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有没有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干细胞移植技术

四医大西京医院开辟终末期肝病治疗新途径_网易新闻
四医大西京医院开辟终末期肝病治疗新途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消息(段晓宏 任伟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韩英、周新民教授带领研究小组创建的外周血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新技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开辟了治疗新途径,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其研究成果荣获2009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我国每年因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引发终末期肝病新增病例数超过500万,其年死亡率高达20-50%,终末期肝病已成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由于费用高,肝源少,在我国仅有万分之一的患者能够得到肝移植治疗,成功率较低。即使移植成功,也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该项医疗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新思路,创建外周血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新技术,解决了终末期肝病干细胞治疗中细胞来源困难以及免疫排斥难题,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此外,通过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小组制定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标准化的临床治疗指南。临床实践证明,干细胞移植治疗费用仅为肝移植的30-40分之一,为该治疗方法大范围推广奠定了基础。
自2005年以来,该研究小组基于干细胞可以分化或转分化为多种组织器官细胞的理论,进行了系列研究。筛选出肝细胞生长因子为最佳诱导因子,并应用该诱导因子从人体外周血干细胞中诱导分化出肝细胞样细胞,从而解决了细胞来源问题;建立了终末期肝病动物治疗模型,通过反复试验,获得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最佳的动员时间和剂量,并从肝动脉注射的最佳移植途径中,证实了移植的干细胞在动物肝脏中具有定植,较好地解决了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外周血中干细胞数量少、输注细胞肝脏靶向性选择及干细胞体内分化三项关键技术难题。2005年8月,获有关部门批准,韩英教授率先开展了国内首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研究,对第一例志愿者进行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成效。该患者术前随时可能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患者没做任何特殊治疗,12个月随访时,白蛋白为37.1g/L;术后41个月随访时,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此病例08年发表在《美国血液病》杂志上,引起了国际同行关注。世界著名肝病学家Hendrik教授评价到:“这是利用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第一次重要的革命性的尝试,该方法科学有效,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目前,韩英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已治愈病例153例,无一例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一年的生存率为86%。研究小组先后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血液病》和《细胞治疗》上分别发表了该研究领域的第一篇SCI论文和第一篇随机对照研究论文。
二炮总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成立
&&&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秦 洁、彭雪征)12月10日,北京地区首家“中华创面愈合中心”在二炮总医院正式挂牌,由烧伤学术界知名权威专家、原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孙永华教授领衔,并汇集了工程院院士付小兵等多名院士和全国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强大的医疗团队,对烧伤、创伤、神经营养性溃疡、术后感染、糖尿病足、褥疮、瘘道等所造成的难愈合创面治疗难题进行攻关和研究,使创面修复治疗在国内率先走向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 [详细]
我海军护航编队成功救治一名重病中国船员
&&& “感谢海军!感谢护航官兵!”当地时间7日下午,中国远洋渔业公司“远渔707”号船员沈和宽在别离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时,连声感谢亲人解放军的及时救治。沈和宽告诉记者,他将终身难忘护航官兵在异国他乡给予他的莫大恩情。 [详细]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16(第八届)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论坛--会议嘉宾
2016(第八届)干细胞技术与临床转化论坛
部分确认嘉宾
部分确认嘉宾(按首字母排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戴建武教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 在北京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在美国杜克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戴建武博士回国后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建立了再生医学实验室。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再生医学中心主任。戴建武教授团队突破了再生医学的关键技术, 研发了特异结合组织再生因子或干细胞的智能生物材料。 他领导了多个包括子宫内膜损伤,脊髓损伤,心肌梗死等多个组织器官再生的临床研究。由于其在子宫内膜再生研究的卓越贡献戴建武教授被评为2014年CCTV十大年度创新人物。他提出了引导脊髓损伤后内源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是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机制。他领导的团队在2015年开始的干细胞结合神经再生支架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演讲题目: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的转化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心血管病研究所博士后();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四十年,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精湛的大内科及心血管专科疾病诊断、治疗及重危病人抢救的能力与经验。曾带领心内科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开创了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新时代,填空了医院多项空白,获得了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新业务一等奖;
