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中风伴有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左脚血栓,基本愈合

春季脑血管病应用那些药物预防
春季脑血管病应用那些药物预防
高血压,肢体麻木,浑身无力
按性质分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 (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按进程分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我国将CVD分为12类(1986年)  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简表)  
Ⅰ.颅内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出血  3.硬膜外出血  4.硬膜下出血  Ⅱ.脑梗死(颈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  1.脑血栓形成  2.闹栓塞  3.腔隙性梗死  4.血管性痴呆  Ⅲ.短暂性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Ⅳ.脑供血不足  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Ⅶ.颅内血管畸形  Ⅷ.脑动脉炎  Ⅸ.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Ⅹ.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Ⅺ.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Ⅻ.脑动脉硬化症[编辑本段]病理病因   疾病因素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据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药物易引起   脑血管病可有诸多因素引起,最常见的除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及气候异常外,目前,还发现一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剂、利尿剂等,也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1)降压药 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是靠血压来维持,若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服用降压药剂量过大,致使血压骤然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大脑血液供应,脑部血流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睡前更应忌服大剂量降压药。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对降低,若再服用大量降压药,势必会使血压更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血流缓慢,血粘度增加,瘀积在脑血管形成血栓,而发生脑血管病。   (2)镇静药 一些作用较强的镇静药,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硫酸镁等,也可使血压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血栓形成。   (3)止血药 一般中老年多伴有血管硬化,血脂偏高,血粘滞性增加。若使用大剂量止血药,如安络血、止血芳酸等,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使血液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   (4)利尿药 中老年人应用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噻等,由于大量利尿,失水过多,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也易形成脑血栓;同样道理,发烧时过量使用阿斯匹林、复方氨基比林等发汗退热剂,或过量使用中药麻黄、桂枝等解表发汗剂时,均可致大量出汗,乃至失水过多而发生脑血管病。   (5)避孕药 据报道,一些避孕药能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口服避孕药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5~8倍,其服药到发病的时间最短者数天,长者5年,故在服用避孕药的过程中,应经常进行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异常者应停药,对有脑血栓形成倾向的人,则应停用避孕药。   (6)抗心律失常药 服用剂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可使血压下降,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促使脑血栓形成。   可见,药物引起的脑血管病不可忽视,而老年人在使用上述药物时,更应慎重。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切忌血压骤降,强烈镇静,大量利尿,发汗过度,以及过量使用止血剂,以预防药物引起脑血管病。 [编辑本段]主要症状   先兆症状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5)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中风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病人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必要时,应在病人平卧的情况下送医院诊治。 并发症   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死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死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此外,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编辑本段]脑卒中后遗症  脑卒中的后遗症主要体现在功能障碍上。脑卒中的功能障碍大致有:  三偏:偏瘫 一侧肢体活动障碍  偏感觉 一侧感觉障碍  偏盲 一侧视力障碍  言语障碍:失语症  认知障碍:无法认清家人、地点、时间等  吞咽障碍:进食、喝水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  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无法完成洗梳、穿衣、进食等  大小便障碍:二便失禁 [编辑本段]预防措施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前者是指对有脑卒中倾向但尚无CVD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后者是指对已有脑卒中或TIA发生率高的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在脑卒中的预防中,除了对危险因素进行非药物性调整外,主要的预防性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和华法林等,应依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加以选择。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早期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对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患了高血压,应注意下述问题:1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 2适当运动; 3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  2.心脏病  包括各种心脏病。心—脑血管是一个体系,当心脏功能减弱时,由于心脏输出量和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的血液也相应减少。因此,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糖尿病  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①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适当限制每天进食总量,但应供给劳动所必须的营养,应做到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平衡,防止偏食;②适当运动,运动疗法只适于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病人,并应与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言语、运动、感觉障碍,这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如果在此期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防止脑梗死的形成。   5.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与脑血管病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预防高脂血症同样重要。一般提倡综合治疗,包括:  ①合理饮食,多吃能降低血脂的食物;②应用降血脂的药物;③作些适当的运动。   6.吸烟和酗酒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且每日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长短也与脑血管病发病率成正比。酗酒对脑血管肯定有害,但少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益处。因此提倡禁吸烟,少饮酒。   7.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是十分必要的。而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口服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8.要警惕脑血管病再发  除了控制前面的危险因素外,患者本人应努力做到:  ①加强日常生活的锻炼;   ②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  ③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④克服不良的嗜好。   此外,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总之,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对脑血管病治疗有较好疗效,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现将较常用的体针和头针疗法介绍如下。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  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事项: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1] 食疗   脑血管病的食疗  脑血管病的饮食疗法:脑血栓的饮食治疗原则: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脑血栓患者的食物选择: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  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偏瘫的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对脑血管病治疗有较好疗效,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现将较常用的体针和头针疗法介绍如下。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事项: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1] [编辑本段]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康复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指从执行康复治疗开始一个月要求达到的康复目标。远期目标是指康复治疗三个月后应达到的康复目标,即病人通过系统康复治疗后最终能康复到什么程度,如独立生活、部分独立部分介助、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等。  