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什么症状er305是什么意思

乳腺癌诊断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乳腺癌诊断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顾林//王平|主编:王士杰版&&&&次 第1版
Advances i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BCR) is an open access journal published quarterly.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doctors and academician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new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in breast cancer related problems.
乳腺癌研究进展(ABCR),是一个开放存取期刊,由美国科研出版社每季度出版。这本杂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医生和学者推动,分享和讨论乳腺癌相关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发展。
包括以下相关研究领域:乳腺癌研究
Biochemical basis of breast cancer
Biomarkers of breast cancer
Cellular research in breast cancer
Enhanced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
Genetic basis of breast cancer
Normal mammary gland biology
Population-based biologically motivated models of breast carcinogenesis and
the models of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risk and outcomes (survival/mortality);
SEER-Medicare based analyses of factors affecting survival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quality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nd the end-of-life care among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乳腺癌诊断》封面
折扣:70折
出版日期:本书由天津市肿瘤医院长期从事专业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各科专家编写。从临床实用性及学科发展的前瞻性出发,重点阐述了乳腺癌的研究现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病理学、多学科综合诊疗的最新进展及乳房整形再造技术等内容。本书综合了天津市医院50余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供乳腺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及科研、教学人员参考。第一章
乳腺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第二章 乳腺解剖及生理发育
第一节 乳腺局部解剖
第二节 乳腺发育及生理变化特点
第三章 乳腺癌流行病学第四章 乳腺癌的基础研究进展
第一节 激素调节失控与信号传导
第二节 乳腺癌相关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三节 增殖与凋亡
第四节 血管生成与淋巴管生长与肿瘤转移
第五节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第五章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乳腺癌的生长与转移
第三节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第六章 乳腺影像学诊断及其他辅助检查
第一节 乳腺钼靶X线检查
第二节 乳腺CT检查
第三节 乳腺MRl检查
第四节 乳腺PET-CT检查
第五节 乳腺肿瘤超声诊断
第六节 乳腺癌的活检
第七节 乳腺癌微转移癌的检测
第八节 乳腺癌骨骼检查
第九节 乳腺癌相关标志物的检测
第七章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诊断
第一节 乳腺组织学
第二节 乳腺良性肿瘤及良性上皮增生
第三节 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第四节 其他良恶性肿瘤
第五节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第六节 乳腺癌病理学分期和组织学分级
第七节 乳腺癌的遗传学研究
第八章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
