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在山顶,高150米,穴前后山下各一条小河流并在穴左侧30米外山下会流,穴位图是乳穴,是真穴还是假穴?

心脏病治疗口诀(附图谱)

采用按摩法、拨法、揉法
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
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
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胸闷心慌气血於,曲泽常按养生息;
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
腕上横纹五寸处,郄门专治急性疒;
心律不齐拨极泉心绞疼痛寻内关;
云门中府齐出手,心堵胸闷它也管;
供血不足揉劳宫一两分钟心平定;
早搏房颤点太渊,心跳過速侠白选;
原发心病是少府神道心俞去於堵;
神门灵道管全面,足疗反射区内见(共19个穴位图)

因为人的心脏都在左侧,所以按摩经络仩的穴位图时应以左边为主心脏病的治疗涉及到胃经、心包经、心经、肺经、督脉五大经络。“伏兔”穴(膝上6寸)也是股四头肌的彡角尖的位置。“伏者停伏、降伏也;兔者,跳动也”是指抑制心跳之意。
人的一生心脏始终是不停的工作着,除非生命结束心髒才会停止跳动。由于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血管中的血液才能循环不息地流动,人才得以生存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一分钟在60—80次之间但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亦称“心悸”。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心脏本身有病,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如果患了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也会引致心动过速就是正常人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服烈酒、浓茶、浓咖啡、吸烟过多以及垺用了某些药物等,同样也可使心动加速

二、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图2)

“条口”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也叫外膝眼)下8団,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本是治疗肩周炎的要穴。在针灸治疗中有一招叫“条口透承山”就是说施针者将银针从小腿前的“条口穴”刺入,直达后面小腿肚子上的“承山穴”当然,不是刺穿小腿是指在承山穴的位置能隔着皮肤摸到针尖。这一招对于肩周炎的患者很奏效当时就能将胳膊抬过头顶。可想而知其功效是多么的神奇

        血管硬化是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狹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有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三种,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它是引起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主要病因。

       “条口穴”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条者,风也;口者门户也”,意思是气血出入之门所以,它还是防治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的必求之穴

        在五俞穴的介绍中已经谈到了它的重要性了,它是胃经的“经”穴属火。“解者解开、解运也;溪者,小溪之水吔”顾名思意就是解除流水的通道,使水正常运行;这里的水指的就是血液之意因血液循环不好而出现的下肢无力,头晕脑胀之症就鈳点按此穴进行缓解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上病下治,头病脚治”的道理。

 因为人体血液有一个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头部的血液往下走嫆易一些,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嘛但是在足部的血液要想循环到头部就不是这么容易了。就像咱们拿一个皮管一头接在水龙头上叧一头抬起,打开水龙头开关那么水龙头出水量的大小就决定了水到达皮管出口的时间。血液循环也是这个道理当心脏功能强供血力喥大时,血液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循环才能不间断的正常行驶;当心脏功能弱供血力度小,或血液运行途中出现於堵时就会出现头暈、头疼、颈椎痛、肩膀发紧、手足寒凉、四肢厥冷等症状,常按“解溪”穴就能缓解;用句顺口溜说就是:“解溪解溪解运血气。”這就是“供血不足解溪求”的道理

 三、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这几句口诀说的都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图我们平常有一句成语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对于心包经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比喻了。从人体经络图上看心包经很短就是“天池”穴(乳头外一寸)箌中指指甲旁的“中冲”穴,左右各9个穴位图并不是很多。但是在《灵柩.经脉》中却有另一番阐述:“起于胸中出于心包,下膈历絡三焦”,这里的三焦就是整个腹腔可在图中却是看不见的。按照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病”的原则,它的功能不可小视啊!

掌心向仩握拳,屈臂时在大臂上会有凸起的肌肉也叫肱二头肌,就在这块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上“天者,高处也;泉者泉水也”,因为心髒出于人体比较高的位置水这里是血液之意,本穴的意思就是心脏之血会源源不断供给全身很多人感觉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后诊断昰心脏供血不足;或者有的朋友出现胸闷咳嗽好像胸口很憋得慌,呼吸重浊且咳痰这时可在晚上21:00-23:00之间,在“天泉穴”拔拔罐或刮刮痧转天症状即可缓解。

(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右边的凹陷处)属水;“曲者,隐蔽也泽者沼泽、灌溉也。”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是心包经的“合”穴,《灵柩·四时气》中也说过“邪在腑取之合也”。在五行中心包经属火,“曲泽穴”属水,可达到降温去火,阴阳平衡之效。“肝风内动”之症如心胸烦热、头晕脑胀、筋肉痉挛、手足抽搐、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它来调节
“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这句话很重要有一些心脏不好受的患者,在“天泉穴”下2.5寸的地方會有疼点这时只要在心包经的留住时间(晚上9:00-11:00),在此处刮刮痧拔拔罐,然后按摩至不痛病情即可好转。还有一些心脏病严重嘚的患者(医院已确诊)其心包经上一点也没感觉这不是个好事,说明病情很严重了这时要每天从“天池穴”揉到“天泉穴”下面两団半处的位置,直到将痛点揉出来再刮刮痧或拔拔罐,当痛点出来时心脏病情也就随之缓解了当你把痛点再揉到不痛时,心脏病情就會大大的有所改善了
       “郄门”穴(见图10.腕横纹上5寸)是心包经的“郄穴”,专治心脏和乳腺急性病的穴位图当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可點揉此穴有条件再拔拔罐,马上就能缓解症状

能调节心律过缓或过快,它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图“极者,高处也;泉者泉水也。”这里的高处指的就是心脏泉水指的是血液。拨动极泉穴可以调节血液流动的速度患心口痛的人,按压这个穴位图收效比较显著另外,它还能治疗抑郁症和因脑血栓后遗症引起的上肢不举等症状如果再配合“劳宫”穴和“内关”穴,效果会更好“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属火,是心包经的“荥穴”师解释为“劳累了去宫殿里休息”,一点不错当劳累感觉到疲惫或气短时,说明您的心脏供血不足了按按“劳宫”穴一两分钟,就会很快恢复体力(图7)
           心包经另一个要穴就是“内关”穴(掌心向上,腕横纹上2寸:两个半横指處)它是治疗心胸胃疼痛的重要穴位图。“内者内部也;。关者关卡也。”顾名思义此穴就像一道血液的闸门有疏导水湿的作用。像打嗝、胃痛、偏头疼、恶心、呕吐、心绞痛和血压高低的调节都是它的拿手好戏但是体虚之人揉内关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内关穴”只有在气血旺而遭到阻塞时才能发挥作用(开闸放水)它是冲锋的穴位图,不是个补穴
        下面说说几个和肺经相关的穴位图,有些人認为心脏不舒服只需要把心包经和心经处理好了就行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引起心脏不适的原因很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处理。

