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团体心理辅导记录表设计方案

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免费3页免费8页免费6页¥3.002页¥1.00 3页¥3.004页免费9页免费7页免费16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
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大​学​生​ ​活​动​方​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生活因感恩更美好——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设计方案
感恩可以分为状态感恩与特质感恩.前者表现为个体在接受某种恩惠时所产生的感激、愉悦的积极情绪体验或心境状态;后者表现为体验感恩情绪的积极心理倾向.丰富的感恩情绪体验可以促进感恩特质的形成,相对稳定自觉的感恩品质又使人更容易更频繁体验到感恩情绪.
广东番禺中学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团体心理咨询——大学生厌学的有效干预模式
[]大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增多,大学生厌学已在教育实践中数见不鲜。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性、消除厌学心理与行为倾向的最佳途径。特别是以认知一行为互动取向模式为理论指导的团体心理咨询,既重视个体差异,又兼顾团体潜力,达到最佳的成效,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厌学的干预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厌学;大学生;
Abstract:Today,
many side phenomenon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low-concentration in class, playing truant, even cheating in exams
.This study abomin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ir academic adjustment ability and relieve this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endency of behavior. Especially, the
counseling which uses the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active Approach
as it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attern .It pays great effective
both to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to the group potentiality,
and fix for the intervention activity subject. In light of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practice needs
so as to make the test effects. For the above narration,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ake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undergraduates& study abomination.
  Key words: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study
abomination;undergraduate
  随着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的招生、教学等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各种矛盾、现象凸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冲击,大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增多,大学生厌学现象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虽然教育界人士曾广泛深入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模式,但大学生厌学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笔者通过对大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试探索出有效的干预模式&&团体心理咨询。
一、大学生厌学心理与行为的归因
厌学[1]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导致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复杂多样,受多方面影响。
(一)学习动机不适当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从中学到大学,学习需要不论是内容还是性质都在变化着,学习动机也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律,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曲线,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皮质工作状态。由此,学习动机过强和过弱都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2]。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其一是因为目标丧失而失去学习积极性。高中阶段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主导动机,那就是考上大学,这位他们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进入大学后,以前的目标已实现,而新的目标还尚未确立,从而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其二是由于对报考专业的不理解和专业调剂等原因再加上大学学习内容、方式和中学时代有所不同,表现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出现了厌学心理。其三由于对大学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满或误解,对该学科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学习动机过强容易产生心理的困扰和生理的不适,导致对学习的厌倦。部分大学生无视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给自己设置的目标可望而不可及。这样就导致对自己过于严格、苛刻,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担心失败和挫折,学习情绪紧张、焦虑,惟恐达不到预设目标的焦虑情绪。而一旦事件发生超过他们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厌学情绪就可能开始滋生,相应得各种厌学行为也就表现了出来[3]。
(二)自我认同感发展的影响
  自我认同感是大学生在寻求自我发展、自我了解与自我追寻的必然历程。在自我认同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及其它相关方面。在这些方面上,大学生有时对各种生活问题理解和反思的深度不够,行为倾向与表现就容易偏离正常生活轨道。有些学生身陷“网”坛,利用网络来建立一种积极的自我感,在虚拟中把自己定位得更加积极,认为自己虽然人际关系不好,但是在网络上出类拔萃,周围人就会另眼相看,对其尊敬;还有些同学因为学习成绩不如人,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就大谈恋爱、兼职打工,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上;这就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厌学。
