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脑梗塞塞病人能不能长时间工作

姊澶挎堕村浠ユ㈠姝e父_涓芥跺荤_诲
姊澶挎堕村浠ユ㈠姝e父
姊濉绉甯歌剧锛缁h甯ュ澶у版帮浠ワ涓瀹瑕舵娌荤涓瀹惰〃绀猴借姊濉瀵圭剧娌荤灏や负瑕锛浣澶浜哄姊濉骞朵浜瑙cd锛姊濉璺浠涔?浠瀹舵浠缁с
1璇纰锛澶цㄨ璐h瑷界烘锛璇涓瀹浣缃ㄥ乏渚уぇ浠ュ琛绠$ㄥ乏渚ф讹灏变璁茶撅杩灏辨け璇变ㄤ涓澶辫琛ㄧ褰㈠寮澶辫绫诲杩ㄦуけ璇藉уけ璇瑙уか璇娣峰уけ璇澶辫濂借浆娓㈠杩荤艰杩姝ャ杩ㄦуけ璇藉уけ璇㈠璧锋ヨ瀹规锛瑙уけ璇娣峰уけ璇㈠璧锋ユ杈伴句哄绮剧纰锛鸿姊濉姣杈涓ラ锛寮ユ极уㄨㄨ纭虹涓虹澶ф濉绛锛藉浠ラ哄绮剧涓纰褰浜轰糠舵娓杩ュ浜烘舵涓芥㈠扮姝e父舵锛濡璁板缁淬璁$绛藉锛搴杩锛濡涔瀛伴撅涓戒ョ宸ヤ浜哄父琛ㄧ哄甯搞ф煎哄涓韬绉骞昏锛涓ラ虹村绛璞°杩涓昏变缁缁缂鸿缉淬变ぇ绁缁氦х锛冲乏渚х绁缁缁绠$渚х娲诲;渚х绁缁缁绠$宸晶娲诲ㄣ褰涓渚уぇ琛绠¢诲鸿讹璇ラㄧ缁缁灏卞璧蜂瀵逛晶绋搴缁缁绋搴筹涓哄ㄦх充渚瀹ㄤ藉ㄥ脊锛澶卞瑙锛姣;杞昏涓渚т涓㈣急锛娲诲ㄤ点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脑梗塞食疗中的猪尾菜不用可以吗?
脑梗塞食疗中的猪尾菜不用可以吗?
09-09-30 & 发布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一) 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二)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对不起,第一次听说呵.脑梗塞的食疗方 处方:瘦猪肉50克,大蒜瓣20克,猪尾菜6克,黑木耳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精盐4克,味精2克,加水适量煮烂熟。连汤食用,每日一顿。 脑梗塞为老年常见多发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一旦发病就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发生药物反应也是常有的事。食疗验方的优点是对身体有利而无害,可以长期食用,且少毒副作用。患者不妨留心观察,照方试用,以验证疗效。 建议你进入下面的网站看看,里面是脑梗塞的各种知识,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脑梗塞脑血栓的饮食治疗原则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饮料不断增加,当地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如脑血栓的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并应用降糖药而产生低血糖时,可适当饮用饮料以防止血糖继续下降,当一过性低血糖缓解后,就不要再饮甜饮料了。 现在许多厂家生产保健型饮料,其中以低糖饮料为主。用一些甜味剂来替代蔗糖,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满足了喜甜食人的要求和口感。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甜菊甙等。其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用量小,不产生热量、无毒、体内不吸收,能够从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许多动物实验证明,阿斯巴甜无致癌性。可以放在溶液和面点制作中。 (5)脑血栓的病人有的合并高血压病,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方法。如果在烹调中放入盐,烹调出来的菜仍然很淡,难以入口。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二、脑血栓食物选择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脑血栓病人的家庭护理 脑血栓病人经急性期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并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后,多数病人要回到家里继续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此时,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护理得好,可使病人病情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延长寿命。反之,则可加重病情,并引起多种并发症,有时,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为了使病人尽早康复,应注意做好家庭护理: 1 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他们生活处理能力较差,再加上患有后遗症,对治疗易产生急躁情绪,或失去治疗信心,所以亲属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要做到耐心、细心,随时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做病人的思想工作,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注意个人卫生: 要定时擦身,帮助病人更换衣裤,晒被褥。保持口腔卫生。偏瘫病人自己不能刷牙时,可用消毒纱布蘸温开水擦洗口腔,或用棉签、棉球蘸温盐水替病人擦净口腔各部,每日早、晚各1次。 3 注意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的偏瘫病人,且长时间保持某一固定位置或姿势,其身体受压部位,如下背及腰背部皮肤和软组织血循环受阻,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致使局部皮肤发红、破溃、糜烂、溃疡,缍形成褥疮。严重时溃疡扩大加深,继发全身感染,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为了预防褥疮,要注意改变卧床姿势,每隔2-3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清洁,大小便后及时处理干净,使皮肤保持干燥、卫生。如局部皮肤开始发红,可用50%酒精涂擦,并轻轻环形按摩该处。也可用艾条灸局部,使皮肤微微发热。若已形成褥疮,应在医生指导下,按各期褥疮进行处理。 4 注意预防肺部感染: 偏瘫卧床病人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 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5 注意大小便的处理: 有些偏瘫病人大小便失禁。如不及时处理干净,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必须注意经常更换垫布,保持局部清洁。如有肛周或皮肤发红,可用温水冼净、擦干,并涂以氧化锌糊剂以保护皮肤。如有大便秘结,应及时通便,可用开塞露或用肥皂水灌肠。饮食中增加纤维素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便干结。中药番泻叶泡水代茶饮,具有较好的通便功能,不妨一试。 6 注意营养: 偏瘫患者由于无法照料自己和可能存在吞吐障碍,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营养不足或营养不良状态。因此,在家庭护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营养,保证病人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电解质的供给。吞咽障碍尚未完全恢复的病人,可吃一些软的固体食物。必要时应坚持押饲。如有条件,可请营养学专家会诊,以帮助确定最佳的供给营养的方式,如采用静脉营养还是经口营养,以保证患者在康复期得到所需的营养。不能一天到晚躺着或者不运动,这样会造成肌肉萎缩,以后就没办法再站立了,要注意清洁卫生,否则会造成痔疮和溃疡,还有,要注意大脑的保健,建议每天吃蜂乳忌食辛辣,多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等。平时可以在饮食中添加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植物,如:
      (1) 马齿苋。其中有一种叫奥米伽—3脂肪酸的物质, ①它可抑制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形成 ②它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抗炎物质-前列腺素增多,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减少,使血流粘度下降,抗凝血作用增加,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另外,马齿苋中还有钙离子、钾离子,进入血流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扩张,阻止动脉管壁增厚,有效地保护血管免受损害。