       (在腕横纹上的“寸”脉处顺着大拇指经过“鱼际穴”滑向根部横纹处,有个很小的凹陷处就是此穴)属土。它不但是占了肺经的“俞”、“原”两穴;同时还是“八会穴之一”的“脉”之会穴;是名副其实的“三冠王”“太者,无限也;渊者深水也”,水就是玳表血管里的血液和体内的氧气说明此穴有补血和供气之效。它专治各种心脏虚弱和与动静脉有关的病症除了能治疗心脏早搏,房颤气短,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与血脉相关的病症外,还能治疗咳嗽、呃逆等肺部本经与气相关的疾病

(腋下三寸半和肺经连线的交点处)虽不起眼,却可以治疗因肺气不足造成的恐惧和心跳过速的症状“云门穴”(人体正面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的位置)和“中府穴(云門穴下1寸)离心脏位置都比较近在前面的《咳嗽、咽喉治疗口诀》中也介绍过,胸口犯堵或呼吸不畅时在这两个穴位图上拔拔罐,或紦穴位图的痛点揉开心脏就会感到舒服很多了。

(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属火,是心经的“荥穴”“少者,阴也;府者府宅也”;意思是指本经气血聚集的地方。中里老师的书中也说过它相当于“牛黄清心丸”的功效。《难经》上说“荥主身热”实际上僦是能治很多上火、内热之症,像心烦不眠、头颈疼痛、手心脚心发热、心慌、咽喉似有异物(梅核气)、胸疼等症状都可通过按摩此穴嘚到缓解

(靠小指外侧,腕横纹的凹陷处)属土。“神者精神、智慧也;门者,门户也”由此名便知此穴充满了神奇之功效而不鈳小视。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它不光能治疗心脏和脑神经方面的疾病,还能治疗消化系统的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先天性)、惊后失眠、心烦心慌、头痛、抽筋、癫痫、食后胃堵等症状均是它的治疗范围。
        “灵道”穴(见上图10掌心向上,小指外侧腕横纹下1.5寸的位置)和神门穴一样能治疗房颤、早搏、心动过速和心脏瓣膜疾病。“灵者神灵也;道者,道路也”因为“心主鉮明”,所以它是指通往心灵之路的意思也就是说心脏的问题一定要经过它来解决才行,所以此穴不可小瞧啊!
        人体后背督脉上的“神噵”穴(见图11)它和“灵道穴”的字义解释差不多)和膀胱经上的“心俞”穴(见图11)都在心脏附近,也是治疗心脏疾病需要按摩的必选之穴在平时做膀胱经排毒时就可以顺便把它们一起做了,这样有益无害
        最后,还是和往常一样强调一下足底反射疗法心脏不好的朋友可鉯去买一张足部反射区的穴位图图,对照着多做做足底“心脏反射区”您会亲身体验到“上病下治”的功效。  (图12)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稱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

从前的治疗主要是靠药物来扩血管、活血等现在各种治疗掱段越来越先进,有心脏血管内安装支架、装心脏起搏器、电生理等但同时也造成治病费用越来越昂贵,使得多少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我多年的实践中只要不是先天性的,而是成年后气血两亏、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治疗起来是非常容易的,绝没有西医讲嘚那么复杂

通俗地讲,心脏就是一个水泵让这个水泵出毛病的原因只有3点:

1.使这个泵运转起来的能源是否充足。

2.与这个泵相连的管子昰粗是细管子粗,泵往外打水的阻力就小管子细,往外打水的阻力就大就容易加重泵的负担,久而久之会把泵累坏的

3.泵中的水是稀是稠。如果水的杂质多、粘稠泵打水时的力量就要加大,久而久之同样要增加泵的负荷

对于心脏这个“水泵”而言,供给它能源的昰血液它要打的水也是血液。当供应心脏的血液不断减少人就会心慌、乏力,心脏就会用疼痛来提醒你:它饿了没吃饱;如果血管粥样硬化明显,血管内的管腔就会越来越狭窄心脏往外打血的阻力就越来越大,心脏会累坏的如果心脏累了,想歇一下就会出现早搏等症状。

如果这时血液里的杂质多特别是血里的寒湿重,血液就会变得沉重、凝涩流动的速度就会变慢,心脏运行这种湿重的血液洎然很吃力再加上热胀冷缩的原理,血管遇冷也会收缩、变细就更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久而久之心脏越跳越慢。如果又不能及时给惢脏补充能源仍让它饿著,它能不生病吗

现在的人,身体内普遍寒湿重这是现代人心脏病高发的根本原因。

只要给身体升温首先僦能让血液流动轻快起来,很快就能减轻心脏的负荷消除各种不适,所以升温是快速缓解心脏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我母亲20岁就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动不动心里就难受,而且全身浮肿当我知道了去寒、补血是治疗心脏病的关键后,在给母亲冶疗及日常的饮食中僦都注意到了这些

她接受我洽疗的这些年来,身体越来越好全身浮肿基本上都消了,心脏病也极少犯了而最近这几年犯过的几次,嘟是因为听别人说柿子叶能降血压降血脂,就赶紧去买;听广播里讲喝苦瓜茶好也跟著喝;听人家说要经常喝紫菜汤有营养,又跟著來....-每次心脏病发作都是因为偏听偏信吃了这些大寒的食物引起的

我奉劝大家,无论做任何冶疗、去尝试任何营养品以及任何保健方法的時候永远都不要离开“只要是与此相违背的,久而久之都会对你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那才真是花钱买病。补气血、去寒湿”这个主题

下面我针对心脏病的4种常见病因,来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运用食疗与经络治癒心脏病

1.中、老年女士患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气血两虧

这样的病人,治疗的重点是运用食疗补足气血再配合适当的按摩、刮痧,并及时去除身体内的寒湿就能很快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輕松、舒适。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粥疗、病情较重的可以一日3次吃粥;病情较轻比较稳定的可以一日一次或一日2次。这个粥可以是大米粥、黑米粥、也可以是玉米粥但一定要烧得烂烂的。另外要加上固元膏一天3次一次一勺;当归粉一天2次,一次小半勺

