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手术后胸腔引流管管拿掉后手臂肿胀需要立即治疗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莹莹大夫本人发表
双侧乳腺引流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需要怎样治疗
状态:就诊前
您好,乳腺增生的治疗:轻度的增生可以不给予治疗,仅仅通过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即可,注意不吃外源性雌激素,少吃辣椒,少熬夜,少生气,保持心情愉快;通过调节仍疼痛或者体检可摸到增生肿块或者团块的,一般需要口服一些增生药物调理;对于吃药仍无法消除的乳腺增生团块的,有其他风险的,建议局部手术切除;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可供选择的药物很多,建议最好是体检过结合您自身情况开药会更好些。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张莹莹大夫的信息
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手术。
张莹莹,2005年考入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2010年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读研,2012年毕业后于郑州大...
乳腺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天津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天津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医科院肿瘤医院
湖南省人民医院
乳腺甲状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科
武汉同济医院
副主任医师
国际妇幼保健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毕伟大夫本人发表
乳腺癌手术后6年单侧手臂开始肿胀怎么治疗_乳腺癌
状态:就诊前
&& 乳腺癌手术以后出现同侧上肢肿胀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是由于手术是清扫腋窝淋巴结,还有术后进行放疗导致淋巴回流障碍所引起,目前我们只有保守治疗方法,1,应用弹力套袖,进行物理加压治疗;2,可以口服一些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0.8& 日二次、瑞香素胶囊0.45& 日三次;3,应用空气动力波循环加压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血管外科
&&&&&&&&&&&&&&&&&&&&&&&&&&&&&&&&&&&&&&&&&&&&&&& 毕伟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毕伟大夫的信息
血管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毕伟,男,主任医师,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血管外科与组织工...
血管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中心
北京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中心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血管瘤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管甲状腺外科
北京朝阳医院
介入血管外科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自制软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自制软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应用自制软枕 ,预防或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方法 :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 ,将临床诊断且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 70例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 35例。实验组术后给予自制软枕抬高患侧上肢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 ,比较术侧上臂周径、疼痛和活动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 11例术后患侧上臂周径较术前大于 1.0cm(占31.4 3%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0例 (占 5 7.14 % ) ;实验组发生水肿者的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5 .4 5vs 8.5 0 ,P 0 .0 1) ;实验组术后疼痛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5 .0 9vs 6 .4 6 ,P 0 .0 5 )。结论 :使用自制软枕可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且可使水肿程度和疼痛程度减轻 ,患者感觉舒适 ,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473.73【正文快照】:
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上肢淋巴水肿,文献报道发生率约4 2 % [1] ,一旦发生治疗比较困难,因此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十分重要。2 0 0 2年9月至2 0 0 3年6月,我们采用自制软枕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 0 0 2年9月至2 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欧阳慧英;;[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年06期
赵芳;;[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05期
张慧琴;;[J];海南医学;2010年01期
傅晓炜;;[J];护理与康复;2010年08期
刘书哲;[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年06期
董运凤;张丽红;许浩;张晓慧;高蕾;;[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卢秀霞;;[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20期
毕晔;边莉;黄椠;郑刚;岳金波;左文述;;[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年16期
赵京霞;凌瑞;王岭;杨华;张红菊;;[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年02期
杨俊行;;[J];中国乡村医药;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艳芹;[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张玄;[D];山东大学;2008年
