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

&&&&&&&>&正文
甜味剂阿斯巴甜安全吗?专家建议:阿斯巴甜虽安全 但超量食用有危害阿斯巴甜对身体有害吗?
阿斯巴甜是一种新型的氨基酸类高甜度甜味剂,是由L-天冬氨酸和L-苯丙氨酸组成的二肽化合物.而没有其他人造甜味剂的苦味,化学味或金属味.阿斯巴甜能增进水果的风味降低咖啡的苦味.阿斯巴甜能有效地降低热量,而且不会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十几年了,每次抢修都这样。心疼他,但用水更重要。
在一个包房里,李女士找到了正在写作业的两个孩子。
  昨天下午写的时候太激动,写得太乱了。好好理了下思路重答了一次。如有疏漏还请不吝指正。
  禁止任何未经我本人允许的商业转载,知乎日报除外。
  ―――――――――――――――――――――――――――――――――――――――――――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头顶“人工合成”四个大字出生以来,阿斯巴甜就一直遭受着质疑和攻击。不过,正是因为这不断的攻击,阿斯巴甜才成为了被研究得最彻底的一种甜味剂。到目前为止,大量研究都在告诉我们,阿斯巴甜在一个相当宽松的范围内的应用都是安全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放心吃这些需要使用甜味剂的食物――事实上这类食物中很多都基本不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营养素,组成它们的大部分都是糖和脂肪,吃下去对身体有害无益。所以,就算阿斯巴甜是安全的,我们也不能就因此敞开肚子吃甜食。
  一、目前(~2014)科学界对阿斯巴甜的评价:可以安全应用
  阿斯巴甜是一种含甲基酯的二肽自然氨基酸,属于非碳水化合物人工甜味剂。由于它具有甜度高、热量超低的特点,它主要被用来代替膳食中的糖的使用。许多糖尿病患者、减肥人士都以阿斯巴甜作为食糖的代用品。
  在人类中致癌?没证据
  这篇综述[1]总结了1990年到2012年期间所有的关于阿斯巴甜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一片no:与乳腺癌没有相关性,与胰腺癌没有相关性,与消化管(食管、胃、肠)、生殖系统(卵巢、子宫内膜、前列腺)、泌尿系统(肾)的癌症都没有相关性。这些研究中,涉及的调查对象超过几百万人,最长的研究时间跨度长达27年,仍然没有发现这些相关性。
  在动物中致癌?动物毕竟不是人,步子迈大了会扯着蛋的确,动物试验表明致癌对于一种物质可能的致癌性是有提示作用的。但是,这也就只是个提示而已。将动物试验的结果贸然直接外推,犯错的机会也不少。糖精(saccharin)就是个著名的例子。
  糖精当年被发现会导致老鼠膀胱癌,于是被全面禁用。结果后来才发现,当时是因为给老鼠喂太多糖精导致糖精在膀胱里析出晶体,反复损伤膀胱才搞出癌症;而人身上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糖精在上世纪90年代被解禁。
  事实上,正是由于动物试验存在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动物试验的结果在外推到人的时候才需要非常谨慎。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很大偏差。
  影响代谢?相比已被减轻的代谢紊乱来看,幅度还是很小阿斯巴甜这样的人工甜味剂,的确被一些研究证实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影响人体的糖代谢[2],所以我们目前不推荐正常人把这类人工甜味剂用作日常食糖的完全代用品。
  但是,如果本身是糖尿病人或者肥胖人士, 又管不住自己的嘴想吃甜的,那么目前来看选择阿斯巴甜作为甜味剂比选择传统食品工业常用的白砂糖、葡萄糖、果葡糖浆这类精制糖要好得多。这是因为,单独由于过量摄入精制糖引起的疾病归结到机理上大多是因为能量过多摄入,而阿斯巴甜几乎不提供能量,至少危险比直接吃糖是要小得多了。
  完全没问题?其实苯丙酮尿症患者倒还确实不能吃
  由于阿斯巴甜的分解产物含有苯丙氨酸,而苯丙酮尿症患者由于先天遗传的基因缺陷导致不能处理苯丙氨酸,所以他们除了不能吃含有苯丙氨酸的蛋白质外,也不能使用阿斯巴甜。
  二、阿斯巴甜虽安全,甜食还是要少吃
  就算是难喝如白开水,如果加点儿白砂糖、果葡糖浆或者阿斯巴甜这类物质让它变甜了,它也能分分钟畅销海内外。所以,如果这些甜味剂是放在类似酸奶这样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和各种微量营养素的食物里,从而让它们的口感改善,变得能被我们开开心心吃下去,倒也还算是好事一桩。但是实际上,甜味剂通常被用在一些如果没甜味你打死都不会吃的食物里,比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和冰棍、冰淇淋等甜食。由于这些食物能量密度很高,就算吃得不多,也会不知不觉吃下大量能量。
  吃这些食物,还会抢走你肚子里本来属于蔬菜、水果、牛奶、鸡蛋之类的营养素组成更丰富、更优秀的食物的空间。比如有研究就发现,喝饮料多的人,喝牛奶就变少了[3]。而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以新鲜蔬菜、水果、乳制品、豆制品等“健康食品”食用较少、含糖饮料摄入较多为特征的低质量膳食,会导致肥胖[4]、血脂异常[5]、2型糖尿病[6]、心血管疾病[7]等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明显上升。
  而且,有些甜味剂看似天然却危害不小。比如膳食精制糖中的果糖(常见于果葡糖浆),就是搞出脂肪肝、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一把好手[8]。
  所以,就算选择用阿斯巴甜代替食糖,你也并没有真正实际提升膳食质量。而常常吃这些营养素组成失调、营养素来源单一的食物,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一辈子都治不好的病,最终让你死得比别人早。
  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不要再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和时间去担心阿斯巴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虚无缥缈的所谓致癌性、毒性之类的了。 真正该关注的是,需要添加阿斯巴甜或者精制糖的那些食物本身!
