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主治医生证?

五苓散治痞证不稀奇
查看: 2441|
摘要: 经方治痞证,常用方有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四逆散、桂枝人参汤、茯苓饮等等,但有时五苓散也有适应的机会,尤需注意。
谢某,女,67岁,日初诊。一年前起出现口干、燥渴,且 ...
经方治痞证,常用方有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四逆散、桂枝人参汤、茯苓饮等等,但有时五苓散也有适应的机会,尤需注意。& & 谢某,女,67岁,日初诊。一年前起出现口干、燥渴,且不欲饮水,饮水则上腹胀,进食水果亦腹胀不适,但进食饭菜而不觉胀,小便量少,大便干结呈球状,每三天一次。舌体胖大,脉沉。予五苓散:茯苓30g,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桂枝6g,肉桂6g(后下)。7剂,每天1剂,水煎服。复诊:口干、燥渴消失,饮水不觉腹胀,小便量增加,大便两天一次,为软便。& & 《伤寒论》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此条所论之痞,即后世医家所谓的“水痞”,这让我想起了一例验案:“某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病史,平时经常小便困难,便秘。现下腹胀,排尿困难而入院,十天来未排便,B超示残余尿多。患者并诉有口干欲饮,饮水后上腹部即胀满不适,而不敢饮水,进食饭菜反而舒适不胀,视其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质润滑,苔腻。其症状颇似《伤寒论》中的“水痞”证,予五苓散:茯苓30克,猪苓20克,泽泻30克,白术20克,桂枝6克,肉桂6克(后下)三剂。患者诉服药一剂小便畅快许多,口干欲饮症状好转,能饮水,饮水后无腹胀,大便稀,一天排便十来次,很舒适。服药的三天中,每次药后即解稀便多次。”& & 我又想起了关于五苓散治疗代谢综合症的医案:“姚某,男,55岁,干部,应酬多。大腹便便,腹部按之似海棉。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血脂、脂肪肝、慢性胃炎病史。经常腹胀,伴有嗳气,进食后加重,晚上经常梦见吃东西而胀醒。大便每日两三次,不成形,易出汗。舌胖而水滑。曾在某专家处服药半年,症状时好时坏,腹胀未愈。去年向我求诊,当时考虑患者有代谢综合症,此胀为“水痞”,故用五苓散合茯苓饮,服药半月后,腹胀消失,大便基本成形。再嘱其五苓散打粉服用。今年5月又来诊,说去年服药后病情稳定,痛风也不发了。此次因饮酒后又感腹胀,大便不成形了。再予五苓散合茯苓饮,7剂后腹胀消失,大便正常,再服7剂。患者要求服完汤剂后再继续服用五苓散粉剂,笑称是他的保健品。”& & 古代医家认为,五苓散之痞为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导致的心下痞。从这三例医案观之,发现有如下特点:三例都是以痞胀而求诊;两例伴有严重的口渴,口中干燥感,饮水后反而加重痞胀感,且有便秘,尿量少,或排尿困难;一例并无严重口渴感,饮水后也无痞胀明显加剧,但有便溏,易汗;体型上一例偏瘦,一例中等偏胖,一例肥胖;舌象上三例均为舌体胖大或伴水滑苔。从文献观之,五苓散能治小便不利之肾病水肿,也能治小便利之尿崩症;能治渴欲饮水,多饮、多汗之水液代谢失调,也能治水入则吐,水入作痞,不欲饮水之胃内停水证;能治水饮内结之便秘,也能治水渍肠道之“霍乱”、“洞泻”。五苓散治痞只是它主治范围中的一角而已,可见五苓散真是经方中的多面手!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 中药通-
中药搜索中药搜索通: 名方分类:
五苓散五苓散【来源】《伤寒论)。【异名】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组成】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用法】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方论】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实验研究】利尿作用《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议论文文摘集》~328,将五苓散(猪苓18克、会泽泻30克、茯苓18克、桂枝12克、白术18克)研末,用50%酒精渗漉制成1:1的酊剂。另再将上述各药分别亦按上法制成1:1的酊剂,观察五苓散及其组成的单味药对大白鼠的利尿作用。结果证明:五苓散及其组成药物在给药后第1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有显著增强,其中以二苓及桂枝的作用最强。对照组药后2次的排尿率则无显著差别。第2小时各组的排尿率增加较少,第3小时则无明显的利尿作用。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为: >
五苓散治疗水肿的例子有哪些?
