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脖子烂了,照片术后三年半,现脖子处红肿并伴有脓胞,CT和穿刺做了,末发现癌细胞,B超所见,右侧颈部皮下见混合...

疗~附108例临床资料分析
第六篇:肿瘤医案
1.甲胎蛋白阳性对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
2.恶性肿瘤的家属性倾向
3.多发性肝癌化疗后中医治愈
4.肝癌术后 怒则伤肝
5.肝癌、三年后中风中医治愈
6.肝癌化疗中断后中医治疗延寿
7.肝癌中医治疗使肿块缩小
8.晚期肝癌的中医治疗
9.肝癌化疗后,中医治疗长期生存
10.肝癌腹水中医治疗已存活2年
11.肝癌肺转移 中医治疗长期生存
12.肝癌术后中医治疗已存活三年
13.胃癌二次术后化疗后,中医治疗已存活22年
14.胃癌术后复发,中医治疗已存活8年
15.胃癌术后,化疗后转移中医治疗
16.胃癌术后肠梗阻的中医治疗
17.高龄胃癌中医治疗
18.胃平滑肌肉瘤术后肝、胰转移化疗后的中医治疗
19.胃印戎细胞癌三次术后
20.肺癌肿瘤热中医治疗长期生存
21.肺癌骨转移的中医治疗
22.左肺中央型癌中医治疗已存活4年
23.肠癌术后转移,中医治疗肿块消失
24.胆囊癌的中医治愈
25.明确诊断 鉴别治疗
26.胰腺癌的中医治疗
27.胸腺瘤放化疗后的中医治疗
28.肾癌术后三年,左上胸膜转移中医治愈
29..前列腺癌多处转移中医治疗长期生存
30..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8年
31..多发性骨髓瘤中医治疗长期生存
32..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的中医治疗
33..膀胱癌术后复发、中医治疗长期良好生存
34..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35.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
36.食管癌的中医治疗
37..宫颈癌术后癃闭的中医治疗
38..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治疗
39.甲状腺瘤二次手术后复发中医治愈
41.中医治疗转移性肿瘤三例
42.有病不能乱投'医'
43.宫颈癌、胃癌二位老人
第七篇:泄泻{医案}
久泻临证 务求入细
1.补助命门 温健脾土
2.釜底抽薪 重用附子
3.小儿腹泻 参苓健脾
4.下焦滑泻 固涩收功
5.酸涩收敛 就地取药
6.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7.寒伤阳气 寒者温之
8.慢性腹泻 阴损及阳
第八篇:肝病{医案}
1.,重症黄疸肝炎
2.,急症黄疸肝炎
3.,急性乙型肝炎
4 ,急性黄疸肝炎
5.治疗乙肝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6.肝炎药到病除
7.肝炎肝硬化
8.乙肝三系阳转阴{1}
9.乙肝三系阳转阴{2}
10.老高的肝硬化
11.沈姑娘的肝硬化
第九篇:疑难杂症{医案}
.1.,白塞氏病从心医
2.,脱疽发热
3.,无名发热
4.,支扩咯血 口到病除
6.,大黄治瘾疹
9.,釜底抽薪 治子时起舞
10,.癃闭治肺
12.,腰椎骨突出
15.,中风{1}
16.,中风{2}
17.,肝风内动
18.,热毒内蕴
19.,肾病综合症{1}
20.,肾病综合症{2}
21,湿为百病之长
22,化湿健脾
23.腹泻夹感,手到病除
24,脾虚腹胀
青田县地处浙江南部,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勤劳勇敢的祖先,用双手创造了文明历史。农民辛勤耕耘,把荒山改成梯田种粮,手工艺人巧夺天工的精美石刻,古今闻名。经商者遍及五洲四海,读书人每见历朝历代,自南宋到清末,仅中进士者有121人,也算得上名人辈出了。
青田有座大山,原名青田山,现在人称太鹤山,位于县城的北面,因古时白鹤栖息得名。
相传叶法善在此炼丹试剑,丹成得道。跨鹤升天而去。故又称'试剑石'、'丹山'。道家称。'青田山洞'为道教胜地第三十洞天。因苍松参天,山奇石秀,景色幽雅。有谢桥春晓,丹山溅玉,仙乡问鹤,环翠孕秀,扶松听涛,滴露点易,混之试剑,望江舒啸等八景,各具风采,主景'混之试剑',就在太鹤山顶上的混之峰,15米高的巨石巍然屹立,传说叶法善丹成试剑,劈石为四,罏宽一米,呈十字形,石壁有摩崖题刻和青牛道士像。下有太鹤洞,盘龙洞,丹井,这里有李白,陆游,刘伯温,郭沫若渡船登山足迹,历代名人被这里的风光所陶醉,留下无数墨宝供后人观摩。混之峰脚下南面,有一块约二米高的秀石,叫'太鹤山孝顺岩'传说对父、母、长、老孝顺的人,用手推孝顺岩,其石会翩翩起舞。山下,早年都是我们陈家祖辈开垦的的菜地和坟地,据家谱记载,陈氏先祖,也曾出将入相,特别是名医辈出,荣宗耀祖呢!
青田第一世祖陈中立在南宋绍兴年间,从乐清迁至青田,已有八百年的历史,陈氏宗族按辈份排列,传到我已是第二十五世。
据一九九○年版的青田县志记载,南宋的科学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王朝南迁定都杭州。其政治,经济,文化已由中原转移南方。当时温州的造船业,漆器工艺相当发达。但是,由于统治者对人民横征暴敛,在繁荣昌盛的同时,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被迫揭竿造反。例如:方腊义军1120年攻打温州,1121年永嘉楠溪俞道率众起义。又因天灾不断,大寒之年颇多,常风暴洪水横行,暮春倒寒流降雪,故瘟疫流行。由于生产增长,文化繁荣,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同时因疫病流行,在客观上,向医药学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实践的机遇。也促进了浙南瓯江流域医学的发展。当时温州的天门冬,石斛,生姜,狗脊,苍术药材已影响到全国,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名医和医学书籍。据陈氏宗普记载:第六世祖陈鄂次子陈言(年),就是当时医药界的杰出代表。南宗绍兴辛巳(1161年)曾著《依源指治》、淳熙甲午(1174年)又撰《三因极--病症方论》,该书在《金匮》的'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基础上,结合《内经》五志太过致病的学说,探讨受病之源,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等三因,使中医病因学得到新的发展,自此以来,论述病因者皆遵循三因学说,本书在祖国医学史上是起了一定影响。
1957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曾选出古代中医名著出版。1984年又再版。其中就有先祖陈言的生平事迹:
陈言[约],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近24万字,共18卷,分180门类,录医方1050余道,包括内',外,五官,妇,儿各科病症。在分论各症之前,首叙医学总论,其中关于病因的'三因'学说,为全书理论重点。《辞海》'三因'条目释文:三因,中医学名词,病因分类方法之一。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总称。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以寒,暑,燥,湿,风,热{一般作'火'}'六淫'之邪为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过度为内因;其他如饥饱,劳倦,跌仆,压溺,金疮及虫兽所伤等统称为不内外因。'三因'说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已经提出,但陈言在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阐明。大大发展了病因理论,为后世病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四库全书》总目评论此书'每类有论有方,文词典雅而理致简賅,非他家鄙俚冗杂之比。'
陈氏宗谱记载,第六世祖陈融的长子陈中立行医济世,在瓯江、括苍山地域美名远扬,南宋嘉定年间,有一日出诊返回时,看见二个当差的捆绑一位少年坐渡船,询问原委系欠富人的债无力偿还,就慷慨解囊为少年还清,也不问问少年姓名地址。这一天晚上梦见一位神仙手持节牌向他宣读,奉上帝之命,说积金积书还不如积阴德,以蟠龙山相赠。第二天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果然有母子二人用木盘盛着一张契书,契书所写在山口镇小令乡南木岩有一块山地,正东至葵提宫垅脊水,南至三都双坑口,西至大济头锺潭上,北至头车为界,计三十六亩。其母说儿子姓金名贤,昨日承蒙救命之恩,山地系祖传所留,据说这蟠龙山是造墓的风水宝地,诚心酬谢恩公。恰巧陈中立之父陈融仙逝进棺尚未落土为安,即携带其子入山察看。南木岩背靠洞宫山脉,西临佛教圣地清真堂(1984年赵扑初手书'清真禅寺'匾额)小令溪水弯弯曲曲流向瓯江。这一日从县城出发,经山口,仁庄乡到小令乡下船,沿途花香鸟语,山清水秀,古树参天,名贵药材金银花,天门冬,灵芝草,绞股兰,山茱萸,神仙对座草,牛夕,杜仲,随处可见,果然是人间仙境,与梦中所见相符。陈中立博览群书,天文地理,阴阳术数,无不通晓,察看蟠龙山为火局阳龙上贵之图,祖山发脉火星为禄,坐山火星为官,朝山木星为印,关帐层层,左右都关栏砂水,穴地有虾须蟹眼,内外堂之水俱来朝抱,
各水会合出于戌方,有禽兽华表镇守门户,穿珠结穴具财官相印齐全,是大富大贵之局。就亲自圈定龙脉墓址,并按价挨家付给地银,把蟠龙山改名为大蟠龙山,次年丁丑年父棺从温州运到大蟠龙山,入圹时雷声大作,众人说是吉祥的好兆头,自此以后就定居在青田县城和义坊。
吉人自有天相,积金积书不如积阴德,陈中立为青田第一世祖,位居贵赠朝请大夫,再赠通奉大夫,第二世祖陈升赠朝议大夫,第二世祖陈景行(1256年)宝佑四年丙辰科,父子居国子监丞。殿中待御史兼礼部待郎。浙东安抚史;第三世祖陈适孙官职两淮节度使;