  这些食物本身营养素组成不合理,供能营养素来源单一,如果长期当饭吃,就算选择用不提供热量的甜味剂,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疾病。
  说到底,最关心你的食物是否安全的人是你自己。少吃点儿甜食,不就什么事儿都没了嘛~
  参考文献:
  [1] Marinovich M, Galli C L, Bosetti C, et al. Aspartame, low-calorie sweeteners and disease: regulatory safety and epidemiological issues[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9-115.
  [2] Suez J, Korem T, Zeevi D,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J]. Nature, 21): 181-186.
  [3] Keller K L, Kirzner J, Pietrobelli A, et al. Increased 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ilk and calcium intake in 3-to 7-year-old children at multi-item laboratory lunche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 497-501.
  [4] Drenowatz C, Shook R P, Hand G A, et al. The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 quality and body composition[J].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4.
  [5] Shah B S, Freeland-Graves J H, Cahill J M, et al. Diet quality as measured by the healthy eating index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lipid profile in low-income women in early postpartum[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 274-279.
  [6] Fung T T, McCullough M, Van Dam R M,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overall diet quality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J]. Diabetes Care, ): .
  [7] Nicklas T A, O’Neil C E, Fulgoni V L. Diet quality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dults[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 .
  [8] Kelishadi R, Mansourian M, Heidari-Beni M. Association of fructose consumption and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human stud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Nutrition, ): 503-510.
  来源:知乎
  作者: KellyWeaver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3 个回答,查看全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知乎是中文互联网最好的知识型问答社区,为那些热爱分享,有真...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人工增甜剂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中新网
人工增甜剂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1879年,康斯坦丁•法赫伯格(Constantin Fahlberg)发现了糖精。当时他是一名化学研究助理,正在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将他合成的一种混合物撒到了自己手上。吃晚饭的时候,他发现手上沾的 东西非常甜,并将其命名为糖精。人工增甜剂的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下一个重要的低热量代糖是阿斯巴甜(发明于1965年)。阿斯巴甜比糖甜200倍。 1967年又发明了安赛蜜(Ace K)。甜蜜素(cyclamate)及三氯蔗糖(sucralose)也随后问世。
  食品饮料行业一直热切地使用这些甜味剂。不过经常有人担忧甜味剂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例如经常喝添加大量甜味剂饮料的消费者,是否会容易患上癌症、早产或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对此的争论无休无止,各种研究及观点相互矛盾。
  去年12月,欧洲食品安全局(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发表风险评估报告,当中指出在安全剂量内食用阿斯巴甜及其分解产物不会危害健康。
  该报告得出结论称,孕妇可以摄入阿斯巴甜。在安全剂量内食用阿斯巴甜不会导致癌症或大脑和神经系统损伤,也不会影响行为和认知功能。
