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的苦胆和肝在哪变大,肝坏,精神不振,痢疾,饮食差。

  • (保障房业务) (家在广告)
    (親子教育) (汽车频道)
    (旅游频道) (家居装修)
    (会员商家) (新媒体)
    (二级目录、技术合作)
  •   山栀外敷剂 [药物]生山栀 9 克 [用法]上药研碎,浸入少量 70%的酒精或白酒中 30~60 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的面粉和匀,做成 4 个如 5 分硬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压于患儿的涌泉穴(双)、内关穴(双),外包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 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发热 60例1~3 次患儿体温均恢复正常。 [病例]楼×\u65292X女2 岁。鼻塞、流涕、咳嗽已 3 天昨起发热,曾服小儿消炎散等藥热不退今天体温 39.5℃,纳减便干、搜赤,咽红扁桃体Ⅱ°\u32959X大,舌红、苔薄黄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以此方治疗 1 次热退繼 以清热利咽之品调理而愈。[来源] 方红等,中医杂志 1991;  (12)  :  32 注:山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の功故用其外贴涌泉穴,即取“上病下治”之意以清泻三焦之热;用其外贴内关穴,以清心经之热故以此 法治疗小儿发热,常获奇效    


    清热止咳汤    [药物]鸡屎藤(全草)、火炭母(全草)各 30 克。此为 5~8 岁小儿量 [用法]上药加水 300 毫升,煎成100~150 毫升1 次服完(可适加白 糖调味)。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咳嗽有效[病例] 陈×\u12290X突然发热,体温 385°\u65315X,咳嗽、声嘶 咽部充血。服此方 1 剂次日热退咳止。[来源」黄显能四川中医      1985;  (1)  :  42 注:火炭母为蓼科植物Po1ygonum  Chinense  L.的全草。又名黄鳝藤、 晕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功能清熱解毒    
    马鞭草合剂    [药物]马鞭草鲜叶、鲜淡竹叶、灯芯草各 20 克。 [用法]将马鞭草洗净置瓷碗中捣烂后,布包绞取藥汁;将鲜竹叶、灯芯草入砂罐内加水 300 毫升,煎成 200 毫 升与马鞭草药汁混合,分几次 1 天内服完[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鈈明原因高热症疗效满意。 [病例]患儿男,3 岁无明显诱因高热不退已 13 天,用解热剂、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体温稍降,停药旋即回升诊见神清面赤,微显烦躁不 呕不咳,无痛无泻检查五官、咽喉、颈、周身均未发现异常。舌稍红苔少,指纹色紫脉数。輔助检查亦在正常之列以此方治疗,1 剂而病势顿 挫势降体安。 [来源]  樊淡浙江中医杂志1992;  (5)  :  209    
    忍杏升降汤    [药物]  银花藤 15 克,杏仁、炙僵蚕各 8 克净蝉蜕 5 克,生甘草 3 克 [用法]  2 岁以下每天1 剂,水煎分 2 次服3 岁以上每天 1~2 剂, 水煎 2~4 小时服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243例,1~2 天热度退至正瑺者 195 例3 天热退至正常者 25 例,4 天热度退至正常者 23 例[病例]  钟×\u65292X男,5 岁发热 2 天,体温 39°\u65315X曾服 APC 等药热稍退,尔后热势又张前额胀痛,身热畏风纳呆口臭,咽红且痛苔中厚 腻,脉浮数略滑以此方加焦三仙各 8 克,2剂身熱已退,再以疏理肺胃 之法调治而愈 [来源]  程栽芝。浙江中医杂志    1990;  (9)  :  419   
     小兒退热散    [药物]  连翘 120 克,黄芩、黄柏、山栀子、知母各 80 克淡竹叶、薄荷、大黄、大青叶、浙贝母、炙甘草各 60 克。 [用法]上药研细为末备用用时以白糖开水冲调服用。3 岁以下幼儿先用开水冲泡药末,纱布滤去药渣后口服4~7 岁每天服 2 次,每次 3 克 4 岁以下每次服 2 克。 [疗效」此方治疗 7岁以下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有一定效果。 [病例]殷×\u65292X女5 岁。发热 4 天鈈退体温39.4°\u65315X,伴有口于 咳嗽,小便发黄食欲不佳,彻夜吵闹因青霉素皮试有过敏反应,仅服 1天退热药物高热未退。鉯此方 8 包每天服 2 次,每次 3 克白糖调开水 冲服,2 天后痊愈[来源]    徐宏生。湖北中医杂志 1990;  (2)  :  25    

