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初始访谈的基本要求?

新一篇:没有了。后一篇:
空间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2初始访谈
一、倾听;若来访者不说话或话很少,就提问题。
二、做咨询笔记
三、快结束时,询问对治疗师的感觉:通过来访者的回答,反应也会搜集到一些资料,是否有移情。咨询关系的确定,是否继续咨询。心理治疗中的互惠是用经济交换情感支持及专业技能,体现的是人的互利平等而非关系上的平等。
四、表达对来访者的理解
五、评估患者对初步分析的反应:立即赞同,反对,感受到责备等等表现来访者不同的人格特点。还有对咨询师的期望,了解来访者是如何接受解释的,以调整咨询风格。
六、给来访者希望:“我想我能帮助你”
七、商谈咨询的设置等问题:日期,时间,费用,取消访谈的约定等。
八、诊断:是否将诊断结果告诉来访者,或者跟对方一起诊断,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九、请来访者提问: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对方。一般的问题可以直接回答,然后“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但你能否先告诉我,为什么了解这些对你来说那么重要?”隐私的问题可以不用回答,但是可以说“是否担心没有这样的经历不能理解你等等?”
十、让新来访者准备个人史: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童年,重大事件,性生活史,工作史,治疗史,梦等。
十一、与其分享动力学分析:与其一起检验、完善假设,分享自己的治疗设想,理念,并将其转化为患者的希望和良好的治疗联盟。
十二、与来访者讨论治疗的一些原理,用对方能懂的语言。治疗过程是学习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躺椅等。在治疗联盟中,双方都了解对彼此有什么要求,以及为什么这样要求是很必要的。
&初始访谈应摒弃所有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理论框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初始访谈(转0
这个话题从刚开始学心理学,一直到现在每个人觉得都是非常基础重要,但又是很多人搞不明白的具体应该怎样,我们在初始访谈中主要要说明哪些问题,讨论什么内容,关系如何从陌生渐入亲密,如何把握这渐进的度,如何设置,这个设置会对以后咨询有何影响。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感觉很混沌,通常抱着急于挖掘问题解决问题,验证推测的心态,反而感觉困难重重。我自己也经历过很多困惑,也经历了很多挫折,脱离了很多咨客,看过很多书,在很多流派眼花缭乱的初始访谈模式中,也曾经很彷徨,每个学心理咨询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学习焦虑,我们到底要用哪个模式用哪个技能。兜了一大圈,回来,从很远的地方跑不下去了,再回到起点,我们怎么开始初始访谈。这里非常要感谢李孟潮老师他的半结构的初始访谈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触。在这里要澄清几个问题
1、要不要有框架或结构
我自己曾经最早也有点排斥这个,因为很多人最早都从人本主义入手,一切从来访者为中心,无条件关注等等这些概念种植很深,似乎觉得如果具体用一个框架去探索问题觉得不人本,有教条的感觉。这里呢混淆了2个概念一个是人本的态度,一个是操作的流程概念。为什么初始访谈开始要有一个相对规范的结构访谈。举例:我们到医院必须要挂号才能看到医生,医生开了药,去药房抓药后才能服用,这是医院很多年大家都已非常认同的一个结构流程,只有在这个操作流程里,病人感觉这是医院会感到安全和放心。再具个例子,有人要拜佛,他必须要买香,烧香,三跪拜等这样的流程,只有在这样的流程里,这个人才感到我是来拜佛的,而不是来买东西的。
同理我们要设计一个初始的访谈结构让来访者能比较平稳进入:我是来咨询的,我是来寻求心理机构专业帮助这样一个感觉,迅速进入自己来访者的这样一个角色里。从而平稳有条不紊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因为这个进入咨询角色对于很多来访者来说是顾虑重重,也是困难的,鉴于目前中国百姓对咨询的真正接纳性而言。那么一个给人感觉专业的初始访谈结构就尤为重要,这样的操作结构会很大程度缓和这种焦虑。就像我们咨询师张伟说的,一个良好的初始访谈可以做六次,确实,这是我们做了很多案例得出的一个感悟。
2、初始访谈结构的弹性把握
这个结构的概念,不是全结构,不是一笔一划填写病历,这里要引用李孟潮老师半结构的概念,我们通过有弹性的这样一个结构张弛有度来开展咨询。别忘了我们的来访者很多都是思绪混乱没有条理的,有的人迟迟不肯敞开心扉,有的人一上来就掏心掏肺,这里节奏如何把握,通过结构的弹性把握来进行。有很多人认为初始访谈是第一次咨询,实际大家也知道很多资料一次根本收集不完,有的创伤经历比较多的,甚至点点滴滴延续到5、6次过后的还在收集这也是很正常的,但大多数人的主要经历和资料可以4次之内基本可以收集齐全,当然前提是来访者表达正常的话,所以一般初始就要跟来访者说清楚我需要1-4次咨询来全面了解你,根据了解我们会协商一个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当然这个目标也可能根据变化来调整。这里所以要强调一个弹性的原则。初始访谈其中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点告诉来访者你的头几次大致的工作思路。这同样也会给来访者感觉你是否专业,是否慎重,是否对他或她有思路。通过专业合理解释来给来访者一个心理咨询客观的概念。通过这样一个弹性人本的初始结构来帮助来访者进入思考,感受,行为的心理治疗模式中去。
