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57岁需要乙肝抗病毒治疗指南么

美国在两个月后停售部分一代蛋白酶抑制剂丙肝新药(我国还没有上市呢?),纯口服直接抗病毒药DAA肯定是发展方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图文编辑模式
18:13:27&)
( 11:39:34)
37字(15/0)
( 10:19:09)
2032字(47/0)
( 15:26:11)
9972字(30/0)
( 13:32:36)
112字(41/0)
( 10:18:33)
2997字(10/0)
( 11:45:52)
( 10:51:49)
225字(8/0)
( 10:50:51)
309字(4/0)
( 17:46:21)
( 21:59:24)
11字(11/0)
( 16:13:42)
19字(14/0)
( 11:20:22)
174字(27/0)
( 17:23:37)
( 14:09:50)
146字(51/0)
( 11:04:09)
16字(10/3)
( 20:10:53)
( 20:19:19)
16字(15/0)
( 12:09:29)
( 21:13:14)
( 21:23:06)
19字(68/0)
( 20:47:32)
7806字(92/0)
( 15:21:16)
19字(98/1)
( 16:30:34)
19字(20/0)
( 16:30:08)
( 10:27:59)
70字(199/0)
( 09:51:16)
30868字(26/0)
( 15:20:09)
20字(19/0)
( 14:29:49)
29字(27/1)
( 16:42:01)
47字(12/0)
( 14:21:32)
29字(33/0)
( 19:21:54)
( 19:19:53)
29字(19/0)
( 10:55:37)
( 14:48:19)
12字(30/0)
( 13:52:57)
4496字(26/0)
( 11:25:47)
2517字(52/0)
( 10:25:25)
5977字(28/1)
( 13:10:12)
39字(12/0)
( 10:37:41)
2807字(32/0)
( 09:48:22)
11字(26/0)
( 20:45:13)
37字(29/0)
( 17:37:55)
49字(24/0)
( 16:49:22)
20字(15/0)
( 10:45:55)
11字(32/0)
( 20:08:22)
( 21:02:49)
13字(120/0)
( 11:53:41)
6134字(62/0)
( 11:18:36)
495字(24/0)
( 21:00:43)
( 10:57:36)
22字(16/0)
( 18:11:17)
53字(120/0)
( 11:45:12)
30字(63/0)
( 09:54:00)
4559字(29/0)
( 19:31:17)
2176字(42/0)
( 20:42:26)
95字(21/0)
( 10:14:10)
3914字(24/0)
( 09:58:37)
148字(92/1)
( 16:00:10)
1561字(41/0)
( 10:03:22)
113字(6/0)
( 20:26:43)
4093字(76/0)
( 16:58:20)
42字(26/0)
( 17:36:38)
( 18:17:51)
( 21:13:01)
83字(20/0)
( 20:23:31)
( 20:23:31)
( 20:15:45)
( 09:19:27)
( 09:47:39)
109字(29/0)
( 10:25:41)
197字(24/0)
( 09:40:10)
( 09:30:08)
143字(48/0)
( 21:14:45)
216字(66/0)
( 18:05:16)
28字(10/1)
( 20:51:24)
( 18:02:52)
53字(28/0)
( 21:29:23)
( 09:48:04)
447字(35/0)
( 09:15:35)
137字(6/0)
( 10:54:56)
138字(54/0)
( 09:24:12)
87字(48/0)
( 10:50:33)
( 20:07:51)
( 20:06:21)
192字(24/0)
( 22:24:01)
50字(37/1)
( 20:03:51)
78字(44/0)
( 22:26:24)
47字(11/0)
( 11:17:16)
92字(53/0)
( 11:10:52)
( 10:09:21)
216字(6/0)
( 21:10:17)
25字(37/1)
( 12:22:33)
( 10:27:25)
105字(31/0)
( 17:48:21)
( 10:23:59)
( 17:14:08)
74字(80/1)
( 14:35:14)
( 10:22:00)
1404字(67/0)
( 09:48:05)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  讲到肝炎,相信大部分中国人想到的只会是乙肝,然而,记者昨日采访获悉,原来丙型肝炎在中国也有相当高的发病率,目前患者已达到3~4千万人,而且由于丙型肝炎发病的隐匿性和常规体检中没有检验丙肝这一项,所以超过九成的患者都是到了疾病晚期才到医院求诊,而这时丙肝病毒已对肝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
&中国有3~4千万丙肝患者
  据介绍,丙型肝炎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一项专题报告指出,自1989年医学界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以来,全球已有1.7亿人受到感染,发病率为3.1%。而在中国,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3.2%,也就是说全国约有3~4千万人是丙肝患者。而据美国胃肠病学会在今年一项18岁以上成人的调查中发现,在美国,丙肝病毒感染者人数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4倍,该调查预测,照此数字推算,到2010年,死于丙肝病毒的人数将要超过死于艾滋病毒感染的人数。
  然而,更可怕的是,在这些丙肝患者当中,7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该病,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可能会更高,接近90%。
  南方医院感染科的侯金林教授指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这主要与丙肝的隐匿性以及在常规体检中被忽
