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头痛呕吐用沙菲克片行吗

  商报讯&记者&陈淑君&通讯员&陈志峰&报道&入夏以来,小张梓老喊头痛想作呕,吃不下饭,白天特别爱睡觉,一到晚上却又睡不着。小张梓的父母以为是宝宝中暑了,几次带他到医院输液,但不见好转。最近来到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检查发现小张梓脑部松果体处有一个直径长约3.5CM―――4CM的肿瘤。
&&&&呕吐头痛可能是脑癌征兆
  医生发现,小张梓看起来像一个“小男人”,不仅开始有明显的喉结,“小弟弟”也比同龄的孩童要大,甚至已经长出稀疏的阴毛了。据了解,人体脑部中央部位长着松果体,有抑制性成熟、延长童年状态的作用。如遭破坏,可出现性早熟或生殖器过早发育的现象。此外,它还有调节人体生物钟、控制着人类睡觉和清醒等周日节律的机能。&原来,小张梓性早熟、睡眠时间颠倒是松果体病变所致!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田新华博士带领助手帮小张梓切除了颅内肿瘤。
  呕吐、头痛本来是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但也可能是脑癌的征兆。田新华博士说,脑瘤是厦门市第二个最常见的儿童癌症,但早期病症不明显,以至于经常被误诊。患儿若得不到及时的医治,一般会在数月至2年内死亡。我市年龄最小的遗体捐献者―――4岁的肖连捷,也是因为得了脑癌不治去世的。
&&&&每年新增35个脑瘤患儿
  据田新华博士介绍,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每年收治近20个脑瘤患儿,全市每年约有35个新增脑瘤患者,是继白血病(血癌)后第二个常见的儿童癌症,其中5岁以下病童占了50%―――60%。
  田新华指出,与成年人脑瘤所不同的是,绝大部分的儿童脑瘤均属恶性,可出现在脑部任何一个位置,并破坏周边的脑神经组织,甚至扩散到骨骼和骨髓。儿童脑瘤最常见的病症是呕吐和持续头痛,20%左右的患儿甚至只头晕而没有头痛,所以极少数病人在出现病症后6星期内,由于没有得到诊治而错失治疗最佳时机。他提醒说,如家里有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脑血管科诊治。&&&&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的内容
推荐博客:&
新近开博:&长时间用手机增加患脑瘤风险 警惕头痛呕吐等症状_新浪上海_新浪网
长时间用手机增加患脑瘤风险 警惕头痛呕吐等症状
  晚报记者 贺天宝 报道
  频繁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增加患脑瘤风险,昨天,在华山医院成立&“上海脑胶质瘤诊疗中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披露,上海每年脑胶质瘤新发病例,潜在危害就是手机诱发脑瘤等癌症的风险。
  脑瘤致死率排在第二位
  周良辅院士指出,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0%-50%。由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所以被称为“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近20年来,临床统计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脑瘤年发病率为6.2/10万人,上海地区为7-8/10万人。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统计,上海地区每年脑胶质瘤新发病例。脑瘤的发生率男性增加1.5倍,女性增加2.2倍。华山医院去年整个手术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台,其中脑瘤手术占40%-50%,脑胶质瘤就有1200台以上。
  脑瘤虽然在人类十大常见肿瘤里面排在第九位,但是脑瘤的致死率却排第二、致残率排在第四位,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频繁用手机增加患病风险
  脑瘤为什么发病率逐年上升?潜在危害就是手机增加了诱发脑瘤等癌症的风险。周良辅院士指出,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今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连续10年平均每天30分钟使用手机,罹患神经胶质瘤几率可能增加40%。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发现,脑瘤发生跟手机有关系,频繁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增加患脑肿瘤风险。
  近年来,医院接诊脑瘤女性患者超过男性,调查原因其中之一是女性使用手机时间及频率均超过男性。值得警惕的是,在儿童发病中,脑胶质瘤仅次于白血病,排第二。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们在使用手机时,脑部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他们如长期高强度使用手机,更可能增加患脑瘤几率。
  警惕头痛、呕吐、视力减退
  周良辅院士表示,脑胶质瘤大多发病缓慢,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如果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现以下现象,就需要提高警惕,它可能是患脑胶质瘤的前期症状:
  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及呕吐;视力减退,复视;性格改变、表现淡漠,说话和运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此时就需要及时向医生咨询。由于脑肿瘤增长会导致颅内压增高所致头痛及呕吐、视力减退等,出现这些症状切不可大意,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新建立的华山医院&“上海脑胶质瘤诊疗中心”将把神经外科、放疗科和病理科等科室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实行多学科合作,真正实现对患者的综合治疗,为广大患者提供更规范的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相关报道:& 10:02: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菲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