康复治疗原则:  1、尽早进行 只要病人甚至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  2、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 调动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和再建功能。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康复成效。  3、全面康复   4、康复与治疗并进  5、重建正常运动模式  6、重视心理因素  7、预防再发  8、合理用药  9、坚持不懈 [编辑本段]预防保健  良好饮食习惯可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   1、控制能量的摄入。多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高   2、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3、适量摄入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4、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5、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摄入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大小。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  6、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   7、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编辑本段]脑血管病的护理  1.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2.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首先要促使病人消除依赖心理,建立乐观主义情绪,激励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坚持锻炼。  3.如瘫痪肢体一时恢复困难,可让患者利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上肢瘫痪应防止关节脱臼,可用三角巾托起。  4.预防复发倾向,避免精神刺激,因第二次复发,可加重病情,恢复健康相当困难。[2]
的感言:谢谢
等待您来回答
健康常识领域专家脑血管病防治问答 - 天天文档-文档下载中心
脑血管病防治问答
DOC/Microsoft Word
脑血管病防治问答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所造成的疾病.我们通常所讲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它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脑血管病中,以脑血管系统疾病最常见,且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病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脑的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影响脑组织,可致脑细胞发生功能紊乱或不可逆性病变.患者常出现疼痛,头晕,偏瘫,大小便失控等症状和体征,重者可致死亡.常见的脑血管病有哪些 医学上常将脑血管病分为3大类,即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它脑血管病.由于其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的不同,治疗原则和预后也不一样.具体说,脑血管病包括以下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病: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分是由于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异常血管网或其它原因所致,也有小部分原因不明.②脑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多见,其它尚有继发于脑梗塞的出血,肿瘤性出血.血液病,动脉炎,药物如抗凝剂,溶栓药,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及其它原因也可引起脑出血.③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多由外伤引起,尚有其它病因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①脑梗塞:包括多种原因所致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栓塞及其它.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指脑出血时间短暂或一过性发作,一般不留后遗症,但反复发作者可以有脑梗塞.③脑供血不足:是指脑组织的动脉灌流量低于维持正常功能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症状,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晕厥,休克等.其它脑血管病:脑-面血管瘤病,颅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瘘,多种脑动脉炎,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动脉硬化,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等.另外,如炎症,恶性肿瘤,以及空气,脂肪进入脑血管形成栓塞均可引起脑血管病.为什么说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无论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均可患病,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发病率高:据统计,我国大约每年有二百多万人发生脑血管病.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脑血管病发病率还要高,如日本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90人发生脑血管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从50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脑血管病发病率会越来越高.死亡率高:脑血管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3大类疾病之一另2大类病是恶性肿瘤和冠心病.在欧美国家中,脑血管病成为第3位常见死亡原因;在日本,脑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或第2位,据推算,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者约有100万人以上,脑血管病病死率约为45%.而且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每增加5岁,脑血管病死亡率增加1倍.另外,脑血管病发病后存活者中几乎有一半的患者在3~10年内死亡,如果第2次复发,其死亡率要比第1次更高.致残率高: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有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直,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其中约有34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有16%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要别人帮助料理生活,只有10%~20%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脑血管病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给家庭,社会也带来压力和负担.复发率高:据统计,脑血管病发病后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在5年内有20%~47.7%的复发率,而在1年内复发者最多.如果忽视了对高血压的控制,心脏病的治疗,动脉硬化的治疗以及预防其它诱发因素等,则脑血管病复发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并发症多:因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故易于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随时都威胁患者的生命.哪些人容易患脑血管病 据统计,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如下特点:从年龄看,中老年多见,约有90%的脑血管病发生于40岁以上者.有人统计,55~64岁者每10万人中有350人发生脑血管病;而85~94岁的人中每10万人就有4000人发生脑血管病.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也增加,年龄增加30岁,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增加11倍之多.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易发生脑血管病.据报道,即使是平时无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其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也比正常人要高4倍.目前公认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都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脑血管病.因为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多合并动脉硬化,血液粘稠高等,这使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发生率比无糖尿病者要高2~3倍.各种心脏病患者均易发生脑血管病,如冠心病的基本病变是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但也可能同时有脑动脉硬化,故易发生脑血管病;另外,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时,则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则易发生脑栓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易伴有脑血管畸形,因此有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有高血脂,肥胖,颈椎病且常出现眩晕者,以及各种血液病患者等,均易发生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检查中出现血液粘稠高,血液浓缩,血小板聚集增加等结果者易发生脑血管病.嗜烟,嗜酒,喜食肥甘,好逸恶劳,不愿活动,心情急躁等,均为脑血管病易患因素.有脑血管病家族史比无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易患脑血管病,这是因为脑血管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现已成为威胁我国大城市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在许多城市中排在死因的前3位,它与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并称为人类的3大"杀手".脑血管病可累及各种年龄,但以50~79岁的人中最多见.据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增高,65~74岁组比35~44岁组患者高26.6倍,脑出血患者中以50~59岁发病率最高,脑血栓形成患者中以60~7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我国脑血管病患者首次发病年龄约23在6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40岁以后血管主要是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形成病变,医学上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在动脉壁上发生了多个由于脂质沉积和坏死所形成的灰黄色斑块,同时伴有纤维增生,从而导致动脉壁的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在一些较小的动脉,就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在严重的动脉硬化病变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变薄,向外膨出而形成动脉瘤.