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已知四种电解质溶液液出血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第一节&&液体疗法
体液平衡首先是水的平衡。外科液体疗法就是根据体液失衡的状况加以纠正的一种常用手段,对治疗宠物疾病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正常体液平衡
在宠物,水约占体重的60%,其中约2/3(40%左右)分布在细胞内,为细胞内液。其余为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约3/4存在于组织间隙,1/4在循环系统内。体液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各部分液体均是等渗的,水和电解质通过半透膜渗透,以维持各部分体液的等渗;另一方面各部分体液中保留的水含量与其所含渗透性颗粒的多少有关。健康犬每日水维持需要量,成年犬每千克体重40~60ml,大型犬每千克体重40ml,幼年犬每千克体重6~100ml。
二、补液疗法的应用
输液主要用于下列情况:①水、电解质的紊乱(各种原因的脱水、血浆钾离子浓度升高);②循环血量减少(如出血);③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肝脏疾病、低蛋白血症等);④酸碱平衡紊乱;⑤必须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⑥中毒的解救;⑦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等。
三、补液途径
临床上主要通过静脉注射补液,此外,亦可通过口服、灌肠、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进行补液。消化道功能基本正常时,可经口补液;如脱水严重,食欲废绝,需快速纠正,应从静脉补液;如因脱水血管塌陷,或因动物个体小,难以静脉注射,可通过腹腔或皮下注射补液。
四、补液药剂的特点及其应用
⒈水&&除自由饮水或人工口服外,通常可用5%葡萄糖溶液(等渗液)进行注射。但强制给予多量的水,则可引起水中毒、肺水肿、溶血等。
⒉电解质溶液&&因出血、烧伤、中毒、腹泻等,引起脱水而体液缺乏时,以补给等渗溶液为宜。
生理盐水&&0.85%~0.9%食盐溶液为等渗溶液,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钠、氯离子的消耗性疾病(如呕吐、腹泻、过度出汗等)。在生理盐水中加入5%的等渗葡萄糖溶液更好,既补水又补盐。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宜单独使用,否则可致高氯性酸中毒;②心脏疾患时禁用;③快速输注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④加重肾负担,慢性肾功能不良(肾浓缩不良)时禁用。
高渗食盐溶液(10%浓氯化钠)&&由于渗透压的升高,可引起细胞内液脱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
林格氏液&&又称复方氯化钠溶液,含有钠、钾、钙等,其离子浓度与细胞外液相当,但Cl-约高于细胞外液。临床应用最广泛,多与葡萄糖配伍应用。
乳酸钠林格氏液&&其离子浓度与细胞外液一致,含0.57%~0.63%NaCl、0.027%~0.033%KCl、0.018%~0.022%CaCl2、0.029%~0.033%乳酸钠。应用于重度的酸中毒、饥饿、急性感染以及腹泻等。
⒊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作为提供能源或以供水为目的而广泛应用,并且有利尿效果。
等渗葡萄糖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适用于脱水症的治疗。注射量大致相当于体重的4%~8%。
高渗葡萄糖溶液&&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0%的溶液可用于营养失调或恶病质的动物,起供给能源的作用;25%~50%的溶液多用于脑水肿的脱水或利尿。高渗葡萄糖溶液不适合脱水的治疗,因为它作用于细胞内液可导致组织脱水。
葡萄糖溶液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①注射速度:注射葡萄糖时,以每千克体重0.5g/h以下的速度为合适。超过这个限度,可造成高血糖或过量的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因此推荐点滴注射,但在兽医临床上实施较难。②浓度:小动物用5%~10%溶液,对组织没有影响,但其pH4~5,末梢血管浓度高限为20%。因此,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时,应该延缓注射的速度。③不宜单独使用:因单独过量输注,可迅速代谢成水,引起细胞水肿而发水中毒;④其他副作用:加重肾脏负担;加速酸中毒;导致低血钾(因刺激胰岛素分泌,使K+进入细胞内)。
⒋血浆&&血浆是抗凝血离心沉淀后的液体成分。血浆最好是从新鲜血液或采血后⒉5h以内的血液中提取,从全血中可以得到1/2的血浆。血浆含有蛋白质,是蛋白质的供应源,对血源性休克、出血、烧伤、低蛋白血症等血浆损失有显著效果,特别是血源性休克的血压降低,通过血浆输液,1h内即可恢复。血浆含有抗体,也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最好使用同种动物的血浆,注射量一般为每千克体重20ml。血浆在5.5℃~6.5℃以下可保存约两年,冷冻或真空保存最好。
⒌血液代用药&&如右旋糖酐、聚烯比酮溶液、牛血清、阿拉伯胶、甘露醇、山梨醇等。用于胶体渗透压下降,如循环血量减少(失血)、衰竭症(浮肿)等。当血浆总蛋白低于35~40g/L时多用,以10ml/min的速度静脉输注。此外甘露醇、山梨醇还有防治脑水肿等作用。
6.碳酸氢钠溶液&&5%的碳酸氢钠溶液用于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一般按照每千克体重1~2ml静脉注射。
五、常见体液平衡失调
