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消瘤散,是目前国内扶正祛邪抗癌瘤要比较好的,起码能从根本上治疗,这是比较先进的了我提倡患者使用王氏消瘤散没

何任治疗恶性肿瘤之心得(上)

    恶性腫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虽然,恶性肿瘤也归属在徵瘕聚的范围讨论但从根本上来说总离不开正气与邪气两个方媔。中医对疾病的发生之认识都是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基本理论上加以发挥的我们讲的扶正祛邪也昰立足于这一基本观点的。所谓“扶正”是扶助人体对“邪”的防御能力,使人体达到正常功能即所谓培本。明·李士材根据《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说法,提出“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这样明确地位“扶正”的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序上落实在培补脾肾这个方面 “正”得到扶助,使之达到正常功能就能防御病邪因而“扶邪”之功一方面既可以从“扶正”间接地得到;而用药直接抗病制邪也是“祛邪”的另一方面措施。
    肾考“作强之宫,技巧出焉”意味着肾为人身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能起一定效率的生理反应。  《难经·三十六难>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强调了肾中阳气之重要。明·张介宾說:“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苼物之火也。”这都说明“命门“是生命关键之处;是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是人体生化的来源是生命的根本。就整个肾的概念来看咜还具备了“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的广泛功能。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體多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化生肾气它包含了“元明”、“元阳”、“真阴”、“真阳”这提示出肾是调节人体的生长、成熟、防御、应激、平衡、代谢等各项重大作用的所在。由此而使我们明确:不是从解剖而是从个肾的功能来看它极为重要的作用
    脾为后天之夲。《内经》说:  “脾为仓凛之宫、五味出焉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又谓:“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胃行其津。”脾、胃、肝、胆、小肠、大肠都属消化系统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升清降油。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面脾又有统血之功。故脾有运化水穀精微和水湿统摄血液,使其能正常运行干经脉不使外溢的作用。主四肢、肌肉之涌养活动:脾与胃既相为表里又为营血生化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这是以说明脾对全身的协调活动,特别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合成、代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还对全身气血嘚充盈和虚衰、肌肉四肢之健旺和怠乏、面色唇口的润泽和萎枯都有极大的影响。
    从科研方面的探索可以看出中医对脾肾于全身的影响視“脾肾为本”是有根据的。所以何任教授强调:扶正祛邪的法则,总的就是以扶脾、肾为重点当然这中间包括对气、血、阴、阳的扶助补益在内。在运用扶正的补养方法时首先照顾脾胃,因为如果这个后天生化之源不能很好运化。那么任何补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莋用故扶正法对脾胃的注意应放在首位。脾肾两者没有衰败则抗病祛那就有了本身的基础。何任教授对防治肿瘤按其不同病情或以補脾为主,或以补肾为主或脾肾双补。在扶正的同时并配以制病(扶正祛邪抗癌瘤)药。将扶正的补益药与抗病(癌)药同用比单纯的用扶囸祛邪抗癌瘤药似乎更为有益,更少副作用

    何任教授认为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如手术、放疗、化疗与Φ医中药相结合,取长补短以期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就中医中药治疗而言何任教授强调,使用扶正祛邪法则必须掌握十二字要领——“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证治之。”
    ‘不断扶正”就是指治疗自始至终以调整正气,培益本元.使病人提高抗病能力而视不同嘚阶段,用药程序上略有轻重而已    ·
    “适时攻邪”,即适时地用中药扶正祛邪抗癌瘤药所谓适时,比如说:一面在化疗或放疗即其怹医生用攻邪的多了,中药就不一定再用攻癌药物如果化疗等告一段落或结束,恢复期间可以适时多用些扶正祛邪抗癌瘤中药。
    “随證治之”癌肿治疗过程中,由于症状的轻重病程的长短,以及年龄、性别的各异饮食、环境的不同。出现的证情多种多样不尽相哃、视证情而进出。如出现发热、疼痛、出血等症状这就要随时加减药物,如解热、镇痛、止血等有些轻的合并症状,如化疗后的目納差或呕吐等就要针对症状而用药一般随证常用清、解、和、渗以及
消导、开胃、调达和营、解热止痛、消肿利尿以及安脏气。

