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大医院有没有自锁托槽矫正多久

美食, 餐厅餐饮, 团购,生活,优惠券-大众点评网
抱歉!页面无法访问......
错误信息:
currentDate: 13:01:02
userIp:218.90.26.43, 10.72.40.13
userAgent:Mozilla/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C) dianp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更多
  楼主得了牙周炎,而且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万能的天涯,解救我吧
  本人在此之前一共看过两次牙科,一次私人诊所,第二次在春天医院,两次的结果都是患有牙结石,需要洗牙上药。除此之外只是提醒注意口腔卫生。现在我已经有两颗牙齿流脓,一颗牙齿松动。又看了一家诊所,一个社康。医生的诊断结果同样是洗牙上药。再没有任何的提醒。现在我的牙齿没有任何好转。医生也就说没法治疗了。现在本人想不明白的是,现在的牙医都是怎么了?难道都是靠着洗牙,种牙赚钱。恨不得病人的牙齿快掉的心态吧。看来这个社会真的是陷入病态了,病得不轻啊。
无奈之时,我百度了一下。发现我的牙病是可以控制的,而且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几年前医生能提醒我一下,我再去专科医院看看,就不会到了牙周晚期了。提醒各位朋友,牙龈出血的时候一定引起重视,到有资质的大医院去看病。否则被忽悠悔之晚矣
。血与泪的教训啊
  去宝安时代牙科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后使用百宝箱没有帐号?
查看: 21486|回复: 6
仁勇校尉[5级], 积分 51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0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近半个月,大家都忙于奔波股市?最近很少来深分,一回来就看到整版的股票帖。本人离开股海好多年了,奉劝各位量力而为,切勿入局太深!
&&说点别的,一直以来,我的胃都不太好,基本一两年要检查一次肠胃镜,以前一直在香港的私家医院做的检查,养和,仁安等等,我算是常客了。早些年的检查经验,现在可能不太适用了,我就对比一下,上一年,我在香港仁安做的肠胃镜检查和上周刚在深圳港大医院做的肠胃镜检查。
&&香港仁安的,做检查前一晚,必须要在医院住一晚,一直有护士照顾,直至深夜喝完泻药为止(运气好,上一年的招呼我的那个护士综合素质不错啊)真的,每次都拉得脚软,护士会在病房门口等待,直至我从厕所出来,并会扶我上床休息,第二天会单独在房间里面做所有“插管”前的检查,做完以后,拉我去麻醉并做肠胃镜检查。出来后,在我清醒前,有单独的护士负责我的各项指标,到我清醒的时候,一碗香的不得了的牛腩面就会送到我的病房,一顿饱餐后,医生会过来问我的身体情况,一切正常了,可以回家了。买单港币27000.服务符合私家医院的水准。
&&再说上周的深圳港大,提前了半个月看医生,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以后,开了肠胃镜检查的单,并说做镇静的就可以了,没必要全麻。到检查室前台登记,排期最快要在一个礼拜后,于是我选了上个礼拜。医生和护士都强调,不用提前住院,把泻药拿回家,按说明服用即可,在检查当日来医院前一定要拉干净了。我第一次在家吃泻药,吧我拉得剩下半条人命,那个晚上,真是辛苦我老婆了。第二天早上,叫人车我去医院,一到检查室,先换衣服,然后也是一轮详细的“插管”前检查,医生很友善,检查很详细。直到整个肠胃镜检查完毕,吧我推出来,在一个专门的地方,有各类指标检查仪器的一个房间(我老婆说的),由于我不是全麻,只是镇静,感觉不太好受,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出来后,意识也不是很清晰的,也要一段时间恢复。连看医生,泻药以及全部检查以及切肠道息肉,具体价格没有加总数,因为是分开几次收钱的,2000块左右吧。港大的服务也是很好!虽少了一些享受性的照顾服务和那碗香喷喷的牛腩面,不是全麻,只是镇静,且要自己在家受那泻药的苦!但是价格相当于仁安的十分之一,性价比相当高!
&&现在在等待息肉的化验结果,医生说,一般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要担心。
&&下一年,会再选择深圳港大,但不会选择镇静了,医生允许的话,还是选全麻吧。
致果副尉[12级], 积分 1253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9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42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2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2,你得到的服务性价比,还是港大值
你给港大27000,服务的会更好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35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27000贫民百姓能检查几次,一次做一年.当然了.服务不一样能理解.毕竟2.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00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0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我5月25号在香港律敦治医院做的大肠支架,6月1号做的息肉切除,八号拆线出院16天,我出院交港币1500元,包含饭费。什么时候我们深圳能赶上香港啊?
