太多。希望这本书能带你步入微生物大世界。  微生物也像动物、植物一样,具有生命,它可以由小长大,可以“生儿 育女”,繁殖后代,也可以“吃”进食物,排出废物,它也会死亡。也就是 说生命体(无论动物、植物)所有特征它都具有,只不过是它的个子特别特 别的小,小到我们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到它,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当 然,有的大型微生物我们用肉眼也可以看到,如蘑菇、木耳等,尽管它们比 较大,但我们也把它归于微生物这一类。微生物这个家庭非常庞大,成员也 很多,根据它们的一些特点,我们把它分成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病毒四大 类。  微生物虽然特别小,我们看不见,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四周, 就是我们的身体里、衣服上、皮肤上、手上都有许多微生物存在。它们所做 的好事和坏事就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比如,你经常不洗手,吃没有 洗干净的水果,就容易得痢疾;穿衣服不注意易得感冒;家里买的肉、菜等 保管不好会烂掉,这都是因为微生物在捣鬼。你每天吃的馒头、面包、酱油、 醋,以及过年时桌上摆的酒等,这些好吃的东西,都是微生物帮我们制造的, 如果没有微生物,我们就无法吃到这些好东西,也就无法品尝到酸奶、果奶 等饮料。微生物这个大世界里既有“好人”,也有“坏蛋”,而且还有许多 大家不认识、不了解的微生物。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将来去认识、了解 它们,消灭微生物中那些使人得病、使东西变坏的坏蛋,为人们制造出更多 好吃、好喝的东西来。是谁发现了微生物  大约 32 亿年以前,微生物就悄悄地在地球上出现了,那时,整个地球是 它们独霸的天下,后来才陆续出现了植物、动物和人类。很早,人们就知道猎取动物当食品,栽培植物收获粮食,并发展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畜牧业和农业。但是,资历最古老的微生物却一直无声无 息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即便是人们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其它许多方 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时候,对于微生物王国,几乎是一无所知。尽管人们 也早已利用微生物来酿酒、发酵、造醋,但由于它们太小,小到人的肉眼无 法看到,所以,人们无从知道它们的存在。  直到 300 多年以前,列文虎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 200 倍的显微 镜,人类才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微生物的“倩影”。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是荷兰人,1632 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非常热爱大自 然,也非常爱动脑筋。他喜欢听大人们讲述海上的冒险故事,也喜欢向大人 们提出许多问题,并追根问底。列文虎克的童年一点也不幸福,他从小失去 了父亲。为了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他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16 岁的那 一年,列文虎克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在一家杂货铺  里当学徒。外国的学徒和我国解放前的徒工一样,不仅生活艰苦,每日像牛 马一样为老板忙着干活,而且还吃不饱肚子。然而,正是艰苦的环境使他变 得坚强起来。白天,他忙着干活,一到晚上,店铺关门后,他就借着灯光读 着自己喜欢的书。他从书中知道了天空、宇宙,也从书中认识了许多动物、 植物和小昆虫。这段时间,列文虎克从书本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杂货铺的隔壁是一家眼镜店,他有空就向师傅们学习磨眼镜片的技术。 他还从一些手艺人那里学会了做金银饰品的手艺。在 6 年的学徒生活中,他 学会许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  他知道磨制的玻璃片可以将小的东西放大后,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新奇 的想法:如果能制造一种特殊的镜片可以把看到的东西放大许多,用它来观 察一切微小的事物该有多好!  列文虎克的学徒期满了,他不得不为谋生而四处奔波,一直没有机会实 现自己的理想。几十年过去了,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做了一个看门人。 看门这种清闲的工作为他实现理想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他开始了艰苦的磨制 显微镜镜片的工作。经过许多天的辛劳,他终于做成了可以放大近 200 倍的 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列文虎克做好显微镜后,到处收集微小的东西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有一 次,他找到一个从不刷牙的老头,从他的牙缝里取下牙垢,然后放在显微镜 下观察。当他往显微镜里看时,他惊呆了:牙垢里竟然有许许多多小生物, 它们像鱼儿一样来回游动。他仔细地把看到的东西画在本子上,并详细记录 了观察的结果。列文虎克每天不停地观察着、记录着。他的标本越来越多,他把这些观察结果寄到英国皇家学会并引起了轰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议论着这个微小 的尚不被人所知的世界。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荷兰列文虎克的家乡,要求看 一看这些居然连肉眼也看不到的徽小生物。这些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列文虎 克的发现多么重要,他们来到此地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已,在当 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些微小生物的发现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列文虎克用自己亲 手制作的显微镜,第一个观察到了细菌。但是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就连列 文虎克自己也不知道发现这些细菌有什么用处,他只是把它们叫做可爱的“小 动物”。巴斯德  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一百多年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 显微镜的制造也越来越进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以及它的性能质量都有显著 提高。科学家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许多物体,并在高山、海洋、河流、沙漠 等地发现了微生物的足迹。  但是,人们仍然不明白,细菌等微生物到底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细菌在 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在当时,这就像一个谜一样摆在人类面前,许 多科学家都研究、探索这一问题。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微生物世界的秘密开 始被人们认识,第一个完整揭开细菌秘密的是巴斯德。  巴斯德是法国人,1822 年诞生在法国的多耳。巴斯德上小学时在学校表 现很平常,一点也不出众,但是他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学习。21 岁时,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法国当时著名的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他在大学里 专攻化学,但是他更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实验过程。1865 年,法国一个城市里所有酒厂制造的芳香美味的啤酒都变得特别酸,使啤酒无法喝而堆在厂里卖不出去。老板们都很着急。他们不明白好好 的啤酒怎么会变酸呢?就在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时,他们给当时大名鼎鼎的 化学家巴斯德写信,请巴斯德解决啤酒发酸的问题。  巴斯德把发酸的啤酒和不发酸的啤酒分别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经无数次 的核对,终于弄清了;啤酒发酸的原因是由于一种叫做乳酸杆菌的细菌在作 怪。