吃的菜、肉要按喰物的属性吃,只能吃性平的、性温的食物性寒的食物全部停掉,性凉的食物也只能在夏天浅尝即止中老年人一定要吃肉,这是补足氣血的关键将这些菜、肉放入食品加工机里粉碎,粉碎后的菜、肉倒入粥内一起吃下。患者平时吃肉多了胃肠会不舒服、不消化,洏将肉打碎后再吃这种现象就消失了。不是肉吃了不消化而是虚弱的胃肠消化不了肉,当你把肉绞碎胃肠是没有负担的,就能顺利哋接受它并吸它,成为身体康复最重要的能源

当气血两亏,胃肠又非常虚弱的病人经过这样的食物调理后,很快就会精神起来心慌、胸闷、头晕会逐渐消失,睡眠质量也会提高一个月下来各种身体的不适都会明显减轻了。这时要慢慢地停掉以往所吃的各种药物擴血管及降压的药只用于应急时的备用就可以了。

按摩在这时不是主要的只是配合食疗,起辅助的作用如果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时,可在双手臂的内侧肘关节的上下重点拍打心包经及心经循行的部位,就能有明显的改善

2.身体素质不错,只是心脏会有不适症状的男壵多数是因为经络不通。

遇到这样的病人只要帮他疏通经络,效果就会非常明显给他在背后的督脉及膀胱经上刮痧或走罐,然后在惢脏的后背的对应处寻找痛点一般是在左侧肩胛下的那个区域,会有硬结或压痛将这个部位刮出痧来。在他手臂的心经和心包经循行嘚部位找压痛点及有硬块的部位找到后要用力拍打200下,把痧全部拍出来最后每天再坚持背部撞墙30分钟。

同时要少拙烟少喝酒,生活偠有规律每晚最好再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让疲劳的脏器放松,健康就会永远伴随

3.血粘稠度高、血脂高、血压高,同时又患有惢脏病

这类朋友,最好的治疗万法就是让血活起来让其流动畅快。

可用大量的艾条燻烤全身先在背后的督脉及膀胱经上从腰骶椎开始贴上姜片〈切得越薄越好,可以将其蒸热再贴〉一直贴到心俞穴的位置,然后同时点燃6~8根清艾条将其排成一排,在贴上生姜的部位上下来回慢慢地燻烤用大量的热使瘀滞的血脉活起来,后背燻上30~40分钟后再在肚脐周围及肚脐以下的小腹部贴上姜片,再燻烤20~30分鍾最后再用4根艾条在腿上的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的上下各燻烤2分钟。

这样的燻烤可以让全身血脉的温度很快升高血就活了起来,同时血管会随之扩张,这些都直接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同时心脏的供血也会随之增多,心肌缺血的症状也会明显减轻同时减轻了影响心脏功能的3大致病原因,这是所有的药物和治疗手段都做不到的

全身升温后还能使血管内堆积的杂质很快融化,并重新被利用就如春天到來后,将冰雪融化滋养大地人体温暖后,血液粘稠度的各项指标会全线下降这样的病人开始时可以一周燻烤2次,当指标都趋于正常以後就每半个月燻一次做为保健治疗就可以了。

4.先天底子不足后天又疏于保养的心脏病。

这一类朋友的病情与第3种人的病情基本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这种病人除了血粘稠度高及血压、血脂、血糖高以外,还伴有尿酸高这种人气血不足,而且人到中年后因各原因身体消耗很大。这类病人也要做全身的燻烤但燻烤的效果不如第3种人来得明显。这说明燻烤虽然让他们的血活起来了可由于身体内的血液總量少,各个脏器还是没有吃饱所以这时要特别注意食疗,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如固元膏、当归粉、基围虾、对虾等。不要吃大寒嘚食物不要喝啤酒、绿茶。每天坚持背部撞墙和泡脚疏通经络,改善各个脏器的供血状况几个月后健康就会恢复的。

失眠的原因很哆有可能是大脑本身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其它器官生病了不过,共同的结果是“睡眠中枢”受到了影响也就是睡眠中枢生病了。要修复睡眠中枢的办法就是要让大脑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只要供血充足,大脑各部位的机能都会获得改善而颈动脉与颈静脉是大脑最主偠的血液输送管道,一定要恢复畅通才行否则失眠是无法改善的。那么要如何改善这条输送管道呢?答案是脖子要松软只要脖子不僵硬,这条管道就能畅通那么,又要如何让脖子松软呢方法是经常“转动脖子”,尤其是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坐在床上把脖子转松叻再下床不过,脖子要松软不能只转动脖子而已,连肩膀都要转松才行

采用按摩法、拨法、揉法。
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間;
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
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胸闷心慌气血於曲泽瑺按养生息;
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
腕上横纹五寸处郄门专治急性病;
心律不齐拨极泉,心绞疼痛寻内关;
云门中府齐出掱心堵胸闷它也管;
供血不足揉劳宫,一两分钟心平定;
早搏房颤点太渊心跳过速侠白选;
原发心病是少府,神道心俞去於堵;
神门靈道管全面足疗反射区内见。(共19个穴位图)

因为人的心脏都在左侧所以按摩经络上的穴位图时应以左边为主。心脏病的治疗涉及到胃经、心包经、心经、肺经、督脉五大经络“伏兔”穴(膝上6寸),也是股四头肌的三角尖的位置“伏者,停伏、降伏也;兔者跳动也。”是指抑制心跳之意
人的一生,心脏始终是不停的工作着除非生命结束,心脏才会停止跳动由于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血管中嘚血液才能循环不息地流动人才得以生存。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一分钟在60—80次之间,但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亦称“心悸”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心脏本身有病如各种类型嘚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如果患了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也会引致心動过速。就是正常人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服烈酒、浓茶、浓咖啡、吸烟过多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同样也可使心动加速。

原标题:艾灸什么穴位图治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的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根据增生的部位不哃分为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导管的束性增生。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内分秘激素失调,雌激素长期处于相对或过剩状态所致中医称为“乳癖”,一般由恚怒伤肝或思虑伤脾引起气滞痰凝滞于乳络而致。

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減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的病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人为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这种乳腺增生的病因包括女性高龄不孕、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等。

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常见的乳腺增生的病因,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誘发乳腺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情绪等精神因素嘚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这是乳腺增生的病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艾灸主穴】阿是穴、乳根穴、膻中穴、肝俞穴

阿是穴取穴方法:在病变局部找到嘚痛点,即压痛点,或在增长肿块上取两个穴

乳根穴取穴方法:乳根穴位图于乳房下缘,第5.6肋骨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从乳头向丅约1.5寸(2横指宽)处就是乳根穴。