(三)校园亚文化现象的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日趋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的不断渗透以及信息化浪潮的席卷,校园文化已不再那么单纯,校园的主流文化已失去往日权威和神圣的地位。“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一般处于辅助的、次要的、边缘的社会文化地位[4]。”校园亚文化是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特殊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反叛色彩。在大学生校园中存在的一些亚文化现象正促进学生厌学行为的滋生。
近年来,许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被迫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学历的高低似乎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由于一些因素导致的性别歧视,使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雪上加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她们的学习热情;这些都致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目前,各种大众媒体通过不同方式传达着各种社会信息和舆论走向,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快速地接受了几乎所有的信息产品,而与此同时,民族的主流文化正慢慢地被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文化所消解和蚕食。重金钱、重物质、重享受的价值观正越来越多地充斥着大学校园文化,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已经成为他们精神内涵的支撑,而认真学习则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一些大学生学习上得过且过,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大部分精力用于应考各种证书或备考研究生等等;还有些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整日沉溺于上网聊天、谈情说爱、兼职打工,读书学习却成为“辅修课”;大学校园里存在着的亚文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二、大学生厌学的团体心理干预方法
团体心理咨询,即团体心理辅导,又叫集体咨询、群体咨询、小组咨询。它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5]。
  (一)团体心理咨询对厌学干预的优越性
笔者在为学生个别心理咨询(会谈咨询、电话咨询)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在厌学方面的心理问题表现比较集中,团体心理咨询较之个别咨询,在节省咨询的人力和时间,扩大咨询的社会影响,集中解决学生中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团体心理咨询让学生了解、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义心,这可以使其减轻自身的特殊感,以平和的心态寻求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因体验到自己在友伴中也有所作为,在交往中有所收获,凡此均能增进自信心和安全感,良好的伙伴关系是积极的自我调节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6];另外,因为在团体辅导的最初,成员们共同签署契约,所以对团体成员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同伴之间既有支持又有监督,团体成员在团体中做出改变不当行为的承诺后,会因团体的监督作用而努力维护自己的诺言,由此使行为的改变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巩固。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宁静的心境、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才够成健全、健康的人格[7]。所以,团体心理咨询对厌学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二)厌学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
  针对大学生厌学的团体心理咨询可采用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心理咨询方法,同时将个人中心的思想贯穿团体咨询始终。认知&行为取向方法在协助青少年发展时,强调信念与思考内容对行为的影响。
  而将个人中心的思想贯穿团体辅导始终的原因在于事实说明,个体有一种先天的能力来理解他生活中和他自身引起他痛苦和失意的方方面面的经验,这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倾向,即当事人能够用更加成熟的方式重新组织他的人格,组织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本研究中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心理咨询,系指由Sheldon(2001)所创立互动取向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法,指以当事人认知及行为的互动系统为重点的团体治疗法。其操作性定义指强调重新建立当事人理性及有效的认知,透过分析问题情境来理清生活中的可能遭遇的问题及其相关后果,且有系统地订立目标,设计问题解决策略,重视以示范及操作性的策略,利用具体行为逐步将当事人的问题解决。整个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时刻关注着成员的变化,鼓励成员在团体中共同友好地努力改善现状并分享经验,了解自我、相信自我,建立长期与短期的目标,积极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厌学倾向程度、非理性信念及人格功能等上有所转变。
  (三)具体操作模式与内容
结合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探索出对厌学有效的干预模式及具体操作,使团体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帮助有改变意愿的求助者。
  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以成员认知、情绪及表现出的厌学行为为重点,以成员认知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为核心。应该明确团体心理咨询中的各成员应该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处于核心指导地位的指导者的角色,其角色扮演对整个团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指导者要始终相信学习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也不例外[8],因此,要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消除厌学心理与行为,必须将认知与行为结合起来,使团体成员能够用认知来澄清问题、规范行为,又通过行为反馈进一步矫正、强化、完善认知,使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完整同一的适应[9]。学生是咨询团体的主体,他们在各个阶段都是积极的表现者,也是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执行者和咨询效果的承担者。