是它们将啤酒中的酒精变酸而使啤酒无法下咽。  巴斯德把各酒厂的老板都叫来,然后告诉他们是乳酸杆菌使啤酒变酸 的。这些老板们根本不相信,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东西怎么能使啤酒变酸呢? 巴斯德告诉他们不要小看这些小细菌。他能够用眼睛来辨别啤酒是不是发酸 的。老板们更不相信了,因为辨别酒的好坏历来都是评酒师们用嘴品尝的, 没有人能用眼睛来发现酒是否发酸。老板们拿来许多种酒,有不发酸的好酒, 也有发酸的啤酒,还有的老板将好酒和发酸的酒掺起来请巴斯德检查,然后 请一个有名的评酒师来鉴定。巴斯德把每瓶酒逐个滴在玻璃片上,放到显微 镜下观察,根据乳酸杆菌的有无、多少来判定酒是否发酸和发酸的程度。每 一种酒都被巴斯德说准了,老板们这才信服了。  巴斯德告诉老板们,要想使酒不发酸,只需将酒加热到 60℃,保持 30 分钟左右,把乳酸杆菌杀死,啤酒就不会发酸了,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消 毒法”。直到今天,这种方法仍被人们使用着。巴斯德的一生几乎全都献给了研究细菌的事业。他发现细菌不仅可以使啤酒变酸,而且能使蚕害病,同时他还发现人类的某些传染病也是由细菌引 起的。是他第一个指出了细菌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以及细菌在人类的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开创了细菌研究的新时代。乡村医生柯赫的贡献  和巴斯德差不多同时代,在德国的一个偏僻的乡村里,有一个医生,他 的名字叫柯赫。柯赫每天除给村民看病以外,还不分昼夜地对细菌进行各种 各样的研究。要想研究细菌就必须有大量的细菌标本。细菌虽然能在短时间 内分裂而繁殖后代,但细菌的繁殖必须要有充分的养料和合适的条件。细菌 每天也需要“吃饭”。因此,柯赫就根据不同细菌的口味,为他们配制好可 口的饭菜——肉汤,让细菌在肉汤里能很快地繁殖后代。世界上的细菌有成千上万种,它们常常混在一起,当用肉汤喂养它们时,许多种细菌会在一起共同繁殖,这就给研究细菌带来了困难。有什么办法能 使各种细菌不混在一起呢?也就是说从混杂的细菌里分离出单一纯种的细 菌,需要什么细菌,就能随时取到什么细菌。如果真是这样,那研究细菌该 有多方便呀!柯赫想了许多办法,做了许多实验,但是都失败了。柯赫为此 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一次,柯赫在厨房中无意地发现半个半生不熟的土豆上长出了一些分散 的红、白色的小圆点,这是一堆细菌在土豆表面上生长繁殖起来的菌落。他 拿起土豆想了想,又放到显微镜下去观察,发现红色小点内全是球菌,而在 白色小点上则全是杆菌。那么,在土豆上培养细菌不就能分离单一的菌种了 吗?可是土豆的养分比较少,有些细菌不能在土豆上繁殖。实验又失败了。柯赫仍然在思考着、寻找着?? 终于他找到了。那就是在肉汤里加入一些洋菜(也叫琼脂),调好后再使其冷却,就变成了凉粉一样胶冻状的平板,然后把细菌小心地接种上去, 在平板上轻轻地划一道线,然后进行培养。细菌在平板上被固定在一处,再不能像在肉汤里一样可以自由游动,每一个细菌只在固定的地方生长,同时 可以吸取它身体下面洋菜肉汤里的营养,这个细菌在这一点上繁殖后代,最 后变成了小堆细菌,这堆细菌就是单一的纯种。平板上生长着许多这样的细 菌小堆,有的是光滑、乳白的,有的是毛茸茸的,还有金黄色的、红色的?? 每一个小堆都是一个细菌的后代。纯种细菌的分离难题终于解决了。  一直到今天,一百多年过去了,柯赫发明的这种培养细菌的方法在全世 界每一个细菌实验室里仍在应用着,它的名字叫“固体培养基”。  细菌的身体非常小,而且透明无色,用显微镜观察总是看不清楚,为了 便于分辨它们,柯赫又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给细菌穿上了漂亮的彩色外衣, 使细菌在显微镜下看得很清楚了,这就是柯赫的又一大贡献——细菌染色 法。  柯赫的两大贡献,为全世界的科学家研究细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这 种基础上,柯赫开始给一些细菌命名,以便人们能认识他们。像霍乱病菌、 白喉杆菌等都是柯赫同他的学生们一道命名的。柯赫这个乡村医生对细菌研 究所做的贡献,是后世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微生物的特点 生长繁殖快  微生物不分雌雄,它的繁殖方式也与众不同,如细菌是靠自身分裂来繁 衍后代的,只要条件适宜,20 分钟就能分裂一次,不到一个小时,就能“五 世同堂”了。如果一直任其繁殖下去,那么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一个 小小的微生物,不到两天时间,它的子孙后代聚集在一起就有地球那么大。 虽然这种呈几何级数的繁衍,常常受环境、食物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不可 能实现,但这也使动植物望尘莫及了。应变能力极强  易变是微生物又一奇妙的特征。这种特性使它们能在其它生物不能生存 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有的微生物在 90℃高温的水中活动自如,有的在稀酸水 中也习以为常,所以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比比皆是。地球上,微生 物是占有最多领土、领空和领海的生物。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儿子”还可以变得比“老子”有本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还能遗传给后代。这种现象叫变异。变异后的 菌种叫做变种。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利用各种条件,迫使微生物发生变异, 获得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变种。不耐高温的菌类可以使它们改变旧习,适合 高温环境,用以解决其在大工业生产中的降温问题。毒性弱的微生物可以通 过变异使它的毒性增强,用来杀灭农业害虫效果更好。青霉素刚投产时,菌 种只能产生几十个单位的青霉素,经过多次变异后的变种能生产出几万个单 位,大大提高了抗菌素的生产水平。  利用微生物的变异特性,不仅能提高产量、扩大品种,而且能提高产品 质量,简化繁杂的生产工艺。广泛地采用变种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发展微生物 生产的途径。嗜好千差万别微生物吃的口粮是各种含碳的物质。通常人们把凡是微生物能利用的含碳物质都叫做碳原。 不同的微生物对碳原的要求千差万别,异养型放线菌对淀粉、纤维素、麦牙糖、葡萄糖、有机酸、蛋白质等许多有机物都爱吃,口味很宽。酵母菌 最喜欢吃麦芽糖和葡萄糖,对淀粉则不屑一顾,一粒不粘,有的菌吃起石油 来津津有味,有的菌却只食动植物的尸体。还有一些微生物自己很不会过日 子,需要依赖别的生物细胞提供现成的营养物质,被人们叫做寄生菌。  在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时,人们可根据它们的嗜好不同,将各种营养物质 按一定的比例配合起来,再加上水就成为培养基。好的培养基能充分发挥生 产菌的生物合成能力,达到最大的生产效果。习性稀奇古怪  氧气是维持动物、植物和人类生命必不可少的气体。而微生物王国的民 众则十分古怪,有的微生物见了氧气就不能生活,甚至死亡,被称为厌氧微 生物,如破伤风杆菌就属这一类,伤口愈深,与空气隔离无氧,它就生长得 愈好。而有的微生物则正好相反,它们必须在有氧气时才能生活,被人们称 为好氧微生物,诸如一些产生抗菌素的微生物就是这样的种类,人们在利用 它们生产抗菌素时,常常需要供给它们专用的空气它们才能长得好。  还有的微生物是介于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之间的类型。它们有氧时 能生活,无氧时也能生活,所以叫兼性微生物。家庭蒸馒头用的发面“起子” 中的酵母菌的习性属于兼生,当人们发面时,将它揉进没有空气的面团里, 只要温度适宜,它们就能在面团中生长繁殖,同时还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 中出现许多小空泡,这样就使做出的馒头松软好吃。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的 环境中照样能生长繁殖,如酱油或醋放置时间过长,在与空气接触的表面, 常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就是酵母菌体形成的。当然,这种“白膜”会损 害酱油、醋原有的风味,变得很不好吃。微生物的家园 微生物的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是无处不有、无孔不入的。凡是动植物生存的地方都有微生物存在,许多动植物不能耐受的恶劣环境中微生物也能安居乐业。庞 大的地球上有许多区域一直都是微生物世袭的“独立王国”。土壤中的功臣  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是土壤中。通常在一克土壤里就有数亿个微生 物,即使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一克砂土中也有十万多个微生物存在。它们一 般都藏在土层 10~ 20 厘米深处。土层越深,微生物数量就越少;最表层 的土壤由于阳光照射,水分又少,所以活的微生物数量也较少。土壤中数量 最多的是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真菌。  