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孩子喜欢大喊大叫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没发育好么

五岁男孩脾气爆燥,爱打人摔东西,喜欢大喊大叫,经常表现得很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缺铁,饮食要注意什么,_百度知道
五岁男孩脾气爆燥,爱打人摔东西,喜欢大喊大叫,经常表现得很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缺铁,饮食要注意什么,
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有时不能很完整的表达一件事情。
老师说在幼儿园有时发起脾气来还自己打自己,可能跟他表达能力有关,因为表达不出来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建议带孩子去咨询下医生吧.毕竟这边的答案不会很专业.
看看中医。
看来你要多多关心你的孩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文明的行为举止,是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成功与否的关键。孩子当然不是天生就很有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的礼貌行为是天下所有父母的职责。许多做父母的除了教孩子说&请&、&谢谢&外,并不知道在培养孩子讲礼貌方面应如何具体做。下面几点请记在心中,这是一项天天都应做的、日积月累的工作,父母每天都有正确引导宝宝的时机。   讲,而不是斥责   每个孩子都有故意行为不端的时候,事实上这种情况仅需一两次的讲解式教育即可。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做法。比如,与其训孩子&不许那么无礼!&不如说&吃饭时打响嗝是不礼貌的,若控制不住,应当说声&对不起&&。   改述   当孩子用不太礼貌的方式描述他自己的感受时,你应用合适的方式来重新讲述他刚才说的。例如孩子说:&唉,我讨厌(或恨)死这些绿东西了!&父母应用礼貌的言语来纠正:&爸爸妈妈希望你说:&我不想吃菠菜。&而应讲脏话。&   告诉孩子你真正希望的是什么   当孩子不讲礼貌时,应避免在此问题上唠叨、发火:&不许(或别)在屋里大喊大叫!&向孩子讲明你所希望的做法:&请声音小一点,宝宝。&这种方式也能使大人情绪平和,不致于失控发脾气,而且也告诉了孩子该如何做。   接受孩子的过错   孩子在婴幼儿时,吃饭时会洒得到处都是,甚至于拿不好东西摔东西,经过一段时间,运动技巧掌握好了,也就干净了。同样,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也会犯错误,他们需要到一定的时候才能学会正确的行为举止。因此要接受、容忍与年龄有关的一些错误,看成毕竟还是未成熟的孩子气的过错。  当孩子在公众场合表现出缺乏教养时,确实令父母大为恼火,但这时切记一定要克制,不要在众人面前斥责孩子。此时用训斥的方法教育孩子讲礼貌,可以说父母本身就是没礼貌!   事先作好准备   无论你计划带孩子去朋友家玩,还是晚上一起去看电影或到外面吃饭,在离家之前花点时间教育孩子的礼貌举止,效果相当不错。如可以回忆一些讲礼貌的&规则&等。一般出去都会很忆快的。   设想出具体礼貌行为   例如,如果你从孩子两岁起就一直提醒他说&请&、&谢谢&,那么你就能预料到孩子到六岁时,他自己肯定已学会运用了。要坚持不懈,做到天天都要讲礼貌,而且要平和、渐进地提醒孩子,这样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宝宝已变成一个有礼貌的、处处受欢迎的孩子。
发布于日 22:18 |
阅读数(2314)
珍惜孩子五岁前的时光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1.5岁之下的孩子很容易吸收大量的资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2.5岁之下的孩子接受资讯的速度能力惊人!3.孩子在5岁以前吸收越多资讯,能够记住越多!4.5岁以下的幼儿精力过人!5.5岁以下的幼儿优旺盛的精力6.5岁以下的幼儿有阅读的愿望和能力7.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到任何语言,都能完整的学习!因此幼年时的阅读能力,对于衡量智商有很重要的关系,越早学习阅读的孩子,学得越好!儿童应该尽早学习阅读的理由如下:1.一、二、三岁的幼儿好动,是求知欲旺盛的结果。2.过了这个时期,幼儿吸收资讯的惊人能力永远不再!3.幼儿期学习阅读更容易!4.让幼儿学习阅读,可以吸收更多的资讯!5.学习阅读可以使幼儿的理解力更好!6.幼儿学习阅读的效果更好!因为他们没有恐惧感、没有得失心、可以从书中得到无穷的快乐!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幼儿非常喜欢学习阅读!