⒈脱水&&机体由于水的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引起体液减少的现象,称脱水。脱水不仅是水的丢失,同时伴有电解质(主要是钠离子失)的丢失。
1、脱水的类型&&根据脱水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将脱水分为三种类型。高渗性脱水&&指失水多于失盐。血浆渗透压和钠浓度升高,细胞内水分移向细胞外,以重新达到等渗状态,从而导致细胞内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程度逐渐变轻。因此,细胞外液容量变化不大,红细胞压积(PCV)和总蛋白(TP)变化不明显。
等渗性脱水&&为水和盐成比例的等渗体液丢失,血浆渗透压和钠浓度无变化。故细胞外液与细胞内不发生水的转移,PCV和TP均正常。
低渗性脱水&&指盐的丢失多于水的丢失,出现低钠血症和渗透压降低。为取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平衡,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水过多,细胞外脱水,使PCV和TP升高,有效血容量减少,并有发生休克的趋势。
三种脱水类型的比较见表10-1。
表10-1&&三种脱水类型的比较
型&&&&&&&&&&&&&&&&&&&&&&&&&&&&&&&&&&&&
特点&&&&&&&&&&&&&&&&&&&&&&&&&&&
高渗性脱水
失水>失盐
(缺水性)
单纯性脱水
&&&&&&&&&&&&&&&&&&&&&&&&&&&&&&&&&&
水摄入不足(食物、饮水不足)
&&&&&&&&&&&&&&&&&&&&&&&&&&&&&&&&&&
胃肠道异常发酵分解变为高渗
低渗&&&&&&&&&&&&&&&&&&&&&&&&
液体丢失热射病等水份从肺、皮肤丢失
&&&&&&&&&&&&&&&&&&&&&&&&&&&&&&&&&&&&&&&&&
大量应用利尿剂
等渗性脱水&&&&&&&&&&&&&&&&&&&&&&&&&&&&&&&&&&
失水 = 失盐
(最常见)
丢失的液体成分和细胞外液基本相同
&&&&&&&&&&&&&&&&
胃肠道消化液的大量丢失:呕吐、腹泻;肠变位、肠梗阻(肠液的分泌增多)
&&&&&&&&&&&&&&&&&&&&&&&&&&&&&&&&
&弥漫性腹膜炎(血浆进入腹腔)
&&&&&&&&&&&&&&&&&&&&&&&&&&&&&&&&
大面积烧伤面的渗出(血浆流失)
&&&&&&&&&&&&&&&&&&&&&&&&&&&&&&&&
外伤或手术中的失血
&&&&&&&&&&&&&&&&&&&&&&&&&&&&&&&&&&&&&&&
中暑(出汗)
低渗性脱水&&&&&&&&&&&&&&&&&&&&&&&&&&&&&&&&&&&&
失水<失盐
(缺盐性)
高渗液体丢失
&&&&&&&&&&&&&&&&&&&&&&&&&&&&&&&&&
肾功能不全(排盐过多,重吸收抑制)
&&&&&&&&&&&&&&&&&&&&&&&&&&&&&&&&&&&&&&&&&&&糖尿病等
等渗液体丢失而只补水份而不补电解质
&&&&&&&&&&&&&&&&
治疗胃肠道消化液大量丢失、大面积烧伤渗出等时,仅补5%葡萄糖等
&&&&&&&&&&&&&&&&&&&&&&&&&&&&&&&&&&&&&
发热、大汗后大量饮水
2脱水的临床表现&&三种脱水的临床表现见表10-2。
表10-2&&三种脱水的临床表现比较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水分由细胞内→胞外
大量水和钠盐的急剧丧失
补水而不补电解质,
使水分由细胞外→细胞内
从减少 → 变化不明显
组织间液及血容量减少
减少 → 不明显
血容量减少
变化不明显
心跳加速、血压下降
变化不明显
再充盈时间
静脉萎陷;静脉充盈慢
皱缩,弹力差
少、比重高
量正常但比重低,后期尿减少
酸中毒和毒血症或休克
3脱水的补液原则&&见表10-3。
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再施输液疗法。但在病情严重或原发病因不能及时消除时,可采用一定的支持疗法。
根据脱水类型、严重程度、心脏状况确定输液种类、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对于手术病例,应考虑术前水、电解质缺失情况,术中和术后水、电解质需求量和丢失量等,以便补充适宜的输液种类和输液量。
输液的种类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种。前者有等渗盐水(生理盐水)、低渗盐水、高渗盐水、林格氏液及乳酸林格氏液等;后者有全血、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如右旋糖酐)等。高渗性脱水时,应该用5%~10%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等渗性脱水用等渗盐水;低渗性脱水可用等渗或高渗盐水。
输液时,一般先输一定量的胶体溶液补充血容量,然后输晶体溶液,最后输葡萄糖溶液,以恢复体液的平衡。为纠正酸碱平衡的紊乱,可配合应用碳酸钠溶液。对于手术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应以补充胶体溶液为主。
输液速度应根据犬、猫大小和体况而定。如为补充血容量,大型犬可静注30~40ml/min,小型犬和猫仅输5~10ml/min;病危时以滴注为好,遇有反应须立即停止。一般均在输液后出现精神好转、脱水减轻、呼吸逐渐正常及尿量增加。如不见排尿则说明补液不够,要增加输液量,直至有尿排出为止。
表10-3&&脱水的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及药物
(林格氏液:5%葡萄糖)
临床常用方法
高渗性脱水
失水>失盐
(缺水性)
低渗盐溶液
%份,%~%葡萄糖份,%每千克体重~,%,按每千克体重~,滴注
等渗性脱水
失水 = 失盐
等渗盐溶液
低渗性脱水
失水<失盐
(缺盐性)
0.9%NaC&&1份,5%~10%葡萄糖1份,按每千克体重5~10ml/h,滴注
4补液量的确定
补液量=维持量﹢1/3缺失量﹣代谢水﹣摄取水量&&在犬维持量一般为每千克体重66ml,代谢水为每千克体重4ml,缺失量的计算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①
缺失量= 体重&估计脱水率。② 根据PCV确定:缺失量X = W & Bv1
&(1-Ht/Ht1),W—体重(kg),Bv1—血容量占体重7%,Ht—正常PCV,Ht1—测定PCV。
