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酒 陶渊明过量

悬赏2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晚上睡觉时感觉心脏疼,浑身发抖。前几天,下午4点左右吃饭喝了三两多白酒和一瓶啤酒,晚上就这样了。平时晚饭时天天喝酒,有时一两白的,有时一两瓶啤的。血压可能低,曾经有过两次半夜起来上厕所摔倒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前两年,一年一次吧。09年正月与朋友聚会时喝多了,出去吐,结果摔到地上了。前年体检时查出轻微脂肪肝,去年查时好些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问问医生,我老公这个要紧不,我劝他他也不听,老说没事儿。我需不需要带他去医院做些检查什么的?可又怕,平时正常时查不出什么来。(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4:22:11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9714称赞:1202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您好这种情况建议您去医院给您的老公做一下心脏的检查,心电图就可以。指导意见:饮酒过量会导致心脏过于兴奋,处于是代偿的状态再加上血压较低出现的心脏缺氧(心脏疼的主要原因)和其它组织缺氧(头部缺氧晕厥),有必要再查下血脂。
帮助网友:2037称赞:163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酒精经肝脏分解、解毒和排泄。大量饮酒对大脑起抑制作用,对肝脏产生毒性,引起酒精性肝病。还表现为恶心、食欲减退、乏力、消瘦,严重者可出现黄疸,甚至肝功能衰竭。正常人平均每日饮80克酒精,8年即出现酒精性肝硬化。指导意见:冬天喝酒最好加热再饮,这样能起到温热保健的作用。他还建议,饮酒同时吃些蔬菜,也可减轻肝脏负担。水果是很好的选择,水果中的糖分能加速酒精在体内燃烧,同时补充维生素C等
帮助网友:10997称赞:480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大量饮酒的人会发生心肌病,即可引起心脏肌肉组织衰弱并且受到损伤,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指导意见:吃点东西垫底:在喝酒之前先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肘子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的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此外,番石榴的绿皮部分也能发挥同样的作用。千万不要空腹喝酒或将汽水、苏打水和酒一起饮用,这将会使胃部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加快酒精的吸收速度,使肝脏来不及解毒,酒精浓度增高而导致醉酒。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常见症状肝肿大、、、、、、
检查项目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血脂、B超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160·
参考价:120
参考价:62
参考价:139
参考价:16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肋痛,口苦...
参考价格:¥120
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湿疹、皮肤炎、斑秃...
参考价格:¥62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长期过量饮酒(图)
  一般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0克酒精,女性更少。40克的酒精约相当于白兰地100毫升、威士忌120毫升、绍兴酒250毫升、啤酒1000毫升。如果超过这个量持续喝上3-5年,酒精肝、肝硬化就会接踵而至。
  图/全景  受访专家/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刘树人
  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陈小平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吴燕玲
  又是年终各项工作冲刺时,少不了的觥交错,也带来很多问题。近日,一方面,白酒塑化剂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一方面,从医院了解到,年前年后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就会增多。专家提醒,超过5年长期饮酒或两周内连续暴饮的人,最好找肝病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
  喝酒成瘾小心变成酒精肝
  60岁的退休干部老杨,十年前发现酒精肝,却不够重视,前年因为肝癌接受了肝移植保住了性命。据458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陈小平介绍,酒精肝发展到肝癌的并不多,但对一些已有肝病的人,酒就是“帮凶”,据458医院肝移植区统计,8年来共进行了156例肝移植手术,其中有20多例是因为晚期酒精性肝硬化直接引起的。陈小平说:“一旦患上酒精性肝炎,每年发展到肝硬化的比例为10%—20%,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癌。”