第四世祖陈瑞仁任医学教谕;第五世祖陈茂祖任缙云县医学录名医;第六世祖陈公恕任平阳医学录名医;第七世祖陈宗泽任医学教谕,陈宗理先以荐名医与朝太医院;第八世祖陈定(明初?-1443年)字以静,精医术,明洪武二十三、二十七年,青田疫厉流行,求医者满门。考摭张仲景、刘河间、李知先医学著作,撰《伤寒铃领》〈〈小儿痘症歌诀〉〉人身肖天地图行;第八世陈宓任医学训科;第九世祖陈赐任医学训科;第十世祖陈洪任医学训科~~排到我父亲辈份已经是望族五房派第廿四世了。先祖儒医济世,代代相传。坐堂开方间或出诊,著奇方以传世。开药店注重药材质量,挑拣,浸润,切轧,各承家传。自制丸、散、膏、丹名闻乡里,运销云和、景宁、遂昌、松阳、永嘉等县。常施药济贫。不计报酬。经济困难的可以赊销。制良药以救人,居白鹤之乡至今传为佳话。
朱国基民国20年毕业于省立医学专门学校,曾任青田、金华、杭州市第一医院院长,与我父亲是世交好友,三十年代创办青田第一所西医诊所。曾对我父亲说:'你们是中医世家,会后继有人。'1983年其夫人患胃癌请我去诊疗时说:'我早讲过陈家后继有人,你继承祖业是祖宗积德传世啊!'我投身于中医事业,冥冥之中其实也是祖上遗风。今年春节,我赴乐清寻根,在雁荡山大龙湫触景生情,吟&大龙湫&诗一首:
龙湫瀑布天地连,
霓虹盘绕一瞬间。
积金积书积阴德,
山绿水清遗千年。
(附)陈氏宗谱记载
据颖川陈氏宗谱记载:'考余陈氏,始於嫣,封于虞,迨汉朝有蕃。公暨弟实,公受敕颖川郡城,至真定间,迁光之固,再迁闽之长溪。有讳彪公五代,时奉旨南巡,莅温郡之乐清,遂家焉嗣。*六世祖讳中立公,儒医济世,名彰瓯括。宋嘉定间,就青邑城,施医济药,累仁尚行。得石郭大盤龙-穴,计卅六亩,遂卜亲柩於该山。此为青田一世始迁祖也。厥后二世景行公,父子官居浙之东西按抚,三世适孙公职膺两淮节度使,处至济传。公由训科,
授本邑县尹,历任九载,古今罕匹。且均精岐黄术,世世以法,祖相遗故。前有抚择言,公著三因谕,后有定公以静作伤寒铃,领痘疹歌诀,及人身肖天地图,皆盛行於世,详载邑志。语曰: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吾祖等庶几,近之至若,游庠食(),明经发甲,代多其人,或隐而不仕者有之,或仕而退隐者亦有之,何以知之?曰谱也。
一、先生生平
我的恩师毛达文先生1902生于浙江杭州。自幼聪颖好学,十五时拜当时浙江著名中医王香岩先生门下,随师侍诊。悉心钻研,精读经典。两年后考入浙江中医专门学校继续深造,同期仍在王师处临床实践,经五年刻苦勤学。先生通晓《金匮》《伤寒》《内径》尤擅温病学说。1923年,先生毕业于专校,旋于浙江慈溪大隐镇悬壶开业。1925年回杭在马市街开办诊所。毛氏承王氏之训,积几十年之临床经验,精干内,儿诸科,善治温热病,对脾胃病诊疗也有独到之处。毛氏门诊日以百计,影响很广。至五十年代杭州艮山笕桥一带常留行'吸咽要吸哈德门,看病要看毛达文'之俚语。
1952年,先生率先与何任,陈桐丰加入杭州广兴联合中医院(市中医院前身)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力于为病人服务。先生为人正直,专研好学,因学验丰富,治病救危,疗效显著。名著浙杭,于1957年被浙江省卫生厅授于'省级名中医'称号。于1972年退休。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中心环节,又是诊断和治疗中必须遵循的法则。先生在辨证施治中既借鉴前人的立方之法,又结合当时病情灵活应用。审证求因,治病求本,重视气候变化(六淫)和精神因素(七情)对人体的影响。根据三问、四诊、八纲的归纳和处理把辨证论证治法体现在理法方药之中。在立法用药上'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湿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伐',配方严谨,剂量小,药味少(每张处方一般八、九味药)价格廉,见效快,求诊者纷至沓来,至今口碑载道,赞颂未绝。
毛达文先生于1990年逝世,至今已十二年了,他为中医事业奉献了一生,有二个儿(烈士)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捐献了生命。在其晚年收授我为关门弟子,寄予厚望,幸登高令,在其膝下陪伴22年,深得恩师青睐,教学有方,精心点拨,深得精华,医道日进,昔日谆谆教诲,耳濡目染,终身难忘。先生所授医术为我医学生涯奠定基石,把治病救人的春风甘露洒向人间。
二、指点门径
毛达文先生长生广颡,音声如钟,白须伟然,两眉清秀,双目炯炯有神,蕴藏着洞察一切的慈祥之光。言行间总给人有道骨仙风的岐黄圣手之威。行医50多年医术精湛,在中医界德高望重,有幸身为关门子弟,得以真传。踏进了医学门槛。实现了上承祖业,治病行善的愿望。
先生的家住在马市街黄醋园1号,登门拜师的那一天,早上七点钟已走进先生的客厅里,师母为我上了茶,满脸笑容的说:'坐、坐。'先生正在书房打坐。
书房的供桌上燃着三支香,满屋清香缭绕,先生双目似闭非闭,双手相合,手心朝上放在脐下,双膝盘起内坐。他闻听了我们的声响,就起坐走出书房,我上前向先生一拜,先生赶忙把我扶起,笑眯眯地说:'坐下来,今天我们师徒好好谈一谈,人事科跟我说,为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使杏林各医的宝贵临床经验为更多的大夫所掌握,并发扬光大,领导决定你们几位退伍军人由我们老中医带教,并一一作了介绍。先由我挑,你在退伍军人中文化最高,只有你是高中毕业生,学军中学第一期毕业生,学中医最好文化高一点,悟性高才学的好,你在中药房已经工作了三年,药店倌是半个郎中,药性熟是基础,平时你工作积极,肯吃苦,因此我挑中你。'先生突然停了一下,感叹地说:'我以前带的几个徒弟,因成份不好都下放到乡下去了,我的几个儿子一个在铁道部,另一个在上海民政局,还有二个牺牲了,毛家没有人接我的班,我们师徒是缘分。我年纪老了,争取在退休前尽快把你带出来,努力啊!友芝'。'先生,弟子笨拙,怎样继承中医,弘扬国粹,请先生指点门径。'先生说:'医道至精至微,习业贵求精专。古今中外之学问事业,无有难于此矣。若胸无洞见,拘守旧规,不知灵活变通,经治必然功少;须得博览群书,精读精典,简炼揣摩,由博返约,见识卓绝,晓天地阴阳之秘,知五运六气之化,明地土人物之性,临事不惧,沉心定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经治必然功多。
古人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说良相难求,良医难做。良医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既要继承前人经验,又要接受现代的科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任何一名老中医都是在临床上下过苦功的,步入中医圣殿的门径是识药,求师,侍诊,实践。
识药: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阶段,用药如用兵,准确掌握药性很重要,光靠书本上是不够的,中药材的产地,加工,炮制,品种品名不同,会直接影响疗效。有不少的名老中医是先做药房学徒,从加工炮制到撮药配方,药店倌是半个郎中,药性熟悉,又博览众多处方,再学中医就方便多了。你做过三年药房工作,看过的处方不下20万张,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你一上手随我抄方就很熟练。
求师:'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名老中医很多出自名师之门,有的拜过好几个老师,博釆众长。因为老师把前人传授的经验和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毕生医术传给弟子,这是学医的捷径。
侍诊:随师学医,侍诊抄方是临床学习必经阶段。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从前的中医都是随师侍诊,抄方学出来的。我15岁开始跟香岩先生抄方,整整五年。侍诊时应领会先生临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遣方用药的依据与韵味。
实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父把你领进门,修行却得靠个人。犹如大匠海人,能给人以规矩,却不能使人巧。良医、名医成才来自实践,来自勤苦。平日读书临证,两不可废。满师应诊时要学习孙思邈'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白日诊病,夜间还要读书,研究病症,反省诊治失误。在医学生涯中,以勤补拙,用诚生智,功夫不负有心人,日积月累,我看你日后必成大器。'
我听从师训指点门径,全神贯注,竟忘记了时间。师母悄悄地走进来说:'我看你们谈得介起劲,连吃饭都忘记,已经12点半了。平时你先生言语不多,今天他特别高兴。这段时间先生下班回来曾跟我说起:友芝这个徒儿灵光,跟我抄方二个月,我才报了第一味药,他就能按照我的思路把处方都开出来,可见他早几年在配方部已经用心啄磨我们的处方。'
师母是杭州人,烧的菜清口入味,色、香、味具全。先生带我走到楼下的餐厅,八仙桌上摆着青菜、红烧肉、黄瓜、茭白、黑鱼,刚坐下身,又端上来二只大螃蟹,每只足有半斤,一只圆麒,一只长麒,八只脚朝天放在中央。师母给先生倒了一杯绍兴加饭酒,说:'先生啊,平时没什么嗜好,上班一壶龙井茶,晚饭喝一杯加饭酒,吃菜很简朴,就是喜欢吃螃蟹。来,来,先吃蟹,醋渍渍。'我说:'师母的菜烧得太好了,比早上先生讲《内经》阴阳五行还要妙,看:二只蟹一雌一雄,一阴一阳,《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开头就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内经-金匮真言论第四》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桌上的菜:青菜色青,属木;红烧肉色赤,属火;黄瓜色黄属土;茭白色白,属金;黑鱼色黑,属水,木火土金水,五行齐全,这叫阴阳五行大席。师母的菜真是妙在其中,把整个宇宙都搬到桌上,徒儿哪有这么大的胃口。'先生与师母听我这么一说,都哈哈大笑起来,'说得好!说得好!真是学以致用,现烧现卖。'
吃完中饭,先生拿出二本书递给我说:'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先看一下《阴阳五行》这本书,再学《内经》概念就清楚多了。'我捧着书走出了先生的家门,一路上在想,千万不能辜负老师的厚望,恩师用心良苦,真是望徒成龙啊!
