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银屑病图片给几元钱配药擦两星期就好了

  好神奇
  我妹妹二十三岁,天生的就特容易有黑眼圈,即使睡眠很好有时也会有黑眼圈,厉害的时候眼皮下能看到很明显的充血,楼主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谢谢  
  回复第1686楼(作者:@menhu890725 于
20:27)  楼主实乃高人,请问有治疗女性肾阴虚的方子吗?
母亲 50岁,中医诊断肾阴虚,就是每天出虚汗,夜……清补凉煲龟试试!  
  回复第1677楼(作者:@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于
15:35)强直性脊柱炎是骨质增生吗??我的可以揸吗?  @快乐中年 1641楼   楼主看到你的贴 感到有救星了 我IT现颈椎、腰椎 都骨质增生 痛就……  ==========  
  楼主真是好人!前几天一直用手机追你的帖子,今天碰到难题了,特想向你求救。楼主可有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方子,我奶奶今年81了,今天发病,好在送院及时,医生说!很是担心她!555~~~  楼主看到我!看到我!!看到我!!!
  楼主你好,腰锥骨质曾生有没有好的方法?谢谢
  楼主你好!我多汗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夏天怕热,冬天却不怕冷。不是很凉的地方、稍微运动一下、前一天喝了酒或者睡眠不好,都是大汗淋漓,流个不停,尤其在春夏交接和夏秋交接时特别难受,但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少盗汗,喜食冷饮,平时喝水极多。查过很多相关的资料,长期服用知柏地黄丸,用薏仁红豆粥当早餐已经多年了,平时多运动等等,这些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依然多汗,而桑叶磨粉吃、吃谷维素等,基本没效果,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这个难题吗?
  楼主你好!我多汗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夏天怕热,冬天却不怕冷。不是很凉的地方、稍微运动一下、前一天喝了酒或者睡眠不好,都是大汗淋漓,流个不停,尤其在春夏交接和夏秋交接时特别难受,但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少盗汗,喜食冷饮,平时喝水极多。查过很多相关的资料,长期服用知柏地黄丸,用薏仁红豆粥当早餐已经多年了,平时多运动等等,这些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依然多汗,而桑叶磨粉吃、吃谷维素等,基本没效果,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这个难题吗?
  我的问题看到看到看到,龟头敏感啊啊,  
  @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91楼   清代汉地医书对甘露丸的记载  大约在2002年的时候,末学买到一本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这本书卷五中记载了一种名叫“野马豆”的东西,书中说这种东西“置净器中”“久则又生小豆,以此生生不息,亦一异也”,还有“其子能忽多忽少”“用干面手搓如粟米大,口念手丸,以金盆贮之,丸时得咒力,粒粒皆能自飞”。  末学那时候还不知道甘露丸,对密宗也一无所知,只是从书中觉得这是一......  -----------------------------  这个我用过,确实有作用
  颈椎不好  腰疼  飞蚊症  近视  耳鸣的厉害  手腕团筋  盆腔积水  怎么办?  求解~!!!!!  很是痛苦!
  谢谢楼主!功德无量!请问一下楼主有没有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方子,我的头长包已经三年了。拜谢!
  价值一百万的秘方  因机缘巧合某高人传授这秘方。使用本秘方,可以眼明手快身体棒,还兼有减肥之功效!该秘方功效显著,真实不虚!  一、晚上11.00前睡觉。  二、没关系,知道你做不到。  那么就敲击胆经吧  三、胆经在何处呢?在大腿外侧,睡觉前敲打100下  如果老是夜里2-3点醒来失眠,则要敲打大腿内侧,那是肝经所在!
  @taiwan881 1705楼   楼主真是好人!前几天一直用手机追你的帖子,今天碰到难题了,特想向你求救。楼主可有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方子,我奶奶今年81了,今天发病,好在送院及时,医生说!很是担心她!555~~~  楼主看到我!看到我!!看到我!!!  -----------------------------  医生有药的。听医嘱的就是了
  回复第1520楼(作者:@dade789 于
20:52)  回复第1323楼(作者:@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于
11:20)治癌症秘方 白……  ==========证据?  
  马克刘明
  mark  
  记号  
  辛苦了楼主!  
  楼主呀,有没有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药方呀!跪谢!  
  跟你帖子好多天了,请回复。  
  跟你帖子好多天了,请回复。  
  @w520ss
22:45:00  楼主我问下,一个半月的小孩子,每天晚上准时哭闹,哭的很惨,断断续续持续几个小时从9点左右到12点左右,过了这个时间段就补闹了是什么原因?还有就是小孩儿长马牙,需要挑破吗?   -----------------------------  这是时候病,可以用针灸的方法,,自己可以用指甲在小孩子手腕内侧正中轻轻的点揉几分钟试试,看有没效果,如有,请回信下
  回复第1713楼(作者:@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于
17:05)   价值一百万的秘方   因机缘巧合某高人传授这秘方。使用本秘方,可以眼明手快身体棒,还兼有减肥之功…… ==========楼主我经常五点多醒来,偶尔四点,还很困,白天很难受。我每天十点半多睡,因为有小孩,也太早不了了。请问是也敲胆经吗?我每天眼花看不清东西还有夜茫。  
  @xxnzj 1726楼   回复第1713楼(作者:
@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17:05)   价值一百万的秘方   因机缘巧合某高人传授这秘方。使用本秘方,可以眼明手快身体棒,还兼有减肥之功…… ==========楼主我经常五点多醒来,偶尔四点,还很困,白天很难受。我每天十点半多睡,因为有小孩,也太早不了了。请问是也敲胆经吗?我每天眼花看不清东西还有夜茫。  来自UC浏览器  -----------------------------  可以的。肝经胆经有时间多敲有好处的。  晚上有条件泡泡脚,温度高些,水满点,放些生姜,辣椒什么的,有好处
  @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564楼   我是一个学了就要用的人,家中三种药我都有,于是马上配药。南怀瑾先生没有公布三种药的比例,我就根据直觉将桂圆肉、花椒以及艾绒按照2:1:1的比例配齐。为什么桂圆多一些呢?因为我想药物要粘才好在脐下吸收,所以家中桂圆肉的比例。我将三药配齐放入家用粉碎机中粉碎,多打几次,三药自动在粉碎机中变成了球形的大药丸。  -----------------------------  你好;一直关注你的帖子,你说2:1:1的单位是什么?
  @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1319楼   治好脱发的经典秘方  桑叶侧柏叶在治好脱发的经典秘方  桑叶侧柏叶在药店里,估计也就几元一斤 苦丁茶,到茶店买那些碎了的会便宜一些 这是怎么知道的方子呢,当年一个秃头,1年没见,满头乌发了,以为是假发,他笑着说不是假发,给提供了这个方子  管用不管用,到药店花几元钱买来洗头,晚上泡头5分钟就可以了,两三天就可以看见新生的头发,坚持一点时间,头皮组织会不断的修复,不断的重新......  -----------------------------  烦请大师详解,有点弄不清楚具体怎么操作的  就是桑叶侧柏叶洗头,还是需要加苦丁茶一起呢?
  @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4楼   附图:    -----------------------------  
天涯灵异怪谈薄 这里奇人异仕众多,灵异古怪之事每晚11点后准时上演,现广招奇人异仕 大家一起交流灵异 分享你身边的奇闻异事 有兴趣的各位朋友加入哈~~~~
  @云官人 98楼   果断马克··  -----------------------------  
天涯灵异怪谈薄 这里奇人异仕众多,灵异古怪之事每晚11点后准时上演,现广招奇人异仕 大家一起交流灵异 分享你身边的奇闻异事 有兴趣的各位朋友加入哈~~~~
  @沙滩的守望者 95楼   记号下  来自UC浏览器  -----------------------------  
天涯灵异怪谈薄 这里奇人异仕众多,灵异古怪之事每晚11点后准时上演,现广招奇人异仕 大家一起交流灵异 分享你身边的奇闻异事 有兴趣的各位朋友加入哈~~~~
  非常感谢
  大小便无力,便意感不强。就好像管着大小便的阀门失效了一样,有治疗此症状的偏方的朋友望赐教。
  龟头敏感该怎么治疗,有知道的请不吝赐教,在这先谢谢了,马上结婚了,急啊  
  回复第5楼,@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在过去,很多人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痔疮,并没有从中引申出治疗的方法,只是按照常规的外科枯痔疗法或常规的肛肠手术治疗,患者要忍受极大的疼痛,非常痛苦。   早年在京郊访道时,在民间遇到一位远近闻名治疗痔疮的高手,我曾亲眼看到他为患者治疗痔疮,效果确实神奇,他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捏起上唇,用三棱针刺破龈交穴上的小白点,少则一到两次,多则三五七次不等,大部分患者有严重痔疮的患者经他治疗后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有的人痔疮治愈后,常年不愈的腰痛也随之康复了,此人在当地享有很大的名气,每日门前车水马龙,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我当时向这位高手请教时,费了很大力气,同他交换了一些治疗颈椎病的绝招,他才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我,学会后,我和他开玩笑,这个1+1大于2啊,咱们都学到一招了,皆大欢喜啊!其实说破了,这个方法一点都不神秘,就是道家医学里诊即为治的原则,不过这也是我多年后才悟到的,...  --------------------------  楼主说的这种挑丝,我今年八月份就挑过两次,皮下有白丝,拿针挑的,一直挑到丝完出血才停。一直身体不好,吃不下东西,整天状态不先,后面家人就刮痧,刮出的都是羊毛痧,弄了很多次不见好,我妈就说体内肯定是有白丝缠满了身体,要挑丝才行,后面就请一位老婆婆来帮挑,胸前背后都挑,大概有二十多处吧,过程挺痛苦的,毕竟是割破皮肤然后再用针挑的,挑完当完胃口大增,过了一周又挑一次,是为了根除。对了,不懂穴位的不能乱挑的,不然容易弄瞎眼之类的。  
  留名,学习!
