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协和医院特需门诊服务

当前位置: &
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缘何生生不息(2)
10:22:13 &徐云鹏 & &
上一张下一张
&&&&确实,类似广州妇婴医院这样的&五星级&特需服务并不是他们首创,国内不少公立医院都曾推出面向高端、价格不菲的&特需医疗服务&。然而,许多医院的医疗设施、床位和医护人员等服务资源原本就非常紧张,甚至是&一号难求&、&一床难得&,而&特区&占据着公立医院最优质的资源,却仅仅为少数患者服务,难免要备受质疑。
&&&&问题是,目前各地的公立医院提供高端特需医疗服务愈演愈烈,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和大部分二甲医院都开设了&特需服务&,很多公立医院甚至通过买楼、自建、腾挪等方式在医院里组建&特区&,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是一种普遍现象,优势医疗资源向少部分人转移,无疑加剧了广大普通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也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倍受诟病。
精彩高清图推荐:|||||||||||
最新播报:
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满足需求还是有违公平?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李亚红、曾亮亮、肖思思)近期,北京、上海等地提出逐步削减甚至取消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并将压缩特需服务的进度纳入对医院的考核。这再次引发社会对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关注。
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存在这种状况:一边是患者排长队挂号“看病难”,住院更是“一床难求”;一边是特需门诊相对便捷周到,宽敞舒适。巨大的落差引起社会关注: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到底是满足社会需求,还是挤占公共资源有违公平?未来公立医院特需服务何去何从?
京沪渐减公立医院特需服务
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推出“五星级产房服务”,3000元一天入住这种套房的孕产妇,不但可以享受到酒店般舒适的环境,还可以享受“随便点医生”、24小时陪护服务。记者在当地随机采访三甲公立医院发现,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这样的“特服”项目并非孤例。一些公立医院设立“高端产房”,也能拿到相关批文。
记者在北京宣武医院等大医院了解到,这些医院特需门诊挂号费大都在200元至300元之间,且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而相同的专家在普通专家门诊挂号费通常是14元,并且可以报销。即便如此,北京部分大医院的特需门诊依然“一号难求”。
患者对特需门诊的认识归纳为:挂号费贵;病房为双人间或单人间,收费标准类似宾馆;挂号、检查、住院都比普通门诊相对容易;专家出特需门诊会挤占出专家门诊时间,让专家门诊的号更难挂到。
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责是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因此,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近日表示,2014年北京将逐步削减公立医院特需医疗规模,各公立医院压缩特需服务,并将把这项工作的推进速度纳入对医院的考核。
对于特需医疗,上海市率先“开刀”。2011年5月,《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提出,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开设特需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对特需床位实施剥离,以人员、品牌、技术等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
公立医院是否应削减特需服务?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认为,公立医院之所以提供特需医疗服务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当前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能弥补医疗成本,通过特需服务公立医院可弥补基本医疗服务收入缺口;其次,当前,医生工资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通过特需可提高医生收入。因此,医院、医生都有压力和动力实施特需服务。
记者在北京等地的大医院了解到,有的医院个别专家,只出特需门诊,不出专家门诊。对于医院而言,特需医疗意味着丰厚利润,但有人认为,特需医疗意味着对公共卫生资源的挤占。有医改专家明确提出,公立医院本质上姓“公”,应为大众提供公平的医疗服务。特需为少数有钱人服务,有损其公益性,有违公平。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认为,公立医院办高端医疗需要回答公立医院为谁而办的问题,作为公立医院,应是让所有人都享有一种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假如公共资源为少数人服务,就与公立医院原来的宗旨不符。其实就是伤害、侵犯了大多数人的权益。因此,逐步削减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势在必行。
不过也有人认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是满足市场需求。多家公立医院院长表示,特需医疗的推出给患者带来便利,同时医院增加收入,有品牌的科室或专家收入也得到提高。因此,不应该把这个市场让给民营医院去做,而且当前民营医院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做。廖新波说,公立医院在政府没有投入到位的情况下,发展部分高端医疗来弥补医院开支,或可以理解。上级部门允许公立医院有10%的特需诊疗服务,目的就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