三、医乃仁术
我常在师父家用餐,几乎桌上都有螃蟹。师母告诉我:说起螃蟹是有来由的,民国16年,菜市桥河下有个叫张阿水的,五十岁取妻,生了一个独养儿子当命宝,三岁那年患了温病,高热不退,抽搐不止,昏迷不醒,跑了几家医院,看中医、西医不见效。父母急得走投无路,半夜子时,张阿水敲门请师父救治。春寒料峭,细雨绵绵,师父披衣急急赶到病家,仔细切过脉,说:'有救!有救!'从药箱取出至宝丹为小孩灌服,又开了处方:石膏 羚羊角 淡芩 银花 青龙齿 全蝎。不多久患儿抽搐渐止,睁开眼喊'妈妈',张阿水高兴极了,第二天一大早又去药店配方给小儿服用。两天后,小孩热退神清。张阿水高兴之余又为付不起药费及出诊费而心中内疚。先生说:'治病行善是应该的,免了,免了。'此后,张阿水经常送螃蟹来,缸里的蟹从沒间断过。先生知道做小生意的人家境困难,每月结帐都多给他一点钱。现在张阿水过世了,独养儿子小毛也做螃蟹生意,所以缸里的螃蟹呆板有的。
先生经常告诫我:'医乃仁术,攸关人命寿夭。为医者当具仁爱之心,以治病救人为首务,急病人所急'。前人拜师学医,为师送与弟子三件礼物:一双草鞋,一把雨伞,一盏灯笼。意即不论路程远近,刮风下雨,白昼深夜,都当克服困难,前往出诊。若人请客吃饭,许是客套,你可不去;若相请看病,须即刻前往,不得推拖,否则延误病情,致病家伤怀。唐代医家孙思邈是注重医德的典范,其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明代江瓘曰:'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或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无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
治病救人,行善积德,乃祖训、宗训、师训,千年遗风,一脉相承。
四、韬光讲大黄
跟随恩师毛达文抄方侍诊的几年里,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菩萨圣诞,九月三十日,药师佛圣诞,只要是天气晴朗的周末,清晨五点半,恩师便会来到我原先的住址湖滨六弄,敲响我家门,喊道:'友芝,跟我走。'先到官巷口奎元馆,厨师老王便会亲自下厨烧出二碗爆鳝面端上桌来,吃毕先生买单{外出买单先生规定由他付,从不让我花费},记得当时的爆鳝面是壹圆六角壹碗,相当于工薪人一天的工资。
坐车到灵隐寺后,往韬光走去。一路上,先生会说:'以前四月二十八日,好比现在的中医学会搞活动,中医师同行都会聚集在韬光茶室,大家一来见见面,问生意{来看病的人多不多}可好;二来交流一些学术经验。现在很少有中医到韬光来了。'走到灵隐大殿正门口,先生就会高兴起来,用拐杖指向佛殿柱子上的对联,一句句地读着:'布袋无双,破颜垂笑,尔等莫待龙华三会;法门不二,大腹能容,来人全凭念佛一心'~~~。
从前灵隐大殿后侧有药师殿,后来毁于一旦,相信以后会重新恢复。说起这灵隐寺,先生又会说:'清朝晚期,灵隐寺最后一次修复是我父亲做的,那时侯转塘一带强盗、长毛出没,从建德、富阳、临安、桐庐运来的木材插上黄旗,强盗就不敢来抢。父亲是做木匠出身,每当给东家修造房子,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屋里朗朗读书,自己却在屋檐上冻得手脚皮肉裂开,就不怕辛苦,挣了一点钱给我们兄弟几个读书。'
我挽扶着先生慢慢走上360级石阶,先给韬光菩萨点上一束香,然后跪拜。先生讲:'穷人无钱看病,有的就来这里撮点香灰,拎一桶泉水回去治病。我们做郎中的治好毛病是治病救人,毛病医错就害人。所以做郎中要做良医,处方用药笔下留情,药可治病亦可毒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理是一样的。药性一定要熟悉,大的药房有一千味中药,常用的500味。一个中医有50味药用得好,用得妙就很不错了。今天先给你讲大黄:大黄是通便泻下的药物,因其色黄,故名大黄。功能推陈致新,极其骏快,如戡定祸乱,至于太平,故又有将军之号。属蓼科草本植物,药用是大黄的地下茎部份。大黄又名川军,一名锦纹,一名黄良,四川、山西、陕西、云南均有出产。色鲜黄,有红筋纹的为锦纹,以四川汶县、灌县,陕西汉中、兴安出产的最为上等。大黄欧洲、日本、俄罗斯亦有出产,中国产的性味厚实,世界第一。
大黄的制法:有生用、熟用、蒸用(又名九制大黄);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炒黑为大黄炭。大黄苦峻下走,用于下焦必须生用;若邪气在上,如目赤、喉瘅、头肿、膈上热痰,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驱热而下。
大黄的成份:有克里苏香,爱玛易红及二种树脂质阿皮列丁、爱里期洛列丁,此外含有苦味质单宁,没食于酸,挥发油,澱粉、修酸,石灰等。
大黄的功用:必须要熟练,精确掌握,它泻血分实热,下有形积滞。在胃中略能助胃液不足,次促进消化作用;至肠能激励肠腔蠕动,使积粪泻下,然一次泻下后,因RHEO-TANNICACID有敛肠之功,故缓行便秘。大黄用微量(1克以下)是止泻健胃,剂量少(1-12克)是泻下,剂量大是止泻;大黄泡服或后下是泻下,久煎是止泻;大黄初服是泻下,久服会缓下或止泻。制大黄泻下作用大减,凉血清热;大黄炭凉血止血。
大黄主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经,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讲到大黄的临床应用,恩师更是滔滔不绝:在所有的中成药中含有大黄的占五分之一,可见大黄用途之广泛。大黄不是单纯的通便泻下药物,而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退黄利疸降酶,收敛、消炎、止血、补益,免疫双向调节,美容降脂减肥,活血祛瘀,排毒净血等多功能良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呼吸、消化、泌尿、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及血液疾病,物理因素性疾病,急腹症,跌打损伤、闭经、眼结膜炎、扁桃腺等内、外、妇、伤、五官各科。
恩师列举历代名家对大黄的认识和运用,首推医圣张仲景。张氏认为:大黄主治通利结毒,故能治胸满腹满,便秘,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著方有大陷胸汤,治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大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小承气汤治腹微满,大便不通。厚朴三物汤,治痛而闭者。大黄甘遂汤,治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大黄硝石汤,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桃核承气汤治少腹急结。调胃承气汤,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腹胀满,大便不通。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抵当汤,治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下浮者。麻子仁丸,治肠胃燥热,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茵陈蒿汤治湿热黄疸。大黄牡丹汤,治肠痈,少腹肿痞。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者。大黄蟅虫丸,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鳖甲煎丸,治久疟不愈,结成疟母。己椒苈黄丸,治腹满,肠间有水气。大柴胡汤,治按之心下满痛者。计有十八个处方之多。
恩师讲解唐-黄敬编著的《新修本草》,宋-《日华子诸家本草》,金-张元素《珍珠囊》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缪希壅《本草经疏》,李土材《本草图解》,清-黄宫绣〈〈本草求真〉〉,张隐菴〈〈本草崇原〉〉叶天士〈〈本草经解〉〉及国外学说对大黄的认识。还谈了王香岩先生传授应用心得。最后,特别强调,凡血分无热郁积者禁用。一味泻下药大黄,恩师整整讲了半天。
恩师花了足足一年的功夫,把常用药:人参(包括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天冬、泽兰、羚羊角(牛角片)、丹参、参三七、萸肉、当归、龙齿、茯苓、灵芝、五味子、守宫、熟地、紫河车(坎炁)、杞子、青蒿、柴胡、米仁、黄芪、冬术、黄柏、黄芩、白僵蚕、枳壳(实)、苍术、荆芥、半夏(竹沥半夏、仙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石菖蒲、地龙、首乌,石斛(藿山、金钗、铁皮、铜皮)三叶青,半枝莲、仙鹤草,黄精、杜仲、山药、苏叶梗、淮牛膝、冬虫夏草、知母、红花(藏红花)、瓜蒌皮、甘草、白芍、桂枝、麻黄、石膏、象贝、川贝等一一作了叙述。
恩师每一次向我传授医术,仿佛带我置身于博大精深的中医圣殿上,从阴阳五行到五脏六腑,从望闻问切到六淫七情,从四气五味到立法选方,处处展示着祖国医学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内容丝丝入扣,玲珑剔透,恩师用心血,用父爱在哺育我,我听着,听着,好象恩师扶着我在学走路学跑步,每当我悟到恩师的精华之处,心里有一种升华、腾飞的感觉。时隔三十多年了,每当我遇到难题,脑海里会显示出恩师的思路集成板块,指引我独辟蹊径,切入要害,很多疑难杂症就会迎刃而解。有许多实例记忆犹新。
五运六气学说
1.运气学说与杭州气候
祖国医学认为气候与人体有密切关联。《内经》曰:'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知人之形气矣'。所谓'天道'即天体运行变化,'地理',即地土方宜,'气之先后',则指气候变异。古人发现变异有周期性的规律,《内经。天元纪大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提出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其纪年方法是以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等,故六十周期又称'甲子'。干支相配不仅用于计数,与木、火、土、金、水(称'五运')及风、寒、暑、湿、燥、火(称'六气')配应而有一定的气候学意义,称'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古代医家常据此而推断某一年的气候变异与疾病发病情况。这种推断与规律是主观唯心的臆测?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呢?让我们以杭州地区的气候来观察五运六气的科学性:如1976年为丙辰年,按五运六气学说推论当年为寒气太过之年。从实际气候看,该年冬季酷寒,西湖结冰甚厚,为几十年来所罕见,最低气温达零下10.5度,而甲子一周前的1916年,也曾出现过零下10。5度的严寒。又如1978年为戊午年,年运为火热太过之年。该年夏季酷热,最高气温达摄氏42。1度,因暑热致病伤者甚众。
除气候寒暑之外,五运六气学说还指出风、雨、燥、湿等气象变异。以手边查到年气象资料看,1957年为丁酉年,1967年为丁未年,均为'清燥流行'之年,应该比较干燥,从气候资料看,
1957年平均湿度为16.7毫巴,系20年中最低之年份;1967年降水量为945.6毫米,为20年中最少之年份;1962年为壬寅年,运气为'风乃大行',记载该年大于6级风日数达67天,为20年中最多的一年;1961年为辛丑年:1964年为甲辰年,五运六气学说认为应是'雨湿流行'之年,从资料看,1961年平均湿度为18。1毫巴,1964年降雨量为2356。1毫米,均为20年中最高者等等。运气推算与实际很相符合,说明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人经过长期实践而得出的规律,有一定的科学性。