根据PCV确定补液量&&补等渗盐水量(L)= 红细胞压积上升值 &
体重(kg)&2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百分比)& 红细胞压积正常值。
⒉电解质平衡失调
⑴常见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原因&&见表10-4。
表10-4 常见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原因
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醛固酮分泌增多);应用强心剂、利尿剂;糖尿病
腹泻、肠变位等大量含NaHCO3的肠液丢失
大汗后饮水过多而未补盐;皮肤烧伤失钠
渗(漏)出液失钠
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期大量放出腹水
(贮量正常)
外伤手术等应激(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多造成水潴留);医源性水过剩(静脉补液);少尿、无尿时(急性肾衰、尿路梗阻等)给水过多;等渗液体丢失而只补水
血脂(胆固醇)过多
糖尿病;昏迷;犬肾变性
晚期肝硬化;肾变性期后肾功能衰竭;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暂时性高钠(高热、大汗后饮水不足)
肾机能失常;注射高渗盐水;进食大量食盐
失钾过多性
含K+高的胃液、肠液的丢失(呕吐、腹泻、过多使用灌肠剂、缓泻剂);高位肠梗阻;肝硬化腹水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肿瘤);注射(促)肾上腺皮质药物;长期使用钾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机能严重损伤(多尿)
透析治疗;心功能不全、急性失血;缺氧;碱中毒
K+摄入减少
废食(盐摄入不足);食物缺钾
钾贮量正常性
大量输葡萄糖或过量使用胰岛素(糖原合成增多)
钾转入胞内
酸中毒(H+增高,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增强,K+进入胞内)
钾摄入过多
在严重失水(排尿量减少);心脏、肾功能失常投服含钾食物
肾排泄过少
少尿、无尿或尿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钾由胞内逸出
大量溶血,兼肾损伤排钾困难时;碱中毒
胞外液减少
低蛋白血症(最重要的原因);犬产后子痫;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维生素D缺乏
⑵常见电解质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要点&&见表10-5。
表10-5&&常见电解质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要点
早期呈现原发病表现;晚期表现无力、厌食、呕吐、肌肉痉挛、阵挛性腹痛、脉细而快、血压下降;后期休克、昏迷
Na+<137mmol/L
(3150mg/L)
高渗或等渗盐溶液
早期不明;全身肌肉无力、四肢迟缓性瘫痪,呼吸困难,心动过速;麻痹性肠梗阻、腹痛;多尿、多饮
K+<⒊5mmol/L
(136.5mg/L)
补钾10%KCl
速度为0.5mmol/L
血管收缩而呈现四肢苍白、发凉、疼痛;疲乏无力嗜眠、反射消失;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停搏;呕吐等
K+>⒌5mmol/L
致死量10~10.5 mmol/L
①急救:恢复血钾、防心衰用10%葡萄糖酸钙、等渗或高渗NaCl;葡萄糖,皮注胰岛素(无尿性肾衰更有益);心停搏用0.5mg阿托品。②排钾:肾、腹膜透析;灌肠;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用皮质酮或醛固酮
Ca2+<⒉25~⒊0 mmol/L
(90~120mg/L)
Ca2+<⒉0 mmol/L(猫)
%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
⑶电解质补充量的确定
钠(Na+)&&缺钠量(mEq)=(正常血钠-测定血钠)&
体重(kg)& 20% (Na+所分布的体液量占体重的20%,0.9%生理盐水&# mEq/L
Na+)。临床上一般先用1/3~1/2量静脉注射,其余视病情改善而定。低钠血症不应在短期内快速纠正,因突然补给过多,使细胞内液突然转至细胞外,有导致肺水肿的危险,尤其心功能不良危险更大。一般血钠上升达130
mEq/L才能消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钾(K+)&&缺钾量(mEq)=(正常血钾-测定血钾)&
体重(kg)& 40%。(K+所分布的体液量占体重的40%,10%KCl528 mEq/L
K+)。临床上一般先用1/3~1/2量,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使KCl的浓度低于⒉5mg/ml,即0.25%)静脉注射,其余视病情改善而定。对未进行血钾测定的病例,可在1L溶液中加入30
mEq的K+,相当于22⒊5mg/L KCl,即每1L溶液中加10%KCl 溶液2⒉25ml,这种补钾是安全的。
亦可根据斯可塔氏(R.C.Scott)补钾分级标准补钾,见表10-6。
表10-6&&R.C.Scott补钾分级标准
250ml溶液中加
最大输液速度
(每千克体重ml/h)
10%KCl(ml)
<⒉0
⒉1~⒉5
⒉6~⒊0
⒊1~⒊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与7种临床常用药配伍禁忌分析--《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年05期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与7种临床常用药配伍禁忌分析
