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糖尿病预防和注意事项糖尿病

每日在线答疑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糖尿病患者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迅猛增加,中国现在约有糖尿病人1.47亿,占总人口比例11.7%,同时前驱糖尿病患者占成年人人口50.2%。
  别想跑,你也在里面。
  这其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9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与其寿命的延长(老龄化加剧),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势头有增无减。
  所以预防2型糖尿病刻不容缓
  怎么操作呢?
  现在一般认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是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必然阶段:
  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
  糖耐量受损IGT: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之间
  比如有研究表明,每5~10年约有1/3的糖耐量受损转化为糖尿病,1/3的糖耐量受损转化为正常,剩下1/3的糖耐量受损仍然继续保持。
  所以糖耐量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既是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后关口,所以目前大多把2型糖尿病的预防放在如何预防糖耐量受损转化为糖尿病。
  什么原因导致糖耐量受损呢?
  糖耐量受损的发病原因与2型糖尿病相似,与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包括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障碍的基因存在。
  而环境因素则由于社会工业化、饮食快餐化、饮料可口可乐化、出门汽车和电梯化造成的,摄入的热量过多而体力活动过少,从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腔内脂肪聚集、腰围增大即腹型肥胖的。这些人往往具有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的特征,下一步就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那如何阻止糖耐量受损转化为糖尿病呢?
  由于糖耐量受损的发生率很高,但一般无症状,所以患者不会主动就诊,非常容易转化为2型糖尿病,等有了明显的糖尿病的常见早期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干燥、视物不清、疲倦乏力、饥饿感等等,那就已经是糖尿病了。
  所以防治的手段包括三个方面:
  1.从高危人群中检出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的人群包括肥胖、中老年、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者应该列入糖耐量受损的高危人群。
  积极地、有效的从从人群中检出糖耐量受损十分重要,尤其是肥胖和上年龄的人群,定期的健康体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者进一步的OGTT实验)非常重要。
  年轻人给爸妈买一台血糖仪也非常不错,节假日抽空测测爸妈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2.生活方式干预
  对已经检查出的糖耐量受损者,应帮助制定合理健康的平衡饮食十分重要,尤其对肥胖患者应给与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高膳食纤维、低热量的饮食,并持之以恒的运动,使体重尽可能降低到正常范围,特别是通过饮食和运动使腹部脂肪减少,这是预防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
  3.药物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对改变糖耐量受损的效果有限,且难以长期坚持,所以药物干预也是关键,用作糖耐量受损干预治疗的药物应该符合以下条件,比如能改善糖耐量,不引起低血糖;至少不升高,最好能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不刺激胰岛β细胞,不增加其负担,避免其功能提早衰退;能改善血脂异常;不增加体重;安全等等。
  而目前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药物有:
  α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能够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阿卡波糖预防2型糖尿病的试验已完成。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能够使高血糖减低,同时胰岛素下降,减轻胰岛负担。国内外都有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的试验。
  噻唑烷二酮类  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下降,血液胰岛素水平下降,罗格列酮预防2型糖尿病的试验已完成。
  其他  比如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等均可使糖尿病风险下降。
  ---参考资料---
  《糖尿病学》许曼音著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不标题,不胡夸,很靠谱的糖尿病内容。如何预防糖尿病最有效
核心提示: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所影响导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内分泌代谢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是一种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所影响导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内分泌代谢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人体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缺乏)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综合性疾病。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就是高血糖,对此,糖尿病患者的目标就是降浓度。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最有效呢?
  1.坚持体育锻炼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的大小,要做到基本相同。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走35分钟的路,糖尿病患病风险减低80%。可以增加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让胰岛素的利用效率更高。切记注意不要过度疲劳,我们都要注意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避免加班熬夜这种突击性的行为。
  2.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指晚上的睡眠时间,若有条件,建议中午也要小憩20-30分钟。充足的睡眠对血糖的下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做出正确的饮食控制计划,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吃油炸食物或油腻食物,因为油脂类的食物产热多,而且对心血管都有不良影响,所以要少吃,例如,我们可以在喝汤前去掉上面的油。
  吃饭要做到定时、定量、定餐,尽可能地少量多餐,清淡饮食,同时需要注意多种营养的平衡。多吃带叶蔬菜,少吃根、块茎类菜,补充多点和微量元素等。
  不沾烟酒。糖尿病患者血管本来就不光滑,血黏度大,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同时也危害肺的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副疾病。烟和酒都不能给人体带来营养,所以我们还是不饮为上。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马上知道!
  39健康百科——最实用的健康公众号,十万人的共同选择。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糖尿病相关资讯
糖尿病问答
答:你好,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大于等于11.0mmol/L,或OG...[]
答:可空腹血糖检查看是否正常再确定治疗比较好,建议去医院检查比较好,以免延误...[]
答:你好,这种情况不可信,不科学,还是正规治疗为好。继续胰岛素治疗,调整饮食...[]
答:可以吃点果导片来帮助通便,因为是糖尿病所以对于蜂蜜等食物就不能吃了,还可...[]
科室主任科室:内分泌科
副院长科室: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科室: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科室:内分泌科
科室副主任科室: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科室:中医糖尿病科
副主任医师科室: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科室:内分泌科
科室:普通外科
内分泌科热门疾病
疾病精彩推荐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怎么样预防糖尿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