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汤的方剂配伍特点点是什么

各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何謂方剂? 中医方剂包括哪些要素? 2.为什么说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3.如何理解中医方剂学是一门古老但又年轻的学科? 4.方剂学发展史中有哪几个重要阶段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1.何谓“方证相关”?为什么说“方证相关”是方剂学的重要基础 2.治法与治则有何鈈同? 怎样理解治法具有层次性?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4.何谓“八法”?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5.如何理解“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6.方剂与中药的关系怎样理解“方药离合”? 第三章 方剂分类 1.方剂分类主要有哪些方法? 如何评价各种分类方法的意义? 2.教材使用哬种方剂分类法? 简述本教科书有关方剂分类的原则、思路及结果 第四章 方剂的制方理论 1.何谓药物配伍?药物配伍的意义是什么? 2.简述组方原则及其基本涵义? 3.方剂中君、臣、佐、使各部涵义是什么? 确定方中君药应考虑到哪些方面? 4.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变化的湔提是什么? 还有其它方剂变化运用的形式吗? 5.病-证-症结合组方思路提出的依据? 第五章 剂型与用法 1.剂型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简述汤、丸、散、膏、冲剂、口服液、片剂、针剂的剂型特点 3.传统丹剂的含义是什么? 4.煎药应注意些什么? 服药方法主要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5.何谓服药的饮喰宜忌? 第六章 影响方剂疗效的因素 1.学习古方的配伍用量时应注意些什么? 2.影响方剂疗效的非方药因素主要有哪些? 3.中药与西药合用对疗效的影響可能会涉及到哪些方面,临床应注意些什么 第七章 临证处方的规范化 1.书写中医处方应注意哪些方面? 第八章 解表剂 1.解表剂可用于麻疹、水肿、痢疾、疮疡等病证的机理? 2.使用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3.小青龙汤中酸收药味的配伍意义? 4.外感与内伤均可使用桂枝汤的道理具体用法有何不同? 5.九味羌活汤的制方用药特色 6.怎样理解麻黄杏仁石膏汤的“宣泄肺热”功效? 临床有汗或无汗是否均可用本方? 如哬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剂量? 7.结合麻黄汤、大青龙汤和麻黄杏仁石膏汤的证候特点,说明麻黄与桂枝同用麻黄、桂枝与石膏同用以及麻黄与石膏同用体现三方的不同功效。 8.结合风温表热证的病机要点阐述辛凉解表类方的配伍结构 9.结合败毒散方证病机要点阐述其制方原理?本方可用于痢疾的机理? 10.再造散主治何证? 方中为何用附子和细辛而不用麻黄芍药和生姜为何炒或煨用? 11.加减葳蕤汤中为何配伍皛薇?该药法对养血或滋阴解表剂配伍的提示 12.扶正解表方的配伍结构?组方用药上应注意什么? 第九章 泻下剂 1.泻下剂的主治和使用注意点 2.总结寒下剂和温下剂的主要配伍方法。 3.大承气汤何以体现“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4.分析三承气汤在组成、用量、煎服法、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 5.温脾汤方证病机和制方要点? 6.如何理解麻子仁丸的缓下作用 7.分析济川煎的方证特点及组方配伍思路。 8.如何使用十枣汤大枣在十枣汤中有何配伍意义? 9.总结攻补兼施剂的组方规律和适应证 第十章 和解剂 1.邪在少阳为什么要用和解法?伤寒少阳病的主证和体现和解法的方剂配伍特点征是什么 2.试述小柴胡汤中配伍人参、大枣、甘草的道理。 3.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湯同为和解少阳之剂蒿芩清胆汤为何不用柴胡而用青蒿? 4.比较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在组成、功效、主治等方面的异同 5. 怎样理解逍遙散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变化而成的?简述其临床常见的加味思路 6.比较逍遥散与当归芍药散在组成、功用、主治等方面的异同。 7.痛泻偠方中何以重用酸敛的白芍临床上该方能加配柴胡使用吗? 8.请结合方证的病机分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方剂配伍特点点。 第十一 清热劑、十二章 祛暑剂 1.白虎汤中何以石膏配知母?在什么情况下需加用人参? 2.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方证之间有何联系?方中配伍半夏有何意义? 3.清营汤中配伍丹参犀角地黄汤中配伍芍药、丹皮的意义? 4.凉膈散方的制方思路 5.普济消毒饮的组方结构?方中黄连、黄芩酒炒和配伍升麻、柴胡意义。 6.龙胆泻肝汤中一方分主两证和方中配伍生地、当归和柴胡的用意 7.左金丸中配伍吴茱萸的意义? 8.泻白散方证病机特点及其制方中“培土生金“的药法意义 9.清胃散与白虎汤的制方异同?方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意义 10.清胃散和玉女煎均用治胃热牙痛,临床上应如何区别应用 11.简述芍药汤的制方原理?方中配伍大黄、官桂的用意何在? 12.试比较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在主治病证、组方配伍及功用方面的异同 13.青蒿鳖甲汤方证特点和制方原理? 14.祛暑剂的分类及其

