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疗后遗症的问题

癌症真相:放疗副作用小于手术、化疗 根治部分癌症 往期回顾 请选择往期
1/3的癌症是吃出来的?
韩国料理有致癌风险?
吃隔夜饭菜会致癌?
五行蔬菜汤防癌又治癌?
碱性食物可防癌?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发物?
癌症也能吃回去?
葱蒜真的能防胃癌?
常规体检为何查不出癌?
标志物升高等于患癌?
乳腺增生会致癌吗?
怀孕遇上乳腺癌?
吃加碘盐致甲状腺癌?
第14期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第15期 晚期癌症究竟该不该治?
第16期 验孕棒能测出睾丸癌?
第17期 癌症化疗风险大于疗效?
第18期 八成癌症因环境引起?
第19期 一次性餐具致癌风险多大?
第20期 你是否忽视了重金属致癌?
第21期 装修不当也能致癌?
第22期 身边家电辐射真致癌?
第23期 雾霾致肺癌是真是假?
第24期 BRCA1突变需切除乳腺?
第25期 手机诱发脑胶质瘤?
第26期 炒菜1小时=半包烟?
第27期 乙肝离肝癌并不远?
第28期 早期肺癌一定要开胸?
第29期 憋尿易致前列腺癌?
第30期 甜食易致子宫内膜癌?
第31期 白血病都需骨髓移植?
第32期 体检时能放弃指检?
第33期 癌前病变等于癌?
第34期 胸片正常却是肺癌?
第35期 新发糖尿病背后是胰腺癌?
第36期 老胃病患胃癌错在哪?
第37期 黑痣何时会“恶变”?
第38期 穿海绵文胸易患乳癌?
第39期 防癌食物到底靠谱吗?
第40期 中老年莫名骨痛是癌?
第41期 朱莉为何向卵巢动刀?
第42期 癌症治疗该怎么选?
第43期 靶向药物背后的故事
第44期 每天三杯酒诱发肝癌?
第45期 胃没事=没胃癌?
第46期 “肿瘤君”究竟多可怕?
第47期 已婚还打宫颈癌疫苗?
第48期 蹲着尿能预防膀胱癌?
第49期 “朱莉们”如何防乳癌?
第50期 喝酒脸红易患食道癌?
放疗,落寞的“抗癌大将”
新年的喜庆尚未完全消去,一条重磅新闻便砸向各大媒体――“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又一波恐癌浪潮被随之掀起。在没有硝烟的抗癌战场上,手术、放疗、化疗堪称三元大将扮演重要角色,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其三者对癌症治疗贡献率分别是27%、22%和6%。令人不解的是,放疗的作用与手术相当,但它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约60~70%的肿瘤患者接受放疗,但在中国接受放疗的病人仅占30%。
放疗给人的印象总是神秘而可怕的。在以前,人们进入放疗科时常会发现许多病人脸上有一条条的红印子,看上去非常吓人,那些红印子是皮肤墨水用来确定放疗靶区用的。在影视剧里,放疗后疲劳、食欲不振、呕吐、大量脱发、皮肤溃烂、骨瘦如柴的画面让人心有余悸,不少人认为“就算放疗有效,最后命恐怕也会被折腾没了”,因此有的选择“宁愿等死,也不遭罪”。还有一类人认为放疗只是辅助治疗,无法根治癌症,做与不做关系不大,宁愿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药。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侯友贤主任医师指出,放疗技术从上世纪初的深部х线到50年代的二维传统照射技术、90年代的三维适型照射技术,发展到目前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以及最新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可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疗遭受如此冷遇,究其根本还是人们的陈旧观念所致。
指导专家:侯友贤,主任医师、教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
放疗是把双刃剑,你怎么看?
癌症终归是个死,何必再受折磨
相信奇迹,有机会就要试一试
视医嘱及经济情况而定
放疗副作用大,不放疗更安全?