宣节副尉[8级], 积分 200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0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我在香港律敦治医院住院期间看到好多做肠镜的,都是当天住院喝2公升泄水,排完后护士认为可以就去照肠镜,回来当天就出院了。好像不收费用因为没有过夜不算一天。
快速回复主题
很多人说,三月的深圳是她最美的样子,因为这时的她被花海承包了。各位摄影爱好者赶快约起来,去拍一部深圳花海大片吧!
还在愁周末去哪儿吗?来一场深圳周边踏春游吧,图文分享踏春路线和景色,还有机会获得多特价值324元越野双肩包。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聊聊?
&下次自动登录
用其他账号登录:
Powered by
111返回顶部港大医院有个科室很特别,每天被喷却“火”遍全国
这可能是全国医院里最特别的科室。
这里的主要职责是被吐槽,病人有什么不满往往第一时间“杀”到这里。
这里的员工,几乎每天都要被“喷”,甚至被狠心的人骂到哭,但哭完第二天还得笑脸迎人。
这就是我国内地医院第一个病人关系科,它位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专门负责医患沟通和病人投诉的“灭火队”。
这个特殊的科室,刚刚成为了国家卫计委点赞的“全国示范科室”。
更早之前的日,他们还收到了第一面锦旗。一位前来投诉医院服务的女病人,最终因为病人关系科的真诚沟通,反过来感谢这家医院。
怕你没地方发火
他们在医院最显眼的位置等着
2012年,港大深圳医院开业之初,学习了香港公立医院的做法,就成立了内地医院首个病人关系科,专门负责医患沟通和病人投诉管理,以减少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直接发生冲突的风险,维护医疗秩序。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科室应该“有多远躲多远”,最好设在大家都看不见的角落里。
但事实上恰恰相反,病人关系科冲在了“最前面”——
坐落在在门诊楼一楼最显眼的位置,每个人一进门都能看见,目的就是为了让病人投诉有门。
这里还有个150㎡的病人接待厅,统一受理病人的所有感谢、意见和投诉,所有来电、来访、来函以及政府转办的信访、病人反馈等,周一到周六都有专人接待。
不仅如此,医院还在所有公共区域一共设了60多个公众意见箱,里面不仅有填写意见的表格,还备有笔供患者使用。而电话、网络投诉渠道,也都清楚张贴在随处可取的小册子《病人约章》里。
有了这本小册子,病人还可以知道自己在医院里有什么“可以做”,有什么“不能做”。
我们将病人的投诉视作一种‘礼物’,让投诉成为我们改进医院服务的动力。
——港大深圳医院病人关系科代主管孙阳阳
发完火不是白搭
每单投诉7天内必有反馈
但让病人投诉有门其实很容易,让他们真实感觉投诉有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孙阳阳表示,每宗投诉所反映的问题,他们都会以7天-15天-30天-60天为限期,对投诉的病人进行反馈。
即使再小的事情,也念念不忘,就为了必有回响。
有一次,一个妈妈带着孩子想去看儿科,但却找不到地方,于是便向某位护士问路。当时由于环境嘈杂,手头上也应对着很多活儿,护士就“随便”指了个方向。
事后,这位妈妈很愤怒,就向病人关系科投诉。和科室调查确认后,孙阳阳马上给这位妈妈打了通电话说明情况。“接到我的电话时,她很惊讶,说没想到这么小的事情我们都这么重视。”孙阳阳说。
像这样的投诉,病人关系科每天都会接到20多宗。“为了给病人一个交代,我基本每天都得走个1万步,跑上跑下和相关科室沟通。”
此外,医院每周还会召开由医疗服务副院长或授权助理院长主持的投诉审查例会,审核每一宗投诉或意见,医院分管的助理院长每周还会抽出2个多小时逐个分析,和各个部门一起商讨改进措施。
但你也不能太“过火”
一有暴力行为就会报警
2015年端午节,医院急诊室有位孩子发烧到 39.1℃,孩子妈妈希望优先就诊,但由于前面还有病情更重的病人在救治,负责分诊的护士拒绝了,希望这位妈妈再等一等。被拒绝后,这位妈妈便上前踢了前来解释的护士一脚。
护士报警,警察第一时间介入,孩子妈妈被行政拘留 10 天。
这位妈妈并不是唯一一位有如此“待遇”的人。自开业之日起,凡是涉及暴力伤医事件,医院都会一律报警,由警方依法调查处理。在警察来之前,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调解。
在医院的每个诊室都有警报按钮,监控摄像头也遍布公共区域。
除硬件保护外,医院还成立了危机应对小组,“医暴”高发的急诊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小组由 6 名医生和 14 名护士组成,他们 24 小时不关机待命,随时赶到现场提供援助。
病人关系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简而言之,秘诀就是在保持‘投诉有门’的同时,坚持‘暴力零容忍’。
——港大深圳医院助理院长 白明珠
曾经“窝火”的人
却送来了一声感谢