第一节 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三节 前哨淋巴结的活检方式和手术要点
第四节 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情况和学习曲线
第五节 前哨淋巴结和骨髓微转移的研究
第九章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
第二节 非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
第三节 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第四节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第五节 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特点及综合治疗
第六节 转移性乳腺癌的处理
第七节 乳腺癌微创治疗
第十章 乳腺癌化学治疗
第一节 化学药物治疗
第二节 化疗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地位
第三节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第十一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进展概况
第二节 乳腺非浸润性癌
第三节 局部早期乳腺癌(T1~2)的放射治疗
第四节 局部晚期乳腺癌(T3~4)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第五节 未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十二章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第一节 内分泌治疗的特征与方法
第二节 内分泌治疗的应用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的主要临床研究结果
第十三章 特殊类型乳腺癌
第一节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第二节 青年乳腺癌
第三节 老年乳腺癌
第四节 男性乳腺癌
第五节 乳腺原位癌
第六节 隐匿性乳腺癌
第七节 炎性乳腺癌
第八节 乳腺Paget病
第九节 继发性乳腺恶性肿瘤
第十四章 乳腺癌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第二节 乳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三节 常用中药方剂与抗癌中草药
第十五章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术与乳房整形
第一节 乳房重建概述
第二节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时机
第三节 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
第四节 重建乳房的局部修整手术
第六章 乳腺癌的预后因素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老年人乳腺癌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老年人乳腺癌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男性罕见。为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它的组织学表现形式是大量的幼稚化的癌细胞无限增殖和无序状拥挤成团,挤压并侵蚀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乳腺细胞发生突变后,便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连接松散,癌细胞很容易脱离游离,随血液或淋巴液等播散全身,形成早期的远端转移,给乳腺癌临床治愈增加了很大困难。全身重要脏器的转移如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都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因此乳腺癌是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恶性肿瘤。
1.无痛性肿块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约占就诊总数的80%以上,多为无痛性。但体胖妇女、乳腺肥大者,且肿瘤体积不大、质地较软者,一般检查极易遗漏,应取坐、卧等不同体位仔细检测。(1)部位:乳腺的外上限是乳腺癌的好发部位,约占36.1%,乳腺上方(外、中、内)大约占65.5%;其次为乳头、乳晕区和内上限;全乳腺、内侧及下方发病最低。(2)大小与个数:肿块大小不一,单发者占绝大多数,偶见2个以上。(3)形态与边界:呈不规则的球形块或半球形或表面不平的结节状肿物,形似珊瑚石,边界不清楚,肿瘤与腺体有索状牵连,但是决不能说圆形、长圆形、形态较规整、质地中等者一定不是癌。临床有时亦可见癌瘤表面光整,境界比较清楚,似有包膜和一定的移动感者,难与良性肿瘤区别。(4)硬度:乳腺癌质地表现各异,多为实质性硬块,似石头硬或橡皮样韧感,亦有较软的囊性感者。临床见硬韧之肿块,长圆或不规则的索团块,诊为乳腺癌不难。但肥胖型乳腺,脂肪丰富,偶见癌瘤位于下方,触诊较软者,难与脂肪瘤鉴别。(5)活动度:癌瘤位于腺体实质内时,一般瘤体与乳腺组织一起移动,无包膜感。