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环孢素a后恶心厌食症状停药后多久消失?

头晕,恶心,厌食怎么办
健康咨询描述:
我上个周出汗之后吹空调,得了热伤风从那之后一直头疼犯恶心,不想吃饭。吃了感冒药以后症状也没有缓解,还变得嗜睡朋友说我可能是体虚叫我去开中药吃,吃了两天也没什么好转,而且我很讨厌中药的味道,恶心呕吐变得更严重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普通的感冒会头晕恶心厌食吗,我到底应该吃些什么药呢(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21:50:39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你好!你这种情况是喝中药和吃西药过多导致的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得赶紧停药.你感冒发烧是由于你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所致,不能长期吃药的,尤其是中药,影响进食后进一步削弱你的免疫力.所以现在你不需要上医院.药物也尽量少吃.吃感冒药物多了经常会引起头晕脑胀的.感冒软胶囊,抗病毒口服液,头孢都不能长期吃的,抓紧停药.
百度智能推荐
其他信息专家观点、医患问答、经验分享
恶心(nausea)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
网友经验分享
浏览:188·
浏览:386·
浏览:604·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
参考价格:¥14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参考价格:¥13.8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Server is too busy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 灰指甲的口服新药伊曲康唑与酮康唑比较
灰指甲的口服新药伊曲康唑与酮康唑比较
伊曲康唑是治疗灰指甲内用药新一代的口服抗真菌药,为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伊曲康唑有伊曲康唑胶囊,包括美其名曰扶,易启康,斯皮仁诺,还有伊曲康唑注射液和伊曲康唑口服液.伊曲康唑对各种真菌和其它酵母菌有抑制作用.伊曲康唑与临床上治疗灰指甲的另一抗真菌药酮康唑相比,据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文献介绍伊曲康唑治疗后比酮康唑治疗后效果好.其介绍如下:病倒入选标准,均为门诊患者,近一年来未接受过系统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妊娠和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以及肝功能不全不进入观察对象.用药前均查肝功能正常.治疗分3个疗程,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天,连用一周,停3周为1个疗程,共12周,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对照组每日口服酮康唑2次,200mg/次,连用20周,半个月复查且功能1次,停药半年后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伊曲康唑治疗用药后3例有厌食,恶心,腹痛,1例便秘,月经紊乱,停药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无异常,其它求见不良反应。服用酮康唑中有8例有胃肠道不适,恶心,头痛,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停药后恢复正常,其它未见异常。实验证明伊曲康唑比酮康唑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治疗3个疗程后,甲角质中的药物浓度能够维持至少6个月的时间,在皮肤汗液中也同样存在,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复查肝功能均无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癣的最理想新一代的药物。
上一篇:Watson制药公司9月26日宣布,美国FDA批准其销售仿制药沙丁胺醇(accuneb)用于治疗哮喘。Watson公司计划立即发布沙丁胺醇吸入剂,并且将获得为期180天的独家市场推广权。这种药物是DeY&L.P.公司的&……
下一篇:免疫调节剂提高儿童抵抗力和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卡曼舒(羧甲淀粉钠溶液)调节小儿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小儿因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及由此诱发的哮喘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营养不良等。……
关注本问答的用户还关注了环孢素胶囊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环孢素胶囊
环孢素胶囊,适应症为肾、肝和心脏移植:本品适用于预防肾、肝和心脏同种移植的器官排斥反应。本品可与硫唑嘌呤和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本品适用于治疗重度活动性、对甲氨喋呤无足够反应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对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无足够反应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可联合使用本品与甲氨喋呤。牛皮癣:本品适用于治疗对至少一种全身性治疗(如放射性治疗(如PUVA)、树脂或甲氨喋呤)无反应的成年、非免疫损害的重度(即病变广泛和/或致残)、难治性、斑块性牛皮癣病人,或禁用(或不耐受)其它全身性治疗的病人。本品很少有反弹现象发生,大多数发生患者是因为终止用药所致。用途分类其他免疫抑制剂