  .用手指按压肚脐不但能重新打开肚脐吸收宇宙能量的通道,更妙的是按压一段时间后梦中受到色魔的诱惑也能守的住精气不失,故肚脐是人体第一强体要穴,方法是睡下后随时按压,心注于此。时间越长越好,此法是男女手淫纵欲伤精者身体虚弱者的福音,  
  四百禳灾法  遇到有附体,某些精神病患者,或者非常不顺的障碍时,最“科学”的密宗方法(不是老太婆偷偷拉你到一边悄悄说的那种哦)是请4个修行很好的僧人(或者其中一个必须要修行非常好),供灯、做四色的塔、生面俑(宗教活动中,将未经炒熟的青稞面,作成和患病者相似的形象,用以解救死亡。 )、神饈(所谓“神馐”,是由三白三甜组成的食子。神馐是诸佛菩萨及空行护法所食用的食物,在做的时候有专门的形状,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各一百个,然后念经,可以很有效的驱走附体鬼神或者邪法,非常灵验。这就叫做四百禳灾法。  如果只是某些非人或者不干净的东西附体,还可以接着做:1、请寺庙念诵大藏经里面的一部分内容;2、做擦擦;3、挂经幡;4、灌金刚手的顶;5、离开家乡;加上上面的四百禳灾法基本上就是一套完整地道的藏地治疗方案。还有现在很多师父都很慈悲的会免费帮别人念经,效果不大的,给一快钱也可以,必须要供养寺庙才会有效。
  父亲半年前突发脑梗塞,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症状,圣体一切机能完好,血管也没有病变,现在右侧有点半身不遂,需求药方让父亲完全治愈,谢谢!!
  收藏~  
  @小小等21 1728楼   你好;一直关注你的帖子,你说2:1:1的单位是什么?  -----------------------------  桂圆和艾绒可以等份,花椒可以六,七个  都差不多就行。。。  艾绒通全身经络,花椒能健脾去湿。。
  楼主好人,楼主 我爸爸得了肺气肿,请问有没有什么秘方治疗。跪谢!!!!!!!!!!!!!!楼主看见我
  楼主,您说常灸关元穴,又有说冬春之际不宜灸(此际主收藏,怕外泄),到底如何理解和操作?请明示,万分感谢!
  回复第116楼(作者:@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于
21:13)  准提聪明药的制作  以前本人曾发表过准提聪明药的妙用,很多人咨询准提聪明药的制作,特将聪明药的……  ==========  mark 楼主讲的好 鼓掌  
  ················
  好贴啊MARK
  谢谢楼主分享~
  好帖!楼主好人!  
  再次求助:  大小便无力,便意感不强。就好像管着大小便的阀门失效了一样,有治疗此症状的偏方的朋友望赐教。
  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  楼主,您不是说多灸关元穴吗,那这个说法是不是我们现在不能灸了,要等到夏秋再灸呢?请明示,我们好操作。谢谢!
  mark之,请问楼主高人如果是血糖偏高有什么方法能降吗?
  @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23:38:00  您相信一味草药  就能治好糖尿病吗?确有其事!  神奇的翻白草降糖真的很管用  我在2003年单位体检时,血糖值为饭前6.08,虽属正常范围,但离上限6.1很快就要超过。可我没在意, 日单位又组织了体检,血糖值为6.8433mmol / L,血糖稍偏高,而且尿酸和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都偏高,医生嘱咐要配合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这下有些紧张了,我当月31日又到医院复检,饭前...........  -----------------------------  非常感谢楼主提供的方法,我现在就让爸爸试试,楼主功德无量
  @lxg楼   楼主,您不是说多灸关元穴吗,那这个说法是不是我们现在不能灸了,要等到夏秋再灸呢?请明示,我们好操作。谢谢!  -----------------------------  可以的。时间不用太长  古人多是直接灸,现在人多是间接灸
  谢锡亮灸法(第二版)  目录: (共317页)  第一章灸法概论  第一节针灸医学简史  第二节灸法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历代医家对灸法的论述  一、 灸法,不论虚实寒热,无所不宜  二、 热病不可灸  三、 热病也可以灸  四、 针、灸、药要因病而施  第二章灸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灸法的概念与分类  一、 什么是灸法  二、 灸法的分类  第二节灸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功用、主治  一、 灸法的适应证  二、 灸法的禁忌证  三、 灸的功用及主治  第三节施灸壮数及疗程  第四节灸的原料及制法  一、 艾绒的制法  二、 艾卷的制法  三、 艾炷的制法  第五节施灸时的感传  一、感传与嗜热点  ……  第六章 常见病的治疗配穴法  第七章 灸法医案  第八章 名灸介绍  第九章 灸法医话  第十章 灸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针灸泰斗谢锡亮的实用教材,  需要的联系:/item.htm?spm=0.0.0.31.4l9R6G&id=  
  八段锦 (内部发行资料)  谷岱峰的《按摩保健》——床上八段锦  原本资料复印  62版的《保健按摩》有谷岱峰老先生写的《作者的话》:“我的父母虽寿臻百岁,犹能不杖而行,我少时惑于科举虚名,日夜攻读,不遗余力,致身心大受亏损,迨至壮年,因终日忙于教学,无暇休息,以致亏损更重,不到四十岁就头晕眼花,腰痛腿朘,顿现老相,经父母一再督促和教诲,我才开始练此功,练功不到半年,我就病除体壮,自此以后37年来从未间断,在此37年间未患任何疾病,今年我78岁了《62年》。但耳不聋,眼不花,的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谷岱峰()字振东,查王乡将军头村人,清末秀才。他14岁便独身去济南调查局以书写为生,自蓄学费后考入学堂。辛亥革命时,曾化名加入孙中山先生倡办的同盟会。1912年专科师范毕业后,曾任齐东县师范讲习所所长。1917年任省立第二女子师范教员,1918年被选为山东省第二届省议会议员、山东省教育会评议员。1922年始,曾先后任山东省教育厅检定小学教员会委员、第三科科员、代理科长并兼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山东商业专门学校教员、山东大学讲师。1929年后,曾任潍县税务局局长、博山硝磺分局局长、山东省直接税务局督导等职  建国后,他开始伏案编写体育、医疗方面的书籍,先后出版的有《保健按摩》、《农村常见病验方》、《饮食疗法》等,深受读者喜爱。特别是《保健按摩》疗法,本是他家秘而不传的一套气功按摩养生术,其家数代坚持锻炼,效果显著。为了增进人民健康,谷岱峰毅然著书于众。此书问世后很快行销全国,年曾九次印刷,印数达100多万册。译成外文版刊行后,外国友人曾专程至济南访问。他不辞劳苦,经常应邀赴北京、青岛、济南、重庆等地举办讲座,颇受广大病患者欢迎。对接踵而至的求教者言传身教,所收询疗信件需用麻袋装存,均一一函复。1962年,他应聘到山东文史馆工作。1970年患食道癌,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终年86岁。  此功法,几乎绝版四十余载,现在极力挖掘整理。  有需要的联系地址:/item.htm?spm=686.0774.20.ZID7wY&id=  
  好贴留名  
  大师,刚看到你说有发过关于荨麻诊的方子,我刚又大概找了下没看到,麻烦大师再说下,先谢了。  
  记好一下  
  看到问治疗湿疹偏方的人很多,我说一个吧,好点的糯米陈醋200毫升泡一个洗净的生鸡蛋,一周后蛋壳基本就溶解了,用筷子戳破鸡蛋薄膜,搅匀,每天早上空腹和睡前各喝一调羹,喝时可加2勺温水和1勺蜂蜜调匀。喝几天后会感觉湿疹症状加重,但不用怕,坚持喝就会好转。我公公当时挺严重的湿疹,浑身都是,刺痒,多处溃疡,皮肤发黑,喝了大概两个多月就好了,(可多喝一阵子巩固)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现在已经快4年了,一直没有复发
  @秋Ts 1766楼   看到问治疗湿疹偏方的人很多,我说一个吧,好点的糯米陈醋200毫升泡一个洗净的生鸡蛋,一周后蛋壳基本就溶解了,用筷子戳破鸡蛋薄膜,搅匀,每天早上空腹和睡前各喝一调羹,喝时可加2勺温水和1勺蜂蜜调匀。喝几天后会感觉湿疹症状加重,但不用怕,坚持喝就会好转。我公公当时挺严重的湿疹,浑身都是,刺痒,多处溃疡,皮肤发黑,喝了大概两个多月就好了,(可多喝一阵子巩固)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现在已经快4年了,一直没......  -----------------------------  这个办法需要提醒大家,有胃溃疡,胃酸过重的人不宜服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马克~~
  @fs8楼   我口腔溃疡两年多了,舌头也经常有齿印痛苦啊!楼主帮帮吧!先谢啦!  -----------------------------  大白菜多吃。
  @谈笑风声66 1764楼   大师,刚看到你说有发过关于荨麻诊的方子,我刚又大概找了下没看到,麻烦大师再说下,先谢了。  -----------------------------  前面帖子说过了。可以火烤和艾灸