如果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就会导致动脉瘤的破裂,从而引起大出血.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动脉管腔狭窄,脑组织供血不足便引起眩晕,头痛和晕厥等;如果脑动脉管腔内发生血栓形成,就引起患者偏瘫,失语;如果粥样硬化所形成的小动脉瘤破裂,就会引起脑出血.年轻人患脑血管病吗 年龄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年龄越大,脑血管病发生率越高,甚至随年龄增高而急剧上升.所以一般认为,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近年来的研究和观察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在年轻人,这是因为该病的发生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有关.脑血管畸形还可以引起脑叶出血.年轻人患脑血管病的危险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另外,随着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深入研究,对其病因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掌握,尤其是脑X线体层扫描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年轻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有增多趋势.其主要原因仍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另外还有血管内膜炎,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等.其它年轻人常见的各种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贫血以及慢性肾炎引起的恶性高血压等,也可诱发出血性脑血管病.因此,要提高对年轻人脑血管病的警惕,加强对年轻人脑血管病的预防.年轻人脑血管病有哪些特点 年轻人脑血管病与老年人脑血管病有如下不同之处:年轻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与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不同.前者50%以上的病例可做出明确的病因分类,动脉硬化者不多见,而常见于其它疾病,如血液病,风湿性心脏病,偏头痛,动脉炎,妊娠期疾病,烟雾病,外伤等.在年轻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为高血压,子痫,出血性疾病或肿瘤出血.年轻人脑血管病以缺血性占多数,但也可以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年轻人脑血管病如能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病死率较低,功能恢复较快.幸存者75%左右可以完全恢复.脑血管病发病有季节性吗 寒冷的气候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紧张,导致体内血管收缩,血压增高;血管遇冷后还会变硬,变脆,容易破裂,从而导致脑出血.寒冷的刺激还可以使血流减慢,而冬季干燥的气候又引起血液浓缩而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这些因素都间接称为诱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夏季,闷热而潮湿的气候常使人感到憋气,胸闷,疲乏无力,头痛,情绪忧郁,从而引起血液粘稠,流动性差,这些均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生机会.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关系,其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一般认为冬季最高,春,秋季较低.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冬季气压高,气温低时脑血管病发病率高,尤其是气温骤降时,到医院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较平日明显增加.我国北方地处亚寒带地区,冬季寒冷季节长且气温很低,这对脑血管病的发病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我国北方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当然,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及主动采取某些相应的措施,故气候变化对机体健康不致产生危害作用.但是,当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机体一时不能适应时,或在年老体弱,患病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不良影响,促使脑血管病发生.知道了这一道理,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就要及时增减衣服,尤其是患有影响脑血管病发生的慢性病的老年人更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也称脑溢血.顾名思义,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即为脑出血或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后,血液在脑内形成凝血块,称为脑血肿.由于脑血肿有占位性及压迫性,故可影响脑血液循环而产生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所以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昏迷及偏瘫等症状.这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脑出血发病率占所有脑血管病的10%~20%,据流行病学调查,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24人首次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大部分发生在大脑半球,约占80%,其余20%可发生在小脑或脑干部位.现代医学认为,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患者几乎100%都有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长期血压升高,脑部硬化的小动脉就形成了粟粒大小的瘤状扩张,也称微动脉瘤.当血压因某种原因突然升高时,可以引起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另外,逐渐硬化的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也是脑出血的重要原因.脑血管弹性越差,血压越高,发病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控制高血压,增加血管弹性,是防止脑出血的重要措施.此外,少部分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以外的其它原因所引起的,又称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由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称为原发性脑出血;其它原因如外伤,血液病等所致的脑出血,则称为继发性脑出血.哪些人容易得脑出血 脑出血的发病在人群中有如下特点:性别:从人群分布上来看,男性比女性容易患病.无论男女,年龄增长是增加患病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据统计,40岁以后年龄组中,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成倍地增加.高血压:因为高血压可以造成血管壁动脉硬化,它可以使动脉血管弹性减弱,这样当血压升高时,快速流动的血液容易冲破管壁上的薄弱部分而造成脑出血.不良性格:有人报道,脾气急躁者发生脑出血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5倍.一般认为,个性过强,容易激动,遇事急躁,难以自制,以及爱生闷气,思虑过多,个性怪癖,不听劝告的人,均易发生脑出血.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盛怒之下会当场发生脑出血,说明人的情绪也影响血压升降和血管舒缩,剧烈的血压波动和血管收缩为发生脑出血提供了发病因素.遗传因素: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中有患高血压和脑出血者,其发病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另外,饮酒,吸烟,爱吃咸食和肥肉者容易患脑出血.从事紧张工作的人,由于高血压发病率比较高,故也容易发生脑出血.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也称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内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其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膜炎.其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动脉粥样硬化多侵犯较大或中等管腔的动脉.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板块及各种继发病变,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硬化斑块逐渐发展导致内膜破裂,形成内膜溃疡,易发生血栓形成.动脉内膜炎使动脉内膜粗糙不平,动脉弹性减退,也易于血栓形成.脑血栓的起病一般比较缓慢,病前常有头晕,头痛,以及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偏瘫,失语.常在安静时或早晨醒来发现一侧肢体不能活动,这是因为睡眠中特别是后半夜,血压下降最明显,血流缓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此时最易发生脑缺血.脑血栓形成时患者一般神志清楚,血压,脉搏,呼吸大多数无明显变化,有时也可急性发病甚至出现昏迷.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栓子的性质,大小,多少和阻塞的部位.脑血栓形成的死亡率比脑出血低70%左右,但由于栓塞所造成的神经系统障碍常不易恢复,所以有不少后遗症.哪些人容易得脑血栓 脑血栓在发病人群中有如下特点:年龄:40岁以后会逐渐出现动脉硬化,血管管腔狭窄,可使动脉供血量下降.由于缺血,缺氧,脑组织发生坏死,故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服药控制血压时,要避免血压下降过猛,否则服药剂量过大,会引起血压骤降,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脂蛋白,甘油三脂,磷脂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它是人体脂质代谢异常的表现.临床上常测定前3项作为指标.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可以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从而增加发生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均较非糖尿病者高,患者中约70%会发生全身性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称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5倍,以脑血栓形成较多见,常见为中等血栓或多发下血栓.另外,肥胖,血小板聚集性升高,高尿酸血症,遗传或家族因素,女性用雌激素避孕药,红细胞压积异常等因素都可增加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脑栓塞是怎么回事 医学上,把在人体血液循环中流动的某些固定物,如凝血块,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的碎斑块,脂肪组织及气泡等,称为栓子.当栓子堵塞血管后造成血流中断而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时,便出现与脑血栓相同的临床症状,称为脑栓塞.脑栓塞的患者中以青壮年居多,无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有心脏病史.