肿块越深在,活动度就越差。如肿瘤向深部浸及胸肌筋膜或肌肉,在肌肉收缩时肿物活动度受限或不能移动,当肿瘤继续向胸壁浸润,则癌瘤与胸壁完全固定不能推移,此为晚期表现。即使是早期癌瘤位于腺体实质内,与良性肿瘤相比其活动度也有显著差异,良性肿瘤双手检测,肿瘤在包膜内移动,此区别点很重要。2.乳头与乳晕异常(1)乳头回缩: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后未曾哺乳的妇女,乳头可以深陷,但可用手指牵出如常态,无固定现象。当癌瘤位于乳晕下方及其附近,浸及乳头大导管,逐渐加重其回缩和固定乳头常较健侧抬高,向下或偏斜,致两侧乳头高低不一。癌瘤深居乳腺内,侵犯较广,使大导管硬化、抽缩,造成乳头固定,是晚期乳癌的征象。乳腺急、慢性炎症亦可造成乳头回缩,详细询问病史是不难辨认的。(2)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破、结痂,伴灼痛,偶见乳头溢液,以致乳头改变,是乳头Paget’s病的表现。(3)乳头溢液:乳腺癌伴有乳头溢液约占5%以上,其性质可为乳汁样、水样液、浆液性、血液性、血脓性等,这些是癌症局部发展不同程度的反应。临床仅有乳头溢液,扪不及肿块,多为导管内早期癌或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单见者少,多伴有乳腺肿块。3.乳房轮廓及皮肤改变
正常乳房无论任何体位,均具有完整的弧形轮廓,这种轮廓一旦出现异常或缺损,则提示有肿瘤发生,提示肿瘤侵犯皮肤的copper筋膜,有时为早期乳腺癌的表现。局限性隆起一般是肿瘤的局部临床表现之一。皮肤改变与癌瘤在乳腺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癌瘤小,部位深,皮肤多正常。癌瘤侵犯面积大,部位浅表,由于皮下浸润和牵拉皮肤,即使早期癌也可显示皮肤粘连,使皮肤呈现凹陷,称为“酒窝征”。当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时,出现皮肤水肿形成橘皮样变,属晚期表现。癌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则在癌瘤周围形成小的癌灶,称为皮肤卫星结节,多数小结节成片状分布,形成铠甲状癌。进一步发展为晚期癌,皮肤完全固定或溃破。一侧乳腺上移,有可能是乳房上半部乳腺癌的体征之一。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触诊时感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但以乳晕周围及乳房下方较常见。肿瘤表面皮肤静脉曲张常见于增长迅速的肿瘤,单侧乳头回缩呈进行性变化者,乳腺癌时乳头常为拉向病变侧,乳头表皮糜烂及脱屑应排除乳头派杰氏病。4.疼痛
约1/3以上的乳腺癌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针刺样痛,有的为患侧上臂和肩部牵拉样痛,伴沉重不适感。亦有少数患者因疼痛较剧而就诊。一般乳癌患者非到晚期,疼痛多不严重,不如乳腺增生的月经前疼痛。5.隐性乳腺癌
少数病例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其乳腺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称为隐性乳腺癌。6.远处转移
当肿瘤发生远外转移时,如肝、脑、骨、肺等出现相应症状。(1)肺转移:侵犯气管可出现咳嗽、喘憋、胸闷,癌性淋巴管炎可见呼吸困难、咳嗽痰多、发绀及胸痛等。(2)胸膜转移:为血性胸腔积液,常见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3)骨转移:以胸、腰椎和骨盆最多,其次为肋骨、股骨,病人出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脊柱转移可由于脊髓受压引起截瘫。(4)肝转移:起初可觉乏力、食欲减退,后期常见腹胀、腹痛、肝区疼痛、皮肤黄染等。(5)脑转移:常为多灶性,引起脑水肿致颅压增高,可见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昏迷。7.乳腺癌转移的体征
经淋巴道转移,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硬韧,常固定;患侧锁骨内侧段的后面和上方也常触及肿大坚硬的淋巴结,受累淋巴结直径多不超过1cm。若癌细胞阻塞腋窝主要淋巴管或腋静脉,则引起患侧手臂蜡白色水肿或青紫色水肿,偶见对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对侧乳房肿块、同侧颈淋巴结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适应证范围较广,病灶仅局限于局部或区域淋巴结者,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临床常用方法有:①乳腺癌根治术;②乳腺癌扩大根治术;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④单纯乳房切除术;⑤小于全乳房切除的保守方法。(1)乳腺癌根治术:①适应证:符合国际临床分期0、Ⅰ、Ⅱ期及部分Ⅲ期而无以下禁忌证者。A.全身禁忌证:a.肿瘤已有远处转移者。b.一般情况差,已有恶病质者。c.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d.年老体弱,不适合手术。B.局部病灶禁忌证:a.Ⅲ期患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皮肤橘皮水肿,超过乳房面积一半以上;皮肤有卫星结节;肿瘤直接侵犯胸壁;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为转移。