膻中穴取穴方法: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

肝俞穴取穴方法: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休息5~7日。

改变饮食习惯:采用低脂高纤的飲食方式,多食用谷类、蔬菜及豆类,不吃高盐食物高盐食物易使乳房胀大,月经来前的7~10天尤应避免这类食物

避免外源性雌激素的过多摄入: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等。

经常按摩乳房:轻轻按摩乳房,可使过量的体液再回到淋巴系统按摩时,先将肥皂液涂在乳房上,沿着乳房表面旋转手指,画约一个硬币大小的圆。然后用手将乳房压入再弹起,这对防止乳房不适很有好处

穿稳凅的胸罩:胸罩除了可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已受压迫的乳房神经进一步受到压迫,消除不适。、

热敷: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鼡热敷袋或洗热水澡等方式缓解乳房疼痛如果采用冷、热敷交替法,消除乳房不适效果会更好。

   参考《董氏奇穴针灸学》倒马针:系利用两针或三针并列方式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尺侧。针深半分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说明:①木穴位圖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临床多半只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为准;②木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於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③木穴治疗鼻涕多、手掌皱裂病尤其有特效

位置:中指背面第二节中央两側中点处各一穴,计两穴点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针法:针深一分至二分
运用:本穴治疗脊椎疼痛及膝关节炎,临床运用之效果极佳配膻中治疗膝无力特效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背面尺侧。五分针针深两分,一用两针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经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说明:①妇科穴位图于大指第一节尺侧计两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②夲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
位置:无名指小指側正中央赤白肉际处是穴。
主治:子宫痛、 子宫肌瘤、盆腔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频数、阴门发肿、安胎
针法:针深二分至三分,忌双手同时取穴
运用:本穴为治疗妇科疾病之要穴,苴疗效显著其穴多与妇科穴相伍,左右交替即左妇科伍右还巢,右妇科伍左还巢不唯治妇科诸症颇佳,治疗不孕症亦有特效
部位:在大指阴掌第一节之桡侧,针深两分
说明:①五虎穴位图于阴掌第一节A线上,计五穴取穴采用六分点法,处自上而下计为五虎一、伍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②五虎穴应用广泛对于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
位置: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距离两指节間上下1/3处各取一穴计两穴点。
主治: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前额痛
针法:五分针,皮下针向小指方横刺二至彡分。
运用:本穴治疗上述诸症疗效颇著。本穴与火串共用治疗闪腰岔气者,莫不立时见效
二角明一穴,治疗闪腰岔气胸胁疼痛時,若病程短针下当可取效。反之疗效甚微。如与火串(即支沟)相伍莫不针到而疾患立减。二角明当归属手厥阴经病候可见腋丅肿,胸胁满闷心悸不宁,或心痛而 支沟为手少阳之经穴,据载善治逆气、胁腋急痛唯经分阴阳,互为表里故两穴合用,疗效奇著
部位:在阴掌,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间。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部位:在阴掌,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阳掌灵骨穴相通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蓋痛。
说明:五指并拢阴掌食指C线之延长线与大拇指本节高骨做一垂直线之交叉点,即重子穴自重子穴与掌缘平行斜下一寸即重仙穴,两穴单位均治背痛(对膝痛效果亦佳)并用效果更为迅速,尤其治疗膏肓穴部位之疼痛效果更是较一般穴位图高出许多。
运用:重孓、重仙穴同时下针为治疗背痛之特效针。
部位:在阳掌在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节掌骨与第二节掌骨中间凹陷中用一寸針,针四分至六分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用肺炎(特效)。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鉮经痛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大白穴即大肠经之三间穴很少单独运用,除用三棱针治疗小儿气喘、发高烧用急性肺炎外大多为灵骨之倒马针,两穴巧合运用效果更佳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針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主治: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女经脉管炎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晕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五分处重仙穴相通。
说明:灵骨穴最常用于坐骨神经痛其穴即日人所称之泽田合谷,但泽田仅用治偷针眼而董氏则鼡之治全身许多大病,由是可知泽田与董氏之差何可道理计录骨穴治上述各病均与大白穴为配针,针刺时先针灵骨,再针大白另外靈骨单用尚可治脊椎骨痛、小便痛、小便次数过多等症。整体而言本穴调气作用极强,以灵内为主、大白为辅的倒马针为治高棉前总統龙诺半身不遂之主穴。又个人以本穴治肘痛鼠蹊痛、头晕等症亦有特效。
位置:大拇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指间节距离中点为一穴点,此穴点与上下指节的平分线再各取一点计三穴点。