土壤中的微生物并非碌碌无为地活着,而是不知疲倦地悄悄地做着惊人 的贡献。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分解利用有机物时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输 送到大气中。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有 90%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从而才保证了植 物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粮。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着能把有机氮变成无机氮的才干。它们转变的本领有 两种:一种叫氨化作用。就是含氮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作用以后释放出 氨。氨是农作物重要的氮素来源。农业上使有机肥料进行腐败的过程就是利  用微生物把有机氮转变成氨来供给植物利用。另一种本领是消化作用。它是 由微生物把氨转变成硝酸的过程。硝酸在土壤中能够形成溶于水的硝酸盐, 可以供给植物吸收利用。  微生物还可以将一些有机体分解转化成各种物质元素,使这些元素又回 到自然界中。如果一棵死树或者一具动物尸体永久不被微生物分解掉,长期 存在下去,那将会给地球造成难以想象的景象。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 使得构成生命的物质周而复始地得以循环,使生物界能繁荣昌盛地得到发 展。所以,渺小之极、默默无闻的微生物在土地上干着惊天动地的宏大事业。空气中的旅游者  微生物虽然居住在土壤中,但它们经常随空气飘游,四处旅行。它们坐 在尘埃或液体泡沫上,凭借风力随空气的流动可以漫游 3 千公里之远,飞越2 万米之高。所以尘埃越多的地方,微生物就越多。 空气中的致病菌主要是由病人或带菌者在咳嗽、吐痰、打喷嚏和呼吸时随同唾液飞沫一起大量排出,进入空气。人体经常处于微生物的包转之中, 机体和微生物时刻都在相互斗争,如果机体处于“劣势”,产生不同的病理 状态叫传染,产生明显症状的叫传染病。如脑膜炎双球菌喜欢在春暖花开的 季节出来旅行,侵入人体后先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再跑到脑、脊髓的外膜 上生长繁殖,造成炎症。这种病死亡率高达 80%,而且有各种后遗症。引起 肺病的结核杆菌,引起麻疹的麻疹病毒,引起肋腺炎的肋腺炎病毒,引起小 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的流感病毒等等都能通过空气 传染造成传染病。当然,这些传染病除了空气之外,接触带菌的物品、用具 或食用含菌的水、食物也能发生流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吃生瓜果要洗干净,不随地吐痰,在传染病流行期带口罩,吃预防药等 都是不可忽视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抗菌能力也是 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条件。水中作乱的菌  土壤、岩石和各种物体上的微生物常常因受风雨的袭击而沦落水中。无 论在淡水、咸水、海水、河水、湖水,或者在雨水、雪水、自来水中都有微 生物存在。有的微生物因不适应水环境的生活会慢慢死去,有的能暂时生活在水中,一些致病菌可以利用水中的营养物质生活很长时间。含有病菌的水就成 了疾病的祸根。1982 年,由于德国的易北河水含有霍乱弧菌,使饮用这条河 水的 8000 多人上吐下泻、严重失水而死亡。对饮用水进行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的检查,判断水污染程度和饮用是否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夏秋两季水温比较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数量高于冬季。水面由于受太 阳光的杀菌作用使含菌数降低,一般在 5~20 米深的水中含菌数最多,生长 有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水域因它们能吞噬微生物而使数量减小。靠近城市的废 水中有机物丰富,可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致使鱼 类得不到氧气而死亡。井水和泉水经过了地层的过滤作用,很少含有机物, 含菌数比较少。  在一潭死水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水中缺氧而形成厌氧环境。这 厌氧的微生物就大量增殖,它们在生活中会放出有恶臭的硫化氢、难闻的氨 气和甲烷等各种气体,使水质又脏又臭。而经常流动的江、河、湖水里有足  够的溶解氧,使好氧微生物能很好生长。这些微生物可将水中的有机物一部 分转变成菌体,一部分转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微生物菌体又能被一些低等 动物吃掉,从而起到了清除水中杂质的作用,使水得到净化。人们常说“流 水不腐”,实际上是这些微生物的功劳。安居人体的细菌  人的体表和体内是许多微生物生活的场所,这些微生物会不会给人体造 成危害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的。  在人的大肠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有合适的酸碱度、温度,于是就 成了微生物生儿育女、定居生栖的好地方。常见的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变形杆菌等等。这些菌群并不是白白在人的肠道内享受吃喝,在它们生活的同时向人体贡献出许多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如它们可以提供维生素 B1、B2、B3、K、叶酸、氨基酸等物质,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人们服用抗菌素药物时间较长,剂量过大,杀死了这些微生物,就会使正常菌群失调,引起 维生素缺乏、腹泻等病症。所以医生对这类抗菌素药物并不放手使用。  人的皮肤上经常附着有链球菌、小球菌、大肠杆菌、霉菌等微生物。一 旦皮肤损伤,致病菌侵入伤口就会引起化脓感染。打针时用酒精消毒皮肤就 是防止皮肤上的微生物随注射器针眼进入人体。人的口腔里所含的食物残渣和脱落的上皮细胞是细菌的良好营养物,口腔里的温度也很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所以口腔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芽孢 杆菌等生存,这些微生物在分解利用食物中的糖类时产生许多有机酸,会损 坏牙齿。因此,养成饭后漱口、睡觉前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口腔 中微生物的数量,保持口腔清洁和保护牙齿。  在鼻腔、咽喉部位常有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 在眼结膜、泌尿生殖道也都有一些微生物生存。其中一些致病菌一旦遇到皮 肤破裂,服抗菌药过多,人体过度疲劳时便会使人患病。藏身食物中的细菌  水果碰伤易霉烂;夏天饭菜过夜会变馊;馒头时间长了会长霉;鱼、肉 长期存放会发臭,这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会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 得营养遭到破坏而变味。人们若食用这样的食物是很危险的。含有肠道球菌、粪链球菌的食品能引起人呕吐、腹泻和肚疼。肉、鱼、蛋类食品若带有沙门氏菌能引起伤寒、腹疼及发烧。微生物给食品带来的危 险性,有的是因为致病菌随着食物侵入人体生长繁殖造成的,有的则是微生 物能产生强烈的毒素。如葡萄球菌可分泌一种肠毒素,使人呕吐、腹疼。能 引起人急性中毒的黄曲霉毒素就广泛地存在于粮食、油料、水果、蔬菜、肉 类、乳类、酱和饲料中。对食物进行严格微生物学检查,是食品加工业必不 可少的步骤。不吃发霉、变味的食物,是防止食品中微生物危害人体的重要措施。警惕微生物喝生水不好  有人认为,口渴时还是喝冷水方便,而旦认为,自来水是消过毒的,可 以直接喝;泉水、河水都是天然的,只要没有弄脏也可以喝,而且对人体是 有好处的。那么,喝生水的习惯好不好呢?还是让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吧! 无论是泉水或是井水,都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而河水,城市饮用的自 来水的水源——大水库的水既有从地底下流出来的地下水,也有从天上掉下 来的雨水。按照一般人的观念,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和雨水都是很干净的,其 实不对。地下水也是雨水通过土壤渗透到地底下的,而土壤中含有许多的细 菌,其中有不少是对人体有害的,甚至可能使人生病。在农村不管地里种什 么,要想使农作物长势好,大丰收,就要给庄稼施肥,而农村比较多用的是 人粪尿。人粪尿则是一些使人生病的坏蛋细菌的大本营,当它们随同肥料进 入土壤后,就在土壤中生长繁殖,扩大自己的领地,当雨量充沛时,它们就 随同雨水一道而进入地下水,进入河流,水库等水域,然后再同地下水一道, 变成泉水、井水,成为人们的饮用水。