【摘要】:观察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海斯维)与7种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海斯维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易必生)及注射用炎琥宁有浑浊现象产生;与血必净注射液有絮状物生成;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安达美)、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优他能)及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分别混合后溶液的颜色逐步加深。在临床上不可将海斯维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炎琥宁、血必净注射液一起配伍使用,也不建议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及门冬氨酸鸟氨酸配伍使用;建议临床上不宜将海斯维代替氯化钠和葡萄糖溶媒来使用,应单独使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969.2【正文快照】: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海斯维)为含有果糖、葡萄糖、乳酸钠、氯化钾、氯化镁、磷酸二氢钠的复方制剂,适用于需要非口服途径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能量的患者的补液治疗,尤其作为糖尿病、烧创伤、术后和感染等患者的能量及电解质的补充剂。该品为新上市的产品,尚未见将其作为稀释剂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培根;闵新文;郑芳;刘菁;朱雪松;;[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李卫平;刘高明;朱莉;;[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年02期
付秀娟;朱大胜;肖凡;;[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年05期
李秋;廖华;王珊;;[J];医药导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士卒;王兰香;韩静文;;[J];安徽医药;2011年12期
曹教育;周晓娟;;[J];安徽医药;2012年02期
汪燕;;[J];安徽医药;2012年05期
郑芳;李鹏;朱雪松;钟基大;;[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年11期
文娱;陈雪梅;陈云艳;;[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年06期
魏燕华;成差群;黄健虹;;[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4期
孙成春;董玉波;于慧斌;豆梅琴;吴桂月;;[J];医药导报;2011年09期
郭咸希;何文;宋金春;杨健;雷嘉川;;[J];中国药师;201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明;[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雅华;[J];安徽医药;2003年03期
金慧萍;吴敏;张晓芬;;[J];安徽医药;2006年01期
姚勋霞;;[J];安徽医药;2010年09期
庄捷;郑璇;陈燏;许呈扬;;[J];海峡药学;2007年09期
张贤梅;秦大军;吴东霞;;[J];护理学杂志;2011年18期
刘舒音;付艳艳;窦丽丽;;[J];吉林医学;2010年34期
卢红文;钱美英;;[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4期
李丽香,熊菊芽;[J];天津护理;2004年03期
赫爱平,王微,仲维贵,孙德伟;[J];中国药品标准;2000年03期
杜士明,蔡华,黄良永,肖淼生,涂自良,朱洁;[J];医药导报;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学仟;程丽欣;徐秀芳;;[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16期
张晓娟;孙辉;黄小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21期
邢丽娜;;[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08期
刘凤平;;[J];临床军医杂志;2011年04期
徐春丽;丁丽萍;郑志昌;;[J];中国药师;2009年01期
刘娜娜;;[J];家庭护士;2008年04期
王青妍;王丽秀;;[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05期
顾晓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陈嘉,崔成爱;[J];山东医药;2005年06期
陈祥梅;[J];职业与健康;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林杰;;[A];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汇编[C];2007年
蒋宁恰;;[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雷培;杨哲;杨茂椿;;[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陈丽萍;;[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严俊;茹仁萍;;[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郭景仙;贺利军;林晓兰;;[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莫姿丽;黄诺洁;;[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黄慧梅;;[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蒿彩菊;杨鸣琦;朱小飞;帅学宏;乔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郭蔚;马海鹍;;[A];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张菲菲;[N];保健时报;2004年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晏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程洪花;[N];河北农民报;2006年
