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歌曲大全----舌头要放松?放松了,一咬字舌头中间又要鼓起来了,怎么回事?

通俗唱法 教程
No.5 什么是发声?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发声。发声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说话,唱歌这都是后天形成的。什么是发声?气经过气管推动声带,使声带颤动,这个过程就叫做发声。(气息,气管,声带,肌肉群这是人类本能发声所需要的肌肉)既然发声是这样构成的,它所需要的气息我们已经在上文中阐述,气管只要在无疾病的情况下,上体保持正直即可,在今后我们说到发声的时候,泛指声带肌肉群的工作。我们要从本能的发声变为有目的,可控制的发声。首先,要能感觉得到声带在工作,我们可以在放松的情况下发“汽泡音”来体会,这个声音就有点像打嗝。(我们将在音频和视频中说明)其次,体会到“汽泡音”之后,用“气泡音”的声带工作状态以及发声位置来演唱。练习:用“气泡音”作字头来发5个元音“a,e,i,o,u”(拼音),记得结合气息练习误区:1.将原始发声和后天形成的发声能力混为一谈。2.说话时的动作和唱歌的动作太多雷同。No.6 为何使用气泡音为何使用气泡音:气泡音是声带积极状态的最佳起点(就像飞机的起跑)练习声乐要讲究感受不能太相信感觉,也就是要以练习动作的感受来坚持训练。喉下说话(放松喉咙和嘴,轻轻的发气泡音,会感觉比平时说话的喉位低)用喉下说话的感受,位置来朗诵,然后进行演唱训练。要求:每个字的字头都要有气泡音(声带起动感),先练慢的歌再用到不同的歌上,整体的发声既要有状态但也更要放松。No.7 小结练习了前几讲之后如果动作都会了接下来关键就是分开四大工作区气息动作;发声动作;咬字动作都提到过了,剩下的就是“传声动作”了再回头体会一下前几讲中的练习。例如:气息练习中的气息练习那是当然的了,但请大家不要忘记只要有声音就要用“发声动作”,同样的一有字那就要再加上 “咬字动作” 了。用这样的状态来练习唱歌就基本入门了。No.8 咬字动作咬字[对着镜子练] 其实之前讲的课在练习的时候最好也可以照着镜子1.演唱时至少露出4颗以上的上前齿 当然在放松的情况下是越多越好2.将嘴唇的外1/4处向上/斜上方扬起&&(唇线的最高点,驺鼻子)3.面部打开,惊讶的表情4.[最重要,最难]松开牙关,准备动作,要大牙来发力就是口腔开合的力[用最里面的槽牙]牙关是松开不是张开[动作] 你能准确出这两个动作吗5.嘴的上半部工作(以上下嘴唇合缝处为界)下半嘴放松用不动的物体支住下巴来练习 脖子与下巴的角度保持在90度以上120以下6.保持嘴巴前大后小,成喇叭状No.9 前大后小上讲中提到的咬字动作,主要是增加了口腔前段的空间,而很多朋友在演唱时一味的追求把嘴张开,而导致口腔后端盲目扩大,整个口腔成为桶状,甚至漏斗状,这既不符合声音传递的物理性,更违背了通俗音乐亲切的特性。所以在前大的同时,我们要保持相对的后小,使口腔成为喇叭状 &大家看到这个大于号,要构成它,肯定有一个顶点及两条边,顶点就在我们积极工作的声带上,或者说气息经过声门的那个点(切记:口腔底部是在声带上,而不是在嘴的内部)那两条边,下边,就是我们的舌头,要向左右展开,并保持平直(这个动作在许多歌手的现场演绎中都能清楚地看到)上边,就是我们的上口盖,也要展开放松,跟舌头形成相应的前大后小的夹角。 No.10 上口盖上口盖,用舌头,舌尖舔自己的上排门牙,沿着中心线往里运动,依次会碰到牙根、突起的一块肌肉[质点、字点所在,下文详解]、凹进去的是硬腭部分、柔软的一直到扁桃体就是软腭,在演唱中我们称其为上口盖。因为只有它可以在嘴或者说上半嘴不动的情况下自己工作/变化,所以在传声器中,这块肌肉的动作至关重要。大家可以听下他的传声
跟咬字动作配合使用后,上口盖跟舌头起到了将口腔缓缓集中直至声门,这个要大家刻苦练习,通俗我们没有这个习惯!通常我们的咽部是自然保护着我们的喉部的,而在演唱中,我们就是要做到松咽,露喉(放松我们的咽部肌肉但喉部肌肉又是要工作的),咽喉不再是一体。 No.11 矛盾的统一前10讲基本已经谈了唱歌的四大部分,换句话说,如果你在演唱时,可以同时使这四部分在工作并使其逐渐成为习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真正的唱歌了。同时,不知道大家在练习中有没有发现到,这些动作在工作时会互相影响,一松全松,一紧全紧,要解决它原则上就是要做到矛盾的统一。几乎在演唱的所有的肌肉工作动作中,肌肉既要积极工作,又要相对自然放松,这一点希望大家多费心去体会,花些时间练习。No.12如何解决气泡音的困惑!!!大家练习了气泡音 使用到演唱中效果应该是明显的 但有人会问:练的时候有改变怎么平时唱歌还跟以前一样? 答:难道你还分练习唱法跟平时唱法吗??? 这显然是有误区的 学了 练了 最关键的还是用 !!!!有人会说 用了气泡音唱歌不好听? 答:那我会告诉他 是不好听 我又没说用了就好听 这是一个单纯的发声技巧基础动作 歌好不好是听者的感觉 演唱的技术是指歌者的感受! 一个拥有很多歌迷的歌唱家不一定唱的科学 明白了吗???要用气泡音来演唱 又要靠感觉把歌表达的自然 好听!!练气泡音就能唱好歌?要练多久?? 答:世界上在任何的一条再高级的路走到底都是死路 要达目的 要的是认清方向 气泡音不是万能的 当你熟练以后 就不需再刻意单独练习 因为它的肌肉状态已经融入你的演唱中 此时你又要作新的动作了 这样你的演唱就真正的在技术上提高了 水平进步了No.13为何练气!!!(精解一)首先演唱时是一定要用上与生活中不同而且数量也不同的气息何为与生活中不同?就是基本上演唱中用到的气息是跟平时的动作相反的 为什么呢 简单的说因为平时气息工作时声带是不工作的 也可以说此时气息用力方向跟声带受力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而正确的演唱动作中声带是积极工作的 它本身也在工作也有力有能 此时气息用力方向跟声带受力方向是相抗的什么是数量的不同呢 这就很好理解了 一般每个人都有固有的发声习惯,语气,语速,音量等.... 但在演唱时高低,强弱,明暗,快慢,粗细....都是可变也是必须变的 所以构成发声元素之一的气息更是有着气若游丝直至气吞山河之域了No.14如何练气!!!(精解二)1.深呼吸三次 保证呼 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 并且均为5秒 找到气息的节奏2.深呼吸三次 保证呼 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 但呼还是5秒 吸就越短越好 3.将2的动作重复三次 只是不呼不吸 屏住一口气(此时气息不动 只有肌肉工作)4.将2,3动作中的呼,吸肌肉动作颠倒(关键)再开始深呼吸三次 呼是10秒 吸越短越好 5.保持4的动作 将呼慢慢延长10~30秒 吸还是越短越好 并呼时推动声带发元音(a,e,i,o,u,这是拼音)6.保持5的动作 慢慢将元音变为歌词 保持发声及气息动作位置来唱歌 先练习吧 下次讲要领和规范 加油 加油No.15练气窍门!!!(第三讲)声乐中的气息讲的是一呼一吸两个动作的反复交替 而主要表达的是气息中的“呼” 所以大家在练气的时候应多注意“呼”而不是过于强调“吸”&&现在在广大爱好者甚至职业歌手中还是大有人“丢西瓜捡芝麻”练气须知:1,重视呼,自然吸2,先行而后停3,以多口气为一组,不要在一口气里“逞强”练习方法:1,弱延音练习(气息动作见第二讲)发“丝”的音,一口气“丝”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要求:轻,细,连,长2,强跳音练习(同上)发“哈”的音,一口气10个,每个之间间隔一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要求:短,快,匀,净3,“嘟”练习(如同小孩玩时)