在病人关系科受理的事务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病人的感谢。比如病人对病区医务人员的口头表扬、书面感谢信,以及来自上级政府部门转达的感谢信。这些事务的占比,从2014年的14.43%升高到2017年的28.91%。
去年年底,就有一位很“窝火”的病人给医院送来了一声感谢。他从外地来深圳打工,不幸受了腿伤,公司也没有为他垫付医疗费,最后只能拒绝支付。
了解情况后,病人关系科帮助他找到可以免费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让病人所供职的公司缴纳了剩余的医疗费用,今年2月初,这位病人终于康复出院。
还有,一位曾经参加抗美援朝的83岁老兵,因中上腹疼痛难忍来到这里治疗,在医院住了整整12天。出院时,他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当中提及:
在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我没有哭过,但面对港大医院医护人员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我多次流下激动的老泪。
无独有偶,日,一封来自常州杨姓患者家属的信寄到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手上。患者家属称,其儿子在港大深圳医院骨科治疗,医疗团队不仅认真负责,拒收红包,甚至连几只水果都不肯接受,令人感动。
全国都在为这支“灭火队”点赞
投诉有门和 暴力“零容忍”的政策,已经成为了港大深圳医院在处理医患纠纷问题的一张经典名片。
近年来,很多同行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港大深圳医院,而病人关系科一直是他们必到的一个点。
去年,该院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甲”医院,病人关系科在评审中就获得了5项评审指标全A的成绩。
今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年度开展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进行了总结,港大深圳医院获得2个荣誉——
据统计,近年来,该院的门诊量大幅提高,而投诉率却在不断走低,投诉率由%降低为%。
这些投诉当中仅有2.4%需要以理赔或诉讼仲裁加以解决,而病人感谢率则从14.43%升高到28.91%。
如果说‘投诉有门’的做法是医院医患关系文化中感性与柔和的一面,那么‘暴力零容忍’就是当中铁腕的一面,医患矛盾是有可能调和的。
——港大深圳医院助理院长 白明珠
来源:深圳卫计委 医学界智库
本文仅供医院管理人士分享、交流用,不作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新闻热线:021-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真的不一样
原标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真的不一样
  深圳新闻网讯 日,记者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医院),就港大医院的自身特点、行医现状以及医患关系等诸多方面,对来自香港的医生曾敬贤教授、病房科主管关亚峰医生以及耳鼻喉科助理主管卞英伟三位医生进行采访,从深港两地不同视角解读港大医院的与众不同。
来自香港玛丽医院的曾敬贤教授接受采访
  医生简介:
  曾敬贤教授从医二十年,是香港著名的耳鼻喉专科医生,临助理教授;曾教授近年更先后荣获了香港中文大学内外全科学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耳鼻喉科院士,香港耳鼻喉科医学院院士和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 (耳鼻喉科)等荣誉。
  记者:您好,曾教授!众所周知,香港的医疗水平在国际上是负有盛名的,曾教授作为香港来深的专家,能否为网民解读一下港大医院在管理和医学方面与内地的医院有何不同?
  曾敬贤:首先我要感谢港大医院给了我们香港医生一个来内地发展的机会,其实我们在内地期间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内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所以相对的病人的数量也会多一些,这可以为我们香港大学提供更多的临床研究机会,也可以将香港的医疗概念与内地交融。其实内地的医疗设备并不差,只是各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有所差异。深圳由于地缘关系,比起内地其它地区和香港医疗卫生水平相比,差异要小一些。说到香港医院与其他内地医院最大的不同,我觉得是“经济”的问题。在香港,由于地域较小且相对发达,政府财政压力轻,所以病人的医疗费用不用医生和病人过多的担心。
  记者:听说曾教授从香港来深圳不仅要主持一些手术、诊疗方面的事宜,还要参与港大医院的管理。您能否给网友介绍一下,港大医院和内地其他医院在管理上的操作方式有何不同?