张美蓉;[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黄锦军;[N];江西日报;2007年
石龙富;[N];大理日报(汉);2007年
张铁鹰;[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曾亮亮 刘翔霄
梁栋;[N];医药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轶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嘉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宇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吴金玉;[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汤秀红;[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谭兰;[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赵领;[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张艳丽;[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熊飞;[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王思芦;[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曙光;[D];西南大学;2011年
徐彦飞;[D];山东大学;2010年
涂思义;[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姚宏军;[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丁兰婷;[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赵珊珊;[D];吉林大学;2011年
张锡平;[D];吉林大学;2008年
邓丽莉;[D];吉林大学;2008年
周广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丁志刚;[D];吉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水与电解质平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1页免费43页免费95页免费54页免费61页免费 54页免费15页免费6页免费83页1下载券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1页免费164页1下载券19页免费116页1下载券71页免费
水与电解质平衡|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体外循环建立手术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体外循环建立手术
体外循环建立是人体手术的一部分,对医学的运用较高,需要体内手术科与体外手术科的结合才能达到顺利的通过手术。外文名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build a surgery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等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2~3mm的心耳和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将其套入止血器。将冷心停搏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内,抽紧止血器,将插管和止血器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⑸左心引流插管:可选用下列二者之一:
左房引流 于右上肺静脉根部与左房的连接部作一大的褥式缝合,套以止血器,在褥式缝线圈内切一小口后,将左房引流管插入左心房,收紧止血器,并用粗丝线结扎,把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左室引流 某些病人应用左室引流效果更佳,在左室近心尖无血管区作一褥式缝合,套上止血器,在褥式缝合圈中央作一小切口,自小切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收紧止血器,将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连接于人工心肺机系统。
检查所有管道及其连接均无错误,肯定各通道没有任何障碍,即可开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数分钟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进入完全体外循环,此时上、下腔静脉血液完全经插管流入人工心肺机,不流入右房。同时进行血液降温。
⑹阻断升主动脉:在全身温度降到30℃左右时,提起升主动脉套带,用主动脉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立即由主动脉根部的灌注管灌入4℃冷心停搏液(10~15ml/kg),同时心脏表面用4℃冰盐水或冰屑降温,以使心脏迅速停搏[图1-4]。