浏览:4 | 评论:
会员ID: 940179
来自:陕西省 西安&&
注册时间: 16:13:00
上次登录: 00:05:52您能告诉我,通俗唱法的技巧吗?我急用。。。。。。谢谢!!!【全面一些】_百度知道
您能告诉我,通俗唱法的技巧吗?我急用。。。。。。谢谢!!!【全面一些】
关于唱歌的技巧一、 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1、 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2、 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3、 共鸣器官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头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4、 咬字吐字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 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二、 歌唱的姿势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的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正确的歌唱姿势是: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7、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叠起。三、 歌唱的呼吸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传得很远,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1、 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2、 吐气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3、 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4、 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1) 缓吸缓呼 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2) 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四、 歌唱的发声歌唱时的发声和说话时的发声是不完全一样的,说话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说话,都是不对的,这会没有色彩,不是音乐化了的发声。所以说说话的发声是不能适应歌唱的的需要的,我们必须讲究发声方法,帮助学唱歌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炼成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学方法的、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1、 喉头和声带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做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2、 打开喉咙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1)“打哈欠”的状态 “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2)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 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处头的微笑”,这话很精辟。3、 良好的中声区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他的一切。我们应当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练习时,我们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中声区应该*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开通路。中声区的声音不要强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每个声部的重要音区都是中声区。中声区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持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们常比喻说“声音要像穿珍珠一样,把每个音穿在一条线上”等等,就是说声音要连贯、统一、圆润。4、 关于换声区当你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你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入上唱。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了虽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有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实践一下:1)“倒抽一口气”的动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2)母音转换手法 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你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声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实换声点的总是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如何练习颤音RR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起(轻到不费一点劲),轻轻接触硬腭前部(轻到没有多少接触的感觉,总之要放松),用连续的呼出气流吹动它,让它自己振动起来。学会吹动舌尖以后,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开始学习的时候宁可让舌尖多颤动一段时间。实际语言里可能只要颤动两三下就够了。小舌颤音甚至可以用漱口的办法让小舌颤动起来。 可以设想,在大风中空气很快流过高高烟囱的两侧,烟囱也会摆动起来。因为是使用气流吹动的,所以说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那种运动方式的原理,是跟闪音不一样的。舌尖闪音要*人用神经指挥肌肉去让舌尖运动。 