团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重多样的,在日常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基础上,完全可以进行拓展和提高。根据在校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和实际需要,确定厌学心理干预的团体活动主题,而每一主题活动都遵循认知一行为互动取向理论模式,并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争取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整个团体心理咨询系统的过程,可划分为认识自我;厌学问题的分析;行为尝试训练;反馈调节等4个基本过程。
  1、认识自我,这是认知&&行为改变的开始过程,主要是将团体活动集中于某一具体的学习情境内容上(如听课等)。让团体中的各成员诚实地讲述自己在此方面的表现及存在的困惑与不足,为何对学习表现出厌恶、反感。
  2、厌学问题的分析,在此过程中,调动每个成员共同分析某一或某类问题,找原因、想办法,改变通常的由权威形象(父母、老师)指令“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方式,让成员主动去思考“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等问题,并在讨论中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具体差异,增强行为方向性、目的性与模仿性,增强尝试心与信心。
  3、行为尝试训练,这是认知&&行为互动的重要过程,要求团体成员共同找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给予时间自我尝试,记录变化、感受,在活动中讨论,看具体方法对具体成员的可行性、有效性、适当性如何。活动中要注意活动的难度,要考虑到成员的现状及年龄特点,既要让他们保持活动兴趣,又要给予他们“努力就会成功”的心理体验。
4、反馈调节,根据在尝试训练的过程中各团体成员完成的尝试作业,评价优劣,调整策略,及时鼓励与指正,并适当奖惩。
以上4个过程在时间上没有绝对的前后顺序,往往在具体活动中穿插表现。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要以人际交流、发展为基础,推动团体主题的讨论;发展同伴关系,培养友谊,建设团体的支持、互助氛围,增强团体本身的凝聚力与约束力。
其目标为:
  1、引导学生找到自己与他人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具体差异,增强行为方向性、目的性与模仿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尝试心与自信心。
2、培养学生经受困难磨练以降低其对厌学情绪痛苦的敏感性。养成耐受痛苦的习惯和抗拒痛苦情绪干扰能力与耐力,有助于学生自觉地与潜意识消极情绪反应对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付消极情绪的认知策略。通过心理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起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目标&&动力图示,以此冲淡厌学情绪干扰。
4、解决学生的价值冲突,消除大学校园亚文化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健康发展。
  5、解决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这是最难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团体活动的宗旨就是要促使成员能够将在团体中学到的方法、体验到的心得,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去,由团体监督转入自我管理、自我引导。
  三、总结与展望
  大学生厌学心理与行为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它既有个体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从当前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角度来看,解决大学生厌学心理与行为问题是不难的,但事实上大学生厌学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理论与技术在应用于实践中还存在着适用性的问题。无论咨询方式,还是理论基础与技术应用,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归因。
综合分析与应用,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性、消除厌学心理与行为倾向的最佳途径。特别是以认知一行为互动取向模式为理论指导团体心理咨询,既重视个体差异,又兼顾团体潜力,达到最佳的成效,团体心理咨询对学生大学生厌学的干预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对有厌学倾向学生的干预,研究学生的素质及其教学处理的相互作用,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来有意识的设计和安排教学,更好地促进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10]。同时在该模式进一步推广的过程中当然还能也必要再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博安球,聂晶等 &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2002(1)。
姚梅林,冯忠良,伍新春等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7)。
陈琦,刘儒德 &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0&132)。
[3] Higgins,E&
Selfdigesl:Self-knowledge Serving
Self-regulator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学校教育与亚文化[J]&
教育评论,1997(6)。
团体心理咨询[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5)。
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2)。
张玲,孙丽华等&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1-192)
贾晓波,陈世平&
学校心理辅导使用教程[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284)。
王异芳,苏彦捷&
心理理论的执行功能假说[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
[10]王小明&
教学论&&心理学取向[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41)。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压力与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策划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2.003页免费5页免费1页免费11页2下载券 6页免费5页1下载券2页免费5页2下载券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页免费2页免费6页免费91页1下载券78页1下载券
“压力与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策划方案|压​力​管​理​与​情​绪​管​理​的​团​体​心​理​辅​导​,​分​宣​泄​减​压​和​放​松​训​练​两​大​部​分​,​可​以​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企​业​E​A​P​服​务​!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体心理辅导记录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