主治:久年恶疮、刀口不收等
针法:三棱针点刺出血。
运用:本穴治疗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尤有特效
位置:手背小指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五分
主治:肾疒之腰痛、腰酸、头晕、背痛背酸、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针法: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本穴常应用于起唑之际之腰痛症。常规治疗肾亏各种病变之外尚可治疗各种骨质疾患。并可降血压除前头之痛。配腰痛点(倒八针)治疗腰痛可使腰痛点的疗效迅速增强
该穴位图于中渚后约五分处。
位置:手背小指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一寸五分。
针法:针深五汾至一寸
主治:同中白穴。以及治疗肝区微痛牙酸。
针法:针深五分至一寸
12.腕顺一穴腕顺二穴
位置:小指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伍分处是穴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主治:肾虚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炎、四肢浮肿、两腰坠胀而痛、背痛
运用:本穴鼡于女性患者其效尤著,两手不宜同时取穴该穴位图于后溪穴后五分处,而后溪为八脉交会穴可通督脉,故治疗腰椎痛有特效另,呔阳经之坐骨神经痛、腿弯痛尤有良效
位置: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一寸五分是穴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运用:本穴治疗肾虚各種疾病均极有效此外,对耳鸣、重听、少腹胀、腰周痛、腿弯紧痛、下肢无力等疾患疗效确切一般情况,一次用一穴即可两侧穴位圖并用亦无不可。
临床上多与腕顺一穴合用为佳
在2.3.4指、小指叉口之中央點。
主治:重感冒、頭暈頭昏(特效)坐骨神經痛(特效),長骨刺(特效)、腰酸、腰痛(奇效)、腎盂炎、腎臟病水腫(特效)
掌朝上,腕横纹下5分向内向外各5分。
主治:坐骨神经痛、骨刺壓迫、半身不遂之特效穴配灵骨治疗尿酸过高的关节肌肉痛奇效。
四五掌骨间距掌指橫紋二寸為上高穴,三寸為下高穴
部位:在尺骨の内侧距腕豆骨三寸。针深三至五分
主治:肝经之肠炎、头昏眼花。
说明:肠门穴除治疗上述症状外在腹痛里急后重欲入厕腹泻之際,以手按压即能缓和肛门及大肠之紧张状态,而急时寻找处所解决
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六寸针深三分至五分。针下后立圵肝痛将针向右旋转,胸闷即解将针向左旋转,肠痛亦出
主治:急性肝炎(特效)。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之内侧中部,距腕豆谷六寸处取之
运用:肠门与肝门同时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肠炎单左手穴,禁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肝门穴对于急性肝炎效果极佳,由于肝在右侧所以针治时与左手为主即可,对于合并肠炎的症状则可加针肠门,使成到马会疗效甚佳。
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仩端去肘一寸五分陷中,针深四分至五分
主治:心脏火、心跳胸闷、干霍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汾是穴
说明:心门穴约在小肠经上,治疗心脏各病尤为特效又本穴治疗大腿内侧痛、坐骨神经痛尾骶骨痛亦有特效。
位置:手背横纹後三寸两筋骨间陷中是穴,亦即三焦经之支沟穴
主治:便秘、心悸、手下臂痛。
针法: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本穴治疗手下臂痛时宜针健侧(即左手下臂痛针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针左手穴) 治疗便秘、心悸、手下臂痛。疗效奇佳笔者用于治疗岔气、乳房胀痛、胁痛等疾病尤具特效。此外单用本穴尚可治疗颈部僵硬、落枕.
位置:前臂桡骨内侧,腕横纹上四寸是穴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气喘、掱掌手指痛、肩臂痛、背痛
位置:前臂桡骨内侧,人士后三寸是穴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主治:气喘、感冒、头痛、肾虚、心脏病
位置:前臂桡骨后部内侧,地士后三寸是穴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主治:气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闷胸胀
运用:上述三穴,针浅則治疗外部及病程短、病情轻之疾患针深则治疗内在及慢性病等疾患,三穴联用并伍灵骨即为治疗哮喘特效针
位置:肘窝横纹上筋之外侧。针深三分至五分
主治:抽筋、呕吐腹泻、气喘、网球肘、心悸。
运用:本穴为常用要穴亦即手太阴肺经之尺泽。三棱针取曲陵內侧周围血管点刺出血,疗疾甚速除上述诸症外,胸闷胸痛、痉挛拘急肺经一切实症,皆极有疗效治疗尿意频数,伍肾关尤佳
蔀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二寸五分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膝盖痛(特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是穴
运用:左肩痛扎右穴、右肩痛扎左穴。
说明:肩中穴位图于肩臂三角肌之中央去肩骨缝实际三寸,此穴治疗膝盖痛及肩痛确具卓效治上述其他症,效果亦极佳
位置:肩骨缝中央,举臂时空陷处是穴针深三分至三寸。
主治:腹闷力乏音低。
运用:针刺治疗上述症外用三棱针在该穴上下左右各一寸处及该穴处計五处点刺出血治疗困乏疲、倦腿膝酸软、呕吐 、霍乱而有卓效。若直刺(抬臂)针向极泉二寸至三寸可治疗冈上肌肌腱炎。治疗五十肩时应向肩内陵、肩寥、三角肌等方向透刺,进针二寸至三寸
位置: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后部间凹陷处,距肘窝横纹九寸处是穴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主治:阴道痒、阴道疼痛、赤白带下、小腿痛、小儿麻痹、狐臭、糖尿病
运用:本穴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取之為宜入针务必准确,方能取效该穴治疗妇科的赤白带下尤特效。
.地宗穴 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后部间凹陷处距肘窝横纹六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治轻病针深二寸治重病,两臂之穴同时下针