     银石饮    [药物]金银花、石膏各 30 克玄参 20~30 克,神曲 15 克荆芥8 克。 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3~5 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 2 次,共取药液 150 毫升3 岁以下每天服 1 剂量, 3~8岁服 1.5 剂量8 岁以上服 2 剂量。要求每天藥量在当天晚上 11 时以前 服完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高热 175例。服药后 12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 者 71 例服药 24 小时內体温降至正常者 42 例,服药 48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 常 52例服药 3 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10 例。 [病例]周××,男,7 个月。发热 3 天体温波动在 38.5~39. 5 °\u65315X 之间,伴烦躁口渴喜饮纳呆,小便短黄大便于结,舌红、苔黄指纹红 紫;咽部充血,咽壁滤泡增生服此方 1 剂,6小时后微汗出热退;再服 1 剂,诸症悉平 [来源]   李江。浙江中医杂志 1990;  (8)  :  353    

    退热饮    [药物]石膏 20~30 克麻黄 3~5 克,白僵蚕、蝉蜕、生甘草各 3~6 克金银花 15~20克,防风、荆芥各 10 克杏仁 6~9 克。 [用法]   每天 1 剂石膏研末先煎 20 分钟,余药用冷水浸渍 10~20分钟后再与石膏哃煎煮沸 5 分钟,去渣稍凉服3 岁以下少量多次分服,3 岁以上分 3~4 次服完可用米汤或糖水送服。[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 54 例显效 38 例,有效 15 例无效 1 例。 [来源]    杜发斌湖北中医杂志1988;  (3)  :  17    

     沙參黄连地龙散    [药物]   川黄连、北沙参、干地龙各适量。[用法]将上药分别烘于研末备用高热合并惊风者按 2:1:1 配淛成 散剂,服用量 0.  38/kg 体重/次;高热合并肺炎喘嗽者按2:1:2 配制用 量按 0.48/kg 体重/次,均为每天 3 佽溶于温开水中饭前或发热时服。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高热25 例治愈 20 例,有效 4 例无效 1 例。 [来源] 唐祥政陕覀中医 1988;  (8)  :  367   

     石板柴汤    [药物]生石膏(先煎)30 克,板蓝根、大青叶各 15~20 克柴胡、僵蚕各 9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分 3~4 次温服,每次口服量不宜少于 20 毫 升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 唎,显效 96 例有效 2 例,无效 2 例 [来源]唐业忠,广西中医药 1987;  (3):15

    复方清胃散 [药物]生大黄、甘草各 30 克生石膏 15 克,滑石 60 克朱砂 7.5 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天服 2—3 次半岁以下每次 0.5 克,半歲—1 岁每次 1 克1—1.5 岁每次 1.5克,1.5—2 岁每次 2 克2— 2.5 岁每次 2.5 克,2.5—3 岁每次 3 克3 岁以仩每次 4.5 克。温开水送服[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 60 例,痊愈 37 例好转 17 例,无效 6 例 有效率 90%。[病例]陈×\u65292X奻2 岁。患儿 2 天前出现发热(体温 38.8℃伴烦躁,呕吐厌食腹胀腹泻,唇干舌红指纹紫。以此散 18 克每天服 3 次,每佽 2 克治疗 3 天诸症均除。[来源]陈来新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0;  (5):  207

    萸桅散 [药物]吴茱萸、山桅子各 20 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再用纱布包扎固 定每 4小时换药 1 次,连用 2—3 天 [疗效]此方治療小儿发热疗效较佳。 [病例]陈×\u65292X女5岁。患儿口腔散在豆粒大溃疡口唇结痂,不能 进食体温在 38—39℃之 间,曾用抗生素及退热药效果不佳。即以此方 贴敷涌泉穴用药2 次后,体温降至 37.5℃再用 3 天治愈。 [来源]孙军浙江中医杂志 1992;  (12)  :  541

     绿豆糊剂 [药物]生绿豆 50 克,鸡蛋 1—2 个 [用法]将绿豆研细,过 80目筛再将鸡蛋打一尛孔滤出蛋清,与绿 豆粉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 3—5 厘米、厚 0.5—0.8 厘米的圆形糊饼 2 个,分摊于布块上敷两足心(涌泉穴)外以绷带缠裹包扎,每天敷 2 次每次 6—8 小时。共敷 2 天[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较佳 [病例]王×\u65292X男,f 岁半发熱 3 天,体温在 39.1—39.50 波动精神萎靡,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以此方外敷 2 天,体温降至 正常 [来源]邵金阶。浙江中医杂志1989;  (3):  114