发布于日 06:19 |
阅读数(1379)
识字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环节&&& & 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教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戴汝潜先生指出:&让幼儿学会一些常用汉字,尽早进行大量阅读,不失时机的发展儿童的言语及非智力因素,从而有效的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越好。& & & 记忆专家王维说过:&没有任何活动能像文字在开发智力方面达到那样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诚然,许多智力活动都能使孩子聪明起来,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度,而识字可以使智能和知识系统化,并且在此基础上的智力开发是无止境的。& & & 美国人口学研究专家认为,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汉字具有西方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有关方面,专门用汉字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获得极大的成功。日本的石井勋博士专门用汉字开发儿童的智力,搞了三十多年的实验和研究。他认为:日本幼儿五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达115;四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达125;三岁开始学习汉字,智商可达130 以上。 & & 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名人都是从很小就开始识字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在他很小还不会说话时,奶妈就教他认字,&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之。&当代科学家,竺可桢三岁开始识字,杨振宁四岁开始识字,一年多就认识了3000多字。郭沫若五岁就已经能读四书五经了。 &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英文是由大脑左半球来处理的,所以此类拼音文字叫单侧脑文字,(这也是西方国家大力提倡开发右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单个的汉字则是由右脑来处理的,因为右脑长于图形、整体和空间分析。对于汉字的认识,即可以由形&&音&&意,由左脑来处理;又可以由字型直接到字意,不再有语音转录的过程,既直接由右脑来处理。因此,汉字是复脑形文字,认识汉字的过程,就是左右脑同时开发的过程。香港的安子介先生说:&汉字是拼形文字,能使人引起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早在1921年,心理学家刘廷芳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结果就认为:&汉字的学习又借助于已知汉字的联想,认识的汉字愈多,联想能力愈大。&因此,幼儿快速识字的整体过程,形成了一种&识字&&开发智力&&更多更快地识字&&更多更快地开发智力&&&这样的一个类似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的局面,良性循环,螺旋上升,快速滚动,使&雪球&越滚越大
发布于日 06:16 |
阅读数(1177)
宝宝好坏零食一览表 十种不好的零食   1.果冻 吃果冻不仅不能补充营养,甚至会访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果冻基三成份是一种不能为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卡拉胶,并基本不含果汁,其甜味来自精制糖,而香味则来自人工香精。 不过,果冻中没有脂肪,并含在一些&水溶性膳食纤维&,少量吃些并没有坏处,也不会让你发胖,但是,你不要指望用它来&增加营养&。   2. 薯片 薯片的营养价值很低,还含有大量脂肪和能量,多吃破坏食欲,容易导致肥胖,还是皮肤健美的大敌。   3.爆米花 营养价值尚可,但是是其中含有比较多的铅,这种有害重金属可以影响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损害成年人的神经功能。   4.水果糖、棒棒糖 只有糖分,和水果没有任何关系,其水果味来自香精、色素等添加剂。多吃容易导致龋齿和肥胖。   5.果脯、蜜饯 在这些食品加工过程中,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基本完全被破坏,除了大量热能之外,几乎没有其它营养,而食用这样多的糖,还会导致你产生维生素B和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有些果脯等食品中可能还含有访腐剂,经常食用会影响健康。   6.话梅、话李 含盐量过高,如果长期摄入大量的盐分会诱发高血压。   7.快餐面 脂肪含量很高,营养价值比较低,多吃不利于饮食平衡。   8.饼干 属于高脂肪、高能量食品,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较少,多吃不利于饮食平衡,也容易导致肥胖。   9.泡泡糖、口香糖 营养价值几乎为零,一些产品含有大量防腐剂、人工甜味剂等,特别是某些质量低劣的次品,对健康的损害很大。   10.膨化小食品 营养尚可,但含有大量色素、香精、防腐剂、人工甜味剂、赋形剂等食品添加剂,多吃不利于健康。   十五种比较好的零食   1.葵花子,可以养颜。葵花子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尤为丰富。亚油酸有助于保持皮肤细嫩,防止皮肤干燥和生成色斑。   2.花生,能防皮肤病。花生中富含的维生素B2,正是我国居民平日膳食中较为缺乏的维生素之一。