在许多城镇,自来水经过工人叔叔们 用药物处理,杀死水中的有害细菌,使之变成干净的可以饮用的自来水而进 入千家万户。但自来水是通过水管道而进入家庭的。而水管又是很长很长的, 有的埋在地下,有的露在空气中,使得水管无法用药品来消毒。有的水管破 损漏水,也会使细菌从破口处进入水中。这样一来,等自来水流到你们家时已经含细菌了。你说自来水能直接喝吗?  再说泉水、井水吧,在一些大森林,人迹罕见,那里的泉水没有遭到人 为污染,是比较干净的。而一些村庄的泉水、井水就在村子里,有的不符合 规定,在泉水和井水周围,修建有厕所,猪、牛、羊圈,天长日久,人畜粪 便就会渗到地下,使地下水含有大量的细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饮用水没 有采取消毒措施,这样的水中细菌就更多了。你说这样的水不煮沸消毒能喝 吗?在这几种水中,最不干净的应该算是河水了。一条河要流过许多地方,许多脏水都可以流入河中。上游的人在河水中洗脏东西,下游的人则饮用河 水。也许有的人说,水一流就不脏了,这是不对的。当然一些肉眼可以看见 的有颜色的脏东西,到了河水里会被冲散,被稀释,因而河水看上去依然是 很清爽的。但许许多多的细菌是我们的肉眼所看不见的,它们也依然藏在水 中,你说你喝了这样的水会怎么样呢?  等你明白了河水、井水、泉水、生水的来源与成分后,当你知道了水中 会有无数的细菌后,你就应该改变经常喝生水的坏习惯。你不妨经常准备一 些凉开水以便到时饮用,并向人们解释喝生水的坏处,以保护身体的健康。为什么水果、蔬菜要洗后再吃  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水 果蔬菜的味道鲜美,我们都非常喜欢吃。但是水果和蔬菜需要洗干净,有些 甚至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食用。农村的同学,在食用水果蔬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村子里大多有菜园或果园,有的同学自己家里就种植着果树和蔬菜,什么时候想吃 就什么时候摘下来,美餐一顿,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去洗一洗。那么,水果为 什么要洗后才能食用呢?这里有个原因:首先,现在种植水果、蔬菜都离不 开农药。农药的残毒会留在水果、蔬菜的表皮,你若不洗就吃,农药势必会 随之进入体内,对身体造成伤害。其次是因为水果、蔬菜本身有着丰富的营 养,这些营养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微生物也特别喜欢。所以在水果、蔬菜 的表面会滋生有许多微生物,其中含有较多的酵母菌、细菌。有的蔬菜如胡 萝卜、萝卜等直接生长在土壤里,在种植过程中还要经常施用农家肥、人粪 尿等肥料,所以细菌等就会直接附着在蔬菜的表皮上。如果从地里拔出,不 洗干净,直接食用,就会引起痢疾等疾病。所以食用水果、蔬菜时一定要洗 干净后再吃,不要只图一时的痛快而生吃瓜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慎待剩下的食物  由于有的家庭没有冰箱,食物保存时间过长,或在炎热的夏天,即使保 存几个小时,饭菜就会发出酸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腐烂变质。  食物怎么会腐烂变质呢?是谁使好吃的食物变坏的呢?经过调查我们查 到了元凶,这一切都是细菌在作怪。食物一变味,不仅是口味不好,更主要 的是人们一旦吃了腐烂变质的食物,轻者腹泻、呕吐,重者会引起食物中毒, 命丧黄泉。有的细菌极耐冷,即使在冰箱中,它们也能存活几十天,一旦温度变暖,它们照样繁殖后代,引起食物变质。所以不要认为冰箱就是保险柜,从冰箱 里拿出食物就吃是非常不卫生的。细菌如此神通广大,对它们难道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不,办法很多。细菌虽然很多,又耐冷,但它不耐热,在 80℃时,几分钟内就可以将它们杀 死。有些化学药物也能很快地杀灭细菌,如我们食用的醋就有较强的杀菌作 用。所以为了防止饭菜、食物变质,烹调时要煮熟蒸透,不要让细菌漏网。 剩饭剩菜一定要加热煮沸后,然后加盖保存。食用前还需要再次加热煮沸数 分钟。从冰箱取出的肉制品、剩饭等等也要经加热后方可食用。有些食物,为了长期保存,可用盐腌和糖渍等办法处理,使细菌不能在上面生长。如我们常吃的各种咸菜、咸鸭蛋、蜜饯、果脯等都是用这种办法 制作的。用这种办法,可使食物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质,并且还有特殊的风味。饭前便后要洗手  很多人没有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为什么要在饭前便后洗手呢?原来无 论是大便还是小便,都要去厕所,而厕所里,尤其是公共厕所,空气中细菌 的含量特别多。而这些细菌大多数是能使人生病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痢 疾杆菌等。这些细菌属人的肠道寄生菌,在排出大、小便时,随粪便一同排 出,当然在厕所里就比较多了。当你上厕所时,手上就不可避免地会沾上细 菌。如果你便后不洗手,细菌就会停留在你的手上。你吃东西时,细菌则会 通过你的手同食物一道进入你的体内而使你生病。所以你要记住,便后一定 要洗手。有的人洗手很不认真,随便用水涮一涮手就算完事。这样做起不到 洗手的作用。洗手一定要抹上肥皂,并认真地搓洗。肥皂是一种化学物质,  含碱性,本身有杀菌作用。另外肥皂的泡沫也可以把细菌卷起来带走。洗手 最好用流动的水,可免再次被脏水污染。  至于饭前要洗手的道理也同上面所讲的一样,也是为了防止在吃饭时, 把脏手上的细菌一并吃到肚子里。俗话说“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早晚刷牙好处多  人们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脸刷牙。可是在我国的农村,有些人 并没有刷牙的习惯。这是很不好的。  人们每天要吃饭,用牙齿咀嚼食物,食物的残渣就不可避免地会塞入牙 缝。这些食物对于细菌来说就是美味佳肴。细菌就会在牙缝里生长繁殖。食 物中含有许多糖,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将这些糖变成酸,而酸会使牙齿 变软,并腐蚀牙齿的保护层,破坏牙根,最后使牙齿脱落。有的细菌在牙缝 及口腔中生活,吃进食物后,产生一些带臭味的物质,而使人的口腔产生异 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口臭。  有些小朋友待别喜欢吃糖果,如果糖果的残渣留在牙缝里,更易招引细 菌,并能加快细菌的繁殖速度,也就会产生很多的酸,使小朋友的牙齿变黑, 残缺不全,成为小老头或小老太太。如果细菌生长时间长,繁殖的数目多, 不仅会破坏牙齿本身,还会损坏牙齿神经,其结果是经常牙疼。我们常听说有人是虫牙,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牙里是不会有虫子的。所谓的虫牙就是细菌在牙齿上生长、产酸,然后酸在牙齿上进行化学反应, 把牙齿腐蚀。天长日久,就会在牙齿上形成一个小洞。这种小洞如果不赶快 治疗,它就会变成细菌的安乐窝。时间一长这个牙齿就保不住了。警惕钱上的病菌  你喜欢钱吗?假如有人这样问你,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钱,谁不喜欢, 就连傻瓜都喜欢钱。钱可以买到许多好东西,没有钱那就没法活了。可从卫 生角度来说,钱确实不是好东西。不信,好,请你随我看一看吧!你把钱放到显微镜下看一看,你会发现上边会有许多肮脏的东西。灰尘、油垢,更主要的是钱上有许多细菌。一张崭新的纸币从银行出来是很干净的, 但它在周转过程中会经过许多人的手、许多的地方,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许 多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有些人患感冒,他拿过的钱上可能会有流感病毒; 患有传染病的人,他用过的钱上也会带有传染病的病毒和细菌。这些钱被无 数带病菌的人传染,使它成为一个传染疾病的祸根。据观察,一般的钱上都 带有多种细菌,其中有可以使人得痢疾的痢疾杆菌,也有使人体内部器官发 炎的大肠杆菌,还有可以使人得肝炎的病毒和得肺炎的肺炎球菌。如果你身 体虚弱,或者使用不当,如有的人喜欢把钱放在嘴里含着,这样你就可能会 被传染上疾病。从以上的事实你可以看出钱究竟是不是好东西了。所以当你 使用钱时,一定要从卫生的角度去考虑它,保管它,使它能更好地为自己服 务,而不致于对自己造成伤害。致病真菌使人和动物生病的真菌  真菌也能引起人和动物生病,但是比起细菌和病毒来,真菌的危害要小 一些。真菌能使人和动物的表皮以及毛发、指甲等生病,有的真菌也能侵入 人和动物体内,使人和动物的内部组织,如淋巴系统、内脏、骨骼等生病。 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毒性物质,使人和动物中毒。  真菌性的皮肤病是由一些皮肤丝状菌的寄生引起的。这些丝状菌可以侵 袭人体皮肤,使人患皮癣、体癣、甲癣和脚癣。丝状菌中的发癣菌和表皮癣 菌能破坏人的头皮及毛发,引起头癣、黄癣及发癣。  皮肤丝状菌能使人及动物感染,既能在人与人之间造成接触传染,也能 在动物与人之间造成接触传染。  有一种病名叫“香港脚”,它其实就是脚癣,也叫“脚湿气”或“烂脚 丫”。是一种叫做足癣菌的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这种足癣菌喜欢在潮 湿温暖的地方居住,并在那里生长繁殖。