起病急骤,是所有脑血管病发病最急的一种.患者在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就会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失灵,说话口齿不清或不会说话;部分患者有癫痫发作;50%~60%的患者起病时有短暂的昏迷,持续几分钟后即转为清醒,意识恢复时间较脑出血为快;有些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常有先兆性头痛,头痛一般在病患同侧,大多数为轻度头痛.脑栓塞的发病比脑血栓形成要快,其发病与脑血栓形成相同,主要是偏瘫失语,这些症状在发病之初就达到高峰,称为完全性卒中.医生给患者做体格检查时,可以发现患者有心房纤颤或心率不齐等,这些疾病都可以造成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而堵塞脑血管.怎样区别脑血栓与脑栓塞 脑血栓和脑栓塞虽然都属于脑血管病,其实不是一回事.从发病机理上讲,脑血栓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病变造成脑血管阻塞所致;脑栓塞则因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堵塞于脑血管而引起.从临床表现上看,它们有如下很多不同之处:发病年龄:脑血栓发病年龄较大,多在55岁以上;脑栓塞则多发生在20~40岁的中青年身上.病史:脑血栓患者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患者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形式:脑血栓多为缓慢发病,常在安静状态下如睡眠中发病;脑栓塞往往是在活动中,特别是在用力或情绪激动情况下突然发病.症状表现:脑血栓多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其偏瘫,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脑栓塞可有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偏瘫,失语等症状往往突然发生且较重.什么叫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引起的综合征.临床上分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又分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某些脑血管畸形破裂也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位于脑浅表部位的肿瘤尤其是血管性或血管丰富的其它肿瘤或易于侵蚀组织的恶性肿瘤胶质瘤,某些脑膜瘤,转移瘤,黑色素瘤等,也有可能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红斑狼疮等,某些血液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某些脑膜炎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炭疽杆菌脑膜炎等,脑回静脉血栓形成,局限性脑血管坏死及日射病也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但均少见.什么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它的特点是出现短暂性一过性,缺血性,局灶型脑功能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上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者临床表现为单肢无力,偏身无力,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单眼视力障碍等;后者表现为眩晕,眼花,视物呈双复视,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或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头面部症状与肢体症状不在同一侧,呈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由于这些障碍发生快,从无病到出现这些明显症状一般不超过5分钟,发作时间只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所以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发作频率不等,有的人反复发作数十次尚不完全发生中风,有的人发作1~2次便发生完全中风.为什么说小中风是中风的危险信号 虽然小中风是短暂性或一过性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小中风发作,就说明脑血管病的病损程度如脑动脉硬化已达到危险边缘,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狭窄已难以代偿而影响了脑血液供应,所以出现了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此时若不再积极治疗,病变将继续发展乃至血管管腔完全闭塞或堵塞,使血流中断,而发生完全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有人报道,小中风首次发作到完全性脑血管意外的时间为13~27个月.多数学者则认为,小中风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完全性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最大,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脑缺血发作尤应引起注意,因为较长时间的脑缺血发作比较短时间脑缺血发作更易损伤脑组织.已受损的脑组织,当再次发生小中风或受到其它脑供血因素的影响,就更容易发生完全性脑血管意外.另外,还有人报道,完全性脑血管意外的部位与小中风发作的部位具有一致性.所以,把小中风当作脑血管病即将发生的危险信号和警钟,是有科学根据的.而且实践证明,一旦发生小中风,如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后不但可痊愈,且对预防脑血管意外更有意义.什么叫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是脑动脉壁增厚,变硬而失去弹性的病理变化,可累及大,中,小3类动脉.从病理学角度可把脑动脉硬化分为3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是弥散性小动脉硬化;三是玻璃样变和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大都发生在较大的动脉和中等动脉,主要是血管内膜中有脂质沉积,积少成多就成为条纹或小斑块状,使动脉管腔变窄.弥漫性小动脉硬化,则多见于细小动脉.玻璃样变和纤维化则主要发生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最先也是动脉内膜发生改变,以后则 波及动脉中,外膜,使组织增生,管壁变窄,弹性纤维破坏,血管弹性消失甚至纤维化.以上3种不同病理类型所致的动脉管壁变性,概括起来统称为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因素有糖尿病,脂类代谢障碍,高血压病,吸烟,肥胖,内分泌紊乱,精神因素等,它是一个长久的病变过程,故预防从小做起,持之以恒.什么叫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与脑动脉硬化症是2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脑动脉硬化程度加重,造成普遍的脑血管血流量减少和广泛影响脑功能,并出现特有的临床症状时,才称为脑动脉硬化症.有脑动脉硬化不一定都有脑动脉硬化症,因此当有些人被医生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时,不必惶恐忧虑,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脑动脉硬化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3大组:神经衰弱症候群:患者常诉头晕或头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减退尤以近期记忆力减退明显,思维缓慢,工作能力下降,有人还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心悸等.脑动脉硬化性痴呆:患者出现对时间,空间,人物定向力差,计算能力减退,性格改变,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反映迟钝,行为幼稚,不拘小节等.严重者可出现猜疑,迫害妄想,错构虚构等.假性球麻痹:所谓"球"是指脑干的脊髓.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锥体束征,四肢肌张力高,有难以自我控制的强哭强笑,吞咽困难伴有咳呛,流涎,还可有运动迟缓,面无表情等,偶有尿失禁.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逐渐发生脑动脉硬化,脂质代谢障碍是已被公认的重要因素.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对预防此病有作用.何谓血管性痴呆 痴呆是指不伴有明显意识障碍的,获得性的大脑皮层高级功能的全面障碍.其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记忆障碍.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社交技巧障碍.③已获得的技能减退.④控制情绪反应的能力减退.⑤症状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供血障碍所致的痴呆,任何脑血管病都可以引起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可分为几种类型 根据临床类型,可将血管性痴呆分为3型:一般型:脑部有广泛的动脉硬化,以一般的精神功能降低即痴呆症状为主,70岁以上者多数此型.局限型:脑动脉硬化主要局限于某一动脉,在该动脉支配区域内引起脑损害,以局部症状包括神经学的局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以局限型症状为主的患者,年龄多在60~65岁.混合型:是以上2型的混合型.脑血管病的原因与诱因引起脑血管病的原因有哪些 脑血管病的原因众多复杂,概括起来有以下8种: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原因,70%的脑血管病患者患有动脉硬化.目前医学界公认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血脂的调节发生障碍,久而久之,硬化斑块在血管壁上愈积愈多,愈积愈大,致使管腔变窄而弯曲,加之与凝血有关的血小板聚集在内膜损伤处,以致血管阻力增加,血流缓慢,最终逐渐生成血栓,导致脑血栓形成.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关系密切,常相伴发生,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病因.有关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的患者86%有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的先天性病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它包括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多发性小动脉瘤可以反复破裂出血.脑血管的炎症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均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发生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栓子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风湿性心脏病所引起的脑栓塞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复发.代谢性疾病中以糖尿病与脑血管病关系最为密切.脑血管病患者中有30%~40%患有糖尿病,有的患者是在脑血管病发生后才发现糖尿病的.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比同龄的无糖尿病者严重.糖尿病所致的脑血管病,以脑血栓形成为多见,脑出血较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可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在白血病中,有20%~25%的患者死于颅内出血,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时脑血管病还可发生在白血病确诊之前.中毒,外伤,电击伤,脑瘤及脑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脑血管病.