李艳明;[D];延边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卫平;[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5期
周娟娣,翁家乐,施政;[J];浙江肿瘤;2000年04期
陆利生,董雪云;[J];医学文选;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梅青;;[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吴宝潮;王筝;汪海仪;徐江;李勇;;[J];安徽医学;2012年04期
胡卫东,杨国樑,袁宏银,张峰;[J];癌症;1999年05期
张旭,杨名添,戎铁华,曾灿光,马国伟;[J];癌症;2001年11期
吴家豪;何劲松;倪勇;王先明;;[J];癌症;2010年02期
张荣新,戴邦朝,王圣应,李同度;[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曹明智;[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青晓;程蕾;;[J];北方药学;2011年12期
茹融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郑健,李海如,陈亚明,唐桂红,胥亚兰;[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剑虹;;[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白广德;;[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洪宋贞;;[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孙海斌;郑晓芙;张剑;孙科;;[A];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蔡剑虹;;[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蒋笑怡;卓睿;;[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卓睿;柴妤;;[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柳伟明;洪顺飞;;[A];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彤光;[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李培英;[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蔡从中;[D];重庆大学;2003年
王瑞平;[D];天津大学;2003年
蔡景龙;[D];山东大学;2004年
周鸿鹰;[D];四川大学;2004年
李佩俽;[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莉莉;[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郑杜香;[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翰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本珊;[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严鹏伟;[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樱峰;[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侯小锋;[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阎晨;[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叶佳文;[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侯红;[D];郑州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梅青;[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林显敢,谢德荣,姚和瑞,李志花,江志敏,刘天浩;[J];癌症;2003年04期
杨剑锋,陈森林,刘志红,张芸;[J];癌症;2004年07期
罗凤;[J];重庆医学;2003年01期
王佩华;[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年05期
凌彩虹,江艺,吕立志,谢海英,薛建健;[J];东南国防医药;2003年04期
陈显春,封悦,宋爽,杨英,王寅欢;[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3期
张俊娥,李津,刘明;[J];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06期
诸蕊玉,方文,梁继娟,伍雪冰,阮珍连,王坤容;[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6期
陈似霞;钟丽;游雪梅;杨显红;;[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2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吕荣;;[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许庆军;赵华锋;马驰骋;王辉;杜信冈;;[J];临床医学;2009年03期
段艳芹;李惠萍;;[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02期
周韬;庄亚强;黄平;莫军扬;;[J];广东医学;2012年06期
苑仁冰;徐丽杰;;[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8期
黄志恒;王先明;;[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赵丽娟;汪静;贺平;刘雪娟;;[J];华西药学杂志;2007年04期
张秀英;张继红;王圣芳;胡立菊;;[J];家庭护士;2006年20期
吴悦娜;钟就娣;陈郁珊;;[J];全科护理;2009年08期
文小玲;李维波;王勇;宋精玲;杨承纲;陈平;;[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庆颖;孙贻安;郭晓敏;;[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玉荣;[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孙庆颖;[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伟;[D];河北北方学院;2011年
鲁胜男;[D];广州医学院;2011年
段艳芹;[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章涤;[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丁贵坡;[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李新峰;[D];复旦大学;2009年
夏丽;[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胡长军;[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远程;仲香兰;刘兴燕;林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贾葵;[J];护理学杂志;2004年20期
陆立,周燕,刘景坤;[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4期
施越冬,亓发芝;[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3期