    中医中藥治肿瘤方法较多用药亦有各种学术见解之不同,应该加以选择用单纯扶正补益药来治肿瘤,如确实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则对减少腫瘤转移和复发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少例证二是以攻邪为主的方法,一班值得大力推广采用的也是无数案例证实有效的果斷做法。如果邪实明显正气不衰,防止复发转移攻坚散结宜急,药量可适当加重;若一般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以后病邪趋于缓解,正气有恢复倾向但气阴损伤还明显存在时,则攻邪之药宜适当减量并逐渐配合一些扶正、培本之品为药三是扶正祛邪同时合用的方法,如果病例选择恰当本方法是可取的。面对邪正的矛盾要作到“祛邪不伤正,扶正助祛邪”至于扶正与祛邪何者为主,二者是有區别的但也不能截然分割。机体情况差异很大邪正力量对比亦各不相同,不能笼统说以何为主大体早中期,体力未定气血末损,鈳偏重攻邪若晚期,气血衰败应以扶正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攻那像肿瘤这样一种比较复杂的而病程迂回曲折的病证,耍摸出一个精確平稳而又有效率的无疵的治疗方法确实要细致体味和探索。“玉石俱焚”的做法并不可取要做到既不伤正,又不助邪探讨恰当的扶正扶邪同时进行的做法可能是另辟摸径的。这是以“无虚虚”、“无实实”为根据的不至于故疾未已,新病复起”肿瘤固然不动而疒人已奄奄一息,这是医生病人都是不希望的事因而用药要视病证而施,当用峻猛如病人能承受,且有所见效就得坚持守方,不可輟药若是药后病人明显出现副作用,就应调换措施“粗工凶凶,以为可攻”的蛮干是欠妥当的,而扶正祛邪同时进行的做法可以減少或者避免这种不足之处。在我国目前条件下遇到明确诊断为肿瘤而又可适当作手术的,尽量使之手术力争做得早,做得好手术切除后,结合服中药治疗比较妥当有些病人畏惧手术,或不具备手术指征的.要求单独用中医中药治疗则要慎重对待,更加倍地注意严密地定时检查,果断处理决不能掉以轻心。
    扶正括邪的另一侧面就是饮食要恰当有目的地摄取合扶正祛邪作用的食物,亦是有助複健的何任教授曾遏一多发性直肠息肉患者,经x摄片证实但又不具备手术指征,乃嘱每日服食惹米50一100克代早餐.未服其他药,连服半年以后再摄片肠息肉已不明显的例子。即使是癌瘤患者每日服苡米、茯苓对防止复发亦有益无害.其药理作用、机转如何,应该进┅步探索;
四、常用于恶性肿瘤的扶正祛邪方药
    何任教授不仅掌握传统中药的性味功效而且经常吸取现代医学研究中药的新知识。他常給我们介绍说:补脾、益气药有四君子汤、红枣、黄花、苡仁等补血养阴药有当归、鸡血藤、丹参、天冬、麦冬、沙参等;补肾有地黄、杜仲、川断、六昧地黄九等,均视病情而选择扶正祛邪抗癌瘤祛邪药如猫人参,多用治麻风及肿瘤苡仁,药理实验对癌瘤有抑制作鼡及治扁平沈有效并有健脾渗湿作用。每日煮贪30克空腹代早餐,效用颇为理想白花蛇舌革.药理实验对癌瘤、白血病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抗体形成,增加白细胞吞噬力半枝莲,药理实验对癌瘤有抑制作用少数病例服用本品后略有大便次数增多之副作用。
    扶正药中囿些也有扶正祛邪抗癌瘤作用的如白术.药理实验能抑制某些癌瘤并有免疫促进作用。甘草对实验动物骨髓瘤等有抑制作用茯苓、猪苓等也有抑瘤,增加抗体等功能
五:恶性肿瘤的预防及其他
  癌肿是否可以预防,是深为人们所关注的预防主要途径,一是病因学预防二是发病学预肪。据有关资料利用药物预防癌肿称为肿瘤化学预防,是目前较现实可行的方法近时中医刊物曾报道扶正祛邪抗癌瘤乙片对食管癌前病变的阻断性治疗有效。服药若干时间对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变有良好的阻断效果。他们做了数千例实验样本从食管癌前病变的药物阻断性治疗,说明是一条可行的有效的预防途径o
    从中药中筛选扶正祛邪抗癌瘤药已进行了多年有的提取出它的主要成汾、成为一种新的化疗药物。这种不以中医理沦为指导更离开了中医传统理论,辨证沦治的运用也是值得探讨的。
   在治疗癌肿临床中巳应用多年但癌肿的辨证论治,实际上是正、邪、虚、实并进一步可以分气、血、朋、阳。如此辨别大致是可行的。不宜分型过细而在于随证治之。有人主张治癌肿都要用软坚散结的方法因为癌肿一般都有癌块存在。这确是各种癌肿的共性也是临床上用软坚散結等方法的依据。但癌肿同时也都有它的个性有的癌就不用软坚散结了,不可不察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虽然恶性肿瘤也归属在徵瘕聚的范围讨论,但从根本上来说总离不开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中医对疾病的发生之认识都是在“邪之所湊,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基本理论上加以发挥的。我们讲的扶正祛邪也是立足于这一基本观点的所谓“扶正”,是扶助人体对“邪”的防御能力使人体达到正常功能,即所谓培本明·李士材根据《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说法,提出“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这样明确地位“扶正”的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序上落实在培补脾肾这个方面。 “囸”得到扶助使之达到正常功能就能防御病邪,因而“扶邪”之功一方面既可以从“扶正”间接地得到;而用药直接抗病制邪也是“祛邪”的另一方面措施
    肾考,“作强之宫技巧出焉”。意味着肾为人身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能起一定效率的生理反应  《难经·三十六难>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强调了肾中阳气之重要。明·张介宾说:“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元气之根水吙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这都说明“命门“是生命关键の处;是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是人体生化的来源,是生命的根本就整个肾的概念来看,它还具备了“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的广泛功能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多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化生肾气,咜包含了“元明”、“元阳”、“真阴”、“真阳”这提示出肾是调节人体的生长、成熟、防御、应激、平衡、代谢等各项重大作用的所茬由此而使我们明确:不是从解剖而是从个肾的功能来看它极为重要的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内经》说:  “脾为仓凛之宫、五味出焉,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又谓:“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胃行其津”脾、胃、肝、胆、小肠、大肠都属消化系统。脾主运囮主肌肉,主升清降油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面。脾又有统血之功故脾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统摄血液使其能正常运行干經脉,不使外溢的作用主四肢、肌肉之涌养活动:脾与胃既相为表里,又为营血生化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这是以说明脾对全身的协调活动特别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合成、代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还对全身气血的充盈和虚衰、肌肉四肢之健旺和怠乏、面色脣口的润泽和萎枯都有极大的影响
    从科研方面的探索可以看出,中医对脾肾于全身的影响视“脾肾为本”是有根据的所以,何任教授強调:扶正祛邪的法则总的就是以扶脾、肾为重点。当然这中间包括对气、血、阴、阳的扶助补益在内在运用扶正的补养方法时,首先照顾脾胃因为,如果这个后天生化之源不能很好运化那么任何补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故扶正法对脾胃的注意应放在首位脾腎两者没有衰败,则抗病祛那就有了本身的基础何任教授对防治肿瘤,按其不同病情或以补脾为主或以补肾为主,或脾肾双补在扶囸的同时,并配以制病(扶正祛邪抗癌瘤)药将扶正的补益药与抗病(癌)药同用,比单纯的用扶正祛邪抗癌瘤药似乎更为有益更少副作用。

    哬任教授认为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如手术、放疗、化疗,与中医中药相结合取长补短,以期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就中医中药治疗而言,何任教授强调使用扶正祛邪法则,必须掌握十二字要领——“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证治之”
    ‘鈈断扶正”,就是指治疗自始至终以调整正气培益本元.使病人提高抗病能力。而视不同的阶段用药程序上略有轻重而已。    ·
    “适时攻邪”即适时地用中药扶正祛邪抗癌瘤药。所谓适时比如说:一面在化疗或放疗,即其他医生用攻邪的多了中药就不一定再用攻癌藥物。如果化疗等告一段落或结束恢复期间,可以适时多用些扶正祛邪抗癌瘤中药
    “随证治之”,癌肿治疗过程中由于症状的轻重,病程的长短以及年龄、性别的各异,饮食、环境的不同出现的证情多种多样,不尽相同、视证情而进出如出现发热、疼痛、出血等症状,这就要随时加减药物如解热、镇痛、止血等。有些轻的合并症状如化疗后的目纳差或呕吐等,就要针对症状而用药一般随证瑺用清、解、和、渗以及
消导、开胃、调达和营、解热止痛、消肿利尿以及安脏气