性别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密切吗 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来看,一般地说男性多于女性,为1.3~1.5:1.可见,性别与脑血管病有关.综合有关资料发现,脑出血的发病率:男性为57%,女性为43%;蛛网膜下腔出血:男性为55.21%,女性为44.79%.这些数据提示,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男性比女性好发.男性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1.男性患高血压者多于女性.2.男性吸烟与饮酒者比女性多,不良的嗜好容易过早诱发中风.资料还表明,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69岁以前,男性比女性多见,男:女为3:2;而在70~79岁,女性反比男性多见,女:男为3:2.这说明,脑血管病好发于较年轻的男性和年纪较大的女性.这一差异的出现,可能与妇女绝经之前雌激素分泌较旺盛,抑制了动脉硬化的形成有关;到了绝经期后,雌激素的分泌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就开始高于男性.吃盐多的人易发生脑血管病吗 据世界各地的统计,发现脑血管病死亡率和盐的摄入量有关.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会议认为,盐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因为不少地区调查证实,盐的摄入量和血压高低水平有关,而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发病率有关.例如,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人群摄盐量相当大,每人每天为15~20克以上,84%的成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脑血管病患病率很高.在我国,对不同地区的人群进行调查时也发现有类似情况.在动物实验中亦已证实,盐能加速高血压的发展,并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成人每天盐的生理需要量在1克以下,但实际上每人每日食盐量要超过10克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希望高血压患者的每日食盐量为3~5克,中度限制盐的摄入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可以减轻心脏,肾脏以及血管负担,对预防高血压是有益的.吸烟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吸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其危害性已被公认.因为烟草中含有二十多种有毒物质,尼古丁便是其中的一种.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还可以加速动脉硬化,并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使血液凝固性和粘稠度增高,以致血流缓慢,为脑血管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资料表明,烟瘾大,吸烟时间长,吸烟量大者,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5倍.饮酒与脑血管病有关吗 饮酒无度或经常饮用含有酒精浓度高的烈性酒,尤其是在空腹时饮酒,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或处于抑制状态,血压升高,心率加速,易促脑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生活中因饮酒不当而发生脑血管病的例子并不少见.有人发现,酒瘾大,酒量大,每天饮酒者,比一般人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多1倍,甚至1次超量饮用烈性酒也可成为脑血管病的诱因.饮酒已被列为诱发脑血管病的因素之一.脑血管病会遗传吗 在脑血管病患者中,遗传因素表现的比较明显,一些具有脑血管病遗传素质的人常成为脑血管病的易患者.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父母死于脑血管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4倍;直系上代有脑血管病者,其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要高2.5倍.有学者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属进行过调查,发现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比较高,血管张力不稳定,并有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他们的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亦差.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属中,高胆固醇血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率较高;在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庭中,除高胆固醇血症以外,呈低凝状态的倾向较多见.上述资料说明,有些脑血管病患者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可见,脑血管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在脑血管病的病因研究中,环境因素作为外因,而遗传因素常作为内因之一已引起重视.因为在同样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有的人不发生脑血管病,有的人则发生脑血管病,这就涉及到不同"遗传易感性".因此在预防脑血管病的研究中,应重视遗传因素,探索和改善可能导致脑血管病的遗传缺陷,为预防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作出贡献.为什么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对脑血管病的影响主要在于加速脑动脉硬化过程.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都是引起脑血管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人们习惯把高血压和脑血管病联系在一起,因为几乎80%以上的脑血管病均与高血压有关.大量资料和临床观察认为,血压的高低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成正比.据统计,93%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6%的脑血栓形成患者亦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与血压正常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比例为7:1.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比血压正常者高4倍.长期随访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是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由此可见,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祸根.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患者约70%有动脉硬化症.脑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脑部的大动脉和中动脉,受累的动脉内膜深层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管腔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管腔阻塞即发生脑血栓.临床发现,一旦发生脑动脉硬化,硬化的脑动脉内皮细胞损害处就容易形成血栓,且有的血栓进展速度很快.在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压增高者要比血压正常者高4倍.血压过低也会引起脑血管病吗 血压过低也是会引起脑血管病的.正常人的脑血管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一种自身调节功能.当脑血管有病变时,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就要在较高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当血压过低时,脑血管不仅不扩张,甚至发生脑血管痉挛,以致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梗塞;在血压过低时,脑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使血液粘度升高,形成血栓,从而发生脑血管病.血压过低时发生的脑血管病一般是缺血性的,因此有动脉硬化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避免血压过低,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时切忌速度过猛,过快.因此血压过低的老年人不要产生麻痹思想,脱氧也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肥胖的人是否更易患脑血管病 肥胖与脑血管病并无直接的关系.但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而这三者又均为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肥胖为脑血管病的间接危险因素.大量临床观察认为,肥胖者的突然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86倍.与一般人比较,肥胖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要多40%.肥胖者常伴有内分泌代谢紊乱,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较高,体内脂肪占体重的25%~35%,容易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据调查,40~60岁的男性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发生高血压的机率多1.445倍,糖尿病多1.9倍,冠心病多5倍,脑血管病多0.5倍."肥人多中风",这是古人从大量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肥胖者比消瘦者更易发生脑血管病,而且一旦发生,其死亡率要比一般人高2倍.因此,防止肥胖对预防脑血管病是有益的.高脂血症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脑血管病 血脂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游离脂肪酸等,血脂含量超过正常值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导致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可引起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是有关的.近年来,对脂肪饮食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又有新的看法.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喜欢食用大量的海洋生物.但他们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另外有的动物实验亦证实,给患高血压的大鼠饲高胆固醇食物后,血压下降,小动脉坏死病变被抑制,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下降.这与有的学者发现血清胆固醇水平较低的地区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高的看法是一致的,可见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坏.在脂质代谢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胆固醇和蛋白质结合所形成的3种脂蛋白中,有一种叫做高密度脂蛋白,它能将沉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剥离下来并带回肝脏,进行处理.这种高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可以减轻动脉硬化.因此,中老年人在饮食上既不能片面限制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于喜食肥甘,要合理科学的安排饮食.