体外循环的运转指标如下:
平均动脉压 5.33~9.33kPa(60~90mmHg)。
中心静脉压 0.59~1.18kPa(6~12cmH2O)
体温 一般手术28℃左右;复杂心脏手术可用深低温20℃~25℃.
心肌温度 保持在15℃~20℃。
流量 50~60ml/kg为中流量;70~80ml/kg为高流量,临床常用高流量。儿童与婴幼儿流量应高于成人。
稀释度 细胞压积一般在25%~30%左右。
血气分析 PaO2 13.3~26.6kPa(100~200mmHg)。
PvO2 3.3~5.3kPa(25~40mmHg)。
pH 7.35~7.45。
PaCO2 4.6~6.0kPa(35~45mmHg)。
尿量 2~10ml/kg/小时。
血钾 在体外循环运转过程中K保持在4~6mmol/L,每小时应给氯化钾1~2mmol/kg。
肝素化 人体按3mg/kg;预充液1mg/100ml;运转1小时后,经人工心肺机补充肝素半量。运转过程中ACT应保持在600秒左右。⑴复温:心内主要操作完成后,可开始复温,但心脏局部仍需要低温保护。
⑵排气: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即可进行心尖插针排气,主动脉根部插针排气,或将灌注针拔掉,通过主动脉壁上的针孔排气。排气前将心包内冰屑或冰盐水清除。
⑶开放主动脉: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此时应保证左心引流通畅,防止左心膨胀。
⑷去颤: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如条件合适,心脏多能自动复跳,如不复跳,可用电击去颤,一般用直流电5~50瓦稍。去颤前应查血气及离子,如不正常,应立即给以纠正,保证在生理条件下复苏成功。复跳后应保持一段时间心脏处于无负荷跳动,以利心肌功能恢复。
⑸辅助循环:复苏后开放上、下腔阻断带,使完全体外循环转变成为并行循环,以辅助心脏搏动,降低心脏负担。心内操作时间越长,需要辅助循环的时间也越长,以利心脏代谢及功能的恢复。
⑹停止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停机的条件是:①体温达36℃;②平均动脉压8~10.66kPa(60~80mmHg);③手术野无重要出血;④血气分析报告正常;⑤血离子正常;⑥无严重心律紊乱。停机前可使用血管扩张药与利尿药,如硝普钠、速尿等,使人工心肺机内存血逐渐减少,对人体实现正平衡。到停机时,机内只留下最低限度维持运转所必需的血量。停机后要继续用动脉泵缓慢输血,以防止血量不足,也要防止输入速度过快而致心脏膨胀,损害心肌功能。
⑺中和肝素:根据ACT测定值计算鱼精蛋白用量;或按1∶1的数量给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肝素。防止使用鱼精蛋白过量或不足。
⑻补充钾:终止体外循环之前,一般病人都自然利尿,如尿流速度不够理想,可用速尿,此时最易发生低血钾所致心律紊乱。补钾量应根据尿量及血清钾的监测:一般每排出500ml尿应输入0.7~1.0g氯化钾,为防止液体过度负荷,可用6∶00氯化钾溶液静脉点滴,需注意高浓度的钾要从大静脉内插管输入,周围静脉输入高浓度钾难以保证通畅。
⑼补充血容量:停机后,创面仍不断失血,加上利尿(尿流常较快),因此应立即输入新鲜血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之不足。血与血浆的比例可根据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测定数值来决定。
⑽拔管:停机之后,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可拔去上腔插管,将下腔插管退到右心房内。如病情继续稳定,可将下腔插管拔除。如果不需要再输入机内血液,应尽可能早拔除动脉插管。同时在主动脉插管处的结扎线范围内注射鱼精蛋白,经主动脉内注射鱼精蛋白极少引起血压下降。1.解剖、切除剑突时常易损伤两侧腹壁上动脉的分支,应妥善止血。
2.切开心包,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前,应通过心外探查,偶尔进行心内探查,进一步确定诊断,或修正诊断及改变手术设计。
3.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要常规检查有无左上腔静脉及有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4.上下腔静脉套带有困难者,血管张力或右房张力大,或有粘连难以分离者,可先在右房插管,待体外循环开始后,心脏及腔静脉张力下降后再进行套带;套带时如发生腔静脉破裂,可迅速经右心耳将管插入破裂的上(下)腔静脉,同时用手指捏住或压迫破口制止出血,启动体外循环,待心脏张力下降后,修补破口。
5.体外循环启动后应随时检查上、下腔静脉引流是否满意,中心静脉压是否升高,左心引流是否通畅,心脏是否膨胀,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6.心内操作要轻柔、细致,要以最小的损伤,最短的时间完成手术,并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7.阻断升主动脉进行心停搏液灌注时,应及早将右房切开减压,以免右心膨胀。如切开右房(室)时发现有大量血涌出,应考虑两种可能:①升主动脉阻断不全;②下腔静脉阻断不全,或左上腔静脉没有阻断。确定后应加以纠正,即可使手术野清晰。
8.手术结束时应及早排除心腔内的气体,尽早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如不自动复跳,应及时去颤,勿使心室纤颤时间过长。应依靠监测血离子及血气分析来保证复苏时内环境处于生理状态。
9.血管扩张药的应用 重症病人可于复温开始时静滴硝普钠,以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左心负担,增加心排出量;有利于机器余血输入体内;加强利尿,有利于将体内多余的水及早排出。一般用量常在0.5~3μg/kg/分,很少需要超过5μg/kg/分。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速度或用量。
10.心肌保护 心肌保护的总原则是增加能量储备,减少能量消耗;开始手术前,着重于术中,继续巩固于术后。