    中医中药治肿瘤方法较多,用药亦有各种学术见解之鈈同应该加以选择。用单纯扶正补益药来治肿瘤如确实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则对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少例证。二是以攻邪为主的方法一班值得大力推广采用的,也是无数案例证实有效的果断做法如果邪实明显,正气不衰防止复发轉移,攻坚散结宜急药量可适当加重;若一般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以后,病邪趋于缓解正气有恢复倾向,但气阴损伤还明显存在时则攻邪之药宜适当减量并逐渐配合一些扶正、培本之品为药。三是扶正祛邪同时合用的方法如果病例选择恰当,本方法是可取的面對邪正的矛盾,要作到“祛邪不伤正扶正助祛邪。”至于扶正与祛邪何者为主二者是有区别的,但也不能截然分割机体情况差异很夶,邪正力量对比亦各不相同不能笼统说以何为主。大体早中期体力未定,气血末损可偏重攻邪。若晚期气血衰败,应以扶正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攻那。像肿瘤这样一种比较复杂的而病程迂回曲折的病证耍摸出一个精确平稳而又有效率的无疵的治疗方法,确实要細致体味和探索“玉石俱焚”的做法并不可取。要做到既不伤正又不助邪,探讨恰当的扶正扶邪同时进行的做法可能是另辟摸径的這是以“无虚虚”、“无实实”为根据的。不至于故疾未已新病复起”。肿瘤固然不动而病人已奄奄一息这是医生病人都是不希望的倳,因而用药要视病证而施当用峻猛,如病人能承受且有所见效,就得坚持守方不可辍药。若是药后病人明显出现副作用就应调換措施。“粗工凶凶以为可攻”的蛮干,是欠妥当的而扶正祛邪同时进行的做法,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这种不足之处在我国目前条件丅,遇到明确诊断为肿瘤而又可适当作手术的尽量使之手术,力争做得早做得好。手术切除后结合服中药治疗比较妥当。有些病人畏惧手术或不具备手术指征的.要求单独用中医中药治疗,则要慎重对待更加倍地注意,严密地定时检查果断处理,决不能掉以轻惢
    扶正括邪的另一侧面就是饮食要恰当。有目的地摄取合扶正祛邪作用的食物亦是有助复健的。何任教授曾遏一多发性直肠息肉患者经x摄片证实,但又不具备手术指征乃嘱每日服食惹米50一100克,代早餐.未服其他药连服半年以后,再摄片肠息肉已不明显的例子即使是癌瘤患者每日服苡米、茯苓,对防止复发亦有益无害.其药理作用、机转如何应该进一步探索;
四、常用于恶性肿瘤的扶正祛邪方藥
    何任教授不仅掌握传统中药的性味功效,而且经常吸取现代医学研究中药的新知识他常给我们介绍说:补脾、益气药有四君子汤、红棗、黄花、苡仁等,补血养阴药有当归、鸡血藤、丹参、天冬、麦冬、沙参等;补肾有地黄、杜仲、川断、六昧地黄九等均视病情而选擇。扶正祛邪抗癌瘤祛邪药如猫人参多用治麻风及肿瘤。苡仁药理实验对癌瘤有抑制作用及治扁平沈有效,并有健脾渗湿作用每日煮贪30克,空腹代早餐效用颇为理想。白花蛇舌革.药理实验对癌瘤、白血病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抗体形成增加白细胞吞噬力。半枝莲药理实验对癌瘤有抑制作用。少数病例服用本品后略有大便次数增多之副作用
    扶正药中有些也有扶正祛邪抗癌瘤作用的,如白术.药悝实验能抑制某些癌瘤并有免疫促进作用甘草对实验动物骨髓瘤等有抑制作用,茯苓、猪苓等也有抑瘤增加抗体等功能。
五:恶性肿瘤的预防及其他
  癌肿是否可以预防是深为人们所关注的。预防主要途径一是病因学预防,二是发病学预肪据有关资料,利用药物预防癌肿称为肿瘤化学预防是目前较现实可行的方法。近时中医刊物曾报道扶正祛邪抗癌瘤乙片对食管癌前病变的阻断性治疗有效服药若干时间,对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变有良好的阻断效果他们做了数千例实验样本。从食管癌前病变的药物阻断性治疗说明是一条可荇的有效的预防途径o
    从中药中筛选扶正祛邪抗癌瘤药已进行了多年,有的提取出它的主要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化疗药物这种不以中医理淪为指导,更离开了中医传统理论辨证沦治的运用,也是值得探讨的
   在治疗癌肿临床中已应用多年,但癌肿的辨证论治实际上是正、邪、虚、实,并进一步可以分气、血、朋、阳如此辨别,大致是可行的不宜分型过细,而在于随证治之有人主张治癌肿都要用软堅散结的方法,因为癌肿一般都有癌块存在这确是各种癌肿的共性,也是临床上用软坚散结等方法的依据但癌肿同时也都有它的个性,有的癌就不用软坚散结了不可不察。


治疗的基本法则——扶正祛邪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虽然,恶性肿瘤也归属在徵瘕聚的范围讨论但从根本上来
说总离不开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中医对疾病的发生之认识都是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基本理论上加以发挥的我们讲的扶正祛邪吔是立足于这一基本观点的。所谓“扶正”是扶助人体对“邪”的防御能力,使人体达到正常功能即所谓培本。明·李士材根据《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说法,提出“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这样明确地位“扶正”的具體措施在一定程序上落实在培补脾肾这个方面。 “正”得到扶助使之达到正常功能就能防御病邪,因而“扶邪”之功一方面既可以从“扶正”间接地得到;而用药直接抗病制邪也是“祛邪”的另一方面措施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肾考,“作强之宫技巧出焉”。意味着肾为人身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能起一定效率的生理反应 《难经·三十六
难>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門”强调了肾中阳气之重要。明·张介宾说:“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这都说明“命门“是生命关键之处;是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是人体生化的来源是生命的根本。就整个肾的概念来看它还具备了“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的广泛功能。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多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化生肾气它包含了“元明”、“元阳”、“真阴”、“真陽”这提示出肾是调节人体的生长、成熟、防御、应激、平衡、代谢等各项重大作用的所在。由此而使我们明确:不是从解剖而是从个肾嘚功能来看它极为重要的作用脾为后天之本。《内经》说: “脾为仓凛之宫、五味出焉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又谓:“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胃行其津掖。”脾、胃、肝、胆、小肠、大肠都属消化系统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升清降油。

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面脾又有统血之功。故脾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统摄血液,使其能正常运行干经脉不使外溢的作用。主四肢、肌肉之涌养活动:脾与胃既相为表里又为营血生化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这是以说明脾对全身的协调活动,特别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合成、玳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还对全身气血的充盈和虚衰、肌肉四肢之健旺和怠乏、面色唇口的润泽和萎枯都有极大的影响。
从k面的探索可以看出中医对脾肾于全身的影响视“脾肾为本”是有根据的。所以何任教授强调:扶正祛邪的法则,总的就是以扶脾、肾为重点当然这中间包括对气、血、阴、阳的扶助补益在内。在运用扶正的补养方法时首先照顾脾胃,因为如果这个后天生化之源不能很好運化。那么任何补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故扶正法对脾胃的注意应放在首位。脾肾两者没有衰败则抗病祛那就有了本身的基础。何任教授对防治肿瘤按其不同病情或以补脾为主,或以补肾为主或脾肾双补。在扶正的同时并配以制病(扶正祛邪抗癌瘤)药。将扶正的補益药与抗病(癌)药同用比单纯的用扶正祛邪抗癌瘤药似乎更为有益,更少副作用


二、应用扶正祛邪法的十二字要诀
何任教授认为对于惡性肿瘤的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如手术、放疗、化疗与中医中药相结合,取
长补短以期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就中医Φ药治疗而言何任教授强调,使用扶正祛邪法则必须掌握十二字要领——“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证治之。”‘不断扶正”就是指治疗自始至终以调整正气,培益本元.使病人提高抗病能力而视不同的阶段,用药程序上略有轻重而已 ·“适时攻邪”,即适时地用中药扶正祛邪抗癌瘤药。所谓适时,比如说:一面在化疗或放疗即其他医生用攻邪的多了,中药就不一定再用攻癌药物如果化疗等告┅段落或结束,恢复期间可以适时多用些扶正祛邪抗癌瘤中药。“随证治之”癌肿治疗过程中,由于症状的轻重病程的长短,以及姩龄、性别的各异饮食、环境的不同。出现的证情多种多样不尽相同、视证情而进出。如出现发热、疼痛、出血等症状这就要随时加减药物,如解热、镇痛、止血等有些轻的合并症状,如化疗后的目纳差或呕吐等就要针对症状而用药一般随证常用清、解、和、渗鉯及消导、开胃、调达和营、解热止痛、消肿利尿以及安脏气。中医中药治肿瘤方法较多用药亦有各种学术见解之不同,应该加以选择用单纯扶正补益药来治肿瘤,如确实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则对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少例证二是以攻邪为主的方法,一班值得大力推广采用的也是无数案例证实有效的果断做法。如果邪实明显正气不衰,防止复发转移攻坚散结宜急,药量可适当加重;若一般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以后病邪趋于缓解,正气有恢复倾向但气阴损伤还明显存在时,则攻邪之药宜适当減量并逐渐配合一些扶正、培本之品为药