本品是改进的环孢素口服剂型 ,内容物为类白色至黄色不透明半固体,在水性环境中形成水分散体。(1)25mg/粒、(2)50mg/粒、(3)100mg/粒应每日两次给予本品(BID)。建议以一贯的时间表给药,固定每日服药时间和与饮食的关系。葡萄柚和葡萄柚汁影响代谢,升高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因此需避免。新近实施移植术的病人:可在移植术前4~12小时或移植术后给予本品的起始剂量。本品的起始剂量随移植器官和免疫抑制方案中包括的其它免疫抑制剂而变化。对于新近移植的病人,本品的起始剂量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相同。可从美国移植中心1994年的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应用调查中查到本品的起始剂量。肾移植病人的平均起始剂量为每天9±3mg/kg (75个中心),肝移植病人为每天8±4mg/kg(30个中心),心脏移植病人为每天7±3mg/kg(24个中心)。总日剂量平均分为两份。然后将本品的剂量调整至能够达到预定的环孢素血浓度。如果采用环孢素谷浓度,本品的靶范围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相同。本品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采用相同的环孢素谷浓度靶范围时,给予本品后的环孢素暴露程度更大(参见【药代动力学】),应根据临床对排斥和耐受性的评估仔细调整剂量。对于维持治疗来说,较低的本品剂量已足够了。一开始就采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进行辅助治疗的泼尼松逐渐减量方案似乎能够达到相似的效果。一个以病人体重为依据的代表性给药方案是:头4天从每天2.0mg/kg开始,在其后1周内逐渐减至每天1.0mg/kg,2周后减至每天0.6mg/kg,1月后减至每天0.3mg/kg,2个月后减至每天0.15mg/kg,并以此剂量为维持剂量.甾体药物的剂量应在病人状态和移植物功能的个体化基础上更加缓慢地逐渐减量。必须根据病人的临床状态调整泼尼松的剂量。移植病人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转向金格福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对考虑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转向本品的病人,应采用与以前使用的环孢胶囊(非改进品)相同的日剂量开始冶疗(1:1剂量转换)。随后,应将本品的剂量调整至能够获得换药前的环孢素血谷浓度。本品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型)采用相同的环孢素谷浓度靶范围时,给予本品后的环孢素暴露程度更大(参见【药代动力学】)。怀疑对环孢胶囊(非改进品)吸收差的病人,需要不同的给药策略(参见对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吸收差的移植病人)。对某些病人,血谷浓度的升高更显著,可能有临床意义。在血谷浓度达到转换前水平前,强烈建议在转向本品后,每4~7天监测一次环孢素血谷浓度,此外,在转换后头2个月内应每两周监测一次临床安全性指标,如血清肌酐和血压。如果血谷浓度在理想范围之外且(或)临床安全性指标恶化,则必须相应调整本品的剂量。对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吸收差的移植病人:如果病人的环孢素血谷浓度比相应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口服剂量的预期值低,则他们可能对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环孢素的吸收较差或不一致。转向本品后,这些病人的环孢素浓度很可能会更高。由于转向本品后环孢素生物利用度升高,环孢素血浓度可能会超过靶范围,若病人转向本品时剂量大于每天10mg/kg,必须格外谨慎。必须根据环孢素谷浓度、耐受性和临床反应个体化调整本品的剂量。对这一人群,应当更频繁地监测环孢素的血谷浓度,至少每周两次(如果起始剂量超过每天10mg/kg,应每天一次),直至浓度稳定在理想范围内。类风湿性关节炎:本品的起始剂量是每天2.5mg/kg,分两次(BID)口服。水杨酸酯、非甾体抗炎药和口服质皮质类固醇可继续使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一般在4~8周内开始发挥作用,如果临床效果不充分,而耐受性良好(包括血清肌酐在基线上30%以内的情况),可在8周后将剂量增加每天0.5~0.75mg/kg,并在12周后再次增加,达到极限每天4mg/kg。如果治疗16周不见效果,应当终止本品的治疗。不论何时,为了控制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血清肌酐升高(超过病人治疗前水平的30%)、或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应将剂量降低25%~50%(参见【注意事项】)。如果减量对控制异常无效,或者不良反应异常严重,应停用本品。本品与推荐剂量的甲氨喋呤联用时,起始剂量和剂量范围不变。当合并使用剂量高达每周15mg/kg的甲氨喋呤时,大多数病人可以用剂量为每天3mg/kg的本品治疗。长期治疗资料有限。一般说来在停用环孢素4周内,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性反弹明显。牛皮癣: 本品的起始剂量应为每天2.5mg/kg,分两次(每天1.25mg/kg,BID)口服。病人应当保持此剂量至少4周,以避免不良反应。如果病人到那时还未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改善,应以2周为一个间隔,增加病人的剂量。依据病人的反应,应当将剂量增加大约每天0.5mg/kg至最大每天4.0mg/kg。不论何时,为了控制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血清肌酐升高(超过病人治疗前水平的25%),或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应将剂量降低25%~50%。如果减量对控制异常无效,或者不良反应异常严重,应停用本品(参见【注意事项】,牛皮癣病人的特殊监测)。一般说来,病人的牛皮癣临床表现在2周内会表现出一些改善。达到疾病的满意控制和稳定化需花费12~16周。本品剂量调定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51%病人在8周后、79%病人在12周后,牛皮癣改善75%或更多(根据PASI计算)。如果以每天4mg/kg或病人的最大耐受剂量治疗6周不见效果,应当终止本品的治疗。一旦病人得到了充分的控制,表现稳定,则应降低本品的剂量,以能够维持足够反应的最低剂量对病人进行治疗。在临床试验中,推荐剂量范围低端的环孢素能有效地维持60%病人的满意反应,低于每天2.5mg/kg的剂量可能有相同效果。停止环孢素治疗后,大约6周(50%病人)到16周(75%病人)之间会出现复发,大多数病人停止环孢素治疗后不会出现反跳。有报告、13例病人由慢性斑块牛皮癣转变成为更严重的牛皮癣形式,有9例脓庖牛皮癣,4例红皮病牛皮癣。本品对牛皮癣病人的长期治疗经验有限,不推荐进行一年以上的长期连续治疗。应考虑采用其它的治疗方式对患有这种终身性疾病的病人进行长期治疗。或遵医嘱。肾、肝和心肝移植:环孢素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肾功能障碍、震颤、多毛、高血压和牙龈增生。通常为轻至中度的高血压可见于约50%肾移植病人和多数心脏移植病人。曾在环孢素治疗病人中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并可能进展为移植物衰竭。