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药材到底是炒牛蒡子子还是石决明?

牛蒡子炒用的效用有哪些?_百度知道
问:牛蒡子炒用的效用有哪些?
权威医生回答
来自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三甲)
你好,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佳,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如治麻疹透发不畅的宣毒发表汤(《金鉴》);用于咽喉肿痛。同时果皮破裂,酶受到破坏,易于煎出药效,利于甙类成分的保存。
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属于年纪大导致的,
指导意见:
目前这个问题我建议...
肥胖都是由于摄入热量太多转化为脂肪引起的,最好是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消耗过多的脂...
牛蒡子跟新鲜的牛蒡的效果恐怕并不一样的。另外不建议自行盲目选摘中药原料用于疾病治...
牛蒡子跟新鲜的牛蒡的效果恐怕并不一样的。另外不建议自行盲目选摘中药原料用于疾病治...
患者提到的中药上具有养阴润肺,利咽止咳,健脾利湿功效。临床上可用于肺阴不足导致的...
* 百度知道专家平台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2008年中级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2)
19.致热能力最强的是哪种微生物产生的热原( ) A革兰氏阳性杆菌 B革兰氏阴性杆菌 C绿脓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沙门氏杆菌 答案:B 注解: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是微生物的尸体及代谢产物
19.致热能力最强的是哪种微生物产生的热原( )
  A革兰氏阳性杆菌 B革兰氏阴性杆菌
  C绿脓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沙门氏杆菌
  答案:B
  注解: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是微生物的尸体及代谢产物。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其中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20、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
  A磷脂 B脂多糖 C蛋白质 D淀粉 E葡萄糖
  答案:B
  注解:热原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类毒素,类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高分子复合物,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21.蒸煮后,降低其毒的药材是( )
  A黄芪 B麻黄 C草乌 D苦杏仁 E黄柏
  答案:C
  22.指出下列哪一组药材通过炮制后主要起&杀酶保苷&作用
  A大黄、白芍、甘草、苦杏仁 B秦皮、槐米、大黄、黄芩
  C桔梗、白芍、黄芩、白芥子 D苦杏仁、白芥子、黄芩、槐米
  E人参、甘草、大黄、柴胡
  答案:D
  23.酒制药物时,除哪种药物外,一般都为黄酒( )
  A大黄 B乌梢蛇 C蟾酥 D桑枝 E白芍
  答案:C
  注解:药物用酒拌润时,容器上应加盖;酒炙药物时除蟾酥外以黄酒为主,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黄酒10-20kg。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酒炙药物一般文火,勤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24.下列哪味药醋制后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A五灵脂 B延胡索 C商陆 D甘遂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25、盐炙法能增强补肾作用的药物是( )
  A小茴香 B杜仲 C益智仁 D知母 E荔枝核
  答案:B
  26、通过醋炙,有助于引药入肝的药材是( )
  A桑白皮 B柴胡 C黄柏 D白术 E枳壳
  答案:B
  27经煅后失去结晶水的药材是( )
  A石决明 B明矾 C自然铜 D赭石 E云母石
  答案:B
  注解:石决明、自然铜、赭石、云母石均不含结晶水,仅明矾含有12个结晶水,煅烧后失去全部结晶水。
  28、六神曲的成分是( )
  A苦杏仁、赤小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苍耳草、白面
  B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
  C苦杏仁、白扁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
  D桃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
  E桃仁、白扁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辣蓼、白面
  答案:B
  注解:六神曲为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等加面粉(或麦麸)混合后经发酵而成。