b.有以下5种情况中任何2项以上者:肿瘤溃破;皮肤橘皮水肿,占全乳面积的1/3以上;肿瘤与胸大肌固定;腋淋巴结最大直径超过2.5cm;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是指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同时,切除胸骨旁(即乳内血管旁)的淋巴结。适用于原发癌位于乳腺的中央区或内侧者,尤其临床检查腋淋巴结有转移者。(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用于乳腺癌Ⅰ期或Ⅱ早期的患者,与乳腺癌根治术的主要区别是保留了胸大肌或同时保留胸小肌,对腋窝淋巴结的消除与一般根治术同样进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与一般根治术相似,主要视腋淋巴结的病理检查有无转移、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激素受体测定等。有两种方式:①保留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②同时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4)单纯的乳房切除术:适应证:①原位癌;②微小癌,湿疹样乳腺癌病灶仅限于乳头者;③年老、体弱、一般情况差、不适合于根治手术者,可采用单纯乳房切除术,必要时行术后放射治疗;④局部晚期病灶,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5)小于全乳房切除的保守治疗方法:肿瘤应小于4cm,与皮肤、胸肌等无粘连,腋部可以有肿大的淋巴结,但与胸壁及腋部血管神经束无粘连,同时乳房必须足够大使切除后有满意的外形。2.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乳腺癌保守手术加放射治疗:①保守性手术加放射治疗已被确认为一种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生存率与乳腺根治术的生存率相同,并且保留了乳房。②保守手术加放射治疗的适应证:A.乳腺为单发病灶。B.保守手术加放疗的主要标准是乳房体积与肿块大小之比。因为治疗的目的是完整地切除原发肿瘤,保持乳房美观,肿瘤>4~5cm就不宜采取此种方法,因此肿瘤最大直径≤3cm。C.乳腺肿瘤位于乳晕区以外的部位。D.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或有单个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E.病人年龄在35岁以上,愿意接受保留乳房的治疗方法者。大多数学者主张对腋窝淋巴结做切除术,腋窝清扫的范围以Ⅰ、Ⅱ组的淋巴结为宜,单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很低。③放射治疗剂量:乳腺切线野的照射剂量为cGy/4~5周,1次/d,每次剂量180~200cGy。如果原发肿瘤已彻底切除,对原发病灶区再追加剂量1000cGy。如果原发病灶切除不彻底,需追加剂量cGy。追加剂量时的照射区应以手术瘢痕外2cm。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剂量为cGy/4~5周。腋窝做单独放疗时照射剂量为cGy/6~7周。(2)乳腺癌的术前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病例常采用术前放射治疗加根治术的综合治疗。①术前放射治疗指证:A.一般认为乳腺肿瘤>5cm时,不论腋淋巴结受累与否均应进行术前放射治疗。B.原发灶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者。C.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大者。D.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病灶与胸肌粘连,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E.采用术前化疗肿瘤缩小不明显的病例。②术前放射性技术,患者去枕平卧,上臂外展。乳腺切线照射野的范围,上界一般在第2前肋水平。下界在乳房皱折下2cm,外切线野在腋中线或腋后线,内切野在体中线健侧3~4cm。这样内乳淋巴结也包括在照射范围内。因为术前放射治疗病例均为局部晚期病例,无论病变在哪一象限,腋下和内乳的淋巴引流都应重视。并包括在放射治疗计划中,认为内乳淋巴引流区应视为术前放射治疗常规照射区。腋锁联合野,患者仰卧、去枕,上臂内收靠体,上界平甲状软骨的环甲沟,下界第2前肋,与胸壁切线野的上界共用一条线,内侧体中线,外侧肱骨的1/2处。X线模拟机下定位避开肱骨头。(3)乳腺癌的术后放射治疗:①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A.肿瘤病灶≤5cm,位于乳腺外象限,而腋淋巴结阴性者,一般不做术后放疗。B.原发肿瘤位于乳腺外象限,而腋淋巴结3个以上或1/3以上阳性者,应照射同侧锁骨上区、腋顶部和内乳区。C.原发肿瘤位于乳腺内象限,腋淋巴结阴性者,应单照内乳区。D.原发肿瘤位于乳腺内象限,腋淋巴结阳性者,照射同侧锁骨上区、腋顶部和内乳区。E.原发肿瘤位于乳腺中央区者,照射内乳区。F.根治术后病例,胸壁不进行常规照射,但改良根治,术后胸壁遗留较厚,病灶>5cm,需要照射胸壁。并包括同侧锁骨上区、同侧腋窝及内乳区,目前常把内乳区包括在胸壁照射野中。