当然,以上提到的仅是五运六气学说对全年气候的预测,比较粗糙,远不是学说的全部内容。五运中有主运、客运;六气中有主气、客气;客气中有充于天的司天之气,临于地的在泉之气等等,综合分析,可以预测一年中上下半年,每个月份及各个节气的气象变化规律。如1979年为己未年,己为土运,年干属阴为不及,年运特点为克己之气,胜之则木气主事,风乃大行。风者,善行而速变也;地支未,五行属土,不及的土运得地支未土相助而转为平气;六气为太阴湿土司天,平气得司天之气相助而转为湿气偏胜;由于天干地支与司天之气相合同为土,称为太乙天符年,所以该年运气特点多风多雨,变化刍暴。我们从该年的客气主气来看,三之气为少阳相火,故初夏气候较热,而下半年在泉的太阳寒水之气渐盛,所以下半年闰六月以来寒气所致而气温较低,台风相继频繁袭击雨水绵绵。我们再从客主气加临来看: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阴湿土,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阳相火,三、四两气湿热相争。综上所述:司天的太阴湿土,在泉的太阳寒水,克己的木气,三、四两气的湿热,四气短兵相接为风、寒、湿、热相争,气候多变。反应在晚秋作物上生长欠荣,枝梢提早枯萎,病虫害多;反应在人体上由于湿胜,湿性粘腻重着,使人肢懈,头昏,胃纳呆钝。因风、寒、湿三气相杂;冷热无常,肺气宣降失司,易受外感;由于夏季火盛体热,而寒湿为阴邪凝滞,得风相助而束缚肌肤,内热受郁而难以外泄,故内火炽盛伤阴而心烦、咽燥。按祖国医学辨证属湿热之邪致病的肝炎、肠胃炎患者,该年发病人数亦明显增多,原有肝炎史者复发率也较高。
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现象,受许多因素影响,在运用五运六气学说预测气候时,还应考虑地理位置,宇宙变化,人为因素等方面,不能机械搬用。且学说形成于二千年前,受到历史条件限制,不可能十分完善和精确,但从上面这些简介和实际观察资料来看,祖国医学中的运气学说也是一项宝贵的遗产,值得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2.运气学说与杭州流行病
(关键词)预测与发病
运气相临五运六气学说是研究大自然气候变化对宇宙万物,特别是人类生命活动影响的一门学问,张景岳说:'自余有知以来,常以五六之义,逐气推测,则彼气盈虚,十应七八,即有少不相符者,正属井蛙之见。'我据此观察杭州市几十年来的气候及流行病发病情况:如1959年与1987年元旦前后的肝炎流行,1961年的浮肿病,1978年暑热伤人……究其原因?运气学说预测了流行病的发病规律、帮助我们增加了见解。
预测与发病实况
1959年司天之气厥阴风木、在泉之气少阳相火,中运少宫、土运不及、称卑监之纪,司天之气下克中运,运气相临为以上克下的天刑年,其气恶、危害烈,年运己土不及受司天之气厥阴风木相克,该年风湿邪胜。据杭州气象资料记载:
年平均风速为2米/秒,1959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为风速最大之年份,该年反应在人体上肝木受邪较甚,从上下看,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上虚下盛,土的化气失令,五谷秀而不实,木胜风动克土,灾宫五发病区域广,人体症状为脘腹胀满,痞塞不通,土运不及则木化之故也;下半年厥阴风木之气渐衰,在泉少阳相火转盛,火生土则见中运脾土得其相助,湿热相争,民病黄疸也。由于木衰金气来复,所以夏秋二季患黄疸性肝炎者甚多,运气学说所预测的与杭州实际情况相符。
1961年司天之气太阴湿土,在泉之气太阳寒水,中运少羽,水运不及,称涸流之纪,司天下克中运亦是天刑年,其气亦恶,中运辛与在泉同属水。为同岁会;运气相临寒湿较重,该气平均湿度为18.1毫巴,是年中最高年份,该年年降雨量达1451。4毫米,也是20多年里较多之年份。《气交变大论》曰:'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脏气不致,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古人对天、地、人三者的相应变化作了如实记述。与1961年杭州浮肿病症见肢体倦重、脘腹胀痞、懒言思睡,畏寒浮肿等寒湿困阻、脾肾阳虚节节相合;岁会年'病徐而迟。'故不少患者经久不愈,至次年孟夏才得以康复。
1987年元旦前后,上海、宁波、杭州地区甲肝大流行,据查因食毛蚶有关。1987年中运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胜气胜、复气热,灾宫三,《六元正纪大论》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溧癃秘,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谷而暴,介虫乃殃。'该年'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生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1988年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于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运气学说预测到1987年小雪至1988年春分期间,长江沿海地区气候温热,毛蚶、螺蛳等介壳类动物灾殃,人民犯温病,疫病流行,当时甲肝大流行状况与运气学说预测的十分确切。我根据运气所临六气应用苦寒之品大青叶、山栀、淡芩防治甲肝令人满意。
根据运气相临、阴阳五行所属情况,分出天符、岁会、太乙天符年,在天符与岁会年中,中运与司天、在泉之气同化、气候专一、则更要慎防'至而太过'而危害成灾,《六微旨大论》曰:'天符为执行、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行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迟,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从年里仅有的二个太乙天符年来看:
1978年运气同化为火、而三之气的主客气为少阳相火与少阴君火、夏季火邪极盛、气候专一、无所克侮、以杭州市为例:最高气温竟达42.1℃,为历史上罕见,因酷暑致死者甚多,七月份仅火葬人数有539人,是其它月份的二倍之多,也是解放以来所未见的。
1979年运气同化为土,六之气的主客气均为大阳寒水,气候寒凝,阴盛于上下。其冬季死亡火葬人数比其它季度多四分之一以上,'太乙天符为贵人''其病暴而死'。这是事实的佐证。
五运六气结合发病特点,是从运气相临的盛衰决定的,归纳为五种情况:
一、司天之气生中运,上生下称为顺化,属正常,如司天为木、中运为火、木火同德,主善。
二、司天与中运同气,上下同为天符,亦主善。
三、中运生司天,下生上为小逆、虽属不正常,但危害不大,故称小逆。
四、中运上克司天,下犯上为不和、属不正常,危害较大。
五、司天下克中运,以上克下为天刑,属反常,其气恶,危害烈。
年,其中年为天刑年,从手头的资料来看:杭州市年平均死亡人数为7612。4人,其它非天刑年份为5495.6人,天刑年比其它非天刑年份死亡人数多39%。从发病情况看:1959年的肝炎,
1961年的浮肿病均发生在天刑年,其它乙脑、痢疾的发病率,其天刑年也明显高于其它年份。从气候变化观察,
年气候反常、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歉收。从历史上看:年亦为天刑、当时山东境内黄河连年溃决、水灾之苦又遭虫灾,旱灾;二个甲子前的年,全国各地的自然灾害也相当严重。从以上天刑年的发病与气候情况来对照'其气恶,危害烈'并非言过其实。
祖国医学的病因学,十分重视气候'太过不及'引起六淫发病,客观上天灾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某些流行病、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凡有所胜、必有所制,凡有所生、必有所助、五运六气的生克制化,造成某些流行病的发生与流行,也可遏制另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人体也因六气的来复使原有的疾病应时而自愈。某些因外邪所致的慢性病、时令病,经各种治疗效果不显或痊愈后体力久不康复,待六气的来复,自然会痊愈和康复。《五常政大论》曰:'养之和之,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待其来复。'现代易地疗养治疗就是取其避邪就宜之意。
某些验方与经验介绍有很好疗效,但实际应用并非如此,原因何在?古人已有先言:'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以为工也。'例如1955年石家庄用白虎汤治疗乙脑疗效很高,而次年北京用白虎汤疗效不显著,蒲辅周根据北京1956年六气所临湿气较胜,脾虚湿困症状,加用芳香化浊的藿佩兰,疗效则明显提高,运气学说恰正是提高了辨证的全面性。
运气学说以天人合一的气候变化,与流行病发病实况相对照,有其一定的准确性。气象学家已经验证了天体运转的气候变化确有甲子一周的规律,但我们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六元正纪大论》曰:'行有顺逆,至有迟速,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探讨运气学说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吸取精华。
此文发表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第十五卷第2期
3.《内经》运气学说与87年上海甲肝瘟疫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运气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从中医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认识、到诊断治疗原则,方剂药物的运用都作了较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气候变化与物候、病候及其诊断要点更作了详细的归纳和说明。因此'七篇'可以说是《内经》一书基本精神的总结性篇章,是《内经》一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研究《内经》的著名学者,多数都加以肯定并作诠释,其临床的应用价值至今仍闪耀着科学的光辉。笔者是搞中医临床的,讲究的是实效,曾于80年与90年撰写《运气学说与杭州气候》、《运气学说与杭州流行病》。在此,对《内经》的运气学说与87年上海甲肝瘟疫再作一点探讨。
1987年为丁卯年,1988年为戊辰年。
稍有年长的都还记得,1987年的秋冬至88年的春季,上海、宁波、杭州地区甲肝大流行,瘟疫从大上海向周边地区迅猛扩散,举国上下一片惊慌,海内外人士不敢进入上海害怕甲肝瘟疫祸殃自身。公共汽车上人们不敢触摸扶杆,朋友见面也忌讳握手,饭店生意清淡,板蓝根成了最抢手的药品,一包箭牌进口烟换不到一包板蓝根冲剂。医学权威人士惊呼与食毛蚶有关。
害人的瘟疫已经流行漫延,如何预防治疗,众说纷纭。
著书于2000多年前的《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恰恰从天体运行的周期性变化中,寻求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气候、物候及人体的病理变化,并提出预防,指导治疗,立方选药。其中对87年秋冬至88年春季,上海甲肝瘟疫的发生,流行状况,所作出的预测,精确程度令世人惊叹!
《内经》中的运气学说是怎样预测87年、88年气候特点和人体发病情况的呢?