  曾敬贤:港大医院在营收方面,医生的待遇和其看了多少病人、收多少医疗费是不挂钩的。所以医生们都会将精力放在医治病人上,而非纯“经营”。
  记者:我听说象您这样的专家逢每周三才能来深圳行医?但我前些天碰到一位非常礼貌的来自香港的全科女医生,她似乎是每天都在深圳这边工作。做为香港医生在港大医院的工作是如何安排的,您能否讲一下?
  曾敬贤:我们的确是有医生每天都来港大医院上班的。而我现在在香港大学还有工作要做,比如带博士后的学生,所以时间不允许我每天都来,我每星期只能来一次到两次。可以说每一个香港医生来深圳的频率都未必一样,每一个科也会有所不同。
  记者:一提到医院、看病,难免会联想到医患关系。我想请问一下您,做为港人医生在行医过程中遇到医患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和内地有什么不同?
  曾敬贤:香港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公立的系统,病人的医疗费不是问题,全部由政府出钱;还有一个是私立的系统,医生基本上收的钱是手术费、看病费,事先定的多少就是多少,其他的费用比如住院费是与医生无关的,所以一般病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很少出现投诉事件。而在国内却不一样,这就有可能产生医患矛盾。另外香港的投诉系统做的比较好,香港有一个医务委员会,一旦投诉成立,医生的执业资格可能会被吊销。而内地可能只是投诉医院,很少会针对医生。还有香港的医生工资会高一些,高工资让很多医生更专注于行医治病与科学研究。
港大医院病房科主管关亚峰医生
  关亚峰医生简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驻院医生
  复旦大学耳鼻咽喉科学博士
  记者:您好,关医生!说到看病就医,我们都知道门诊和病房是脱离不开的,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病房管理的方法。与内地医院相比,港大医院在病房管理上有什么不一样,您能否给网友讲解一下?
  关亚峰:您好!我也是从内地其他城市的医院来到港大医院工作的,当时来到这里也是考虑到它有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病房管理方面。因为内地的病房管理一般都是挂号、诊断、病房都是由一个医生单独负责,这样由于医生的精力有限,病房也有限,就导致很多病人有时为了住院要等待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采用团队协作的方法,以耳鼻喉科为例,只要发现有需要入院的病人,我们都会给其开出入院证明,然后由护士统一登记,给其安排病房,一般只需等待一周的时间就可以顺利入院。入院后,病房也有一个团队,包括内地、香港的主管医生,大家一起针对病人的病情为其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后,香港的主管医生也会前来查房、询问,我们会共同观察病人的恢复情况。
  记者:说到住院难的问题,有些内地的病人遇到急诊,而医院在希望帮助病人的同时临时却不一定有空闲病房,遇到这种情况,港大医院会怎么处理?另外,很多医院因床位紧张,病人入院前会通过各种门路想办法寻找床位,港大医院在这方面有没有其他办法能规避掉这样的情况?
  关亚峰:住院难的情况可以说是中国的国情,因为很多病人及家属都会冲着当地最好的三甲医院去就诊,这必然导致医院人满为患。而国外有种制度是三级诊疗制度,普通的小症状患者可以去基层医院或社区诊所就可以将病痛治愈。港大医院借鉴了香港的诊疗模式,“先全科,再专科”,全科就相当于基层社区的诊所,如果患者属于轻症,我们会对其进行解释工作,为其开出药物,鼓励其回家治疗、休息。如果确实是需要住院或专科医生诊断、手术,我们再为其具体安排。
  记者:当初您来港大医院之前对这家有香港背景的医院有了解么?最终让您选择这里,是哪些方面吸引了您?
  关亚峰:我最先开始了解港大医院是通过网络,当时医院正在面向全国招聘。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里的理念,全科与专科的分工,给了专科医生更大的空间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记者:作为病房的管理者与医生,有些患者及其家属难免在患病期间心情焦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和医生、护士产生一些言语上的摩擦,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们如何来解决呢?