②照射剂量: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以5000CGy/5周为宜。③术后放射治疗技术:腋锁联合野(包括腋窝、腋顶、锁骨上区)的照射范围,上界平环甲软骨水平,下界第1前肋骨端水平,如照射胸壁时,其下界与胸壁切线野的上界共用一条线,为第2前肋水平。内界应充分包括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附着处深部的淋巴结,头偏向健侧时设在体中线健侧1cm处,机架再向健侧偏15°以保护气管、食管及脊髓,外界在肩关节内侧。由于腋窝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的深度不同,腋锁联合野照射到锁骨上区肿瘤量5000cGy时,腋窝剂量还不足,需要从背部设一野补充腋窝剂量。该野的上界位于锁骨下缘,内界胸廓内1cm,外界肱骨1/2处,下界平第8后肋。内乳野照射范围:上界平切迹,下界平乳晕皱折处(必须包括)1~6肋间的内乳区淋巴结,内界为体中线,外界在体中线旁开5cm处,内乳野的深度按皮3cm计算,此种照射技术方法简单,内乳区剂量可靠确实,肺受量小。体位采用仰卧,去枕、两臂靠体垂照。(4)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例,一般指ⅢB期或Ⅳ期(锁骨上有淋巴转移)的乳腺癌。即乳腺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有严重病变,但尚无远地脏器转移的病例。此类病人单靠手术治疗,其局部复发率很高,并能促进病变扩散。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美国预防乳腺癌的膳食选择建议:①低脂肪膳食:谷物及全谷食品,新鲜水果和蔬菜,低脂牛奶、干酪或酸牛奶,家禽、鱼、瘦肉、鸡蛋(每天1个左右),豆类(干菜豆和豌豆)。②努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正常体重。减少过多的热量摄入,减少糖、甜食和脂肪的摄入量,减少酒精、啤酒和葡萄酒的饮用量,细嚼慢咽,适当运动。③膳食中增加纤维量。选择含纤维较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面及谷类食物、豌豆、干菜豆、土豆及种子等,皆为良好纤维来源。④低脂、低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膳食。少吃动物内脏和蛋黄等。少吃黄油、酥油、奶油、人造奶油、椰子油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尽量烘、烤、烧、煮或炖食物。⑤饮酒有节制。每天最多饮1次含酒精的饮料(混合饮料、葡萄酒或啤酒)。⑥减少糖的摄入量。包括蜂蜜和糖浆、含糖食品、软饮料、冷饮等。新鲜水果不限。⑦减少钠的摄入量。品尝食物的天然味道那是最甘美的,不要食用预先加盐的食物,如午餐肉、腌制食品、调味番茄酱、芥菜、调味品、酱油、油炸马铃薯、咸味坚果仁及椒盐卷饼等。要清楚食物中的钠或谷氨酸钠(味精)的含量,用新鲜调料和草本五香调味品,多吃酸性食品如柠檬汁、酸橘汁,用醋做调味品。⑧减少用木炭烤的食物量。⑨家常白菜防乳腺癌:科学家研究发现中国、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比西方妇女低得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她们常吃白菜(大白菜、郑心菜等)。白菜中含一种化合物叫吲哚-3-甲醇,能帮助分解同乳腺癌相关的雌激素,妇女每天吃一磅白菜就能吸收500mg这种化合物,从而使体内一种重要的酶数量增多,这种酶能帮助分解雌激素,因而能防治乳腺癌。⑩常食海鱼可防癌:海洋里的鱼很少得癌症,如鲨鱼可能是一种终生不患癌症的海洋动物,有人给鲨鱼注入大量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也不会使鲨鱼诱发癌症。是因为鲨鱼体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同时还能分泌强烈的抑癌物质。将鱼皮中含有的白细胞素植入患癌的老鼠体内,可使老鼠的癌瘤消失;据分析,这是因为白细胞素激发老鼠的淋巴细胞杀死了癌细胞,因此多吃海鱼可以防癌治癌。由于乳腺癌的病因学复杂,发病机制尚未真正探明,欲使乳腺癌对广大妇女健康的威胁降至最低限度,应加大“防”的投入。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努力查明癌症的病因,减少或消除暴露于致癌物,针对病因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方面采取措施。由于其病因复杂,故一级预防尚处在探索阶段。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某些是不可避免的,如月经、生育史等。但也有许多因素是人为的,通过对饮食方面的调整,如减少过量热量摄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减少过量的摄入肉类、煎蛋、黄油、甜食等,增加绿色蔬菜、水果、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尽量避免暴露于电离辐射的范围内等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1)改变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成分中脂肪的比例逐步增加,如20世纪60~70年代,脂肪摄入量达到占总热量的35%~40%。脂肪高脂饮食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尽管尚未最终定论,但国外专家已经主张逐步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与食谱。如美国曾禁止出售带脂肪层的肉类,并宣传鼓励人们减少脂肪摄入量,使脂肪占总热量的百分比控制在25%左右。(2)健康保健宣传:对乳腺癌来讲,减肥、保持理想体型,绝经后少用含雌激素类的药物治疗更年期症状,少饮酒,多参加体育锻炼、社会活动,避免或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等,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2.二级预防