特需服务淡出公立医院是趋势
“特需服务逐步淡出公立医院会是一种大趋势,但暂时不会硬性取消。”钟东波表示,国家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降低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量,需要一个过程。
在具体措施上,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对于医疗服务价格首先应有一个更合理的调整,同时要对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系、公立医院实行补偿机制实行改革。“这样公立医院就没有必要通过开展特需服务来创收,能够更好地保障基本医疗,坚持其公益性。”
上海市逐步削减公立医院特需诊疗服务的设想是,将公立医院的特需病房剥离出去,纳入两个高端医疗集聚区。上海市政府在虹桥和浦东专门规划了两个国际医学园区,发展高端医疗,用以承接公立医院剥离出的特需和高端医疗服务。
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认为,公立医院逐步削减特需服务,同时要鼓励发展社会办医,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公立医院满足基本医疗、社会办医满足高端医疗需求的局面。
[责任编辑:第7B版:新闻深度
&&&&标题目录
“特需服务”该不该退出公立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的“五星级产房”套间
&&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推出“五星级产房服务”,3000元一天入住这种套房的孕产妇,不但可以享受到酒店一般舒适的环境,还可以享受“随便点医生”、24小时陪护服务。这一提供“特需服务”做法引发社会关注。&&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地正在削减甚至取消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并将其压缩进度纳入考核。因此,在患者经历“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的就医体验时,公立医院推出“特服”与普通群众形成了强烈反差。&&赞同者:“特服”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推出的“五星级产房服务”叫怡康园。在这里冰箱、流动空气消毒机、电视、婴儿游泳池一应俱全,舒适温馨。&&怡康园护士长曾华说,3000元的房费代表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医疗团队服务:入住这里的产妇,享受包括助产师、麻醉师、儿科医生在内的“N对1”医疗团队提供服务。全程下来,加上后勤人员大约有30余人围着1个产妇转。&&此外,在VIP门诊还有专职主任、专职B超室的医生提供服务。住院以后,产科一些有名的医生,产妇如果需要,基本都可以“点”到。&&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这样的“特服”项目并非孤例。一些公立医院设立“高端产房”,也能拿到相关批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主任何平介绍:“只要没有超过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我们报备过去很快就批下来。目前本院区共有180个床位,仅有10张床位用于高端产房,也没有超过卫生主管部门的限制。”&&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说:“公立医院在政府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发展部分高端医疗来弥补医院开支,或可以理解。上级部门允许公立医院有10%的VIP服务,目的就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介绍,以香港为例,其公立医院也有少部分的“特服”,但床位基本上有严格限制,目的也是弥补公立医院的医生比私立医院收入低的问题。&&反对者:公共资源不宜为少数人服务&&虽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办“特服”的前提是保证普通病房的医疗质量,但与这种“年N对1”的服务相比,产妇在普通病房的遭遇如同“冰火两重天”。&&一位在该院刚做完剖宫产手术的宋女士说,尽管这里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很好,但医生“太紧俏”了,她的尾椎骨滑脱,医生要求剖宫产,否则会有胎儿窒息或产妇骨折的危险。可是,排队做手术的人太多,她临产入院后一直坚持到宫口“开了四指”,才等到医生实施剖宫产手术。&&一些普通产妇得不到满意服务,不得不花钱选择高端服务。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VIP产房生产的姚小姐说,尽管全程费用加起来三四万元,而且不能依靠医保报销,但她还是选择VIP服务。“普通的医疗服务,有些问题得不到解答。”&&&&广州市民郑女士说:“高端产房的价格和普通产房差太远了,我没有能力去考虑。公立医院不应该为个别有钱人办这些服务。”&&专家指出,公立医院本质上姓“公”,应为大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特服”为少数有钱人服务,有损其公益性。&&廖新波认为,假如公共资源为少数人服务,就与公立医院的宗旨不符,其实就是侵害了大多数人的权益。政府的责任是将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将不能管也不应该管的事情交由社会来办。因此,取消公立医院“特服”势在必行。&&开放医疗资源,缓解供求矛盾&&业内人士认为,取消公立医院“特服”是大势所趋。但其退出公立医院的进程,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承接能力;二是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认为:“公立医院办‘特服’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也是权益之计。从长远看,公立医院‘特服’应该逐步取消。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文件刚刚发布,社会办医发展壮大尚需时日。”&&而目前,一些民营医院开始承接个性化医疗服务,如广州恒大球星穆里奇和孔卡的妻子先后在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生产。