临床上,不少癌症患者因恐惧放疗的副作用而放疗科面前却步,甚至认为放疗会致癌,加速死亡。侯友贤教授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上的误区。“所有癌症的治疗都会有副作用,但是现代放疗的副作用恰恰要比手术、化疗的副作用小得多。因为它仅仅是一个局部治疗,是用射线这把无形的刀把肿瘤‘切’掉,没有切口,不损伤器官,更不会加速病人死亡”。
人们印象中精度不高、副反应大的放疗指的是常规放疗。常规放疗由于影像诊断和定位系统都只停留在二维平面上,医生看不到肿瘤后面的情况,就只能靠感觉和经验去掌握,如同盲人摸象,在这种大面积的照射下,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就像被挟持的人质一样被射线破坏,导致最终对肿瘤打击力小,副作用却非常明显。所以几十年来,人们对常规放疗心有余悸,对并发症的印象远多于其治疗效果。
现代放疗已经完全告别了敌我难分的“土炮时代”,而是进入了精准的“导弹时代”现代放疗在PET/CT的模拟定位下,在分子层面上深入分析肿瘤,按肿块的立体形态直接射杀,不再累及正常组织。医生敢于加大放射剂量,从而减少次数,缩短病人的放疗时间。效果比过去好得多,副作用也小。如TOMO刀(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肺癌,不仅肿瘤病灶控制好,没有出现2级以上的放射性肺损伤;对原发性肝癌的肝内外病灶也能够“一扫而光”;对鼻咽癌更不会产生诸如口干、颞颌关节损伤等后遗症...
拓拇刀放疗更精确 避免“殃及池鱼”
减轻放疗副作用有招!
哪些癌症应选择放疗?
在人们眼中,手术始终是根治癌症的唯一办法,化疗、放疗都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往往是迫于无奈才会选择。但事实上,对于鼻咽癌、不能手术的早期肺癌等单纯放射治疗即可治愈;早期食管癌,前列腺癌,舌癌等 5 年生存率都与手术相似,而且美容效果较满意;对于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六[U1] 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晚期肺癌、食管癌等并用放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为什么对于这些癌症,放疗别具优势呢?有人把癌症形容为螃蟹,因为它的生长特点具有浸润性,手术仅仅通过肉眼并不能彻底切除肿瘤以及潜在的癌症细胞,是一些无手术空间的肿瘤如脑胶质瘤、鼻咽癌、胰腺癌等更是如此。与手术刀不同的是,射线这把无形的刀能穿过组织直接进入“敌军后方”侦查判断,并将其彻底捣毁。这也是现代放疗相较于手术的优势所在。
譬如低位直肠癌由于解剖位置及解剖特点,造成外科手术的难道较大,以前仍然是外科唱主角,但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患者在要求外科医生彻底切除肿瘤,清扫区域转移淋巴结的同时,也要求尽可能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性功能和排尿功能,而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可增加保肛率。此时,外科大夫不得不请出放疗科大夫,主动转换角色,先放疗尔后再手术...
癌症放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癌症放疗期间补充营养要“三高一多”
如何减少放疗副作用?
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对射线照到的部位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一般2公分以内的范围,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不需要处理的轻微副反应;中晚期、癌扩散范围较大的病人,照射射线剂量提到很高时,会产生像“地震”的副作用,根据部位不同可能会产生脱发、皮肤出现红斑、瘙痒、脱屑、黏膜溃疡、影响进食、恶心、呕吐等。
患者放疗之前详细了解放射治疗的注意事项,将会帮助其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早日康复。以鼻咽癌为例:要了解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如皮肤反应、颞颌关节反应、口腔黏膜反应等;在放疗期间避免阳光照射,皮肤出现瘙痒时避免抓挠,在皮肤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时避免用刺激的物质涂檫,包括洗澡时用的刺激性皂,等等。
癌症放疗开始后该注意啥?
放疗是什么样的?
癌症目前的治愈率能够大幅提高,重要的原因就是综合治疗的合理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癌症治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大原因在于很多患者惧怕手术或是放疗,总想先凭吃药解决问题,结果错失治疗大好时机。放疗看似双刃剑,但随着放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放疗的副反应已经越来越小,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理性看待放疗、适时放疗十分重要。
精彩专题回顾
对于癌症放疗,我有话说
出品:39癌症频道  鸣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通讯员:曾顺香您好,欢迎来到名医汇!