是指乳腺癌的良性病变,乳腺癌的临床前期和原位癌的防治,包括筛查和早期发现计划在癌症发展的早期识别病例,从而增大治愈的机会。(1)乳腺癌普查(筛查)的原则,1980年美国抗癌协会提议如下:①大于20岁妇女,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②20~40岁妇女,每3年接受医生1次检查。③大于40岁妇女,每年接受医生检查1次。④30~35岁妇女,要有1次乳房造影(X线片)作为以后检查对照的依据。⑤小于50岁妇女,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行乳房造影,有乳腺癌家族史和个人史的,应咨询医生乳房造影的频度。⑥大于60岁妇女,每年乳房造影1次。(2)乳腺癌的普查方法:普查方法一般采用乳腺X线摄影,特殊情况采用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①X线摄影的适宜年龄和间隔有不同看法,总的看来是年轻妇女乳腺组织处于敏感期,不适宜做X线摄影,绝经后妇女可间隔2~3年检查1次。②乳腺穿刺的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诊断迅速准确,尤其对有肿块或结节性病变难以定性时穿刺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乳房X线摄影后,对有选择性病例的进一步检查,其选择指征为:A.对乳腺肿物的定性诊断。B.对乳腺组织增生程度的测定。C.对可移乳腺肿瘤病例的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D.进行乳腺组织或乳腺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测定。③乳腺冷光投照仪筛查最近也显示出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3)乳房自我检查:①此种方法被广为接受的原因:A.对人体无损伤。B.经济方便。C.不需要专业人员参加检查。D.自检确定能发生较早期的乳腺癌,自检发现的乳腺癌瘤块体积小,淋巴结转移率低。如FOSTER等报道在自检组中,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75%,非自检者为57%,自检组5年生存率为76.17%,非自检组为60.9%。②乳房自我检查方法:如果发现乳腺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呈持续性存在,应去医生那里咨询、检查。望诊:在穿衣镜前观察乳房的外形,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房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如皮肤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资料表明与下列因素较为密切。1.月经
月经来潮小于13岁和(或)绝经年龄超过50岁者发病率较高。2.婚育、哺乳
终身不婚或不育者、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和生育后未行哺乳者发病率较高。3.家族史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发病率较高,临床称之为家族遗传易感性。4.乳腺本身疾患
有重要乳腺囊性增生病者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如果一侧乳腺已患癌,它对于对侧乳腺来说更是高危因素。5.既往用药
长期服用雌激素者发病率较高。有报道长期服用利舍平、甲基多巴、三环类止痛药等会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对乳腺有致癌的危险。6.电离辐射
乳腺为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的组织,过多地暴露于射线者患癌机会较大。7.体形
有资料表明50岁以后肥胖者患乳癌的机会增大。其实这不过是一种现象,仅可在目前作为多危险因素中分析的一项参考,究竟肥胖者中何物与乳癌发生相关并不明确。通过上述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癌并不困难,但对于早期患者应与乳房其他疾病相鉴别:1.乳腺增生病
包括乳腺小叶增生和慢性囊性增生病,前者多为生理性,与月经有明显关系,乳痛和肿块在月经来潮后明显消失。后者在月经后乳痛和肿块消失不明显,乳房仍可能触及质韧软似毛线团样增生组织或片膜状、颗粒样增生块。2.乳腺纤维腺瘤
一般见于18~25岁青年妇女,常伴有月经不调,近年来30~40岁妇女发病率较高。肿块不痛,光滑,多为单个,边界清楚,活动度大,无皮肤粘连,腋部无淋巴结肿大。3.导管乳头状瘤