心脏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血管病 心脏病常常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由心脏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分为2类:1.心脏瓣膜的炎性赘生物脱落或心脏附壁血栓及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入脑血管而发生脑栓塞.2.心功能不全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加上患者脑动脉硬化,血管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脑血栓.据统计,患有冠心病的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率要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冠心病是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不仅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而且容易发生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占脑栓塞的40%~90%.其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复发,2年内有30%复发,6年内有半数复发.这是因为心脏赘生物可反复脱落进入血液,阻塞脑血管.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容易伴有脑血管畸形,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亦可发生脑栓塞.国外学者报道,心肌梗塞后的脑血管病发生率约为87%,多发生在心肌梗塞后的4~20天.当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频繁早搏,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时,均可使脑循环血流量减少,加上已有的脑动脉硬化就更增加了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血管病 糖尿病属于脑血管病的诱因之一.据国内资料统计,约有20%的脑血管病同时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程度亦较严重,能累及大小动脉,引起心脏肾脏脑下肢眼底等的动脉硬化.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关系那么密切呢 其原因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中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而使葡萄糖的贮存量减少,大量脂肪被分解为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尤以胆固醇增加更为显着,以致造成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血管病变和大动脉硬化2种病变.糖尿病除了引起动脉硬化之外,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亦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常呈高凝状态,血小板凝聚机能亢进,血液有不同程度的凝固现象.此外,患糖尿病时,激素调节能力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凝聚粘附性增高;胰高血糖素增多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相对缓慢.这些因素均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促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颈椎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血管病 正常情况下,颈椎通过颈部的活动而发生变位,人在低头时颈椎趋于前屈,仰头时颈椎趋于后伸.这种变位运动,不会使椎体出现前后错动,因为椎间盘富有弹性,并有调节锥体活动变为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逐渐劳损,其弹性和变位能力减退,在低头或仰头时,椎体容易出现前后错动.椎间的纤维环附着在椎体的边缘,这种错动使纤维环反复牵拉而刺激椎体的边缘,使骨质增生发展至骨刺.骨质增生可以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狭窄或痉挛,造成脑部血流不足,因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耳鸣,甚至出现行走中猝然跌倒的情况.这些症状常于头部转侧时明显,头部正位时则明显减轻.头部位置的改变,能改善椎动脉受压程度,以致脑供血获得部分好转.有时一些老年人在猝然跌倒后又能自己爬起并继续行走,就是这个道理.在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颈椎病加重脑供血不足,可使脑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更慢,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多,更易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患有颈椎病者在转头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压迫椎动脉而起起脑血管病症状.口服避孕药与脑血管病有关吗 口服避孕药与脑血管病有关.据美国统计,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一般人高数倍.据报道,脑血管病合并症的产生与口服避孕药时间的长短无明显关系,但与用药剂量多少有关.外国人用药剂量偏大,所以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我国常规剂量为国外的14~18,且雌激素含量低,因此副作用及合并症明显低于国外.除剂量外,这种差异也可能与种族因素及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口服避孕药常与以下疾病有关:高血压:服用避孕药可使少数妇女发生高血压或使原有的高血压恶化,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动脉粥样硬化:文献报道,口服避孕药的年轻妇女易发生冠心病和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业增高.孕激素类避孕药可使妇女血清胆固醇增高,复合型避孕药可使人变得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均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脑栓塞:口服避孕药易诱发颅内,外动脉闭塞,尤其对35岁以上的妇女影响可能更大.其发生率与应用时间长短无明显关系,与雌激素的含量有密切关系.病理检查和脑血管造影发现,血栓栓塞最常发生于大动脉起始部.有人观察到,服避孕药引起的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有其特殊的规律,即头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随之而来的是脑供血不足,最终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大约有半数患者在脑血管意外发生前有多次头痛或头痛加剧症状.注意特殊发展过程,在一般脑血管疾病中是罕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较少见.避孕药能引起脑血管变形,内膜增厚,弹力消失即动脉硬化,因此容易引起颅内动脉或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还有哪些慢性病可以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中,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动脉病,如变态反应性和肉芽肿性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病等.它们均可引起血管壁的显着炎症病变,使管壁粗糙或被破坏,管腔狭窄,因而引起颅内及全身动脉的多发动脉瘤形成,血栓形成和梗死.伴发以下疾病的血管痉挛,如偏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等.由于异物刺激如血液,造影剂等可引起局部血管的痉挛性收缩,其结果也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坏死.引起血液粘滞性增高及血液凝固性增高的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综合征,异常球蛋白血症等均可以引起血液粘滞性增高;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血小板增多症,狼疮抗凝物质的存在,肾病综合征等可引起血小板凝固性增高.另外,引起脑栓塞的栓子的来源又很多,如心脏瓣膜病,心脏纤颤,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等引起的心源性栓子脱落等;肺动静脉畸形,卵圆孔未闭伴分流,肺静脉栓子形成则引起逆行性栓塞和肺源性栓塞.还有哪些慢性病可以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 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原因是血液成分异常,如血小板的严重减少.这也是此类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死原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颅内出血即是一例.另外,血友病,低纤维蛋白血症,急性白血病,肝病晚期,胶原病,淋巴瘤等遗传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也是引起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因此,患有上述内科疾病者,应注意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对于年轻的及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检查是否同时合并其它内科疾病.哪些因素诱发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的发病呈急性,突发性,但其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会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从而发生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很多,这些诱因与患者的内在病理变化相互影响,可促使病情突变而诱发脑血管病.据调查,约60%的患者可以找到各种诱发因素,尚有40%目前还查不出诱因.脑血管病的诱因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情绪不佳生气激动等.②饮食不洁暴饮暴食,饮酒不当等.③过度劳累.④用力过猛.⑤超量运动.⑥气候变化.⑦突然坐起或站立等体位改变.⑧妊娠.⑨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肥胖病等.⑩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等.○11大便干结.○12看电视过久.○13用脑不当.这些诱因几乎都与血压的波动和动脉硬化有关.为什么用力过猛能诱发脑血管病 用力过猛能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劳损,有时还可以发生骨折,但最致命的还是对内脏的严重损害,如常见的脑血管破裂而突然发生脑血管病.用力过猛可使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加强,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对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友病,高血脂等疾病者不利.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忌用力过猛,以避免引起脑血管破裂或脑血管栓塞.为什么过度疲劳会诱发脑血管病 在脑血管病的诱因中,以过度疲劳最为多见.年过50岁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常见老年病的人,过劳极可能成为发生脑血管病的诱因.所谓过度疲劳,多指在进行一项活动和工作时超过自己所能负担的限度,如经常工作到深夜,睡眠不足,家务或应酬过忙,看电视时间过长,旅途疲劳未能得到充分休息等.疲劳能使机体处于虚弱和被动的状态.消耗体力和精力后,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减弱,还会发生情绪的变化如烦躁易怒,心情不宁,精神萎靡和食欲下降.这样,在体虚的情况下,病情很容易突变.