病理改变与溶血性尿毒症相似,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输入小动脉被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闭塞而导致的肾微脉管系统血栓形成、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下降。在移植术后使用其它免疫抑制剂也有相似的发现。曾有报道,一些(但不是全部)用环孢素治疗时发生惊厥的病人出现了低镁血症。虽然在正常人进行的镁除去试验提示低镁血症与神经紊乱有关,但似乎是包括高血压、大剂量甲泼尼龙、低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多种因素及与环孢素高血浆浓度有关的神经毒性共同导致了环孢素毒性的神经病学表现。对照试验中,将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和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剂量调整至产生相同的环孢素谷浓度,结果在493名用环孢素胶囊(改进品)治疗的移植病人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和发生率与在208名服用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移植病人观察到的相近。根据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历史经验,892名参加肾、心脏和肝移植临床试验的病人中有≥3%发生了下述反应。 临床试验用环孢素口服溶液(非改进品)治疗的750名肾移植病人中,因各种原因终止治疗的病人百分数如下:肾素性5.4%,感染0.9%、无效1.4%,急性肾小管环死1.0%,淋巴组织增生紊乱0.3%,高血压0.3%,高血压0.3%,其它原因0.7%。下述反应在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治疗病人的发生率≤2%:过敏反应、贫血、厌食、意识模糊、结膜炎、水肿、发热、指甲易碎、胃炎、听力丧失、呃逆、高血糖、肌肉痛、消化性溃疡、血小板减少、耳鸣。下述反应罕见:焦虑、胸痛、便秘、抑郁、头发断裂、血尿、关节疼、嗜眠、口腔溃疡、心肌梗塞、夜汗、胰腺炎、瘙痒、吞咽困难、麻刺感、上消化道出血、视觉障碍、虚弱、体重下降。 *一些病人还接受了AL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使用环孢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肾功能障碍、高血压、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多毛或毛过多。在临床试验中,以推荐剂量范围内的环孢素对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治疗,结果有5.3%的病人因高血压、7%病人因肌酐升高而停药。如及时减量或停药,这些变化通常是可逆的。血清肌酐升高的频度和程度随环孢素治疗的剂量和时程增加而增加。如不减量或停药,这些升高很可能变得更严重。临床对照试验中发生了下述不良反应:环孢素(改进品)/环孢素(非改进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两个环孢素处理组中发生率≥3%的不良反应占病人总数的百分数 仅包括每天2.5mg/kg剂量组的病人,*NOS=非特异或不必特意说明(Not Otherwise Specified)。此外,对照临床试验中环孢素治疗组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1%~<3%报告了下述不良反应:植物神经系统:口干、出汗增多;全身性:过敏、无力、热潮红、不适、服用过量、非特异性(NOS*)过程、非特异性(NOS*)肿瘤、体重下降、体重增加;心血管:心音异常、心衰、心肌梗塞、外周缺血;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感觉减退、神经障碍、眩晕;内分泌:甲状腺肿;胃肠:便秘、咽下困难、粘膜疹、嗳气、食管炎、胃溃疡、胃炎、胃肠炎、牙龈出血、舌炎、消化溃疡、唾液腺增大、舌病、牙病;感染:脓肿、细菌感染、蜂窝织炎、毛囊炎、真菌感染、单纯性疱疹、带状疱疹、肾脓肿、念珠菌病、扁桃体炎、病毒感染;血液学:贫血、鼻出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结病;肝胆系统:胆红素血症;代谢和营养:糖尿病、高钾血、高尿酸血、低血糖;肌肉骨骼系统:关节痛、骨折、滑囊炎、关节脱臼、肌痛、强直、滑液囊肿、腱病;肿瘤:纤维囊性乳腺病、癌症;精神症状:焦虑、意识模糊、性欲减弱、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性欲增强、紧张、恶梦、嗜睡;生殖系统(女性):乳房痛、子宫出血;呼吸系统:胸音异常、支气管痉挛;皮肤和附件:色素沉着异常、血管性水肿、皮炎、皮肤干燥、湿疹、指甲病、瘙痒、皮肤失调、风疹;特种感觉:视力异常、白内障、结膜炎、耳聋、眼睛疼痛、味觉倒错、耳鸣、前庭功能障碍;泌尿系统:尿异常、血尿、BUN升高、尿急、夜尿、尿频、肾孟肾炎、尿失禁。*NOS= 非特异或不必特意说明(Not Otherwise Specified)牛皮癣:牛皮癣病人使用环孢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肾功能障碍、头痛、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多毛/毛过多、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部不适、嗜睡及肌肉骨骼或关节疼。美国临床试验中以推荐剂量范围内的环孢素进行治疗的牛皮癣病人、有1.0%因高血压、5.4%因肌酐升高而终止治疗。大多数病例的这些变化在减量或停用环孢素后可逆转。曾有一例与使用环孢素有关的牛皮癣病人死亡的报告。一名27岁的男子在肾功能恶化的情况下继续使用环孢素,结果发展为致死的进行性肾功衰竭。血清肌酐升高的频度和程度随环孢素治疗的剂量和时程增加而增加。如不减量或停药,这些升高很可能变得更严重并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肾损害。临床对照试验中的≥3%的牛皮癣病人发生的不良反应 *系统内事件的总百分数**新发生的高血压SBP≥160mmHg和/或DBP≥90mmHg。下述事件在用环孢素治疗的牛皮癣病人的发生率为1%~<3%;全身:发热、潮红、热潮红;心血管:胸痛;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食欲增强、失眠、头晕、神经质、眩晕;胃肠道:腹胀、便秘、牙龈出血;肝胆系统:高胆红素血症;肿瘤:皮肤癌【鳞状细胞癌(0.9%)和基底细胞癌(0.4%)】;网状内皮系统:血小板一出血、凝集异常、红细胞异常;呼吸系统:感染、病毒和其它感染;皮肤和附属器官:痤疮、毛囊炎、角化病、瘙痒、皮疹、皮肤干燥;泌尿系统:尿频;视力:视力异常。可能会出现轻度低镁血症和高钾血症,但无症状。尿酸可能会升高,罕有痛风发作报告。