如公共澡堂的地面或浴池、澡堂公 用的拖鞋、浴巾,游泳池的地面和跳水板上,如果患有脚癣的病人走过,就 可能把真菌留在上面。脚癣病人的毛巾、鞋子、袜子也都带有大量的致病菌。 小朋友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经常保持皮肤干燥,可以预防 脚癣。  得了急性脚癣,脚趾缝往往特别发痒,有时还会烂个口子。如果在破伤 的皮肤上,再感染上其它细菌,就会发炎红肿。生了脚癣,很容易把真菌粘 到脚趾甲上,引起趾甲癣。如常用手指抓“烂脚丫”发痒的部位,再用手抓 身体的其它部位,就会把真菌带到其它部位引起手癣、指甲癣、臀癣、阴癣 及头癣等。因此,脚癣的危害是很大的,生了脚癣要赶快去医院治疗。在真菌所引起的疾病中,有一类是真菌的毒性物质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症。我们经常听说有的人吃蘑菇中毒死亡就是这样的中毒症。自然界的 毒蘑菇,种类和数量并不多,但是如果不认识有毒的蘑菇而误食,那将会带 来致命的危险。春生鹅膏就是一种毒蘑菇。它的菌体表面为纯白色,有人称它为白鹅膏或白毒伞。它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每逢春、夏天,多见于阔叶林或杂木林、 吃了这种毒蘑菇后 10~12 小时后,患者会感到头痛、眼花、口渴,胃也疼痛, 上吐下泻,大量出汗,四肢发冷,体温降至 36℃~35℃,几小时后平静下来, 但再过两小时后重新发作,病人不省人事,一二天内死亡。有时可持续五六 天,但最后总是难以逃脱死神的魔掌。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疗这种中毒症的有效方法。因为中毒症状发生时, 毒素已进入血液,而且在血液里仍然对人体有毒。  所以,食用野生蘑菇时,要特别小心。分辨不清时,应请教有经验的人 或者宁可扔掉不吃也不能冒此风险。小朋友们要千万记住。  还有一种叫做蛤蟆菌的毒蘑菇,它的特征是菌盖鲜红色,并有白色至淡 黄白的鳞片。人们有时将此菌与稀饭拌在一起,毒杀苍蝇,所以也称“毒蝇 菌”或“捕蝇菌”。  蛤蟆菌的分布也比较广。它的毒性比春生鹅膏小。除非食用很多或身体 不好的病人食用后有可能死亡外,其它人食用后只会出现酒醉状或类似发酒 疯的症状,两三天后才会转入正常,死亡的可能性较小。鱼类的水霉病就是因为水霉菌寄生在鱼的身体上而引起的一种鱼类皮肤病。因为病鱼或鱼卵上长有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体,渔民们又把这种病称为 “白毛病”。  水霉喜欢侵袭受伤的鱼体和鱼卵。当我们在搬运或捕捞鱼时造成鱼体受 伤,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鱼体受伤时,水霉就会乘隙而入,进入鱼体,在鱼 身上长出白毛。十万火鸡事件  1960 年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农庄中,人们突然发现他们饲养的火鸡一个个 食欲不振,走起路来如同一个醉汉东倒西歪。过了两天,这些火鸡全都耷拉 着脑袋,不能取食,不到一周的时间便都陆续死去。这种不明的“瘟神”迅 速扩展到其它的地方,农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饲养的火鸡一只一只地死 掉,却无可奈何而伤心至极。短短两三个月的光景,便死掉了约十万只火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万火鸡事件”。 在当时,由于人们对这种疾病原因不明,故叫做“火鸡×病”。与此同时,在非洲的乌干达也发现了类似的小鸭死亡事件,根据各种可能的疑迹, 科学家们开始了对“凶犯”的调查与分析。最开始,科学家们检查了当地农民施用的农药,结果排除了农药致死火鸡的可能性。随后又对各种致病微生物作了大量的检测分析,认为它们也不 可能引起如此规模的火鸡死亡。最后通过仔细调查,终于在伦敦的一家碾米 厂找到了疑点,认为“凶犯”与碾米厂所供应的饲料有关,其主要毒性则在 饲料里的长生粉中。科学家们用这些长生粉对小鸡和小鸭作试验,结果发现 它们都呈现出典型的“火鸡×病”症状。由此证明,这种长生粉具有微强的 毒性。至此,“凶犯”的来龙去脉已被查明,但真正的“凶犯”又是什么呢?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科学家们集中地对这些长生粉作了分析研究,通 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最后确认这个“凶犯”便是黄曲素,其置火鸡于死地的有 毒物质便是这种霉菌所排泄出来的黄曲霉毒素。这类毒素的毒性之烈,简直 让人难以相信。取这类毒素中毒性最强物质仅 1 克,便能毒死小鸭成千上万 只!这个超级杀手黄曲素不仅可以成批成批地杀死动物,而且对我们人类的 安全也直接构成威胁。1974 年 10 月,在印度西部的农村里,曾发生过一起 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涉及到二百多个村庄,共 397 人生病,其中死亡 106人。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在于损害肝脏方面,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强 烈的致肝癌物质。虽然说它的毒性谈起来骇人听闻,而且黄曲霉毒素也广布 于自然界中,但只要按照科学的保存食品及食用的方法,就不会给这个“凶 犯”以可乘之机。现在,人们对这一类“罪大恶极”的黄曲霉毒素已经有了 深刻的了解,可以人为地控制和消灭它们,“十万火鸡”的悲剧绝对不会重 演。无声受害者  说起“天花”,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危害人类的病毒病。早在公元前 10 世纪,这种病毒病便与人类打起交道来了。在这 3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它  给我们人类美满的幸福生活带来了多么无情的摧残。只要染上天花病,死亡 的可能性就高达 50%,即使幸存,也会在脸上留下难看的“麻点”,甚至失 明。这种病毒对我们人类是一个巨大的灾难,直到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 消灭天花”的美好愿望才基本实现。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在“默默无闻” 的植物王国里,是不是也有这些“恐怖分子”的踪迹呢?  其实,植物界在点缀着我们茫茫陆地的时候,也早就受到了病毒的摧残。 远在公元 1576 年,原本色泽柔和、颜色单一的郁金香花瓣里却出现了被 各种条纹分隔开来的碎色花瓣,这便是在植物国度里病毒作恶的开始。19 世 纪末期在日本的广大农村,突发了一种水稻流行病。农民们辛辛苦苦播下的 种子,插下的秧苗却遭受到了病毒的“攻击”,田野里一片枯黄,到了本该 是金穗累累的收获季节,往日茁壮的稻谷却低矮枯萎,与插下去的幼苗高矮 相差无几,绿色的禾苗变成了茫茫的枯草,大片大片的农田颗粒无收,人们悲痛至极,饥馑连天,总共饿死了 1 万多人。 在我国,由于病毒侵染植物而蒙受了巨大损失的例子也屡见不鲜。1980年前后,我国南方沿海的稻产区,受到一种水稻东格鲁病的危害,病情蔓延20 多个县市,病田的产量仅有 30%~50%,最高也才 70%,还有的甚至是 颗粒无收。其 实,这种病害是东南亚国家稻田中的“惯犯”,普遍发生而 且毁灭性大。仅菲律宾一个小国家,每年都要因此损失 100 万吨的粮食,这 无疑是一个不小的灾难数字。实际上,病毒不仅危害一些常见的大田作物水 稻、小麦、甜菜等,还危害甘蔗、香蕉、可可、蔬菜等农业经济作物。病毒原形  病毒给人类给植物带来的灾难这么大,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又与我们前面所说的真菌、细菌有何不同?在微生物小生命世界的领地里,病毒是最小最小的成员之一,它比真菌、细菌的形体都要小得多,以至于科学家们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面还无法看 清它们,而必须要通过放大几万倍的更为高级的“火眼金睛”——电子显微 镜。在电子显微镜下,这些微小的家伙们再也无法隐藏而原形毕露了。我们 观察到它们的结构形态有的像一个圆皮球,有的像一根短木棒,还有一些则 如同一丝丝绒绒。病毒之小,小到连最基本的生物结构单元——细胞都没有, 仅有一层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以及包于壳内的决定其繁殖特性的遗传物 质。虽然说病毒结构比较简单,但由于它体形小,而且不易得到,所以研究 起来也非一件易事。有的朋友不禁要问:病毒如此之小,小到连细胞也没有,那它们又是怎样“闯进”植物细胞的呢?病毒的“改造”  其实,病毒本身并没有“破门入室”的本领,它侵染到植物里面是有“帮 凶”与之同谋的。这些“同谋犯”主要就是蚜虫、粉虱、线虫等昆虫介体。 当它们在咬伤植物的时候,将病毒也带到了伤口处,进一步深入到植物的细 胞中,这些讨厌的小家伙们就是这样狼狈为奸、臭味相投地相互勾结干起坏 事来的。而一旦病毒在细胞中定居下来,它们便大肆繁殖,开始了大刀阔斧 的残害寄生植物的活动。  作为病毒“无声”的受害者——植物,在感染上病毒后会出现各式各样 的病症。明明是叶面翠绿、叶脉深褐的叶子,却变得颜色深浅不一,有斑纹 点,而且叶脉透亮,像是在水中浸泡过一样;有些光滑平展的果实与茎杆的  上面被“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圈,如同套上了一个个细铁环;另外有的 叶面会上下弯卷,成为一只弯弯的小船;有的叶面高低不平,比正常叶片小 得多,成了高低不平的“山洼地”;而有些心形叶片却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双 巴扇”;有的成了一根长长的“鼠尾巴”??