  白花蛇舌草的妙用  俗话说“良药苦口”,并不尽然,半枝莲其苦无比,而白花蛇舌草则味甘、性寒,不但内科、儿科、皮肤科、外科、妇科可入药,几乎任何癌症都可以入药治疗,还有清热解毒功效。  白花蛇舌草别名龙吐珠、珠仔草,茎干纤细,叶对生,夏秋之间生长茂盛,不到半个月就开花结籽,腋生单枚白色小花,形状如蛇吐信,故名白花蛇舌草,冬天休眠,所以在秋末采收种籽,顺便将药草晒干备用。  主入肝、肾、小肠三经。有抗癌、解毒、清凉,解热散瘀,消痈等功效,主治各种癌症,包括肠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等都有良效,但须与半枝莲和其他抗癌药合用较佳。因其不良反应少且资源丰富,临床上应用于各种疾病。  肿瘤科应用  肺癌:用黄芪、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党参、生地、生薏苡仁、丹参各15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8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病情明显改善。  胃癌:白花蛇舌草60g,加党参、白术、莪术、三棱、佛手、龙葵各20g,熬成膏,每日3次冲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  肝癌:玳瑁、白花蛇舌草各30g,鳖甲、龟板、太子参、石斛各20g,夏冬、丹参、茜草根各15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后改为每周2剂,治疗后生存期延长。  直肠癌:用白花蛇舌草150g,蚤休、槐米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加服复方阿胶浆,服药20日后症状减轻,2年后直肠镜检查顺利,肿块明显减小。  内科应用  慢性肝炎:用黄芪、虎杖、白花蛇舌草各30g,太子参、五味子、枸杞子、白芍各15g,丹参20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个月后,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  慢性胃炎:用黄芪20g,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30g,赤芍18g,党参15g,枳实、莪术各10g,木香8g,红花6g,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1~3个疗程,治愈52例。  慢性结肠炎:用薏苡仁、金银花各15g,白花蛇舌草、珍珠母、蒲公英各30g,苦参、地榆各10g,煎汁200ml,去药渣改文火,边搅动边将白及粉徐徐撒入,至药汁如清油状。用注射器分次缓慢灌肠,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即可治愈。  慢性肾衰:白花蛇舌草30g,忍冬藤、地丁、白茅根、丹参各15g,大黄、赤芍各10g,槟榔、生地、山药各12g,每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症状消失,血BUN、SCR下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水牛角、白花蛇舌草、大青叶、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各30g,丹皮20g,生石膏50g,龙胆草10g,随症加减,每日1剂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有所缓解。  儿科应用  急性黄胆型肝炎:茵陈30g,栀子5g,酒大黄6g,白花蛇舌草、黄芩各10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25例,痊愈23例。  肾病综合征:红参5g(另煎),当归、杜仲各10g,白花蛇舌草15g,公英20g,肺虚加黄芪,脾虚加山药,肾虚加枸杞子,湿重加车前子,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9个月,尿蛋白转阴,症状基本缓解。  急性肾炎:白花蛇舌草,鬼针草、旱莲草各15g,海金沙藤、金丝草各30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4日为1个疗程,卧床休息,无盐或低盐饮食,治疗后浮肿消退、尿蛋白转阴,尿红细胞消失。  皮肤科应用  银屑病: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金银花、黄芪、丹参各30g,土茯苓、甘草各15g,当归、苦参各10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87例,治愈58例,总有效率96.6%。  女性尖锐湿疣症:白花蛇舌草、板蓝根、茵陈各30g,丹皮、薏苡仁、黄柏各15g,川牛膝10g,灸甘草4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蒸百部、白花蛇舌草、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等各15g,水煎熏洗坐浴每日2次,15日为1个疗程,均可治愈。  外科应用  急性淋病:三白草、白花蛇舌草各50g,车前草、金钱草、鱼腥草各30g,蒲公英、银花、白茅根各30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7日为1个疗程,治疗120例,治愈87例,总有效率95.5%。  慢性前列腺炎: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各50g,土茯苓30g,生地榆、生槐角各15g,甘草梢5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64例,治愈41例,总有效率95.3%。  妇科应用  慢性盆腔炎: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30g,赤药20g ,香附10g,乳香、没药各6g,每日1剂,水煎100~150ml,睡前保留灌肠2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愈85例。  小结  本品还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乳腺增生、药物性肝损害、风湿性关节炎、不孕不育症、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视网膜炎等,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肝肾系统没有损害。  白花蛇舌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资源较为丰实,在临床研究上是一味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草药,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用研究。
  三七粉神奇功效与处方应用及服用方法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医学衷中西录》记载:  “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瘢痕疙瘩、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又云:“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1912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  “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扩张血管的作用  (1)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  (2)抗炎症作用;  (3)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4)抗肿瘤作用;抑制疤痕增生;  (5)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6)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7)保护肝脏。  三七粉生吃和熟吃的功效区别:  三七粉在使用时具有生熟之分,在使用的过程中请仔细分辨,三七粉是取精选三七碾制而成细粉,内含有二十一种皂甙活性物质,十七种氨基酸,十一种微量元素,三种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质等。性能:甘、微苦、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1)生吃三七粉主治: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生用法:口服,每次1.0-1.5克,外用适量敷患处。忌:孕妇忌服。  (2)熟吃三七粉主治:补血、活血、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  长期服用三七粉的好处  三七有活血和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三七粉长期服用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健康,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对于女性顾客,三七粉还有活血养颜的功效,现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调血养颜产品不胜枚举。  三七粉长期服用对血栓的作用,三七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对体外血栓检测结果异常,血栓长度、湿重、干重3项指标均超过正常值100%的隐性血栓患者40例,进行治疗观察并与西药组做对照。治疗组用三七粉2克,日服2次。30天为1个疗程。结果3项指标均降至正常水平者14例,1-2项指标降至正常者5例,与西药组降至正常率比较,差异显著。说明三七能长期服用,并且对预防粥样斑块的形成和促其消退、改善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保健性药物。  治疗处方:  1、治疗高血脂以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日服0.6克,饭前用温开水冲服。一般1至2个月为1疗程。此法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患者有效,其总脂及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  2、治疗胃出血以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次数1.5克,用温开水冲服。此法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胃出血。  3、治疗心绞痛三七粉末,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冲服,效果颇佳。经此法治疗的有的原长期服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用三七后即可停服;有的合并高血压者,服后血压缓缓下降,此法服用时间为15至30天。  4、治疗冠心病可用三七每日3次,每次1克,30天为一疗程。三七中所含的三七皂甙和黄酮类等有效成分,有明显的强心和扩张血管。