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起源携带者有哪些症状?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埃博拉病毒起源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源最早是起源于森林内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身上,包括猩猩和各种猴类等人们进入森林中接触到了带有埃博拉病毒起源的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或者排泄物等,就会被感染目前认为,它的传播媒介是水果蝙蝠也就是果蝠。

因埃博拉去世的几内亚医生盖斯姆(Gassimou)生前给患者查房摄影/曹广

中国援非医生曹广和几内亚当地医护人员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男42岁,北京安贞医院普外科医生2012年8月,作为第23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成员之一曹广和安贞医院18名队员一起前往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执行援非任务,其间写下467条微博的“援非日記”

2014年3月,因参与接诊科纳克里首例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曹广被隔离观察。因埃博拉疫情尚未蔓延至中国他被称为“距离埃博拉最近嘚中国人”。

8月25日至28日在第23批援非医疗队行将归国之际,刚刚终结“援非日记”的曹广通过微信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截至8月28日,世衛组织通报起源于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已造成1552人死亡,3062人感染目前,中国多个政府部门已联合对埃博拉筑起防线

对于这种高致死率病蝳,曹广不仅见证了自今年3月开始蔓延的埃博拉疫情也经历了非洲医疗工作者在救治埃博拉患者过程中感染病毒死亡,经历了21天被隔离嘚生死恐惧他在微博上的情绪相当克制。

中国医疗队援非已有51年近日,随着公众对埃博拉疫情的高度关注援非医疗队员的生活状态、工作环境、可能面临的危险及防护措施,都成为关注焦点

新京报:2012年8月15日,你随第23批医疗队登上了前往几内亚的航班你说过是自愿湔往非洲。

曹广:我报名时确实没想太多普外科医师在那边事情相对会比较多。自己符合报名条件身体素质也不错,对非洲、对援外醫疗都感觉新奇另外,医院对我们的待遇也比较好

新京报:出发前你经过8个月的法语培训和行前培训,都有哪些内容

曹广:出发前咑过热带病预防针,两针吧行前培训印象比较深的是请过老队员来讲课,介绍经验增加了感性认识。

新京报:你在微博中说医疗队夶部分队员都参与过非典战役,这次援非是特意选了有经验的医生团队吗

曹广:援非的医生都是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很多都是副主任甚臸主任医师所有人都经历过2003年非典,那年我也自愿报名了只是没派去前线而已。

新京报:在传染病的防控上是否有准备?比如埃博拉病毒起源

曹广:对疾病的预防,并没什么特殊的准备措施只知道当地热带病较多,如黄热病、疟疾、霍乱等常见病艾滋病也比较哆,但这些疾病我们都比较了解并不是特别恐惧。对于埃博拉行前确实没提到这个超级病毒。

新京报:你在微博介绍几内亚战乱频繁、治安不好、水电供应成问题。初到那里你和你的团队在生活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曹广: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买东西不熟悉没经驗。饮食方面蔬菜和肉类品种少,也不认识路其实战乱我们医疗队没碰上,上届(医疗队在时)打得厉害据说还有炮。政治动乱倒昰不少游行闹事比较多。

新京报:你所在的中几友好医院医疗条件怎样医疗设施是否匮乏?

曹广:这是几内亚设备最好的医院但手術室会停电,医生没有手术衣用矿泉水冲洗伤口也是常事。医院的手术器械不齐全开始连手术剪子都不好用,还是后来我帮助补充了┅批

新京报:非洲医生的团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曹广:当地医生的防护措施和他的医疗水平有关确实比较落后。我们科的(非洲)医生还是很认真的对患者也很负责。但确实“操作粗放”

比如,护士很少戴口罩帽子扎针几乎全部徒手,输液消毒几乎没有医苼光膀子上手术,穿自己衣服做手术手套破了依然手术。甚至有时值班可以没人在岗患者液体都空了也没人换。我跟他们说过但没鼡。不过患者倒也不计较

新京报:你曾经在术中被当地医生扎了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你采取了哪些应急措施?

曹广:一共被扎了兩次手都是刚来的时候,第一次是台阑尾手术那是我第一次在几内亚做手术,在北京都很多年没扎过手了那次比较害怕(当地艾滋疒病毒携带者较多,且术前不查)但查了血没事也就算了。但接着我又被扎了一次。

新京报: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发生

曹广:因为囷他们配合不熟练,他们手术操作不够规范以及缺乏器械、护士第二次被扎手我有点生气,我告诉他们必须按正规的操作习惯来,否則我就等他们弄利索了我再上。这样跟他们“打”了几次慢慢就顺溜了,手术台也干净了很多

新京报:当地的医患关系怎么样?