曾观察到轻微的、与剂量相关的高胆红素血症,但无肝细胞损伤。环孢素治疗可能与血清甘油三酯或胆固醇轻微升高有关。有大约15%牛皮癣病人甘油三酯升高(>750mg/dL);少于3%的牛皮癣病人可见胆固醇升高(>300mg/dL)。一般来说,这些实验室异常在环孢素减量或停药后可逆转。一般性禁忌:本品禁用于对环孢素或任何制剂成分有过敏反应的病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肾功能异常、未控制高血压或恶性肿瘤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不应使用本品。牛皮癣患者:用本品治疗的牛皮癣患者不得同时接受放射性治疗如(PUVA或UVB)、甲氨喋呤或其它免疫抑制剂、煤焦油或放射线治疗。肾功能异常、未控制高血压或恶性肿瘤的牛皮癣病人不应使用本品。只有对本品适应症进行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富有经验的医师才能使用本品。必须由富有免疫抑制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经验的医师处方本品,并在实质器官移植中谨慎调整剂量。患者应该在实验室和支持性医疗资源配备齐全、人员充足的医疗机构内接受本品的冶疗。负责维持治疗的医师应当了解对病人进行随访所需的全部信息。本品作为全身性免疫制剂,可能会使感染机率增加并导致肿瘤形成。对肾、肝和心脏移植病人,本品可与其它免疫抑制剂一同给予。随移植病人免疫抑制程度增强,有可能导致感染易感性增加并可能产生淋巴瘤和其它肿瘤。本品的活性成分环孢素能够引起肾毒性和肝毒性。环孢素剂量增加时,风险升高。包括结构性(实质性)肾损害在内的肾功能障碍是使用本品的潜在后果,因此治疗期间必须监测肾功能。环孢素与具有肾毒性药物同时使用应务必谨慎。接受本品的病人需要经常监测血清肌酐(参见【用法用量】项下特殊监测)。应当特别小心地对老年病人进行监测,因为肾功能随年龄下降。如果病人监测不当、没有正确调整剂量,环孢素治疗可能会引起结构性肾损害和持久的肾功能不全。本品治疗期间血清肌酐和BUN可能会升高,这表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任何时候的肾功能受损都需要密切监测,并经常调整剂量。血清肌酐升高的频度和程度随环孢素治疗剂量和疗程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降低剂量或停药,升高现象很可能加剧。因为本品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生物不等效,若以1:1比例从本品转向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会导致环孢素血浓度降低。因此,从本品转向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时,应加强监测,防止剂量不足的可能性。肾、肝和心脏移植:本品的活性成分环孢素在高剂量能够引起肾毒性和肝毒性。环孢素治疗期间血清肌酐和BUN升高并不罕见。这些升高在肾移植病人并不一定意味着排斥,在剂量调整前,必须对每个病人进行充分评估。根据环孢素口服溶液的历史经验,25%肾移植病例,38%心脏移植病例、37%肝移植病例曾发生了环孢素肾毒性。一般在肾移植2~3个月后病人出现轻度肾毒性,包括术前较高的BUN和肌酐不再下降的,范围分别为35~45mg/dL和2.0~2.5mg/dL。这个两升高的指标通常对下调环孢素剂量有反应。移植术后早期更明显的肾毒性以BUN和肌酐的迅速上升为标志。因为这些现象与肾排斥反应表现相似,必须仔细加以区分。这种形式的肾毒性通常对下调环孢素剂量有反应。尽管人们尚未找到可靠的区分肾移植物排斥和药物中毒的特异性诊断标准,却有一些参数彼此显著相关。然而必须注意到,高达20%的病人可能会同时发生肾毒性和排斥。 环胞素引起的肾病表现的突出特点是肾功能持续恶化和肾脏形态学的改变。5%~15%接受环孢素的移植受者即使减少环孢素剂量或停药,其上升的血清肌酐仍无法下降。这些病人的活组织检查将表现出一种下述改变:肾小管空泡形成、肾小管微钙化、管周毛细管充血、动脉病及伴有肾小管萎缩的带状间质纤维化。尽管这些形态学改变无一是完全特异性的,但环孢素相关的结构性肾毒性的诊断需要这些发现作为证据。考虑环孢素引起的肾病的进展有时,应当注意到几位研究者报道的间质纤维化外观与环孢素较高的积累剂量或居高不下的循环谷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剂量最高的移植后头6个月内尤其明显,此时,肾接受者的器官最为脆弱,易受环孢素毒性的损害。导致这些病人发生间质纤维化的其它因素包括灌注时间延长、暖缺血时间延长、急性毒性的发作以及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间质纤维化的可逆性及它与肾功能的关系还未确定。据报道,停用环孢素或减少剂量后,动脉病可逆转。任何时候发生的肾功能损害均需密切监测,并经常进行剂量调整。对于严重而持续的排斥反应,当用脉冲式类固醇和单克隆抗体进行挽救治疗都无法逆转其发作时,最好改用其它免疫抑制治疗,而非过度增加本品的剂量。偶尔有病人会发生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综合症,这可能会导致移植物衰竭。血管病可能在没有排斥反应时发生,并伴有移植物内部的avid血小板消耗,这已经铟111标记血小板研究所证实。这一综合症的发病机理和处置都不清楚。虽然在环孢素减量或停药并1)给予链激酶和肝素或采取2)血浆取出法后症状消退,但看来这有赖于用铟111标记血小板扫描的早期发现(参见【不良反应】)。在个别病人偶见显著的高血钾(有时与高血氯代谢性酸中毒相伴)和高尿酸血症。在4%肾移植病例、7%心脏移植病例和4%肝移植病例观察到了与使用环孢素有关的肝毒性。这通常见于应用大剂量环孢素治疗的第一个月,表现有肝酶和胆红素升高。化学指标的升高通常在药物减量后减弱。与接受其它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一样,服用环孢素的病人发生淋巴瘤和其它癌症(尤其是皮肤癌)的风险增高。增高的风险似乎与免疫抑制的强度和时程而非所用药物有关。由于过度抑制免疫系统会导致感染或患癌症的风险增加,采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时务必慎重。曾有接受环孢素治疗的成年和儿童病人,尤其是合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的病人,发生惊厥的报道。环孢素与肾毒性药物合用时需小心。类风湿性关节炎:60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用环孢素平均治疗19个月后进行肾活组织检查,有6人(10%)发现了环孢素肾病。在这6个病人中,只有1个所用剂量≤每天4mg/kg。在停用环孢素后,除1人外其它病人的血清肌植有改善。“肌酐的升高的最大值”似乎是预测环孢素肾病的一个因素。与其它免疫抑制剂一样,使用环孢素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机率可能会增加。环孢素的风险是否大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或用细胞毒药物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还不清楚。