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骨科病人能不能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呢?

端午节将至如何吃粽子?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6月23日是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该如何吃粽子?医学专家提醒,人们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吃粽子。由于糯米不易消化,糖尿病、心血管病、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和老年人最好少吃,健康成年人也不可连续吃,一天最多1—2个。专家还支招“注意事项”:最好挑选粽叶颜色偏黄绿的粽子,煮熟后水颜色过于鲜绿的粽子不要吃,吃粽子时还可配茶和蔬菜帮助消化。
脾胃功能正常和虚寒体质的人吃粽子好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医师佘世锋表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的作用。虚寒体质的人食用,不但可以满足口腹之欲,而且可以改善本身的脾胃虚寒的症状,但因为广州地处岭南,为湿热气候,故虚寒体质的人群数量较少,一定要经过专业中医生的判断,才可以诊断为虚寒体质。即使为虚寒体质,如果胃酸过多,表现为时常出现吐酸和烧心感,也应该控制食用粽子。《本草纲目》认为糯米黏滞难化,临床常见过量食用使胃酸分泌增加,胃的正常蠕动减弱,增加了胃肠负担。
佘世锋还指出,脾胃功能正常的人是最适合食用粽子的人群,但同样要注意食用的数量、时间、搭配的食物及粽子的新鲜程度。每年的端午节前后,都常常在急诊见到不适当食用粽子引起胃肠道疾病的身体健康的年青人。
湿热体质、肺热的人少吃粽子
“很多人喜欢吃糯米,端午节的时候凑热闹吃一口粽子可以,但有的人一定不可贪嘴多吃。” 佘世峰指出,端午节到了,气温逐渐升高,从中医的角度,对于体质湿热或有肺热的人群来说,食用粽子会助湿生热,容易出现腹部满胀、痰黄、咳嗽等症状,因此不宜多吃;粽子清香糯滑,口感好,再配上咸蛋黄、肉类,所以很多人一次能吃好几个,有些人还会把它当饭吃。但对于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肠胃功能疾病,冠心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等疾病的人和老年人,就不可以多吃,因为肉粽和蛋黄粽所含脂肪多,非常油腻,多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
对于吃粽子的时间,佘世峰认为最好不要晨起后空腹进食。因为粽子本身就不易消化,晨起空腹时吃粽子会刺激胃酸分泌,对于本身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可能会因此发病。佘世峰还强调,吃糯米过量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特别注意。
煮熟后水颜色过于鲜绿的粽子不要吃
佘世锋表示,市民选购粽子时最好选择由正规厂家生产的粽子,要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检查粽子包装是否完好且无破损。如果是真空包装,还要查看是否有漏气或胀袋现象,若有则不买。“粽叶颜色过度嫩绿的粽子也不要买,颜色太好看可能是添加了色素,最好买叶子呈现淡黄色的粽子。另外,煮粽子时水的颜色应该是淡黄色,如果水变成绿色那么最好不要吃这种粽子。”佘世锋还称,粽子一定要煮熟变软后才能吃,尤其是从冰箱拿出来的冷冻粽子要充分加热。一般来说,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病人可适当吃些红豆、绿豆、枣等清淡的杂粮粽子;有胃病或糖尿病的人不宜吃甜粽;吃粽子时最好配茶和蔬菜解腻,也可用炒麦芽30克、炒谷芽30克、莱菔子15克、陈皮6克、山楂15克、薏苡仁30克煎服,有助于消化。
糯米的养生功效
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胃口大开。
见习记者 金喆