  29. 提出&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是( )
  A .陈嘉谟 B .缪希雍 c .李时珍 D .雷 E. 张仲岩
  答案: B
  30 .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是 (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
  答案: D
31 .&麻黄汤&中麻黄应首选 ( )
  A .生麻黄 B .炙麻黄 C .麻黄绒 D .蜜炙麻黄绒 E .去节麻黄
  答案:A
  32 .&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应首选( )
  A .生黄芪 B .蜜炙黄芪 C .米炒黄芪 D .炒黄芪 E .酒炒黄芪
  答案: B
  33 .长于化痰止咳,泻火解毒的甘草是 ( )
  A .生甘草 B 。炙甘草 C .炒甘草 D .甘草梢 E 。麸炒甘草
  答案;A
  34、饮片&伤水&,易导致 ( )
  A .败片 B .翘片 C 。变色与走味 D .油片 E .发霉
  答案;B
  35.去芦的药物有 ( )
  A .党参 B .补骨脂 C .麦冬 D .五味子 E .木通
  答案: A
  36.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 ( )
  A .王不留行 B .牵牛子 C .牛蒡子 D .决明子 E .蔓荆子
  答案:D
  37 .醋炙芫花的目的是 ( )
  A .增强疏肝理气作用 B .增强活血止痛功效 C. 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D .便于调剂和制剂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38.石决明炮制的作用是 ( )
  A .改变药性 B .降低毒副作用 C .缓和燥性
  D .使质地疏松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39.酒蒸后消除刺激咽喉副作用,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的药物是 ( )
  A .肉苁蓉 B .女贞子 C .黄精 D .五味子 E .地黄
  答案;. C
  40、半夏炮制品中善于止呕的是 ( )
  A .清半夏 B .法半夏 C. 姜半夏 D .半夏曲 E .生半夏
  答案:C
  41.狗脊表面为
  A.被粗刺 B.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 C.被棱线
  D.被硬毛 E.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
  答案:B
  42.何首乌异型维管束的存在部位是
  A.皮层 B.韧皮部 C.木质部
  D.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方 E.木栓层内侧
  答案:B
 39.酒蒸后消除刺激咽喉副作用,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的药物是 ( )
  A .肉苁蓉 B .女贞子 C .黄精 D .五味子 E .地黄
  答案;. C
  40、半夏炮制品中善于止呕的是 ( )
  A .清半夏 B .法半夏 C. 姜半夏 D .半夏曲 E .生半夏
  答案:C
  41.狗脊表面为
  A.被粗刺 B.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 C.被棱线
  D.被硬毛 E.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
  答案:B
  42.何首乌异型维管束的存在部位是
  A.皮层 B.韧皮部 C.木质部
  D.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方 E.木栓层内侧
  答案:B
44.炉贝来源于
  A.川贝母 B.暗紫贝母 C.浙贝母 D.梭砂贝母 E.甘肃贝母
  答案:D
  45.姜黄与郁金的区别是
  A.同科不同属植物 B.同属不同种植物 C.同种植物,药用部位不同
  D.不同科植物 E.不同植物,药用部位相同(责任编辑:xiaoxiao)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
华夏考试网()是华夏旗下权威专业的教育考试网站!提供网校排名、网校点评、会计网校、医学网校、建筑网校、法律网校、公务员网校、考研网校、英语网校、自考网校等最权威网校课程!为考生提供最优质的考试服务及教育资源!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贵方版权,请及时联系!华夏考试网地址:郑州市纬五路14号金融广场26层,QQ:炮制学炒法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1页免费35页1下载券42页1下载券34页1下载券37页免费 41页3下载券35页3下载券37页3下载券34页3下载券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页免费1页免费
炮制学炒法习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 正文
2014年主管中药师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专业知识
17:46 来源:&    【
】【】【】
2014年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专业知识:
中药炮制学
1.符合传统&相畏为制&制药原则的炮制品是
A.黄酒炮制大黄
B.麦麸炮制苍术
C.生姜炮制半夏
D.米醋炮制乳香
E.盐水炮制黄柏