性格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在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别人的,稳定的个性特点.例如,有的人做事干脆麻利,有的人则缓慢而沉着;有的人勤勤恳恳,有的人确懒懒散散;有的人情绪忽高忽低,有的人情绪总是平平稳稳,这些都是性格的不同体现.在一般情况下,人的个性一旦形成,是相对稳定的.在研究脑血管病的诱因时,发现性格与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性格急躁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5倍.爱生闷气,思虑过多而难以自抑的人,也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强,过分自负,固执,好争辩,容易冲动,急躁,紧张等A型性格的人或具有A型行为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其它人要高,而且容易发生高血压和脑血管病.个性怪癖,情绪低沉,固执刻板,抑郁的内向性格的人亦容易诱发脑血管病.为什么不良情绪能诱发脑血管病 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突然影响或长期影响所产生的适应性反映.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活动.情绪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包括喜悦,欢乐,愉快,喜爱,满意,适意及舒畅等.这些好的情绪能为神经系统增添新的动力;消极情绪包括忧愁,烦躁,愤怒,惊慌,恐惧,痛苦及嫉妒等.这些不良情绪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产生呼吸频率紊乱,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一系列机能变化.在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中,情绪激动,紧张焦虑占重要的位置.临床医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与临床观察证实,不良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及下丘脑下部的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致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已经变硬,变脆的动脉压力增大,容易在管壁薄弱处发生破裂,导致脑出血或血栓形成.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脾气急躁易怒,感情过分激动者,以及性格孤僻,心情苦闷者易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为此,学会自我调摄情志,避免不良情绪产生,是预防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脑血管病的预防与预测脑血管病可以预防吗 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性越开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方面探索脑血管病的预防措施.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看,脑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根据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先兆和实验室检查就可以预测脑血管病,如在脑血管病先兆信号出现后,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就有可能避免脑血管病的发生;又如糖尿病患者平时重视血糖,血脂,血液粘稠度的控制,经常用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就能降低血液的"粘,稠,浓,聚",达到预防脑血管病的目的;又如自从降压药问世后,世界各国因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发病率有了较明显的下降.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是很多的,内在的,遗传的,特别是外界的因素.所以,预防措施必须是综合性的,而且要认真对待,处理得法,不可忽视.怎样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年龄在40岁以上又具备某些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应定期检查身体,并积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高血压是发生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脑血管病的一个中心环节.所以,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并长期观察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处理.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脑血管病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须立即予以系统的治疗,以避免发生完全性脑血管病.重视脑血管病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嗜睡,性格反常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脑血管病的发生.消除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及时治疗可能诱发脑血管病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为什么说防治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脑血管病是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同时也强调指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显着好处是脑血管病发病率少了.可见,防治高血压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据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发现,从高血压至脑血管病平均病程为15年左右.但有不少高血压患者病程已达20~30年,甚至更长,却并没有并发脑血管病,这就是长期治疗高血压的结果.把血压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不仅可以减少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血管损害,并且能明显减轻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有人对长期检查防治高血压与断断续续治疗的2组患者分别作了随访.其结果表明,长期治疗高血压者,脑血管病的发病机会减少,存活时间较长;断断续续治疗或不治疗者脑血管病发生率高,死亡率也高.由此可见,长期而有效地防治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已经确定为高血压者,应该认识到高血压的治疗的关键将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必须坚持治疗.为什么说防治动脉硬化也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关键 一般认为,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是一对患难兄弟.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而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可以说,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关键之一.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如何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等脂类物质的含量来降低动脉硬化,如采用足够的维生素和适宜的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饮食等.植物油,瘦肉,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可以降低胆固醇,体育锻炼可降低甘油三脂等,服用月见草油,血脂平,各种维生素等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动脉硬化的缓慢隐匿发展,可以长期无明显症状,常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据文献报道,动脉硬化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20岁左右的人即有脑动脉弹性减退的趋势,40岁以后逐渐明显,50岁以后便出现了症状.为此,预防动脉硬化应从儿童及青年期开始,如从小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防止肥胖等,对预防动脉硬化是很有益处的.从动物实验及人类观察中发现,硬化动脉中的附壁血栓斑块仍可消除.故对处于脑动脉硬化早期的人,若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阻止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恶化.怎样从饮食上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饮食习惯对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饮食是预防脑血管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因为高血脂是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饮食是影响血脂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饮食中要限制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奶油,鱼子等;应进食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芝麻油等,这些植物油可以促进胆固醇代谢及增加其排泄来降低血脂,对预防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好处.摄入高蛋白的饮食,如鱼,瘦肉,豆制品,脱脂奶,鸡蛋等,可以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避免高指食物的摄入.要根据每日的活动量来制定饮食中的总热量.主食不要吃的过多,以每顿八分饱为宜.否则,大量进食不但会使人发胖,而且容易诱发糖尿病及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减少每日钠离子的摄入及增加富含钙,钾的食物.大量的钠盐摄入,会使钠,钙交换失衡,使钠在体内滞留过多,引起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而导致高血压.进食富含钾,钙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内钠盐的排泄,调整细胞内钠与钙的比值,降低血管紧张性,避免脑血管病的发生.富含钙的食品有牛奶及乳制品,水果如山里红,核桃等,水产类如虾,蟹,鱼,海带等.而富含钾的海产品有紫菜,海带,干贝,虾米;蔬菜有土豆,菇类及豆类;水果有西瓜,哈密瓜,柑橘,香蕉等.多进食新鲜蔬菜和瓜果,以增加无机盐钙,钾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纤维素的摄入.饮食中的纤维素不仅可以防止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而且可以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高蛋白饮食能预防脑血管病吗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亦是人脑记忆的物质基础.据有关研究,机体中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增高时有预防脑血管病的作用.其预防脑血管病的原理可能为直接通过神经中枢调整而降低血压,增加钠盐从尿中排出,以及通过改善血管壁的弹性和通透性来完成的.高蛋白饮食对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平时可以多吃些瘦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鱼肉,牛奶,豆制品等.饮茶能预防脑血管病吗 茶叶含有化学成分四百余种.茶叶中的茶多酚有收敛,凝固细菌蛋白质的作用,故有杀菌消炎之效.