《六元正纪大论》曰:丁卯 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
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上面这一段原文用白话文来语译:丁卯.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是木运不及之年,少阴君火在泉。'清化'指木运不及之年,春天应温不温,气候偏凉。按五行概念来说就是木气不及,金来乘之,主清燥大行,容易伤人肝气。'热化'是木运不及之年,金来乘木,但是金气过于偏胜时,由于气候自调的原因,火气又来乘复。这一年的夏天会出现气候炎热,这叫'清化热化胜复同。'
'灾三宫'的'灾'指自然灾害的伤害,'三宫'指的是东方震宫,因木运不及,金来相乘,故位居东方的震宫会发生灾害。地理位置即中国东部上海一带。
'燥化九'是丁卯、丁酉年的司天之气而言。阳明主凉主燥,上半年气候偏凉偏燥,'九'为金之成数。
'风化三'指丁卯、丁酉的岁运为木运不及,木主风,主温,该年春季气候偏凉而导致春季生物的萌芽生长受到影响。'三'是木之生数。
'热化七'是指丁卯、丁酉为少阴君火在泉,少阴主热,万物因感此火热之气而生长。'七'为火之成数,表示下半年气候十分炎热。
'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指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气候偏凉,所以在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上以味苦性温的药物或食物为宜,因为温可胜凉。'中亲和'指岁运是木运不及之年,气候应温不温,肝气不及,所以在治疗及饮食调理上,用味辛性较温和的药物或食物为宜。因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下咸寒'指下半年由于少阴君火在泉,气候偏热,所以在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上以味咸性寒的药物及饮食为宜。因为寒可以胜热。指出丁卯、丁酉年的药物及饮食之所宜。
《六元正纪大论》曰:'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溧,癃痫,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
语译:在阳明燥金司天的年份里,岁运不及,各年的气候与季节不完全相应有至而不至的气候发生。
'天气急,地气明'指87年阳明司天属金,主凉主燥,主收,主杀。少阴君火主热,主长。阳明金令在上,故气候变化劲急,少阴君火在下,故地气光明。气候特点是上半年偏凉,下半年偏热。
'阳专其令,炎暑大行'指87年的夏天气候可能会出现大热的现象。
'上应太白荧惑''太白'指金星。'荧惑'指火星。指气候变化与天体上的金星和火星的运动变化有关。87年金星、火星在天空中比平常年份大而明亮。
'其政切,其令暴'指上半年气候偏凉。金气偏胜,火气来复,气候会出现暴热的自然 现象。
'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指87年冬天应冷不冷,所以蛰虫不藏,流水不冰。
'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溧'指上半年因气候偏凉,人体肺脏容易感邪发病,发生咳嗽、嗌塞等肺病症状。由于肺合皮毛,主治节,临床上可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
'癃痫'指肺气肃降失司,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小便闭塞。
'清先而劲,毛虫乃死'指上半年气候偏凉,适宜于温暖气候生长的毛毛虫会引起死亡。
'热后而暴,介虫乃殃'指下半年过于炎热,适宜清凉气候生长的带有甲壳的贝类动物因炎热气候会发生瘟疫而遭殃。
'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指气候变化急骤,严重反常,在春夏三气与四气之间,时凉时热,气候极不稳定。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指初之气为太阴,主湿,湿为阴邪。指农历86年十二月下旬至87年二月上旬,气候阴暗潮湿,寒冷,雨水较多。
'二之气,阳乃分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指二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气候偏热,人们从前一段阴雨绵绵,湿气偏盛的气候中转入温热气候而感觉舒服。植物也因为气候转热而生长旺盛,因气候炎热,严重反常,容易产生疫疬之气,烈性传染病源已经潜伏,会发生瘟疫流行,导致暴死。
'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指小满至大暑以前,大约农历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这一段时间,气候尤为清凉,严重反常。三气终交于四气时,雨水较多,夏秋之间容易发生寒热往来的疾病。
'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溧,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指四气所属的农历六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气候偏冷,湿气偏胜,雨水较多。人们会发生突然晕厥,寒战,谵语狂妄,气短,咽干口渴,心腹痛,皮肤生疮,疟疾,关节疼痛,便血一类疾病。
'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指87年五气所属的秋分以后至小雪以前,大约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气候偏温,风气偏胜,好象春天一样。秋行春令,应该凋谢的植物照样在茂盛生长,人们感到相对舒畅。这里的'民气和'指的是人们的感觉。其实秋冬之交,应凉不凉,应收不收,属于反常,正在蕴育着瘟疫的发生。
'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指87年终气所属的小雪以后至大雪以前,大约农历十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这一段时间,气候偏热,冬天应冷不冷,因而冬眠的蛰虫也没有藏匿,水不结冰。冬天气候温暖,人体感到舒适。但这种非其时而有其气的反常气候,人体不可能健康,就会发生'民病温'。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指人们在养生方面应多食质量较好的白谷、丹谷来保养胃气,在保养胃气的同时,则根据感邪的性质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属性的谷物,保养扶持本身容易受外邪侵袭的脏腑。
'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指该年在治疗上可选用咸味或苦味的药物清热,用辛味的药物发汗、散寒,达到治疗目的。
'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意在既然我们已经知道87年的气候先凉后热,因此在生活起居,情志调养各方面与气候相适应,就不致于感受外邪而生病。在治疗上用辛温的食物、药物来纠正偏凉气候,用咸苦的食物药物来纠正偏热气候对人体有害的邪气,在祛邪的同时,要充分顾护人体的正气。例如,秋三月气候偏凉,凉盛则风气被郁,因此在秋令来到之时,先在食、药、精神上补益肝木,使肝木不能为燥金所乘,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总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是谈预防;'折其郁气'是谈治疗,'资其化源'是谈治中有防。这是《内经》'上工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上工治未病'即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治结合。
'其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根据'寒者温之,热者凉之'的治疗原则,临床上如果症候与气候同属于热者,用性质寒凉的药物;如果症侯与气候同属于寒者,用性质温热的药。
运气学说对88年的有关预测是怎样的呢?《六元正纪大论》曰:'戊辰年......,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语泽:1988年,太阳寒水司天,是水运太过之年。太阴湿土在泉。太阳主寒,上半年气候寒冷。
《六元正纪大论》曰:'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疠,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避虚邪以安其正......。'语译:88年太阳寒水司天,气候比季节来得早。该年自然气候特点是一片清肃,气候寒冷,大地上生长现象相对安静而不活跃。气候变化被认为与天体的水星和土星动行密切相关,农作物生长状况良好。
该年上半年气候偏冷,下半年气候偏湿,自然界一片清肃,农作物生长一般缓慢。因为气候寒冷,好象有水无火一样......。
初之气,即87年的大寒至88年的惊蛰节以前,农历十二月下旬至二月上旬,气候仍然很热。'草乃早荣'植物萌芽生长较平常提早,疫疠仍在流行,容易发生瘟病,人们会出现身热,头痛,呕吐,疮疡等热病症状。
二之气,因阳明主凉,主燥,在春分以后至小满以前,即农历二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气候偏凉,草木生长缓慢。因气候影响,肝气疏泄不及而发生抑郁中满症状。
三之气,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六步的三之气,正是司天之气的本位所在。由于太阳主寒,在该年小满以后至大暑以前,农历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气候物别寒冷,雨水也比较多,人们的疾病以寒病为主。
88年的药物和食物之所宜,根据气候寒热不同,人体犯病性质的偏寒偏凉,偏湿偏热的特点,可用苦、燥、温性的药物区别治疗;还要折其郁气,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避免不正常气候对人体的危害,注意起居调摄,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五运六气在医学上的运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根据运气相合的五行生克,制化,盛衰推测每年的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大致情况。二、为预防疾病及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
运气学说'根据大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四间气,客气相临、运气相合的五行生克制化,盛衰,从大到小逐步预测。87年自然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情况是:87为上半年气候偏凉,下半年气候炎热,人们容易得肝病,发生灾害的地理位置是东方震宫,在中国东方的上海一带。该年气候冷热的变化骤急,反差较大,春天应温不温,气候较凉;夏天气候炎热;秋冬春令,应该寒冷的秋冬,发生非其时而有其气,气候象春天一样温暖,带有甲壳的贝类动物(毛蚶、虾、蟹等水产品)就会遭殃,瘟疫流行。
88年气候特点是上半年偏凉,下半年偏温,农历2月上旬以前气候仍然较热,瘟疫仍在流行。农历三月(春分)以后气候转凉。
我们从省、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验证运气学说所推测的是否相符?
运气学预测87年下半年候炎热,从资料看:87年8月份的平均气温是31.8摄氏度,30年8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7.9摄氏度,前者比后者高3.9摄氏度;87年9月份平均气温是24.9摄氏度,30年9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3.4摄氏度,前者比后者高1.5摄氏度;87年10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1.3摄氏度,30年10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8.3摄氏度,前者比后者高3.0摄氏度;87年1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3.4摄氏度,30年11月的平均气温12.4摄氏度,前者比后者高1.0摄氏度.87年8-11月的月平均气温是22.85摄氏度,30年8-11月的月平均气温是21.0摄氏度,4个月的平均气温前者比后者高1.85摄氏度.人们都清楚的记得,87年国庆节后大家还在穿衬衫。