  该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刘树人介绍,酒精肝不但影响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合成(营养不良),而且营养不良又成为肝细胞进一步损害的继发性因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肝细胞的脂肪浸润、炎症、坏死,和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如果任其发展,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出现是必然的,还可以发生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往往是导致酒精肝死亡的危险因素,随时可能爆发。
  超过5年长期饮酒建议查肝
  据权威的《中华肝脏病杂志》的统计调查,在西方国家,约50%的肝脏疾病与饮酒有关,在肝硬化致死的病例中,约44%是由于过度饮酒导致的肝硬化。而在临床上,肝硬化5—10年后,非酒精性肝硬化存活率为23%,酒精性肝硬化存活率仅为7%。
  酒精性肝病自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刘树人称,很多病人都是感觉肝区不适,腹胀、乏力或容易疲劳等症状才来就诊,多数已经是酒精性肝炎,甚至是肝硬化了。因为一开始,患者有轻症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肝时,感觉不太明显,又不知道要戒酒,任其自由发展。
  究竟饮多少酒会造成酒精肝?据统计资料显示,酒精肝的形成与酒中含酒精的度数有关。一般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0克酒精,女性更少。40克的酒精约相当于白兰地100毫升、威士忌120毫升、绍兴酒250毫升、啤酒1000毫升。如果超过这个量持续喝上3-5年,酒精肝、肝硬化就会接踵而至。
  酒精肝和病毒性肝炎者戒酒
  刘树人强调,酒精肝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必须要戒酒。酒精不仅能诱发健康人变成肝硬化或肝癌,还会加速乙肝等病毒性肝炎转化为肝硬化的进程,所以酒精肝和病毒性肝炎患者绝对不能喝酒,肝病患者至少应当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及其他相关指标。他解释,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在病情的隐匿发展中,肝细胞损伤不达一定程度,其肝功能检查可能是正常的。这两类患者就是检查时肝功能正常,若继续饮酒,无异于雪上加霜,待到出现“肝脏不正常”的结果,往往悔之晚矣。
  喝酒的人很多,不知要不要去就医的人也很多。医生建议,超过5年长期饮酒、或两周内连续暴饮的人,最好找肝病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可通过肝生化检验、B超影像学和肝组织活检等检查,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综合诊断是否有酒精肝。
  轻、中度酒精脂肪肝可治愈
  有的患者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多年,但经检查不是甲、乙、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后经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判断他为酒精肝。据介绍,酒精肝临床上分轻、中、重度三期。轻度主要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大多比较年轻,常无自觉症状,仅感觉腹胀乏力;中期表现为食欲下降、厌油腻,化验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其中以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较为突出。
  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方式和必要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酒精性肝病。
  但是,医生提醒要注意以下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多吃青菜、水果替代主食肉类,认为只要减肥就能治疗脂肪肝。其实,酒精性脂肪肝不是营养过剩的肥胖所致,而是喝酒损伤了肝细胞,引起肝脂肪代谢的紊乱和沉积。所以应当吃些瘦肉、牛奶这类低脂肪高蛋白食物,改善肝脏的营养状况,减缓疾病的发展。二是认为不管治不治,结果都是肝硬化。刘树人称,很多经过体检发现的酒精肝,且症状轻微的患者,我们会建议改变生活方式,积极戒酒和休息,很多患者2-4周再来复查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
  余燕红、吴燕玲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2976条
评论19977条
评论17632条
评论14049条
评论13213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老王去医院:伤了一根手指,住了两天医院,看了三个专家,用了四种方案,拍了五次CT,作了六次化验,找了七个熟人,花了八千多元,开了九大......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过量饮酒 全身遭殃
作者:2781次点击
【导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60种疾病因不健康饮酒造成,酒精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吸烟。