发布时间: 09:39
来源:未知
作者:浙杭
  戴思恭(),字元礼,明代医家。认为感湿而肿,其身虽肿,而自腰下至脚肿,腿胀满尤甚于身,气或急或不急,大便或溏或不溏。但宜通利小便,多服五苓散。病后浮肿,此系脾虚,用二分平胃散、一分五苓散,和匀汤调,或生料煎服,或用生料平胃散加木瓜、腹皮、人参各半钱,茯苓一钱,或六君子汤加木香半钱,肿甚者,加木香流气饮。
  徐谦,明代儿科专家。治疗一痘后,小便不利,腰以下肿,乃脾胃气虚,不能制肾水,水溢下焦故也。当利小便,以五苓散,间服牡蛎散,又六君子加泽泻。
  蒲辅舟(),著名中医学家。治疗慢性肾炎中期(慢性期),症见口渴,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者,用五苓散合三妙散加山茵陈。
  杜雨茂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三焦气机壅滞,除肾衰的一般见症外,尚有恶心呕吐,胸闷,口苦,饮食不入,而寒热之象不明显,舌淡苔白而腻,脉弦细而沉。治以疏达三焦气机,扶正利湿泄浊,兼解毒化瘀。方用小柴胡五苓散化裁(肾衰II号)。
  药用柴胡12g,黄芩9g,姜半夏10g,生姜3片,泽泻15g,茯苓12g,白术12g,桂枝20g,党参15g,桑寄生15g,虎杖12g。本方一升一降,和解少阳枢机,疏达表里内外。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又味辛能散,与柴苓同用,以疏达三焦郁滞,宣通上下内外,用为主药。泽泻、茯苓、白术、桂枝,淡渗利湿,温阳化气,使水湿浊阴得去,阳气得以宣展流通,则三焦气机得畅,用为辅药。党参、桑寄生补益脾肾,扶正固本。虎杖清热解毒,既有活血祛瘀之长,又兼通便泄浊之妙。
  益母草活血祛瘀,又能利水消肿,与虎杖相配则活血通络之中,一利前阴,一开后窍,皆用为佐药。方中有茯苓、白术与党参相伍,则益气健脾之力更盛;半夏、生姜、黄芩与虎杖相合则降浊解毒之力倍增;益母草。虎杖与桂枝相配则活血通络之力尤强。且柴胡、桂枝、生姜同用,则疏展气机的同时,宣散邪气于外,由是三焦无壅塞之气。
  泽泻、半夏、黄芩、益母草、虎杖共用,祛瘀解毒,利湿降浊,湿利浊泄,毒解瘀消,由是三焦无有形之邪。再加党参、茯苓、白术补气健脾于中,桑寄生补益肾气而利湿于下,则三焦达而气机展,湿浊泄而瘀毒除。从而正气得复,疾病向愈。综观全方,既有疏通两用,升降并调之妙,又有寒热并举,攻补兼施之长。诸药合用,共奏疏达三焦气机、补益脾肾、利湿降浊、解毒化瘀之功。
  邵朝弟教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水肿,运用调理脾胃法。认为低蛋白血症的恢复有赖于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脾强胃健,运化转输功能正常,食欲增加,二便正常,水液自消,不但能提高蛋白的吸收,而且也可减少蛋白的丢失。常用五苓散、参苓白术散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尿少者加车前子,有热者加黄连。
  席梁丞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症见面睑浮肿、尿少,脉多弦数,舌淡苔白腻,少津。此时多以五苓散为主辨证加减,利水消肿。若头面肿加浮萍;四肢肿著加防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治医师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