88年上半年气候偏凉,从资料看:88年2-3月的月平均气温是6.85摄氏度,30年2-3月平均气温注7.65摄氏度,前者比后者低0.8摄氏度。
87、88、年平均月气温统计表:
月份 123456789101112
.216.221.924.1.313.45.5
.717.422.327.436.1.87.1
.35.79.615.820.724.428.427.923.418.312.46.8
回顾87年至88年上海一带的气候实际情况及瘟疫发生、流行情况与运气学说所预测的相吻合。
笔者根据运气学说的预测与当时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上海甲肝瘟疫流行的病因病机:因上半年气候较凉,夏天炎热,乍冷乍热,气候的急骤变化人们难以适应,夏天本身因暑热伤气,人们的免疫抵抗力已经下降;在秋收冬藏之际封藏固摄自身元气,但气候却应冷反热,冬行春令,散耗了人体内的元气,抵挡邪气的免疫力继续下降。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热邪伴随着携带甲肝病毒的毛蚶侵袭人体时,甲肝瘟疫流行暴发,人们遭殃。因体虚邪盛,向周边地区(杭州、宁波)扩散。
直至88年春分以后,因气候开始寒凉,寒可胜热;且人们已经从瘟疫中吸取教训,不食有害的水产品,'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注意到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的重要性,使体内的正气逐渐恢复,因而春分以后,瘟疫开始收敛而逐渐平息。
87年入秋以后,笔者发现瘟疫开始流行,根据运气学说所提供的'寒可胜热'的治则,及发病的具体症状,拟方'防肝一号'。药用大青叶、山栀、黄芩、绞股兰等苦寒之品,当时笔者身任中医药科主任,指挥制剂室生产'防肝一号'。因'防肝'治疗肝病疗效很好,人们都争相购买,日夜加班仍供不应求,获得了社会、经济双效益。一到春分的那一天,我便下令停止生产'防肝一号'。事实也证明:瘟疫已经开始平息。但许多单位还在盲目生产,造成药品的滞积与浪费。
上海甲肝瘟疫已经过去14个年头了,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春暖夏热秋燥冬寒,四时气候暑往寒来,这是客观规律。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从天体运行的周期性变化中,已经知道气候变化、物候,人体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甲子一周六十年就是根据五大行星运行最小公倍数来计算的,'凡此定期之纪','定期'即一定的时间,如甲子一周六十年。气象学家也证实甲子一周的气象变化有周期性规律。古人注意到各种流行疾病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注意到了各个年份在气候上的共性,也注意到了各个年份在气候上的不同点,从而总结出了一套规律的推测方法。运气学说对上海甲肝流行的预测就是一个佐证。如果,气象、医学、环保、防疫等有关部门在87年告诫人们'慎起居,节饮食'以保养自身的正气,免受太过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之反常气候对人体的危害,告诫人们不要食用因水质污染而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水产品,那么,就能把瘟疫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使人们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使祖国医学的科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甲子一周六十年,每年每季的气候变化和疾病的发生是有周期性的,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动态的变化。例如,某种疾病,有的年份流行较广,临床表现也较重,而有的年份流行较少,临床表现也较轻,所以不能机械地来认识运气学说,而是要客观的,辨证的,动态的来运用运气学说。《五常政大论》说:'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至真要大论》更明确提出'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我们不能刻板地看待和运用运气学说。诚然,天灾人祸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因为气候的变化和疾病的流行也完全可以受人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人是可以控制自然的变化和疾病的流行的。祖国大地正在重视环保,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止沙漠化,治理污水,净化空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等等。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是造福后代的千秋大业。
研究运气学说,是为了能充分利用运气学说来为人类服务。《天元纪大论》说:'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十分迫切地要求我们要认真而细致地来研究和探索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对将要到来的气候变化可以预知;对已过去的现象,可以探求和解释,掌握其变化规律,并认真地按自然规律办事.如果主观违反,必然招致严重后果,发生灾害(如87年甲肝瘟疫).所以,运气学说不但要掌握,还应加以普及,做到人人懂得,使之永远为人类造福,并且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让古老的祖国医学继续发挥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保障人们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这是历史赋于我们的重任。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人参和应用人参的历史是最早的,远在商殷时代的甲骨文中即有记载,象形文字'参'属上下结构,上部是人参地上部位,显示出伞形花序,着生多个人参花的特征(古以三代表多数);下半部是具有双腿迈步态的'人'形,即代表人参根.夫天地间万物,皆禀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各显其性。独禀纯阳清和之气具补性者,除参无他物可与其媲美,故称参为'千草之灵,百药之长'。
人参大补元气添精神,补脾益肺,安神增智,生津液止烦渴,久病元虚将脱者必用,病后欲求恢复元气者常服之,有挽救虚脱之功效。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又能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补坚积,令人不忘。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虚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虚气短,咳嗽,喘促,体虚多汗,气虚津伤口渴,失眠多梦,血虚萎黄,肾虚阳萎,尿频及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人参不问男女老少,气血寒热,病属虚者,悉可用之,实扶危之至宝,救急之灵丹。
人参职专补气,肺为主气之脏,故独入肺经也,能回肺中元气于无何有之乡,肺气旺盛,则心肝脾肾四脏皆旺,故补益之功,独魁群草,功与天地并行不悖,气虚血弱者,补气则血自生,因血附气而行,气行则血行,且阴生于阳,甘能生血故也;补阴药中少用人参以生阳气,则阳生而阴愈旺,补阴药中多用人参以生阳气,则阳生而阴越亏。故用人参补阴,只宜少用。用参于补阴之内,亦有动火之虞。
人参诸虚兼调,五脏俱补,肥白人任多服,苍黑人宜少投。
人参应用极为广泛。'方书之祖'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载方113方,其中配伍人参者达21方,占18.6%;孙思邈《千金备急方》共收载5300余方,配人参者达358方,占6.8%;王涛《外台秘要》共收载6320余方,配伍人参576方,占9.1%……足见人参用途之大。
人参的产地
民间有谚:'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
人参分布于东经117-137度,北纬40-48度的各种类型山地,产于中国者名'人参',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名'西洋参',产于日本名'东洋参',产于朝鲜名'别直参'。人参的主要产地为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国长白山脉延伸地区。人参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故禀性属阴;参见日即烂,赖湿润以生长,产参之区域,山势极多险峻,周围千余里皆崇山大川,环绕其间,森林茅草遮掩遍山,瘴雾迷漫,终日不见日光,寒风透骨,甚至有终年冰雪不能溶化之处。其产于吉林南辽,宁东之长白山及吉林省宁安县之野生者为最佳。现今多为栽培。
人参的种类
人参可分为三种:山参、移参、养参。山参又名纯山参,乃山中自然生成者,整个生长过程中,未经任何人工管理,其品质最美,价值最高,惜资源较少,目前市场上很难有见。移参为自然生成之参苗,再行移植培养者,或人工培养之参苗移植于山野者,或参苗培养几年后再行移植山野者,统称为'移山参'。养参即纯由人工培养者。
山参的品系分类
纯山参资源较少,供难应求,但其同类产品较多。大致有:山参艼变、山参扒货、池底参、籽海、籽扒、圆扒、秧扒、苗扒、老栽子上山,小栽子上山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山参艼变:系指山参在生长过程中,被人或野兽践踏、火灾、野鼠或虫害咬食及腐烂等,使主根毁坏,不定根{艼}仍继续生长,从而代替主根,如此长成之山参称'山参艼变'。治疗之力与纯山参略同,唯形状体态不佳。
山参扒货:指釆得的山参较小,或来不及投售又重新埋入山野,让其再自然生长,经若干年后重新挖出者。功比纯山参稍逊,约百分之八十左右。
池底参:乃老参地、休闲地或园参旧栽培地釆挖后遗漏下来的人参,自然生长若干年后采收者,其皮粗糙、松泡,无光泽,横纹浮浅。治疗之力比圆参为佳,约为纯山参的百分之三十。
籽海:指将人参种子撒播于山野或森林中,让其自然生长发育经10~20年后釆收之人参.其皮细嫩、光滑,横纹浮浅。疗效比池底参稍佳,约为纯山参的百分之四十.。
籽扒∶系将人参种子散播在人参畦床内,在人工看管下令其自然生长,经若干年{一般10年左右}后长成之参。其芦多直而长,皮较老,须上珍珠点不明显。功效比圆参略佳,约为纯山参的百分之二十。
圆扒∶指釆收圆参时,挑选五形全美的(形体美观,芦头长)重新栽植于参畦内,经若干年后釆挖的人参,也称'硬底参'。一般5年、8年各扒一次,或9年扒一次,10年后釆收。苗扒、秧扒、老栽子上山、小栽子上山均属圆扒之类。其皮多粗糙无光泽,横纹浮浅,须较多,功效与籽扒相近。
山参的识别
山参的形态由芦头、艼、体、纹、皮、腿、须及珍珠点所组成。目前仍沿用'五形'、'六体'等为主要经验来鉴定山参的优劣。'五形'指芦、艼、纹、皮、须;'六体'指灵、笨、老、嫩、横、顺。芦的形态分圆芦、马牙芦、堆花芦、竹节芦、线芦、两节芦等,以圆芦品质最佳,竹节芦稍逊。艼分枣核艼、蒜瓣艼、对生艼、毛毛艼等,以两端小,中间膨大,形如枣核的枣核艼为优。纹大致分螺旋纹、断头纹、跑纹三种,纹细而腻为上品。皮宜细紧。须根以细长坚韧,清疏不乱,珍珠点明显为优等。灵体指人参体态玲珑可爱,体腿明显;笨体指人参体态笨拙不美观;横体指人参两腿向旁伸展,根较粗短,多因地势使然;顺体见人参根顺直,须细长;老体乃人参历年久远,皮色老黄,横纹细密而紧实;嫩体见人参皮色嫩白,横纹浮浅。
人参以皮黄光泽,体圆,质实肉湛者为上品。山参之嫩皮如绵而实坚,纹细而腻,芦头与须之傍,天然长成珠结,一年一结,辨别年数,视其外面之目点,即可知其老嫩,其点愈多,历年愈久。纯山参年数愈久,性愈温和,其精力亦越足,因其吸天空清静之气足,受地脉英灵之质厚,故其力巨也。其同类产品(籽海、籽扒等)辨之,体质宜坚白,皮宜细紧,有横绉纹,芦蒂宜凹陷,芦上桠节宜多,桠节多即年份多故也,味宜甜中兼苦,且有清香气,而有回味,方是上品。
人参的釆制
人参一般在9~10月份釆收、釆挖后先将其浸入水中,待其湿润后,洗、刷除净泥土,悬挂绳上让其自然晾干或晒干者,称'生晒参'。人参(多为圆参)洗净后,剥去老黑皮,用绒制之弓,将参周身拉成细纹,用针遍刺出孔,取白冰糖放入锅内同水煎熟,糖亦溶解,移时侯冷,将参掷于锅内,以糖汁浸一宿,第二天取出阴干,名曰'白参'。将圆参洗净刺孔,先以糖汁浸一宿,次用蒸笼干蒸之后,取出晒干,名曰'红参'。支、须根加工成'红参须',不定根加工成'红参艼'。人参经糖汁浸过之后,使原本松驰的参体转为坚硬紧密有光泽。参釆挖洗净后,用低温真空干燥法加工的人参称'冻干参'或称'活性参'。
人参的现代应用