中国人对酒的偏爱,成就了酒类消费市场的火暴,尤其每年春节,更是达到高峰。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里,有多少人是在酒桌上度过的?搜狐酒评网近日公布的“全国酒量调查”结果给出了答案———全国26个省市区的数万名受访网友每天都在喝酒。有人拼命劝酒,有人玩命喝酒,中国传统的“小酒怡情”文化,早有了异化的苗头。而这背后隐藏的严重问题是,人们为此透支的健康成本。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60种疾病因不健康饮酒造成,酒精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吸烟。然而在我国,“禁烟”已经开始行动,“限酒”却迟迟未见效果。虽然中央提倡节俭,也颁布了“禁酒令”,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人对酒的依赖仍然很强,甚至超过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我国将成为全球酒类消费的增长“引擎”
2012年,白酒行业风波不断。从国务院提出“三公经费瘦身”、“塑化剂事件”,到中央军委下发“禁酒令”,白酒市场一度遭到冷遇,但这些并没影响人们对白酒的钟爱。搜狐酒评网的调查共有28.5万名网友参与,其中74%的人仍将白酒视为第一选择,其次是啤酒和红酒,分别占21.5%和8.8%。
中国人喝酒的地域差异也很明显,“酒量最高的省市”前十位分别是: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北京、辽宁、安徽、山西、吉林和湖北。其中,72%的山东网友年夜饭喝了超过三两以上的白酒,35%的人喝了半斤以上。江苏紧随其后,有68%的人喝了三两以上的白酒,喝半斤以上的占33%。排名第三的河北也不甘示弱,67%的人喝了三两以上,31%的人喝了半斤以上。在饮酒量方面,山东人依然拔得头筹,日均饮酒中所含酒精为83.1毫升,相当于3.8两45度白酒或4瓶500毫升的瓶装啤酒,酒精完全被人体分解需要5小时54分钟。
调查还显示,今年春节喝白酒的人群中,30—50岁的中青年人成为主力军,占到73%,18—29岁的消费者占18%,50岁以上的人仅占0.9%。另外,有26个省市区的数万名网友春节假期里每天都在喝酒。
虽然春节长假里喝酒仍是主旋律,但与2012年调查结果相比,每人日均饮酒量下降了30%,未成年人喝酒人数也减少了一半。
尽管如此,我国酒业市场仍然繁荣。尽管去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对高档白酒市场冲击不小,一些高档酒水的销售额也明显下降,但中低档白酒依然很畅销。本次调查显示,价位在三五百元的白酒最受欢迎,红酒销量也是一路飘红。
根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机构年预测报告,未来5年,中国的酒精饮料增长率将达到63.2%,成为全球酒类消费增长的“引擎”。
另据商务部监测,今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为5390亿元,比2012年春节期间增长14.7%,酒类消费的助推作用不可小觑。深圳酒类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人每年光喝酒就喝掉了100亿元。由此看来,我国的酒类消费潜力真的很大。
过量饮酒,全身遭殃
人们在饭桌上喝得酣畅淋漓,却很少有人关注随着酒杯流走的健康。北京急救中心宣传中心主任李坚韧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与春节前相比,因喝酒引起的急救出车次数有所增加,7天长假中,共有207人醉酒或,年龄从十几岁到六七十岁。济南急救中心因醉酒出车就达64次,这还不包括因喝酒导致的疾病突发、外伤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郑康告诉记者,每年春节,他都会遇到因醉酒引发的悲剧。“今年大年初一晚上,一名30多岁的男性喝醉了,晚上7点多倒头就睡,到了9点多,家人发现叫不醒他,送到医院时呼吸、心跳都没有了,因为醉酒呕吐窒息,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洪昭光教授把喝酒形象地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君子,适量喝酒有益健康、心情愉快,这是最佳状态;如果继续喝,超过了自己的酒量,那就变成了孔雀,喜欢炫耀自己;再喝就变成了狮子,乱发脾气、目中无人;如果不控制还继续喝,就变成了猴子,失去了自控能力,最容易误事;最后一个阶段,被洪昭光毫不客气地形容为“蠢猪”,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东倒西歪,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如果经常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超乎想象。”洪昭光说。此外,美国研究也发现,长期喝酒,全身器官都跟着遭殃。
肝脏。经常饮酒过量对肝脏的危害最大,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会让肝脏组织因缺氧而坏死。长期大量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等。
胃。酒精能使胃黏膜分泌过量的胃酸。大量喝酒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诱发黏膜水肿、出血,甚至溃疡、糜烂,导致胃出血。
胰腺。酒精可通过多条途径诱发。
大脑。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研究证实,饮酒6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受到破坏,长期喝酒记忆力会变差。
心脏。酒精不仅会导致、高血压等,更会造成心梗、脑梗突发。
骨骼。过量饮酒会加速体内钙质的流失,更易骨质疏松和。