⑴冷心停搏液的灌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冷化学心停搏液,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钾15~20mmol/L、镁、钠、钙和葡萄糖等。多数学者主张用含钙0.5~1.0mmol/L,但亦有用无钙心停搏液,其渗透压应略高于正常,一般主张在340~360毫渗量左右。酸碱度应略偏碱,即pH在7.60左右。温度为4℃。冷心停搏液要在升主动脉阻断钳的近端灌入主动脉进入冠状动脉内,压力为5.3~6.6kPa(40~50mmHg)左右。用量为10~15ml/kg,要求在3~4分钟内注完。手术中每隔20~30分钟再灌注一次,其量可酌减,但在复苏前一次的灌注液应减低钾的含量为5mmol/L,以免影响复苏。近年来主张心停搏液自冠状静脉窦灌入称为逆灌,或者顺灌和逆灌相结合使用。
⑵心表降温:灌注心停搏液的同时,用冰屑或冰盐水灌入心包腔进行心脏表面降温。对有明显心肌肥厚的病人同时用冰盐水灌入心腔,以增加全心降温效果,使心肌温度保护在15℃~20℃。
⑶GIK溶液的应用:术前、术后均可用GIK溶液静脉点滴,以提高心肌糖原的储备,及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
⑷充分左心减压:充分左心减压,不但可使手术野清晰,而且是心肌保护重要的一环。在主动脉瓣有关闭不全的心脏,灌注心停搏液时,要间断有节奏地挤压左室,使漏入左心室的心停搏液被挤入冠状动脉,增强冷心停搏液的作用,同时也避免左室膨胀造成的损害。
⑸血管扩张药的应用:血管扩张药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心肌以较低的能耗就能增加心排出量;同时也扩张冠状血管和肺血管,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即使是血压偏低,亦非血管扩张药的禁忌证,可以在用血管扩张药的同时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或两者合用,依靠调节两种药的用量(即依靠调整两种药的浓度和静点时的滴数),可使低血压的病人逐渐改善,不但不致引起血压下降,反而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改善全身微循环。正常心排血指数是2.5~4.4L/m体表面积。低排的诊断不能依据单一的体征或症状,而应依据病人的全面情况进行判断。其诊断依据如下:①烦躁不安、忧虑或淡漠;②周围脉搏细而速;③皮肤冷湿,甲床紫绀;④尿少,成人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⑤低血氧症;⑥血压多偏低,但低排时也可以血压正常或偏高;⑦心排血指数&2.5L/m。处理低排要针对原因,尤其应强调预防。
⑴低血容量:①停止体外循环前应尽可能将机器血输入体内,即停机前要求适当正平衡;停机后要将机内余血缓慢输入。一般要求平均动脉压达8~8.66kPa(60~80mmHg),中心静脉压2~2.67kPa(15~20mmHg)。②停止机器余血输入后,立即开始输入库存血,输入的速度及量应依据血液动力学变化,排尿速度,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进行调整。但要避免输入血或液体过多、过快,以免心脏过度负荷或发生肺水肿。有些病人应进行左房测压对输血进行指导。③体外循环刚终止时,尿流常很快。这时血容量变化较快,应严密监测动、静脉压和左房压的变化,并可定期查细胞压积和血色素,以指导输血速度和量。
⑵心功能不全的处理:体外循环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的病人常有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应用血管扩张药常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低排严重者可在用血管扩张药的同时使用正性药物,既可强心,又可减轻心脏负荷,如应用硝普钠0.5~5μg/kg ·min,对减轻前后负荷有较好的效应。需要强调的是血压低不是应用硝普钠的禁忌证,在应用硝普钠的同时加用多巴胺2~10μg/kg·min,既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又可改善心、肾的血液供应,升高血压、降低周围阻力,改善微循环,常可使循环逐渐稳定。但调整两种药达到合适的输入速度需要一段平衡过程。心脏复苏后不要急于终止体外循环,应给予一定时限的辅助循环,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对于预防低排将起一定作用;即使在停止体外循环后,如病人发生心功能不全,可再度进行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排血,有利心功能的恢复,常起着治疗低排的作用。严重的病人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常可明显改善。
⑶心包堵塞的处理:心包堵塞的处理关键是及时确诊、迅速处理,犹豫不决常导致灾难性的结果。有如下几点时应考虑有心包堵塞的可能性:①临床没有心功能不全的其他因素(如心肌保护欠佳,畸形或病变纠正不彻底,血流量不足等),然而表现低排,对正性药反应不佳者;②胸管引流出血量偏多,或引流量特别少;③胸管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出现凝血块;④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⑤动脉压下降,脉压差变窄,用正性药不改善者。一旦确诊,应紧急送进手术室,手术清除血块、积血并彻底止血,如情况紧争,可于病室内将切口下段打开,用戴有消毒手套的手指伸入心包内,即有血涌出或有血块排出,病情顿时改善,然后急送手术室,进行彻底处理。要注意心包堵塞可发生于手术后3日内,而且此后仍可发生迟延性的心包堵塞。体外循环术后心律紊乱最主要的原因是低钾。因此,防止低钾是预防心律紊乱的重要环节。术前应充分纠正体内钾缺失,术中要按常规给钾,术后要依据尿量及血钾测定结果进行补钾。