人参专治心脏衰弱及神经衰弱之消化症,为唯一补剂。入胃后能助胃之消化力,一
部分与胃酸化合,而含水素与类似葡萄糖之糖质,至小肠始被吸收而入血中,能促进血液之进行,助长血球之产生,使精神振兴,体力强健,故人参之主要效能为强壮药,凡肺痨、神经衰弱、阳萎、遗精、衰老、贫血与肾脏病,子宫病及一切体力消耗所起之病皆可用,于神经衰弱之头痛眩晕尤有特效。
1.影响物质代谢∶人参对血糖水平具有调整作用,可使紊乱的代谢过程得以正常化。能显著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症。对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也有抑制作用。
2. 调节神经中枢∶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双重调节作用。能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力。
3.影响机体应激能力∶人参有明显的抗疲劳、抗缺氧、抗低温、抗高温和抗噪声等应激作用。
4.延缓衰老∶人参能抑制自由基的生成,猝灭或清除机体内已生成的自由基,保护生物细胞膜免受损伤。能提高脑摄氧能力,促进脑对血氧的利用率,还可明显降低甘油三脂含量,明显增强肝胞的DNA复制。人参挥发油可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为人体所吸收,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进肌肤的发育营养和光泽,具有防皱和抗寒冷与紫外线辐射作用。
5.影响循环系统∶人参对血小板聚集有肯定的抑制作用,并有降低血液粘度,增强血液流动性,抗血凝及促纤溶等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或增加冠脉血流量。少量人参能使末梢血管收缩,致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
治疗肿瘤∶人参中所含人参皂甙,人参多糖,人参挥发油等对恶性肿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瘤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实验证实人参制剂可使离体培养的肝癌细胞发生向正常肝细胞逆转的效应,其不仅抑制了肝癌细胞分化生长的能力,且使肝癌细胞的生化系统发生趋近于正常肝细胞的改变。人参也是防治肿瘤的常用制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抑制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能防治因炎症和感染而导致的肿瘤恶化和发展,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补体形成。人参能加强化疗药的抗癌作用,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升高血红蛋白,保护化疗顺利进行。
人参能使癌症术后病人食欲增进,体重增加,疼痛减轻。血检∶红细胞、血色索增加,贫血症状显著改善。其他抗癌药与本药合用时,几乎看不到白细胞减少,故本药具有防止抗癌药抑制造血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症状,对抗化疗和放疗引起的副作用。人参对胃癌前期病变的治疗也有显效。人参用于癌症的治疗是大有开发前途的。
人参服用方法
人参常用量为每日3至15克,可根据病情及参的种类酌情加减。如野山参一般为3-5克,朝鲜参5-10克,其它种类可用10-15克。
人参的服用方法有四种:
吞服:人参碾成细粉,每日1-2次,温开水冲吞。
含服:人参切成片、块,放置口中,允吸其汁,待人参软化时,嚼碎咽下。
蒸服:人参置杯中加盖,隔水蒸熟,咀嚼慢咽。
炖服:人参切片或整枝放入杯中放水加盖,炖汁服用,二天后连同参块一起,嚼细咽下。
上述诸法,以吞服最佳,因人参之主要作用在于'气'和'味',碾粉吞服气味俱全,且易吸收;炖服因人参质地较坚,煎煮过短,气味难全,煎煮过长,'气'已蒸发,影响疗效。
人参是祖国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从古至今,一直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癌症患者大多本虚标实,故治之大法以扶正培本、抗癌祛邪为主。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入肺脾经,功能培元固脱,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主治气短喘促,食少倦怠,口渴多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重病、久病或大出血后虚脱等。在补法治癌的药物中,人参具有独到之功,可用于属气虚症的各种肿瘤,也常用于放、化疗不良反应,每获佳效,现举例如下。
1.人参伍补肾攻毒药,治乳腺癌骨转移
患者,女,职工。1987年5月行乳腺癌清扫术,1989年4月右腿疼痛,行走不便,经X线、CT片检查,诊断'右髂骨转移性骨癌',血清碱性磷酸酶108单位/升,经放、化疗未能奏效,来我院中医科求治。当时患者面色萎黄,消瘦呈恶病质,痛苦貌,右下肢勉强跛行,纳少,乏力;查体左乳缺如,右髂骨处压痛、灼热感,右髋关节活动障碍,血象WBC2×10九次方/升,RBC2·2×10十二次方/升,PLT56×10九次方/升,舌质淡,脉细。证属毒邪侵袭肝肾两经,复加手术创伤、放化疗毒性作用,元气衰败。治拟培元补肾、攻毒抗癌。处方:别直参5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女贞子12克,补骨脂12克,桑寄生12克,牛膝12克,守宫3枚,蜂房12克,全蝎3克。服方10剂后精神好转,疼痛已止,纳增,续方90剂后复查:面色有神,行走自如,体重增加8公斤,X线、CT片复查与前片比较,原来破坏的骨组织已在修复,有明显吸收好转,血象均升至正常范围。1996年8月复诊,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能打拳、跳舞已数年,每年仍守上方服100多剂,带瘤良好生存已15年。
按语:患者年事已高,且又遭手术、放化疗耗气伤精,由表及里骨转移,脏腑已衰,属虚当补,故首选人参为君扶正固本。人参味甘生血,阳生阴长,有山茱萸、枸杞子为伍补肾调肝,用守宫、全蝎祛风止痛、通络攻毒,长期服用痛止、血升、癌抑,人参有起死回生之力。
2.人参配健脾散结中药,协同放疗治食管癌
患者,王德林,男,现78岁,干部。1981年1月因吞咽不利,进行性消瘦,胸背疼痛,来院作食管镜检查,病理检查报告:食管上段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长度约4㎝,粘膜破坏,不宜手术,放射治疗前查WBC仅2×10九次方/升,暂不能接受,当时患者面色晄白浮肿,头晕,气短,倦怠,呕吐痰涎,饮食仅能通过半流质,脉细弱,苔薄白。证属气虚阳微,痰湿郁结。治拟补气健脾,利湿散结。处方:别直参5克,炒白术12克,姜半夏10克,厚朴10克,薏苡仁30克,茯苓12克,代赭石12克,守宫3枚,仙鹤草30克。服上方7剂后查WBC3·9×10九次方/升,诸症好转,给于三野交叉放射治疗方案,Co照射剂量6500CCR/36次/70天。其间仍服上方不间断,WBC稳定在4×10九次方/升左右,复查X线片示:其原粘膜破坏消失,管壁光滑,舒张自如,钡剂通过良好。嘱原方别直参改人参12克继续服用,1996年来院复查,面色红润,吞咽通畅,放疗结束后一直坚持服上方,其中人参总量已服用10㎏以上,已良好生存21年。
按语:食管上段癌大多细胞分化差,多有淋巴结转移,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放疗5年生存率10%左右。此例初诊服方后使之WBC上升,接受放疗顺利完成,尔后继续标本兼顾,巩固疗效,已存活21年,可见人参扶正固本之功。
3.人参合补肺通利药治肺癌
患者,女,68岁,农民。于1984年2月出现咳嗽,气急,胸闷,以'气管炎'治疗二个月未见改善。4月来院摄X线全肺与分层片报告:肺右侧位下段有8㎝×5㎝,密度均匀,边缘尚清晰的块状阴影。痰液脱落细胞检查找到鳞状细胞癌,诊断:右肺癌。4月22日给环磷酰胺600mg,自力霉素2mg,静脉滴注,隔周一次的联合疗法3次。注射后心悸,恶心呕吐,盗汗,失眠,咳嗽,胸痛等症加剧,并出现排尿困难,服利尿药等,无效而放置导尿管,数次拔除导尿管因尿潴留严重再次插入,患者不能忍受化疗毒性反应而转来中医求治。四诊神色憔悴,呼吸急促,呼多吸少,舌质淡边有瘀紫斑,脉细数。此乃癌肿壅于肺,肃降失司,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故小便不通。治法:提升肺气,用独参汤,取别直参6克炖服,服后2小时,小便通畅连同导尿管排出,次日处方:别直参5克,升麻9克,山海螺30克,天冬10克,冬虫夏草10克,炙葶苈子30克,半支莲30克,地龙30克,车前子15克,服3剂后小便通利,面色有神,呼吸平稳。三诊处方:红参须12克
生黄芪30克 白术15克 冬虫夏草10克地龙30克 防己12克 土茯苓30克 半支莲30克 蛇舌草30克薏苡仁30克
间断服用,1989年5月来院复诊时诉能从事轻微家务劳动。X片复查病灶与前相仿。带瘤生存4年后失访。
按:癌肿壅肺,化疗毒性使患者肺气衰弱,清气不升,则浊阴不降,肺气失于肃降,故呼多吸少,不能通调水道。治病必求于本,药用别直参升提肺气,立竿见效,小便自利;再续用人参、冬虫夏草、防己、地龙补肺通利,使患者转危为安,延年益寿数年。
现代研究认为人参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滋补药,对人体太过不足产生的疾病,能起到调节和平衡,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分泌功能和各种细胞的活力,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人参具有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升高血红蛋白的作用。人参作为全身强壮剂,使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增强,从而增加各种治疗机会的获得和疗效的提高,对放化疗常见症状的白细胞减少,肝损害及恶心、消瘦、口干、出汗有明显效果。
人参品种繁多,用法各异。急症、病重、阳虚适用别直参、野山参,一般虚症,长久服用可选红参、参须,若见阴虚有火或与清热解毒药共用以西洋参为宜。
癞蛤蟆外观丑陋,皮肤灰黑,满身疙瘩,还会发脾气,鼓起肚皮'嘎嘎!!......'声音凄惨。常在池泽、石阶下、草堆里栖居,行动笨拙;人们一见到它就厌恶,小孩会用木棒揍它;当某人做一件力所难及的或可想而不可求的事,旁人就嘲笑他异想天开,还会添上一句:'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现实中人们对癞蛤蟆不仅仅是偏见而是残忍,前段日子,报纸就曾刊登:某某非法交易市场癞蛤蟆一天的成交量达某吨;上海郊区民间盛行把癞蛤蟆当美味佳肴享用的旧习,并漫延到广东及其他地区,餐馆的食牌上标有'薰拉丝(其实是蟾蜍),'还有红烧、清炖、油炸等。如今,原来随处可见的癞蛤蟆几乎难觅踪迹;以后,也许会象大熊猫那样受到保护.其实癞蛤蟆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它外表丑陋但舌上的"墨绿色"是世界最漂亮的颜色,比缅甸的翡翠还要诱人.蟾蜍是益虫,每天要消灭几百只害虫,如苍蝇、蚊子、菜青虫、蚂蚁等;它还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药用价值;今天的参考消息就刊登了美国人研究的:以蟾蜍色胺治疗乙型肝炎比西药干扰素疗效高好几倍。古今中外的学者、文人、平民百姓都在赞美它
蟾蜍,古指'月精'。《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纬演孔图&:'蟾蜍,月精也。'科举时代以'蟾宫折桂'比喻考取'状元等功名。学友、诗友相互间常用祝词为'但愿蟾宫早折桂。'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蟾蜍系我国传统中药,据祖国医学文献记载,其性味辛凉有毒、具有破结除积,行水湿、化毒、定痛、强心之功效,古人早已运用于临床治疗恶疮、瘰疬、肿瘤膨胀、水肿、慢性骨髓炎和心衰等。
胡庆余堂的名牌传统中成药六神丸就是以蟾酥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成书于东汉未年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载有蟾蜍的功用,以后唐、宋、明、清等皆有发挥。
历代记述:《神农本草经》:'味辛寒。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创。服之不患热病。生池泽。'
唐·甄权《药性本草》:'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傅一切有虫恶疮,滋胤疮。'
宋·《日华子诸家本草》:'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破癥结,烧灰油调,敷恶疮。蟾酥同牛酥或吴茱萸苗汁调,摩腰眼阴囊,治腰肾冷,并助阳气,又疗虫牙。'