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动脉压,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5、治顽固性头痛按规定剂量,开始时先服用三七片5片,此后每天相隔6小时服2次,可以止痛。三七治顽固性头痛机理主要是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祛风除湿。  6、降低血脂用生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0.6克,饭前服,30天为一疗程,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尤其能明显地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含量。  7、去寻常疣有人让13例青年寻常疣患者服用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0.5~1克。一般服用20~30天左右即痊愈,有效率达93%左右。  8、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空腹服用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1克,治疗肝胆疾患及原因不明的谷丙转氨酶增高,还可改善慢性肝炎的血浆蛋白。  9、抗癌三七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日本医学家给移植皮肤癌小白鼠食用从三七中提取的三七多糖A,结果治愈了小白鼠的皮肤癌。他们给患有肉瘤-180的小鼠食用三七多糖A,两星期后肿瘤缩小,5个星期后60%的小鼠肉瘤消失。他们认为,三七多糖A对人体子宫颈癌的抑制率高达90%。  10、治疗咯血三七粉2--3分,日服2--3次,共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及肺脓肿等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咯血一次量为50--600ml不等。服药后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例,31--60天止血者3例,有2例止血后1--2周又有少量咯血。此药对肺部疾患有止血、镇咳、祛痰及镇痛作用,服药后无一例产生副作用。  11、治疗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用三七研细末,每次3分,开水送服。共治8例,治愈7例。一例服药后2日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天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继续服药15天以巩固疗效.  服用三七粉的禁忌  1、三七粉建议坚持常服:长期服用三七粉可活血通络、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治疗肝纤维化等。  2.请勿过量:一般正常体质的人,服用三七粉的一日总量在10克左右,分2次服用。  3.早上服用:早上起来服用三七粉3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  4.晚上服用:服用三七粉最好在饭前服用,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在饭后服用请少量,最好不超过3克,晚上过量服用,有兴奋作用。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三七粉,因为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  5.孕期妇女禁止使用:女性在怀孕期间,禁止服用三七粉。这和孕妇不能服用很多西药一样的道理。  6.感冒期间:风寒感冒期间不能服用三七花,因为三七花性微凉,会加重风寒感冒,三七粉性温,风寒感冒期间可以服用。而患风热感冒则不宜服三七粉。
  一个很神奇的治病方法  最好自己有一张人体穴位图。当觉得身体那里疼痛不舒服的时候。就用红花,栀子,莪术各等量打成的药粉,调成膏状。敷在最痛的穴位上。往往刚刚敷上药,疼痛就减弱或者消失。很是神奇。因为出现疼痛,都是因为这一条经络不通的缘故。这三味药都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可以疏通经络的阻碍。所以见效神速。
  鬼针草  清热药,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淤。可以治疗阑尾炎,尿路感染,肠炎腹泻。跌打风湿疼痛。口服片可以治疗高血压,外敷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鬼针草浴足治疗小儿腹泻。
  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六神丸  由人工牛黄、麝香、蟾酥、冰片、珍珠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作为临床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六神丸不仅可内服,也可外敷,对咽喉肿痛、小儿热疖、痈疡疔疮、无名中毒等疗效确切,因此深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临床医生经实践发现:外用六神丸可治疗多种疣,疗效满意。  1.扁平疣
取六神丸数粒,用干净白纸包裹住捻碎,倒入食匙中,加米醋少许,使之呈黏稠状待用。睡前用毛巾热敷患处10分钟,使疣表面软化,然后将药液敷擦于疣体上,尽量覆盖完全,第二天早晨洗净患处,7天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后可愈。  2.寻常疣
先将患肢置于热水中浸泡至皮损变软,75%酒精消毒皮损,以清洁的指甲刀或剪刀将寻常疣表面的角质层轻轻刮去,将3~5粒六神丸研碎贴敷,一周后取下。对数个疣或疣体较大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疣体较多者,不需每个疣体用刀刮,可以选择其中疣体较大者或原发的“母疣”用刀刮后贴敷。“母疣”消失,其周围续发的“子疣”多能自行消失或脱落。  3.跖疣
先用75%酒精消毒局部病灶,以  清洁的指甲刀或剪刀将皮损剪小,放置六神丸,用麝香壮骨膏敷贴固定。同时,患者可经常揉压患处,每4天换药1次,为1疗程。 1~5个跖疣者,一般用3~5粒即可;6~10个跖疣者,选其中最大的5个按上法治疗;10个以上跖疣者,选其中最大与其次者,总量不得超过30粒。患处忌碰触,若局部有疼痛感时,可适量减少六神丸用量,均可缓解疼痛,且不影响治疗。一般患者可于1~3个疗程内痊愈。
  《民间神奇的秘方验方偏方传奇(转载)》***整***理***版***  http://ht.louge.org/dir/478741/
  灸法直论  《灵枢经》开篇就说明创立“经络学说”的目的,是黄帝因为怜悯广大穷苦百姓,为了给他们治疗疾病而创立的一种疗效好、费用低的理论和方法。经文上说:  我爱护万民,亲养百官,并征收他们的租税。但我又很怜悯百姓在生活上不能自给,往往还会发生疾病,没有钱买药治病。  所以,我不想采用峻猛的药物和损耗元气的治法,打算用微妙细无为的诊治方法,疏通经血之脉,使阴阳调和,谋求使虚逆的元气变为顺实,汇聚较为充足的真阳能够汇聚裹携邪气,循经脉的通道枢纽一起外出,从而消除病邪,以治疗他们的疾病、解除他们的痛苦。  为了流传后世,必须建立明确的法则,以使它永远流传,永不泯灭,容易使用而难以忘记,就必须使其条理分明,建立理论体系。并进一步分出不同的篇章,区别开表里层次,确定人身气血终而复始地循环于脏腑经脉和阴阳内外的规律。为此首先创立一部针经。  圣贤慈悲之心,使后世百姓蒙受无穷恩惠,实在是百姓之再造父母,业医者之恩师楷模。  经文中所谓的“微针”并不是特指针刺疗法,而是指具有“调理经气、疏通经脉”作用的治疗方法的代名词。其中,灸法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针灸”两个字经常同时出现。由于施灸所用的艾草,来源非常广泛,价格极为便宜;治疗时,取穴简单,理论便于记忆,方法易于掌握,并且,疗效甚佳,具有防病、治病的双重功效。  经文中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战国时的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灸法”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在民间广泛应用了。
  《千金方》云:“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并说:“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  在《枕上记》中也有“艾火漫烧身(艾火可以使全身的经脉畅通)”的说法。  俗语云:“若要丹田安,三里常不干。”所谓“三里常不干”,就是经常对“足三里穴”施以化脓灸,使穴位经常流脓(常不干),也就是“勿令疮暂瘥”的意思。传统中医的“灸疮流脓”与西医的“感染发炎”是两回事,“感染发炎”必须做伤口消毒处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而“灸疮流脓”只需贴块纱布吸脓即可,以免弄脏内衣,而且,可以下水游泳或泡澡,生活起居都不妨碍,因为所灸的都是强壮穴,灸后局部气血充盛,免疫力极强,所以,绝不会转变为西医的“感染发炎”。  这是因为“灸疮流脓”是局部元气充足的情况,不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而“感染发炎”是局部元气虚弱的情况,就会有“红肿热痛”的症状。比如: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受伤是很难愈合的,而为其施以足够的化脓灸后,伤口愈合是十分迅速的。西医如果没有亲眼看到,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和“主统血”,重灸中脘穴,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所以,流血不止或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了。但是,必须一次灸透,倘若只灸一两百壮就停止的话,各种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伤口就会化脓两三个月而对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然而,如果灸后两三天伤口不化脓,就属于元气极度虚弱者,应慎灸。  