3、初始访谈的关系建立
上面讲到初始访谈是半结构方式的,那么另一半没有结构的是什么就是你传递的感觉,展示人格力量和魅力,更多是人性的一种互动。这种感觉的互动,有时是温情的,有时是激烈而火花四射的,很多初学者一下子看到感觉是核心问题了就很焦虑,恨不得一下子就要把核心问题团团围住,吃了!但很多在真正触及到要促使来访者改变的时候确觉得很难,问题在哪里。很多初学者包括我刚学那会在内,都会忽略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彼此的态度,此时此地的原则,很多细小的感觉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处理,以致在后面举步维艰,障碍重重。这里有个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要强化,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一种真诚通彻的关系,本来就具有极大的治疗意义。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似乎没几次,没具体做什么,来访者自己就好了,这些都是一种彼此需求的一种情感关系在起关键作用。而这个建立关系是在初始访谈中占有核心重要地位。我们所谈的初始访谈的结构,态度等都是要帮助建立这样的关系,这样理想的咨询关系如何描述呢:真诚,安全,亲密的等,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直接反应在关系上,而且咨询关系也是通常在变化中,有的是直接变化,有的是微妙变化,作为咨询师首先要有这样的基本概念,建立关系,感觉关系,捕捉变化,利用咨询关系来作为修通症结或激发来访者自愈的重要咨询手段。咨询关系是贯彻咨询整个过程核心的
4、初始访谈的态度
我们要传递怎样的态度和信息,尽管我们知道我们在来访者面前塑造的是一种形象,不是完全真实的自己,但我们依然可以像来访者想象那样去做富有爱心,给予,安静,有力量,有控制力。这是这个职业角色所赋予我们一种形象和能力,很多来访者会把神圣全能的一个理想化客体形象投射在我们身上,这会让初学者很焦虑,觉得真实的自己和来访者理想化客体相差太大。在这里我比较欣赏徐钧老师说的一句话,在自体心理学里面,对这样的理想化投射是不迎不拒,我们本来就是因来访者的期望而存在,让来访者有这样一个客体去理想化也是有意义的。就像庙里的菩萨本来就是堆泥土,确可以让很多人心灵得到安慰,因为他们心中需要这样一个物体去承载这样的理想。就像有个咨客跟我说过,每次走出咨询室她都感觉身上暖洋洋的,很有希望的感觉。很多咨客在很久过后,具体在咨询中谈了什么都不会太记得,但咨询给他们的感觉确非常深刻,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找到阳光,解脱枷锁,寻回从容,不再恐惧,找回镇定…….这种感觉多体现在非语言的感觉中,在咨询室里,我们咨询师用自己人格魅力和力量造就的磁场,慢慢的在让来访者备受折磨的心灵复元。
5、初始访谈程序流程
之前准备,我们尚想咨询师初始访谈一般都会准备求助者初诊资料和咨询协议2份,和几张记录的白纸,另外准备不自杀协议是备用,因为我们对来访者的情况还是比较陌生的,以免突然讲到了,再跑出去拿。先跟前台了解一下来访者的大致情况,如果来访者已填初诊资料大致了解一下,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把来访者名字记住,进门的时候,能及时准确的讲出来访者的名字。
很多咨询师会入座直接开始,这多少会让人感觉有点僵化。寒暄这个在初学者身上也经常忽略的一个小细节,每个人的心理大都有几个层面,从陌生警惕到舒适安全都需要有个过程,要理解一个人他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敞开心扉多少都会带些原始的防御在里面,恰当的寒暄可以让人迅速进入舒服的心理层面。比如:你今天休息吗?吃饭了?要加点热水吗?你抽烟吗?等等,寒暄可以让人感觉有个温情的开始。从进门开始到入座,打量一个人外貌,肢体语言会有大量的信息涌出这里就不一一细数,但这个些信息是咨询师都要敏感观察的东西,这都会成为下来你们讨论的有意义的内容。
打招呼的时候,目光一定要注视来访者:你好:***(来访者名字,所以要求之前要记住来访者名字,这会让对方感觉你很关注他本人)在初始访谈的过程中,尽可能多提对方的名字,名字是一个人心中的标签,来访者通常会很在意你对他的关注程度。
自我介绍:“我是苏州尚想心理咨询师,名字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因为进来的来访者对咨询师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前台会介绍一些,但很多来访者会在咨询室里另外了解一些情况,比如咨询师是否结婚过,有没有孩子,年龄,做过多少个案等等这里也会投射咨客一个理智化的防御机制在里面。
特别强调的是咨询师要注意自己第一眼看到来访者时的内心的情绪。这时候的情绪往往是治疗师的移情反应。这种移情需要及时得到分析,要不然等到咨询进行几次后才处理已经来不及了。
在正式进入咨询前,我会花十分钟时间了解一些基本信息,签订协议和说明咨询设置。
填写核实资料:
有些人会在前台填好资料,很多人不会填,或填得不完整,那么在正式开始前核实一些表格上漏的或不完整的信息,也是很重要的。
1、你对心理咨询是怎么看的?