  关亚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心态,我觉得是有一定差异的。医生每天要面对很多患者,其中不乏有情况紧急的,医生这时要保持心态冷静,如果患者及家属急躁,医生也急躁,那么就没办法去诊断和治疗了。所以有时候,患者和家属会有疑问,在他们都非常着急的时候,医生为何不急?其实一个优秀的医生是需要具备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要以自己专业的思维去判断病人的病情该如何处理,而非急躁,否则根本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们也必须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有时家属往往比患者还要紧张,而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医学流程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诊断或检查,不是说上来就抢救或治疗,所以这方面也需要双方之间更多的沟通。我们也会尽最大可能去和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的紧张、不安大都源自对疾病的未知。
港大医院耳鼻喉科助理主管卞英伟医生
  卞英伟医生简介:大连医科大学硕士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助理主管
  记者:您好!卞医生!我听说港大医院在门诊看病上有自身特点,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卞英伟:您好!简单来说,港大医院确实和其他医院有几点不同。第一,在就诊模式上,我们主要是预约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大部分的患者不需要太长时间的等待就可以进行诊疗,且网上预约可以让病人就诊非常有序,不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集中到医院;第二,我们医院是一种“先全科,后专科”的诊疗模式,这样很多的轻症和普通病人可以在全科得到充分的诊断和治疗;第三点,我们医生的收入和“创收”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样从源头上杜绝了一声乱开检查,乱收费等不良现象。对很多病人来说,虽然他们挂号费花了点钱,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被乱开检查,他们用的药物也是必须的用药,这样从总体上讲患者的花费其实是下降了。所以现在我们医院尤其是外科系统,前来就诊的病人增加得非常迅速。
  记者:我发现,象您这样的专科专家非常年轻,不知道港大医院对年轻的医生是如何培养的?
  卞英伟:港大医院从建立以来,香港玛丽医院的主管一直直接参与指导我们这批年轻的医生的培训活动,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们每周至少有两到三次的疑难病讨论,利用互联网技术与香港专家直接互动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二,在外科手术方面,香港方面的专家是直接参与或指导手术,尤其是疑难重症的手术。以耳鼻喉科为例,香港的陈教授、曾教授和杜教授他们直接指导参与头颈外科的手术,耳鼻喉科现在的手术量增加的也非常迅速,基本上耳鼻喉科的常规手术我们都可以开展。
  记者:与1年前相比,耳鼻喉科的门诊量增加的幅度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在就诊的人数上,占到医院的比重是如何的?
  卞英伟:我记得在2012年的10月1日,港大医院开业的第一天,我看了5个病人。现在和当时相比,差距就是天壤之别了。从当时的每月200人增加到现在的1800人左右,而且这些还都在预约氛围内,不算临时上门。
  记者:据我所知,港大医院的耳鼻喉科在概念上的划分和其他医院不太一样,有些病例在其他医院会被划到口腔科,而在港大医院却属于耳鼻喉科的范畴。这是按照香港的体系划分的呢,还是我们自创的?
  卞英伟:这一点和其它医院是有点不同。有些例如腮腺的手术,在内地医院是被划为口腔科的,而在香港是被划为头颈外科的,港大医院在这方面的手术是跟香港的医生一起进行的。
  记者:港大医院给很多患者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里环境优雅,绿化很美,楼内也没有嘈杂的声音,患者们都在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候就疹。这种管理模式是从香港借鉴过来的还是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创造的呢?
  卞英伟:很多患者都有一个固有的观念,就是有病就要去医院,这固然没错,但其实很多患者只能算作是轻微病患,通过有序的预约,就可以合理的安排病人的时间,这将会给患者和医院都带来很多方便,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用来等待。这种预约制是从香港借鉴而来的,从医院一开始创建,香港的管理团队就一直在努力推行。(李慕天)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真的不一样
日 11:41 来源:深圳新闻网
原标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真的不一样
  深圳新闻网讯 日,记者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医院),就港大医院的自身特点、行医现状以及医患关系等诸多方面,对来自香港的医生曾敬贤教授、病房科主管关亚峰医生以及耳鼻喉科助理主管卞英伟三位医生进行采访,从深港两地不同视角解读港大医院的与众不同。
来自香港玛丽医院的曾敬贤教授接受采访
  医生简介:
  曾敬贤教授从医二十年,是香港著名的耳鼻喉专科医生,临助理教授;曾教授近年更先后荣获了香港中文大学内外全科学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耳鼻喉科院士,香港耳鼻喉科医学院院士和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 (耳鼻喉科)等荣誉。
  记者:您好,曾教授!众所周知,香港的医疗水平在国际上是负有盛名的,曾教授作为香港来深的专家,能否为网民解读一下港大医院在管理和医学方面与内地的医院有何不同?