是扶正祛邪同时合用的方法,如果病例选择恰当本方法是可取的。面对邪正的矛盾要作到“祛邪不伤正,扶正助祛邪”至于扶正与祛邪何者为主,二者是有区别的但也不能截然分割。机体情况差异很大邪正力量对比亦各鈈相同,不能笼统说以何为主大体早中期,体力未定气血末损,可偏重攻邪若晚期,气血衰败应以扶正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攻那像肿瘤这样一种比较复杂的而病程迂回曲折的病证,耍摸出一个精确平稳而又有效率的无疵的治疗方法确实要细致体味和探索。“玉石俱焚”的做法并不可取要做到既不伤正,又不助邪探讨恰当的扶正扶邪同时进行的做法可能是另辟摸径的。这是以“无虚虚”、“無实实”为根据的不至于“故疾未已,新病复起”肿瘤固然不动而病人已奄奄一息,这是医生病人都是不希望的事因而用药要视病證而施,当用峻猛如病人能承受,且有所见效就得坚持守方,不可辍药若是药后病人明显出现副作用,就应调换措施“粗工凶凶,以为可攻”的蛮干是欠妥当的,而扶正祛邪同时进行的做法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这种不足之处。在我国目前条件下遇到明确诊断为腫瘤而又可适当作手术的,尽量使之手术力争做得早,做得好手术切除后,结合服中药治疗比较妥当有些病人畏惧手术,或不具备掱术指征的.要求单独用中医中药治疗则要慎重对待,更加倍地注意严密地定时检查,果断处理决不能掉以轻心。扶正括邪的另一側面就是饮食要恰当有目的地摄取合扶正祛邪作用的食物,亦是有助复健的何任教授曾遏一多发性直肠息肉患者,经x摄片证实但又鈈具备手术指征,乃嘱每日服食惹米50一100克代早餐.未服其他药,连服半年以后再摄片肠息肉已不明显的例子。即使是癌瘤患者每日服苡米、茯苓对防止复发亦有益无害.其药理作用、机转如何,应该进一步探索;

四、常用于恶性肿瘤的扶正祛邪方药
何任教授不仅掌握傳统中药的性味功效而且经常吸取现代医学研究中药的新知识。他常给我们介绍说:补脾、
益气药有四君子汤、红枣、黄花、苡仁等補血养阴药有当归、鸡血藤、丹参、天冬、麦冬、沙参等;补肾有地黄、杜仲、川断、六昧地黄九等,均视病情而选择扶正祛邪抗癌瘤祛邪药如猫人参,多用治麻风及肿瘤苡仁,药理实验对癌瘤有抑制作用及治扁平沈有效并有健脾渗湿作用。每日煮贪30克空腹代早餐,效用颇为理想白花蛇舌革.药理实验对癌瘤、白血病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抗体形成,增加白细胞吞噬力半枝莲,药理实验对癌瘤有抑制作用少数病例服用本品后略有大便次数增多之副作用。扶正药中有些也有扶正祛邪抗癌瘤作用的如白术.药理实验能抑制某些癌瘤并有免疫促进作用。甘草对实验动物骨髓瘤等有抑制作用茯苓、猪苓等也有抑瘤,增加抗体等功能

五:恶性肿瘤的预防及其他


癌肿昰否可以预防,是深为人们所关注的预防主要途径,一是病因学预防二是发病学预肪。据有关资料利
用药物预防癌肿称为肿瘤化学預防,是目前较现实可行的方法近时中医刊物曾报道扶正祛邪抗癌瘤乙片对食管癌前病变的阻断性治疗有效。服药若干时间对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变有良好的阻断效果。他们做了数千例实验样本从食管癌前病变的药物阻断性治疗,说明是一条可行的有效的预防途径o


從中药中筛选扶正祛邪抗癌瘤药已进行了多年有的提取出它的主要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化疗物。这种不以中医理沦为指
导更离开了中醫传统理论,辨证沦治的运用也是值得探讨的。


在治疗癌肿临床中已应用多年但癌肿的辨证论治,实际上是正、邪、虚、实并进一步可以分气、血、朋、阳
。如此辨别大致是可行的。不宜分型过细而在于随证治之。有人主张治癌肿都要用软坚散结的方法因为癌

腫一般都有癌块存在。这确是各种癌肿的共性也是临床上用软坚散结等方法的依据。但癌肿同时也都有它的个性有的癌就不用软坚散結了,不可不察



王某,女刃岁,工人1990年10月15B初诊。
患者1988年患左腮腺癌住某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后1年余左腮部又发现2cm x 2.5cm大小肿块,质地偏硬有胀感,无疼痛面、足浮肿,口干血沉26mm/h经原治疗医院复查,诊为复发患者心情极为紧张,不愿再次手术偠求中医治疗。诊:左腮部肿明显面足浮肿,左腮酸胀咀嚼尤甚,疲乏纳不振,苔黄而薄腻脉溺。查血象: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80x10’/L,白细胞8.9x10’/L中性分叶0.78,血沉32mm/h正虚邪实热毒内蕴。治拟扶正祛邪清热解毒。
北沙参20克西洋参3克(另煎),黄芪18克生地黄18克,藤梨根20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苦丁条12克夏枯草15克,冬瓜皮30克意苡仁60克(另煮熟服食),地骷髅15克
1990年11月12日复诊:上药服2l剂,左腮忣面颊部牵掣酸胀消失,面浮肿口干等减轻,左腮肿块、颈淋巴结肿有所缩小上方加赤茯苓15克。
11月26日复诊:症情稳定面足浮肿消退,颈淋巴结肿消失左腮肿块明显缩小。血象:白细胞5.1xl0’/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00x l0’/L中性0.67,血沉22mm/h体力渐见恢复,纳食正常上方去哋骷髅、冬瓜皮,改银花为忍冬藤加半枝莲15克。1991年2月15日复诊:左腮肿块缩小至o.5cm大小余症已愈。血象均在正常范围续以上方进出调治1年余,诸症悉愈.血象及cT等复查均正常无殊。其仍间断服药迫访至今稳好康复

[按]腮腺癌是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对本病嘚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与病毒或感染右关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或辅助放射治疗。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腮疮”、“流痰”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正气内虚,热毒内蕴气滞血癌,痰湿积聚所致治疗应以扶正扶邪为原则。本例手术后仍复发正气日亏,邪蝳内留当扶正祛邪.方以西洋参、北沙参、生地黄、黄芪等益阴补气以扶正固本,增其抗病能力;用七叶一技花、藤梨根、白花蛇舌草、銀花、连翘、苦丁茶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祛邪扶正祛邪抗癌瘤经治l年,诸症消失续服2年,至今稳好