2、你期望心理咨询解决什么问题?
这里很多时候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那么讨论这2个问题就可以让这个概念及时澄清。
注意:有时来访者在谈及信息资料时,会一下子漫无边际谈很多,这时要注意控制,可以提醒:好,非常能理解你此刻心情,我现在先收集一些初步资料,等会就这个问题我们会展开细细讨论
这个效果设置是我做咨询中总结的,因为很多人抱着短期解决问题的心态来的,所以感觉之前有个设置会很大程度可以减少因急于解决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际操作中也是证实是需要的,特别是针对非常着急的来访者,一定要打破他们立刻要取得一个方法解决问题和让咨询师来帮他们决定的幻想。
心理咨询不是一二次短时间马上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里需要对自己和咨询过程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准备,如果我们抱着非常着急的态度想解决问题的话反而会给咨询带来心理负担。
我不会帮你决定,但我会帮你一起平稳情绪,整理思路,分析状况,帮助你一起度过这个比较艰难的选择关。
态度行为设置
我希望我们的沟通是真诚的互动的,你不必担心我会对你有何负面评价,我相信你的想法和行为都是有理由的,你的改变意愿和行动对咨询效果会有关键影响,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如果你要阻碍你目标实现你会做哪些事情?
我们的初始访谈需要1-4次咨询,来详细全面了解你的情况然后再和你协商一个可行的咨询目标和方案,至于我们是用精神分析还是认知行为等何种方案,根据你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我的专业特长再协定。
我们签有保密协定,不经过你的同意我们不能给第三方泄露你的资料,当然也有保密例外的就是如果你要伤害自己或别人,触犯法律的话,这个保密协定就失效了。
台词体验:
一般来说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一周2-3次,每次一个小时,我们每次咨询结束都会预约下次咨询的时间,如果你有事情要改变预约请提前24小时来和我们前台联系。
每个咨询师都有个咨询的时间框架限制,如果来访者不能在你的时间框架内来做咨询的,建议转诊给其他有时间咨询师,朋友式的随心所欲的约定也是不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和成长。有个现象如果一个咨询师要放长假,他的咨客就会在长假前后出现迟到或脱落。所以要注意在初始访谈期间如果咨询师要长时间出门的计划一定要尽早和来访者说明调整时间,这样可以减少因分离导致的咨客脱落。
现在我们咨询协议上没有这一条款,我建议要放进去,合适的时候也要做一下恰当的说明。
很多咨询师会遇到来访者问私人电话或对个人信息特别感兴趣.
台词体验:
我们咨询关系是很特别,除了咨询关系以外不能有其他任何关系,在马路上遇到你,我可能会装作不认识,除非你主动和我打招呼。这是为了保证咨询关系的安全和纯粹,你怎么看?
当发现有移情苗头出现,来访者想突破界限的时候,要及时说明,否则等到陷入很深的时候再说明,相应来访者感觉自己被拒绝伤害的程度也会很深,这种被拒绝的愤怒和攻击也会直接淋漓尽致体现在咨询关系中,我想著名的弗洛伊德安娜的案例就是这样的情形。
注意:根据来访者对设置的理解,需要及时反馈澄清
最后总结反馈:
刚刚就是我对我们咨询的几个说明,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需要我补充说明的吗?