耳朵和眼睛。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指出,喝酒会损害视网膜,发生“酒弱视”。酒精对人体咽喉部黏膜表面也会产生刺激,因此喝酒的人更容易患上咽炎,从而引起咽鼓管阻塞,产生耳鸣,导致听力下降。
此外,“过量饮酒还会引发癌症。”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补充说,研究发现,食道癌、等癌症最容易盯上爱喝酒的人。
酒精除了摧残身体健康,对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也会带来伤害。与“二手烟”一样,国外早已有了“二手酒”这一说法。醉酒后打架斗殴,因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喝了酒对家人、朋友乱发脾气,影响了亲朋关系;父母经常喝酒对孩子影响更大,孩子会因此自卑、孤僻,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间接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改变不良酒风,倡导健康饮酒
既然酒对健康危害这么大,为何国人还是如此钟爱喝酒呢?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迟毓凯看来,中国人喜欢喝酒与内敛、含蓄的传统性格有关。几杯酒下肚,人的精神放松,半醒半醉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可以“酒后吐真言”。正因为酒的这种特殊作用,人们才赋予了它“情感纽带”、“社交工具”的角色。我国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过去消遣、养老、敬老都用酒来表达,让人们从内心对酒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然而,当传统的酒文化遭遇“无酒不成礼、酒桌上好谈事、以酒量论英雄”的现代环境时,喝酒就不仅仅是怡情那么简单了,劝酒、敬酒也变为一种交际手段。
“劝酒、敬酒是中国人喝酒独有的特色,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背后隐藏的是关系文化。”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人们之所以喜欢在酒桌上谈事,很多时候是为了达成谈判目的。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说:“当喝酒喝到失去自控能力时,不该说的话也说了,不该办的事也敢办了,不该签的字拿起笔就签……酒杯一干,政策放宽。”因此,不少人才会乐此不疲地劝酒。另外,喝酒和劝酒的习惯也有地域性特色,北方相对于南方更严重些。于海说:“我在内蒙古就遇到过跪在地上劝酒的,你不喝他就不起来,让人很难接受。”
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与中国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饮酒带来的问题,但国外几乎不劝酒,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于海指出,高档酒价格飙升的幕后推手是公款消费,“如果禁酒令能持之以恒,三公消费接受监督,公款吃喝的减少就可以大大改变我国扭曲的酒风。”而相比于对香烟广告的控制,国家对酒的限制则小得多,不管是电视、报刊,还是网络,酒类广告都充斥其中。对此,洪昭光建议,国家应进行限制。
另外,洪昭光和于海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国人偏爱酒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酒精的危害认识不足。“中国人饮酒状况调查”显示,赞同“喝酒会上瘾,应尽量少喝或不喝”这种健康观念的人只有30%。
关于酒和健康之间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早已下了正式结论,就五个字:“酒,越少越好。”世卫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女性应更少一些,用“饮酒量×酒精浓度×0.8”这个公式就能算出酒精摄入量。如果喝酒不能避免,专家建议,最好不要空腹喝酒,喝前吃一些富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如点心、面包等。如果醉酒严重,家人朋友要及时帮忙,首先让醉酒者静卧休息,把衣领解开;呕吐时,使醉酒者屈身侧卧,切勿俯卧或仰卧,以免将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如果醉酒者出现昏睡不醒、皮肤湿冷、抽搐、昏迷等症状,应马上送医院急救。
相关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相关资讯:
2010年度家庭药箱调查报告
2010家庭药箱调查报告(止痛类)
2009年度家庭药箱调研报告过量饮酒致伤亡共同参与人应负赔偿责任
来源:中国法院网
作者:杜东安
   【案情】
  日,朱某(46岁)一家三口前往好朋友肖某家做客,当天中午肖某为了表达盛情,特意在对面的一家餐馆设宴招待了朱某一家,并且还邀请了自己的六位亲朋前来“陪客”,朱某在肖某及亲友的劝酒之下喝了很多白酒,酒席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多钟,酒席上的朱某醉得不省人事,后来朱某妻子租车将丈夫带回了家。晚上11时许,朱某妻子发现丈夫依旧醉得不省人事,就把朱某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生查明,朱某的死亡原因为重度酒精中毒。处理完朱某的后事,朱某妻子和子女向法院起诉,列与当天中午包括肖某亲朋在内的7人为被告,要求7位被告共同赔偿因朱某的死亡造成的损失10万元。
  【分歧】
  亲朋之间共同饮酒造成人身伤亡,一起参与饮酒的人是否要承担责任呢?