发现了五例淋巴瘤:四例见于是对2300名用环孢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的调查,另外一例淋巴瘤是在临床试验中发现的。虽然这次调查还报告了其它一些肿瘤(12例皮肤癌、24例各种类型的实质瘤和1例多发性骨髓瘤),但除恶性淋巴瘤外,流行病学分析并不支持它们与环孢素的相关性。在用本品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必须对病人进行癌症发展的彻底的检查。此外,本品与其它免疫抑制剂一同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过度免疫抑制,而人们已知这将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特殊监测:在开始治疗前,应进行仔细的体检,包括量血压(至少测两次)、测定两次肌酐浓度以估计基线值。在头三个月应每2周测定一次血压和血清肌酐浓度,如果病人情况稳定,随后每月测定一次。用本品治疗期间,最好在每次增加非甾体抗炎药剂量后及开始新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前监测血清肌酐浓度和血压。如与甲氨喋呤合用,建议每月监测一次CBC(完全血细胞计数)和肝功能。如果接受环孢素的病人发生了高血压,应将本品的剂量降低25%~50%。如果高血压持续,应进一步降低本品的剂量,或者用抗高血压药控制血压。在大多数病例,停用环孢素后,血压会降至基线。牛皮癣:因为环孢素是一个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很严重的副作用的强效免疫抑制剂,在开始对牛皮癣病人进行治疗前,必须考虑使用本品的风险和益处。本品的活性成分环孢素能够引起肾毒性和高血压,其风险随剂量和疗程增加而增大。使用环孢素有高风险的病人,如肾功能异常、伴有未控制高血压或癌症的病人,不应服用本品。肾功能障碍是本品的潜在后果,因此治疗期间必须监测肾功能。服用本品的病人需经常监测血清肌酐。老年病人需格外小心监测,因为肾功能也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如果病人监测不当或没有正确调整剂量,环孢素治疗可能会导致肾损害和持久的肾功能障碍。本品治疗期间血清肌酐和BUN可能会升高,这反映了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用环孢素治疗的牛皮癣病人发生皮肤和淋巴组织增生性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发生癌症的相对风险与那些用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牛皮癣病人相近。由于可能产生过度免疫抑制及由此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不应同时采用环孢素和放射性治疗如PUVA或UVB,其它放射性疗法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参见【禁忌】)。还应警告病人,在日光下要恰当保护自己,并避免过度的阳光暴露。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对病人进行彻底的癌症检查,检查过程中要记住,恶性肿瘤损害可能会被牛皮癣斑所掩盖。开始治疗前,应对非牛皮癣典型的皮肤损伤进行活检。只有在可疑损害完全消退后,并且没有其它治疗选择时,才能用本品对病人进行治疗。牛皮癣病人的特殊监测:在开始治疗前,应进行仔细的皮肤和体格检查,包括量血压(至少测两次)。因为本品是免疫抑制剂,应在第一次体格检查和本品治疗全过程中对病人进行隐性感染和早期肿瘤的检查。开始本品治疗前,应对非牛皮癣特有的皮肤损伤进行活检。皮肤有恶性肿瘤或癌前期变化的病人,只有在对这些损伤进行恰当治疗后及没有其它治疗选择时才能用本品治疗。基线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清肌酐(两次)、BUN 、CBC、血清镁、钾、尿酸和脂质检查。如果起始剂量较低(每天2.5mg/kg)并且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天4mg/kg,并在给予环孢素时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即使肌酐升高大于或等于病人治疗前水平的25%,那么环孢素肾病的风险也会降低。如及时降低本品剂量或停药,肌酐升高通常是可逆的。在头三个应每2周测定一次血清肌酐和BUN,如果病人的情况稳定,随后每月测定一次。如果血清肌酐升高大于或等于病人治疗前水平25%,应在两周内重复测定血清肌酐。如果血清肌酐变化持续大于或等于病人治前的25%,应将本品量降低25%~50%。任何时候血清肌酐升高大于或等于治疗前水平50%,应将本品剂量降低25%~50%。如果在两次剂量调整后,血清肌酐仍不可逆(基线水平25%内),应停用本品。治疗期间,最好在每次增加非甾体抗炎药剂量后及开始新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前监测血清肌酐浓度。在头三个月应每2周测定一次血压,如果病人情况稳定,随后每月测定一次,在调整剂量时监测应更频繁。用本品开始治疗前无高血压史的病人,如发现有高血压,应将本品剂量降低25~50%,如果多次降低本品剂量后病人血压仍旧高,应停用本品。对已进行高血压治疗的病人,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将其抗高血压药物调至能够在服用本品时控制血压。如果高血压处置变化无效或无法耐受,应停用本品。在治疗头3个月,还应每2周监测一次CBC,尿酸、钾、脂质和镁、如果病人情况稳定,随后每月测定一次,在调整剂时监测应更频繁。临床事件有任何异常时,应将剂量降低25%~50%。在牛皮癣病人的环孢素对照试验中,环孢素血浓度与症状改善或肾功能障碍等副作用的相关性都不好。疫苗接种:用环孢素治疗期间,疫苗接种可能会减效;应避免使用减毒活疫苗。对移植病人的血药浓度监测:移植中心发现,环孢素血浓度监测是病人处置中至关重要的要素。分析血药浓度时,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所用测定方法的类型、移植的是什么器官及同时使用的其它免疫抑制剂。虽然尚未确立固定的关系,但血药浓度分析可有助于临床评估排斥和毒性、进行剂量调整和评价依从性。人们曾采用多种方法测定环孢素血浓度。较老的、采用非特异性测定方法的研究所引用的浓度经常是特异性测定方法的两倍左右。因此,对文献上的浓度和用当前方法测定的具体病人的浓度进行比较时,必须对它们各自采用的测定方法有详尽的了解。当前测定方法的结果也不能互换,应在它们被认可的标示的指导下使用。临床生物化学年鉴(Ann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0~446对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虽有几种测定方法和测定基质可供选择,但人们公认母体化合物特异性的测定方法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最好。