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处理:①异搏定5~10mg静注,为目前首选药物。②心得安10mg口服或氨酰心安25mg口服。③甲氧胺5~10mg静注或10~20mg肌注。④兴奋迷走神经药,如新斯的明0.5~1.0mg肌注。⑤苯妥英钠100mg静注。⑥氯化钾可用0.4%~0.6%静点。⑦毛地黄类:西地兰0.4~0.8mg静注(未曾用过者),每2小时后再静注0.1~0.2mg,24小时内不超过1.2mg。⑧同步直流电复律:各种不同药物无效者可用此法,但毛地黄中毒者不宜用。⑨心房起搏超速抑制,用高于其频率的速率起搏,20秒后突然停止起搏常可转为窦性心律。
⑵房颤:西地兰或狄戈辛静注,亦可用电复律或超速起搏方法。
⑶房扑:可用异搏定,β受体阻滞剂或洋地黄制剂及起搏超速法。
⑷室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可不必处理。反复出现时,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或1~3mg/kg·min静滴,如系毛地黄中毒所致可以用苯妥英钠50~100mg静注或静点。
⑸室速:①利多卡因静注,如反复出现可1~3mg/kg·min,静脉点滴。②电复律。常见酸碱平衡失调是代谢性酸中毒。碱缺失&3mmol/L,pH&7.35,PaCO2&4.0kPa(30mmHg)就应纠正。计算公式如下:
总细胞外碱缺失=碱缺失mmol数×0.3×体重
用5%NaHCO3补充1/2总碱缺失量。半小时后复查血气后决定进一步纠正的用量。
体外循环术后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是低钾,尤其术前长期用利尿药的病人,其总体钾常是低的,尽管血清钾测定可以正常,但心肌细胞内钾可能偏低。因此,保持钾的平衡要开始于术前强有力的补钾,体外循环术中要以1~2mmol/kg/小时补充,终止体外循环后要根据尿量补钾,每排出500ml尿要补氯化钾0.7g~1.0g,力求血清钾保持在4~5mmol/L。
低钙常可导致心肌功能不全,如输库血量较大均应适当补钙。由于血液稀释法的应用,或术前存在一定的心功能障碍,体外循环结束后,体内有一定的水潴留。因此,术后72小时内应保持液体负平衡,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时,更应严格控制水和钠的输入。体外循环结束后常自然利尿,如利尿不理想,应考虑是否有心脏功能或肾脏功能不佳,或胶体渗透压不够。除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外,还可应用利尿剂如速尿静注。但需注意利尿与血容量的关系,及利尿与低钾的关系,应反复进行离子监测,使能保持动态平衡。体外循环术后出血有一定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即手术中,尤其体外循环终止后,要耐心细致地彻底止血。术后渗血多的处理是:①等量补充新鲜血液;②输入干冻血浆;③输入血小板;④适当使用止血剂。但如出血较猛,特别是在动态观察中没有减少趋势,应当机立断,在病人尚未发生休克前送手术室进行止血。体外循环术后,如循环稳定,无出血可能性,无严重离子紊乱致心律紊乱,无肺部并发症,自主呼吸交换量充足,呼吸频率合适(30次/分以下),血气分析结果正常,且病人已清醒,可以在手术室内拔管。但如病人系重症心脏病,或以上情况有一定异常,则需要人工呼吸,保证充分气体交换,以减轻心脏负荷,有利术后恢复。一般术后进行6~12小时的人工呼吸很有帮助。在应用人工呼吸器时,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次血气分析,据以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当确定合适于该病人的参数后,血气分析可改为4~6小时一次,或每日两次。要注意呼吸道管理,保证通畅,保证气体交换充分;定期吸引分泌物,预防感染;如同步不理想,可消去自主呼吸,保证交换充足,减轻病人负荷。要正确掌握停机需要的条件:①神志清楚,有定向力;②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③自主呼吸频率不超过30次/分,交换量充足;④血气分析正常;⑤无出血可能性。还需按呼吸机应用的常规程序进行,停机前使用间断强制通气(IMV)进行过渡,逐渐减少IMV的次数,最后停机,停机后1小时再测血气应在正常范围,才证明停机是合宜的。预防感染应始于术前,严于术中,继于术后。术前需用预防量抗生素,可于术前2~3日开始,但重要的是手术当日的术前用药时也要给够大剂量的抗生素,保证术中有一定血药浓度,术中一切操作,包括各种通道的建立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可于机器内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体外循环终止后立即再给一个剂量抗生素,随后定期应用。所有输液输血通道均应保持无菌状态,防止发生污染。手术当天易发生低温后的反跳。因此,体温达36.5℃时就应开始物理降温,一般多能防止术后高热的发生;如体温高达38℃,则除物理降温外可加用冬眠药物或解热药灌肠,使体温降到正常范围。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华法令(Warfarin)一般为2~10mg/d,以后按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调整,直至稳定后才将抗凝剂固定在一定的每日用量范围内。但凝血酶原测定时间应将间隔日数逐渐拉开,最后可以1~2个月测定一次。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药物,如抗风湿药、抗心律失常药以及巴比妥类药等的长期服用均对抗凝治疗有干扰,应告诉病人。术后病人应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进行监护。需要监测心电、心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重症病人要作左房压,甚至作心排出量的监测。循环稳定的病人应15分钟记录一次,重危病人5分钟记录一次。尿量及胸引流管的引流量每小时记录一次。血气分析、血清钾、血色素及细胞压积要根据需要定时测定。监护工作人员应善于观察病情发展动态,对于发展趋势要随时分析,不要等待出现明显异常才加以注意。[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