> 相关阅读健康饮食 端午将至粽子上市三类人别多吃-经典重庆新闻中心-经典重庆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端午将至 这样吃粽子才不伤胃_壹药网你现在所在位置:>>端午将至 这样吃粽子才不伤胃关键词:端午节临近,粽子、香囊等开始走俏。昨日,笔者在市区大街小巷走访时发现,购买的人还真不少,尤其是粽子更是热销,有的市民一买就是二三十个。专家提醒市民,虽然吃粽子、挂香囊、洗草药浴等是端午节传统的民间习俗,有些习俗确实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因此在过节的同时勿忘防病保健,要防止等疾病缠身。 粽子是传统的食品,现在的种类更是繁多,常见的有用糯米与红豆、大枣、花生等一起包的粽子,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许多人因经不住粽子美味的诱惑,往往准备大量的超过食用量的粽子放在冰箱里贮存起来。医生介绍,虽然冰箱具有一定的保鲜保质作用,但如果不及时食用,由于存放的时间过长,粽子还是会有细菌滋生,尤其是一些从冷冻室里拿出来后吃不完又被反复加热的粽子里面导致胃肠道疾病的细菌会越来越多。 粽子好吃,有的人就多吃,一些家庭在端午节前后甚至把它当作主食或替代米饭顿顿食用。殊不知,长期大量的摄入会延长排空时间,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产生、、、等症状,严重的使胃酸大量分泌,引起、。医生提醒,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胃肠蠕动都较白天慢得多,所以把粽子当早餐或夜宵来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吃粽子宜配蔬果助肠胃消化 农历五月过端午,免不了要吃几颗应景的粽子。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中医师陈朝宗25日提醒民众,端午节前后急性肠的病患大增,多数因为吃太多或吃到不卫生的粽子所引起,民众可搭配蔬菜水果帮助肠胃蠕动,增进肠胃道消化。 陈朝宗说,粽子的特色是缺乏纤维质,脂肪、盐、糖含量过多。此外,糯米作成肉粽,黏度高、不易消化,民众可多吃蔬菜水果帮助肠胃蠕动。不过,睡前二小时最好不要吃肉粽,也不要搭配食用水分多的寒性水果,如西瓜,以避免出现或症状。 他说,一颗咸肉粽约等于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400至500卡,一般女性一天最好不要吃超过三个,男性最好不要吃超过五个。人则应挑选清淡、不含肥肉的粽子。至于、患者,要少用沾酱,以免摄取过多的钠,影响血压控制;另外,蛋黄的高,最好少吃。 若嘴馋吃多了,难消化,或担心油脂热量过多,陈朝宗建议民众煮麦芽茶消除胀气,或在粽子制作时将糯米、五谷杂粮浸制在砂仁、木香、陈皮汁中,加强补气健胃消胀。相关文章更多文章热门文章排行12345678910热门药品专题热门百科专区热门问答12345678910我要提问万名医生在线解答请详细描述您的疑问,有助医生快速帮您解答!||||||||||端午小长假将至 如何健康吃粽子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端午小长假将至 如何健康吃粽子
  端午节将近,又到粽叶飘香的时节,而近期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就有专门介绍粽子的片段,据说还带旺了新一轮嘉兴粽子的网购。然而,粽子虽美味,但也别贪吃。专家提醒:健康人群一天吃粽子最好别超过三个;老人孩子更是要减量。
  另外,近期欧洲杯赛事正酣,不少球迷半夜看球饿了就吃粽子充饥。对此,专家强调:粽子属糯米类食物,比较难消化,不宜当消夜,否则易引发肠胃不适,甚至胃溃疡发作。
  熬夜看球别拿粽子果腹
  今年端午节时分正值欧洲杯比赛正酣,不少铁杆球迷或会打起粽子的主意,煮上几个想吃就吃,比泡面饼干温馨多了。毕竟后半夜看球,再贤惠的老婆也不太可能起床帮忙煮面熬粥。但对此“讨巧”之举,专家持明确反对意见。
  吃粽子的时间、个数选择都很有讲究,它可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嘴巴爽了,肠胃却容易罢工。专家介绍,最佳吃粽子时间是早晨或中午,放在晚上都有点勉为其难的意思,更别说半夜了。
  这绝不是当医生的太过挑剔,因为就拿普通饭菜来说,从口腔进入胃、肠,前后都得花上好几个钟头,而粽子并不“普通”,它属于难消化的糯米制成,要在人体内充分消化,得耗费更长时间、刺激更多胃酸分泌。而后半夜正处于人一天中的“半歇业”状态,此时强制其消化高难度食材,很可能诱发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等。
  米饭馒头等主食不宜和粽子同吃