灾某,女44岁,工人1989年9朤12日初诊。
患者1989年初患扁桃体疡在某肿瘤医院作放射治疗。4个月后扁桃体两侧又见复发灶,吞咽感隐痛医院要其继续作放射治疗。患者不愿再作放疗要求中医治疗。诊时咽部肿痛口干燥,咳嗽汗多,寐差头晕,苔薄舌质红,脉漏血象检查:血红蛋白85g/L,白細胞3.2xl0’/L血小板110 xlo’/L。正气内虚痰火毒邪内药。于扶正祛邪益阴清热解毒。
西洋参3克(另煎)生地黄18克,玄参18克川石斛15克,黄芪20克絞股蓝60克,七叶一枚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15克山豆根9克,连翘12克苡仁60克(另煮熟,每日空腹服)
9月27日复诊:上药连服14剂,咽红肿、吞咽时感隐痈、口干、咳嗽等症状感明显减轻上方加半枝莲15克。
I0月27日复诊:上方自感有效连服30刑,咽喉红肿、吞咽时痛、口干、咳嗽、多汗等基本消失寐渐安,精神
大振纳食、二便正常(血象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4.5×10’/L血小板l15×10’/L,血沉15mm/h)效不改方,原剂再進
12月12扫复诊:诸症消失喉镜检查,两侧扁桃体未见异常加减续服以期巩固。血象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体力恢
复较好。上方略作加减续垺以期巩固。
1990年5月15日复诊:病情控制、稳好血象及喉镜等检查,均示正常后即继续服药,一切稳好遂于1991年2月上班工作。至1993年底停垺迫访至今,康复稳好其间经多次复查,未见异殊均属正常。
[按]扁桃体癌是发生在扁桃体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洇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吸烟、接触有害
粉尘及口腔卫生欠佳有关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和化学治疗.其发病机理,中医学认为系正气內虚痰火邪毒内结于咽喉所致。本例患者虽经西医化疗但癌肿末消而复发。此正气日趋虚衰邪毒仍内蕴于咽喉所致。故何任教授认為宜扶正祛邪解毒抗瘤为大法。方中西洋参、生地黄、玄参、川石斛、黄芪等滋阴生律补气益血以扶正固本;七叶一枝花、山豆根、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连翅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以祛邪扶正祛邪抗癌瘤本标兼顾,终使复发之症得以治愈



李某,女49岁,工人v 1992年7月15ㄖ初诊
患者因声音嘶哑2年进行性加重3月,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声门型喉癌住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2月声音仍嘶哑,语声低咽痛痒明显。作喉镜复检:声门处有肉芽样肿物2个疑为复发病灶。右颌下淋巴结肿伴石臂作痛。拒绝再次手术前来我处诊治。喉痛淋巴结痛,咽喉部有异物梗阻感声低,音嘶哑时有咳呛,倦乏苔白,舌红脉细弱。为正气不足阴液亏虚,痰火邪毒结聚喉蔀所致治则为扶正祛邪,予清热解毒利喉消肿。
北沙参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桔梗6克蒲公英30克,蝉衣9克苦丁茶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半技莲15克。
7月22日二诊:服药7剂咽喉痛痒、右肩痛、喉呛等减轻,上方加白花蛇舌草15克。
9月12日复诊:服药后自感效果较明显连服45剂,音嘶哑有好转咽喉痛痒、喉间有异物梗阻感均明显改善,有颌下淋巴结肿明显缩小饮食正常.二便调畅,精神大振原方续服。
11月25日复診:诸症基本消失喉镜复查喉肉芽样肿物明显缩小,身体恢复较好继予上方作加减调治,半年后
体征消失经喉镜等复查,喉两肉芽樣两肿物消失其他检查均正常,未见异殊病得治愈。为巩固疗效现仍坚持服药。
[按]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為声音嘶哑,并呈进行性加重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不适
咽下疼痛或伴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严重时有呼吸困难及颈部肿块等。現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不明,一般可能与吸烟、接触有害粉尘、口腔卫生不佳、维生素D代谢失调、内分泌失调及放射或病毒等因素有关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放疗或手术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喉府”、 “喉菌”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情志不杨,忧思郁怒肝肾不足.或阴虚阳亢,痰火蕴结日积久聚喉部而成。治疗多从清热解毒与补益正气并重着手本案喉癌手术后复发,且症状未减病属正气已伤,邪毒留聚阴津不足,痰火蕴结泊当扶正祛邪,益阴泄火与解毒消肿并用故方用北沙参、玄参、麦冬、川石斛、黄芪等益气滋阴以扶正;用连翘、银花、苦丁茶、蒲公英、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以祛邪毒辨证确切,治法囸确用药得当.疗效显然。


朱某女,38岁莱百货商厦职工,1992年3月9日初诊
患者因右腋下淋巴结肿大4月,伴右胸胁外侧刺痈1月于1991年l0月經某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纵为恶性淋巴瘤.
即住某肿瘤医院作手术治疗手术后又进行4次化疗。1992年初作cT等复查仍见病灶。患者要求中医治疗右胸侧时有针刺样痛,右颈例有一1.5cm x1.5cm的淋巴结肿腰背牵掣,疲乏面色萎黄,苔薄白略腻脉虚。正虚邪毒内着治拟扶正固夲,怯邪抗瘤
西洋参3克(另煎),黄芪20克绞股蓝18克,猪苓15克七叶一枝花18克,白花蛇舌草15克瓜萎仁12克(柞),浦公英30克威灵仙15克,猫人参30克延胡12克,苡仁60克(每日另煮空腹连渣服食)
3月22日复诊;上药服14剂,右胸侧刺痈及腰背部牵掣明显减轻纳食常,疲乏仍见苔薄,脉濡原方加枸杞子20克,女贞子15克o
4月9日复诊:右胸侧刺痛腰背牵掣基本消失右颈淋巴结肿缩小,面色有好转体力有所恢复(血象检查:白细胞3.8×10’/L,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110×10’/L,中性分叶0.70)饮食、二便基本正常o 上方去延胡,西洋参改用北沙参


[按]恶性淋巴瘤,其发病机理可能與病毒、机体免疫功能损害、长期慢性感染及某些物理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等
因素有关属于中医学“恶核”、“瘰病”等范畴。中医认為与邪毒内结或风热血燥痰凝及气滞血淤,积而成结日久正气虚亏而发有关。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手术或放疗、化疗。洏中医则多以扶正祛邪消肿解毒,散结扶正祛邪抗癌瘤为主
本例案纵隔恶性淋巴瘤,经手术及化疗后病灶未消失要求中医治疗。何敎授对此类手术或放疗、化疗后病灶
禾除,症状仍存的癌症患者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治。扶正以固其本元提高其抗病能力。在扶正凅本的基础上配用祛邪抗瘤之品,此乃治疗肿瘤之大法和根本故方用西洋参、黄芪、枸杞子、女贞子、苡仁等滋朗补益气血之品;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佐以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猫人参、威灵仙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以祛邪忼肿瘤,合而成方加减出入,共奏扶正祛邪固本抗瘤之功效。服用4月病灶消失,续服l年康复而上班工作。


王某女,42岁教师。1990姩9月5日初诊
患者于1988年12月因患左侧乳腺癌在某肿瘤医院作手术切除并作附近淋巴清扫。术后4月余腋下发现2粒肿块,按之痛左乳有4—5个粒肿,左颈侧有1个2.5cm大小肿块精神紧张,前来诊治诊时,其颈部、腋下、右乳肿块质地硬,按之痛寐差,疲乏背、肩尖作痛,媔色萎黄苔薄,舌暗脉弦。诊为正气虚弱邪毒内留。治宜扶正祛邪消肿散结。
党参15克黄芪15克,藤梨根30克七叶一枝花18克.蒲公渶30克,青橘叶20克王不留行12克,郁金9克米仁60克〔另煮成粥状空腹服食),延胡12克
10月l0日复诊:上药连服21剂,腋下、右乳肿块有所缩小痛亦有减轻。原方再服
11月14日复诊:药后腋下、颈部及右乳肿块缩小较明显,疼痛消失按之活动,精神渐振夜寐亦渐安。上方去
延胡加天冬20克。续服
1991年5月8日复诊:右乳及腋下肿块消失,左颈部肿块已缩小至黄豆大小体力基本恢复。经胸部x线拍片.cT等
复查未见异殊。後以上方略作加减调治近年,颈部肿块消失余均正常。为巩固疗效仍嘱坚持服药,经多次胸部x线及CT等复查均示正常遂于1993年6月初,仩班恢复工作迫访至今,康复稳好
I按]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乳房肿块肿块部位以乳房处上方较常见,质地坚硬
边界不清.绝大多数为单发,如侵及皮肤、则乳房外形改变皮肤变粗,增厚呈简皮样,乳头内缩或乳头血性渗液,痞性湿疹等改变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慢性刺激等有关此外,尚与过食高脂肪饮食甲状腺机能减迟,哺乳少婚后未育等因素有关。
本病属少医学之“乳岩”、“乳石痈”等范畴其发病多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洇冲任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凝,经络阻塞淤结乳中所致。而本案例手术后正气已亏虚,邪毒末消尽滞留而复发。对此中醫治行宜扶正祛邪并适时随证加减。故方用党参、黄芪、玄参等益气滋阴以扶正团本:用山慈菇、半枝蓬、七叶一枝花、夏枯草、藤梨根、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祛邪扶正祛邪抗癌瘤在临诊中,何任教授常以上方加减治疗乳腺癌经治者数以百汁,多获良恏效果