丙肝在血源性肝炎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乙肝,但其危害性与乙肝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治疗困难(临床治愈率为乙肝的1/8),且容易转为慢性(乙肝大6~8倍),部分患者还可能转为肝硬化。丙肝一旦进入慢性期,病情病理变化常难以自我判断,因此容易忽视。近年一些科学家发现:丙肝患者一旦出现某些皮肤病,则意味着病情在进展;如果过去未曾发现患有丙肝,那么这些皮肤病出现提示,必须尽快检查与丙肝有关的化验(如抗丙肝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等),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但有较大参考价值。
  反复出现荨麻疹:丙肝患者反复发生荨麻疹,意味着病毒在体,人复制,病情不稳定,或感染丙肝病毒。
  全身皮肤瘙痒:如抗丙肝病毒抗体阳性,全身皮肤瘙痒,则意味着病情顽固,治疗难度较大。
  扁平苔癣:皮肤出现扁多边形丘疹,暗红或紫红色,表面光泽:或粘膜出现散在针尖大的丘疹,呈线状或网状排列,很可能为扁平苔癣,丙肝患者处于不稳定期有37%左右可以出现,丙肝好转随之消退,丙肝加重随之恶化。
  干燥综合症:全身所有粘膜组织的粘液减少、干燥,出现干燥性炎症反应,或有瘙痒,同样反应丙肝在活动。
一听说某某人的肝功能不正常,通常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他是不是得了肝炎,会不会传染”。殊不知,相当一部分肝功能异常患者,并不是肝炎所致。另外,即使是得了肝炎,也不要恐慌,并不是所有的肝炎都会传染,也不是都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
  误区一――肝脏疾病就是肝炎
  肝脏疾病的范围很大,其中感染性疾病占主要部分.不仅有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疟疾和阿米巴病),肝脓肿、肝脏肉芽肿变、肝胆系结核感染、麻风病、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回归热、肝梅毒.真菌感染、黑热病、华支睾吸虫病、胆道蛔虫病和肝蛔虫症、肝包虫病、胆道梨形鞭毛虫感染。另外,许多全身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小面积的局灶性肝脏坏死性炎症。
  除了感染因素之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也可以引起肝脏的改变。
  ●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和毒物引起的肝损伤,如药物性、酒精性、工业和环境中毒性肝病等;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脂肪肝、糖尿病等;
  ●肝血管性疾病,如肝动脉阻塞、肝动脉瘤。肝动―静脉瘘等;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急性丙型肝炎的症状
  丙肝病毒(HCV)感染后的平均潜伏期为6~7周,潜伏期可因感染病毒量和感染方式不同而长短不同。
  急性HCV感染期的主要症状与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似,即肝区不适、乏力、嗜睡、厌食、腹痛、黄疸、轻度肝脾肿大、斑丘疹、关节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2~12周。但在急性感染期,60%~75%的HCV感染者并无症状表现,少部分具有症状表现者亦常被认为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不适,而这种不适亦很快消失,因此报告症状者更少。在急性HCV感染阶段,暴发性肝炎非常少见。
  慢性丙型肝炎的症状
  HCV感染者的HCV RNA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部分慢性感染患者可有肝区不适、恶心、腹痛及瘙痒等症状,还有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内科查体,可见慢性肝病特征,如蜘蛛痣、肝掌、毛细血管扩张
目前,在美国和日本,丙肝已经成为肝病中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由于丙肝的隐匿性以及低诊断、低治疗率,使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在中国也已初露端倪。
  对于丙肝的治疗,王宇明教授指出,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丙肝治疗的唯一途径。只有抗病毒治疗,才能阻断丙肝不断发展的进程。而具体的治疗方法,目前建议用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干扰素分为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两种。普通干扰素隔日注射1次,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效果较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略差,但价格较低廉。治疗24~48周后血清中丙肝病毒(HCV)
RNA(核糖核酸)持续阴转率约30%~40%;而在治疗有效的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显著减慢。
  长效干扰素又称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注射1次,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RNA持续阴转率可达70%以上,并可用于普通干扰素耐药者。因此,长效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近几年被列为慢性丙肝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若不能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但HCV
RNA持续阴转率仅10%。而且HCV基因型不同,患者治疗前血清
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有维生素类,促进肝脏解毒的药物,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抗脂肪肝的药物及抗纤维化的药物等多种。
& & 1.维生素类药物
肝硬化病人常有多种维生素的缺乏,所以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维生素K等。&
& & 2.具有解毒功能的药物
  临床使用较多的:①肝泰乐,又称葡萄糖醛酸内酯,能与肝内的毒物结合形成无毒的或低毒的物质经尿排出。常用剂量每次0.1~0.2克,每日3次口眼。重症病人可静脉给药。无明显毒副作用。②肝乐,也具有解毒功能,改善肝功能,预防脂肪肝的作用。常用的剂量是每次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副作用较少。