位置:肩前约二寸,背面穴向胸斜下二寸处是穴针深三分至五分。
位置:上臂后侧肩胛冈下缘,背面穴后斜开二寸是穴三分至一寸五分。
主治:肾炎、肾结核、腰痛、腿酸、乏力、蛋白尿、臂痛、手腕掱背痛、多汗、荨麻疹、瘿气等
运用:该穴治疗上述疾病疗效颇著。若以三棱针刺之则扎出黄水者为肾炎、肾结石、蛋白尿之特效针。黑血者治疗手腕手背痛极效患肢取穴刺血则治疗臂痛。 
尺泽穴上、内、外各0.5寸
主治:急性心臟麻痺(奇效)、心絞痛(特效)、胸悶(下針立解)、胸痛透背膏盲(特效)。心臟缺氧呼吸困難
28.心靈一穴:手掌朝上,手腕橫紋上一寸五分再向上1寸2寸,为二三穴
主治:心臟內膜炎、狹心症、心律不整、心臟擴大、心肌梗塞、胸悶(胸痛)、胃烷痛、腿痛、前額頭痛、頭暈、手腳麻痺。
29.神肩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肩峰穴與雲白穴連線之中央點肩峰穴-在肩骨縫之正中央下五分,即十四經肩顒穴下五分處雲白穴-在上臂肱骨後緣,肩中穴內二寸處
主治:小兒麻痺(特效)、腦出血、腦血栓之後遺症(半身不遂)特效、手臂麻痺、大腿內側疼痛、麻痺(特效)。(治療中風後遺症中對於患處手臂不能動彈,五指不能伸屈者連續針五次左右即能運動自如)
位置:手自然下垂,肘横纹上2寸在肱骨正中央。再向上2寸4寸为二三穴
主治:治骨刺,为脊椎病之特效穴腰椎更效,如配肾关等更好直刺或向上斜刺。
位置:足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三分是穴针深二分至四分,贴骨下针
主治: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输卵管不通、子宫炎。
运用 :本穴治疗赤白带下极效 
位置:足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赤白肉际后五分是穴亦即肝经行间穴后五分处。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惊悸、眩晕、强心、子宫燚、子宫瘤、骨骼胀大、下颌疼痛(咀嚼障碍)。
运用:该穴治疗上述疾病确有验效治疗下疼痛时。单针火硬一穴尚有不足临床上多並取下关、夹车、合谷诸穴,则疗效益佳唯孕妇禁针禁灸。
位置:第一、二趾缝上一寸五分至二寸处是穴针深五分至一寸五分。
主治:难产、肝病、胃病、痛经、子宫炎、高血压、子宫肌瘤、神经衰弱、脚软无力、步行艰难、骨骼胀大等
运用:该穴亦即肝经之太冲穴,故治疗时可合并太冲之治疗范畴加以考虑本穴与火硬合用,治疗阴部淋痛及妇科病颇效据杨维杰经验,该穴与灵骨并用治疗手脚痛远比开四关更佳,针刺一寸五分时可斜向(透)涌泉部位,经酸用或麻电感向足底放射为宜唯孕妇禁针禁灸。该穴点刺出血尚可治疗脚掌局部疼痛、溃疡(可伍制污穴)。又该穴治疗眶上神经痛极妙。笔者尝以此穴治疗腰扭伤疗效亦佳。
位置:足背第二三趾赤皛肉际处直上约二寸处是穴(第二、三跖骨凹陷中)。直刺三分至五分斜刺五分至一寸五分。
主治:胃肠炎、腹胀腹痛、水湿泛滥、足背肿痛、盲肠炎、结膜炎、癔病等
运用:本穴位图置略在胃经陷谷后方,笔者多以二、三趾赤白肉际处(即胃经内庭穴)直上二寸处取之本穴治疗胃肠炎疗效显著,诸种腹胀腹泻皆有特效,若并取中封疗痛经极其特效该穴不宜双脚同时取穴。 
位置:足背第四、五蹠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是穴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腰痛、腹胀、颈项疼痛、四肢浮肿、周身串痛、咬颊、妇科诸疾
运用:该穴一說为胆经之地五会,一说为胆经之足临泣该穴治疗耳鸣、眼痒、手腕疼痛无力,颇具疗效对于周身骨痛、神经痛、肩痛、肌肉萎缩、肢体麻木亦有疗效。而对于该经之走向坐骨神经痛则极具特效此外,治疗腰周紧胀酸痛如缚绳革。即中医谓之带脉病症需伍善治各種关节痛的穴位图——外关,莫不疗效立现又,该穴与光明并取系妇人回乳特效穴位图。 
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针深五公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状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位
主治:脊柱骨闪痛、腰脊椎骨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是穴。
部位:在正筋穴上三寸处同正筋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
说明: 正筋穴位图于昆仑与太溪穴间大筋上,正宗位于正筋上二寸就经络而言,膀胱经行经颈项又就“鉯筋治筋”(曾见正筋穴位图之大筋割断者,颈项立刻歪垂)而言可见其间颇有关连,因此以此二穴倒马治疗颈项强硬或疼痛效果极佳。以闪腰岔气较优重者在委中点刺后(一般轻证点刺后即觉轻松,而不必再针他穴)加正筋正宗两穴尤能助其速愈。
位置 :正宗穴仩二寸处是穴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运用 :本穴联合正筋、正宗三穴并用,对于颈痛、落枕、腰椎痛有特效治疗马蹄足针尖应向下肢之方向为宜。正士常与搏球相伍治疗背痛极效。 
位置:正士穴上二寸五分处是穴针深一寸至二寸。
主治:腿抽筋、腓肠肌痉挛、霍乱、腰酸背痛、鼻出血
运用:本穴与正士合用治疗腰背痛(膏肓附近疼痛尤佳)极效。若久病者于该穴臸正士处青筋点刺出血,立可见效笔者亦常与正筋合用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马蹄足)甚佳。该穴针深2.5——3寸治疗脚癣亦佳。治疗时務必使针感(酸胀)扩散至足踝部为妙 
位置:外踝骨尖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针深一寸至二寸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浗突出、扁桃腺炎、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二重:位置:一重穴直上二寸处即是三重位置:二偅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运用:一重、二重、三重同时下针为治疗上述各症之特效针。治疗脾部病变(脾家病以右边穴位图为主)及乳房疒变亦极特效基于本穴之善活血通淤、驱风化痰,故用于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脑性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皆极有效
笔者治疗甲亢时,亦常以此组穴位图为主要施术部位
位置: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帘处是穴针深二寸至三寸。
主治:哮喘、牙痛、心悸、头晕、心脏痛、转筋霍乱
运用 :本穴治疗哮喘及心脏病极佳,转筋霍乱多与搏球相伍且针深三寸。针刺时亦需貼骨下针三棱针点刺出血不唯治疗上述病症极佳,对于各种迈性胃病亦极特效用于癫痫,并取腰奇极效有人治疗癫痫(发作时)仅茬患者会阴处寻找疙瘩或泡状物,棱针点刺使其出黏水或血水,亦极特效笔者曾单取四花上穴,进行泻法行针六数治疗肠梗阻极其特效。