它还有维生素P的作用,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弹性和微血管壁的渗透能力,故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换言之,饮茶预防了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近年来有人报道,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棕色粉末——茶色素,对防治老年人动脉硬化相当有效,口服后有效率在80%以上;茶叶中的茶素能刺激神经,兴奋精神,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茶叶中的茶碱可以帮助溶解脂肪,有解腻减肥之效.所以饮茶对食肉较多,运动较少的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虽然饮茶对脑血管病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但如用之不当,也有一定的危害性.故茶宜常饮,不宜多饮.体育锻炼对预防脑血管病有何益处 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脑血管病,可给脑血管病易患者带来以下益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脑的血流量.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长期锻炼能降低体重,防止肥胖.可见,体育锻炼是预防脑血管病不可缺少的方法.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持之以恒进行锻炼,以达到防治的目的.综合性预防脑血管病的措施有哪些 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危险因素多,诱发因素也非常多,所以,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长期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病,脑动脉硬化等可能导致脑血管病的因素.重视和加强对脑血管病各种先兆的发现和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一切可能诱发脑血管病的因素,早期采取防范措施,长期坚持,必见成效.开展对脑血管病患者是中风预测,并进行定期随访;普及有关知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共同做好预防工作.对脑血管病易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医学保护措施,强调综合性治疗.怎样消除脑血管的诱发因素 消除和避免诱因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消除过分的喜悦,愤怒,焦虑,悲伤,恐惧及惊吓等因素,学会自我控制,增强自身休养,保持乐观,遇事不怒,心胸开阔等健康情绪,可能避免发生脑血管病.因饮食不当诱发脑血管病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故应避免暴饮暴食及酗酒.过度劳累可以诱发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易患者,应做到起居有节,不要做任何超过体力和精力所负担的事情如长途旅行,家务或应酬太多,突击加班等,避免过度劳累.用力过猛可以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可严重损害心脏或使脑血管破裂.因此,有脑血管病易患因素者,应避免搬抬重物,屏气用力等,体育锻炼时不要做剧烈运动或超量活动.其它方面还有以下几点;①气候变化时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②不要用脑过度.③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不要跌跤.④起床,转头,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血压情况,坚持长期服降压药.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为什么说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报完全性脑血管病最明确的信号,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及时给予治疗,完全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就可以避免或推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控制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据有关资料统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脑血管病的可能性比无症状者高16倍.约10%在一年内发生脑血管病;30%~40%在五年内发生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反复出现是将发生完全性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具有发作突然,消失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等特点,很容易使人在思想上麻痹而不加防范,以致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发成脑血管病.有些人在患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思想上提高警觉,积极采取防治措施,这样即使以后发生脑血管病,时间也会向后推迟,病情也会轻些.因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旦发生就应抓住不放,除了控制病情外,还要预防再发.长期采取预防性措施,可使大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避免脑血管病的恶果.怎样才能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引起脑出血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只要消除各种隐患,就可以预防脑出血的发生.积极防治高血压,这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经常测量血压,将血压稳定在一定的安全水平上.保持情绪轻松愉快,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遇事不恼怒,情绪稳定,这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坚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如骑自行车,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系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防止肥胖,使血压保持正常.在脑血管病的各种发病因素中,众多研究认为,气候变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例如高血压患者遇到寒冷气候时,血压可急剧升高,容易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时屏气用力引起脑出血.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服用维生素C,增加血管的韧性.当有血压升高,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或出血倾向时,应积极治疗,以免导致脑出血.如何预防脑血栓形成 预防脑血栓形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正确控制血压,将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也勿将血压降的过低.低血压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脑血管栓塞.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能导致脑血栓形成的各种疾病.对于已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和病史者以及有冠心病病史者,应长期预防治疗.不吸烟,不大量饮酒.定期检查,最好每年检查1次胆固醇和血脂.如发现血脂或胆固醇升高,就应该控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并进行适当的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可连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次,每次1片50毫克,亦可早,晚各服1次.对于有出血性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的患者,阿司匹林应视为禁忌.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上述出血倾向,应立即停药.哪些患者宜进行中风预测 中风脑血管病预测的应用对象为:凡是具有中风倾向或中风危险因素的人,都属于中风预测的对象.一般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可能引起脑血管病的一些主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者,应列为中风预测的对象.凡具有明确的脑血管病家族史,肥胖者,若伴有神经衰弱症候群或肢体麻木,全身无力,则应该作中风预测.既往患过脑血管病发作的患者,应做中风预测检查.中风预测对象还包括出现过脑血管病先兆,如头痛,眩晕眼底出血,经常鼻出血的中老年人.对上述对象进行预测后,针对其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地减少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哪些检查项目可以预测中风 在确定中风预测对象后,对他们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特殊项目检查,以便了解易患者具有哪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来分析判断是否有脑血管病的可能性.中风易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血压,心电图,眼底检查,血脂,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血液流变学检测等.血压的测量是易患者常规而重要的项目,血压的高低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率,心律情况及心肌是否缺血,缺氧,有利于掌握心脏和冠状动脉供血状况.眼底检查有助于了解视网膜血管有无早期硬化,渗出,充血等情况,以便窥测脑血管硬化的程度.血糖,血脂的测定,可以了解有无糖尿病分高脂血症.血常规可以了解红细胞情况,可判断血液粘稠程度.尿常规检查是为了了解肾功能,因为高血压和肾动脉硬化可影响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了解血液粘稠度及血小板聚集性,凝固性等变化.特殊检测项目包括脑血流图,超声多普勒,甲皱微循环等.脑血流图的检查有助于脑动脉硬化的诊断;超声多普勒测试检查便于了解颅内动脉是否狭窄和阻塞;甲皱微循环检查可间接了解血管硬化程度和微循环状态.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脑血管病有什么关系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凝聚性及凝固性的学科,检验内容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的检验,对于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好坏的判断等有重要作用.从实验室和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都有明显的异常.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总体平均值比正常人明显增高,且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的加重或好转,血液流变学的化验值也相应地增高,接近或恢复正常.出血性脑血管病除红细胞压积和全血比粘度可下降外,其余各项缺血性与脑血管病相仿.患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当检查出有4~8项血液流变学值异常时,有的可在1周~2个月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肌梗塞或冠心病.血液流变学检查有何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以下意义:对于区别脑血管病是缺血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的并发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