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能治好吗

我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爱学习,很要强。可是,或许因为我和老人家的宠惯,孩子自理能力较差,性格也有点任性,跟同学、伙伴们相处得不是特别好。

高中之前这个问题还不大,可是孩子高一住校后,和室友相处得很糟糕,还一度吵架吵到老师请我到学校去讲话。我说过她,她也不听,还跟我赌气。到了高二,实在住不下去了,只好走读,每天都要她爸花很长的时间接送她上学。

她爸爸脾气不好,为了这事也没少说她。总之,那段时间,她跟我和她爸的关系也有点僵,没说上几句就干上了。

可是,走读以后,她跟同学的关系并没有好转。她说总是感觉被孤立,连同桌都排斥她,经常用敲桌子,挪凳子的方式来干扰她学习,她向同学发火,结果双双被老师批评写检讨。

孩子还迷上了玩手机,打游戏,网购,几乎每一两天就收到快递。其实,孩子那时心情压抑,所以用玩手机来排解郁闷,我们应该理解她。可是那时我和她爸都不懂,只觉得当时是高中的重要时期,怎么可以整天不务正业呢。

我们经常因为这件事情跟她发生争吵。从小打到她从没跟我们这么吵过,激动起来还把她爸的电脑都砸了。孩子本来学习状态就不行,跟我们这一闹,更加无心学习了,成绩下滑得很厉害。本来上重点稳稳的,可能上个二本都难了。

作为家长,我跟她爸真是心燎火急啊。老师说她的波动情绪持续那么长时间,写的作文、周记也非常负面,文字里甚至有轻生的意味。我和她爸吓坏了,赶紧带她去看精神科,医生说是抑郁症。

我听说治疗抑郁症一定要找好的专家,尤其是孩子,否则吃的药不好,会影响一辈子。我们便带她去北京有名的大医院心理科看病。结果,医生判定为双相情感障碍。

当时根本没听过这个病,后来自己一查才知道这比抑郁症还严重。医生开了一些药物,她的激动情绪明显少了,可还是打不起精神,情绪低沉。而且,她还是一回到学校就紧张焦虑,跟同学的关系还没有完全解决。

而且,女儿的体质对药物的副作用比较敏感,药物对她的副作用特别明显。记忆力没以前好了,学习效率一点都上不来,身体还发胖。女儿本来就很好强,对自己的外表也非常看重,一下子胖了这么多,孩子对自己更没有自信了,更加自卑、不愿意与人交往。这些新的烦恼再次引起了她的情绪波动。

没有办法,只能再去复诊。医生调整了一下药物,但是效果也不好。医生说,那只能尝试增大药物的剂量,先稳住情绪,再想办法解决现实问题了。

这次,我们没有马上按照医生说的去做。我隐隐约约的觉得,如果按照这种方法继续治疗下去,孩子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而且,每天看着孩子要吃那么多药,我就心如刀割,难道还要吃更多的药吗?

为了给孩子找到适合她的方法,我继续到处打听,找资料,听各种讲座,特别是心理治疗方面的。觉得讲得有道理的,我就录下来或者转述给女儿听。

后来,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精神心理专家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很多孩子因为学校的挫折、学习问题而导致抑郁,有时情绪的爆发会导致暴力行为,这种情况并不能被诊断为双相。而且,这种情况下,如果抑郁不十分严重的话,用心理干预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我认真的看了三遍,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而且,跟我家孩子的情况非常相似。我决定先联系这个叫何日辉的医生。孩子和我跟这个医生面诊过一次后,医生认为,很有可能不是双相情感障碍,因为,孩子的心里面一直是自卑的,悲观的,这并不是躁狂的前提。

他分析,孩子本身的性格的确比较任性,不懂得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又争强好胜,他指出这大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做父母的教育问题。这种性格让她在人际交往上碰壁了,影响了学习心情,引发了学习障碍。

学习成绩下滑后,孩子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优秀,又加上吃药影响身材,她陷入了彻底的自卑里。

至于她异常激动的发脾气、砸东西,医生说这是在长时间压抑下、只表露在亲人间的情绪宣泄。想起来的确是,女儿虽然在我和她爸面前大发脾气,但在老师、其它长辈面前,还算是比较正常的,只是容易哭。

于是,孩子继续吃着以前一直吃的药(医生说撤药一定要慢慢来),一边做心理干预。一个礼拜做两到三次。医生说,以前她跟跟同学之间发生过的冲突对她刺激太大了,产生了心理上的创伤,必须先处理这个创伤。否则孩子一想起来,情绪很容易波动。