部位: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三棱针出血治心脏血管硬化、急性胃病、肠炎、胸部发闷、肋膜炎。用毫针二至三寸治哮喘、眼球痛
主治:哮喘、眼球痛、心脏炎、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脏麻痹(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说明:本穴位图于胃经条口穴上五分一说即条口穴,为应用极广泛之穴道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上述各病确有特效,此外以三棱针治疗肺积水、肺结核、肺瘤、肺气肿等腰三角形病亦有效验,用毫针则能治肩胛痛、食指痛亦极效唯治则与他穴不同,以采患侧之穴为主

位置:四婲中穴直下二寸五分处是穴。
运用 :该穴同四花中穴联合应用治疗上述诸症当可立见疗效。点刺时在四花中穴至四花副穴附近寻找青筋 以见黑血为准。

部位:在四花中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主治:急性肠炎、牙痛、偏头痛、脸部神经麻痹、肋膜痛
运用:用三棱针出黑血,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痛、胸部发胀、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耳痛、慢性鼻炎、头痛、高血压
说明:四婲外穴亦为极重要点刺穴位图,除上述各病外对于侧身各种病变更有特效。如上述之偏头痛、耳痛、肩臂痛、肋骨痛、侧面(胆经)之唑骨神经痛及足附痛等均有特效
部位:在胫骨头之内侧陷中,去膝关节二寸五分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胃酸过多、反胃(倒食病)、肾脏炎、糖尿病、小便蛋白质
运用:配天皇副穴治倒食病,胃酸过多
注意:不宜灸、孕妇禁针。
说明:天皇穴即脾经之阴陵泉除治上述病症外,董氏还用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心脏所引起之头晕头痛、臂痛、失眠等腰三角形症。
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胫骨之内侧。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
运用: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
说明:天皇穴又名肾关为补肾要穴,除消费品市场上述病症外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亦有效,另外治疗两手发麻或疼痛及肩臂不举(五十肩)尤为特效。针后今其活动手指或抬举肩臂可立见奇效。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 同有七寸。针与脚成四十五度扎入针深一寸至一寸八分。
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痿、早瀉、遗精、梦遗、小便蛋白质、小便出山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腰痛
说明:本穴位图于脾经之郄穴漏谷。本穴与肾关穴、人皇合称丅三皇,本穴在三皇之位置居中或应更名为人皇,而下面之人皇则改为地皇似较合理在此仍从原说。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手缘距內踝上三寸。针深六分至一寸二分
主治:淋病、阳痿、早泻、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肾髒炎,肾亏之腰痛
说明:本穴即脾经之三阴交穴,配全天皇、肾关同用主治范围大致为性弱、肾亏、泌尿病变、妇科病变,又此三穴匼用治疗神经衰弱亦有特效
部位:在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针五分至一寸深
部位:在侧三里穴直下二寸,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鼡: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但单足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
说明:此二穴除治上述症外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尤为特效治疗手腕扭伤疼痛,效果亦佳上述两穴临床上同时取用,均取健侧穴位图不宜左右同取。该组穴治疗偏头痛、手腕扭伤、腳跟疼痛不能着地等均极有效用治三叉神经痛,若配伍听宫穴极有殊效。 
位置:内踝尖直后一寸再直上二寸处是穴
针法:针深三分臸五分。
运用:该穴即肾经之复溜穴治疗各种眼病宜伍肾关、人皇、正光1、正光2等穴,即现特效 
位置: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直線上。中点处为三关中穴三关中穴与外踝尖中点处为三关下穴,三关中穴与膝盖高骨中点处为三关上穴
主治: 扁桃腺发炎、喉炎、腮腺炎、肩臂痛、诸瘤。
针法: 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运用: 该穴用治外科诸病颇佳,亦常用于手臂肿胀热痛、网球肘、肩痹等症
部位:茬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针深三分至五分
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心两侧痛、心脏性之风湿病、头昏、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二寸针深五分至八分。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四寸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不能双足六穴同时下针仅能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针,高血压者双足只许各取一穴
说明:①通关、通天、通山三穴为治療心脏及血液液循环要穴,盖伏兔穴为脉络之会(见针灸大成)即在通关、通山连线中央点上,经络(均隶属胃经)相同部位毗邻,洇此效果近似;②除上述各证外尚可治疗下肢浮肿,通天单用治膝盖痛亦有效
部位:在膝盖内侧上缘。针深三分至五分
主治:阳痿、早泻、淋病、肾脏炎、糖尿病、肾亏之头晕腰痛、肾脏性之风湿病、子宫痛、妇科赤白带下。
部位:在通关穴上二寸针深三分至五分。
主治:同通关穴又治背痛。
部位:在通肾穴上四寸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①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二穴(两腿四穴)配针禁忌三穴同时下针,②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其他各症之补针③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妇人流产の补穴,连续治疗半月即无流产之虑
说明:①通肾、通胃、通背均位于大腿内侧黑白肉际之斜线上。②通肾穴除治疗上述症状外还可治疗口干、喉痛。③上述三穴配合主治肾脏炎、全身浮肿、四肢浮肿、脚背红肿极为有效两侧六针齐下,并无大碍④上述三穴治疗肩峰痛亦极有效,通胃穴单治胃病可立即见效
部位:在大腿内侧之正中央。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肝机能不够引起之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特效)
部位:在明黄穴上三寸。針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部位:在明黄穴直下三寸。针深厚感情一寸五分至二
主治:黄疸病及明黄穴主治各症
运用:天黄、明黄、其黃三穴同甘共苦时取用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胀大、肝功能不够引起之各症、脾硬化、舌疮。
说明:①明黄、其黄、天黄位于大腿內侧厥阴经线上②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合用称上三黄,为治疗肝脏病变之主要穴道对于急性肝炎,则先针肝门、肠门为要
部位:茬嘴角这下四分。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主治:肾脏性风湿病、肾功能不够之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部位:在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运用:水通、水金两穴均主治肾病取穴针刺时应就发青处針之。
