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会传染吗病毒会间接传染吗?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病因
(一)发病原因
1878年禽流感首次发生于意大利,当时称之为鸡瘟,1900年首次发现其病原体,认为是一种滤过性病毒,称为真性鸡瘟病毒,直到1955年才经血清学证实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禽流感病毒的形状及基因组(18%):
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A)型流感病毒属,常见形状为球形,直径80~120nm,平均为100nm,有包膜,新分离的或传代不多的病毒多为丝状体,长短不一,长可达4000nm,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15):
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目前已从禽类鉴定出15个HA亚型(H1~H15),9个NA亚型(N1~N9),特别是H5和H7亚型,对禽类具有高度的致病力,并可引起禽类重症流感的暴发流行,其次为H9和H4亚型,由于人流感的每次大流行均与H1~H3和N1,N2相关,一直认为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并无致病性,历史上多次暴发的禽流感,包括最为严重的1983年美国和1995年墨西哥的两次大暴发,均未见有关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报道,因为对于特定生物,病毒需要特定基因来制造表面蛋白质,以便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成功,才能导致感染,不同病毒分别感染不同的生物,越过物种界限并不容易,但是,在人与动物接触频繁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毒株发生变异,变得能感染人类,在1997年5月香港1例死于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的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1株甲型流感病毒,并于同年8月经荷兰国家流感中心以及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先后鉴定为H5N1禽流感病毒,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甲型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之后相继有H9N2(1999年香港)和H7N7(2003年荷兰)亚型感染人类的报道,2003年12月和2004年底东南亚地区相继爆发禽流感在禽类中流行,据报告泰国及越南还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染给人的病例,亚洲已有44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32人死亡,并从越南患者获得病毒抗原表面基因片段证实与H5N1亚型相同,提示H5N1亚型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和变异性(15%):
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多,传染性强,分布广,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并且变异快,其外膜HA受体结合中心部位氨基酸的突变可能会改变其宿主特异性,与其他甲型流感病毒一样,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和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近来通过分析香港1997年分离的18株禽流感病毒H5N1以及1999年分离的H9N2,发现其中均不含有人类及猪等哺乳动物的基因片断,说明其未进行基因重组,即禽流感病毒能直接传给人类,若感染了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发生重组,获得人体基因片断并具备对人类细胞的亲嗜性,那此种病毒将可能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
禽流感病毒的稳定性(15%):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如氧化剂,稀酸,月桂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也容易将其灭活,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56℃加热30 min,60℃加热10 min,65~70℃加热数分钟或煮沸(100℃)2min可使该病毒灭活,阳光直射40~48h或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口腔,鼻腔和粪便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极大的抵抗力,如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于-20℃或真空干燥下可长期存活,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发病机制
对1997年香港6例死亡病例中的2例和2003年荷兰1例死亡兽医进行解剖后发现,肺脏充血和,切面暗红色,坚硬,呈囊性,灶性和出血性实变,有严重的弥漫性损害,并伴有间隔纤维化,与伴高压通气后遗症类似,3例患者肺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均未找到流感病毒抗原,也未发现继发性,另外荷兰患者的肺组织可见上皮细胞再生,型肺上皮细胞和纤毛上皮细胞零星分布在肺泡间隔和支气管壁,这些非典型细胞形状大,有大细胞核,粗糙的染色质和明显的核仁,香港的2例死亡患者病理学检查还显示,血液和淋巴组织系统以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为主要特征,大量铁颗粒在组织细胞中沉积,体内多处淋巴结可见髓腔扩大,灶性坏死伴噬红细胞现象,脾有轻度的扩大伴白髓萎缩,另外还有广泛肝小叶中心坏死及,血液中可溶性IL-2受体,IL-6,&干扰素水平升高,推测病毒的靶细胞在呼吸道,病毒在呼吸道复制后,通过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导致细胞因子水平的急剧升高,提示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人流感病毒H1~H3亚型感染不同,由于目前资料有限,发病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经典网上问答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咨询在线医生| | | | | |
人是如何感染禽流感的?感染禽流感有什么表现症状?   禽流感
21:05:05 来源:豫青网
&人是如何感染禽流感的?感染禽流感有什么表现症状?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1月23日通报,深圳市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深圳市已报告9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龙岗区3例,罗湖区2例,福田区2例,宝安1例,另外1例为东莞输入性病例。
  就市民最为关注的诸多疑问,小编梳理了有关H7N9的10大问题,特请教了市疾控中心以及卫生系统的相关专家,并结合官方禽流感防治科普材料,综合给出作答。
  1.什么是H7N9禽流感?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命名上便以其不同组合HxNy来命名,例如H1N1、H2N2、H7N9等。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2013年以前,中国没有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2.H7N9禽流感病毒适应能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去年12月,深圳龙岗活禽市场环境中曾检出3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份来自家禽档砧板,2份来自三鸟档的鸡粪和脱毛器。可见,H7N9病毒可在砧板、鸡粪等外环境中可以存活。
主办:共青团河南省委
版权所有: 豫ICP备号-2哪些禽流感病毒会感染人_健康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正文
哪些禽流感病毒会感染人
  我国的传染病法将人感染禽流感引起的疾病命名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那么,是不是只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才会感染人类,使人得病呢?对人类是高致病性的禽流感在禽类身上为什么可以是低致病性的?