解析:半夏用生姜,制后可降低毒性。
2.炮制后可改变药性的药物是
解析:鲜地黄和生地黄苦寒之性较强,蒸制成熟地黄后,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
3.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的药物是
解析:生莱菔子,能升能散,可涌吐风痰;炒莱菔子,功专沉降,下气化痰,消食除胀。
4.含生物碱类成分药物常用下列哪一组辅料炮制
A.黄酒、米醋
B.盐水、蜂蜜
C.麦麸、灶心士
D.蛤粉、滑石粉
E.银花、黑豆
解析:游离生物碱除季铵类生物碱和一些分子量较低或含极性基团较多的生物碱外,一般都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弱酸、乙醇。根据这一性质,炮制时常常选用醋、黄酒、白酒等辅料进行加工处理。
5.&生升熟降&是指炮制对药物哪方面的影响
A.作用趋向
B.作用部位
解析:中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如莱菔子,辛甘平,偏温,作用升浮。古人认为,该药能升能降。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引药归经&是指炮制对药物哪方面的影响
A.作用趋向
B.作用部位
解析:中医对于疾病的部位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7.&三类分类法&是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的
A.《雷公炮炙论》
B.《炮炙大法》
C.《修事指南》
D.《本草纲目》
E.《本草蒙筌》
解析: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把炮制方法作了概括性的归纳,提出了三类方法:&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等;水火共制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余外制虽多端,总不离此二者。&这就是中药炮制方法分类的开始。
8.下列辅料中不属于固体辅料的是
解析:液体辅料主要有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胆汁、麻油等。固体辅料主要有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等。
9.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E.18%~20%
解析:炮制品中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一般在7%~13%
10.容易泛油的药物是
解析:泛油主要发生在含挥发油、油脂及糖类多的种仁及根茎类药物中,如杏仁、桃仁、郁李仁、天冬、玉竹、牛膝等
11.麻黄的加工方法是
C.青黛拌衣
E.朱砂拌衣
解析:麻黄生品辛散发汗力强,经蜜炙后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同时因蜜的协同作用,宣肺、平喘止咳作用增强;制绒则缓和了生品的辛散发汗作用
12.厚朴的净制方法为
解析:厚朴为树皮类药物,可用刀刮去栓皮、苔藓及其他不洁之物。
13.下列各组药物中,净制时须去毛的是
A.龙胆、石斛
B.斑蝥、虻虫
C.大黄、黄连
D.石韦、枇杷叶
E.蛤蚧、蜈蚣
解析:刷去毛:如枇杷叶、石韦等,其下表面密被绒毛,传统方法将枇杷叶、石韦等逐张用棕刷刷除绒毛,洗净,润软,切丝,干燥。一般用于少量者。
14.益母草宜切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解析:长为10~15mm,长段又称&节&,短段称&咀&。适宜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香薷、益母草、党参、青蒿、佩兰、瞿麦、怀牛膝、沙参、白茅根、藿香、木贼、石斛、芦根、麻黄、忍冬藤、谷精草、大蓟、小蓟等。
15.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不超过
解析:人工干燥的温度,应视药物性质而灵活掌握。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
16.炒后产生止血作用的是
解析:荆芥炒炭产生了止血作用。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炒黄的标准
A.表面呈黄色
B.较原色加深
C.表面焦褐色
D.透出固有气味
E.发泡鼓起
解析:炒黄的操作方法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18.蒲黄炒炭应用中火炒至
D.表面焦黑色,内部深黄色
E.表面焦黑色,内部黑褐色
解析:蒲黄炭:取净蒲黄,置热锅内,中火炒至棕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19.适于滑石粉炒的药物是
解析:常用滑石粉拌炒的药物有鱼鳔、水蛭、刺猬皮等。
20.滑石粉炒后既可降低毒性又能矫正不良气味的药物是
解析:滑石粉炒的目的是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以利于用药安全和服用方便。如刺猬皮、水蛭等。
21.鳖甲炮制的目的是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A.增强入肝消积的作用
B.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C.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D.引药人肝经