把医学科学的最前沿-干细胞修复心肌应用于临床,在国内首例成功完成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在国际上又首先开拓了终末期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干细胞治疗的新领域,该项成果不仅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也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获得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总后重大科技,首发基金等多项资金支持,完成了一系列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于2009年自主创新研发出一种远较自体成体干细胞更原始、生物学特性更接近胚胎干细胞、无免疫源性的一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s),并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在国外、国内著名刊物发表论著100余篇,多杂志编委,近5年来获总后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总后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15年英国生物医学中心以TOP和highlight报道了国际首个WJMSCs治疗AMI的随机双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演讲题目: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医学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汉氏联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血液学以及干细胞再生医学的研究,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在SCI杂志发表25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7册。共获国内外科技奖2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研究方向:血液学以及干细胞再生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韩英,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九科主任主任。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免疫性肝病学组组长。长期从事消化内科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特别是在黄疸的鉴别诊断、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高危人群的筛选、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增高及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肝硬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奖一项,荣立二等功一次。获三秦人才津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八届中国医师奖。曾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863、国科基金等10项课题的资助。发表论文70余篇,SCI论文30余篇。
2003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系获博士学位,2004年-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2010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副研究员,2010年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纪家葵实验室致力于研究生殖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尤其是人类生殖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的启动、生殖细胞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包括导致不孕不育症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受限于取样的困难,我们对人类配子的形成与成熟过程的了解,多借助于模式生物,而模式生物与人类配子形成的机制有许多不同。因此,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构建生殖细胞体外分化发育的模型,提供我们崭新的体外平台来研究人类生殖发育特有的机制。纪家葵实验室的科研重点是利用人类干细胞体外分化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方法,探究生殖细胞的分化机理,建立精子、卵子体外分化成体系。纪家葵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BMP在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生殖细胞过程中的体外诱导作用,并在国际上首次定向分化人类胚胎干细胞为精子细胞,为生殖发育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演讲题目:体外分化人类胚胎干细胞为生殖细胞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
李保界,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副院长及干细胞与发育研究中心主任。美国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细胞生物学博士。
年在新加坡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担任PI(assistant, associate professor)。2009年回国,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主持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以通讯作者发表于Nat Cell Biol, Nat Commun, Genes & Dev, EMBO J, J Cell Biol, Oncogene, Stem Cell Report, PNAS等杂志。现为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 副主编、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研究方向:间充质干细胞体内自我更新、分化以及衰老的调控机制;骨骼发育/代谢以及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DNA损伤应激发应、衰老以及肿瘤发生。 演讲题目: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骼以及非骨组织中的作用
李君,浙江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Sci Rep杂志编委、美国肝病学会会员、中国解剖学会干细胞转化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研究。近年来,共主持国家科技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11项,发表Gut、Hepatology等SCI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2013年获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
演讲题目: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竭作用机制研究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镇江市名医,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同年参加工作。现就职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任风湿免疫科主任。2005年在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的资助下,开始起步从事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2009年参加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孙凌云教授主持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SLE临床研究》多中心协作课题,并在孙凌云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2010年起,与北大博雅控股集团.博雅干细胞库进行合作,开展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以及从事干细胞临床转化工作,并因此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至今完成了近200例次的临床病例,在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腔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间质性肺炎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干细胞,尤其是脐带和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规范化应用,从采集、储存、培养、扩增、运输、管理、临床方案制定、安全性监控和国家政策把握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为推动干细胞产业化和临床转化,作出了一些努力。演讲题目:间充质干细胞在风湿免疫病中的应用及在临床转化中的体会