  EFSA设定阿斯巴甜安全摄入剂量是每日每公斤体重不高于40毫克,相当于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每日可摄入2400毫克阿斯巴甜。美国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设定限制为每公斤体重不高于50毫克。
  一罐无糖苏打水通常含有180毫克阿斯巴甜。据美国癌症协会( American Cancer Society)表示,一名成年人要喝下超过13罐苏打水才会超过上述限定。
  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研究发现,添加了安赛蜜及三氯蔗糖的饮料对健康人士肠胃的影响与一杯水相当。
  该研究结果刊登在《糖尿病医疗》(Diabetes Care)杂志上,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反。另有研究结果显示,人工增甜剂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例如造成脂肪堆积。
  该研究也质疑这些甜味剂是否对人体有任何益处,例如让大脑产生饱足感。
  阿德莱德大学肠胃神经研究实验室(Nerve-Gut Research Laboratory)高级博士后研究员兼研究报告合著者之一理查德德•杨(Richard Young)表示,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显示,人工增甜剂短期内对人体的影响似有限。不过糖尿病患者可能更经常摄入大量人工增甜剂,对这些人的影响或有所不同。
  在香港,食品中允许使用几种人工增甜剂,例如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及三氯蔗糖。
  香港法律规定,此类食品添加剂必须分类列出,且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注明具体名称或标识。
  欧洲各国政府对报告内容表示关注,要求EFSA再次全面评估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由两种氨基酸组成:天冬氨酸及苯丙氨酸。经人体消化后,阿斯巴甜分解成各种分解产物。
  正由于此,患有苯丙酮尿症(PKU)的人士,即对苯丙氨酸分解存在代谢障碍的人士,应避免摄入甜味剂。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血液会累积苯丙氨酸,对脑部造成影响并导致癫痫及其它严重病症。不过医疗卫生当局一直认为阿斯巴甜对于其他人无害。
  研究添加到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及营养物来源的EFSA小组,研究了自1960年代至今符合国际认可科学标准的近2000项研究及数据。
  此外,EFSA还举行公众咨询,收到公众、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国家食品安全机构及新闻界的逾200则评论。
  2010年发表的两项针对阿斯巴甜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项研究称,怀孕的丹麦妇女喝了含有人工增甜剂的软饮料,增加了早产的风险。
  第二项研究来自意大利,称雄性老鼠若一直食用人工增甜剂,会导致肺癌及肝癌。
  以往有称摄入阿斯巴甜会导致头疼、过敏、行为改变及血癌和脑癌。不过EFSA研究小组发现,上述担忧均没有或鲜有证据。
  至于上述2010年对怀孕丹麦妇女的研究,ESFA发现当中没有证据支持在摄入含有人工增甜剂的软饮料及早产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12年在挪威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含有人工增甜剂的软饮料及早产之间几乎没有明显关联。
  关于上述对老鼠的研究,ESFA得出结论称,无法评估该研究的有效性及统计方法,不能解释该研究结果。
  另外一个结论是,阿斯巴甜的分解物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及甲醇,在水果蔬菜中本就存在。
  通过摄入阿斯巴甜而接触这些合成物的含量很少。
  研究小组组长阿莉恰。莫滕森(Alicja Mortensen)表示,这是有史以来对阿斯巴甜进行的最全面风险评估之一,从而得出上述观点。
  不过,人工增甜剂有助抑制糖的消耗吗?耶鲁大学医学院(Yale University of School of Medicine )去年9月发表研究显示,提供大脑低能量的甜味,很难欺骗大脑,或导致之后摄入更多糖份。
  (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 文:David Tan)
【编辑:王栋】
>相关新闻: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到底有害吗? | 健康朝九晚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795058人加入此小组
欧洲食品安全局2月28日发表研究报告认为,此前颇有争议的甜味剂阿斯巴甜对食品安全无害。  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由化学家在1965年研制溃疡药物时发现。由于它甜度高、热量低,被广泛使用在饮料、甜点、糖果、奶制品和药品等之中。此前有研究发现,阿斯巴甜可能与孕妇流产和某些癌症有关。  欧洲食品安全局表示,该机构从2006年开始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阿斯巴甜在进入消化系统后分解成人体内天然存在的苯丙氨酸和甲醇等物质,阿斯巴甜并不进入血液循环,不在人体内积存。有关阿斯巴甜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质疑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  欧洲食品安全局同时指出,阿斯巴甜的摄入量应保持在每公斤体重每天40毫克以内。
+ 加入我的果篮
阿斯巴甜在食品添加剂中不是限量的,我想应该就证明无害了吧
(C)2016果壳网&&&&&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斯巴甜属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