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的作用在哪个经上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此穴是人体大穴之一。
功效蛮多。
我讲一个自己的实例:冬天脚凉2个月,后来自己点压涌泉穴,点了一下,脚上立即青筋暴露,脚不但热热的了,而且全身都暖和了。
首先,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起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关键。小建议:
1.床只能用于休息,失眠患者不要在床上看书、吃饭;
2.睡觉时思考问题只会加剧失眠,为了分散精...
你好:从你的描述的这症状在中医看来这应该考虑是阴虚内热,可吃些知柏地黄丸或秦艽鳖甲散的。具体用药方案应该遵循临床医生的指导意见的。
脚中线从趾头往脚跟方向1/3处。不知道拍打有没有用,热水泡脚倒是真的有用
答: 我有的时候也是
大家还关注人的足涌穴在哪个位置??它和涌泉穴是同一个吗?
人的足涌穴在哪个位置??它和涌泉穴是同一...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人的足涌穴在哪个位置??它和涌泉穴是同一个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人的足涌穴在哪个位置??它和涌泉穴是同一个吗?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71081
问题分析: 涌泉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意见建议: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6574
问题分析: 足涌穴在足脚心上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界处 不是在脚心正中的位置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意见建议:足涌穴和涌泉穴是同在脚心处,不是同一个。
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足涌穴是治疗胃病和强身健体的主穴.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20106
问题分析: 你好,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井穴,五行属木,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是人体最主要的穴位之一具有广泛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足涌穴这个名字在中医针灸学中是没有的,也许有人把涌泉穴因为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而称为这个名字,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经络学和针灸学要更好发展就需要对穴位有规范而且统一的命名,不能随便主观臆造别称或者误称意见建议:学习针灸学和经络学是要习惯用检教材中统一名字,这样对于你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372
问题分析: 您好,足涌穴就是指涌泉穴,在足底部,定位是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交点上。可以治疗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失眠;便秘,小便不利;咽喉肿痛,咽干,失音,足心热等。意见建议:按摩涌泉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很多疾病。
问足涌穴在哪个位置???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子宫肌瘤、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96763
意见建议:其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井穴,五行属木,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是人体最主要的穴位之一具有广泛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问脚的部分怎么分。涌泉穴在什么位置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各类疾病
&&已帮助用户:515000
病情分析: 你好,脚分为脚底、脚背,其中脚底又分为脚前掌、脚心、脚后跟等,涌泉穴位于脚心的部位,祝你健康、
问涌泉穴在什么位置?经常按摩涌泉穴能治疗脱发吗?植发...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
&&已帮助用户:1212
病情分析: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意见建议: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问请问涌泉穴在脚底那个位置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肛肠科常见疾病,炎症性肠病,便秘与腹泻
&&已帮助用户:1891
病情分析: 你好!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意见建议:涌泉穴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气等。
问手心和足心的涌泉穴位在哪个位置?姥姥得了脑血栓,一...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71081
病情分析: 你好,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可是你说的手心上是没有这个穴位的,手上应该是按合谷穴,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意见建议:脑梗病人可以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刺激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祝老人身体早日康复!
问涌泉穴、在哪个地方?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上呼吸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73563
病情分析: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意见建议:,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不要担心的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涌泉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脚上的涌泉穴在那个位置
脚上的涌泉穴在那个位置
基本信息:男&&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34发病时间:冬天主要表现:干咳.无痰医生诊断及化验结果: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本问题已关联到“脚掌“涌泉穴”位置,每天都非常难受!尤”
擅长:擅长消化、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四川省二级综合性医院&&&内科
你好,涌泉穴位于足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擅长:消化内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人民医院&&&内科
涌泉穴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东省人民医院&&&全科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经络养生】人体足底穴位---涌泉穴
我的图书馆
【经络养生】人体足底穴位---涌泉穴
&&&&&&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别名:地冲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气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人体穴位配合:配然谷穴治喉痹;配阴陵泉穴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穴义: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黄帝内经》:“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一。
推搓涌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这是因为:
(1)中医的经络系统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而俞穴是人体脏腑组织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反应病症,协助诊断和接受各种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
(2)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3)推搓摩擦出现的热感,就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加之在推搓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形体导引运动和身心的修养过程。
利用刺激涌泉穴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用药物烘烤、熏洗;二是用灸疗、膏贴;三是用各种按摩手法或其他的物理性方法。
下面是几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1)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2)用艾灸或隔药物灸,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3)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
(4)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5)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据临床应用观察,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据统计,推搓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
1.慢性咽炎
取30克、生附子6克、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面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急性扁桃腺炎
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火醋调成糊膏状,晚上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3.
牙龈炎: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成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本方对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4.小儿腹泻
取、苍术各30克,共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方用于湿热型小儿腹泻疗效较好。
5.高血压病
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两日一换,1月为一疗程。
风热感冒: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7.病毒性结膜炎
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9.经行吐衄
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做成饼状,敷贴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10.小儿流口水
制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老醋适量。用法:前2味药研细末,以老醋调成糊饼,包敷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时易之。
小儿流口水,中医称为小儿滞颐,多因脾胃湿热,廉泉不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所致。本方可平调脾胃寒热,包敷涌泉穴,乃上病下取之意。
11.治疗阳痿
取巴戟天、补骨脂、仙茅各10克。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适量食醋调成稀糊状,分成2份。用法:将调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续用药5~7天。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
12.治疗遗精
取龙骨、牡蛎、芡实、沙苑蒺藜各30克,五味子、龟板各20克,菟丝子15克。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调匀,装瓶备用。用法:每次取药末适量,加入食醋调成稀糊状,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功效:补肾固精,适用于遗精、早泄、腰酸耳鸣、倦怠乏力等。
13.治疗强中(阴茎异常勃起)
取水蛭9条,麝香0.3克,苏合香`克,蜂蜜适量。制法:先将水蛭烘干,研为细末,再加入麝香、苏合香共研细末,调匀,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稀糊状。用法:当阴茎勃起时,取调配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一般用药3~5次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功效:活血通络,适用于阳强不倒。
14.治疗前列腺肥大
取水仙头1个,大麻子30粒。制法:将大麻子去壳,与水仙头一起捣烂成泥糊样。用法:取调配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续用药7~10天。功效:通络利湿,适用于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15.治疗副睾肿大
取吴茱萸、蜂蜜、黄酒各适量。制法:将吴茱萸放入锅内以文火翻炒,炒至药物呈灰白色或白色时将锅移开,冷后研末。每次取吴茱萸末30克,加入适量的黄酒、蜂蜜调成稀糊状。用法:将调配好的药膏贴敷于双足的涌泉穴和腹部的中极穴(脐下4寸)上,药膏厚度约5毫米,外以软塑料膜覆盖,胶布固定。这样可以保持湿润,增强药效。隔天换药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停药3~5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用药3~5周疼痛消失。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发表评论:
馆藏&10878
TA的最新馆藏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涌泉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