  一天可以吃几个粽子?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医学教材上也不会有如此这般指导,毕竟粽子“内容”五花八门、个头大小不一,人和人的体质也千差万别。但专家还是建议:保守谨慎起见,一天最好别吃超过三个正常个头的粽子,尤其是肉粽或含猪油的粽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如果是老人和孩子,还得在此基础上再酌情减量。
  专家表示,粽子绝不是零食或甜点,千万别让它在餐后出现。不少人在外吃饭会先吃菜和米饭,最后面才上粽子,把它当甜点,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专家表示,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请不要给它辅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难消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别去碰饭、面和馒头。
  早上吃了粽子,中午、晚上可不可以再吃?专家的意见是最好不要吃。肠胃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消化完上一个粽子,没歇几分钟又要开始下一轮损耗,这么反复折腾,突然闹罢工是很容易的事。
  专家介绍说,无论是粽子还是包子、艾叶粑,都属于容易让人产生油腻饱胀感的食物,所以不要辅以大鱼大肉,最好配上清粥小菜,以便下咽。糯米性温,热乎乎地吃起来不但幸福感满溢,还可滋养脾胃,但如果凉了硬了再吃,就会变得难以吞咽、消化,所以夏天吃粽子也务必吃热的。
  端午过后让肠胃好好休息
  每年过了端午节,甚至还在节中,就会有不少患者捂着肚子往急诊科赶,不用说,又是吃坏了肚子的。专家介绍,端午节和中秋节都属于美食诱人、吃多了又“难过”的节日,全因为粽子、月饼的共同属性叫做“难消化”。但为着饱口腹之欲、为着阖家团圆不扫兴,粽子、包子等节庆食物总还是要吃一些,因为中国人的节日都离不开餐桌饮食。
  怎样自我调整,安然过节?专家建议,就算假期里相安无事,市民为稳妥起见,过了端午节之后,最好清淡饮食三五天,让连日超负荷运转的胃肠道好好休息一下,如果此时继续山吃海喝,真说不准哪天就发病了。
  有腹胀感觉的市民尤其要这样做,节后几天可考虑多吃些面、粉、粥之类的易消化食物,青菜水果可以多吃,大鱼大肉要少碰,应酬也最好别放在这几天。
  慢性病人吃粽子要精挑细选
  本身有基础疾病或部分特殊人群,吃粽子时要注意的事项则更为具体:
  老人、儿童、体弱者:每次宜少吃一点,最好选迷你粽子,里面含有粗粮薯类配料的比较合适,不加油不加肉的最好。
  有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尽量少吃粽子,要吃也要蒸透了分餐少食;同样,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如果贪吃太多粽子,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所以务必在普通人基础上减量进食。
  肠胃功能不好者:不放油的粽子并不难消化,趁热适量食用时肠胃一般不会难受。但吃的时候要慢一点,好好嚼一下再咽。油腻的肉粽最好敬而远之。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糯米食品。
  糖尿病患者:红枣粽、豆沙粽普遍含糖量较高,会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节制进食的同时,还应认真挑选粽子品种,避开含糖量太高的种类。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这些粽子,或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所以除了进食要适可而止外,关键还在于选择一些“小清新”的粽子,如碱水粽、裹蒸粽等。
  粽叶有霉味千万别再吃
  在食用时若感到粽子口味不正,不要食用,粽子应具有粽叶、糯米及其他谷类食物应有的香味,不应有酸腐、发霉、发馊等异味。
  散装粽子应注意少量购买,或现吃现买,避免粽子变质,影响健康。
  对于真空包装类和速冻类粽子,购买后注意按照标签所示保存方式保存,并按照标签指示的食用方法加工食用。对于一时没有吃完的粽子,一定要及时放进冰箱冷藏,切勿长时间放在外面。一旦发现有霉变或异味,千万不要再吃。
电话:010-
更多关于&&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