田金凤;郭树平;郭明;;[J];中原医刊;2006年03期
黄恭康;胡汝麒;刘宗昭;兰铁德;潘功平;沈耀良;;[J];安徽医学;1983年01期
刘定益,巢志复,经浩,车之骏,陈培兴,何小舟;[J];江苏医药;1987年05期
邹景贵;[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88年02期
;[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年05期
张基瑞,周桂芝,汤玉枢;[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俊友;;[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刘宁飞;;[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珊珊;徐波;;[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大会资料[C];2011年
高杰;吕勃川;赵钢;;[A];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高杰;吕勃川;赵钢;;[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穆兰花;辛敏强;刘春军;付苏;吉恺;扈杰杰;栾杰;;[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穆兰花;辛敏强;刘春军;付苏;吉恺;扈杰杰;栾杰;;[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白晓军;董晓欧;;[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陈朝霞;;[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李辉;王金桂;;[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立明;[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博士
陈宝莹 整理
朱立明;[N];健康报;2010年
刘宁飞;[N];健康报;2004年
丁会民;[N];中国老年报;2002年
本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N];保健时报;2007年
陈祖亮;[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乳腺肿瘤科
雷秋模;[N];家庭医生报;2003年
通讯员 蒋锐;[N];科技日报;2006年
鼓楼区人民法院审判员 侯盈;[N];徐州日报;2005年
张涤生;[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平;[D];山东大学;2005年
侯传强;[D];山东大学;2009年
刘艳丽;[D];山东大学;2009年
房云海;[D];山东大学;2007年
李艺扬;[D];吉林大学;2011年
白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莹;[D];吉林大学;2011年
段艳芹;[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廖光冲;[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冯勇;[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段曼;[D];吉林大学;2009年
苏韦祯;[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柴凡;[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王沛靓;[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安彩霞;[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何玉祥;[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策略
《医师报》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 梁燕 柴凡 姜军
&&&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6%~14%。由于其发病机理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按摩、加压、微波等保守疗法对轻症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中、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患者经过长期反复治疗后,淋巴水肿继续加重,导致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蜂窝织炎、肢体肿胀变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
多因素影响导致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 发病原因&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主要由患肢淋巴回流障碍和/或血液回流障碍引起。其影响因素包括:不同的乳腺癌TNM分期、不恰当的手术方式、辅助放射治疗的部位和强度以及肿瘤复发阻塞或压迫淋巴回流等。
&&& 发病机理&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由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可伴有组织纤维化及炎症反应。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会破坏局部微细的淋巴管,造成腋窝创面积血积液、继发性感染,还可能造成局部纤维化、瘢痕形成,致使局部淋巴管无法再生或无法充分引流淋巴液及组织间隙中过多的蛋白质;而高浓度的蛋白质又会吸收水分,改变局部的血流动力学;机体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与活力,使之无法清除组织间隙中过多的水分,易导致淋巴回流障碍。
非手术方法:适于早期轻型病例
&&& 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早期轻型病例,国内外学者均倾向于首选保守疗法。
&&& 机械物理疗法& 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保守疗法,其原理是通过物理热能和机械压力改善局部微循环,以达到促进淋巴液回流、降低并阻止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改善病情发展的目的。局部加压按摩、功能恢复性锻炼、弹力绷带压迫等方法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
&&& 药物化学疗法& 利尿剂治疗淋巴水肿已逐渐被淘汰。有些化学合成的药物(如苯吡啶和香豆素类)可诱导组织中沉积的蛋白降解,但可能发生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苯吡喃酮类药物治疗起效慢且效果不稳定,目前仅可作为辅助用药;有报道地奥司明片(微粒化、纯化的黄酮提取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取得一定疗效,尚缺乏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中医中药治疗方面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手术方法治疗:依据治疗目的选择
&&&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淋巴系统的负荷和/或提高淋巴系统的转运能力,各有不同的代表性的手术(表)。