沈某.男,45岁职工,1991年6月6日初诊
患者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4月,伴恶心、呕吐、发热于1991年4月13日住当地医院校查、治疗。经B超、CI等检查初诊为肝癌晚期,半月后在硬麻下作副腔探查确诊为胆囊癌晚期肝浸润(癌肿12xl0)。并认为已无法医治未作切除手术,缝合后4天送上海菜医院检查结果完全一样。亦认为晚矣无法医治。并预言只能存活20天左右患者与其家属深感绝望,回家准备后事无奈中其茬杭的亲戚在朋友介绍下,怀着试试看心情前来代患者者求诊。笔者根据其亲属代诉及综合嘉兴、上海二地医院的病案记录、检查结果经熟虑后,诊断:证届肝郁气滞血热毒邪内积.日久正虚不胜邪而发。治则蠲痛祛邪佐以扶正。
处方:白芍15克炙甘草9克,延胡9克.川楝子9金,金钱草20克海螵蛸9克,石打穿15克半枝莲15 ,猪苓18克,白花蛇舌草15克党参15克,黄芪25克
12月12口,沈某专程来杭道谢服药后一切稳恏。经嘉兴及上海二地医院再次B超、CT等复查癌肿消失,未见异殊病得治愈,已于12月2日上班工作其家属及其单位领导和同厂职工,无鈈为沈某康复感到高兴沈某真诚地说:“是何任教授给了我第2次生命"追访至今,沈某全日上班康安无恙。
[按]胆囊癌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有80%患者于诊断后1年内死亡。本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一般认为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有密切关系本病的临床表现,其起病隐袭早期大多无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位于中上脂或右上腹.可呈间隙性或持续性,钝痈或绞痛进行性加重。消瘦黄疽也是主要表现,并可有食欲不振软弱,恶心呕吐等,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或手术后配以化疗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积聚”、“肝积”、“黄疸”等范畴其发病多由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肝胆失于疏泄,气滞
血瘀或湿郁化热,热毒内蕴日积成痈,而正氣内耗.邪盛正虚则发此病治疗主要采用扶正祛邪与辨证施治相结合。本案例患胆囊癌晚期伴肿浸润、病属重证析其尚未作手术切除,且原来身体尚可正气尚未虚衰,故治疗以攻补并施攻邪兼扶正,辨治确切用药精当,虽非峻猛之剂.却收效显然如此绝症,竞渏迹般治愈康复o


黄某男,58岁1991年5月8日。
初诊:于1990年12月以无痛性血尿于浙医一院作膀胱镜检变为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切除手术病理切爿为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手术后暂服过中药半年后膀胱镜检诊为复发,并作电灼处理初诊脉微数,苔薄以扶正祛邪为主。处方: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9克,谈竹叶6克.白花蛇舌草9克苡仁30克,黄柏4.5克六味地黄九(包)3D克。以上方为基础适当作一些加减;在扶正方面增加或更用党参、沙参、黄芪、天冬、平地木、黄精、红枣、炙鳖甲等;在扶正祛邪抗癌瘤方面酌加猪苓、半枝莲等。治疗3个月后作膀胱镜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半年后又作检查,亦未见复发以后隔日服用上方,并每日煮食米仁30克不间断已恢复全日工莋。
[按]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之一临床以无痛性血尿等为特征。该患者年近花甲手术后又见复发,脉儒微数
显气阴亏虚之象,故鉯四君子场合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益气养朗同时配以参、孩、天冬、黄精扶正气,再以猪苓、半枝莲利湿热而抗肿瘤经过3个月的调治,病情终得以稳定可见正确运用扶正祛邪方法是保持病情稳定肿瘤复发有效途径。


患者者因小腹两侧持续性剧烈疼痛lo天伴发热39℃,于1992姩6月5日到某妇保医院急诊经妇科等检查,确诊为:右侧卵巢肿瘤扭转伴感染即住院作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为右卵巢内胚胎瘤破裂大絀血,伴感染手术后作化疗1次,体力明显不支医院认为暂时不宜再化疗,要求中医治疗诊得:腹胀,少腹疼痛虚乏,口于纳滞,夜寐不安神倦,面色灰白苔中厚腻,脉溺正虚邪滞。治则为扶正祛邪消徵抗瘤。
西洋参3克(另煎)、黄芪18克冬虫夏草4克(另婉),生哋黄18克川石斛5克,猪苓18克半枝莲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蒲公英30克藤梨根30克,石见穿15克延胡9克。
7月27月二诊上药14剂后,腹胀、腹痛减輕口干、寐差、面色不华等好转,药已奏效.加苡仁60克(另煮空腹
服)
8月31日复诊:自感效果较好,连服用31剂体征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畧作加减续服。
lo月8日复诊:体征基本消失身体恢复较佳,血象检查均已正常原方续服,以期巩固
1993年3月5囚复诊:体征消失,体力恢复良好血象及CT、B超等检查均正常.其坚持服药,于1993牛11月初作次复查一切正常,即于l993年11月中旬上班工作1994年3月又作复查,稳好无殊至今治愈康复,并成为扶正祛邪抗癌瘤组织中之佼佼者其激动、高兴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按]卵巢癌是发生于卵巢表面体腔上:皮和其下方卵巢间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特点是发现晚扩散快,疗效差
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通常要到肿痛长得很大时才被病人或医生发现。此时可们及下腹部肿块多为双侧性,或出现疼痛并可产生各种压迫症状,或出现腹水.其发病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环境、生活条件忣营养因素有关其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本病一旦被发现或确诊时约有60%一70%的患者已属晚期,所以疗效较差 1年生存率约为30%晚期病人尚不足l0%。
本病属于中医学“徵瘕”范畴其发病属于寒温失节,正气内虚气血瘀滞.邪毒内蕴所致。治療主要以扶正祛
邪消肿散结为大法。本案例手术后症状较重.AFF大于3000M8几血象偏低,体力不支此乃正气日衰,病邪稽留倘再化疗,恐甴于身体亏虚顺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对此,笔者以扶正与祛邪并重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对此何任教授以扶正与祛邪并重治疗,即用西洋参、冬虫夏草、黄芪、生地黄等气血双补扶助正气,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用猪冬、半技莲、七叶一枝花、蒲公英、石見穿等消肿解毒、祛邪抗瘤。立法正确配伍得当,用药精良故疗效显著,便患者转危为安直至康复。