常见乳晕旁有小肿块,挤压时有溢液,一般呈浆液性或带有血色。可分为大、小导管内乳头状瘤,可疑时应做细胞学检查,或做活体组织学检查。4.乳房结核
年轻妇女多见,常伴有结核病临床表现,肿块韧或软,或溃破流液,细胞学检查可以确诊。5.浆细胞乳腺炎
可作乳头溢液细胞涂片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目前能用于乳腺癌诊断的生物学及生化学标记物有多种,但其特异性均不甚理想,较有参考价值的有以下几种:1.癌胚抗原(CEA)
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CEA与治疗反应呈一定正相关,且CEA值增高时提示病变进展,降低时好转,故目前常作为预后及随访指标。2.降钙素
乳腺癌患者中38%~100%有血浆降钙素的上升,但在早期者仅25%有上升。3.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的储存状态,在很多恶性肿瘤中有铁蛋白升高,乳腺癌术前约42%升高,且与病期有关,治疗后有复发者铁蛋白亦升高。4.单克隆抗体
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8.3%~57%,对早期诊断尚有困难。CA153为乳腺癌的二株MCAB识别的糖类抗原,乳腺癌和卵巢瘤的阳性率较高,正常人血清浓度为5.7~28.4IU/ml,正常上限为28FU,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5.β2-微球蛋白放免检测
β2-mG属一种小分子蛋白,某些肿瘤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可能与肿瘤病人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故可用于协助诊断肿瘤,如肝癌、乳腺癌等,正常血清β2-mG含量为2.12±0.46μg/ml。尿β2-mG为147±65μg/ml。β2-mG在多种肿瘤中均可增高,乳腺癌阳性率为11%~55%。6.某些乳腺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谱明显改变,阳离子同工酶LDH-5和LDH-4增加,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呈相似结果。凡术前做过乳房摄片或乳房活检的乳腺癌患者,63%呈LDH-5或LDH-4升高,乳腺癌转移患者血浆中83%呈这种酶谱。乳房切除术后,经LDH同工酶预测出复发者占69%,而正常酶谱的患者中82%仍无复发的证据。其他辅助检查:1.X线检查
是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方法,包括钼靶X线摄影和干板摄影,是目前符合率较高的诊断方法,以前者为多用。(1)乳腺癌直接征象:①肿块影:一是乳腺癌最常见、最基本X线征象,临床发现的乳腺癌中85%~90%的病例有此征。A.肿块的形状:可呈团块状、星形、结节状、不规则形、分叶状等,以前者最多见,约占45%。B.肿块的边缘:有3种主要形式,毛刷状边缘、模糊边缘、光整边缘。C.肿块的密度:一般肿块的密度较乳腺腺体的密度高,肿块较大时可出现密度的不均。D.肿块大小:X线上测得的肿块大小较临床上触及肿块小,这是诊断乳腺癌的可靠依据,因为触诊所及肿块的大小往往包括了癌肿周围水肿、炎性浸润及纤维化部分。一般良性病变的X片的测量值符合或大于临床所触及。②钙化:这是乳腺癌的又一重要特征。在病理切片中钙化出现率达70%以上,X线片中占40%以上。乳癌的钙化在X线片上有3个特征:A.线状、短杆状或蚯蚓样钙化,多发生于导管内。B.泥沙样钙化,多发生于肿瘤外围的腺泡内。C.圆形、卵圆形或团簇样钙化,多发生于肿瘤的坏死区。以上钙化从几个到数十个不等,一般成堆分布,有聚集的倾向,每一个钙化点多呈不规则形态,密度可浓可淡,各个钙化点的密度也不完全一致。成堆的细小钙化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小叶内钙化常是小叶原位癌的惟一征象。(2)间接征象:①血管异常:患乳血管管径较健侧粗,病灶周围的多数小血管丛、或病灶区出现较大的引流静脉。有人认为双乳静脉粗细比例大于1∶4时,应考虑患乳腺癌可能。②透亮环:肿块与癌周结缔组织反应性充血、水肿、渗出与正常乳腺组织三者的密度不同,X片表现为肿块密度增高影的外围,有一密度低于肿块和外围乳腺组织环形透亮带。③厚皮征:早期见皮肤脂肪层变模糊,Cooper’s韧带增宽或几条纤维增粗;以后见皮肤增厚。皮肤改变先局限于肿瘤区域,以后可发展至几乎累及全乳,当癌肿反应性纤维化及收缩时,出现皮肤的扁平或“酒窝征”改变。④乳头内陷:单侧者对临床诊断意义较大,当乳头完全凹陷时形成“漏斗征”。⑤导管扩张:在癌浸润大导管时,导管变粗且有阴影增强表现,有时可以看到肿块与乳头之间被大导管连接起来的“癌桥”。癌灶侵及导管时或有癌栓形成导致导管极度扩张向临近导管浸润,互相粘连;收缩以后导管变形,形成条柱状大导管相。⑥塔尖征:系乳腺实质被癌肿侵犯及牵拉后所致,表现为乳腺肿瘤的顶端出现向脂肪内伸展的细条索状致密影,其下方与肿瘤连接。⑦乳房后间隙改变:深部乳腺癌可早期侵及浅筋膜的深层,导致乳房后间隙的透亮区消失。⑧乳房形态改变:乳腺癌沿导管及腺体浸润时可致乳房变形,表现出各种形态。⑨牛角征:Cooper’s韧带受浸润后变粗,并发生牛角样弯曲。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特征为:不规则小结节影、边缘毛刺,并有或无泥沙样钙化,局限性结构扭曲,导管不对称或单支导管扩张。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癌的X线表现,因乳腺癌的组织学不同而有差异,有各自的特征。据统计,毛刺状肿物和透光环肿物是乳癌诊断的重要征象,阳性率占97%,分叶状肿块占70%。各间断征象的诊断阳性率大都在90%以上。晚期乳癌的征象大都是多项合并出现。2.乳腺导管X线造影
