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单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10g 土白木 15g 茯苓10g 陈皮10g 清半夏10g 香附(沙草)10g  是治什么病的

保健_文库下载
1亿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肩周炎的预防和治疗
19:27:00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故50岁以下人中也不少见。中医认为本病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又因患病后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称“冻结肩”、“肩凝症”。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驰,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
1.临床表现
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
2.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肩周炎初期,中成药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陈皮10g,清半夏10g,羌活10g,桔梗10g,白芥子10g,黑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服。
肩周炎后期,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经活络丸、五加皮酒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黄30g,香附10g,草乌9g,忍冬藤40g,桑枝20g。水煎服,每日2次。
3.功能锻炼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治标,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多数会复发。而运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所以采用中医的手法治疗被认为是较佳方案,若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预后相当不错。 下面介绍肩周炎的八种自我防治动作供患者参考: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手指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
Word文档免费下载:(下载1-17页,共17页)
日常如何养生保健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日常如何养生保健。 一天之中,养生保健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最理想的保健时间对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至关重要。日...中医养生保健.ppt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中医养生保健 养生的概念 ? 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 年前,中国最早 也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洗浴中心、桑拿房、特色保健按摩房、睡眠区、液 晶电视休闲大厅、SPA美容包房、豪华洗浴按摩包 房、中西美食广场、四合院黔味餐厅、网吧、台球 室、儿童乐园、阅览...养生保健常识大全_预防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绝对有用养生保健常识 喝茶保健基本常识: 1、 兴奋作用: 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帮助人们振奋精神、 增进...日常养生保健知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睡眠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你又知道多少呢? 任何试图更改生物钟的行为,都将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后再后悔...女性养生保健知识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女性养生保健知识 1. 静心养神调神养生,主要是对人的情志、性格和意识等方面的调养与保护,也可以说 是对人的精神...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荟萃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荟萃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50 岁---65 岁是中年人,65 岁---74 岁{青年老年人,75 ...养生保健常用中药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中药在养生中的作用养生保健常用中药 1、人参 养生保健应用:人参是众所周知的保健益寿佳品,它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 ...养生保健小知识整理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养生保健小知识整理养生保健小知识搜集整理供大家参考十二时辰养生法 古代养生根据昼夜阴阳之变化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有趣的养生保健妙法图_预防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有趣的B生保健妙法D 按IQ ●眼睛的保B方法:做法~先㈦p手搓,然後]眼,空掌捂在眼睛上, 反覆多次,...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浅谈肩周炎的治疗方法_营养保健科资讯_健康库_太平洋亲子网
浅谈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10:34:07出处:作者:佚名