  此案中出现的悲剧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因为过量饮酒而导致人身伤亡的事情一直都有出现。那么,亲朋之间因为过量饮酒造成受害人死亡后,家属要求一起饮酒者承担责任的案件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呢?归纳一下,此类案件大致上存在以下两种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常言道“无酒不成宴”,在我国的酒文化里,“劝酒”作为一种表达盛情的风俗习惯,同一酒席上的参与人在共同饮酒的过程中定然会有互相敬酒的情况发生,每个成年人都应当学会控制自己,尽量不要超出自己的饮酒能力,自己能喝多少酒还是自己最能把握,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发生因过量饮酒而致身体损伤或生命死亡的事情发生。
  本案中的受害人朱某作为40多岁的成年男性,在控制饮酒方面完全应该能够自然地把握自身“酒量”,并且在民法上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朱某应当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自己能喝多少酒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显然,朱某在和朋友们在饮酒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自我控制,最终导致酒精中毒死亡,基于此点,受害人朱某应当对自己过量饮酒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行承担责任。而作为当天和朱某一起饮酒的其他人,法律没有规定其防止损害发生的法定义务,所以肖某等7人是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
  第二种意见认为,既然是几个亲朋在一起参与饮酒活动,那么亲朋之间就必须有相互爱护,相互提醒、相互劝告少饮酒的义务。在本案中,当受害人朱某已经过量饮酒的时候,其他几人就应当有所发现,在朱某已经不能再喝的情况下,肖某等7人若再劝受害人朱某饮酒的话,这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故意,在受害人喝得不省人事的情况下,肖某等7人没有陪同朱某妻子护送和照顾,这是一种主观上的疏忽大意的过失。
  受害人朱某是在同席的其他几人的劝酒下才喝“超量”的,这是由共同饮酒人造成朱某死亡的一起事故,符合民法侵权篇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肖某等7人是应当承担过错赔偿责任的。
  【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在本案中,朱某是因与肖某等7人共同饮酒后出现了人身伤亡。在饮酒的过程中,肖某等7人没有尽到提醒、劝阻、护送、照顾等义务,应当对受害人朱某承担过错赔偿责任。这符合《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也做了如下规定:“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所以,就本案而言,肖某等7人作为陪同朱某饮酒的人,他们并没有对朱某过量饮酒行为进行劝阻,相反却在朱某不能再喝得情况下力劝朱某饮酒,在朱某喝得不省人事的情况下,肖某等7人没有及时送他去医院输液治疗,肖某等7人存在主观上的过错,应当对朱某的死亡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牟菲菲
相关新闻:
“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nbsp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8276)京ICP备号
中国法院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201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7 以 上 版 本 浏 览 器&&&&当前位置&&&&&&&&&>&&>&
  饮酒过量喝酒的一些坏处可能大家都知道,只是人们都不重视这种问题,比如饮酒过多会引起人体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于人体的器官有着很大的伤害,喝酒对肝脏的伤害最为严重,所以喝酒对于人们的伤害是很大的。
  饮酒过量  古今中外均有记述。长期饮酒为什么会影响后代呢?酒的成分主要是酒精(乙醇)。当酒精被胃、肠吸收进入血液运行全身以后,除少量从汗尿及呼出的气体中以原来的形式排出外,其余大部分由肝脏代谢。肝脏首先把酒精转化为乙醛,进而变成醋酸被利用,但这种功能是有限的,所以,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也随之增高,对大脑、心脏、肝脏、生殖系统都有危害。
  长期饮酒酒精可使生殖细胞受到损害,使受精卵不健全。酒后受孕,可造成胎儿发育迟缓,出生后智力低下,甚至成为白痴。因此,为了使后代健康成长,发育正常,孕前千万不可饮酒。酒精在人体内贮存时间较长,加之受酒精侵害的卵子也很难迅速恢复健康,所以,一般来说,最好在受孕前一周就不要饮酒。其实,那些常年饮酒的女性,就是受孕前一周停止饮酒,也还是有一定危害的。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孕前一周内即使“适量”饮酒,也会抑制胎儿生长,使新生儿体重减轻。他们观察了144名孕妇,发现在怀孕确定前一周每日少量饮酒,娩出的胎儿体重平均少225克,尤其对男婴影响更大。常年饮酒的妇女,如果能在受孕前半年不饮酒就更好些。
  饮酒过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旦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会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在此提醒大家,生活不能事事如意,但是不能总是以酒来逃避,所以我们也要学着适度的调节自己的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才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