古贤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平常人通常将“针法”与“灸法”通称为“针灸”。比如人们常说:“有病可以去扎扎针灸。”其实针与灸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虽然针灸都是源自“经络学说”,但治疗范围、方法和效果却有着很大的差别。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只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区别罢了。  明·杨继洲曾说过:“病在肠胃,非药而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此不能以及;在腠里,非灸、爇(ruo、音弱,点燃的意思)、熨不能以达。”  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其实,所谓“针药所不及”,是因为针刺需要调动元气,而对于阴盛阳虚的情况是不适合针刺的;而元气虚弱、胃功能极差的情况是很难消化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避开脾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灸法尤其对一切寒湿痹痛,或久病体弱者,具有促其产生温热,发挥温通气血、宣经活络、回阳补虚、祛寒逐湿的作用。灸法不仅能够治病,而且,能够预防疾病,具有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下面对“关元穴、中脘穴、膏肓穴”施以化脓灸的应用体验总结如下,以供业医者参考:
  一、关元穴:  【穴位取法】:由脐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作为五寸,仰卧,当脐下三寸处。  【主治】:诸虚百损,四肢厥冷,六脉微细,真阳欲脱,中风脱证,失眠,奔豚,寒邪入腹,水肿腹胀,疝气,虚痨咳嗽,潮热,咯血,大小便失禁,溏泻,便秘,尿频,遗尿,遗精,阳痿,白浊,闭经,不孕,癃闭,便血,尿血,少腹瘀血等。  关元的关,就是闭藏的意思,兼有交通枢纽之意,就像古代的关隘一样;元,就是对“元阴元阳”的简称,好比古代关隘所保护的对象;穴,就是窟窿,或比喻为处所、枢纽。关元穴主管胞宫精室,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故称关元穴。  关元穴为任、督、冲一源三岐之源,所谓“肾间动气”之所在。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是统摄元气之所。为肝、脾、肾三阴与任脉之会穴,小肠之募穴。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手太阳经主降,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的功能;肝、脾、肾属足三阴经主升,具有储藏营养的功能。从而可知,肝所藏之血、脾所统之血、心所主之血、肾所藏之精以及肺所主之气,其物质来源都依赖小肠不断地吸收供应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  而小肠之所以能吸收营养,全都是依赖命门真火(肾间动气)充盛。欲使(患者的)命门真火充盛,必须灸小肠募穴关元。因为真火属阳,只有灸才能兴阳(为针所不及),而阳之发生须以真阴为物质基础。小肠内容食物为阴,消化吸收功能为阳,灸之则阳生(增强消化吸收功能)、阴长(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增多)。气属阳,血属阴,既补气又补血(元阴元阳)。因此,关元穴的主治首先提出“主诸虚百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肠的蠕动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当机体死亡后,血压已经降为零,但只要小肠还在活动,门脉仍能保持一定的血压。传统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心脏与小肠的协调活动,是保持人体血压的最基本因素。但是,血不能自行,而气为血之帅,气运则血行。  《难经》上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元。所谓生气之元者,为十二经之根本也,为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元。”  这段话,阐明了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的动力是来源于肾间动气。因此,可知小肠的动力也是来源于肾间动气。肾间动气禀受于先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此原动力,在人出生后,需要由小肠不断地吸收营养来充养,才能继续发挥作用(这就是后天补先天的道理)。  一般来说,一个人年过三十以后,阳气逐渐趋向衰退,宜常灸小肠募穴关元,可以增强小肠消化吸收营养的功能,不但能治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可以保健延年。  宋·窦材所著《扁鹊心书》云:“真阳元气虚则人病,真阳元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  中风病,方书灸百会、肩井、曲池、三里等多无效。此非黄帝正法,(若)灸关元五百壮,(则)百发百中。中风者,乃肺肾气虚,金水不生,灸关元五百(大)壮(必愈)。”  明·张介宾著《类经图翼》云:  “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只要属于)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  活人多矣。”  虽然,上文说:灸法不问虚实寒热,只要属于“积冷虚乏”都可以使用灸法。但善用灸法,必须懂得“十四经脉”以及“阴阳”的变化规律,若懂得“十四经脉”,就必须懂得针法。“言针则寓灸,言灸则随针”,针与灸并用,同时又懂得用药,才是好中医为之奋斗的目标。其真才实学,非研究生、博士、教授等辈通过钻研理论和相关考试才能掌握的。  因为,凡是阴虚、阳虚或气血不足所导致的病症,多属于虚症。所以,对于体制较强、病情较轻者,用针刺关元,可以收到一定疗效。但对于体质较弱、病情较重者,唯有用灸法,才能收到复原益气、回阳固脱、温肾健脾之功。所以,凡属于实热证,均宜针刺药疏;凡属于虚寒证,均宜灸法;凡属于厥阴证,应慎灸。  张仲景《伤寒论》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难复也。”意思是说:微为虚之脉,数为热之脉,虚热盛则真阴虚,慎不可灸。若勿灸之,因致火盛,为邪上攻,则为烦逆。且阴本虚也,更追以火,使虚者愈虚;热本实也,更逐以火,使实者愈实。阴主营血,而行于脉中,但追逐之余,无有可聚之势,以致血散脉中,彼艾火之气虽微,而内攻实为有力,焦骨伤筋,大为可畏。所以然者,筋骨藉血以濡养之。今精血被火而外散于气脉之中,精血从“丹田“一外散则难复于源也。终身为残废之人,谁职其咎耶?  所以,唐·孙真人《千金方》云:“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此为良医。若针而不灸,或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要,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耳(只恨时下知道用药同时又明晰针理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学者须深解用针(之旨),燔针白针,皆须妙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在此不论针法,只谈灸法。  我经常接触的患者,都是气血两亏非常严重的,所以基本都是施以化脓灸。对于临床实践的体验,我认为:隔物灸不如直接灸。隔物灸只能治疗病情较轻的疾病,而对于重症、危症,隔物灸无异于隔靴搔痒。所以,既用直接灸,就必须重灸,只有重灸关元,才能起到暖丹田、壮元阳、补肾精、益骨髓的疗效。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哮喘、气管炎、肺结核、中风、心脏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甚至癌症,通过重灸关元等,都可以治愈。  当对关元穴施灸二三百壮后,会出现“通窜”的感觉,哪里有病,就“通窜”到哪里。比如:子宫有病,就会“通窜”到子宫;前列腺有病,就会“通窜”到前列腺;大肠有病,就自然“通窜”到大肠,直至病除为止。就好像电脑的“杀毒软件”一样,根本就不需要认为去操控,“杀毒软件”会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将“病毒”全部搜出并杀灭,全凭真阳元气的自然造化功能,绝对不用“越俎代庖”,其效果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在对患者施灸时,一般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应该坚持灸下去,直至被灸的关元穴不觉疼痛或有温水流动的感觉,直至小腹如热水袋一样温热舒服为止。而且,在此之前所出现的情况都是病邪被化解出去的情况。比如:喉咙干痛、口渴、目赤、头痛等症状,许多古今医生都认为是灸过火了,通过灸足三里就可以引火下行。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因为灸关元可以祛除寒邪、增强脏腑功能,有助于恢复“元阴元阳”。  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就是说,等寒邪被驱除以后,“上火”的症状就自然会消失,根本就用不着灸足三里来“引火下行”。因为人的身体内部是非常“聪明”的,艾火通过穴位的作用,激发了真元的功能,真元又借助艾火的力量去除寒邪,一旦寒邪被驱净,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根本就不会出现继续上火或或发烧的情况(对物体越加热,物体的温度就会越高,这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而人体则不然,如果寒邪已去,发热的状况就会自动消除。但如果小腹温热以后,依然继续施灸,此时才会出现伤阴过火的现象,会出现超高血压,但也不会发烧)。那些刻意地使用“引火下行”方法的老医学教授们,都是对“阴阳”不甚明了的人。  因为,“阴阳”是人体的神灵,是不可思议的,只会比大脑更神奇,绝不会比大脑更愚蠢。若灸至不疼、腹中温暖后继续施灸,才会出现“过火”的现象,才有可能会导致“阴虚阳盛”的“厥阴”证候。  若施灸时仍感疼痛,并仍有“通窜”感,此时不论有无“过火”的情况,放胆施灸,一般不会有任何危险。  而且,在灸关元的时候,会有热流从“气街”通向腿部,脚上会出汗,脚尖会向外出凉气,这就是阴邪下行外出的表现(这就是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原理),用不着灸足三里。只是重灸后,穴位上有强烈的烧灼感,这是热气一时没有散开,睡一夜,烧灼感和“过火”的症状就会全部消失。第二天继续重灸,症状可能又会出现,再睡一夜,又会消失,几天后就不会再出现,就证明在体内造成这种现象的邪气已经被祛除了。如果太阳穴疼痛,是阳气开始生发、寒邪将要祛除的表现,一般睡一觉就能消除。至于其他症状会出现几天,就要看病邪深浅的程度。