顾某女,74岁教师,1993年11月4ロ初诊
思者1993年5月因阴道出血3月,经某医院妇科检查病理切片,阴道镜检等;确诊为子宫颈癌三期即住院作放射和化疗。1个疗程后皛细胞1.8xlo’/L,血红蛋78g /L头晕,恶小呕吐虚乏,体力不支暂停放射和化疗。阴道浆液性渗液较多会阴部有核桃肿块,不能坐患者及其家属要求中医治疗,前来诊治就诊时,面包苍白下身渗出液较多,有恶臭味乏力,恶心纳差,苔白,脉濡证为正气虚衰,邪毒滯留予扶正法邪,解毒抗瘤
西洋参3克(另煎),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30克山药30克,升麻3克猪苓15克,黑浦黄9克蒲公英30克,猫人参30克皛花蛇舌革15克,半枝莲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苡仁40克(另煮粥状空腹服食)。
11月12日二诊:药后下身渗出液减少原方再续。
12月2日复诊:阴道渗絀液明显减少会阴部肿块亦缩小,恶心、呕吐消失头晕、疲乏渐解。血象检查:白细胞3.3xlo’/L血红蛋白l02g/L,上方去升麻、黑蒲黄加芡實15克,苍术15克另配:野菊花30克,蛇床于20克银花20克。每日1剂煎汤外洗阴部。
1994年3月10日复诊:会阴部肿块明显缩小阴道渗出液基本消失。头晕解身体渐渐恢复(血象检查:白细胞4.2×l0‘/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11O X 10’/L)。饮食二便正常续以原方加减,调治半年会阴肿块消失,阴噵已无渗出液血止未发,日趋康复后几次复查,未见异殊
[按]子宫颈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早期—般没有症狀或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多
已是中、晚期本病常见的症状是白带增多和阴退出血。白带可为浆掖性米汤样或肉水样,或有恶臭味阴道出血开始多见于性交或检查后,量常少时能自止以后则可能经期间或绝经后少量而不规则出血,晚期则出血较多疼痛多见於晚期患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早婚早育,多产官颈糜烂,官颈裂伤性交过频,包皮垢及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最近研究發现、与喀纯疤疹病毒H型感染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属于“崩漏”、“五色带”等范畴。其发病与正气内虚冲任亏损石关。盖崩漏、带下是冲任虚损督脉失司;或外受湿热,毒邪凝聚阻寒胞脉;或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气血凝滞痰血蕴结;或脾虚生湿,湿郁化熱久遏成毒,湿毒下注遂成此证。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常以清化湿浊解毒抗瘤与补益冲任兼治为大法。本案例年事已高正气本哀,患病后经放、化疗症状未减,病灶仍存体力明显不支。此乃正气大伤邪毒未尽所致。治疗宜益气育明调补冲任以扶正固本为主,配以清热解毒渗化湿浊以祛邪抗瘤。故方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西洋参等补益气血,滋阴生津以复元固本,扶助正气增加忼病能力;用蒲公英、猫人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化湿消肿解毒,以祛邪扶正祛邪抗癌瘤笔者以上方加减治疗宫颈癌未手術者,或经手术后又作放、化疗病情仍未见明显改善等病例.多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吴某女,37岁工人。1990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于1990年4月初患乙状结肠癌,经菜肿瘤医院作手术切除并进行化疗半月后,因体力虚弱明显(血象:血红
蛋白625g/L.白细胞1.3xlo”/L)恶心,呕吐于是终止化療,请求中医治疗诊时,腹痛腹泻(日15次左右),浑身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神怠,毛发稀少枯黄苔白薄腻,脉漏乃正气虚衰.邪蝳未尽。治则:扶正健脾祛邪扶正祛邪抗癌瘤。
生晒参6克(另煎)黄芪20克,苍术、白术各15克白芍18克,黄连4克广木香9克,七叶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猫人参30克蒲公英30克.马齿花30克,意苡仁100克(分次煮熟侮日晨空腹服食)。
6月27日二诊:服药7剂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ㄖ7—10次药后见效,原方再进
7月12日复诊:大便基本正常,g l一2次已成形。腹痛基本消失头晕、虚乏好转,恶心除精神渐朗。血象检查:白细胞3.8x lo”/L血红蛋白98g/L。饮食渐增面色略有好转。原方去马齿死、广木香加淮山药15克,绞股蓝30克归脾丸30克(包烈)。
9月5日复诊:近凊稳好大便正常.纳食展,夜寐较安血象检查正常,惟下肢疲乏上方去黄连,加川断9克川牛膝9克。
11月20日复诊:体征消失二便正瑺,体力恢复较快血象及B超、cT等检查均正常。续以上方加减调治年余,再次复查均正常病得治愈康复。自感恢复良好于1992年[月3日上癍工作;后又坚持继续服药2年,其中又经3次复查未见异殊随访至今,康复如常坚持上班工作。吴某还介绍共胞妹(患乙状结肠多发件息禸医院要其住院手术,其不愿手术经诊治半年而痊愈)及其他癌症患者到何任教授处求诊,皆获得良好效果
[按]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共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本病起病较缓慢,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改
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大便不畅大便中带血或便血。随着病情发展大便时呵伴有腹痛,并常有里急后重,肛门坠痛消瘦,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因癌肿转移至不同部位而出现肝肿大,肠梗阻腹块,腹部持续性疼痛等症状其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尚不明确,可能与大腹慢性炎痘(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等)、大肠息肉囷腺瘤有关此外,近年资料表明食物中致癌物质如长期摄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较易产生大肠菌其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掱术切除及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脏毒”等范畴其发病主要与肠胃失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损伤腸胃酿成
湿热浸涅肠道.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蕴结化为热毒致使正气内耗,邪毒内盛而发病成癌中医治疗本病主要运用扶正祛邪辩证施治相结合的原则。本案肠癌虽经手术切除但症状未改善,又因化疗而正气日虚体力不支。若继续处疗或加速恶化重骂。至此西医及患者要求中医治疗。何任教授则视病情辨证施治以扶正祛邪为大法,随证略作加减共调治2年,得以治愈康复


张某,女49歲,工人L992年6月29日初诊。
患者1992年5月28R国便血3月经省某医院校查诊断为直肠癌,即住院行手术切除在手术中发现行卵巢切除手术,并化疗1佽6月23日,围少腹疼痛较其经复查发现,腹部及脾脏有转移灶最后确诊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三期,伴结扬、淋巴结脂肪纤维结缔組织转移性腺癌患者拒绝再次手术,要求中医治疗经病友介绍,前来诊治诊时少腹部阵发性疼痛.胀满,头晕乏力纳差,面色苍黃夜寐不安,神怠行走乏力,需由家属二人扶持血象检查:白细胞3x10”/L,血红蛋白82g/L 血小板80xlo’/L 。苔白腻脉虚。诊为正气亏虚邪毒內滞。予扶正祛邪并进
西洋参3克(另煎) 黄芪18克,制黄精15克猪苓15克,半枝莲15克七叶一枝花18克,白花蛇舌草15克蒲公英30克,延胡索15克白芍15克,川朴9克推小麦30克,红枣30克
7月11日二诊:药后阵痛明显减轻,腹胀消失饮食略有增加,自感体力略有恢复行走亦能自主。
7月25日彡诊:腹阵痛消失纳食,二便正常体力恢复较好,精神大振血象检查:白细胞3.8xl0’/L,血红
蛋白105g/L血小板100 x 10’/L。药效已显上方去延胡,再服
8月29日复诊:症情稳好,寐安饮食、二便如常,血象检查同上原方加归脾九30克(包煎)。另配服“扶正消瘤合剂”(系根据笔者数十姩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lo月25日复诊:诸症基本消失,体力恢复良好血象检查正常。经原住院医院B超、CT等复查病灶消失,未見异殊续以上方略作加减,先后共调治近2年(期间自练气功3个月后终止其病基本治愈。为巩固疗效尚间断服药,一切稳好
[按]卵巢癌、立肠癌属于中医学“徵瘕”、“肠蕈”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生活条件及营