  禽流感病毒的各种亚型都可能有致病性,但不同亚型的毒力不同。按照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的致病性,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部死亡,危害极大;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导致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会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一般认为,毒力较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容易感染人类,这类禽流感病毒多为H5&和H7&两种亚型。
  致病性强弱在人和动物身上可以不一样
  H5N1型禽流感病毒属于高致病性,在感染人类之前,常常已经造成当地禽类动物中的暴发流行,导致许多禽类动物死亡。那么,本次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首先,大家应该明确的是,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某些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变异为高致病性病毒株,并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从2008年H7N9型禽流感病毒发现以来,人们就一直认为它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但就在今年3月,美国亚特兰大的贝尔瑟医生和他的合作者在病毒学杂志网站在线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称近些年来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增强,对老鼠和雪貂的致病性增加,这可能是它准备向人类进军的一个信号。
  其次,一种病毒对禽类动物的致病性高低,不等于对其他物种或人类的致病性也是一样的;即使在禽类动物之间,一种病毒对不同的禽类致病性也不同。例如,有科学家发现,对鸡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对鸭子有可能不致病或只引起轻微症状。近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上海市送检的松江区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鸽子样品中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H7N9禽流感病毒人分离株高度同源。这就表明,H7N9型禽流感病毒很可能来源于禽类动物流行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但它对人类的毒力却很强,可以导致人类发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甚至死亡。
  如果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是高致病性的,在人感染之前,会造成大量禽类动物生病、死亡,人们很容易发现其流行。如果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不是高致病性的,禽类动物感染后则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不仅常常被人们忽略,而且难以预防。
  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可能传播方式
  一种传染病的流行应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现在,病原体已经确定,但传染源是什么呢?以往认为,人流感病毒的发生地点多为人员密集的大城市,而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多发生在禽类动物较多的郊区。因为城里人比乡村人更少接触家禽或野生禽类。可是,本次发病首先由上海报告。因此,如果传染源是禽类动物,那么鸽子是最可能的传染源。鸽子中检测到了与H7N9禽流感病毒人分离株高度同源的病毒。
  根据近些年来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途径可能有三个:通过密切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或其粪便而感染;鸡舍、猪圈等处的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经呼吸道感染人类;进食未煮熟的病禽或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人类。
  H7N9禽流感病毒是首次闯入人间,人类不可能对其有普遍的抵抗力。但可以肯定,目前的H7N9禽流感病毒还没有变异成像SARS病毒和H1N1流感病毒那样可以通过人的呼吸道造成人与人间的传播,因为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是很迅速的。
  由于H7N9禽流感病毒很可能对禽类动物是低致病性的,因此传染源非常隐蔽。从目前报告的病例来看,发现的病例都在江浙一带,因此这个地区很可能被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动物或其他动物所污染,应该仔细查找这一带任何可能的传染源,包括鸽子、鸭、鸡等,也不要轻易否定其他动物传染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东
电话:010-&&|&&&&|&&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禽流感怎么传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