在这些方法中,HPLC是标准参比,但单克隆抗体RIA和单克隆抗体FP IA方法也能提供灵敏度、重现性和便利性。大多数临床医师以环孢素谷浓度为监测基础。《应用药物动力学,治疗药物监测原则》(Applied Pharmacokinetics,Principles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1992)对环孢素的药物动力学和药物监测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血药浓度监测并不能代替肾功监测和组织活检。没有对孕妇进行充分的、良好对照的研究。只有当潜在益处大于对胎儿的潜在危险时,才能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因环孢素从人乳中排泄,应避免哺乳。虽然没有在儿童中完成充分的、良好对照的试验,但年仅一岁的移植病人服用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后并无不寻常的不良反应。年龄在18岁以下,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牛皮癣的儿童病人使用环孢素胶囊(改进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在环孢素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试验中,17.5%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上。这些病人更容易在治疗时发生收缩期高血压,并且在治疗3~4个月后其血清肌酐水平相对基线水平上升≥50%,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当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同时服用双氯芬酸或甲氨喋呤与环孢素时,双氯芬酸和甲氨喋呤的AUC均显著升高(参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环孢素与阿司匹林、酮洛芬、吡罗昔康或吲哚美辛之间不存在有监床意义的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下面列出的所有药物都很可能与环孢素发生相互作用。此外,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尤其是在脱水环境下服用,可能会加强肾功能障碍。可能加强肾功能障碍的药物抗生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抗肿瘤药:美法仑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酮康唑抗炎药:阿扎丙宗、双氯芬酸、萘普生、舒林酸、秋水仙碱胃肠道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改变环孢素浓度的药物:能够降低环孢素吸收的化合物(如奥利司他)要避免服用。环孢素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 3A来代谢的。抑制此药酶的药物能够减少环孢素代谢,增加其浓度。诱导细胞色素P-450 3A活性的物质能够增加环孢素代谢,降低其浓度。当与这些药物合用时,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恰当调整本品的剂量是至关重要的。增加环孢素浓度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维拉帕米抗生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其它药物:别嘌醇、溴隐亭、达那唑、甲氧氯普胺、秋水仙碱、胺碘酮已知HIV蛋白酶抑制剂(如茚地那韦、奈菲那韦、利托那韦和沙奎那韦)能够抑制细胞色素P-450 3A,并可能增加环孢素浓度,但无正式的相关研究报告。因此当合用这些药物时需小心。葡萄柚和葡萄柚汁影响代谢,增加环孢素血浓度,因此应避免。降低环孢素浓度的药物抗生素:萘夫西林、利福平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其它药物:噻氯匹定、奥曲肽、奥利司他、St. John’s Wort环孢素与草药类膳食补充剂,St. John’s Wort相互作用的严重性已有报告。报告提示合用后环孢素血浓度的降低,可导致治疗水平降低,移植组织发生排异,甚至移植失败的结果。已知利福布汀会增强其他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的代谢。没有利福布汀和环孢素相互作用的研究。当这两个药物合用时应小心。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相互作用:当环孢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时,应密切监测临床状态和血清肌酐(参见警告)。曾有报告,环孢素与萘普生和舒林酸之间有药效学相互作用,它们同时使用时,以99m-Tc二乙烯三胺戌酸(DTPA)和(p-氨基马尿酸)PAH清除率测定的肾功能累加性下降。尽管同时给予双氯芬酸不会影响环孢素的血浓度,但这与双氯芬酸几近翻番的血浓度和肾功能可逆性下降的个别报道有关。因此,双氯芬酸的剂量应接近治疗范围的下限。与甲氨喋呤的相互作用:初步数据提示,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N=20)同时给予甲氨喋呤和环孢素时,甲氨喋呤浓度(AUCs)增加了约30%,其代谢物7-羟基甲氯喋呤的浓度(AUCs)下降了约80%。这一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不清楚。环孢素浓度似乎没有改变(N=6)。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当泼尼松、地高辛及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环孢素同时给药时,这些药物的清除率下降。此外,在给予环孢素后,地高辛的表观分布容积降低。几个服用地高辛的病人开始环孢素治疗后的几天内发生了严重的地高辛中毒。环孢素不得与保钾利尿药合用,因为会产生高血钾。用环孢素治疗期间,免疫接种可能会减效。应当避免使用活疫苗。与及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同用,曾导致肌炎并偶发横纹肌溶解;与硝苯地平同用,牙龈增生频繁;与大剂量甲泼尼龙合用,会导致惊厥。接受其它免疫抑制剂及放射性治疗(包括PUVA和UVB)的牛皮癣病人不应同时服用环孢素,因为可能会产生过度的免疫抑制。环孢素过量的情况极少。给予本品2小时后强迫呕吐仍对解毒有帮助。可能会发生一过性肝毒性和肾毒性,在停药后,这些毒性应当会消退。在所有过量情况下,均应进行一般性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环孢素透析率不高,也不能通过血液灌注炭得以完全清除。试验动物(小鼠、大鼠和兔子)预计半数死亡的口服剂量分别为移植病人维持剂量(6mg/kg;按体表面积校正)的31倍、39倍和54倍以上。