清华大学医学院
2001年10月至2006年4月,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弗雷德里克医学研究所,以果蝇为模式动物,研究组蛋白H1和异染色质蛋白HP1对基因表达、发育和表观修饰调控作用。
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作为博士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Norbert Perrimon 实验室,从事果蝇转基因干扰技术的研发和干细胞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
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作为研究助理,受珍妮内娅法姆研究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 Janelia Farm Research Campus)邀请,构建与嗅觉,大脑记忆及个体行为等相关的转基因品系并做相关研究。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哈佛大学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Norbert Perrimon实验室,继续从事转基因干扰技术的研发、干细胞调控、组织器官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
2009年11月被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于2010年10月正式入职,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蝇转基因资源库中心。研发新技术,建立疾病模型同时通过生化和遗传的手段研究肿瘤、干细胞调控的分子机理。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生殖与发育”重大研究计划专家,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目前承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基金多项;曾担任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细胞研究杂志(Cell Research)编委,亚太干细胞网络执委,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联盟理事长。其代表性学术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Genetics,Cell Stem Cell,PNAS, JBC等国际期刊上,共计70多篇论文,引用达3000余次;1984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本科,同年考取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留学项目(CUSBEA 项目),1985年赴美留学,1991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5年,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理系,任助理教授,2001年被选聘为终身副教授(Tenure);自2001年底开始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先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教育部百人计划;随后,2004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2008年6月任院长。
在美国期间,主要从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蛋白)与肿瘤侵蚀转移关系的研究,发现了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细胞内被激活原理; 发现并证明MT1-MMP消化胞外基质的功能;?发现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23、MMP24和MMP25; 发现并证实膜型金属蛋白酶在细胞表面受运送机制的调控.
回国后,考虑到成体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与临床应用局限,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能分化出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并选择了多能性调控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系统分析了Oct4,Nanog等多能性因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并提出了多转录因子负反馈调控回路的新见解。发现Vc?通过调控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来缓解细胞衰老与清除诱导障碍来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出并证实成体纤维细胞通过MET过程来启动重编程程序的理论,发现重编程因子通过抑制TGFb通路并使成纤维细胞失去原有特征,再启动上皮化过程,完成成纤维细胞向iPS诱导的过程。
目前,他正在继续带领其研究团队深入研究iPS机理,探寻和提高iPS技术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衰老研究组组长。?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基地班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细胞内氧化应激调控机制。年间分别在美国圣迭戈Sanford-Burnham医学研究所以及Salk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人多能干细胞模型搭建、药物筛选及机理研究。2014年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主要研究方向为:罕见遗传病的分子基础与药物筛选,机体衰老及衰老性疾病的细胞分子机理。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风湿免疫科主任。现任国家干细胞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学会干细胞质量控制和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衰老学会交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风湿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留学英国。2015年荣获第七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首席科学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南京市劳模、南京十大科技之星、南京科技功臣、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2002国务院特殊津贴。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在Cell Stem Cell、Nat Immunol等发表SCI论文110篇,主参编专著16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二等奖等12项。
北京解放军302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肝病)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军科技领军人才。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全军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点实验室主任。擅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系统地揭示了乙型肝炎临床免疫学特征及肝脏损伤机制;提出了优化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与免疫应答恢复的"爬坡假说";阐明了艾滋病免疫重建失败的关键机制;开拓了疑难肝病和艾滋病细胞治疗与研究的新方向。担任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卫计委艾滋病临床专家组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主任委员。担任《解放军医学杂志》副总编、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副主编,Hepatology、Immunology和《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十余家杂志的编委。