E.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解析:鳖甲质地坚硬,有腥臭气。养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力较强。砂炒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臭矫味。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肝消积、软坚散结的作用。
22.蒲黄炒阿胶的作用是长于
A.养阴润肺
B.止血安络
C.滋阴补血
D.固精缩尿
E.通络止痛
解析:蒲黄炒阿胶以止血安络力强,多用于阴虚咳血,崩漏,便血。
23.炮制后既可降低毒性又可矫正气味的药物是
解析:生斑蝥毒性较大,多外用。米炒后,毒性降低,矫臭矫味,可内服。
24.苍术麸炒的操作方法不包括哪一项
A.热锅投入麦麸
B.中火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C.待麦麸炒至灵活状态投药
D.待麦麸冒烟时投药
E.炒至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
麸炒苍术: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炒,炒至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做凉。
25.蜜炙药物时,蜜通常用量为
A.10%~20%
C.20%~25%
蜜炙时,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黏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通常蜜炙时,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
26.淫羊藿用羊脂油炙的目的是
A.增强祛风湿作用
B.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C.增强止咳平喘作用
D.缓和药性
E.减少副作用
淫羊藿生用以祛风湿、强筋骨力胜。羊脂油甘温,能温散寒邪,补肾助阳,炙淫羊藿,借助羊脂油甘热,能温散寒邪,补肾助阳之功效,协同增强淫羊藿温肾助阳作用。
27.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方法炮制的药物是
盐知母取净知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变色,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8.大黄酒炙时的辅料用量为
A.10kg/100kg
B.20kg/1OOkg
C.30kg/100kg
D.40kg/100kg
E.50kg/100kg
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1Okg.
29.若醋的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以
A.适当增加用醋量
B.加适量水稀释
C.加适量开水稀释
D.减少药量
E.以上都不是
若醋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材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材拌匀。
30.胃热呕吐宜选用
D.吴萸制黄连
生黄连苦寒之性较强,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和寒性,姜炙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
31.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是
取头发,除去杂质,反复用稀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装于锅内:上扣一个口径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盐泥或黄泥封固,上压重物,扣锅底部贴一白纸条,或放几粒大米,用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为度;离火,待凉后取出,剁成小块。
32.白矾煅制温度应控制在
B.150℃~160℃
C.180℃~260℃
D.270℃~280℃
白矾煅制时50℃开始失重;120℃开始出现大量吸热过程,大约260℃左右脱水基本完成,300℃开始分解,但300℃~600%分解缓慢,至750℃无水硫酸铝钾脱硫过程大量发生,产生硫酸钾、三氧化二铝及三氧化硫,810℃以后持续熔融,成品水溶性差,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故煅制温度应控制在180℃~260℃。
33.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物是
煅法炮制的目的是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药物经煅制后可改变药性或缓和寒性,适用于临床用药需要。如石膏、寒水石、石决明等。
34.首乌蒸制后减弱了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其原因是
A.蒽醌衍生物含量升高
B.蒽醌衍生物含量降低
C.结合型蒽醌水解成游离蒽醌
D.卵磷脂含量增加
E.卵磷脂含量降低
首乌蒸制过程中,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增加,使致泻作用减弱。
35.药物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B.30%~40%
C.40%~50%
D.50%~60%
E.70%~80%
一般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80%.