> 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鼻咽癌素来有“广东癌”之称,因为高发区域集中在广州、佛山、肇庆等地区,典型症状表现为涕血、鼻塞、听力下降、颈淋巴结肿大等。一经确诊,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放疗,这是因为:鼻咽癌中有95%是属于低分化鳞癌,对放射线有较高敏感性;其次,由于鼻咽部位于头颅的中央,部位较隐蔽,并且周围有重要的器官组织、颅神经、血管等,进行手术的话极其容易损伤周围组织,危险性高,而且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所以,鼻咽癌单独手术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好,应首选放疗,同时辅以化学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那么,在放疗过程中,病人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放疗前,病人应遵从医生的嘱咐,检查和治疗口腔疾患,将龋齿拔掉,以免放疗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拔牙可导致细菌从牙床处进入体内,引起骨髓炎、骨坏死;放疗前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营养,放疗前后半小时不可进食,防止形成条件反射性厌食。除此以外,放疗的病人还应配合做到以下几点:
1.每次放疗后静卧半小时,注意多饮水。
2.注意保护放射野皮肤,内衣宜柔软、宽大、吸湿性强;忌用肥皂和粗毛巾擦拭照射野皮肤;避免冷热刺激,局部不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敷;夏天外出时戴帽子遮挡,防止日光直射。
3.照射10-20天左右,可先后出现口腔粘膜水肿、充血、疼痛、唾液分泌减少、口干等症状,病人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朵贝儿氏液漱口,每日10次左右;用软毛牙刷刷牙,至口腔粘膜正常为止。
4.中药冲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每日冲鼻,以改善鼻塞、鼻咽部粘膜损伤等。
5.为了预防颞颌关节僵硬、功能障碍,应持之以恒,每日做张口运动300次以上。
6.根据情况行鼻咽部冲洗,保持局部清洁,提高放疗敏感性。
7.宜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过热、过冷、及坚硬、粗糙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8.不要吸烟和喝酒,忌食辛辣燥热煎炸肥腻之品。
9.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配合养阴扶正清热解毒之中药调理,减毒增效。
鼻咽癌患者完成放疗后需要继续治疗期间的自我护理,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如继续保护照射区的皮肤,直到所有症状都消失。不要试图搓掉治疗区的标记,因为这些标记不容易洗掉,如果急于洗掉这些标记会刺激皮肤,造成损伤。放疗后患者的体质有一定程度下降,应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增加营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同时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如散步、逛公园、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的知识,欢迎关注名医汇专家观点栏目。名医汇始终以“为患者解决看病难、治病贵的难题,力求让病人家庭轻松一点”为宗旨,希望对更多的患者朋友有所帮助,快速找到合适好医生。
欢迎提出建议
您可以留下E-mail、QQ或电话号码,方便我们与您进一步沟通(可以不填写)
扫码下载APP
使用第三方登录平台
①创建账号
②完善信息
(此手机号码将用作登录网站、接收短信验证码及预约挂号等服务通知,请务必填写正确)
*图形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已经发送到您的手机,请注意查收! 温馨小Tips:验证码10分钟内有效,短信到达可能会有延时,请耐心等待;
恭喜您获得会员福利
恭喜你获得会员福利太平人寿
10万意外保障计划
客服将在2-3工作日与您联系
落实保单的生效事宜,请留意接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经营性-
CopyRight广州诚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宫颈癌放疗临床上存在的问题
核心提示:我们在进行宫颈癌的放疗时,往往忽略了宫体剂量,而仅考虑宫颈及宫颈旁的剂量,这是造成疗后宫腔复发的重要因素。
  (一)参照点 在妇科腔内放疗中,由于盆腔内剂量分布不均匀,不同点的剂量各异,在实施治疗时,必须选择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的点作为判断剂量的参考,即所谓的参照点。子放疗参照点A点、B点是上世纪30年代末、曼彻斯特的Tod及Meredith提出,他们最初确定A点位于宫旁三角区内,三角区的底部为穹窿(子宫动脉及输尿管交叉处在三角区内),B点与A点位于同一水平,在子宫中轴外5cm,A点在穹窿上方2cm,子宫中轴旁侧2cm。此定义过于模式化,有很多临床具体情况,难以依此定义确定A点的位置。如穹窿消失,大菜花、子宫位置不正等情况。
  1953年曾对此进行修正,将穹窿上方2cm,改为宫腔管末端向上2cm(Idem),但是仍有将A点及B点依自已的方式确定。参照点的不统一,当然影响剂量及效果比较,特别进入80年代后,对宫颈癌剂量学的要求愈来愈高,一个共同遵守的参照点的位置十分重要,ICRU 38号报告中又重新明确其位置。在临床腔内标准放疗中,宫腔内的放射源末端,位于宫颈口部位,方便起见把宫口上方2cm及宫腔管旁2cm作为A点。所以在外生型大肿瘤未消除之前,难以确定A点位置,依A点来作给予剂量的参照点也就不合适了。