  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囊粘连性炎症,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若保持原来姿势,不会有剧烈的疼痛。肩周炎通常是在无意之中形成的,有时您可能感觉肩部不适,所以就很少活动,希望让肩部好好的休息一下。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肩周炎的中药治疗:肩周炎初期,中成药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陈皮10g,清半夏10g,羌活10g,桔梗10g,白芥子10g,黑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服。  肩周炎后期,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经活络丸、五加皮酒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黄30g,香附10g,草乌9g,忍冬藤40g,桑枝20g。水煎服,每日2次。  二、肩周炎功能锻炼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治标,暂时缓解,停药后多数会复发。而运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所以采用中医的手法治疗被认为是较佳方案,若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预后相当不错。睡觉时常因肩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  对中老年人进行肩周炎的治疗知识宣传,使患者能早诊断、早治疗,如身体素质较好的早期患者,及早以调营和卫,益气养血为主,再配合轻柔舒缓的推拿手法治疗,多能较快的缓解症状,得以早日恢复。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中医对肝炎的治疗 - 中国基层医疗网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名医经验
中医对肝炎的治疗
&&&& 日&&&&
&nbsp&nbsp&nbsp&nbsp病毒性肝炎,按感染病毒种类分为A、B、C、D、E(甲、乙、丙、丁、戊)五类。仅按有无黄疸分为黄疸型与非黄疸型,又分为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还按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又分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nbsp&nbsp&nbsp&nbsp目前国内重点研究甲型(A)乙型(B)肝炎,对丙(C)型肝炎的研究相对较少。&nbsp&nbsp&nbsp&nbsp对于肝炎的治疗从五、六十年代起一直倡导保肝治疗,近年来分离出病毒类型之后主要是使用免疫调节与抑制剂。抗病毒药物和免疫刺激剂,但疗效不够确切,也不特异。因此从天然药物着手用中医手段治疗肝炎,则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并于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nbsp&nbsp&nbsp&nbsp中医对肝炎的治疗不是根据病毒分型而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应用中医四诊所见结合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辨证论治。因此中医治疗则不单纯限于甲型与乙型……等。&nbsp&nbsp&nbsp&nbsp肝炎的表现,属于中医的“黄疸”、“鼓胀”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医治疗肝炎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前只要求解决临床症状,现在则要求肝功能的恢复及肝炎免疫血清学变化的恢复,或者是能抑制肝炎病毒,或者改善免疫血清学的变化等。&nbsp&nbsp&nbsp&nbsp近年来中医对肝炎的治疗分为三个方面:&nbsp&nbsp&nbsp&nbsp一是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及单方验方、针灸、外治等方,二是中西医结合,三是现代中医研究抑制乙肝病毒的最新成果及新药物等。&nbsp&nbsp&nbsp&nbsp1.中医对肝病的命名&nbsp&nbsp&nbsp&nbsp病毒性肝炎是西医病名,中医对本病命名主要是主症命名及症候诊断。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1)黄疸: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暑湿相薄,……民病黄瘅而为跗肿”,《素问•通评虚实论》:“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nbsp&nbsp&nbsp&nbsp《金匮要略》将黄疸分为谷疸、女劳疸、酒疸、黑疽等。&nbsp&nbsp&nbsp&nbsp以上病名应包括急慢性黄疸型病毒型肝炎在内。&nbsp&nbsp&nbsp&nbsp(2)脾胃病:无黄疸肝炎多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如胃纳不佳、恶心或呕吐、腹胀、乏力、尿黄,这类病人没有明显的肝脏症状,而是以脾胃症状为主,所以可以从脾胃病论治,如肝胃气痛、肝胃不合、肝胆不和等。&nbsp&nbsp&nbsp&nbsp(3)胁痛:以肝区痛为主要表现,可按胁痛辨证论治。&nbsp&nbsp&nbsp&nbsp(4)瘴瘕积聚:有一类慢肝病人,以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nbsp&nbsp&nbsp&nbsp2.病因病机&nbsp&nbsp&nbsp&nbsp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从中医的角度应当是外感六淫、疫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饮酒等。多数学者认为“湿热”、“疫毒”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以上因素多数成为诱因。&nbsp&nbsp&nbsp&nbsp湿热&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侵犯肝胆脾胃→急性肝炎、肝郁脾虚,久之则为慢性肝炎。&nbsp&nbsp&nbsp&nbsp疫毒&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肝胃阴虚&nbsp&nbsp&nbsp&nbsp肝郁脾虚久之→肝郁血瘀→多脏器受损→重症肝炎&nbsp&nbsp&nbsp&nbsp肝肾两虚&nbsp&nbsp&nbsp&nbsp慢性肝炎(乙肝或丙肝)久之→臌胀→癜瘕(肝癌)→呕血便血→气血两竭→死亡&nbsp&nbsp&nbsp&nbsp3.