  二、中脘穴:  【穴位取法】:脐上四寸,当鸠尾与神阙连线的中点取之。  【主 治】:  《会元针灸学》上说:“主治胃疼、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癫狂、便血,绀积、脾胃虚弱。”  《类经图翼》说:“主治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五隔五噎,翻胃不食,心脾烦热疼痛,积聚、痰饮、癫痫、面黄,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温疟,霍乱吐泻,寒热不已,奔豚气,寒癖结气,凡脾冷不可忍,饮食不进不化,气结疼痛雷鸣者,皆宜灸之。”  中脘: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也是任脉、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经之交会穴。  以我的临床体会,不论胃热胃寒,重灸中脘,能引胃中生气强行(阳明实热除外)。因为西医是靠外力作用于人身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比如:用抗菌素来杀死人体内的有害病菌,或用手术方法将坏死的脏腑组织去除。而传统中医是通过激励人体自身脏腑组织的功能去消灭有害病菌或恢复(修补)受到伤损的部分。  对于胃来说,其功能是以降为顺,即使阳明燥火强盛(但没有燥屎),也是因寒邪凝胃而产生的,应该辅助阳明燥火来去除寒邪,寒邪既祛,阳明燥火自消。所以不论胃寒还是胃热,只需一味的放手灸下去,待邪气祛除,胃的正常功能自然会恢复。  但是,因太阳病而误用汗下法将热邪引入阳明经者,则不宜灸中脘,可用灸足三里或内庭以疏导之。《伤寒论》中的承气汤,并不是清热泻火的方剂,所谓“承气”,是顺承疏导气机的意思。  以治疗癫狂为例。在《灵枢经·经脉篇》上说:“胃足阳明之脉,……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经文中分明说,只有病轻(病至)和病重(甚则)的差别,而没有寒热的差别。既然寒热都是因为寒邪引起的,用温补法就可以通治,而在用药方面,《伤寒论》将治法分为温补(四逆汤、附子理中丸)和疏导(大、小承气汤)两种途径,这是因为温热裹挟着的寒邪必须在经脉畅通的前提下才能排出体外。  所以,不论是局部还是全身,虚则温补而实宜疏导,这是治病的原则。  由于经脉暂时不通,就必然会因瘀滞而出现实热,倘若继续使用温补法,就是在暂时没有疏泄的情况下进行补充,就会助热邪而损真阳,这才是所谓的“壮火之气衰”。此时必须用疏导法将经脉疏通,使热邪得以排泄,而后“(迎之随之,)以意和之”。  然而,使用灸法则都是用温热法,是直接作用在经脉和穴位上的疗法,腧穴具有“井、荥、输、原、经、合”的不同性能,再由于取穴的不同,就可以同时具有温补和疏导两种功能。虽然在施灸的时候暂时有燥热或痛热的感觉,但在4小时内就可以解除,这就是经脉被疏通的表现。如果医生能够根据输穴的不同性能进行随症取穴施灸,就不会出现错误。  注意:操作的医生必须精通经络学说,不可死认一两个穴位而蛮干。  而且,在灸中脘时,患者哪里有病,艾炷的热量就会主动“通窜”到哪里,“通窜”的痛感要比烧灼皮肤的痛感强烈的多。一般会首先“通窜”到十二指肠的位置,然后“通窜”到贲门、胃部、幽门,若有肝病的患者,艾炷的热量就会自然“通窜”到肝区(这就是灸中脘可以治疗各种胃病、肝炎或胃癌、肝癌的原因)。  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  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待灸至二三百壮以后,胃部会在忽然间有一股清凉的感觉向下流动,“通窜”感就会在瞬间消失,津液会在同时涌上来,喉咙干痛的感觉也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后,患者就会觉得胃部温热舒服,腹中就像有个热水袋一样,或有温水流动的感觉,此时绝对不会感到疼痛。从此,再灸50~100壮巩固一下即可。  西医所谓的髌骨软化症完全可以不用动手术,通过重灸中脘(500壮)和足三里(300对壮),就可以治愈。因为此症是胃气亏损的表现,其无力的大腿前侧的肌肉正是足阳明胃经所经过的路线。而且,“髌骨软化症”这个名词起得就不科学,因为不是由于髌骨软化,而是由于足阳明胃经经气虚弱所引起的股直肌无力造成的,通过恢复胃气就可以将次病症治愈。  据我观察,现在将近有三分之二的人(包括3岁的孩子),鼻子旁边、眼睛下边的脸蛋儿部分,都有一个或几个很突出的黑痣、肉疙瘩或较密集的斑点,这就是很严重的胃病,这就是常年饮食不节或常吃冷饮的结果,这些人平时都爱喝凉水、喝可乐,而且,还要“加冰的”(广告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而且,著名的大明星们也推波助澜,在广告中常见他们“潇洒痛快”地喝着刚从冰块里拿出来的饮料,实在是害人不浅)。因为黑痣和肉疙瘩有碍美观,就用激光或冷冻法去除,但多数人还在旁边长出新的。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循行部分正好在脸蛋儿部分,鼻翼旁就是迎香穴,胃的病邪会通过经脉在脸部表现出来(其实,在哪条脏腑的经脉上长有黑痣或红点,哪个脏腑就必然已经或将要患病),黑痣、肉疙瘩虽然可以用手术方法去掉,但病邪并没有去掉,所以还会长出新的。要想除根,只有重灸中脘的方法,可以治愈胃病,黑痣、肉疙瘩也就会自行脱落,但必须终生戒除一切冷饮。  在此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天气炎热或心中燥热时,人们用吃冷饮的方法来解除身体所感受的热量。虽然一时痛快,却越吃越渴,越吃越热。这是因为人们虽然感觉到胃里燥热,但腹中的温度并没有超过37℃,而冷饮的温度却都低于10℃或5℃,甚至低于0℃;由于冷饮入胃,人体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就必然会产生热量以使胃的温度升高恢复到37℃,这样,本想抑制或减少腹中的热量和温度,却反而刺激人体继续产生热量,并使体温有所升高,         这就是“越吃越热”的原因。并且,常吃冷饮还会造成胃寒。  而常和热饮的人,由于热水的温度高于人体的温度,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就会激发人体的排热功能,并将胃中的一点儿余热也带了出去,人体的温度反而会降低1~2℃,这就是越喝热水就越感觉凉爽的原因。  据我的临床实践,治疗常年喝冷饮所造成的胃寒,只有重灸中脘才能完全治愈。其它如“香砂养胃丸、荜拔良姜散、附子理中丸”等治疗胃寒的药物,只能治疗较轻的胃寒疾病,对于非常严重的胃病,只能治愈一半,不可能完全治愈。而重灸中脘则非常快捷,并且非常彻底,只是痛苦一些。  据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记载:治疗癫痫病,重灸中脘穴,必可治愈,疗效甚佳。临床及理论皆可相互验证。中医称癫痫病属于“痰迷心窍”。所谓“心窍”,就是能够通行无阻的经脉。“痰”为湿邪。也就是说,由于湿邪阻塞经脉,造成气血上壅而不能下降,造成脑缺氧而昏迷,下焦还不甚虚弱的元气不能与上焦交通而鼓动憋胀,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身体抽搐、口鼻发出怪声。交通上焦和下焦的关键在于发挥中焦的输布功能。所以,重灸中脘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造成癫痫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心情忧郁、性情孤僻,好的医生必须在生活的自理自立和心理的调整方面多做工作。(可参考《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一文“癫狂”栏)  三、膏肓穴:  【穴位取法】:四椎下1分,五椎上2分两旁相去脊各3寸,四肋三肋间,令人正坐曲脊向前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臂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动摇以取之。若重按此穴,自觉牵引胸中或中指发麻。开始施灸以后,绝对不能改换姿势。  【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身形赢瘦(肺结核),梦遗失精,完谷不化,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怔仲,胎前产后痨瘵传尸等,无所不治(《千金方·杂病第七》语)。  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昔秦缓不救晋候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因此穴有左右两个,所以施灸时艾炷当以“对”计算,应灸600对或1000对。灸至不觉疼痛为止,其实会感觉到从两穴处有似热水一样的感觉流向两肾,才算足量。  需要灸膏肓的患者大都是虚劳之人,施灸时,其坐姿不能坚持长久,可以灸完5对时休息一下,灸完10对时喝口水,以缓解疲劳。不论是否口干舌燥,都应继续灸下去,待出现有温水流向两肾的感觉时,一切不适都会消失。  虚劳、咳嗽、潮热、咳血,多是由于真阳不足、阴邪过盛、虚火上炎所致,灸关元和膏肓,功能“引火归元、潜阳育阴”。  对于一般虚弱的病症,灸关元和中脘即可,先天和后天都能得到治疗。而对于脏腑功能极为虚弱、真阳将要衰竭、收敛功能微弱的病症,对膏肓施灸较为稳妥,不容易出现阴阳离绝的情况。但是,病已至此,即使灸膏肓穴,治愈率也一定会很低的。  本文只是重点论述关元穴、中脘穴、膏肓穴的功能和用法,至于其他腧穴的功能和用法,可以学习有关灸法的书籍,对于“井、荥、输、原、经、合”的不同性能必须谙熟于心,具体内容在此不赘。
  大师,有治肛瘘的方子吗?得了肛瘘,可近期实在不能去手术,每天肿痛,苦不堪言。  
  想问楼主卵巢囊肿如何冶?  