2013年获得国际消化病大会的OKUDA学者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在N Engl J Med和Hepatology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项春生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生物学博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曾任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院(USAMRIID)副研究员,美国Stratagene公司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芯片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深研究员、生物芯片中心主任。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感染病与功能基因组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最早在NIH主持研发了高通量人和鼠类全基因组DNA芯片,并用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在LPS诱导的DC细胞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个重要的基因,新的免疫负性调控因子Trim30 alpha,揭示了炎症抑制方面一个新的免疫机制。发现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宫血干细胞具有数量多、增值快、分化能力强的特征;对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包括全基因组学和小RNA比较的系统生物学分析;申报了宫血干细胞采集、分离、扩增和储存,宫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细胞、心肌细胞,和肝样细胞,以及宫血干细胞治疗肝损伤、心衰和糖尿病等多项专利。曾获美国NRC科学研究奖和多项NIH特殊贡献奖。 演讲题目:干细胞治疗技术发展前景与挑战
同济大学医学院
1982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士; 然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攻读硕士,博士. 1988年赴美求学,获北德克萨斯大学药理学博士, 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解剖与细胞生物学系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中美合作南京瑞博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临床视觉科学实验室课题组长(PI)和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
2007年担任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干细胞资源库与关键技术平台建设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3年当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
徐洋教授于1989获武汉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主攻免疫学方向;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跟随诺贝尔奖获得者Dr. David Baltimore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攻免疫学及癌症研究。徐教授于1997年成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生命科学院助理教授,于2008年晋升为终身职正教授。徐洋教授在再生医学及癌症研究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团队在2011年首次发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所分化的细胞有免疫原性,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并引起再生医学领域轰动, 开创了iPSC领域一新的研究方向;优化了具有人免疫系统的人源化鼠模型,解决了研究肿瘤免疫及移植免疫缺乏体内平台的瓶颈,研发出避免异体免疫排斥的新策略;发现了重要的癌抑制基因p53在成体干细胞以及多能干细胞里一系列的重要功能及作用机制。徐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如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 Cell Stem Cell, Nature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用次数达1万余次。徐洋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创新"千人计划", 并于2014年被聘为科技部863再生医学领域首席科学家,负责2015年立项 16个863再生医学课题的实施及验收。演讲题目:多能干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及免疫耐受策略
解放军第463医院
杨晓凤 解放军第463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干细胞、肿瘤免疫细胞技术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任中国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专业委员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沈阳医师协会血液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血液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内分泌分会委员、中国组织工程杂志编委兼首席专家、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编委、上海市脐血库专家、广东省脐血库专家等职务。在国内外率先开展脐带血CIK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自体骨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动脉超选择性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序贯式干细胞移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十余种疑难疾病。获军队、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106篇,获科技部2012年度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领跑者5000(F5000),主编、副主编著作7部。演讲题目:干细胞技术临床研究及转化路径探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郑心校 ,男,特聘教授,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美国匹兹堡大学兼职教授。美国整形外科移植协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前任主席,美国移植协会复合组织移植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学院医疗系。 1987年获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医疗管理硕士学位。1988年曾任北京友谊医院院长。2004年曾任哈佛大学附属医院蛋白治疗中心主任,2007年曾任匹兹堡大学Starzl移植研究所蛋白治疗中心主任。
郑心校教授在研究自身免疫耐受和移植免疫耐受的机理和临床治疗方案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主持和参与完成二十余项美国国家医学科学基金会(NIH),美国国防部医学研究基金会,糖尿病科学基金会(JDRF),中国国家自然基金的科研项目。发表了117篇SCI学术论文。
郑心校教授还致力于转化医学的研究,发表有关融合蛋白的论文三十七篇; 获得有关专利十项。近年来通过对移植前沿领域复合组织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了供体骨髓干细胞微环境-Niche在诱导嵌合体和移植免疫耐受的重要作用新的理论和诱导临床器官移植耐受的新设想。这一研究成果,将对基础和临床免疫研究,干细胞研究,诱导临床同种异体移植耐受,抗衰老产生影响。
演讲题目:供体骨髓干细胞微环境-Niche诱导器官移植耐受十万名医在线答疑,千万网友问诊经验分享
5分钟回复,10万医生,免费在线咨询
> 肝硬化细胞移植
肝硬化细胞移植
肝硬化细胞图像
我的肝部一直很不舒服,也不知是怎么了,这样的情况有一个月的时间了,看到油腻的东西就会有反感的,有的时候还会恶心的,有人说这样的症状好像是肝...