& & 3.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
  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①三磷酸腺苷,能够提供机体所需的热量并参与体内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常用剂量每次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重症病例可静脉给药。②辅酶A,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上也很常用。常用剂量每次50~100单位,每日l次加入输液中静脉
目前,在美国和日本,丙肝已经成为肝病中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由于丙肝的隐匿性以及低诊断、低治疗率,使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在中国也已初露端倪。
  对于丙肝的治疗,王宇明教授指出,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丙肝治疗的唯一途径。只有抗病毒治疗,才能阻断丙肝不断发展的进程。而具体的治疗方法,目前建议用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干扰素分为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两种。普通干扰素隔日注射1次,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效果较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略差,但价格较低廉。治疗24~48周后血清中丙肝病毒(HCV)
RNA(核糖核酸)持续阴转率约30%~40%;而在治疗有效的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显著减慢。
  长效干扰素又称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注射1次,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RNA持续阴转率可达70%以上,并可用于普通干扰素耐药者。因此,长效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近几年被列为慢性丙肝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若不能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但HCV
RNA持续阴转率仅10%。而且HCV基因型不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HCV RNA水平
美国斯坦福大学最近在《自然》发表研究成果指出,通过植入特定基因孕育的新生代实验鼠,其体内自然产生的干扰性核糖核酸(RNAi),可有效防止细胞受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关研究还发现,类似的干扰性核糖核酸,在动物试验中证实,可有效抑制艾滋病毒、小儿麻痹等病毒感染,这项干扰性核糖核酸可望成为病毒“克星”的重大发现,在美国生医学界引起震撼。
专家解释,干扰性核糖核酸普遍存在人体细胞内,只是细胞内98%的核糖核酸都没有作用,核糖核酸对特定基因序列的病毒有抑制作用,则是一项空前的重大发现。干扰性核糖核酸的长度仅21至25对碱基,且专一性强,只要目标对象所含其中一个小单位“不对”,干扰性核糖核酸就不会产生作用,这项“专一的特性”,对未来干扰性核糖核酸被用来设计为新药,通过基因治疗送至人体内,对抗病毒的发展相当有利。
过去研究基因的功能,包括是否为致病关键基因,多是通过基因去除,再观察下
西班牙报告,在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将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疗程从48周延长至72周,可显著改善对治疗不能产生快速病毒学应答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
  已有研究显示,对治疗不能产生快速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肝患者,治疗48周获得SVR的几率很小。
  在该研究中,510例初治患者接受了PEG-IFNα-2a180μg/周和利巴韦林800mg/d联合治疗,其中326例在治疗4周后仍能测得HCVRNA的患者被随机分组,分别完成48周治疗(A组)和72周治疗(B组),其余184例在治疗4周后HCVRNA已测不出的患者则根据HCV基因型和基线病毒血症情况分配接受24周治疗(C组)和48周治疗(D组)。所有患者都在完成治疗后继续随访24周。
  结果显示,A组在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与B组相似(均为61),但SVR率却显著低于B组(32对45,P=0.01),A组1型HCV感染者的SVR率亦显著低于B组(28对44,P=0.003);4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但B组的治疗中断率显著高于A组(36对18,P=0.0004);C组和D组的SVR率分别为79和64。
  研究提示:上述研究从一个侧面强调了提高慢性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
RNA病毒携带着与常见的DNA病毒所不同的基因类型。RNA病毒经常会发生变异,这使得丙肝疫苗的研制变得异常困难。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DNA病毒和RNA病毒都能引发肝炎。不同的肝炎病毒导致不同类型的肝炎,然而可能导致肝癌的严重肝炎主要由丙肝病毒(RNA病毒)和乙肝病毒(DNA病毒)引起。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也可以同时感染同一个患者。
  让人欣慰的是,年,第一种抗乙肝疫苗被批准使用。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乙肝的新感染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幸的是,人类彻底摆脱肝炎困扰的那一天还未到来。全球权威肝炎专家和科学家们多年来致力于丙肝疫苗的研制,迄今依然两手空空。这是为什么呢?