因此有意多吃些花生,不仅能补充日常膳食中维生素B2之不足,而且有助于防治唇裂、眼睛发红发痒、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   3.核桃,可秀甲。核桃中含有丰富的生长素,能使指甲坚固不易开裂同时核桃 中富含植物蛋白,能促进指甲的生长。常吃核桃,有助于指甲的秀韧。   4.大枣,预防坏血病。枣中维生素C含量十分丰富,被营养学家称作&活维生素C丸&。膳食中若缺乏维生素C,人就会感到疲劳倦怠,甚至产生坏血病。   5.奶酪固齿。奶酪是钙的&富矿&,可使牙齿坚固。营养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150克奶酪,有助于达到人老牙不老的目标。   6.无花果,促进血液循环。无花果中含有一种类似阿司匹林的化学物质。可稀释血液,增加血液的流动,从而使大脑供血量充分。   7.南瓜子和开心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过氧化物以及酶等物质,适当食用能保证大脑血流量,令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8.奶糖,含糖、钙,适当进食能补充大脑能量,令人神爽,皮肤润泽。   9.巧克力,有使人心情愉悦及美容作用,能产生如谈情说爱时一样的体内反应物质。   10.芝麻糊,有乌发、润发、养血之功,对症吃可防治白发、脱发,令人头发乌亮秀美。   11.葡萄干,有益气、补血、悦颜之益。但要注意卫生。   12.薄荷糖,能润喉咙、除口臭、散火气,令人神清喉爽,但不宜过多。   13.柑桔、橙子、苹果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减慢或阻断黑色素的合成,增白皮肤,属碱性食品,能使血液保持中性或弱碱性,从而有健身、美容作用。   14.牛肉干、烤鱼片富含蛋白质、铁、锌等,适食令人肌肤红润。   15.乳饮料,含有三分之一的牛奶,有时还强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富有营养的饮料之一。
发布于日 19:42 |
阅读数(972)
宝宝每天总在哭,这种情况什么时候会有所改善?     在宝宝出生后的好几个月里,哭泣都会伴随着他每天的成长。2~3周大时,哭泣的情况会开始增加,到6~8周大时达到高峰,然后慢慢减少,到4个月时就越哭越少了。在傍晚和清晨的时候,宝宝会哭得比较多,因为过了漫长的一天,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一定的释放。    当宝宝哭泣时,爸妈首先要检查宝宝的基本需要是否被满足(如尿了、饿了等)。如果不是这些原因,那很可能是因为宝宝觉得孤单了,用他喜欢的方式安抚他一下就可以了。   宝宝什么时候会笑?   宝宝的社会性微笑会在长到6周时出现,12周时这种微笑会常见起来,等到宝宝6个月,他就会经常对熟悉的人微笑了。如果宝宝3个月还不会微笑,爸妈最好向儿保科医生咨询一下。因为大多数宝宝在这个年龄段,都会对熟悉和喜欢的人或玩具露出微笑。     什么时候宝宝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在宝宝5个月时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宝宝多多说话,并重复他的名字会对他的理解有帮助。不久之后,他就能把他的名字和自己联系起来。当你叫他时,他就会把头转向你哦。     宝宝总是咿咿呀呀,他什么时候能够说话?   许多宝宝在12个月时能说1~2个词语,也有不少宝宝要到16~18个月时才说出第1个词。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已经理解不少词的意思,他们懂得的要比会说的多。如果你的宝宝咿呀作语,模仿各种声音,其实他就是在回应你,表示他明白你的意思,说话之日指日可待了。     我每天要陪宝宝玩多久?宝宝需要独处吗?   你想和宝宝玩多久就多久,你是他最爱的玩伴。当然,宝宝也需要有时间一个人待着,这样他就能逐渐理解: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妈妈的一部分。你可以找机会把宝宝放在毯子上,并放些小玩具在他旁边,让他一个人待会,这样他就有机会自己探索周围的环境,学习独处和娱乐自己,但注意不要让他一个人待太久。几周后,你就能知道你的宝宝能够自我独处多少时间。做个会观察的妈妈,读懂宝宝的信号,在他要哭之前先把他抱起来,与他互动。     我的宝宝刚出生,到多大时我能让家里来的客人抱他?   只要客人事先洗手,不要对着宝宝咳嗽和打喷嚏,就没什么问题。但注意不要让太多人抱宝宝太久,新生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当宝宝长到1~2个月时,就没必要对外面的细菌这么敏感和警惕了。     什么时候可以带宝宝外出兜兜?   从出生的医院回到家,宝宝已经算是外出过了。这方面妈妈完全可以根据常识加以判断,带宝宝到附近的便利店买东西,或在小区里逛逛都可以。只要外出时宝宝穿戴得当,不要在外面待太久就没问题。大多数爸妈在外出时都给宝宝穿得太多了,宝宝会因为太热而发烧,体内的水分也会因此很快流失。     什么时候宝宝会开始长头发?   这很难说,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有些宝宝一出生就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有些则比较稀疏,这属于胎发。胎发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会慢慢自行脱落,所以没必要为宝宝剃胎毛。在这之后,有些宝宝马上会长出颜色不同、质感不同的新头发;有些宝宝则需要一段时间来长头发。     宝宝的&尖&头什么时候能够变圆?   不用担心,长长就会好。顺产宝宝的脑袋&尖&或者说呈锥形,是因为经过产道时被挤压所致,他的骨缝尚未闭合,所以头型会自然回复。爸妈可以通过经常变换姿势的睡眠方法来改造宝宝头型,10~12个月后,宝宝的头型就会完全固定。     宝宝爱吃自己的大拇指,是不是安抚奶嘴比较好?什么时候他才能不吃?   宝宝通过吮吸来使自己平静,在胎儿时期,宝宝就用这种办法有效处理自己的紧张情绪,大拇指比安抚奶嘴更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它不会掉在地上,不用通过奶嘴链(它比较容易钩到其他东西)系在宝宝衣服上,宝宝完全可以自行控制。   