具体怎么做的心理创伤处理我并不太理解,孩子说是在催眠下做的。做了两次之后,孩子的情绪的确稳定多了。以前在酒店房间里呆着突然就哭,嘴里念叨着以前的事。后来,几乎再也没见过她为了那些事哭了。

医生还跟她做认知治疗,教她一些与人相处的道理和方法。自从创伤平复了之后,孩子对医生的信任感倍增,他说什么孩子都很认同。很多道理一下子她就接受了。这是我跟她爸无论怎么说都达不到的效果。

与此同时,医生还找我跟孩子她爸做家庭治疗。让我们改变跟孩子相处的方式,就算做不到完全的和蔼可亲,但起码可以在即将发生冲突之前回避一下。然后冷静下来,尝试去理解孩子的心情和需求。

人的性格真的很难改变,尤其是像我跟她爸这种40多岁的人了。而且,我们跟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两代人,这很多生活细节的观念上经常有矛盾。不过,为了孩子,我们也的确知道自己有错误。现在,我们都学会了遇到矛盾,先避开一下,情绪比较冷静了,实在需要处理的再商量处理,不着急处理的,就先这么晾着。

在治疗的后期,医生还处理了孩子的学习障碍。他说,我女儿其实很聪明,很多心理干预上的道理一点就通,她很快就学会了调整学习状态。

大概两个月后,我们出院了,比我想象中的时间短。一开始,我听被人说心理治疗要坚持很长的时间,都做好了要住院半年以上的准备。孩子的药基本都撤掉了,只会偶尔有点失眠。

换了是以前,只要晚上睡不着她肯定焦急坏了,又担心第二天没法上课,又担心睡眠不足会猝死。现在她知道调整下心态,只要不烦躁,保持平静地闭目养神休息,第二天照样正常去上课,助眠的药也吃得越来越少了。

孩子这次生病花了很多钱,她爸和我想起来未免有点心疼。但是仔细想想,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多少钱都值得花,况且,我们还幸运地找到了合适她的方法。孩子不但病好了,性格还变得比以前更好!

(本文由广州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何日辉主任根据治愈的患者真实描述编写,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书名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作者(美)诺曼·道伊奇(Norman Doidge)译者洪兰豆瓣http://douban.com/book/subject//目录 导读 每一个经验都改变大脑的联结前言第1章 一个一直跌倒的女人…… 如何因为人类感官有可塑性的发现而得...

第十八讲何为异常:异常与否不过是一种人类的自觉,常常受‘社会规范、目标对象的个性、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心理学领域一致认为“异常具有三大典型特征:悲痛、功能失调、感觉及行为异常”。为了更公正、客观地诊断心理异常,经过多年的努力业界颁布了《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然后,按...

孩子在床上睡,他的脸习惯性地拱着旁边叠起来的被子。从很小的时候,他睡觉的时候都喜欢把脸贴在某一处,像是有了安全感。睡了快2个小时了,我合上电脑,《欢乐颂》更新的这两集很平淡,急于看重要剧情的我,对于演员的内心戏我就马上快进了。所以,趁孩子没睡醒,我才有点时间休息下。 躺下没...

十一点钟之前十点钟之后的烧烤摊前围坐的人还是那么多,简易的不知用了多少年的乌黑烤架冒着热气,上面的臭得发香亦或是香的发臭的豆腐被人熟练的滚动,在北方从没见过的吃食在黑夜里更加深了它自己本身的诱惑,旁边的大理v八对于一个平时不喝酒的人来说也变得可爱了起来,口腔被辛...

万维网:由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万维网的定义是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个人自媒体从QQ空间到微信朋友圈,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朋友圈的价值功能很大,不仅仅是作为个人生活信息以及专业知识的发布,很多人已经将朋友圈作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信息与碎片化知识的主渠道,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可以看出很多内容。 首先,...

我不喜欢打电话的时候听到对方上厕所的声音 我不喜欢商店里热心的导购 我不喜欢上厕所水花溅起的感觉 我喜欢被亲脖子和背 我不喜欢结束之后马上抽离 起身去卫生间的时候 我喜欢不停得把甜筒冰淇淋往下压 我不喜欢喝酒 尤其是啤酒 但是我开心和跟有好感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喝酒 我不喜欢...

 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精神疾病一般有两种病因,一是遗传,再就是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生活环境、形成的个性、社会经历等等.治疗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采用以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作用的汤药治疗。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相情感障碍能治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