  好贴 感谢楼主
  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很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发挥这种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阳气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长生   针者,刀兵之器,久刺令人气伤。针刺是一种治疗手段,不能用它来做保健。能为百姓人家所用,起到养生保健作用的还是灸法。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大穴,此穴多气多血,主人后天之气。学医的时候,听老一辈的人讲过一个长寿灸法。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江户,有一个习俗,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当地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一座桥建成之后,邀请到一位174岁高龄的老人“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主持仪式的将军问这位老人有什么长寿之术。老人回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一个方法,每个月的月初,连续八天用艾灸足三里穴,坚持不断,就能长寿了。我现在174岁,妻子173岁,儿孙皆已过百岁。”那位将军听了不胜感慨。灸足三里能长寿也随之广为人知,后来形成了日本的一个习俗。其实日本人灸足三里保健的方法来自于中国,早在隋唐朝时期的医学著作里就有灸足三里治病养生的记载。 《针灸大成》载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谚语,指的是化脓灸,又称为“灸花、灸疮”,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时,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有源。
  艾灸药辛温,归肝、脾、肾经,内服可治疗宫寒,痛经;外用能灸治百病。艾灸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非凡的疗效。  艾草燃烧后,其特殊的对人体有益的药用成分,比如有解热止血作用的苦艾醇、苦艾酮,还有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的艾叶油等等,都会挥发出来,借着热力,可以很好的渗透入皮肤肌肉深层的经脉中,与此同时,艾草燃烧会产生特殊的波长和频率的场,就象我们平时理疗用了红外波一样(只是红外范围太大,没有集中作用于穴位,因此效果不如艾灸明显),在其作用下,把因寒而造成的冻结,淤血都化掉,同时很好的改善局部的经络和穴位的共振状态,使微循环状畅通,气血供应增加,从而达到除旧迎新,治病强身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从中医来说,特别对风寒湿痹、脾胃虚证、气滞积聚、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外感表证、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从西医来说,主要治疗以下疾病:  1、内科病症:如感冒、腹泻、支气管炎、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中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2、外科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扭伤、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疝、痔、直肠脱垂、放射反应等。  3、皮肤病证:如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鸡眼等。  4、妇产科病症:如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5、五官科病症:近视眼、麦粒肿、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直接灸,悬灸,艾灸器温和灸,隔物灸等,可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穴位:  1、直接灸:  直接灸的方法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现代人很难接受,所以应用的不多了,大多用温和灸代替了。  2、悬灸:  悬灸使用的工具是艾条,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红晕为度。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3、艾灸器灸:  艾灸器又叫温灸器,现在市场多见的有铜制艾灸罐,也是一种温灸疗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更方便,不用刮灰更节省耗材,更加温和刺激性小,艾烟更少。  4、隔物灸:  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间隔灸”。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
  神奇的植物:艾  艾性味苦,辛,温。《本草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入脾、肝、肾经。”  艾气味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作为中药临床常用来治疗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成药艾附暖宫丸。艾叶炒炭有止血而不留瘀之功,可用来治疗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名方胶艾汤。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艾叶烟薰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五月初五端午节各家各户“插艾蒿,熏艾叶”的习俗。  然而,现在广泛应用,受到人们追捧的是把艾叶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祛病强身。《本草纲目》对艾灸的灸材—艾绒有专门的论述,曰:“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艾做为中药材有很多用途,如果用于艾灸则特别强调要用陈艾,也称熟艾,因为艾叶具有生用则寒,熟用则热的区别,所以日常艾灸要选质优的陈艾绒作原料才有好的疗效。  那就让我们看看艾的四大主要功效吧。  1) 温经散寒  艾叶具有苦辛二味,苦辛能宣散,有温通调补之力,故能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在经脉中流行,依靠“气”的推动。由于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因素,都可影响气血的运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滞,热象不明显的疾病,都可用温通气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还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灸法正是应用艾燃烧发出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因寒所致的气血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环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疾患,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可以缓解各种痛症。  3)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也有类似的记述:“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危重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救,如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 祛风湿,止疼痛  现代的人们,尤其是白领职业人群,常年生活在空调房间,缺乏户外活动,极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寒而产生疾病。俗话说:“百病从寒而起。”寒湿逼入脏腑,寒凝阻络,就会造成很多病痛,如胃脘痛、月经寒痛、四肢凉痛、腰酸背痛、头颈挛痛等。艾灸可以直接将留存于脏腑中的寒气排出体外。如果体内寒气严重的人,灸时可感到有一阵阵的寒气从手心、手指间、足心处排出体外,这种神奇的作用是任何药物所无可替代的
  历代名医对灸疗的赞誉  1.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用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  ――唐.孙思邈  2.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  ――宋.窦材  3.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所宜.  ――明.李梃  4.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寒热虚实,轻重远近,无往不宜。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也。热病得火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水而气升,有温补热热益之义也,实病得火解者,犹火能消物,有实则泻之之义也。痰病得火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也。所以灸法不虚人者。以一灼谓一壮。以壮人之法也。若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攻拔之。谚云"火有拔山之力"岂虚语哉。若病欲除其根,则一灸胜于药力多灸矣。  ――明.龚居中  5.灸能散寒除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  ――明.张介宾  6.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温,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驱百种病邪,起沉疴之躯为康寿。  ――明.李时珍  7.痰饮痞积,等证宜灼艾。凡胸腹中有痰饮,有积有痞,或胀或痛,或酸或嘈,或吐或泻,一二证,时止时作,经年不瘥者,急须猛意以图全愈。毋候他日别病相加,掣肘莫措.然治之之法,则灼艾先而药石饮。盖灼艾之功,远逾草根木皮万万也。灼艾后,唯第饮食为首务,不可饕餮厚味,致伤胃口。  ――清.吴仪洛  8.隔物灸不如着肉灸。  ――近代.赵辑庵