  曾敬贤:首先我要感谢港大医院给了我们香港医生一个来内地发展的机会,其实我们在内地期间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内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所以相对的病人的数量也会多一些,这可以为我们香港大学提供更多的临床研究机会,也可以将香港的医疗概念与内地交融。其实内地的医疗设备并不差,只是各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有所差异。深圳由于地缘关系,比起内地其它地区和香港医疗卫生水平相比,差异要小一些。说到香港医院与其他内地医院最大的不同,我觉得是“经济”的问题。在香港,由于地域较小且相对发达,政府财政压力轻,所以病人的医疗费用不用医生和病人过多的担心。
  记者:听说曾教授从香港来深圳不仅要主持一些手术、诊疗方面的事宜,还要参与港大医院的管理。您能否给网友介绍一下,港大医院和内地其他医院在管理上的操作方式有何不同?
  曾敬贤:港大医院在营收方面,医生的待遇和其看了多少病人、收多少医疗费是不挂钩的。所以医生们都会将精力放在医治病人上,而非纯“经营”。
  记者:我听说象您这样的专家逢每周三才能来深圳行医?但我前些天碰到一位非常礼貌的来自香港的全科女医生,她似乎是每天都在深圳这边工作。做为香港医生在港大医院的工作是如何安排的,您能否讲一下?
  曾敬贤:我们的确是有医生每天都来港大医院上班的。而我现在在香港大学还有工作要做,比如带博士后的学生,所以时间不允许我每天都来,我每星期只能来一次到两次。可以说每一个香港医生来深圳的频率都未必一样,每一个科也会有所不同。
  记者:一提到医院、看病,难免会联想到医患关系。我想请问一下您,做为港人医生在行医过程中遇到医患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和内地有什么不同?
  曾敬贤:香港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公立的系统,病人的医疗费不是问题,全部由政府出钱;还有一个是私立的系统,医生基本上收的钱是手术费、看病费,事先定的多少就是多少,其他的费用比如住院费是与医生无关的,所以一般病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很少出现投诉事件。而在国内却不一样,这就有可能产生医患矛盾。另外香港的投诉系统做的比较好,香港有一个医务委员会,一旦投诉成立,医生的执业资格可能会被吊销。而内地可能只是投诉医院,很少会针对医生。还有香港的医生工资会高一些,高工资让很多医生更专注于行医治病与科学研究。
港大医院病房科主管关亚峰医生
  关亚峰医生简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驻院医生
  复旦大学耳鼻咽喉科学博士
  记者:您好,关医生!说到看病就医,我们都知道门诊和病房是脱离不开的,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病房管理的方法。与内地医院相比,港大医院在病房管理上有什么不一样,您能否给网友讲解一下?
  关亚峰:您好!我也是从内地其他城市的医院来到港大医院工作的,当时来到这里也是考虑到它有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病房管理方面。因为内地的病房管理一般都是挂号、诊断、病房都是由一个医生单独负责,这样由于医生的精力有限,病房也有限,就导致很多病人有时为了住院要等待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采用团队协作的方法,以耳鼻喉科为例,只要发现有需要入院的病人,我们都会给其开出入院证明,然后由护士统一登记,给其安排病房,一般只需等待一周的时间就可以顺利入院。入院后,病房也有一个团队,包括内地、香港的主管医生,大家一起针对病人的病情为其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后,香港的主管医生也会前来查房、询问,我们会共同观察病人的恢复情况。
  记者:说到住院难的问题,有些内地的病人遇到急诊,而医院在希望帮助病人的同时临时却不一定有空闲病房,遇到这种情况,港大医院会怎么处理?另外,很多医院因床位紧张,病人入院前会通过各种门路想办法寻找床位,港大医院在这方面有没有其他办法能规避掉这样的情况?
  关亚峰:住院难的情况可以说是中国的国情,因为很多病人及家属都会冲着当地最好的三甲医院去就诊,这必然导致医院人满为患。而国外有种制度是三级诊疗制度,普通的小症状患者可以去基层医院或社区诊所就可以将病痛治愈。港大医院借鉴了香港的诊疗模式,“先全科,再专科”,全科就相当于基层社区的诊所,如果患者属于轻症,我们会对其进行解释工作,为其开出药物,鼓励其回家治疗、休息。如果确实是需要住院或专科医生诊断、手术,我们再为其具体安排。
  记者:当初您来港大医院之前对这家有香港背景的医院有了解么?最终让您选择这里,是哪些方面吸引了您?