36.发芽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A.8℃~15℃
B.18℃~25℃
C.28℃~35℃
D.38℃~45℃
E.36℃~37℃
发芽温度一般以18℃~25℃为宜
37.麦芽发芽时,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
A.22%~25%
B.32%~35%
C.52%~55%
D.42%~45%
E.62%~65%
发芽温度一般以18℃~25℃为宜,浸渍后含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
38.西瓜霜的功效是
A.泻热通便
B.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C.润燥软坚
D.清热解毒
E.下气通便
西瓜霜味咸,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多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热疮,牙疳等。
39.下列各项,不宜煨制的药物是
煨制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诃子、木香、葛根等煨制后,除去部分油脂,可增强止泻的作用。2.减小副作用。如肉豆蔻煨制后可除去药物中部分油质及刺激性成分,从而免于滑肠,减小刺激性,增强固肠止泻的功能。
40.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炮制的药物是
将药物先适当粉碎,加适量水加热溶化后,滤去杂质,将滤液置于搪瓷盆中,加入定量米醋,再将容器隔水加热,使液面析出结晶物,随析随捞取,至析尽为止;或将原药与醋共煮后,滤去杂质,将滤液加热蒸发至一定体积后再使之自然干燥。如硇砂。
41.宜采用水飞法炮制的药物是
朱砂有毒,不入煎剂,经水飞后能使药物达到纯净,极细,便于制剂及服用。同时还可降低毒性。
中药鉴定学
1.中药鉴定取样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用量的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
2.具有简单、易行、快速的鉴定方法是
A.基原鉴定
B.性状鉴定
C.显微鉴定
D.理化鉴定
E.含量测定
性状鉴定法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3.单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维管束的主要类型是
A.有限外韧型
E.无限外韧型
解析:单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4.药材绵马贯众的原植物属于
A.蚌壳蕨科
B.鳞毛蕨科
C.乌毛蕨科
E.球子蕨科
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带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5.药材横切面最外为后生皮层的药材是
川乌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
6.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质硬而韧,断面皮部黄白色,纤维性并显粉性,味微甜的药材是
黄芪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粗下细,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7.何首乌&云锦花纹&的存在部位为
A.木栓层中间
C.韧皮部外侧
D.木质部内侧
解析:何首乌皮部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
8.除哪项外均为葛根性状特征
A.横切面类白色
B外皮淡棕色
C.外皮光滑
D.断面纤维性强
E.无臭,味微甜
解析:葛根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灰棕色,有横长皮孔,皱缩不平,栓皮呈鳞片状剥落。
9.甘草的甜味成分是
A.甘草酸的钾、钙盐
B.甘草次酸
C.甘草次酸甲酯
E.异甘草苷
解析: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甘草甜素,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
10.以下哪一种药材粉末中无草酸钙结晶
黄芪粉末:黄白色。①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②导管为具缘纹孔或网纹,偶有螺纹。③石细胞较少,长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壁甚厚,少数较薄。
11.药材北苍术与茅苍术横切面主要区别为
A.北苍术木栓层无石细胞带
B.皮层无油室
C.韧皮部宽大
D.皮层有纤维束,木质部纤维束大
E.纤维束与导管相问排列
茅苍术:皮层宽广,其间散有大型油室,长径225~810mium,短径135~450&m.木质部内侧有纤维束,和导管群相间排列。北苍术:皮层有纤维束,木质部纤维束较大,和导管群相间排列。
12.双子叶植物维管束多为
A.有限外韧型
B.无限外韧型
双子叶植物维管柱占较大比例,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发达,髓射线较宽。
13.沉香的形状和表面特征是
A.呈不规则块、片状,有棕黑色树脂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大多不能沉水
B.呈不规则棒状,密布黄色细纵纹,大多能沉水
C.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密布棕黑色细纵纹,能沉水或半沉水
D.呈不规则块、片状,有红棕色树脂斑块,半沉水
E.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富油性
沉香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偶有孔洞及凹窝。孔洞和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燃烧时气香浓,有油渗出。
14.原植物为钩藤的药材的表面特征是
A.表面光滑无毛,红棕色至棕红色
B.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钩的末端膨大成小球
C.枝或钩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有疣状凸起,被褐色粗毛
D.表面黄绿色,常有宿存托叶
E.钩枝具有稀疏的褐色柔毛,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叶痕明显
钩藤:为带单钩、或双钩的茎枝小段,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0.2~0.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具细纵纹,光滑无毛,有时可见白色点状皮孔。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稍圆而扁宽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托叶痕。质轻而坚韧,断面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萎缩成空洞。无臭,味淡。