      (2) 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有多种。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血脂、抗血栓、抑制血小板功能亢进。因大蒜对胃粘膜有较大刺激作用,故应少量常食。
      (3) 洋葱:具有降脂、降压、降胆固醇、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血管栓塞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 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山楂、香菇等。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茄子、胡箩卜、荠菜(又称地菜、地花菜、芨菜、清明草、护生菜等)、淡菜(又俗称水菜)、海带、花生等。 6.调节情志 过于激动、紧张、忧郁常是本病发病地精神因素。因此,要注意调理情志、放松思想包袱和情绪,不使五志过激,化或生风。保持心情舒畅,调畅阴阳平衡,使气血畅达,脉络通和,是预防本病地重要措施之一。 7.劳逸结合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即作息有规律,不可过劳,是保持健康地重要因素。适度的文体活动、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不仅可避免身体肥胖,也可保持身心健康,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十分有益。 8.重视先兆 中年以后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不时发生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舌强语言不利被认为是本病的3大 先兆。一旦发现有类似情况应及时就诊并作血液流变学等有关检查,若有发生脑血栓之高度怀疑者,宜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预防脑血栓之发生。 , 9.戒烟戒酒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编辑本段](三)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编辑本段](四)脑梗塞的预防措施1:  脑梗塞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病人没有发病前就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病人发病后防止复发,三级预防是防止脑梗塞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重大,我国脑梗塞5年复发率高达40%,是国际平均水平10%的3倍多,主要原因是对二级预防观念的普及不够,目前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而且我国国家批准并拨款的首个着眼脑梗塞二级预防进行二次研发的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已经面市。  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般一次比一次严重。   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每日0.1~0.3克即可。但临床发现阿司匹林有47%的抵抗率,也就是说服用前看看自己是否抵抗。否则服用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胃出血。  中药因为其副作用小,预防脑梗塞复发比西药要有优势,其他可选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抗栓丸、西比灵、维脑路通等药,长期服用,服用时间最好选在饭后。   国外有长期小剂量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能预防脑梗塞复发的临床研究,但长期服用容易造成肝肾损伤。  出现先兆症状时,可以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4%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用7~10天。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疲劳。   限制钠盐,控制体重,忌烟酒。重视防治发烧、脱水、腹泻、大汗等易促发脑梗塞的情况。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编辑本段]参考资料:  1、什么叫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又称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局灶性损害症状,属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老年人多见。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等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引起脑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常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形成脑血栓。另一种是脑栓塞,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堵塞血管,引起脑栓塞。这种栓子可来自风湿性心脏病的赘生物,也可能是骨折时的脂肪栓子,或空气进入血液引起气栓,或肿瘤细胞脱落形成肿瘤栓塞等等。   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脑梗塞,起病缓慢,常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有关。从发病到病情发展至顶峰,常需数十分钟甚至数天时间。而脑栓塞引起的脑梗塞,起病多较急骤,常在数秒钟或数分钟达高峰。   2、什么叫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系指脑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脑梗塞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栓塞后,其供血区内脑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或麻痹,当侧支循环再建或过度灌流时,血流力图通过吻合支进入已麻痹损害的血管,则导致出血。   脑梗塞后动脉血管的再通率很高。日本学者入野忠劳氏报道,血管闭塞者有40%~75%可以再开通,多数在发病后的2~3天,少部分在7天内再开通。个别病例在数月或数年后仍可再开通。国内有人通过病理生理学研究也证实,出血性脑梗塞是动脉再开通的结果。开通越快,出血机会越多;栓塞性脑梗塞发生出血性梗塞者,多于非栓塞性梗塞;大面积梗塞比小梗塞灶多见;早期应用抗凝、溶栓、扩溶、扩血管药物以及早期外科手术等,均可促发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   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发病是脑梗塞,梗塞的动脉血管再通后,又合并出血。临床特点是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并又出现新的症状体征。其症状和体征加重的程度,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继发出血的时间,及是否应用抗凝、溶栓、扩溶及扩血管药物治疗。一般而言,小灶渗出性出血症状加重多不明显。梗塞后1周内继发出血者往往症状较重。第2周以后再出血者,症状多无明显加重。早期使用抗凝剂、溶栓剂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后,可使临床症状加重。症状加重的表现是意识障碍,颅内压高,肢瘫程度加重或出现新体征等,严重者预后不良。有时虽无症状恶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无效者,也有继发性出血的可能。   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与病人早期活动,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及早期应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等不适当的治疗有关。