  关亚峰:我最先开始了解港大医院是通过网络,当时医院正在面向全国招聘。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里的理念,全科与专科的分工,给了专科医生更大的空间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记者:作为病房的管理者与医生,有些患者及其家属难免在患病期间心情焦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和医生、护士产生一些言语上的摩擦,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们如何来解决呢?
  关亚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心态,我觉得是有一定差异的。医生每天要面对很多患者,其中不乏有情况紧急的,医生这时要保持心态冷静,如果患者及家属急躁,医生也急躁,那么就没办法去诊断和治疗了。所以有时候,患者和家属会有疑问,在他们都非常着急的时候,医生为何不急?其实一个优秀的医生是需要具备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要以自己专业的思维去判断病人的病情该如何处理,而非急躁,否则根本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们也必须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有时家属往往比患者还要紧张,而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医学流程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诊断或检查,不是说上来就抢救或治疗,所以这方面也需要双方之间更多的沟通。我们也会尽最大可能去和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的紧张、不安大都源自对疾病的未知。
港大医院耳鼻喉科助理主管卞英伟医生
  卞英伟医生简介:大连医科大学硕士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助理主管
  记者:您好!卞医生!我听说港大医院在门诊看病上有自身特点,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卞英伟:您好!简单来说,港大医院确实和其他医院有几点不同。第一,在就诊模式上,我们主要是预约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大部分的患者不需要太长时间的等待就可以进行诊疗,且网上预约可以让病人就诊非常有序,不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集中到医院;第二,我们医院是一种“先全科,后专科”的诊疗模式,这样很多的轻症和普通病人可以在全科得到充分的诊断和治疗;第三点,我们医生的收入和“创收”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样从源头上杜绝了一声乱开检查,乱收费等不良现象。对很多病人来说,虽然他们挂号费花了点钱,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被乱开检查,他们用的药物也是必须的用药,这样从总体上讲患者的花费其实是下降了。所以现在我们医院尤其是外科系统,前来就诊的病人增加得非常迅速。
  记者:我发现,象您这样的专科专家非常年轻,不知道港大医院对年轻的医生是如何培养的?
  卞英伟:港大医院从建立以来,香港玛丽医院的主管一直直接参与指导我们这批年轻的医生的培训活动,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们每周至少有两到三次的疑难病讨论,利用互联网技术与香港专家直接互动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二,在外科手术方面,香港方面的专家是直接参与或指导手术,尤其是疑难重症的手术。以耳鼻喉科为例,香港的陈教授、曾教授和杜教授他们直接指导参与头颈外科的手术,耳鼻喉科现在的手术量增加的也非常迅速,基本上耳鼻喉科的常规手术我们都可以开展。
  记者:与1年前相比,耳鼻喉科的门诊量增加的幅度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在就诊的人数上,占到医院的比重是如何的?
  卞英伟:我记得在2012年的10月1日,港大医院开业的第一天,我看了5个病人。现在和当时相比,差距就是天壤之别了。从当时的每月200人增加到现在的1800人左右,而且这些还都在预约氛围内,不算临时上门。
  记者:据我所知,港大医院的耳鼻喉科在概念上的划分和其他医院不太一样,有些病例在其他医院会被划到口腔科,而在港大医院却属于耳鼻喉科的范畴。这是按照香港的体系划分的呢,还是我们自创的?
  卞英伟:这一点和其它医院是有点不同。有些例如腮腺的手术,在内地医院是被划为口腔科的,而在香港是被划为头颈外科的,港大医院在这方面的手术是跟香港的医生一起进行的。
  记者:港大医院给很多患者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里环境优雅,绿化很美,楼内也没有嘈杂的声音,患者们都在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候就疹。这种管理模式是从香港借鉴过来的还是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创造的呢?
  卞英伟:很多患者都有一个固有的观念,就是有病就要去医院,这固然没错,但其实很多患者只能算作是轻微病患,通过有序的预约,就可以合理的安排病人的时间,这将会给患者和医院都带来很多方便,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用来等待。这种预约制是从香港借鉴而来的,从医院一开始创建,香港的管理团队就一直在努力推行。(李慕天)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瓷自锁托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