15.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钩的末端膨大成小球的钩藤原植物是
D.大叶钩藤
E.无柄果钩藤
大叶钩藤:表面灰棕色,密被褐色长柔毛,钩长达3.5cm,钩端膨大成小球。
16.粉末中有分支状石细胞及油细胞的药材是
厚朴粉末:①石细胞众多,呈长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分枝状,直径10~65&m,有时可见层纹,木化。②纤维直径15~32&m,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孔沟不明显,木化。③油细胞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0~85&m,含黄棕色油状物。④木栓细胞呈多角形,壁薄微弯曲。⑤草酸钙方晶及棱晶少见。
17.粉末中有分支状石细胞、草酸钙方晶、晶鞘纤维的药材是
黄柏粉末:①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35~128&m,单个或成群,有的呈不规则分枝状,枝端锐尖,壁极厚,层纹细密,少数壁稍薄,胞腔较大。②纤维及晶纤维较多,鲜黄色,多成束,壁极厚,胞腔线形;晶纤维的含晶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方晶密集。③黄色黏液细胞多单个散在,遇水膨胀呈圆形或矩圆形,直径40~70&m,壁薄,内含无定形黏液汁。④草酸钙方晶较多,呈正方形、多面形或双锥形。⑤淀粉粒,细小。
18.叶片呈披针形,基部耳形偏斜,不对称,孢子囊群在下表面侧脉问多见。此药材是
A.有柄石韦
C.庐山石韦
庐山石韦叶片略皱缩,展开后呈披针形,长10~2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叶缘常向内卷曲。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用放大镜观察,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叶片具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成多行,几乎布满叶背。叶片厚革质。叶柄具四棱,略扭曲,有纵槽,长10~20cm,直径0.15~O.3cm.气微,味微涩、苦。
19.紫苏叶的来源为
A.唇形科紫苏的叶
B.豆科紫苏的叶
C.蔷薇科紫苏的叶
D.茄科紫苏的叶
E.芸香科紫苏的叶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20.呈长卵形,似毛笔头,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具光泽的长绒毛,气芳香,有此特征的花类药材是
辛夷(望春花)呈长卵形,似毛笔头,长1.2~2.5cm,直径0.8~1.5cm.基部常具短梗,长约5mm,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苞片2~3层,每层2片,两层苞片间有小鳞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内表面类棕色,无毛。花被片9,类棕色,外轮花被片3,条形,约为内两轮长的1/4,呈萼片状,内两轮花被片6,每轮3,轮状排列。雄蕊和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体轻,质脆。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21.花蕾呈研棒状,表面红樽色或暗棕色,有颗粒状突起的花类药材是
丁香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22.呈肾形,略扁。果皮黑色或黑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微有香气,味辛、微苦。此药材是
解析:补骨脂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
23.含有挥发油、脂肪油及强心成分的药材是
C.小茴香二
北葶苈子①芥子苷。②强心成分。③挥发油。④脂肪油。⑤生物碱。
24.中果皮横切面内有6个油管的药材是
解析:小茴香中果皮纵棱处有维管束,其周围有多数木化网纹细胞;背面纵棱间各有维管束,其周围有大的椭圆形棕色油管1个,接合面有油管2个,共6个。
25.除哪项外,均为麻黄的性状特征
A.茎细长圆柱形,节明显
B.表面淡黄绿色,有细纵脊
C.节上有膜质鳞计,基部联合成筒状
D.体轻,折断面绿黄色,髓中空
E.气微香,味涩,微苦
麻黄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2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紫花地丁的性状特征
A.主根长唾锥形
B.叶基生,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
C.叶柄缅,上部具明显狭翅
D.花紫色或淡棕色,无距,蒴果椭圆形
E.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紫花地丁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
27.下列哪种药材的叶对生,但茎不是方形
金钱草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
28.下列哪项不是茯苓的性状特征
A.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B.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
C.体轻,能浮于水面
D.断面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E.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29.下列哪项不是灵芝(赤芝)的性状特征
A.菌盖半圆形、肾形,具环状棱纹和放射状皱纹
B.菌盖与菌柄表面紫黑色,有光泽,菌肉锈褐色
C.皮壳边缘薄,常向内卷曲
D.气微香,味微苦涩
E.菌柄扁圆柱形,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
灵芝(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cm,厚1~2cm,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
30.血竭的鉴别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颗粒融化
8.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无扩散的油迹