植物不能说话,有病了也不会 “呻吟”,所以等到我们观察到它们的这些变化时,其实植物早已深受其害 而病入膏肓了。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病毒一方面对人体、对动物植物构成危害,我们很 想一举歼灭它们;而另一方面,病毒虽然其毒无比,但也可经过改造后被利 用起来。这个方面,科学家们已做出了艰辛的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科学家们想:既然病毒都能够置人于死地,那么区区小害虫也一定可以毒死。 而到如今,在我国用来防止主要害虫的昆虫病毒达 290 多种,其中 10 多种已 在我们的农业生产中展示了无比的威力。其次,正如郁金香的碎色花瓣一样, 我们知道病毒“入侵”花草会使之变色或畸形,而这种效果为我们的观赏花 卉树木增添了无穷情趣,使之更加婀娜多姿、绚丽多彩而且形态奇特、变比 多端。其实,将病毒转化为造福人类的“积极分子”,还主要是在遗传工程 等高科技领域方面。通过对它们的逐步“驯化”,便能让它们做出更多有益 的事情。植物中的“超微蚯蚓”  随着成熟季节的日趋临近,原来一片翠绿的花地却逐渐变得枯黄、矮小, 有的植株叶子已经脱落,仅留下一根干枯的茎杆。放眼望去,如同黄土高坡 上刚刚卷过一场风暴,一副斑驳陆离的凄凉景象,令人惨不忍睹。这一切, 对于正双眼切切地盼着收获的人们无疑是一次天灾人祸。拔起一株花生来仔 细一瞧,只见根部仅留下一些短短的粗根。而且局部膨胀肿大,结成一团, 就像几个畸形的胡萝卜拧到了一起。本来庞大而且分枝众多的须根、细根却 不翼而飞了。经过科学家们的分析,这个庄稼的“灾星”便是一种“居住”在植物根系里面的“蚯蚓”—一植物寄生线虫。 这类“超微蚯蚓”是农学家们大伤脑筋而又为农民朋友所深恶痛绝的一类病原微生物。在微生物的大家庭中,它们自立门户,既不是细菌、病毒类,也非真菌类中的成员,而另有其名——原生动物。在显微镜下,这些小家伙 们形如蚯蚓,长长的身躯,两头略微变细,中间的一长段则粗细相差无几。 由于它们的肌肉层能够不停地蠕动,故移动起来活像蚯蚓爬行一样波浪似地 前进,简直就是一只缩小上百倍后的蚯蚓。在这些“超微蚯蚓”的头部,是 它的孔口,孔口里面便隐藏着口腔,而在口腔中便有一根十分纤细、时出时 没的长矛,这就是它们损害作物的锐利武器——口针。它们正是利用这根口 针而不停地刺穿植物的细胞,并像蚊虫一样地吸走植物的“血液”。一旦这 些讨厌的家伙们在植物里面定居下来,便会以植物细胞中的“血液”为食, 迅速“生儿育女”,繁殖一批又一批的祸根,向四周蔓延开,侵染成片的庄 稼作物。  其实,这些“超微蚯蚓”不仅危害花生、马铃薯、大豆等,还侵染香蕉、 柑桔、椰子、咖啡、棉花、果树、水稻、烟草及其它蔬菜,几乎是一个无处 不在、无孔不入的“凶犯”。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往日大片绿茵茵的草坪在 短短时间内却开始褪色变黄、逐渐枯萎,直至最后死亡,其实很有可能就是 这些小家伙们造的“孽”。而且,它们不仅能浸染植物的根系,还对茎叶、  果实、种子也能侵染,定居其中后便迅速扩大“战果”,给我们的农业生产 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这些“超微蚯蚓”对庄稼造成的损失之大,让人触目惊心。美国国际线 虫研究机构通过对 70 多个国家进行广泛调查,结果显示,仅 1984 年,它们 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便达 12.3%,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农作物危害累加起 来,则经济损失高达 1 万亿元人民币。通过科学家们的分析,这类“超微蚯 蚓”主要危害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而我国地跨温、热两带,从土壤性质及 农作物特点上面,都很适合线虫的生长。在我国,深受其害的程度也绝不亚 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然而以往,我们国家只是对昆虫危害及植物的其它病害 研究和注意较多,而对线虫的危害关注则相对较少,客观上便给了这些“超 微蚯蚓”以可乘之机。而其实,它们可以说是隐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大 敌害。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正日益认识到了其严重性,对“超微蚯蚓”——线虫危害的研究与防治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 农业科学家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它们的危害,我们的农业生产又会 回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制服微生物  在很早以前,人们经常得一些奇怪的病,而使人们死亡。当时人类还搞 不清楚患这些病的原因。经过无数科学家的艰苦努力,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杀 人凶手,它就是细菌。人们研究后得知,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霍乱病 是霍乱病菌引起的;而白喉的病原菌是白喉杆菌引起的;像伤寒、破伤风、 肺炎、脑膜炎等传染病都细菌在作乱。  细菌之所以使人患病是因为它具备两种武器,第一种是:有的病菌侵入 人体后,就在人体的组织里繁殖和扩散,有时它还侵入血管,在血液里大量 繁殖,然后运动到一定的组织器官危害人类的生命;第二种武器是它在人体 内可以产生毒素。随着病菌在人体内的大量繁殖,毒素越积越多,最后使人 陷于中毒的状态,毒素麻痹了心脏,毒害了脑组织,最终致人死亡。  细菌疯狂地杀害人类,人们难道就能容忍它们吗?不能。许多科学家都 在探索,来寻找制服这些杀人恶魔的武器。磺胺的诞生  那是在 1935 年,德国有一位勤奋好学的年轻医生杜马克,他领导一个试 验小组在寻找杀灭细菌的武器。他做了许多实验,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他 选中了一种红色的染料。他用化学的方法改变着这种染料的化学结构,然后 把这种药注射到体内有链球菌的小白鼠身上,进行观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 结果证明这种药品可以杀死小白鼠、兔子和狗体内的链球菌。这说明了此药 对杀灭链球菌有特效。于是,他根据药的比学结构,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磺胺。 证明一个药品能否给人体治病,首先要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在动物体 内实验成功后,才可以在人体上进行试验。这个工作非常危险,因为人毕竟 和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在动物身上有效果未必在人的身体上有效果,药品进 入动物体内不会引起动物死亡,并不能说明药物进入人体就不会使人死亡,而且一个新药的试验还需要有合适的病例。杜马克医生试用磺胺的第一个病例正是他自己的女儿爱莉莎。 有一天,小爱莉莎的手指被刺刺破了。到了晚上,她的手指肿胀发痛,引起高烧,剧烈的疼痛使爱莉莎整天呻吟不止。  杜马克请来了当时最有名的医生,用了最好的药品给爱莉莎治疗,可均 不见效。伤口上的病菌进入到血液里,导致病情恶化。医生对杜马克说:“伤 口上的链球菌进到血液里了,再也没有希望了。”难道眼睁睁地看着爱莉莎 这样死去吗?不,不能。杜马克想起了磺胺。既然磺胺可以杀死动物体内的 链球菌,为什么不能在爱莉莎身上试一试。虽然磺胺还未用于过人体,但此 刻也只有铤而走险了。他决定给爱莉莎注射磺胺。  整整一夜熬过去了,爱莉莎终于睁开了双眼。接着,热度慢慢消退,渐 渐地,爱莉莎终于痊愈了。  磺胺在人类的身体里第一次战胜了链球菌。磺胺药被广泛地应用到医疗 中去,救治了许多病人。一直到今天,它仍然被广泛地应用着。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  磺胺药虽然救了不少人,可它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它对付病菌的本领并 非是万能的。越来越多的病例促使人们不断去寻找更多更有效的药物。  弗莱明教授是个英国人,他的一生几乎一直在和微生物打交道。早在青 年时代,弗莱明就曾经苦苦钻研过病菌引起疾病的秘密,辛勤地探求过消灭 这些可怕病菌的方法。面对着当时由病菌肆意作恶的世界,他曾经为发明杀 菌药物而努力过,他也为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而苦恼过。在实验室里,弗莱明 就这样天天不停地探索着徽生物世界的种种奥秘。  1928 年,弗莱明开始研究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种圆形小点样的细 菌,它们常常聚集成串,就像一串葡萄一般,因此人们都把它叫做葡萄球菌。 这种病菌一直是人类许多疾病的祸首。  弗莱明开始了葡萄球菌变异的研究。他每天都观察着它们在培养过程中 的变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繁殖起来的菌落,可以产生不同的形态变化。均 匀光泽的细菌菌落,在养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会变得灰暗。