因此,病人早期应注意控制情绪,积极脱水治疗,防止血压波动,不宜过早地应用血管扩张药,尤其是抗凝药物,以预防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   3、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这种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过去单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临床无法确诊。近年来,随着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腔隙性脑梗塞是怎样发生的呢?目前,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塞。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呢?首先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同时,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粘滞血症要积极治疗。其次,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或头晕,记忆力减退,动作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除应注意安静休息外,还应请内科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4、怎样诊断腔隙性脑梗塞?   (1)多在50岁以上发病,常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史。   (2)起病较缓慢,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   (3)临床症状较轻,多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   (4)神经系统体征较局限单纯,如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瘫,呐吃手笨拙综合征等。   (5)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无异常。   (6)CT可确诊。常有3~10毫米的低密度区,小于2毫米的病灶CT不能显示。   5、什么叫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在CT应用以前,一般认为腔隙性综合征,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大脑深部小动脉深穿支闭塞所致。而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陆续发现脑内小量出血,也可引起类似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对这类病,目前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多见,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在半小时或数小时内达高峰。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类似腔隙性综合征的表现,如单纯运动性轻偏瘫,单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等。但因脑部出血量少,病灶范围小,血肿局限,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也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一般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亦无神志、智能及瞳孔改变。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不高,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所以,很容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而头颅CT扫描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临床报道病灶多位于内囊、壳核、丘脑和桥脑等部位,呈小灶性高密度影。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由高血压引起。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脑深部的小动脉壁硬化,脂肪透明样变、破裂、渗出而发病。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预后良好,经过1个月左右的治疗后,即可恢复,一般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6、什么叫大面积脑梗塞,它与脑出血如何鉴别?   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头颅 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1)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塞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3)脑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4)脑出血病人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塞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编辑本段](三)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编辑本段](四)脑梗塞的预防措施1:  脑梗塞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病人没有发病前就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病人发病后防止复发,三级预防是防止脑梗塞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重大,我国脑梗塞5年复发率高达40%,是国际平均水平10%的3倍多,主要原因是对二级预防观念的普及不够,目前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而且我国国家批准并拨款的首个着眼脑梗塞二级预防进行二次研发的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已经面市。  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般一次比一次严重。   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每日0.1~0.3克即可。但临床发现阿司匹林有47%的抵抗率,也就是说服用前看看自己是否抵抗。否则服用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胃出血。  中药因为其副作用小,预防脑梗塞复发比西药要有优势,其他可选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抗栓丸、西比灵、维脑路通等药,长期服用,服用时间最好选在饭后。   国外有长期小剂量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能预防脑梗塞复发的临床研究,但长期服用容易造成肝肾损伤。  出现先兆症状时,可以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4%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用7~10天。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疲劳。   限制钠盐,控制体重,忌烟酒。重视防治发烧、脱水、腹泻、大汗等易促发脑梗塞的情况。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 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编辑本段]参考资料:  1、什么叫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又称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局灶性损害症状,属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老年人多见。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等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引起脑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常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形成脑血栓。