环孢素是一强效免疫抑制剂,能够延长同种移植皮肤、肾、肝、心脏、胰腺、骨髓、小肠和肺等器官的动物的存活时间。环孢素已表现出抑制体液免疫的活性,并且对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如:同种移植物排斥、延迟性高血压、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弗氏佐剂关节炎以及多种器官在许多动物种属移植时发生的移植物-接受者疾病。环孢素通过在细胞周期G0-和G1-相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而起效。对T细胞的抑制最强。尽管T抑制细胞可能也会受到抑制,但T辅助细胞是主要目标。环孢素还能够抑制包括白介素2在内的淋巴因子的生成与释放。未发现环孢素对动物的吞噬细胞功能(酶分泌、粒细胞的趋向性迁移、巨噬细胞迁移、碳体内清除的变化)有影响。环孢素在动物模型或人均未见骨髓抑制。致癌性、诱变性和生育力损害:用雄性和雌性大鼠和小鼠进行了致癌性实验。在为期78周的小鼠实验中,雌鼠淋巴细胞淋巴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且中剂量雄鼠的肝细胞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为期24个月的大鼠实验中,低剂量水平的胰岛细胞腺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和大鼠研究所用剂量是临床维持剂量(6mg/kg)的0.01~0.16倍。肝细胞瘤和胰岛细胞腺瘤与剂量不相关。已发表报道显示,用紫外线照射并且使用环孢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对裸鼠进行协同治疗使之形成皮肤癌的时间比单独使用紫外线照射形成皮肤癌的时间短。在恰当的实验体系中,环孢素无诱变性。在Ames实验、V79-HGPRT实验、小鼠和中国仓鼠微核实验、用中国仓鼠骨髓进行的染色体畸变实验、小鼠显性等位基因致死实验和药物处理过的大鼠的精子DNA修复实验中,未发现环孢素有诱变性/基因毒性。最近一项实验采用人淋巴细胞,在体外分析了环孢素诱导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情况,结果提示在该系统下高浓度有阳性作用(即诱导SCE)。雄性和雌性大鼠实验没有表现出生育力损害。用9倍于人牛皮癣早期治疗剂量2.5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剂量对狗进行长期处置,观察到了广泛分布的皮肤乳头状瘤。停用环孢素后,乳头状瘤自行消退。人们已认识到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是器官移植接受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病人免疫抑制的并发症。最常见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皮肤癌。接受环孢素治疗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但与接受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相似。降低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可使损伤消退。已有服用环孢素的牛皮癣病人发生恶习性肿瘤-尤其是皮肤癌的报道(参见注意事项)。在用环孢素治疗前,应对非牛皮癣特有的皮肤损伤进行活检。皮肤有恶性肿瘤或癌前期变化的病人,只有在对这些损伤进行恰当的治疗后及没有其它治疗选择时才能用环孢素治疗。妊娠:妊娠毒性级别C。环孢素在恰当的实验系统中无致畸性。大鼠生殖实验中,仅在能够对胎儿产生毒性的剂量可见到不良反应。以母体中毒剂量对大鼠和兔子口服给予环孢素,表现出了胚胎和胎儿毒性。以体表面积计算,大鼠和兔子的致胎儿毒性剂量分别为人移植用剂量(6.0mg/kg)的0.8和5.4倍。环孢素的胚胎和胎儿毒性还可由产前和产后死亡率升高、胎儿体重降低和相关骨骼发育阻滞得以证实。注释: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和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是指较早应用于临床的产品,现《美国药典》第25版已收载环孢素胶囊,此类非改进品环孢素胶囊的内容物为乳化的药物溶液。环孢素胶囊(改进品)是指相对于非改进品而言。采取一定制剂工艺,改善临床疗效。此类产品应用临床相对较晚,尚未收载入《美国药典》,如半固体制剂工艺、微乳化制剂工艺等。金格福环孢素胶囊内容物为类白色至黄色不透明半固体,属于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口服给药后,环孢素吸收不完全。环孢素的吸收程度取决于病人个体、病人人群和制剂。环孢素主要通过胆道消除,仅6%剂量(母体药物和代谢物)通过尿排泄。环孢素在血液中的处置过程一般为两相,末端半衰期约为8.4小时(5~18小时)。静脉给药后,肾或肝同种移植成年病人的环孢素血清除率(采用HPLC测定)约为5~7mL/min/Kg。心脏移植病人的环孢素血清除率似乎稍慢。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给药剂量和暴露量(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成线性关系。肾移植病人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或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环孢素暴露量(AUC)的个体间变异(合计,%CV)约在20%~50%之间。由于个体间变异,为了达到最佳疗效,有必要进行个体化给药(参见用法用量)。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和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在肾移植病人的AUC个体内变异(%CV)分别为9%~21%和19%~26%。在这些研究中,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和环孢胶囊(非改进品)的谷浓度个体内变异(%CV)分别为17%~30%和16%~38%。吸收: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相比,环孢素胶囊(改进品)的生物利用度更高。以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给予的环孢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取决于病人人群,估计肝移植病人低于10%,某此肾移植病人能达到89%。尚未测定以环孢素胶囊(改进口)形式给予的环孢素在成人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在肾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牛皮癣病人的研究中,与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相比,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后,平均环孢素AUC约高20%~50%,环孢素血峰浓度(Cmax)约高40%~106%。