大约在4、5岁,当宝宝找到其他方法安抚自己时,就不会再吃大拇指了。不过,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当觉得压力太大的时候,宝宝也会偶尔吃吃大拇指。   不要强迫宝宝戒除吃手指的习惯,除非他自己准备好放弃了,因为你不大可能成功,只能给宝宝和你自己带来困扰。     什么时候宝宝会和其他宝宝一起玩耍?   同伴交往也有一个过程,在宝宝1岁以前,爸妈不要对宝宝的同伴社交抱太多期望,1~2岁的宝宝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平行玩耍,即各玩各的,互相之间没有明显交流,除非当两人都要抢同一个玩具。真正的交流式玩耍,比如宝宝们能够一起玩&过家家&、互相追逐等游戏,则要到宝宝2岁以后。3岁左右的宝宝才会对&分享&这件事有概念。在他们理解之前,爸妈可能要不停地为宝宝间的争抢作仲裁。2~3岁宝宝更倾向俩人结伴玩耍,而不是组成小分队,和很多人一起玩。     什么时候宝宝开始能够记事?   在宝宝2个月时,宝宝就能识别那些熟悉的面孔和声音,特别是天天能够见到的那些。新生宝宝一出生就能听出妈妈的声音,母乳喂养的宝宝1周后就能闻出妈妈的味道,这些可以说是宝宝记忆的开端。3个月的宝宝能够再认1~6天前给他看过的新图片和新玩具。9个月的宝宝能够记得更细节的东西,比如他喜欢的玩具到底放在家中的什么地方,可以模仿一周前学到的东西,即延迟模仿&&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仿行为,这也显示宝宝出现了一定的回忆能力,14~18个月时他能回忆更多。1岁的宝宝能够理解客体永存,2岁时能有意识地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情。     什么时候能知道宝宝是左撇子?   宝宝到底爱用右手还是左手,在他6~9个月大时能看出些端倪,真正确定要到宝宝2~3岁,因为他开始惯用那只手。有些宝宝在18个月时,就能判断出他的偏好。有些宝宝则两只手都会用,直到5~6岁才会做出选择。这件事和遗传大有关系,如果爸妈都是左撇子,那宝宝是左撇子的概率在45~50%。但无论宝宝爱用哪只手,做爸妈都不要试图去影响或纠正宝宝,如果宝宝确实是个左撇子,非要强迫他用右手的话,不仅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还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困扰。
发布于日 22:27 |
阅读数(1664)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 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  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发布于日 21:25 |
阅读数(1862)
别让孩子太听话【成长故事】别让孩子太听话【正文】别别让孩子太听话  常常听到妈妈对孩子嚷:&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可是,太听话的孩子你会满意吗?虽然你一直想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型的孩子,可是当孩子真的有创造性时,你又开始担心,因为创造型孩子往往不太听话。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家长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第一,我们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我认为我们家长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国外有一个孩子,家长让他画太阳,他画了一个蓝太阳。家长问他:&你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家长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允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发布于日 19:01 |
阅读数(1609)
教育孩子忌讳的十二点 1.不能威胁要打孩子&还不睡觉?要打你了啊&。 2.不能为赶时间而中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别玩积木啦,要出门了&。&3.不能代替已有说话能力的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上幼儿园大班了&。 4.不能催促孩子&快点!走快点&。&5.不能阻止孩子做他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太脏了,不要玩&。 6.不能在他人面前评价孩子&唉,我的孩子很调皮、不听话&。 7.不能用不耐烦的口吻回答孩子的提问&怎么老问这个?我也不知道&。&8.不能打断孩子间的交谈&小明,说完了没有?要回家啦&。&9.不能辱骂孩子是&笨蛋&、&傻瓜&、&讨厌&、&蠢才&等。 10.不能恐吓孩子&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11.不能用反语来批评孩子&你真行啊,居然学会骗人了&。 12.不能拿孩子和别的孩子作对比&你看,邻居的小刚多乖&。 如此实际,如此真实,如此细小,如此自然!!!! 感觉平时诸如这些方面的情况,基本上在每个家长身上都可能会出现,对话的方式要灵活,教诲的形式要用心,应该注意一下了!!!
发布于日 14:22 |
阅读数(841)
&&&&1&&&nbsp&&页码:1/1
最近来访我
我最近看过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112
评论数量:181
访问数量:33149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发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