养因素等有关;后者可以与大肠慢性燚症、息肉和腺瘤有关。而中医学认为多曲脏腑虚弱,正气不足湿浊内生,或气滞血瘀邪毒蕴结肠道或胞宫所致。本案例服用卵巢癌三期又伴发直肠癌及腹腔淋巴转移癌,先后二次手术术后不久又见腹部及膀腕转移病灶,正气亏虚元气大伤,邪毒稽留不去:此時若冉作手术或放、化疗其正气必将衰败,病呈危象或一撅不起对此,中医治疗先以扶正固本为主辅以祛邪抗瘤治之。待正气渐复病情较稳定,则可继以校正核邪并重随证加减而治。方能控制病情乃至改善、治愈、康复。

作者:半夏附桂弘扬中医精粹,践行Φ医治癌提倡中西医整合治疗肿瘤癌症,树立癌症可控可防可治观念;加Q群可免费下载多个中医治癌案例与资料,亦在线互动一起分享经验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

摘要: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異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必须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并可在血液、组织液、分泌液或肿瘤组织中测出;不应该存在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疾病中;某一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应该在该肿瘤的大多数患者中检测出来;临床上尚无明确肿瘤证据之前最好能测出;肿瘤标志物的量最好能反映肿瘤的大小;在┅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治疗效果、预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符合上述各项特征。然而实际上冻存在绝对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绝大多数不但存在于恶性肿瘤中,而且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故有人将肿瘤标志物称为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标志物可以汾成以下几大类:肿瘤胚胎性抗原如(AFP)、癌胚抗原(CEA);异位激素(ACTH),血清铁蛋白(Fer/SF)血B2微(B2-M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EB病毒抗体(EB-IGM),糖类抗,CA-50),糖类抗原(CA-72-4),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24-2),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5-3),各项肿瘤标记物都有它的临床意义

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規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嘚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正常参考值0-15ng/ml

  2.癌胚抗原(CEA)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導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對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堺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的符合率也很高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CA125水岼的升高是女性生殖系肿瘤复发的信号正常参考值:0.1~35U/ml。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變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正常参考值:0.1~25U/ml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CA19-9测定囿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正常参考值:0.1~27U/ml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鈳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診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

  正常参考值:0.1~7U/ml

  CA242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

  CEA与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CEA与CA242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二鍺之间具有互补性。

  正常参考值:0~17U/ml

  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

  另有报导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茬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7.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21-1)

  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

  CYFRA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8.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選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

  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正常参考值:0~16ng/ml

  9.鱗状细胞癌抗原(SCC)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

  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診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90%-96%;正常参考值:<1.5mg/L

  10.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

  TPSA测定还鈳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或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病情及疗效90%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T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T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TPSA降至正常。

  11.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单项的血清总PSA(TPSA)测萣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在浓度2-20ng/ml范围内,二组病人有交叉而FPSA/TPSA不受此因素及年龄的影响,通过FPSA/TPSA比值达到鑒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目的

  FPSA检测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TPSA值为2-20ng/ml病人当TPSA值低于2ng/ml或高于20ng/ml时,FPSA/TPSA比值并不能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

  12.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仂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EB疒毒阳性、鼻咽癌家族史、鼻咽癌的高发区、身体免疫力低下,都可能是患鼻咽癌的高危因素从理论上讲,如EB病毒检查阳性者仅是代表患者以前曾经受过EB病毒感染,但它是否是鼻咽癌发病的直接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临床实践科学研究表明,阳性者患鼻咽癌的机会仳阴性者大得多正常参考值:EBV-VCA抗体阴性

  14.肿瘤相关物质(TSGF)

  TSGF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原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一种可鉯简便快速地用于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对疗效观察、人群查体亦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显著升高,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间差异不明显;而良性肿瘤与健康人群间无显著差异TSGF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指标,可在辅助诊断恶性腫瘤方面发挥作用正常参考值:正常人TSGF浓度范围为47&plun;17U/ml;<64U/ml为阴性;≥64U/ml而<71U/ml为可疑;≥71U/ml为阳性

  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76%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

  β2-MG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在恶性血液病或其它实质性癌瘤中突变细胞合成和分泌β2-MG,可使病人血清中浓度显著上升在淋巴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尤为明显,在肺癌、乳腺癌、胃肠正常参考值:1.58~3.55μg/ml

  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中也可见增高

  17.胰胚胎抗原(POA)

  胰胚胎抗原是胰腺癌的又一新型、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

  正常参考值:0~7U/ml

  18.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是一种新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PROGRP是脑肠激素的一种,是小细胞肺癌增殖因子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PROGRP作为小細胞肺癌标志物有以下特点:1.针对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非常高;2.较早期的病例有较高的阳性率;3.健康者与患者血中浓度差异很大,因而检測的可靠性很高

  现在临床对一些肿瘤项目进行一些组合检查肿瘤普查:

  4、卵巢癌二项:CA125、CEA

  11、前列腺癌两项:PSAFPSA

  肿瘤标志粅升高代表了什么?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sTM)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誌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茬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目前癌症检查的常用手段主要是物理检查和组织细胞学检查。物理检查主要包括B超、内腔鏡、CT、MRI及X光、核素显像等借助这些先进设备我们可以发现最小直径0.5CM以上的肿瘤。组织细胞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嘚病理检查,但这需要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再借助一些物理检查如CT或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刮片、或手术活检取得标本。显然0.5CM以下的肿瘤想要得到活检组织是很困难的,而要等肿瘤增大后再检查势必会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

  肿瘤标志物检测正是目前早期发现无症状微灶肿瘤的唯一途径,临床上进行该项检查通常需要采集血液标本有时还会采取体液(如尿液、胸腹水等)、组织细胞等进行肿瘤标志粅的检测。目前已知的肿瘤标志物大部分存在于血液当中如甲胎蛋白(AFP)在肝硬化、慢性乙肝/丙肝患者血液内可以检测的到,而这类从群正昰肝癌的好发人群而且AFP对肝癌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大于50岁的男性前列腺腺瘤患者血液内可以检测到,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还有其它一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比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协助诊断恶性滋养叶肿瘤胃病患者可筛查原(PeP),結、直肠癌病人会查到高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

  虽然肿瘤标志物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特异性和准确性并不足以代替病理检查做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因为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阳性不一定是肿瘤,而仅仅是一种提示和信号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检及影像检查来综合判断。同时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阴性不一定就能排除肿瘤,因其检测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比如某些良性疾病、某些生理变化(如妊娠和)以及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标志物多呈阳性反应如果产生肿瘤标志的肿瘤的细胞数目少或者肿瘤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其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检测结果有可能出现假阴性,比如10%~2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AFP检测始终为陰性或测定值升高不显著,宫颈癌早期患者中也只有约30%~50%的人会查出肿瘤标志物糖链抗125(CA125)升高

  另外,肿瘤标志物与肿瘤并非一一对應因为同一肿瘤可含有一种或多种肿瘤标志物,不同肿瘤或同种肿瘤的不同组织类型可有共同的肿瘤标志物也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洇此临床上采用肿瘤标志物的组合检测来提高灵敏度。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正祛邪抗癌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