你好,首先光做b超是不足以诊断肝硬化的,还需要其他的检查.我给你介绍一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
共位医生回答
肝硬化细胞疗法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这一阵子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喝酒喝的太多了还是怎么回事经常性的感觉自己身体特别的难受去医院检查了一下患有肝硬化,肝硬化患...
肝硬化的病人一般症状都不太明显,主要就是肝区不适。但是如果出现并发症了,就说明已经比较严重了。如腹水,出血,肝癌等。指导意见:建议你尽快做...
共位医生回答
榆林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
榆林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如何?想做肝硬化治疗,但是不知道哪家医院好,这会影响生育吗,具体榆林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如何?非常感激您的回复。<b...
您好!有关榆林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如何这个问题,现建议如下:肝硬化治疗超早进行对身体的伤害越小,建议肝硬化治疗要到专业的医院,不同地区不同...
共位医生回答
西安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
西安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比较好好?请问一下西安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请问中医治疗肝病效果是不是比较好呢?听朋友说中医治疗肝病的效果比西医好,...
对于西安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一定要重视,你提到西安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你解答如下。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
共位医生回答
西安干细胞移植肝硬化
近期查出因丙肝病毒引起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腹水、脾脏肿大,现已作食道曲张静脉的套扎术,准备切除脾脏。现在网上看到西安西京医院消化科有位女...
 与传统治疗相比,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药物治疗,十药九害,会产生抗药性和副作用,且见效比较慢;手术治疗会有痛苦?...
共位医生回答
商洛干细胞移植肝硬化
前一段时间我感觉不舒服,就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肝硬化,买了药吃了没有多大效果,我想问一下肝硬化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肝硬化是由什么引...
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
共位医生回答
陕西干细胞移植肝硬化
陕西干细胞移植肝硬化?我想问一下陕西干细胞移植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出现黄疸,肝病专科医院治疗,各种指标稳定后出院一星期,出现胃部难过?...
对于陕西干细胞移植肝硬化的问题你一定要重视,你提到陕西干细胞移植肝硬化为你解答如下。你好:乙肝大三阳,经治疗好转后,要是体内产生了乙肝保护...
共位医生回答
关于肝硬化细胞移植的经验
肝硬化早期症状是什么
以前的时候笔者就是肝硬化,好几年都在治疗中,肝硬化早期症状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肝硬化早期症状是什么
分享者:经验小能手
21423 阅读
肝硬化早期能活多久
肝硬化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了,不少人问过,肝硬化早期能过多久,不同原因不同体质都对答案有所影响,就让我们来看看肝硬化早期能过多久
分享者:超级玛丽奥
治疗肝硬化的民间偏方有哪些
有很多的人经常都会喝酒和抽烟,或者是在饮食中随便乱吃东西,这样一来就会出现疾病了,一般就是肝病开始出现,那么下面来介绍下治疗肝硬化有什么偏...
分享者:围裙妈妈
肝硬化最佳治疗方法
肝硬化最佳治疗方法,肝硬化作为一种常发性,易发性疾病,病一直围绕在很多患者地身边,可谓是阴魂不散。许多患者都在这种病的诊治上绞尽脑汁,却不...
分享者:超级玛丽奥
肝硬化可以活多久
叔叔年初身体不适,身体容易疲惫没有力气,食欲不振还恶心、肚子胀、腹泻。去医院检查说是得了肝硬化。做了手术,经常化疗,花了不少钱,但是病情一...
分享者:辣妈小球
肝硬化(hepatic scler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
肝硬化相关药品适应症: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0¥11.9¥27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