首次肝移植病人在移植术后28天服用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剂量标化AUC比给予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病人高50%、Cmax高90%,心脏移值病人在服用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后的AUC和Cmax也比服用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高,但数据有限。虽然环孢胶囊(改进品)的AUC和Cmax比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高,但两种制剂的给药前谷浓度(剂量标化后)相似。口服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后、环孢素血浓度达峰时间(Tmax)为1.5~2.0小时。食物与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同服将使环孢素AUC和Cmax降低。在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前半小时内进高脂餐(669千卡,45g脂肪)使AUC下降13%,Cmax下降33%。低脂餐(667千卡,15g脂肪)的作用类似。在11名首次肝移植病人考察了T管引流胆汁对环孢素吸收的影响。当病人在伴有或不伴有T管引流胆汁时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测定相对给药前最大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环孢素吸收差异极微:T管闭合与T管开放时的比值为6.9±41%(-55%~68%)。 [sup]1[/sup]每日总剂量分两次给予,间隔12小时。[sup]2[/sup]AUC为一个剂量间隔的测定值。[sup]3[/sup]谷浓度于环孢素胶囊(改进品)晨剂量前测定,约在前一剂量12小时后。[sup]4[/sup]测定方法:TDx特异性单克隆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sup]5[/sup]测定方法:Cyclo-trac特异性单克隆放射免疫测定法。[sup]6[/sup]测定方法:INCSTAR特异性单克隆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布:环孢素很大程度上分布于血管外。据报道,实质器官移植受者静脉给药期间的稳态分布容积为3~5L/kg。在血液中,分布取决于浓度。约33%~47%在血浆内,4%~9%在淋巴细胞内,5%~12%在粒细胞内,41%~58%在红细胞内。在高浓度,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结合力达到饱和。在血浆中,约90%环孢素与蛋白(主要是脂蛋白)结合。环孢素在人乳中有排泄(参见注意事项,乳母)。代谢:环孢素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ⅢA酶系广泛代谢,以较小比例在胃肠道和肾脏代谢。环孢素的代谢可为同时给予的多种药物所改变(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已从人胆汁、粪便、血液和尿液中鉴别出至少25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毒性的贡献远远低于母体化合物。主要代谢物(M1、M9和M4N)分别由1-β,9-γ和4-N-去甲基位的氧化而生成。口服给予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达稳态后,M1、M9和M4N血浓度的平均AUC分别为环孢素血浓度AUC的70%、21%和7.5%。基于肾移植稳定病人(一项交叉试验中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和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13名病人)的血浓度数据及首次肝植病人(4名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3名给予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胆汁数据,M1、M9和M4N代谢物的剂量百分数与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或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时相似。排泄:仅0.1%环孢素以原形自尿液排泄。主要经胆管消除,仅6%剂量(母体药物和代谢物)经尿排泄。透析和肾衰均不能显著改变环孢素的消除率。特殊人群儿科病人:给予环孢素胶囊(改进品)或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儿科病人的药物动力学数据非常有限。15名3~16岁的肾植病人静脉注射环孢素后,环孢素的全血清除率为10.6±3.7mL/min/kg(测定方法:Cyclo-trac特异性RIA)。在一项对7名2~16岁的肾移植病人进行的研究中,环孢素清除率在9.8~15.5mL/min/kg之间。9名0.6~5.6岁肝移植病人的清除率为9.3±5.4mL/min/kg(测定方法:HPLC)。环孢素胶囊(改进品)在儿童中也表现出比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更高的生物利用度。7名1.4~10岁首次肝移植病人的环孢素胶囊(改进品)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3%(30%~68%),环孢素胶囊(非改进品)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8%(17%~42%)。 [sup]1[/sup]AUC为一个剂量间隔的测定值。[sup]2[/sup]测定方法:Cyclo-trac特异性单克隆放射免疫测定法。[sup]3[/sup]测定方法:TDx特异性单克隆荧火偏振免疫测定法。老年人:比较正常老年志愿者(N=18,平均年龄69岁)、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N=16,平均年龄68岁)单剂量给药数据与年轻成年志愿者(N=16,平均年龄26岁)的单剂量给药数据,药物动力学参数未见显著差异。保持原铝塑复合包装的完整性,避免破损,控制在室温15~30℃(59~86F)之间。铝塑复合包装,30粒/盒,50粒/盒24个月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孢素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