  丙肝病毒疫苗研制的瓶颈在RNA病毒的形态上面。DNA病毒通常比较稳定,在复制时会通过“拼写检查”式的活动修正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因此,任何一次DNA病毒的复制,都与原版DNA高度一致。所以,人们可以研制出用于预防乙肝的疫苗。而RNA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错误的“拼写检查”。与DNA病毒复制相比较,只有少数RNA病毒被完全无误地读取和复制。RNA病毒的变异速度比DNA病毒快100万倍,而且RNA病毒的外形也经常改变,这就使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吉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应用普通干扰素(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前、中、后甲功异常发生率和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基线甲功正常患者治疗后甲功改变的因素及甲功的转归。
材料和方法:
病人选择:经过筛选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09年-2010年期间在吉林省扶余县更新乡和德胜镇流行病学调查中获得的292例病人。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具有下列两条:(1)已经证明有血清学和病毒学慢性HCV感染(2)HCV合并HBV感染的病人、怀孕、经治疗的甲功紊乱病人、酒精滥用、应用放射性药物、存在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也都被排除在外。分组:根据基线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否将292例病人分为两组,为了方便研究,又将243例基线甲功正常的病人按照整个随访期间甲功改变的严重程度分为下列5组:①持续正常组;②甲减组;③亚甲减组;④甲亢组;⑤其他模式组。治疗计划:所有病人都接受普通干扰素(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不考虑基因型,所有病人疗程都是48周,普通IFN-α用法是3次/周,500万单位/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用法是1000毫克/日(体重≤75kg)或1200毫克/日(体重75kg)口服。
对所有入组的病人根据需要在基线、治疗期间(4周、12周、24周、36周、48周)以及治疗后(60周、72周)进行人口学(性别、年龄、体重指数、IL28B基因多态性)、血液学(血常规)、病毒学(HCVRNA、HCV基因型、病毒学应答情况)以及临床生化学(肝功能、甲功三项)上的评估。
研究结果:
(1)本研究筛选了292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为50岁(标准差为7.8),其中男性204(70%)位,女性88(30%)位。治疗前有243(83.2%)位甲功正常,49(16.8%)位甲功异常,包括6(2.1%)位甲减,28(9.6%)位亚甲减,15(5.1%)位有其他异常的患者;治疗结束,48周随访时,甲功正常的病人144(62.1%)例,甲功异常的病人有88(37.9%)例,包括38(16.4%)例亚甲减,21(9.1%)例甲减,6(2.6%)例甲亢,23(9.9%)其他异常;(2)发现治疗之前甲功正常的243位患者在治疗期间(第12,24,36,48周随访)甲功异常新发率随时间进展逐渐降低,依次为20.6%,16.7%,9.4%和7.2%。直至治疗结束时(48周),共有124(51%)位始终维持甲功正常,出现过甲功异常的有119(49%)。治疗结束后,发现甲功异常新发率继续降低,分别为5.2%和3.8%。截止72周,112(46%)位始终维持甲功正常,出现过甲功异常的有131(54%)位;(3)在整个治疗和随访过程中,243例基线甲功正常患者中,有26(10.7%)例至少监测到一次甲减,18(7.4%)例至少监测到一次甲亢,66(27.2%)例至少监测到一次亚甲减,79(32.5%)例至少监测到一次其他形式异常;(4)发现基线(0周)甲功正常的病人,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行(12周、24周、36周、48周)甲功异常的比率在逐渐增加,分别是20.6%,26.1%,28.7%,31.4%;(5)截止72周基线甲功正常患者经治疗后112例(46.1%)甲状腺功能持续正常,131例(53.9%)的病人甲状腺功能紊乱,其中包括19例(7.8%)甲减,46例(18.9%)亚甲减,9例(3.7%)甲亢;(6)在整个随访期间,19例(67.9%)治疗前(0周)发生亚甲减的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仍然是亚甲减,其中的6例(21.4%)病人为持续性亚甲减;仅1例(3.6%)0周发生亚甲减的病人最终转变为甲减;8例(28.6%)的病人最终恢复正常;(7)3例(50.0%)治疗前(0周)发生甲减的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仍然是甲减,其中的2例(33.3%)病人为持续性甲减;仅1例(16.7%)0周发生甲减的病人最终转变为亚甲减;2例(33.3%)的病人最终恢复正常;(8)6例(40.0%)治疗前(0周)甲功轻度改变的病人在治疗结束后最终恢复正常,2例(13.4%)转变为亚甲减,2例(13.4%)转变为甲亢;(9)甲功改变形式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06)。发生甲减、亚甲减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率分别为57.9%和37%,均显著高于持续正常患者(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甲功改变形式与HCV基因型之间存在关联(p=0.04);甲亢组病人HCV基因型1b所占比率要明显低于其他三组HCV1b基因型所占比率,而HCV2a型所占比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甲功持续正常组病人HGB平均水平略高于甲减或亚甲减组病人HGB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功持续正常组病人NE计数平均水平略高于甲减或亚甲减组病人NE计数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2)甲亢和甲减的病人的基线GGT平均水平明显低于亚甲减病人的基线GGT平均水平(p=0.006);(13)对于基线甲功正常的243位患者,我们发现亚甲减组获得RVR与EVR的比率均高于持续正常组;(14)我们发现基线甲功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各个时期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差别;(15)我们进一步比较了基线甲功正常患者治疗后进展为甲功异常的患者与治疗前甲功就异常的患者之间的抗病毒疗效,发现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1.随着IFN-α联合RBV抗病毒治疗的进行,第12周,24周,36周,48周随访甲功异常总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甲功异常的新发率逐渐降低。