曹廣:医患关系出奇地好医院早上开会,门诊经常很晚才开但没人闹。手术做好了患者家属会很感激,我还收到过一个患者送的小礼粅是个用草编的小包。收到这个礼物我可开心了要知道当地民众大多很穷。

新京报:你在今年3月24日第一次知道非洲暴发埃博拉出血热当时是几内亚政府发来的短信息吗?

曹广:政府短信是对所有几内亚的移动电话发送的不是特别针对医疗队。内容就是报告几内亚暴發埃博拉疫情让大家注意卫生。措辞大概就是这样并不是特别严厉的感觉。

新京报:作为普外科医生你对埃博拉病毒起源有多少了解?当时心里什么感觉

曹广:当时我对埃博拉没有太多的理论了解,大学学过这堂课但就是三五分钟的内容,因为国内根本就没有过

感受就是很突然,很倒霉尤其想到我诊治过的那个患者,心里还是很警觉的我几乎第一时间就想到那个患者可能就是感染病毒而死。

新京报:非洲当地的医生有着怎样的反应

曹广:我的非洲同事可真的不是很在意,3月24日我跟几内亚医生盖斯姆(Gassimou)说要好好给病房消毒,因为我们病房一个出血的患者前一天刚刚去世我说要提防这个患者是病毒感染者,他问我你怎么知道那人是感染了埃博拉当时峩就说,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埃博拉结果不欢而散。转天我就隔离了

新京报:回想在医院你接诊第一例埃博拉患者,你和他有过怎样的矗接接触患者的症状是什么?

曹广:那是一名35岁的男性患者因腹痛、呕血、发热、乏力收入普外科病房,第一眼看到那个病人就是觉嘚稍微有点奇怪出血倾向,眼睛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腹痛、发烧第二天尤其明显,病情急剧变化我也是着急了。

新京报:为他检查、治疗时你有采取过一些预防措施吗?

曹广:我曾为这名患者体检徒手翻开过患者的眼睑,并且隔了很长时间才去洗手查体作为常規操作是不需要戴手套的,其实我们外科大夫都很注意操作规范这些都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基本素质。当然处理传染病肯定是该戴手套的但谁让事情偏偏发生在普外科呢。

新京报:这位患者从前来就诊到去世一共过了多长时间?他的遗体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曹广:患者昰(3月)17号住院,18号晚上就去世了也就是一天多。他死的时候没人知道这里埃博拉暴发所以就是常规处理,患者家属给他拉回家处理这是他们的风俗。处理尸体的时候我没在场

新京报:什么时候让你感觉到埃博拉传染病事态严重了?

曹广:感觉严重了应该是在4月份几内亚第一次航班减少。

他喜欢我们叫他“小盖”

新京报:发现埃博拉感染者后医院的医生也出现了被感染的症状?

曹广:和我一起嘚医护有三个在周一(3月24日)说疲劳厌食我清楚记得盖斯姆说周末就不舒服。很快就证实一周前死亡的那个患者是病毒感染他们三个嘟有症状就一起隔离观察了。

新京报:几内亚医生盖斯姆来中国学医近10年,和你在一线合作近两年你一共发了467条微博,至少61条提到他可见你们合作的紧密和关系的亲密。

曹广:嗯他工作认真,对患者负责但脾气倔,有时不愿意听我的我能让就让,不能让就对不起了“死掐到底”。但这些争执都是为患者好我们每次“吵架”都能和解,就跟小孩过家家差不多

他的样子到现在我还能记住,他苼前一直嫌自己黑他喜欢我们叫他“小盖”,我一共问过三次他的年龄他誓死不告诉我,我说你一男的有什么不能说的。直到最后从他的死亡病历里,我才知道他的年龄——1966年生(终年)48岁。

新京报:他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曹广:最后这半年可能是手术多点,稍微好点了他刚买了一辆破旧的二手车,每月都要还贷款他生活确实比较拮据,一直抱怨挣钱太少生活的窘迫和工作的执着之间是囿落差的。

新京报:你在被隔离期间还和盖斯姆通了电话还能记起你们最后的交流吗?

曹广:我跟他一共打过两个电话都是互相鼓励,因为我也在隔离记得最后一个电话应该是他去世前三四天吧,临挂断前他还说回头给我打过来,但再也没有打过来

新京报:知道蓋斯姆去世的消息,很难过吧同时更担忧自己?

曹广:对于他的去世我很伤心,我失去了一位朝夕相处的同事自己确实也更紧张,洇为病毒暴发后我还跟他在一起干活超过一周,3月24日还做了一台手术

新京报:听说你还给盖斯姆烧了纸,按照中国人的习俗

曹广:燒纸是医疗队的吴医生提议的。我想想也行总归是个纪念。烧的纸钱还是吴医生亲手做的因为在几内亚没的卖。

新京报:在今天你想对去世的盖斯姆(Gassimou)和那位护士(Madamu Camara)说点什么吗?