C.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后,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
D.以火烧之则发生呛鼻烟气,有苯甲酸样香气
E.在热水中溶解,水变红色
血竭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火燃烧则产生呛鼻的烟气。
31.海金沙火试时
A.有黄色烟雾,气香浓烈
B.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明亮火焰
D.有黑色烟雾
E.冒黑烟并有油状物渗出
解析:海金沙易点燃并产生爆鸣声及闪光。
3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药材儿茶的特点
A.来源于豆科植物儿茶
B.产于云南西双版纳
C.呈方块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稍具光泽,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D.断面有细孔,遇潮有黏性
E.含儿茶荧光素
儿茶主含:①儿茶鞣质(20%~50%)。②儿茶素(2%~20%)。③表儿茶素。④黄酮类,如槲皮素等。⑤树胶、低聚糖等。
33.药材石决明的原动物属于
A.珍珠贝科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34.&连珠斑&是指
A.乌梢蛇的背部有黑色斑纹
B.蕲蛇的背部有黑色斑纹
C.金钱白花蛇腹部有黑色斑纹
D.乌梢蛇的腹部有类圆形黑斑
E.蕲蛇的腹部有类圆形黑斑
解析:蕲蛇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的黑斑,习称&连珠斑&。
35.药材土鳖虫的来源为
A.蜚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B.芫青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C.芫青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雄虫干燥体
D.鳖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B.蜚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雄虫干燥体
解析: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及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36.麝香仁粉末用水合氯醛装片,显微观察,可见
A.散有簇晶,并可见圆形油滴及石细胞
B.散有方形、柱形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
C.散有针晶、纤维,并可见圆形油室
D.散有方形、柱形或不规则的晶体,有油管
E.散在小形簇晶或不规则的晶体,有乳管、石细胞
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黄棕色。水合氯醛液装片观察。①分泌物团块淡黄色或淡棕色,由多数形状不一的颗粒状物聚集而成。透明或半透明。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八面形、柱状或不规则形的结晶,边缘不平整,表面偶见不规则细纹理。
37.药材蜈蚣的鉴别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扁平长条状,头部暗红色
B.躯干部除第一背板外,均为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
C.从第一节开始,每节两侧有步足1对
D.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弯成钩形
E.气微,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药材蜈蚣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
38.石膏纵断面的特征是
A.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及横向波状纹理
B.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及纵向纤维状纹理
C.纵断面有金属光泽,较光滑,无纹理
D.纵断面有金属光泽,较光滑,有横向平行纹理
E.纵断面无光泽,凸凹不平
石膏体重,质软,易纵向断裂,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显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39.药材粉末以盐酸湿后,于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的药材是
朱砂细末,用盐酸湿润,置光洁的铜片上擦之,铜片表面呈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即消失。
1.利用辅料炮制,可引药入肝经的方法
一般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2.利用辅料炮制,可引药入脾经的方法
一般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C.朱砂拌衣
E.青黛拌衣
3.为增强宁心安神作用,远志宜
朱砂拌远志可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
4.为便于调配和制剂,矿物类药
有些矿物类药物,需碾碎或捣碎,才能更好地煎出药效。
5.厚度为1~2mm的饮片类型是
薄片厚度为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
6.厚度为2~4mm的饮片类型是
厚片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黏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
A.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
B.根和根茎类药物
C.树脂类药物
D.质地致密,辅料不易吸收的药物
E.质地疏松的药物
7.先炒药后加蜜的操作方法适用于
有的药物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这时应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先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质地略变酥脆,则蜜就较易被吸收。
8.先炒药后加醋的操作方法适用于
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逸出(动物粪便类)时,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取出后继续翻动,摊开晾干。此法适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
9.补肾固精类药物炮制常用的辅料是