2. HCV2a型比1b型的病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更加易发生甲亢。
3.与治疗过程中甲功持续正常的病人相比,甲减和亚甲减更容易发生于女性;年龄越小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越容易发生甲亢。
4.在抗病毒治疗前,甲减和亚甲减的病人肝细胞损伤更明显。HCV自身在甲功异常中的作用仍然有待进一步明确。
5.IL28Brs,IL28Brs6051702,IL28Brs1127354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治疗过程中CHC病人甲功异常没有关系,但携带有IL28Brs6051702AA基因型的的CHC病人在治疗前更容易发生亚甲减,携带有IL28Brs6051702AC/CC基因型的病人更容易保持甲功正常。
6.与治疗过程中甲功持续正常的病人相比,亚甲减病人更加容易获得RVR和EVR。
7.绝大多数在治疗期间出现甲功紊乱的基线甲功正常的CHC病人在治疗结束后(60周或72周随访)甲功逐渐恢复正常,绝大多数基线甲功异常的CHC病人在治疗结束后甲功仍处于异常,没有必要中断抗HCV治疗,除非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否则会大大降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R512.63【目录】:
前言4-5中文摘要5-8Abstract8-16第1章 绪论16-17 1.1 研究背景16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第2章 综述17-25 2.1 抗病毒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和自身抗体的影响17-22
2.1.1 IFNα类型及剂量与甲状腺功能17
2.1.2 病毒学应答与甲状腺疾病17-18
2.1.3 IFN 诱发甲状腺炎的分类18-20
2.1.4 IIT 的发病机理20-21
2.1.5 抗 HCV 治疗过程中甲状腺疾病发生的预测因子21
2.1.6 IIT 的诊治21-22 2.2 未接受治疗时慢性丙型肝炎对甲状腺的影响22-24
2.2.1 HCV 感染与甲状腺自身抗体22
2.2.2 HCV 感染相关甲状腺病的临床类型22-23
2.2.3 CHC 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23
2.2.4 HCV 基因型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23
2.2.5 宿主遗传因素与甲状腺病23-24 2.3 小结24-25第3章 材料和方法25-29 3.1 研究对象25-26
3.1.1 病例来源25
3.1.2 入选及排除标准25
3.1.3 治疗计划25-26 3.2 分 组26 3.3 评估26-27
3.3.1 对所有入组的病人进行评估的时间及内容如下表26-27
3.3.2 对所评估内容的检测方法27
3.3.3 与本研究相关的几种甲状腺功能紊乱定义如下27 3.4 数据分析27-29第4章 结果29-43 4.1 研究对象基线人口学和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结束时甲功转归29-31 4.2 基线甲功正常患者治疗后甲功异常出现时间及改变模式31-34 4.3 基线甲功异常患者治疗情况及治疗后甲功改变模式34-36 4.4 影响甲功正常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改变的因素36-39 4.5 治疗后甲功改变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39-41
4.5.1 基线甲功正常患者39-40
4.5.2 基线甲功异常患者40-41
4.5.3 治疗前甲功异常患者与治疗前甲功正常治疗后异常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比较41 4.6 治疗结束后甲功变化情况分析41-43第5章 讨论43-48第6章 结论48-49参考文献49-55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5-56附录56-58致谢58-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霍娜;王力芬;范晓红;陆海英;徐小元;;[J];传染病信息;2011年02期
戚中田;;[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1期
石晓东;姜晶;牛俊奇;;[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1期
潘蕾;魏欣;谢玉梅;郝春秋;王九平;贾战生;白雪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1期
王春妍;胡东胜;陆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1期
武敬;彭雁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14期
赵平;王江滨;焦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5期
李素清;刘平;高杨;刘金霞;马小彬;;[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23期
吴彦文;谢青;;[J];肝脏;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晓娟;余祖江;刘翠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段纯;喻艳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年06期
董金玲;高萍;刘顺爱;王琦;张锦前;成军;;[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1期
张达利;张敏;苏海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09期
张颖;魏欣;贾战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2期
亓传旺;陈倩;张会;潘煜;;[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2期
王珍妮;;[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20期