好,我们正式开始咨询
这里根据来访者叙事的习惯和顺序不同,如果一个来访者思路很清晰,倾诉欲望很强烈的,基本不要太多提问,会自己一股脑儿倒出来,你只要整理一下素材,补充一下就可以了。在这里强调的是,可能有些明显的认知歪曲或一些核心的东西,不要太过急于去干预,除非是危机干预。在初始访谈的重心是了解,而不是重点干预,当然我们在尚未信息收集全的2-4次里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帮助关系建立,了解信息,但干预重心不是放在初始访谈,我们只要总结,把问题整理出来就可以。
相关信息资料收集:
1.身份信息
求助者的姓名、地址、住宅和工作电话号码,紧急情况下可以联系的另一个人的名字,电话。年龄、性别文化、民族及祖籍、种族、语言、健全/残障程度、婚姻状况、职业。
2.总体外观形象
大约身高,大约体重,求助者的衣着、修饰、举止、神态等
3.现在的问题(给每个问题做记录)
什么时间发生的?同时还有哪些事件发生?发生的频率高低?相关联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是什么?何时、何地最常发生?有什么事件或人物促成问题的出现吗?它对求助者日常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计划是什么?结果怎么样?这一次,是什么原因使求助者决定寻求帮助?
4.以往的精神病史或心理咨询史
治疗的类型、治疗的时间、治疗地点或人、当时的主诉、治疗结果和结束治疗的原因、以前住院的经历、因心理或情绪问题使用过的药物。目前精神类药物状态
5.教育和工作背景
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情况:学业优、缺点。与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工作类型、工作时间、结束或换工作的原因、与同事的关系、工作中的哪些方面最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感,最轻松愉快的是什么、对现在工作总体满意度多少?
6、健康和医疗史
儿童期的疾病,以往重病史、手术史;目前与健康有关的主诉或疾病,如头痛、高度紧张;针对现在问题所接受的治疗—哪种类型,由谁治疗;上一次体检日期和结果;求助者家族中的重大健康问题(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求助者的睡眠状况;胃口;现在用药情况
(包括维生素避孕药保健品药物);药物和非药物性过敏史;残疾史;求助者典型日常饮食(包括咖啡和酒精饮料);身体运动情况
7、社会或成长史
现时生活状况(居住条件、职业和经济状况、与他人关系)、社交和休闲时间的活动和爱好、宗教信仰,精神观念、接触的人员(系统、家庭、朋友)、军队服役背景。
在下列发展阶段发生的重要事件:
学龄前(0-6岁)注意:断乳和分床年龄,童年有无分离创伤,
儿童时期(6-13岁)
青春期(13岁—21岁)
青年时代(21岁-30岁)
中年(30岁-65岁)
老年(65岁以后)
8、家庭、婚姻和性历史
父母的情况:是否受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人到身体和心理虐待;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教育抚养方式。
兄弟姐妹的情况(包括求助者在家庭中的排行顺序及地位):哪一个最受宠于父亲或母亲,父母亲最不喜欢哪个?哪个和求助者最融洽,哪一个最不融洽
直系亲属中有无精神病者及有过住院史;直系亲属有无滥用药物,酒精,毒品,不良行为
以往约会、订婚或结婚情况,解除婚约的原因,现在与伴侣的关系(关系融洽程度、问题、紧张、乐趣和满意度)
求助者有几个孩子和他们的年龄
其他与求助者在一块住的人或经常往来人的情况
描述以往性经历,包括第一次(注明是异性、同性或双性经历)
现在的性倾向,性状态
9、诊断结果(如果有的话)
一般来说6、7、8项是对个人说比较渐入核心的阶段,是放在收集资料后期,关系建立良好情况下,探讨6、7、8项。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通常会疏漏的是创伤史,尤其是性方面的资料收集,可能会投射一些自己对性的症结,就像一个病人去医院抽血检查,医生却说我怕血,晕!这个就无法真正去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这时要及时接受督导或自我体验,解决自己问题。
2-4次会面的时候,咨询关系的中阻抗就会比较明显了。这时候我觉得没必要忙着分析,除非是出现了付诸行动,可以讨论一下,但是也不要深挖。只要阻抗不影响咨询设置,一般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的台词和感悟是我借鉴了李孟潮老师,徐钧老师的一些心得,还有心理咨询师问诊策略和自己平时在实践中的摸索,它不是一个标准答案,我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各位都能够有自己新的火花和体验拿出来做我们尚想课堂分享,不断完善初始访谈的结构和流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精神分析初始访谈记录----案例之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精神分析之设置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8页免费27页1下载券83页免费2页¥2.0018页1下载券 2页7下载券4页1下载券16页1下载券5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24页免费140页免费16页免费54页3下载券
精神分析之设置1|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65.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分析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