  ICRU 38号文件其虽然明确了A点、B点的位置,但临床实用上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子宫颈阴道部长短不一,使 之宫腔源末端位置有所不同,无疑影响了A点的位置。所以欧州曾有A-Line的概念,即以通过A点与子宫轴平行线上的点来评估剂量,还是有道理的。参照点毕竟是参照,是临床上的需要,至于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只有依靠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自已的学识,来具体处理了。
  (二)消除量 这是指外生型的大宫颈肿瘤被局部阴道放疗消除,使之大致恢复至宫颈外形的剂量。按传统的子宫颈癌腔内放疗的概念,离放射源5cm以远点的剂量,可以忽略。如一个外生型宫颈肿瘤、外突4cm,若以传统北京型容器3号阴道盒(内含30mg, Ra, eq。 137Cs)消除20小时,A点剂量不过80CGY,此剂量不计于A点总剂量之内。消除剂量不以A点作为剂量参照点,中国医学科学院常规以源旁1cm 作为剂量参照点。
  消除剂量通常以阴道容器或组织间插植行施,插植特别适于大的外生型肿瘤的消除。消除剂量次数不宜多,特别是组织间治疗,一般1~2次,每次剂量10~12GY。应了解肿瘤消除需要时间,一般2周后才能见到肿瘤消除的程度。不应过早的进行再次消除,否则,剂量浪费,正常组织受量未能减少。因局部肿瘤过大的早期宫颈癌而予消除剂量,以期利于手术的病例,手术不应过急进行,否则肿瘤未得以满意消除,达不到术前治疗的目的。
  (三)宫腔、阴道分别治疗 我们在行施传统的腔内治疗中,常规方法是宫腔与阴道同时进行。但我们在后装放疗时,却改为宫腔与阴道分次上镭,其原因如下:
  1。正常宫体前倾,宫腔与阴道呈一定角度,传统的北京型宫腔与阴道容器很易放置成标准位置。但在后装治疗时,因为容器与传送管道相连,难以将阴道和宫腔容器放置理想。
  2。提高了剂量学准确性 阴道与宫腔同时进行,位置变异大且不标准,参照点位置亦不符要求,如A、B点不在同一平面,所代表的解部关系亦发生改变,其临床价值受了影响。
  3。减少阴道受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开展腔内后装治疗的早期,阴道及宫腔源给于A点的剂量比,是沿袭了传统腔内放疗方法,发现虽然治愈率没有降低,但直肠并发症未降低,膀胱并发症反而上升。直肠、膀胱在腔内后装放疗时直接测量见,有并发症的病人,除2例直肠炎者外,膀胱、直肠受量均在A点剂量的60%以下,分析并发症原因在于宫颈周围剂量率高与造成强的生物效应有关。为此我们降低了阴道剂量,以减少宫颈相应水平的膀胱、直肠受量,而且又进一步将阴道量作为消除剂量,当宫颈外形基本正常,或宫颈阴道部缩短后,以宫腔内的标准程序,完成A点剂量,如此使并发症明显降低。
  (四)注意宫腔剂量 上世纪50年代后,修改后的子宫颈癌国际分期,已不再将宫体受累作为分期标准,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宫体受累与否不易判定,而且无论放疗或手术,宫体均在根治范围之内,似乎对预后不应产生影响。实际上,不把宫体受累作为分期条件,并不反映宫体受累少,或对预后不产生影响。Nogachi等曾报告了301子宫颈癌的根治术标本的检查结果,其中宫体受累在Ⅰb期中为7。8%,Ⅱa期为25。5%、Ⅱb期为38。2%,总的受累率达21。6%,并可见随着期别增加,宫体受累明显上升;宫体受累常伴有其它组织受侵,如侵犯阴道达58。5%,侵犯宫旁达87。7%,淋巴转移52。3%。从这个报告中很清楚说明宫体受累是常见的,可且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在放射治疗应予以足够重视。
  我们在进行宫颈癌的放疗时,往往忽略了宫体剂量,而仅考虑宫颈及宫颈旁的剂量,这是造成疗后宫腔复发的重要因素。
  (五)合理使用阴道后装容器 目前在国内治疗子宫颈癌所使用的后装容器,基本有三种:即 ① 沿袭传统的北京型容器的源排列,具有不同型号的成角后装容器,最早用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三管道,137铯源的Buchler后装机及以后的改进型容器,用于WD-18 192铱源后装机;② 较为普遍的Fletcher-Suit-Dolclos类似容器,亦为成角容器,用于Micro-Selectron及其它一些国产机型;③ Henschke型容器,源的治疗位置与源的传送方向一致,源停留处有2个半球形物,2个管道的间距可以具体情况调节其宽度。此种容器Buchler机器及其Buchler-facts用,由于前二类容器与我国传统腔内放疗容器有一定相似之处,临床使用比较熟悉,但对Henschke容器应认识此容器的特点,当外生型宫颈癌外突明显或穹窿弹性好,半球形容器置于肿瘤或宫颈病变二侧,无疑对局部肿瘤的消除有很大优点,但对小宫颈病变及穹窿消失的病人,则无明显优点,而且由于治疗项端有一定长度盲端,致宫颈及宫颈周围受量较小,而膀胱、直肠受量较高,是在使用此类容器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六)子宫移位问题 临床经常可以见到,子宫并未位于盆腔中部,而是侧向移位。其原因可能与一侧宫旁浸润有关,但亦可由其它原因造成,如炎症、盆腔手术等。由于子宫移向的一侧、常伴该侧宫旁的明显增厚,被认为是宫旁肿瘤侵犯,而增加该侧剂量。对侧宫旁由于离子宫较远,接受宫腔放疗的剂量反而较低。因此应分析究竟哪侧宫旁应增加剂量。
  对于较轻的宫腔移位,行腔内后装治疗时,在放置宫腔管时,很易纠正至正常位置。若明显的移位,则应确定宫腔管的位置,进行测算。简单方法是安放好管腔管后,在模拟机下(或X光骨盆平片)确定位置,根据所采用标准程序中显示的剂量曲线,找出参照点剂量。亦可依治疗计划设计过程,先行放射源在空间位置重建,作出有关平面剂量分布,找出参照点剂量。然后分析子宫移位对宫旁剂量的影响,再对宫旁剂量予以调整。