治疗&nbsp&nbsp&nbsp&nbsp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以舒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现代中医在上述基础上强调重视解毒,此毒的含义既有中医之疫毒之意,又有现代的肝炎病毒之意。&nbsp&nbsp&nbsp&nbsp(1)辨证论治&nbsp&nbsp&nbsp&nbsp①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nbsp&nbsp&nbsp&nbspa.常见型:黄疸鲜艳如橘子色,伴胃纳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皮肤瘙痒,心下痞满,右胁胀痛,口舌干苦,尿少深黄,舌质红,苔腻或黄,脉弦数。&nbsp&nbsp&nbsp&nbsp病机:脾胃肝胆湿热。治则:舒肝利胆,清利湿热。茵陈蒿汤加减。茵陈20g,山栀子15g,板蓝根15g,黄连10g,大黄10g,黄芩10g,猪苓15g,甘草10g。&nbsp&nbsp&nbsp&nbsp加减法:肝区痛加郁金、枳壳,大便溏泻减大黄加葛根、薏米、苍术,心下痞满重者加瓜蒌、半夏。&nbsp&nbsp&nbsp&nbsp本方退黄作用较好,一般2周左右退黄,4周左右临床症状消失,6~8周肝功恢复正常。或加服双虎清肝颗粒2袋/次,2次/日。&nbsp&nbsp&nbsp&nbspb.高黄疸型:黄疸加深加快,血清胆红素在100mg%以下,脾胃症状较重,舌质暗,苔白腻而厚或黄而干,脉弦紧或弦数。&nbsp&nbsp&nbsp&nbsp病机:肝胆脾胃湿热俱重。治则: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茵陈栀子金花汤加减。兼服双虎清肝颗粒。茵陈30g,山栀子10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赤芍15g,猪苓15g,大黄5~10g,金银花15g,甘草20g,白术15g,虎杖15g,板蓝根15g。加减法:大便溏泻减大黄,加葛根、苍术,恶心呕吐加竹茹、陈皮、半夏、苏叶。&nbsp&nbsp&nbsp&nbspc.重症肝炎:脾胃症状重,黄疸迅速加深加重,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很快进入神昏、谵语,或出现震颤、痉厥等,舌质红,舌苔黄褐而厚,脉滑数。病机:湿热疫毒,邪人心包。治则:清热凉血解毒,开窍熄风。清营汤加减。犀角1g冲服,生地30g,黄连10g,金银花15g,生甘草10g,丹参15g,茵陈30g,白术15g,丹皮10g,连翘15g。&nbsp&nbsp&nbsp&nbsp加减法:便秘加大黄,神志不清加菖蒲、郁金,震颤痉厥加石决明、钩藤或羚羊角&nbsp(冲服),出血加白茅根,调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1丸,每日3次。&nbsp&nbsp&nbsp&nbsp②无黄疸型肝炎的治疗&nbsp&nbsp&nbsp&nbspa.脾胃湿热型:除无黄疸外,其他表现同黄疸型,表现为脾胃湿热为主。&nbsp&nbsp&nbsp&nbsp治则:清热和中化湿。茵陈五苓散加减。&nbsp&nbsp&nbsp&nbsp茵陈15g,栀子15g,藿香10g,厚朴10g,白术15g,茯苓10g,猪苓10g,甘草10g,板蓝根15g,泽泻10g。加减法:右胁痛加川楝子、元胡、郁金、枳壳,转氨酶升高加板蓝根、败酱草、虎杖。或加服双虎清肝颗粒。&nbsp&nbsp&nbsp&nbspb.肝胆湿热型: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尿色深黄,四肢乏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数。治则:疏肝利胆,清热解毒。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g,白术15g,白芍10g,茵陈15g,黄芩15g,半夏10g,枳实10g,板蓝根15g,大黄5g。&nbsp&nbsp&nbsp&nbsp胃纳不佳加焦三仙、鸡内金,两胁胀痛加元胡、川楝子。&nbsp&nbsp&nbsp&nbsp③慢性肝炎的治疗&nbsp&nbsp&nbsp&nbspa.肝郁脾虚型:肝区痛久治不愈,脘腹胀满,口苦口干,尿黄,疲乏无力,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治则:疏肝健脾和胃。逍遥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0g,白芍15g,茯苓15g,青皮10g,陈皮10g,丹参15g,香附10g,甘草10g。&nbsp&nbsp&nbsp&nbsp加减法:气虚加黄芪、黄精,肝区痛加郁金、枳壳、片姜黄,转氨酶升高明显加板蓝根、龙胆草、虎杖、败酱草。&nbsp&nbsp&nbsp&nbspb.肝郁血虚型:肝区刺痛或闷痛,肝脾肿大,面色晦暗,有蜘蛛痣,舌质暗红无苔、脉弦数。治则:疏肝软坚,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柴胡15g,桃仁10g,赤芍15g,当归10g,乌药10g,元胡10g,川芎15g,丹参20g,鳖甲15g,牡蛎20g,红花10g。&nbsp&nbsp&nbsp&nbsp加减法:乏力加党参、黄精,胁痛加川楝子、元胡、香附,肝脾明显肿大加三棱、莪术。或加服绿因和络舒肝片。&nbsp&nbsp&nbsp&nbspc.肝肾阴虚型:肝病日久累及于肾,肝区疼痛,手足心热,头晕乏力,心烦,失眠,咽干口燥,腰背酸痛,舌质红少苦或黄腻,脉弦细。&nbsp&nbsp&nbsp&nbsp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15g,菊花5g,生地10g,山萸肉15g,五味子15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沙参10g,麦冬10g,牛膝10g,茜草10g,板蓝根15g。&nbsp&nbsp&nbsp&nbsp加减法:乏力加黄精、黄芪、党参,失眠加枣仁、远志或加服清纯乙扶胶囊。&nbsp&nbsp&nbsp&nbspd.脾肾两虚型:全身乏力,胃纳不佳,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腰背酸痛,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红,苔白或无苔,脉沉细无力。&nbsp&nbsp&nbsp&nbsp治则:健脾益肾。培肾元煎《证因方论集要》加减。&nbsp&nbsp&nbsp&nbsp黄芪20g,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0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桑寄生10g,巴戟天15g。&nbsp&nbsp&nbsp&nbsp加减法:肝区加当归、丹参、川楝子、元胡、枳壳、郁金;腹胀重加陈皮、砂仁;胃纳不佳加焦三仙。