伯努利效应使飞机机翼产生升力,可以飞上天。或者说,机翼上表面的流线型比下表面的流线型长,飞机前进的时候,空气流过上表面比流过下表面快,于是气流压向机翼上表面的负压力大于下表面的负压力,飞机就获得了上升的力量。两条船挨得太近会相向*拢或碰撞,也是那种负压力作用的结果。 声带所以能够振颤,主要是伯努利效应和弹性力的结果,不是神经脉冲指挥的。 补充一点。 练习发舌尖颤音的一开始,舌尖轻轻向上卷起,接触上腭。与此同时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边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边缘用一定力量,紧*左右两侧的上腭和牙床。它们不参加颤动,只是使舌尖的活门缩小,同时使舌尖有弹性。也就是说,舌面两侧的边缘是不动的。呼出气流的压力会把舌尖推开。如果吹不动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紧张(无声),更可能是两侧漏气(有 h...... 声)。如果吹的时候听到一声 th...... ,然后舌尖停在外头不动了,一定是缺少弹力,也就是两侧太放松,或者舌尖太紧张,也可能是舌尖后卷不够。如果听到的是一声 tx......,是舌根太高太紧张。舌尖活门调得小一些,可能更容易颤动起来。舌尖向上顶得太紧,会听到 trrr ,就累了。东北地区车把式的“得儿驾”就是 trjia…… 。关键是要学会 rrrrr 的轻松的颤动。 还有两点: 1、增加与颤音发音部位相同的辅音,在音节当中体会舌的颤动。如:嘟——/tru/。练习时拉长音,注意力不要放在是否为舌尖上,而应放在气流的体验上。 2、音节末尾的颤音比较难发,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随意增加一个元音,之后再把该元音弱化。 千万别控制,也不要企图从闪音、卷舌音过度到颤音,一定别控制尤其是舌头,多想一想疾风中的旗帜。要练习颤音,先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无非两种办法.一,两个相差较小音程的音交替出现;二,气息控制,使得同一音高间歇性重显.&抖喉结&比较接近第二种,不过不是气息,而是声门的闭与开实现,这样控制起来难度极大.因为每次开与闭的度要高度一致,要不然音高无法控制.中低音还好说,但高音的时候,声带闭合度很高,留下的间隙十分狭小,要控制得如此精细就不太现实,很多时候是颤两下,声带闭死,憋得没声音,要不就是放得太开,跑调了.所以要用气息控制,因为那时你的声带可以一直保持着相似的状态,不用去理会它,并且气息间隙性冲击声带,就有了让声带休息的时间,所以保持的时值反而更长.但这种方法要求气息控制较好,停多长时间,起多长时间,保持多长时间要求相当准确.练习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先慢慢练,等稳定了,再提速.颤音。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东西,呵呵!很多人都会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不够拽。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其实不然。颤音,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比如“刘德华”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的“张信哲”“做”出了颤音。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们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 所以,还是那句话, 气息是根本。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 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 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但是你一定记住,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把它做好的话,那你最好就不要现去模仿,特别是在录音的时候。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就从模仿开始吧——多听听刘德华的歌。他的颤音我觉得很舒服,我就是从模仿他开始的。也可以模仿救护车叫唤。好笑吧?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不过你也可以这样想,我觉得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也许再过5年后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了。 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 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 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愿意喜欢听
其他类似问题
通俗唱法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关于唱歌的技巧 一、 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 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 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 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3、 共鸣器官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头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 4、 咬字吐字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 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二、 歌唱的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的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7、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叠起。 