降低淋巴系统负荷的手术
&&& 病变组织手术切除联合植皮法& 该方法的应用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此后出现了很多改良术式,手术原则都是尽可能多地切除病变组织。
&&& 负压抽吸法& 负压抽吸法是一种较新的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方法,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临床。负压抽吸法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肢的外观和功能,与压迫疗法相结合还可防止淋巴水肿复发,优势明显。这类方法适用于淋巴水肿的脂质肿胀阶段,对纤维化明显的淋巴水肿肢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手术只能被动去除已发生水肿的组织,并不能解决淋巴回流障碍的根源。
促进淋巴回流的手术
&&& 筋膜条引流术& 皮下埋植引流物、沟通浅深筋膜,将浅筋膜内的淋巴液引流到深筋膜,再经深筋膜内进行吸收回流。应用方法有丝线、橡胶管、塑料片、硅胶管埋植以及真皮组织瓣深筋膜下埋植等,由于效果不确切,临床上未推广应用。
&&& 网膜引流术& 将大网膜以游离方式移植到患肢,并将大网膜与腋动脉、静脉分支吻合,同时将受区小静脉与大网膜淋巴结吻合。此术式适于治疗原发性淋巴水肿,并不适用于继发性肢体淋巴水肿。
&&& 带蒂皮瓣引流术& 肌皮瓣内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将部分溢至术区的淋巴液直接吸收进入体循环,肌皮瓣内的毛细淋巴管也可吸收少量的淋巴液,二者可共同促进淋巴液回流。但由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供瓣区普遍紧张,且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重建淋巴引流通道的手术
&&& 淋巴静脉系统吻合术& 主要方法是淋巴管静脉吻合和集束淋巴管静脉吻合。选择结构较正常的淋巴管,与没有回流障碍的静脉系统吻合,使瘀滞的淋巴液直接转流入静脉,符合淋巴液回流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但这一术式只考虑到水肿时淋巴系统内压力高于静脉系统,使淤滞的淋巴液直接转流到静脉;而肢体消肿的过程中静脉和淋巴管之间的压力梯度逐渐发生改变,当静脉压≥淋巴管内压力时会发生逆流,吻合口易阻塞而致吻合转流失败,其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 淋巴管移植术:理论上用正常的淋巴管修复受损的淋巴管,是最符合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不会受到淋巴管和静脉压差的影响,移植后淋巴管也能保持自主收缩功能。但对显微外科操作的技术要求更高,而且适宜作移植的淋巴管不仅要有相当的口径,还要有一定的长度,来源有限。加之淋巴管缺乏肌层组织,吻合难度更大,对切取健侧淋巴管后是否造成健侧肢体的继发性淋巴回流障碍,目前尚存争论。
&&& 静脉代替淋巴管移植& 基于静脉在解剖学及功能上与淋巴管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浅表静脉取材方便、来源丰富,所以自体静脉是桥接淋巴管的最好代用品。理论上此方法可使淋巴液从淋巴管到静脉单向流动,防止静脉淋巴返流。但因淋巴水肿患者深、浅淋巴管可能广泛受累,并不适于作静脉移植替代淋巴管的手术,且容易发生替代静脉闭锁而致手术失败。
&&& 自体淋巴结组织移植& 既往研究发现淋巴结的节律收缩在淋巴循环中起类似“泵”的作用,利用淋巴结的泵样作用可消除局部组织中妨碍淋巴管再生因素,是治疗乳腺癌术后肢体淋巴水肿的关键。而在含有功能淋巴结的正常组织与淋巴回流障碍区域之间,建立尽可能广泛的联系、重建淋巴循环,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根本方法。
&&& 研究发现淋巴管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各种器官移植及断指再植后其淋巴管均可在3~4周内自发恢复连续性。还有报道在狗后肢淋巴水肿动物模型上,带血管的健侧腹股沟浅层淋巴结移植到患侧后可保持结构正常;通过大鼠淋巴组织移植试验发现,正常淋巴组织移植到淋巴水肿区域,可存活并维持其功能、改善局部水肿。近期学者报告对部分保守治疗无效的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性水肿患者,进行尝试性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他们认为自体淋巴结移植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操作,可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在疾病早期进行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 我们经过长期的文献追踪分析以及严格的动物模型预试验后认为,使用自体腹股沟区带血管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的手术方式,可能使部分接受改良根治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我们尝试了将患者腹股沟区部分正常的带血管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到发生水肿的患侧腋窝区域,使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移植组织的血供,保持移植物长期存活并发挥增强局部淋巴液定向引流、促进局部淋巴管新生的作用。随访2年的结果显示,该术式可明显缓解患肢淋巴水肿症状。该术式较既往手术方式更为便捷,只需将移植物的动、静脉供支血管吻合于腋窝区对应的血管上即可,避免了以往术式诸多弊端,手术安全性高、操作较为简便,患者依从性好。该术式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较好的手术解决方法。
问题与展望
&&&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一项临床难题。尽管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难以持久;加之患者病情容易反复,个体差异较大,故目前难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现阶段临床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应强调以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 我们正在进行的自体淋巴结-脂肪组织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探索性研究,为临床解决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供了新的选择,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科学、严密的观察和总结论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可更有效地从源头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乳房脓肿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下载积分:48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4:48: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乳房脓肿的手术配合及护理.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流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