&nbsp&nbsp&nbsp&nbsp(2)现代中医对肝炎的治疗(中西医结合)&nbsp&nbsp&nbsp&nbsp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筛选有效方药,在西医诊断为乙肝活动期然后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型,如脾胃湿热型,肝肾阳虚型……等。总结观察每个型的相对的固定药方,筛选有效方药。此法比传统的辨证论治要更加深刻化、系统化。&nbsp&nbsp&nbsp&nbsp结合现代肝炎病毒学及药理学的实验研究,选择对肝炎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nbsp&nbsp&nbsp&nbsp①抑制或杀灭乙肝病毒:近年来对中草药抑制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作了大量工作,试图找出实验性抑制乙肝病毒的特异药物,有人曾经从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药物中&nbsp(1000余种)作对抑制HBsAg的体外实验,结果筛选出30余种,其中选出最佳抑制药物为:云苓、败酱草、地耳草、桑寄生、马尾松、木通、过路黄、知母、柿蒂、连翘。其次如绵茵陈、贯众、虎杖、生地、旋复花、黄芪、桑芪、桑寄生、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草河车、大黄、蒲公英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nbsp&nbsp&nbsp&nbsp②调节免疫功能:现代医学虽然已经分离出肝炎病毒,但其发病机理仍然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乙肝病毒本身可能对肝组织无明显直接作用,只有当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发生免疫反应时,才能使肝组织受到损害。根据临床与实验研究多数人认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湿热偏重者,细胞免疫低下,其体液免疫多亢进,肝肾阴虚与肝脾血瘀则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也有人认为慢活肝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但也有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的表现,因此提出治疗肝炎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nbsp&nbsp&nbsp&nbspa.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通过临床研究证明:健脾益气法、益气养血法、滋养肝肾法……等增均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常用药物有:党参、茯苓、猪苓、何首乌、五味子、生地、枸杞、阿胶、女贞子、桑寄生、仙灵牌、灵芝等。有文献报道以补肾法为主与清热解毒法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补肾法对HBsAg和HBV―DNAP转阴率对照组为高。临床中慢性乙肝多数为虚证,另外益气养血兼用活血化瘀治疗肝脾血瘀证比单用活血化瘀疗效要好。&nbsp&nbsp&nbsp&nbspb.抑制体液免疫功能:病毒性肝炎体液免疫功能亢进,不仅对暴发性肝炎起主要作用,对慢活肝除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同时也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目前认为下列药物:当归、桃仁、红花、丹参、郁金、三七、鸡血藤、坤草等活血化瘀的药物能抑制体液免疫亢进。&nbsp&nbsp&nbsp&nbsp另外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大青叶、山豆根、板蓝根、大黄、金银花、黄芩、玄参、白花蛇舌草、陈皮、甘草等清热解毒的药物也有抑制体液免疫亢进功能。&nbsp&nbsp&nbsp&nbspc.抑制和消除免疫复合物的有害作用:乙肝病毒除对肝脏受损外,其免疫复合物常对肾基底膜、血管壁、关节周围等有损害。实验证明,鸡血藤、红花、丹参等对于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有促进吸收之作用,另外,益母草、穿山甲、水蛭、虻虫、三七、郁金等可以防止免疫复合物的产生。&nbsp&nbsp&nbsp&nbsp对乙肝的治疗,清除病毒与调节免疫功能是不可分的,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成为慢性感染,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消除病毒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要靠体内产生的抗体中和毒物,为巨噬细胞所吞噬,因此需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协调作用。目前认为多数苦寒清热解毒药对HBsAg有抑制作用,如果结合补虚扶正如用党参、白术、黄芪、茯苓、仙灵脾、巴戟天、何首乌等补益脾肾的药物会收到更加满意的疗效。&nbsp&nbsp&nbsp&nbspd.改善肝功能的中草药:降低SGPT,五味子、垂盆草、水飞蓟、田基黄。改善蛋白代谢,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首乌、阿胶、丹参、鸡血藤、莪术等。&nbsp&nbsp&nbsp&nbsp目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很多困难,理想中的一种药物解决肝炎似乎不太可能,进一步研究抑制病毒复制,调整异常的免疫功能,防止肝纤维化和癌变,其中特别是抑制HBsAg和HBeAg仍然处在攻关阶段。
《中国基层医生》报&&&&名医成长手中宝&电话:010-44191
上篇文章:下篇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每页显示5条评论&&&&&&&&&& >浏览更多评论(本文共0条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250字内
请输入验证码:
&&发表评论须知&→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今日推荐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电话:010-&&&
qq咨询:&&&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芪党参茯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