导管内上皮的恶性增生,可以完全阻塞导管,发生在末端导管和腺泡上皮的癌,常常见不到导管的梗阻,但是导管壁有充盈缺损和不规则的改变以及在极小的导管分支区见到恶性的微小钙化点。有时也可以见到导管远端突然中断,断端不整齐,也可表现为导管轻度扩张、扭曲、排列紊乱,充盈缺损或完全阻塞。扩张导管末端的病理性肿块,可使其周围的导管受压和移位,边界也参差不齐。3.超声检查
乳腺癌的声像图的一般表现为:①肿块内部回声低弱,不均匀或粗糙性不均匀,常有颗粒样钙化斑点,多数声影不典型;②边缘凹凸不平或有角状突起,边界不清;③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周边强回声带;④乳腺癌的纵径与横径之比一般大于1;⑤后方多数等回声,无彗星尾征,少数有声衰减;⑥正常乳腺结构被破坏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⑦中晚期肿块较大,肿物侵犯皮肤、胸大肌或远处转移,转移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的均匀性低弱回声。其中浸润性导管癌之肿块边界不整齐,有蟹足样浸润,内部为中等回声,不均匀,常伴有坏死液性暗区;髓样癌肿块呈圆形,内部呈等回声或部分无回声区,后方有声衰,边界较光滑;硬癌肿块边界含糊不清,内部回声增强,不均匀,肿块后方有声衰减;乳腺肉瘤肿块较大,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低弱,后方声衰不明显。乳腺彩超检查,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对放、化疗的前后检测、预测疗效及预后有一定帮助。4.液晶热图检查
乳腺癌的热图表现多见:大于肿块边缘不齐的热区,或有延伸的异常血管热图形。常合并或单独出现异常血管热图形,如增多、加粗、迂曲及管径不均、细分支的血管网、血管中断或梗阻、星点热及单侧热乳晕伴放射伸展的血管热图形等。液晶热图诊断乳腺癌确诊率为75%~80%,其操作简便、无损伤,为普查筛诊之首选方法,对乳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5.近红外线扫描检查
乳腺癌为灰影较黑的实性肿块影,癌灶体积越大,位置越表浅,其阴影灰度越低,周围界限不清,形状不规则,病灶附近可见血管管径增粗、数目增多、走行紊乱,甚至扭曲中断等。目前主要用于诊断乳腺癌和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符合率约77%~88%。其无损伤,简捷直观,并有摄像、记录等功能,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6.乳腺冷光透照仪检查
乳腺癌透照图像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暗区,境界不清,一般中央暗,边缘清,或呈不均匀改变。部分较小的黏液腺癌、髓样癌暗区可不明显,若乳癌大小如蚕豆时,冷光透照可呈现一片漆黑,暗区大小与包块大小相近。病灶区血管增多且紊乱,四周血管向暗区集中,或向暗区迂曲,牵拉成角,或血管在病灶区突然中断,推动包块可见血管随暗区同步移位。7.CT和MRI检查
可作为乳腺摄影的补充,而不作为常规方法,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乳腺癌CT平扫,多数癌肿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个别可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为1~4cm,边缘不光滑或部分光滑,呈分叶状,可见长短不一、分布不均的毛刺。较大的癌肿,中央坏死液化后可显示为低密度。增强后扫描一般表现为明显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一般认为增强前后CT值增高到50Hu或更大,则诊断为乳腺癌的可能性更大。应用CT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可达97%,一般可以检查到直径为6~8mm的癌肿。曾有报道CT诊断1例直径为2mm×2mm的隐性乳腺癌。乳腺癌在T1加权图像上,癌肿表现为低信号区。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信号强度超过正常导管腺体组织,低于脂肪组织。黏液腺癌其信号强度明显增高,类似于脂肪。硬癌信号强度低。炎性乳腺癌表现为大片状边界不清的高信号影,正常乳腺实质结构消失,类似于急性乳腺炎。用Gd-DTPA增强后扫描,黏液腺经血液循环转移至远处脏器,可出现相应体征,如胸腔积液、肺呼吸音减弱、肝大、腹部包块、黄疸、骨转移灶压痛、截瘫、偏瘫、神经反射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引出等等。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但最明确、影响预后最大的是分期。Ⅰ期患者10年以上生存率可超过80%,而Ⅳ期者不到15%。因此,就目前水平来说,要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为了做到早期发现,进行乳腺癌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妇女自行检查乳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姚贝娜是什么乳腺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