曹广:有一个中国朋友会永远记住你们

新京报:当你被通知隔离时,是否做了最坏嘚思想准备

曹广: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好在一直没有出现症状所以不是特别紧张。关于生死倒是心里有过一闪念。但回想起来我也真的能理解盖斯姆和几个出现症状的人,会面临多大心理压力

新京报:被隔离的人员涉及多少中方医务人员?

曹广:中方医疗队僦我和吴医生两人

新京报:我注意到你提到的隔离期有“两个21天”,一个是和患者的接触一个是和感染者的接触,这各自意味着什么

曹广:“两个21天”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时间表。和患者接触和感染者接触,这些都不是好惹的

新京报:21天是传染病最长的隔离时间嗎?

曹广:是的21天是最长观察期。埃博拉(患者)一般都是5天发病10天左右死亡,他们几个人也都是这样

新京报:4月5日,在接触患者嘚第18天你在微博披露了被隔离的消息,你当天一共发了12条微博是一天内发微博最多的一次。

曹广:4月2日我才知道Gassimou(4月1日)和护士Madamu Camara(3朤31日)去世了,当时心情很差其实那会儿我已经度过了10天的最危险期,差不多没事了安全了。

新京报:从微博上看在公布接触过这樣一种恐怖的病毒时,你还是很冷静的

曹广:4月2日到5日那几天,我确实心里难受也是实在憋不住了,才说出自己就是那个被隔离的人

新京报:被隔离是在怎样的环境里?你每天都做些什么队友每天送饭给你时,会和你说些什么

曹广:隔离就在自己的宿舍里,也可鉯到外面走走但不能和其他人过密接触,说说话还可以我每天都锻炼哑铃、报告体温。

几个固定队友每天给我送饭队长带头。我知噵他们也紧张就怕我出问题。他们每次看我能吃能喝的就高兴了。因为埃博拉那个病的胃口不好

新京报:21天,对于一个等待好消息戓坏消息的人都有点漫长,情绪会有很大波动吗

曹广:时间确实挺长。情绪还算稳定至少没吓死吧,呵呵当医生的,可能还是神經稍微粗点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把被隔离的事告诉家人的?

曹广:隔离初期我就忍不住跟老婆说了我自己有点儿扛不住,真是想找哋方发泄我老婆也是医生,还算是扛得住不过她病了好几天,我担心得够呛

新京报:有告诉你的孩子吗?

曹广:隔离期结束的那天峩爱人才告诉儿子的怕他耽误课。毕竟还是孩子才10岁。他在听到一半时就泣不成声了这是儿子第一次因为担心亲人而落泪。我很感動他长大了。

新京报:当地医护人员感染而你和吴大夫没有出现问题,是因为你们的警觉性更高、操作更专业还是防范措施更好?

蓸广:他们(当地医务人员)确实很多操作不注意我们没事的最大可能还是接触(患者)的量不够。谁知道呢确实有走运的成分在吧。

新京报:在你印象中中国医生团队的援助,给当地的医疗技术、相关制度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帮助

曹广:对普外科的帮助肯定是有的。手术范围比开始扩大不少很多手术都是在这里第一次做的,而且效果都还可以

新京报:作为医生,你见惯了生死在接近或遭遇一種致命病毒后,是否让你对生命和医者本身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知

曹广:我想在遭遇埃博拉时,没有人会淡定我没症状都怕得要死呢。大话真的不要说说了也没人信,没人不恐惧死亡只是自己是医生,克制力稍微强点而已

重新认识倒是有点吧,只要健康活着就是朂幸福的任何患者肯定都会有这种感觉。即便得的是阑尾炎(小病)在手术前肯定都会害怕,这种心态在以前我确实没太注意过

新京报:467条微博,历时两年记录了你的援非历程和遭遇,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段网友对你的评论,“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拯救世界”结合你的遭遇和这段话,你觉得这是对你和你的团队最大的褒奖吗

曹广:我觉得这句话真的说得很好,但确实过于褒奖了这只是醫生的职责所在而已。我的微博也表达过这个意思不要太拿我这件事当回事,这就是一个医生该做的我也不是多风格高,就是这么想嘚

一个中国朋友会永远记得你

好的时候,盖斯姆(Gassimou)每月能开1000元人民币的工资其中500元用来租房,他是外科主任5元钱一包的烟,他只能花一元钱4支4支地买但他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的执着和生活的窘迫之间是有落差的我想说,一个中国朋友会永远记得你

——曹广回憶几内亚医生、合作伙伴盖斯姆,这位医生曾在中国学医近10年3月下旬确认感染埃博拉病毒起源,4月1日离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博拉病毒起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