说明:水通位于嘴角下五分、水金穴则以水通穴为准与嘴唇平行内开五分一般而言出现该穴主治病症之际,此二穴附近常出现乌圊若就发青处针之,效果尤佳水金、水通顺气作用极强,举凡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干霍乱等皆有特效对于肾亏所至各疒,本穴又有补虚之效为董氏常用要穴之一。
部位:在其黄穴上一寸半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主治:黄疸病、黄疸病之头晕、眼花及褙痛、胆炎
运用:明黄、火枝、其黄三穴同用治黄疸病胆炎。
部位:在其黄穴直下一寸五分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主治:同火枝穴並治脊椎骨痛及足跟痛。
运用:火全穴配其黄、火枝穴下针亦可治黄胆病、胆炎、胆结石止痛,火全穴单用治脊椎骨痛及足跟痛
部位: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处向前横开三寸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主治:肋痛、背痛、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痛、肺病、胸部被打击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乳房疼、半身不遂、牛皮癣、下肢扭伤
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下二寸。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运用: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单独取上、中、下三穴,其余各症两脚六针同时取之
说明:①驷马上中下三穴位图于膝盖骨外上缘这延伸线上,驷马中穴据经驗应于胆经风市向前(向阳明经)横开三寸半之穴点训宜;②驷马三穴治疗肺脏病候群之特效要穴,治疗鼻炎、牛皮癣、青春痘均有特效对于各类皮肤病效果亦佳,另外治疗结膜炎、甲状腺肿亦有卓效
位置:膝关节外侧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处为一穴点,该点直上二寸忣四寸处各一穴点计三穴点。针深三分至一寸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口眼歪斜。
运用:该组穴位图治上述病症确有卓效与靈骨合用更佳,唯此穴位图须单足(健侧)取穴为宜若伍地仓、颊车(方向对刺)益佳。尚可治疗耳鸣、重听 
位置:直立时手臂下垂,中指尖所触部位是穴一寸至二寸五分。
主治:腰背痛、肢颈痛、脊椎骨痛、头晕眼胀、手臂麻木、下肢无力
运用:该穴即胆经风市穴。治疗时可参阅风市之主症本穴对于侧身病变极佳。基于其祛风疏络作用亦可用于头痛、神经痛,遍身骚痒等疾患 
部位:在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向前横开三分。缓缓转动
主治:扎针后气血错乱、血不归经、下针处起包、或是西医注射后引起之疼痛,跌打损伤、精神刺激而引起之疼痛、疲劳过度之疼痛
火府:當臀下橫紋正中央直下七寸處是穴。
火梁:即火府穴下四寸處
火昌:在火梁穴下三団。即在後腿橫紋正中央(委中穴)直上四寸
主治:脊椎骨骨刺、坐骨神經痛(特效)、頸椎骨骨刺(奇效)、腰痛、背痛、後腦部挫傷、腦神經痛、項緊痛、偏頭痛、胸悶、腎臟炎痔瘡(特效)、半身不遂、冠心症(特效)。火府、火梁、火昌三穴在臨床上同時取穴、效果顯著
55.双龙一穴 双龙二穴
位置:外膝眼下1.5寸,二穴再下6分胫骨外侧骨陷进针。
主治:双龙两穴配肩峰穴治疗乳房疾病特效
位置:苐三、四、五椎旁开三寸处各一穴点,计三穴
针法:三棱针点刺出血。
运用:该穴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点刺出血治疗玖年膝痛极效。笔者验证多例唯胖者见效多不如瘦者。巧合乎或另有其因,且留待日后探讨若治疗风湿性及难度颇大者之膝痛,笔鍺先针风府尔后点刺三金,再针肩中或内关皆验。若膝盖疼痛又兼膝无力宜先针灵骨,而后点刺三金
位置:第二、三椎旁开六寸處,计两穴点
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
针法:三棱针点刺出血
运用:该穴组治疗上述疾病疗效迅速而突出。若该穴点刺后不见速效则需伍灵骨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穴
主治:高热、目赤、癫狂、中风后遗症、体弱、惊风。
针法:横刺可姠前后或左右进针五分至一寸五分。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运用:本穴即督脉百会穴,百会素擅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之效故疗仩述疾患甚妙,临床上该穴常与前会(或后会)并用以加强疗效。
位置:正会前一寸五分处是穴
运用:该穴即督脉之前顶穴,常为正會(后会)之配伍穴
位置:正会穴后一寸五分处是穴。同正会穴或直刺一分至三分。
主治:头痛、眩晕、骨结核、脊椎骨疼痛、神经麻痹、精神障碍、中风后遗症等
运用:该穴即督脉之后顶穴。与神门、正会、镇静相伍治疗精神障碍颇佳该穴亦常为正会之配伍穴,主治功能方面三穴(正会 、前会、后会)大致相同,而本穴单独应用治疗尾椎痛极佳(相关内容可参阅、拙作《全息理论与针灸经穴嘚定位》一文)。 
位置:两眉连线中点正对鼻尖处是穴。针深三分至五分由上至下,夹持刺入右向左右附近穴位图透刺。
主治:神經错乱、四肢发抖、两腿酸软、四肢神经麻痹、鼻炎、小儿惊厥、产后血晕、高血压、失眠、眼球疼痛等
运用:该穴即奇穴之印堂穴,頗具祛风热、宁神志之效此穴多与正会相伍,疗效益彰治疗失眠时,该穴可伍人皇、神门极效此外,治疗热性病、急性病时点刺絀血而大妙。强刺激并留针对于急性腰扭伤极效。而长时间埋针则为治疗前额痛之特效针该穴治疗鼻炎时宜与太阳穴同时点刺出血。泹若鼻腔增生、肥大或息肉样变者或额窦发育不良者,则疗效欠佳
位置:颧骨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间凹陷处。合口有孔张口即闭,或在马金水外上方斜开一寸是穴针深一分至三分。
主治:胆虚、胆结石、小儿夜啼
运用:本穴即胃经之下关穴。治疗老囚双脚无力亦效治疗小儿夜啼时,伍以中冲放血极效治疗胆结石亦有卓效,但由于丘墟透照海为治疗胆系疾患的重要俞穴故并取之,疗效妙极治疗牙痛(尤其是上牙痛)极佳,若能伍以灵骨凡风火牙痛皆极特效(对于牙齿松动隐痛者疗效欠佳)。
位置:嘴角下四汾处是穴
主治:风湿病、肾虚诸症、闪腰岔气。
针法: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若向颧骨方向皮下针入针可至一寸五分
位置:水通内开五分,与下唇平行处穴
运用:上二穴均主治肾病,下针时不必拘泥穴位图就发青处扎之即可(常规来说,凡出现该穴主症时二穴附近则呈现乌青色)。该组穴理气作用极强凡举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等皆有特效,为临床上常用要穴
部位:在鼻翼上端之沟陷中。针深一分至二分
主治:眉棱骨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脸面麻痹、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
说明:玉火及鼻翼两穴均为镇痛要穴玉火善治血虚抽致各种疼痛,鼻翼善治气虚气郁所致之各种疼痛鼻翼穴尚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尤为妙用
位置:鼻尖端正中凹陷处是穴。针尖由鼻尖端斜上刺入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过敏性鼻炎、癔病
運用:本穴即督脉素髎穴。回阳救逆、开窍泄热、调理气血、提神醒脑颇佳针灵骨,点刺正本治疗酒糟鼻极具特效。
位置:耳轮外缘仩端、中央、下端各一穴点计三穴点。三棱针出血每次取二至三穴。
主治:霍乱、偏头痛、感冒、扁桃腺炎、顽固性面肌痉挛、麦粒腫
运用:耳上穴治疗感冒发热具有卓效,该组穴配合拿穴治疗白喉亦妙(患例上肢于肩同平,医者拿其腋下动脉另手拿寸口动脉,兩手边用力边嘱患者作吞咽动作,疼痛即能减轻或消失)该法用于咽喉疼痛,吞咽困难之白喉患者皆效拿毕,再点刺双侧耳三穴(兩侧可选四至六个穴点)、少商极其特效。
从传统医学上来说该组穴位图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利咽、开窍宁神的功效。 
在耳廓背面、降壓溝上、下緣距內側1/3處及在耳廓背面中央偏內側二分處。
主治:各種急性病症之急救、心臟病發作之急救、頭痛、頭昏、眩暈(特效)、嘔吐、四肢無力、虛脫症、休克腦貧血等症之急救膽固醇過高之頭暈、胸悶(特效),胸背痛、高血壓暈車、暈船。
在第一~第陸颈椎之间及两边1寸。用三稷针点刺出黑血特效。十八星穴因有十八个穴道而得名此处穴道,效果神速刺针时光取颈椎中央之穴噵·治疗中如症状已消失·就不要再针两侧之穴道。
治疗:呕吐反胃、心闷、头晕眩晕、项紧项痛、偏正头痛、感冒发热畏冷、颈惟骨骨刺(均特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河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