三、 歌唱的呼吸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传得很远,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 1、 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 2、 吐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3、 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4、 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 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 1) 缓吸缓呼 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 2) 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四、 歌唱的发声 歌唱时的发声和说话时的发声是不完全一样的,说话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说话,都是不对的,这会没有色彩,不是音乐化了的发声。所以说说话的发声是不能适应歌唱的的需要的,我们必须讲究发声方法,帮助学唱歌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炼成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学方法的、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 1、 喉头和声带 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做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 2、 打开喉咙 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 1)“打哈欠”的状态 “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 2)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 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处头的微笑”,这话很精辟。 3、 良好的中声区 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他的一切。我们应当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练习时,我们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中声区应该*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开通路。中声区的声音不要强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每个声部的重要音区都是中声区。中声区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持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们常比喻说“声音要像穿珍珠一样,把每个音穿在一条线上”等等,就是说声音要连贯、统一、圆润。 4、 关于换声区 当你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你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入上唱。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了虽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有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实践一下: 1)“倒抽一口气”的动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 2)母音转换手法 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你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声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实换声点的总是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 如何练习颤音RR 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起(轻到不费一点劲),轻轻接触硬腭前部(轻到没有多少接触的感觉,总之要放松),用连续的呼出气流吹动它,让它自己振动起来。学会吹动舌尖以后,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开始学习的时候宁可让舌尖多颤动一段时间。实际语言里可能只要颤动两三下就够了。小舌颤音甚至可以用漱口的办法让小舌颤动起来。 可以设想,在大风中空气很快流过高高烟囱的两侧,烟囱也会摆动起来。因为是使用气流吹动的,所以说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那种运动方式的原理,是跟闪音不一样的。舌尖闪音要*人用神经指挥肌肉去让舌尖运动。 伯努利效应使飞机机翼产生升力,可以飞上天。或者说,机翼上表面的流线型比下表面的流线型长,飞机前进的时候,空气流过上表面比流过下表面快,于是气流压向机翼上表面的负压力大于下表面的负压力,飞机就获得了上升的力量。两条船挨得太近会相向*拢或碰撞,也是那种负压力作用的结果。 声带所以能够振颤,主要是伯努利效应和弹性力的结果,不是神经脉冲指挥的。 补充一点。 练习发舌尖颤音的一开始,舌尖轻轻向上卷起,接触上腭。与此同时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边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边缘用一定力量,紧*左右两侧的上腭和牙床。它们不参加颤动,只是使舌尖的活门缩小,同时使舌尖有弹性。也就是说,舌面两侧的边缘是不动的。呼出气流的压力会把舌尖推开。如果吹不动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紧张(无声),更可能是两侧漏气(有 h...... 声)。如果吹的时候听到一声 th...... ,然后舌尖停在外头不动了,一定是缺少弹力,也就是两侧太放松,或者舌尖太紧张,也可能是舌尖后卷不够。如果听到的是一声 tx......,是舌根太高太紧张。舌尖活门调得小一些,可能更容易颤动起来。舌尖向上顶得太紧,会听到 trrr ,就累了。东北地区车把式的“得儿驾”就是 trjia…… 。关键是要学会 rrrrr 的轻松的颤动。 还有两点: 1、增加与颤音发音部位相同的辅音,在音节当中体会舌的颤动。如:嘟——/tru/。练习时拉长音,注意力不要放在是否为舌尖上,而应放在气流的体验上。 2、音节末尾的颤音比较难发,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随意增加一个元音,之后再把该元音弱化。 千万别控制,也不要企图从闪音、卷舌音过度到颤音,一定别控制尤其是舌头,多想一想疾风中的旗帜。
唱歌最重要的是真感情,排除一切杂念,唱出内心真实的声音,投入歌曲的意境,打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俗唱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