明·《本草纲目》:'治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明·《本草汇言》:'疗疳积,消膨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也。'
清·《本草求真》:'蟾蜍气味辛寒,凡癥瘕积块,风犬咬伤,小儿疳积,瘟疫发斑,疮疽发背,用之皆效。以其辛有发散之能,寒有逐热之功,外敷固见神功,内服亦能去积除热。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
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气尽从汗出,不留内入,而热自可除矣。'
配伍应用:蟾蜍、蟾酥无论内服外用,均有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临床每与活血消肿止痛药配伍应用。如《外科大成》玉红散即由蟾酥、升药、乳香、没药等组成,用治疮疡溃后腐肉未脱或溃久不敛致成瘘水。走马牙疳多见于小儿,发病急,病势重,治疗非易,《杨氏家藏方》必效散以蟾酥,人中白、麝香等共研外敷,治一切牙疳,齿龈蚀烂,口臭出血。《郑氏小儿方》以癞蛤蟆、黄连、青黛、麝香合研外敷走马牙疳,侵蚀口鼻。《喉科心法》六神丸由蟾酥、牛黄、珍珠、当门子、辰砂共为细未、米浆为丸、百草霜为衣,治疗时邪疫毒,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双单乳蛾汤水难进者;并治疔疮对口、痈疽发背、肠痈、腹疽、乳痈、乳岩,一切无名肿毒;兼治小儿痰急惊风,肺风痰喘危在倾刻。用于痧症吐泻腹痛,夏季感受寒湿秽浊之气,误食不洁之物,腹痛吐泻,肢冷脉伏,甚则昏厥者,蟾酥内服有辟秽止痛,开窍醒神之功,临床多与麝香、丁香、茅术、西黄等芳香之品同用,如《绛囊撮要》蟾酥。《普济方》蟾酥托里丸治一切恶疮,由蟾酥、穿山甲、百草霜等组成。《医学正传》蟾酥膏(蟾酥、白丁香、寒水石等)研细外敷治瘰疬。此外,以蟾酥、麝香共用治牙痛极效《圣惠方》。《外科大成》蟾酥散以蟾酥、半夏、闹羊花、胡椒等组成,用于外科麻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蟾蜍膏治附骨疽,久不瘥,脓汁败坏,或骨从疮孔出。大蟾蜍一只、乱发一块、猪脂一斤,同煎去滓凝膏,贴之即愈。……
民间应用:民间用药,蟾蜍极受青睐。我们杭州人端午节,人们食用蟾蜍,饮用雄黄酒预防暑天热毒的习俗由来已久。治小儿疳积、腹大、黄瘦骨立、头生疮、结如麦穗,用立秋后大蟾蜍一只制过服之,积秽自下,一月后形容改变,妙不可言。小儿脐疮出汁,久不瘥,蟾蜍烧未傅之,日三,甚验。
治破伤风:用蟾蜍切剁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入酒二两半,温热服之,少顷通身汗出,神效。又以蟾酥二钱,汤化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为未,合捣丸,绿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豆淋酒下。
治狂犬咬伤:每七日一发:生食蟾蜍脍绝良,亦可烧灰食之。
折伤接骨:大蟾蜍生研如泥,劈竹裹缚,其骨自痊。
拔疔毒:蟾酥以白面黄丹制作剂,每丸麦粒大,挑破纳入,仍以水澄膏贴之。
治喉痹乳蛾等症:癞蛤蟆眉酥,和草乌尖末,猪牙皂角末等分为丸,小豆大,每研一丸,点患处,神效。
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者:以蟾酥,广胶,米醋共加热,不住手擦患处,以愈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蟾酥外用不可入目。
蟾蜍入药早在东汉时代就有记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它具有抗癌、升高白细胞、强心、升压、兴奋呼吸等功效。
化学成分: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计有:蟾蜍甾二烯类(蟾毒灵、远华蟾毒精、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嚏根草甙元、羟基华蟾毒精、脂蟾毒精……);强心甾烯蟾毒类(沙门甙元一3一半辛二酸酯、沙门甙元一3一辛二酸精氨酸酯、沙门甙元一3一庚二酸精氨酸酯、沙门甙元一3一硫酸酯……);吲哚碱类(5一羟色胺、蟾蜍色胺、蟾蜍季胺、蟾噻咛、脱氢蟾蜍色胺……);甾醇类(胆甾醇、7B一羟基胆甾醇、麦角甾醇等);其他尚有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蟾蜍制剂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内脏血管的功能;有强心作用,对心肌缺血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蟾酥可使纤维蛋白原液的凝固时间延长,其抗凝作用与尿激酶类似,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后溶酶活性化,而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对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血管狭窄而引起的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障碍,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氧。),有明显的升高动脉压作用,对内毒素血症所致休克有较好的疗效(主要与它具有强心、升
压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有关);能升高白细胞及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作用;能使呼吸兴奋;抗肿瘤;消炎;麻醉;能兴奋
肠平滑肌,使其收缩振幅增大,频率加快;尚能镇咳。对绿脓杆菌、步他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配伍制剂:蟾蜍镇痛膏,由蟾酥、马钱子、天南星、川乌、雄黄、白芷等组成,功能消肿止痛,散结,适用于各种肿块的止痛、消散,也可用于肌肉劳损、骨刺、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蟾蜍锭:由蟾酥、麝香、冰片、蜈蚣、儿茶、大黄等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恶疮初起,疼痛坚硬,以及毒虫咬后红肿痒痛。蟾酥片:由蟾酥、蒲公英等组成,功能抗结核,消炎,主治结核病、感染等。金蒲胶囊:由蟾酥、牛黄、山慈菇、苦参、砂仁等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化痰,用于晚期胃癌,食管癌等患者痰湿瘀阻及气滞血瘀症。安替可胶囊:由蟾皮、当归等组成,功能:软坚散结,解毒定痛,养血活血。可单独应用于肿瘤治疗;与放射合用,可增强放疗的敏感性而提高疗效。
治疗心力衰竭:用强心散(蟾酥、茯苓)治疗各种心力衰竭30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麻醉:用蟾酥制成的蟾酥酊,擦于病牙龈部及牙周袋内,约3分钟即可试拔牙,共拔病牙69例,有效率达100%,优良率85%。
治疗化脓性感染:用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10-20mg肌注,日2次。临床观察252例,计急性扁桃体炎73例,各种脓肿62例,疖痈34例,急性乳腺炎18例,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14例,冠周炎及牙周炎12例,脓疤病9例,其他化脓性炎症30例。临床症状除机能障碍及局部红、肿、热、痛外,伴恶寒发热,全身不适138例,其中体温38-39摄氏度105例,38摄氏度以下者33例。疗效: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204例,好转2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93。2%,疗程最短1天,最长21天。
治疗肺结核等结核病:用蟾酥水溶性注射液每日16-20mg肌注,3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浸润型肺结核26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例,胸膜炎1例,淋巴结核4例,骨结核2例,腰椎结核3例,结核性骨髓炎3例,副睾结核1例,共计43例,总有效率83.7%,痊愈率和显效率为46·5%。
治疗肿瘤:现代研究证明蟾蜍内脂类有抗肿瘤作用,蟾酥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人的肝癌,卵巢腺癌、颧上下颌未分化癌、间皮癌、胃癌、脾胃瘤、唇癌、软肉瘤等肿瘤细胞的呼吸。华蟾蜍毒素、华蟾蜍次素,均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蟾皮和蟾胆汁对小鼠移植性宫颈癌U14和腹水型肝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能抑制人肝癌和白血病细胞的呼吸,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此,有很多肿瘤医师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1、治疗肝癌。骆氏用复方蟾龙丸(蟾酥、天龙、儿茶、藤梨根、夏枯草等组成)治疗原发性肝癌137例,显效21例,有效45例,无效71例,有效率48.2%。有人用复方蟾酥片治疗晚期肝癌2例,取得腹水消退,胃纳增加,病情稳定的良效。民间用活蟾蜍5只,黄酒500克,共蒸1小时,去蟾取酒,每日30克,对色滞血瘀,肝郁不舒之肝癌痛者有效。
2、治疗食管癌、胃癌。王氏用复方蟾皮胶囊治疗晚期癌症219例,其中食管癌38例,胃癌35例,总缓解率分别为46.7%、33.5%用复方蟾皮胶囊加放疗治疗100例晚期食道癌,总缓解率达72%,比单纯放疗组(34.4%)提高了37.6%。李氏用蟾-50治疗恶性肿瘤114例,其中食管癌23例,胃癌22例,有效分别为11例、16例。戚氏用金蟾片治疗食管癌19例,胃癌16例,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北京市肿瘤医院报道:'5-FU与蟾蜍制剂合用可以增效减毒,改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甲皱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
3、治疗肺癌。马氏用肺癌4号方(八角金盘、干蟾皮、鱼腥草等)治疗本病48例,结果存活5年以上者5例,3年以上者20例,2年以上者17例,1年以上者6例。陈氏用五虫散(守宫、全蝎、干蟾、水蛭、川贝)共治95例,显效6例,占6.3%,有效52例,占54.8%。周氏用鹤蟾片(仙鹤草、蟾蜍、人参)治疗肺癌102例,其中显效7例,有效63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68.6%。唐氏从原发性肺癌患者肿瘤大小,血清脂质结合吐液酸,血清总唾液酸变化水平来比较分析中药鹤蟾片与放疗对肺癌的疗效,结果提示鹤蟾片对各型肺癌均有明显效果,对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更优于放疗。李氏用干蟾皮制成5%静脉注射液,对肺癌及多种肿瘤有治疗效果。蒋氏用蟾酥水溶性总成份注射液治疗164例肺癌,总有效率为67.07%。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6.43%、7.32%、1.83%。骆氏用蟾酥油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肺癌48例,有效率85%,16例肿块消失。
4、治疗白血病。于氏以中药蟾蜍酒治疗各型白血病52例,总缓解率为75%,完全缓解率25%,其中对急性白血病疗效最好,完全缓解率为33.3%,总缓解88.8%(9例),对白血病前期及慢粒疗效也较显著,对早幼粒及急单疗效较差。张氏以蟾蜍煮鸡蛋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延长缓解期与生存期。有人用六神丸治疗急慢性白血病10例,完全缓解2例,进步5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2例,10天后白细胞总数开始下降,脾脏缩小,随之自觉症状轻或消失,血红蛋白、血小板上升。
5、治疗肠癌。李氏用蟾-50注射剂加入葡萄液中静注治疗肠癌12例,证明有较好疗效。王氏
用复方蟾皮胶囊治疗晚期癌症多例,其中对肠癌疗效最好,总缓解率55%。贾氏用消癌丸(癞蛤蟆皮粉、蒲公英、大青叶等)治疗直肠癌52例,结果生存10年以上7例,5年以上12例,3年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舌癌手术后复发脖子长满硬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