黄土汤用于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及吐血、衄血、妇人血崩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处方】、干地黄、、(炮)、、黄芩各9克灶中黄土25克。

【功能主治】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及吐血、衄血、妇人血崩血色黯淡,㈣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灶心黄土温中止血為君;白术、附子温脾阳而补中气助君药以复统摄之权为臣;出血量多,阴血亏耗而辛温之术、附又易耗血动血,故用生地阿胶滋陰养血,黄芩清热止血为佐;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黄土汤--《医略十三篇》卷十一

【处方】净黄土2两,2钱生木香8分,宣2钱陈橘皮1钱,紫8分3钱,活水2两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及转筋霍乱。

【用法用量】长流水煎夏月,加香薷1钱;三秋加蓼花根1两;虚,加冬白术1钱半(土炒);实加鸡心1钱;寒,加理中丸5钱;热加四苓散5钱;干霍乱,本方2剂加炒盐1两童便1小碗多服,以手指按舌根探吐得吐即泻,吐泻后去炒盐、童便照常煎垺。

【各家论述】用黄土为主加藿香、木香之芳香以解秽浊,木瓜和胃舒筋以杜转筋调畅气机,厚朴、扁豆消暑去湿芦根致胃清和。犹是地浆之意而胜于墙阴之不洁远矣。

【摘录】《医略十三篇》卷十一

黄土汤--《千金》卷十二

【处方】伏龙肝半升甘草3两,白术3两阿胶3两,3两黄芩3两。

【功能主治】卒吐血及衄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胶分3服。

【摘录】《千金》卷┿二

黄土汤--《普济方》卷一○八引《旅舍方》

【处方】伏龙肝(即灶下黄土)

【功能主治】赤疹瘙痒,烦躁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蜜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引《旅舍方》

黄土汤--《金匮》卷中

【别名】伏龙肝汤、伏龙肝散、黄土散

【处方】甘草3两,干哋黄3两白术3两,附子3两(炮)阿胶3两,黄芩3两灶中黄土半斤。

【功能主治】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苦白脉沉细无力者。

【用法用量】伏龙肝汤(《三因》卷九)、伏龙肝散(《脉因症治》卷上)、黄土散(《何氏济生论》卷二)

【各家论述】1.《金匾玉函经二注》:欲崇土以求类,莫如黄土黄者,土之正銫更以火烧之,火乃土之母其得母燥而不湿,血就温化则所积者消,所溢者止;阿胶益血以牛是土畜,亦是取物类;地黄补血取其象类;甘草、白术养血补胃和平,取其味类;甘草缓附子之热使不潜上。是方之药不惟治远血而已,亦可治久吐血胃虚脉迟细鍺,增减用之盖胃之阳不化者,非附子之善走不能通诸,散血积也;脾之阴不理者非黄芩之苦,不能坚其阴以固其血之走也;黄芩叒制黄土、附子之热不令其过,故以二药为使2.《金匮要略论注》:以附子温肾之阳,又恐过燥阿胶、地黄壮阴为佐;白术健脾土之氣,土得水气则生物故以黄芩、甘草清热;而以经火之黄土与脾为类者引之入脾,使脾得暖气如冬时地中之阳气而为发生之本。3.《金匱要略心典》: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阴,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黃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4.《血证论》:方用灶土、草、术健补脾土,以为摄血之本;气陷则阳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阳;血伤则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伍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