另一种是脑栓塞,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堵塞血管,引起脑栓塞。这种栓子可来自风湿性心脏病的赘生物,也可能是骨折时的脂肪栓子,或空气进入血液引起气栓,或肿瘤细胞脱落形成肿瘤栓塞等等。   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脑梗塞,起病缓慢,常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有关。从发病到病情发展至顶峰,常需数十分钟甚至数天时间。而脑栓塞引起的脑梗塞,起病多较急骤,常在数秒钟或数分钟达高峰。   2、什么叫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系指脑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脑梗塞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栓塞后,其供血区内脑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或麻痹,当侧支循环再建或过度灌流时,血流力图通过吻合支进入已麻痹损害的血管,则导致出血。   脑梗塞后动脉血管的再通率很高。日本学者入野忠劳氏报道,血管闭塞者有40%~75%可以再开通,多数在发病后的2~3天,少部分在7天内再开通。个别病例在数月或数年后仍可再开通。国内有人通过病理生理学研究也证实,出血性脑梗塞是动脉再开通的结果。开通越快,出血机会越多;栓塞性脑梗塞发生出血性梗塞者,多于非栓塞性梗塞;大面积梗塞比小梗塞灶多见;早期应用抗凝、溶栓、扩溶、扩血管药物以及早期外科手术等,均可促发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   出血性脑梗塞的原发病是脑梗塞,梗塞的动脉血管再通后,又合并出血。临床特点是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并又出现新的症状体征。其症状和体征加重的程度,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继发出血的时间,及是否应用抗凝、溶栓、扩溶及扩血管药物治疗。一般而言,小灶渗出性出血症状加重多不明显。梗塞后1周内继发出血者往往症状较重。第2周以后再出血者,症状多无明显加重。早期使用抗凝剂、溶栓剂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后,可使临床症状加重。症状加重的表现是意识障碍,颅内压高,肢瘫程度加重或出现新体征等,严重者预后不良。有时虽无症状恶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无效者,也有继发性出血的可能。   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与病人早期活动,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及早期应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等不适当的治疗有关。因此,病人早期应注意控制情绪,积极脱水治疗,防止血压波动,不宜过早地应用血管扩张药,尤其是抗凝药物,以预防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   3、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这种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过去单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临床无法确诊。近年来,随着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腔隙性脑梗塞是怎样发生的呢?目前,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塞。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呢?首先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同时,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粘滞血症要积极治疗。其次,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或头晕,记忆力减退,动作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除应注意安静休息外,还应请内科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4、怎样诊断腔隙性脑梗塞?   (1)多在50岁以上发病,常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史。   (2)起病较缓慢,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   (3)临床症状较轻,多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   (4)神经系统体征较局限单纯,如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瘫,呐吃手笨拙综合征等。   (5)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无异常。   (6)CT可确诊。常有3~10毫米的低密度区,小于2毫米的病灶CT不能显示。   5、什么叫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在CT应用以前,一般认为腔隙性综合征,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大脑深部小动脉深穿支闭塞所致。而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陆续发现脑内小量出血,也可引起类似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对这类病,目前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多见,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在半小时或数小时内达高峰。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类似腔隙性综合征的表现,如单纯运动性轻偏瘫,单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等。但因脑部出血量少,病灶范围小,血肿局限,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也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一般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亦无神志、智能及瞳孔改变。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不高,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所以,很容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而头颅CT扫描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临床报道病灶多位于内囊、壳核、丘脑和桥脑等部位,呈小灶性高密度影。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由高血压引起。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脑深部的小动脉壁硬化,脂肪透明样变、破裂、渗出而发病。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预后良好,经过1个月左右的治疗后,即可恢复,一般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6、什么叫大面积脑梗塞,它与脑出血如何鉴别?   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头颅 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1)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塞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3)脑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4)脑出血病人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塞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微脑梗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