  真灸——我对灸疗的认识   前言、历代名医对灸疗的赞誉、灸法不兴八种的原因、继承和改良  我出生在针灸世家,从小目睹父亲用针灸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父亲治病独树一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九九六年我读了刘洁先生的《太乙神针临证》录之后,对灸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临床上以温和灸,隔姜灸,直接治好一批中西药几近无效的疑难病,其中有闭经(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前列腺等。因效果出色,病人喜悦,所以我对灸疗的研究信心倍增。  二〇〇一年的春天,我治好了两个危重病人,使我对灸疗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一个是一位79岁的老太太,在十多年的糖尿病,又合并了肾病,头面四肢浮肿,胸水,腹水都有了,气息奄奄,浑身无力,已不能进食水,输液都有输不进去了,六脉细若游丝。当时病人家属问我还有办法没有,我说,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一下,就是直接灸。当天下午即做灸疗,我当场捏艾炷,先灸腹部,取了三个穴,分别是水分,右天枢,气海,先用麦粒大的艾炷,逐渐过渡到黄豆大的,最后用莲子大的。一直灸了三个小时。之后又在右足三里直接灸了半个小时,艾炷也是先小后大。当晚,病人有了食欲,吃了一碗稀饭,一个鸭蛋,大小便也解下来了。次日病人可以坐着吃饭,此后我又开了一些汤药,水肿在半个月时慢慢退去,病人体力好时可以从二楼下来散步,此后病人又活了二年半。另一个病人是一位37岁的中年男子,重感冒高烧十天不退,大量输液(用药不详)体温也只能是暂时下降,降而复升,体温总在39度徘徊,病人本来就是干瘦体型,在加上八天未吃东西,面容枯瘦,站立不稳,到县医院验血,诸多指标紊乱,本县医院拒绝收住,家属求助与我,我看完病后,先为其井穴厉兑(双)足窍阴(双)刺血,后分别取身柱,中脘直接灸,艾炷先小后大,由麦粒大逐渐过渡到莲子大,共灸了三小时,当晚病人食欲大开,睡眠香甜,体温徐徐下降,三天后体温正常,又吃了三付中药,一周后体力完全恢复,至今身体健康。  这两个病例让我认识到灸疗不仅可以治慢性杂病,而且也可以治急危重症,真有古人说的起死回生之效。因此,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将超星数字图书馆内所有关于灸疗的书仔细读了一遍。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灸烟如何排除?如何减少灸疗时的疼痛?灸疗的最佳火候怎样把握?如何在灸里加针?如何处理灸后的排病反应?灸后如何调养?结合书上所学知识,我冥思苦想,反复在临床验证,最后这些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鉴于此,不少同行鼓励我把心得体会写出来。于是,我将多年学习实践的总结一下,为挽救频临失传的灸疗,为了天下苍生少受乱用药的危害,现不揣浅陋,将《真灸》写出来,以供同道参考,为水平有限,谬误难免,敬读者批评指正。
  灸法不兴八种原因  (1)《内经》论针灸,针居十之八九,灸不及一二。《难经》不言灸,《伤寒论》则将灸疗局限于治疗虚寒症。  (2)施救时有烟雾,且施救一般较针刺费时费事,一些医者未能以治病为重,固其不方便故舍灸用针刺。  (3)灸疗似乎不像针刺那样显得有技术性,似乎谁一看就会,有些医者不屑于用灸,视灸为小术,岂不知简单的灸疗可以起死回生,可以力挽狂澜,可以以柔克刚。  (4)许多针灸治疗学著作,言及某穴的灸量,多定主“灸3-5壮”,或“温灸5-15分钟”,如此轻微的灸量,若治些浅易病症或许尚可,若治大症,顽症则恐无逾病之期。如果缺乏经验的初学者,准此用灸,便无此体验灸法的伟效,自然就会放弃使用灸法。  (5)灸疗的见效期较长,有的一至两个月见效,有的三个月至半年才见效。  (6)对灸疗后出现排病反应,有些医生自己都拿不准,以为是灸疗加重了病情,所以不敢继续用灸。  (7)医者对灸后调养重视不够,以致于灸后对病人生活起居饮食等细节方面疏于管理,最后功亏一篑。  (8)医者自己并不自灸(直接灸6小时 以上的温灸),没有亲身体验。灸法的好处是没亲身实践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继承和改良  笔者在学习前人灸疗经验时,参阅了大量关于灸疗的书籍,受感触最多的三本书分别是《扁鹊心书》,《太乙神针临证录》,《马氏温灸法》。其中《扁鹊心书》对于重灸不治大病,危症讲得最具体最实际。《太乙神针临床录》的养生保健篇,寻灸气海,关元治病保健的原理分析得最清晰。《马氏温灸法》对用温灸盒治病的火候和方案安排得最巧妙。所以治大病危症以重灸为主,治慢性病杂症以温灸为主。把大艾炷视为大火,武火,把温灸盒和麦粒灸视为小火,文火。治大病危症以武火为先,逐渐过渡到中火,小火,最后以小火收功。在实际临床上,二者没有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补益。  对《扁鹊心书》中窦材灸法的改良,一用催眠药(常用******或舒乐安定等)替代睡圣散,在灸疗前半小时先让病人服下15-25片******(2.5毫克每片),等病人睡下后,再开始灸疗。二用较大剂量的局麻药注射液(常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每穴注射量每次大约10毫升式)注射到灸穴上,待完全不痛后,先用大艾炷灸,之后逐渐缩小艾炷体积,大约两小时之后可以酌情再注射一次局部药,重新再用大艾炷灸。当然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和灸感的传导情况,打一次局麻药也有许多人可以坚持灸六七个小时。  在应用马氏温灸法时,笔者依据病人灸感的传导速度和范围适当加入中药来宣统脏腑,疏通相应经脉。同时也可以按照经络祛病法(下文详述)针刺相应的经穴,原穴给病邪出路,这  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笔者依照大灸疗法(此法载于《岳美中医案》中)和马氏温灸法,创造了一种九宫灸法(下文详述)。九宫灸法对陈寒痼冷,久病体弱的病人非常适宜。
  灸疗与附子的关系  附子,辛甘大热,入肾命而通行十二经,生用暖肾脏,以祛寒湿;熟用补命火,以回元阳。盐水炒黑专入肾经,燥湿功胜,兼益下元。下寒上热,里寒外热之症最宜。附子为逆转阴阳之第一药,艾火灸可以透诸经,驱百种病邪。重灸脐下关元气海是治疗下寒上热,上实下虚的最佳外治方法。如今大多数疑难病证的阴阳格局都是上热下寒,上实下虚。所以重灸关元气海与附子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二者相配合可以治疗多种疑难病。  经络祛病法中明确指出阴邪从手三阴经的原穴,井穴外排为最佳途径,阳邪从足三阳的原穴、井穴外排为最佳途径。具体说也就是阴邪从手上冒出为正路,阳邪从脚上冒出为正路。还有任督二脉的阴、寒、虚邪从百会人中龈交排出为最佳途径,任督二脉的阳、热、实邪从神阙,气海外排为最佳途径。  总之,所有阴邪从手及头上外排为正路,所有阳邪从脚及脐下外排为正路。  重灸脐下(包括针刺)或服用附子剂之后,如果病人很快出现头上及手凉冷或冒凉气而脐下和脚发热,这样的病人不论何病见效均快,预后好,病易除根。  重灸脐下(包括针刺)或服用附子剂之后,如果病人头上及手易发热脐下和脚总感觉凉冷或冒凉气,这样的病人不论何病见效均慢,病不易除根。这时医患双方都要耐心坚持,继续用灸或加大附子剂量。同时配合刺激相应的手三阴经原穴、井穴以引导病邪从正路外排。如果刺激井穴、原穴时,医者能够依照子午流注的时间次序以应天人合一之机转,自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灸疗与附子剂的合理应用,病邪从正路排空后,全身上下,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百病自愈。
  灸疗病例  1.王某某,女,40岁,甲亢5年,高血压眩晕3年,长期靠服药来维持。二零零二年下旬,直接灸关元四十五壮,用时三小时,灸至全身气血通透。灸后禁止性生活3个月,同时改变了原来不良的运动习惯。次年春天甲亢、高血压症状消失,化验指标平均恢复正常,随访五年未复发。  2.冯某某,男,46岁,糖尿病三年,口渴咽干,时常头痛头晕,吃中西药效果不佳,准备用注射胰岛素来降血糖。二零零四年八月下旬,来做重灸,取中脘、关元连续灸了3天,每天下午均灸3.5个灸前小时。重灸后百日内未过性生活,未沾任何油腥。灸疗结束后三个月,连续化验血糖三次,均在正常范围,而且所有症状消失,随访三年未复发。  3.张某某,男,32岁,腹痛腹泻伴有失眠乏力5年,因久治不愈,到市级医院做结肠镜,活检,做病理确诊为结肠癌。建议手术切除部分结肠。二零零二年十月上旬,直接灸气海左天枢,左足三里,共用了7个小时,重灸时患者下半身尤其是双足冒冷风持续近4个小时,灸后半年内禁止性生活,未沾任何油腥。二零零三年上旬,灸第二次,直接气海,中脘6小时,灸后禁止性生活3个月。灸疗结束后,病人腹泻消失,大便基本正常,睡眠体力恢复正常,现随访四年,身体健壮,无复发。  4.赵某某,男,33岁,肝区隐痛一年余,谷丙转氨酶总在400—500单位之间徘徊,服大量中西药及输液无效。二零零五年一月来做重灸,取上脘、气海二次,直接灸6个小时,灸后半年禁性生活,基本吃素,每天练六字诀3小时。灸疮发开后,患者开始大量吐痰涎,平均每天吐痰在百口以上,持续了一年半。患者身体症状好转,但是谷丙转氨酶依然不降。考虑到患者的祖父及父亲均在65岁以前死于肝癌,具备特殊的遗传背景,嘱咐其继续用灸。二零零六年七月,让其在上脘,气海二穴位上每天做麦粒灸各15-20粒,40天后,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随访一年未复发,体质比灸前强壮多了。
  窦材灸法节要  1、
久嗽不止,灸肺俞穴各五十壮即止,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2、
虚劳咳嗽,潮热,咯血吐血,六脉弦紧,此乃肾气损而欲脱也,急灸关元三百壮。  3、
中风半身不遂,语言艰涩,乃肾气虚损也,灸关元五百壮。  4、
中风失音,乃肺肾气损,金水不生,灸关元五百壮。  5、
中风病,方书灸百会、肩井、曲池、三里等穴,多不效,此非黄帝正法。灸关元五百壮,百发百中。  6、
伤寒少阴病症,脉缓,昏睡自语,身重如山,或生黑魇,噫气,吐痰,腹胀,指冷过节,急灸关元三百壮可保。  7、
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三百壮。  8、
虚劳人及老人与病后大便不通,难服利药,灸神阙一百壮自通。  9、
水肿膨胀,小便不通,气喘不卧,此乃脾气大损也,急灸命关二百壮,以救脾气,再灸 关元三百壮,以扶肾水,自运消矣。  10、小便下血乃房事劳损肾气,灸关元二百壮。  11、砂石淋诸药不效乃肾家虚火所凝也,灸关元三百壮。  12、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乃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灸关元一百壮,可以免死。或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13、中消病,多食四肢赢瘦,困倦无力,乃脾胃肾虚也,当灸关元百壮。  14、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劳伤肾,又致骨痿,急灸关元百壮。  15、昏睡不省人事,饮食欲进不进,或卧或不卧,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虑耗伤心血故也,灸巨阙五十壮。  16、行路忽上膝及腿。如锥痛,乃风湿所袭,于痛处灸三十壮。  17、寒湿腰痛,灸腰俞五十壮。  18、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19、脚气少力,或顽麻疼痛,灸涌泉五十壮。  20、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气厥,灸中脘五十壮。  21、耳轮焦枯,面色渐黑,乃肾劳也,灸关元五百壮。  22、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肾水不生津液也,灸关元三百壮,若误服凉药,必伤脾胃而死。  23、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也,风邪所乘之征,灸关元三百壮,若服辛温除风之药,则肾水愈涸和,难救。  24、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灸二十壮后减速一分,务要紧实,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子大,其灰以鹅毛扫去,不可口吹。癫狂人不可灸,及膏梁之人怕痛,先服睡圣散,然后灸之。一服止可灸五十壮,醒后再服再灸。
马少群先生生平事迹  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日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尔后九年,为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大症。至1943年,相继患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十二年之久,终归乏效,几乎丧失治疗信心。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人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实不得已而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体健,寿享九旬。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里,马老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大量疑难杂症。最后岁月里,在学生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氏温灸法》。  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至90岁。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多从事中医多年的医者甚至还从未听说过。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星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