弗莱明就是通过这 些繁杂而细致的观察,来了解影响细菌变异的各种条件。  每天弗莱明用几十个培养皿接种上葡萄球菌,在培养皿里配制各种养 料,调节不同的温度。每天早上,他都耐心地打开一个个培养皿的盖子,取 出一点细菌菌落涂在玻璃片上,然后染上颜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的形 态。  当他打开培养皿盖,取出培养的细菌时,在空气中漂浮的一些其它微生 物,或者是一种细菌,或者是一种霉菌总会落入到培养皿中,这些家伙在培 养皿里也会生长繁殖,从而妨碍了正常实验的进行。这就是细菌研究上常说 的染菌。染菌的情况,几乎在每一个细菌实验室里都经常发生。因为空气里 的微生物实在太多,如果染菌,只得重新再做培养,增加工作的困难。细菌 学家最讨厌这种不速之客。一个初夏的早晨,弗莱明照例进行着他的工作。突然,弗莱明的目光停留在一只被污染了的培养皿上。一种来自空气中的绿色霉菌落到培养皿里, 并且繁殖成了一个菌落。弗莱明拿起这只培养皿对着亮光一观察,他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这绿色霉菌菌落的周围,所有原先生长着的葡萄球菌全都消灭了,在菌落的 周围形成了一个空白透明的圈。弗莱明记录下这一奇观。他想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把葡萄球菌消灭溶化了。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位不请自到的客人培养繁殖起来,对它进行仔细的研究。多奇妙呀,凶恶的葡萄 球菌被绿色霉菌制服了。  弗莱明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这一情况,这也许是一种“巧合”。在那 么多的实验室里,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只是人们习惯把它当作一般性的 染菌而被随手扔掉了。只有弗莱明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的 巧合,而是弗莱明长期以来认真细致观察的结果。如果他没有做长期的、艰 苦的钻研;如果他没有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如果他没有消灭病菌的恒 心,一个染菌培养皿里的细小变化,他是不会观察到的。  就这样弗莱明和他的助手对青霉素展开了攻坚战,他们培养了许多青 霉,收集了许多青霉分泌的物质,找来了许多种细菌进行试验。当时肺炎是 一种可怕的疾病,就和现在的癌症差不多,谁得了肺炎无疑等于宣判了死刑。 它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可现在它有了克星。许多种细菌在试验中都被杀死。  弗莱明又进行了动物试验,证明了它是无毒可靠的。他们把这个发现写成论 文,发表在 1929 年英国的一本医学杂志上。并把这种青霉分泌能杀菌的物质 叫做青霉素。  青霉素在试管里可以成功地消灭危害人类的许多病菌,如果它能治愈人 类的疾病,这将会使弗莱明感到多么高兴呀!不过,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因为在培养青霉素的滤液里仅含有少量的青霉素,即使用它来治疗人体皮肤上一个小伤口,恐怕也要收集好几公斤的滤液。要杀死人体内的病菌, 需要量就更多了。这么多滤液怎么才能灌到人体内呢?  弗莱明的研究遇到了很大的难题,研究工作停止了。当时,谁也没有想 到青霉素会变成我们今天对付病菌最厉害的药物。人们忽视了弗莱明的发 现,再也没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了。时间过去了整整 11 年。 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终于引起了一位科学家法劳莱的注意。 当时,由于磺胺药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了细菌的抗药性,磺胺药不灵了。法劳莱也在寻求着新的药物。当他看到弗莱明的论文时,对青霉素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他深知要使青霉素用来治疗人类的疾病,还必须付出艰辛的 劳动。他组织起各方面的专家集体攻关。经过漫长的岁月,经过几百人 35 的辛勤劳动,终于试制出一小勺青霉素,它当时的价格要比黄金贵重许多倍。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终于解决了青霉素生产过程中的许许 多多的困难,使青霉素走出了实验室,转入工厂进行批量生产。当时人们都 把它当作是杀灭病菌、拯救生命的灵丹妙药。青霉素的发明使人类的平均寿 命提高了 20 多岁,是人类生命史上的重大发现。今天,全世界的每一个医院 里的医生都在广泛地应用着青霉素,几乎每一个小朋友都使用过青霉素,现 在人们并不把肺炎当作多可怕的病,而在青霉素未发明之前,每 10 万人中就 要有 200 人死于肺炎。青霉素的发现,激发了各国科学家向抗菌素进军的信 心,他们继续从各种各样的霉菌堆里,寻找着各种有效的抗菌素,使抗菌素成为当代的一个主要的药物品种。漫话抗菌素  自从青霉素发明以来,许多致病菌都有了克星,人类的许多疾病都可治 愈了。但是青霉素并不是万能的,它对另外的许多致病菌无能为力,使得这 些致病菌仍然逍遥法外,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1944 年,即青霉素已经大量工业生产以后,为了对付结核菌对人类造成 的危害,美国细菌学家瓦克斯曼在放线菌中寻找抗菌素取得成功。它是从土 壤中分离出的一种灰色链霉菌,这种菌可以产生一种抗菌素,它就是我们非 常熟悉的链霉素,瓦克斯曼因发现了链霉素等多种抗菌素而成为现代抗菌素 的鼻祖。  青霉素和链霉素的发现开拓了抗菌素的广阔道路,各种各样的新抗菌素 陆续出现了: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争光 霉素等等,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每一个有效的抗菌素的名字后面, 都凝结着科学家的大量心血,因为要发现一种新的有效的抗菌素,需要经过  许多科学家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工作。像金霉素的发现,是在研究了 3400 个含有无数菌种的土样后,才最后取得的。而土霉素则几乎收集了从赤道到 两极各地区的千万个土样,才分离出来的。至于经过无数分离仍然不能获得 有效结果的泥土标本,则是无法计算的。  在今天,世界上已经分离成功的抗菌素,已达 2500 多种,在临床应用上 比较广泛的有 50 多种。这些抗菌素大部分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这是放线菌 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现在世界上临床常用的抗菌素品种,我国基本上都能生产,而其中的许 多生产菌都是我国的微生物学家自己找到的。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肥沃的土 壤里蕴藏着许多世界上独有的抗菌素菌种。如从贵州取来的土样里分离出抗 菌素万一巧菌,它可以产生万古霉素,可以抗击已经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 葡萄球菌。来自河北正定县土壤中的菌种能产生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有 效药物,它被命名为“正定霉素”。在我国各个省,到处都有分离到新抗菌 素菌种的报告。  随着抗菌素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抗菌素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现在知道 不仅霉菌、放线菌,就是细菌乃至一些动、植物都能分泌抗菌素。抗菌素是如何杀灭细菌的呢? 细菌的生命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它的身体内部已有着许许多多的“小零件”。在它的生命活动中,要进行着许多新陈代谢的反应,如果破坏了它的生命规律,或者破坏了它的一个“小零件”,阻止它的一个代谢反应的正 常进行,都会破坏细菌的整体,而使细菌死亡。有的抗菌素能抑制细菌体内 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自身缺乏原料而死亡。像青霉素能破坏某些细 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使细胞破裂而死亡。抗菌素虽然可以杀死细菌,但长期使用,也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另外,有的抗菌素对人体有严重的副作用。如青霉素不经皮试而注射,容易引起过 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链霉素会引起耳聋,氯霉素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所以在使用抗菌素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态度,不可乱用、 滥用。现在,人们还在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抗菌素,以对付病菌、癌症、艾滋病等疾病。 抗菌素不仅可以为人类治疗疾病,而且可以治疗其它动物的疾病。在动物饲料中加入一些微量的抗菌素可以使家畜、家禽生长快,少生病。