  (实习编辑:陈喜艳)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宫颈癌专题为您提供最新的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宫颈癌能治好吗,宫颈癌,宫颈癌治疗方法,宫颈癌的症状,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预防等健康知识。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一说到零食,很多人就会跟“垃圾食品”、“不健康”联系起……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近日,深圳某家医院拟最早明年推出女性宫颈癌疫苗接种服务,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多方关注。据了解目前只有香港有两款宫颈疫苗获批上市,但中国内地未曾又获批上市的宫颈癌疫苗。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放疗患者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放疗病人在饮食上如何进行调整
病人在接受放疗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放疗反应,如口腔粘膜反应,食欲不振、口咽痛、血象下降等,由于这些反应的出现会影响患者食欲,导致反应的加重,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中断治疗.所以,放疗病人的饮食调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首先,病人饮食搭配要遵循&三高一低&的原则.所谓三高即指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如瘦肉、海产品、新鲜水果、蔬菜等;一低指的是低脂肪.以加强营养,配合放疗.
2.其次,病人进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油腻及辛辣,尽量做得味美醇正,使病人易于接受;
3.第三,根据放疗中出现的反应进行食物调整,如白细胞下降后应注意吃一些动物肝脏、菠菜、豆制品等.如果病人因放疗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予少量多餐,在总摄入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分多次进食.在放疗期间不主张忌口.
作者单位:
浙江省肿瘤医院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肿瘤放射治疗常见问题解答(五)―放射线对正常组织有损害吗? - 西京医院放疗科 - 西京医院放疗科
您的位置: -& 科普知识
肿瘤放射治疗常见问题解答(五)―放射线对正常组织有损害吗?
作者:付学海&&&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 16:53:16
在临床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对人体正常组织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一定的放射反应与损伤。但是,肿瘤放疗科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在尽量避免并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如何彻底消灭肿瘤,从而达到治愈肿瘤、保护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的目的。
放射线对组织器官的损伤与很多因素有关。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指损伤程度)与其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即繁殖能力越强的组织越敏感,分化程度越低的越敏感,反之亦然。如淋巴组织、骨髓、睾丸、卵巢、小肠上皮等对放射线最敏感,最容易受损害;其次是皮肤上皮、角膜、口鼻腔、晶体、胃和膀胱上皮等;最不敏感的组织是肌肉和神经组织。在一定的照射剂量下,受照射面积越大,损伤越大;面积越小,损伤越小。在一定的照射面积下,照射速度(单次照射剂量)越大,损伤也越大。一般健康状况的好坏以及并发的疾病,如恶液质、感染性疾病、心肺血管疾病等都影响放射反应的程度。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青少年较成年人敏感,但到老年敏感性又增加。
放射引起的正常组织反应一般分为早期原发反应和晚期继发反应。早期放射反应一般是指放射引起的组织细胞本身的损伤,还有可能并发的炎症,如口、鼻腔粘膜急性放射性反应引起局部粘膜红肿、痛、浅溃疡及伪膜形成等;皮肤急性干性或湿性放射性反应等。晚期放射反应是指放射引起的小血管闭塞和结绨组织纤维化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如腺体分泌功能减退引起口干,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纤维化收缩等。而较严重的放射损伤,如放射性截瘫、脑坏死、骨坏死和肠坏死等都是罕见的,也是要尽可能避免的,且多是由于肿瘤复发进展再次或多次放疗后发生几率升高。
版权所有:西京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电子邮箱:rtdxjh@
地址:西京医院门诊楼后主楼-1层
邮编:710000
电话:029-
传 真:0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疗与放疗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