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
10.降逆止呕类药物炮制常用的辅料是
姜炙法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中药鉴定学
1.根呈长圆柱形,有的断面皮部有黄白色至黄棕色的絮状纤维的药材是
地榆根呈不规则网柱形或纺锤形,多弯曲,长5~20cm,直径0.5~2cm.表面棕色至暗棕色,具纵皱纹,粗糙。质硬,折断面较平坦,略显粉质,皮部淡黄色,木部粉红色或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长叶地榆(绵地榆):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木部淡黄色,放射状纹理不明显。
2.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残基习称&珍珠盘&的药材是
银柴胡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A.类圆柱形或羊角状,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气特异似焦糖
B.不规则韵团块或长圆形,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
C.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较密的环状节,味极苦
D.扁圆柱形,表面灰黄色,外皮横向断裂而露出木部,形似连珠
E.根茎粗短,下生根数条。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
巴戟天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质坚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0.1~0.5cm.无臭,味甘而微涩。
胡黄连呈圆柱形,略弯曲,有的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中央灰黑色(髓部)。气微,味极苦。
A.外果皮散有油细胞,种皮外层为一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
B.外果皮散有油细胞,中果皮含大量油室及簇晶
C.外果皮散有油细胞,栅状石细胞内含硅质块
D.外果皮为石细胞层,中果皮含大量油室及簇晶
E.镶嵌状细胞为内果皮细胞;胚乳细胞多角形,含糊粉粒,每个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
5.小茴香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是
小茴香分果横切面:①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②中果皮纵棱处有维管束,其周围有多数木化网纹细胞;背面纵棱问各有维管束,其周围有大的椭圆形棕色油管1个,接合面有油管2个,共6个。③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细胞长短不一。④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⑤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糊粉粒,每个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6.五味子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是
五味子横切面:①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②中果皮薄壁细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③肉果皮为1列小方形薄壁细胞。④种皮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和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⑤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⑥油细胞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黄色油滴;再下为3~5列小形细胞。⑦种皮内表皮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⑧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A.叶肉组织中有间隙腺毛,薄壁细胞含革酸钙针晶
B.表皮密布丁字毛及腺毛,气孔不定式
C.含钟乳体,气孔直轴式
D.含类圆形硅质块、草酸钙针晶及树脂道
E.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叶肉中有分泌道
7.广藿香显微特征是
广藿香叶片粉末淡棕色。①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②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m,壁具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③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37~70&m;柄单细胞,极短:④间隙腺毛存在于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m,长约至113&m;柄短,单细胞。⑤小腺毛头部2个细胞;柄1~3个细胞,甚短。⑥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m.
8.穿心莲显微特征是
穿心莲叶表面观:①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细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直径约至36&m,长约至180&m,较大端有脐样点痕,层纹波状,下表皮气孔密布,直轴式,副卫细胞太小悬殊,也有不定式。②腺鳞头部扁球形,4、6(8)细胞,直径至40&m;柄极短。③非腺毛1~4细胞,长约至160&m,基部直径约至40&m,表面有角质纹理。
A.气腥,味淡
B.无臭,味微咸
C.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
D.气腥,味微成
E.气清香,味苦
9.蛤蚧的气味是
蛤蚧气腥,味微咸。
10.乌梢蛇的气味是
乌梢蛇气腥,味淡。
A.四氧化三铁
C.氯化亚汞
D.二硫化铁
E.三氧化二铁
11.磁石的主成分是
磁石含四氧化三铁(Fe304)。
12.赭石的主成分是
赭石主含三氧化二铁(Fe203)
转发分享: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中药学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炒牛蒡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