还有一些抗菌素可以用来防治果树、蔬菜、农作物的病虫害。 在食品保藏方面,可用抗菌素保藏新鲜鱼、肉、水果和蔬菜,可以在远途运输和长期保存中用抗菌素防止腐败变质,抗菌素用于罐头食品中还可以 改进食品的风味。  抗菌素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防止病菌进入人体  由于空气中,皮肤表面有许多微生物,所以微生物除了通过消化道进入 人体外,即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外,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  微生物进入人体总是不干好事的,它或多或少地会给人体带来些麻烦,只不 过有的时候制造些小麻烦,人们感觉不到;有的时候制造的麻烦大一些,人 体就会有所反应,如发烧、发炎等。为了防止微生物进入体内,人们也想了 许多好办法,当然戴口罩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我们这里就不多谈了, 主要谈一谈如何防止微生物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皮肤是人体的保护组织,它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阻止外界的杂质进入人 体。但是如果皮肤有了伤口,这就等于为微生物进入人体开了大门。微生物 要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那就会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流入血液,引起人 体发烧。有的细菌就在伤口周围利用人体细胞的营养进行生长繁殖,破坏人 体的组织结构,使伤口肿胀、化脓。假如进入伤口的是破伤风杆菌,那么它 就会在伤口的深处生长、繁殖。值得注意的是,破伤风杆菌有一个与众不同 的特点,那就是其它的生物一般是离不开氧气的,而破伤风杆菌在生长繁殖 的过程中是不需要氧气的,氧气对它不仅无利而且有害。这一特点使破伤风 杆菌得以在伤口的深处生长、繁殖。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产生破伤风毒素, 破伤风毒素进入血液后,会很快地使人死亡。这种病目前尚无药可治。  破伤风杆菌多存在于土壤中及其它不干净的器具和场所。假如伤口不小 心搞破,就要很快地到医院请医生包扎伤口,或者在家里自己先用消毒药品 消毒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不要往伤口上弄脏东西。农村的一些地区流行 这么一种做法:皮肤有伤出血时,往伤口上放点土来止血。这种做法是非常 错误的,请小朋友千万不要这样做。现在常用的消毒药品有 70%的酒精、碘酒、红汞、消炎粉等。这些药品都是细菌的克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杀死皮肤表面的病菌。像我们到医院打 针时,护士总是在打针前在皮肤上用碘酒和酒精擦拭,就是为了防止皮肤上 沾附的细菌随针头进入人体。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述这些消毒药品,只能外用,是决不允许口服的。  既然说到消毒药品,就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其它常用的几种消毒药品:高 锰酸钾溶液是一种紫红色的液体,常用来对炊具、茶具、水果进行浸泡消毒。 漂白粉常用来对饮水进行消毒。石灰水或石灰粉常用来对树木、周围环境和 厕所进行消毒。当我们需要使用这些消毒物品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选用。抵抗防线——疫苗  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疾病,造成死亡,然而,人们可以利用这 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素,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使人产生对某种疾 病的抵抗力。这种用来注射的细菌和病毒,就是疫苗(或菌苗)。  早在宋朝,我国的民间医生就已知道用天花病人的痘痂,吹进健康人的 鼻孔里,使其不再患天花病。18 世纪,英国的一乡村医生琴纳受挤奶姑娘不 怨天花病的启示,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为一个小男孩接种了牛痘,成功地获 得了预防天花的免疫效果,用科学的方法开创了免疫防病的前例。  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人们研制出了许多疫苗,用来注入人体,抵抗各 种疾病的袭击,还有效地控制了天花、麻疹、霍乱、鼠疫、伤寒、流行性脑 炎、肺结核等许多传染病的蔓延。人体注射了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呢?疫苗、菌苗都是利用微生物制成的,所以称为生物制品,对人体来说,这是一种异体物质,人们称它为 抗原,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以刺激人体内产生一种与其相应的抗体物质。抗 体具有抑制和杀灭致病菌的功能,这便是人体内的免疫作用。注射了某种菌 苗或疫苗,人体就会产生对抗某种致病菌的抗体,这样就获得了免疫力,就 不会再得某种传染病了。净化环境的主力军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对微生物不陌生了了。尽管微生物有使人生病,使 动、植物受到损害,使衣物发霉等很多坏处,但同时,它也给予了我们人类 许多帮助。  现在,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环境污 染直接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人们要保护环境,就要消除那些造成环境污染的 因素。在这一方面,微生物又为我们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在利用着微 生物改造自然,保护环境。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每天从树上都要掉下来许多树叶;动物,包括人类 每天要排出许多粪便;从地球上有了生物到现在,每天都有大量动物、植物 和人类死亡;人们每年要扔掉许多废纸、烂菜叶等东西。假如这些东西一直 存在着的话,我们的地球就会被废物厚厚地包围起来,根本就不会有人类的 立足之地。大家也知道,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 CO2 合成有机物,供给人和动物食用。空气中的 CO2 的含量是有限的,一味使用而不补充,空气中的 CO2 早就被用完了;如果没有 CO2,绿色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得饿死。为什么这些可怕的现象都没有发生呢?那是因为有了微生物这个我们一时一刻都离 不了的好朋友。地球上的树叶,动、植物的尸体,我们扔掉的许多垃圾,都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被它们分解。它们将这些东西中的水送入空中或地下,将这些物质 里的碳元素以 CO2 的形式还原给空气,使空气中的 CO2 保持恒定。也是它们将这些物品中的其它元素,如氮、硫、磷等都送回土壤中,成为植物的肥料, 或送入大气中,以弥补大气中损失掉的这些元素。所以可以这样说没有微生 物就没有我们自己。农业上经常使用化学农药,而土壤中的农药会逐渐积累,天长日久就会随地下水流入江河,污染水源,影响水里的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而微生物就 能够使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分解变成无毒的物质。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现在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尽 管如此,仍然有许多水源被污染。污染水的来源主要是工业污水和我们的日 常生活污水。这些污水流入江、河、湖、海,使水源不能使用。同时还破坏 了水生生物.破坏了水产资源。为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人畜,污水在 排入江、河、湖、海之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而微生物在这一方面又起到了 人类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些微生物具有独特的本领,它们专门吃有毒的物质, 最后把这些有毒的物质变成无毒的物质,使污水变成干净的水。同时人类还 可以回收一些重要的物资,像一些贵重的金属如金、银、钴、镍、铀等。微  生物把这些东西吃到自己的身体里,人们再通过一些办法从它们的身体里把 这些金属取出来重新利用。另外细菌体还可以作为饲料或肥料来加以利用。 由此可以看出,微生物虽小,但是本领并不小,它可以变废为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还会在许多方面为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伤弧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