姜艳玲;沈科书;高雪娟;李艳玲;吴业红;;[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林潮双;高志良;曾龙驿;;[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艳彩;[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刘翠萍;[D];郑州大学;2011年
蔡阳;[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艳辉;;[J];传染病信息;2009年04期
戚中田;;[J];传染病信息;2010年04期
陈瑞烈;[J];临床荟萃;2001年08期
王东生;潘煜;牛俊奇;姜晶;姜艳芳;张鹏;冯相伟;赵大辉;杨帅;;[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05期
谢青;董志霞;项晓刚;;[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黄雁翔;陈新月;林尊慧;靳海英;马丽娜;谢放;郭向华;时红林;;[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06期
陈智;潘修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3期
;[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7期
檀玉芬;闫惠平;赵艳;张海萍;刘妍;冯霞;马冬梅;;[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黎应新;陈如泉;;[J];光明中医;2011年03期
邢家骝;赵永桔;;[J];求医问药;2011年01期
王国梁;许其倓;;[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91年04期
姚建宇;[J];中国临床医生;2003年05期
刘国良;;[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年11期
冯根宝;胡兰萍;王竹兰;吴国梁;;[J];天津医药;1991年10期
汪玉兰;汪佑霞;;[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年03期
赵义刚;勾正兴;;[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4期
雷芳;;[J];医学文选;2006年03期
许金尧;;[J];当代医学;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娜;陆海英;王力芬;范晓红;郑颖颖;吴赤红;徐小元;魏来;;[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蔡鹄;周新丽;赵家军;高聆;;[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韩俊燕;韩宁;赵红心;曾辉;;[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李伯安;张建;王海滨;马洪滨;徐军;李永利;毛远丽;;[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王银雪;申屠飞兰;胡旭碧;;[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吕静;;[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陈英;王春丽;任雪莲;;[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蔡卫平;;[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肖占沛;郭宏雄;还锡萍;胡海洋;杨传坤;羊海涛;;[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张俊红;;[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学峰;[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方彤;[N];健康报;2005年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九区主任
许诚;[N];健康报;2010年
王晖;[N];健康报;2006年
刘士敬;[N];中国医药报;2008年
李启昌 刘熙;[N];云南日报;2009年
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魏素云;[N];安阳日报;2006年
记者  任丽梅;[N];中国改革报;2006年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科教授
王德扬;[N];健康报;2008年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
万谟彬;[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桑仲娜;[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徐严;[D];吉林大学;2010年
臧春鹏;[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倪毅;[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明中强;[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李端;[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徐杰;[D];吉林大学;2007年
孙毅娜;[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米国栋;[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李韩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亓传旺;[D];吉林大学;2013年
胡平平;[D];山东大学;2011年
都静;[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杨希;[D];青岛大学;2011年
山秀杰;[D];吉林大学;2011年
张靖;[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秦丹丹;[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吴红玉;[D];青岛大学;2010年
黄涛;[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叶启宝;[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病毒感冒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