&&该院执行院长黄志帼说:“公立医院应该首先解决大多数人的医疗服务问题,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应该交给社会资本去做。”她说,类似产妇美容、庆祝派对、月子餐、育婴师陪护等高端服务,如果占据公共医疗资源,就会加剧普通群众“看病难”问题。&&何平认为,相比民营医院,公立医院优势在于高级别的医生护士团队,私立医院的医生有的是退休返聘的,有的是技术级别低的。“而患者在选择‘特服’的时候,更倾向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公立医院。”&&据分析,这一现象表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即公立医院发展较快而私立医院发展缓慢。今后的医改取向是,开放医疗资源,鼓励社会投资,给社会办医留出空间。&&“等到社会办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准,就可以全部取消公立医院‘特服’,形成公立医院满足基本医疗、社会办医满足高端医疗需求的局面。”曾益新说。&&(新华社记者&肖思思)&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C)2006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Idoican 京ICP证050487号
方正集团旗下网站公立医院特需服务_新浪上海_新浪网
公立医院特需服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20周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将今年确定为“妇幼健康服务年”,在全国开展以“共圆妇幼健康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29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妇幼健康服务司司长张世琨,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介绍了妇幼健康及相关改革发展情况。
  ◎谈医疗服务加快社会办医步伐
  毛群安表示,随着国家健康服务业发展,希望通过社会资本提供一些特需服务,这就需要对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规模、数量进行压缩,特别是在社会化服务比较充足的地方,公立医院可以完全不提供这种特需服务。“这也是下一步医改过程中公立医院改革关注的问题,公立医院要把更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王国强指出,通过国家的医疗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形成多层次、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医疗服务,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服务。加快社会办医的步伐,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从政策上、法律上、制度上等等方面,应该创造条件,来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单位设母乳喂养室
  张世琨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现在纯母乳喂养率相对比较低,有的母亲回到工作岗位后,在工作场所没有母乳喂养室和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设备设施,从而导致过早添加婴儿配方奶粉,影响了妈妈持续母乳喂养。有一些母乳代用品的企业,过分夸大母乳代用品的功效,误导或干扰母乳喂养。
  王国强指出,现在全国有64个城市已经建立了534个母乳喂养室,其中115在工作场所,419个在公共场所。“这个数字对我们每年出生的婴儿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呼吁,特别是女同志比较多的机关、企业,一定要支持母乳喂养,这是对母亲和儿童最贴切的、最重要的关心和关爱。”
  ◎谈母乳喂养
  10项措施保障实施
  王国强指出,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妇幼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10项措施重点保障单独两孩政策顺利实施。针对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有些地方出现产科床位“一床难求”现象,张世琨司长介绍,他们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做好各项服务应对准备,加大内部挖潜,扩充产科床位。在机构内部设置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协调高危孕产妇救治、转诊等。
  张世琨说,应强化助产士、儿科医师、护士等等这些紧缺人员的岗位配置。对于高危的孕产妇、高危的新生儿,各地要加强识别,要畅通渠道,建立救治转诊的机制和网络,确保母婴安全。强化出生缺陷防治和服务监管,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确保母婴安全。
  ◎谈单独两孩
  &&相关新闻
  婴儿死亡率13年降七成
  据新华社电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2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3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3.2/10万,较2000年降低了56.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和12‰,较2000年分别降低了70.5%和69.8%。
  王国强介绍,除了上述指标的变化外,近年来我国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34.8%下降至6.3%;2013年全国围产儿出生缺陷为145.06/万,比2011年降低0.7和0.8个千分点。(记者 潘珊菊)
  (责编:邢若宸)
& &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和医院特需门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