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怎么看自己是不是发烧登革热

近期爆发的登革热疫情在广东等地持续肆虐,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十一”长假期间,人流聚集又为疫情扩散带来风险。究竟该如何应对登革热?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病媒传播疾病。
出现在我国的病媒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由于蚊虫在高温气候下“杀伤力”最强,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
登革热如何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性出血热室主任李德新介绍,伊蚊雌蚊吸食被感染人员的血液,获得病毒并在蚊体内繁殖,再经叮咬传染给人类。
“虽然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但不能掉以轻心。”李德新强调,当下处于蚊虫活跃期,且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致使登革热病毒传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广。
尽管近期登革热集中在南方地区爆发,并不代表北方可以“高枕无忧”,“如果一位病毒携带者北上逗留,仍会通过蚊虫叮咬来感染给当地人。
登革热为何难以控制?
目前登革热病毒仍在肆虐,病例人数持续增长。李德新指出,一般传染病在潜伏期是没有传染性的,但登革热在潜伏期的最后几天,就有了巨大的传染风险;同时有的人是“隐性感染”,即在感染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从而成为未经隔离或接受治疗的病毒源加剧传播,给防控带来难度。
由于我国近年来并没有大面积爆发过登革热,相关研究工作尚未深入开展。目前全世界也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登革热。
我们能做什么?
蚊虫叮咬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对付”登革热的关键在于灭蚊。
李德新表示,伊蚊主要栖息在人的家中,喜欢在容器或积水中繁殖,水缸、盆养莲花、水养万年青等都是其滋生的场所。因此居民最好妥善处理固体废物或为储水容器盖上盖子,并每周清空和清洁。
由于伊蚊的习性特殊,喜欢在日间活动,居民外出时最好穿长衣长裤,或者涂抹蚊虫趋避剂。旅游时,尽量避免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
一旦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体征,应立即就医,如有旅行史一定要告知医生,以便及时确诊治疗。“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只要发烧就去看病。”李德新表示。
登革热是否真的可怕?
“登革热并不可怕!” 李德新表示,登革热的死亡率很低,尚且不到百分之一。
他介绍,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一般情况下,治疗一周左右就能好。”
对于目前已出现的死亡病例,李德新解释,这样的病人往往是本身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从当前感染者来看,绝大部分为轻症。
目前登革热“重灾区”广东省已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在当地进行蚊媒监测,防止疫情扩散。据世卫组织官方网站介绍,世卫组织已向各国和私营部门伙伴提供技术建议和指导,对疫苗开发和评估给予支持。几种候选疫苗正处于不同试验阶段。(转自人民网 作者王宇鹏)
登革热主要症状和体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束臂试验阳性或淤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如果具备以下3种情况,请立即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资料转载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16分)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其原因是&&&&&,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2)血管通透性增大,&&&&&&&&&&&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形成痛觉。(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4)物质甲为&&&&&&&,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
答案(1)子代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细胞质遗传)&&出生率&&&(2)血浆蛋白&&大脑皮层&&&&&&&&(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淋巴因子&&&&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5)合成抗体的种类(和数量);(或:是否产生抗体Ⅰ)
解析试题分析:(1)受精作用过程中,子代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所以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则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沃尔巴克氏体可使雄性伊蚊不育,因而可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出生率,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2)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等物质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产热。(4)图中显示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Ⅰ与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都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5)图中显示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Ⅰ或抗体Ⅱ,抗体Ⅰ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加重病症,抗体Ⅱ能清除病毒,降低疾病的发生,可见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合成抗体的种类和数量。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广东登革热疫情严峻 持续发热小心登革热
  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2日发出警告称,广东输入病例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蚊媒监测结果显示各地蚊媒密度上升明显,当下正是登革热传播高风险季节,疫情防控形势紧迫。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通报,中山近日发生了今年广东首起本地登革热聚集性疫情。这4例确诊病例生活居住地之间距离仅约200米,呈三角形分布,其中有两例病例为一对夫妻,目前仍在发高烧,在当地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疾控部门提醒民众,前往有疫情发生的地区旅行或工作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时请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持续发热小心登革热
  疾控专家还表示,夏季台风较多,极易暴发登革热疫情。据了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我市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登革热潜伏期通常为5至8天,一般表现为起病急、高热(39摄氏度以上),发热时伴有较剧烈的、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颜、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病程5至7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般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还可能会有皮肤黏膜出血等。
  日常生活要注意防护
  专家提醒大家,除了做好自己生活及工作环境的清理积水工作外,市民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蚊叮咬。因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一般在日间活动,所以市民午睡也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最好穿长袖、浅色的衣服,减少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身体裸露部位要涂抹防蚊药膏。
  当然,如果人体被蚊虫叮咬后全身出现了红肿的疱,不易被叮咬到的部位也出现了这种疱,这就很可能是反应,此时如果习惯性地使用刺激性较大的花露水或清凉油,就可能加重病情的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市民在被叮咬后由于痕痒而用手抓挠引起的红肿过敏症状时,擅自涂抹平等刺激性消炎药膏,可能令病情加重,导致创面出现继发感染等症状。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最近天气冷让人胃口大开,又恰逢春节前各种饭局多。
惊呆了!居然从耳朵的大小就能看出你是否长寿。
无论是谁,都不希望白发满头,可现实往往比较残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炎是不是一定会发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