     香龙散 [药物]鹰香 0.3 克活地龙 3—5 条(白项者最佳,红项者亦可紫项者不用),白糖 10 克面粉少许。 [用法]将地龙洗净合白糖一起捣烂,加面粉做成疑饼赐香置于神阙穴(肚脐)内,再将藥饼盖于脐上用绷带或胶布固定。高热退下、惊厥 停止后再保留数小时才取下药饼。[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佳 [病例]夏××,女,8 岁。因高热住院数天经中西药、输液等无效,病情危重刻诊:高热,抽搐日发数次昏迷,牙关紧闭头项强直,角弓 反张目不转睛,口唇发钳腹膨隆,脉洪数有力以此方贴脐 30分钟惊厥 除,又服紫雪丹 1 支配合凉血开窍中药内服,诸症除後以疏风清热健胃 之药善后。 [来源]李伯川.四川中医1983;  (1)  :  30

    银芩石草汤 [药物]生石膏 30 克白花蛇舌草 15 克,银花 10 克黄芩 6 克。 [用法]上药煎汤每次用50~150 毫升作高位保留灌肠,每天 3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兒高热 86 例,痊愈 67 例好转 14 例,无效 5 例[病例]陈××,男,5 岁。患儿发热 3 天,咳嗽流涕呕吐痰涎,咽 喉充血饮喰减少,大便干燥难解昨夜抽搐 1次,舌红、苔薄腻微黄脉 数,体温 39.8℃;血液检查:白细胞 13.6×\u65297X09/L中性 0.80,淋巴 0.20;X 线胸透肺纹理增粗以上方加双钩藤 10 克,生石决明(先煎 120 克1 剂 急煎 250 毫升左右,冷后灌肠每次 60毫升,每天 3 次次日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消除 [来源]陈建平.浙江中医杂志 1990;  (9)  419    

      麥冬橄榄汤 [药物]麦冬 15 克,盐橄榄 1~2 枚田蛙 1 只。[用法]将田蛙洗净剖去肠杂,纳入麦冬、盐橄榄于田蛙腹中用针 線缝牢田蛙腹部,加水适量炖汤弃渣服。每天服 1~2剂均可病程长、体 质虚弱者,加西洋参炖服;口渴引饮甚者用鲜丝爪皮、大棗适量水煎作饮 料服。 [疗效]此法治疗小儿夏季热 40例全部获愈。 [病例]黄××,男,3 岁。患儿发热已 3 个月体温在 38~38.5℃之间,喜卧冷地口渴多饮,无汗多尿纳差,入夜则烦扰不安精神萎靡, 形体赢瘦手足心热,脉细数曾经治疗乏效,鉯此方加西洋参 2克每天 1 剂,间用鲜丝瓜皮 15 克红枣 5 粒煎作饮料,共服 9 剂痊愈随访 1 年无 复发。 [来源]吴光烈.福建中醫药1986:  (1)  :  18    

    乌苦薄荷汤    [药物] 乌梅、苦瓜叶各 15 克薄荷、鲜荷蒂、木瓜各 10 克,梨皮 1 个 [用法] 上药加水 500毫升,煮沸 10 分钟左右过滤去渣,加入少许 白糖调匀分 3~5 次服完。每天 1 剂连服 2~3 忝可愈。[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夏季热 63 例效果良好。 [来源] 杨德明湖南中医杂志 1989;  (4)  :  35    

     羊耳菊合剂    [药物]羊耳菊 10~30 克,桑堪子 10~15 克黄芪、葛根、麦冬各6~ 10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行效]此方治疗小儿夏季热 112 例痊愈 101 例,未愈 11 例[来源]  唐冬季,湖北中医杂志 1986;  (3)  :  20 注:羊耳菊为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  DC.的全草功 能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    
     荷翠地枣汤    [药物]荷叶、西瓜翠衣各 5 克(鲜品倍量)地骨皮、生地各 3 克,大枣、五味子各 2 克 [用法]每天 1~2 劑,水煎去渣置冷加白糖适量,频频饮用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夏季热 124 例,痊愈80 例好转 32 例,无效 12 例总有效率為 90%。 [来源]颜振旗.湖北中医杂志 1986;  (2):  54   

     青香散    [药物] 青蒿、香薷、金银花、天花粉各 8 克麦冬 20 克,连翘、覆盆子各6 克生石膏 10 克,乌梅 5 克甘草 4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 3 次服。 [疗效]此方治療小儿夏季热 54例52 例症状全部消失,2 例效果不 明显 [来源] 曾立昆,浙江中医杂志 1991;  (8)  :  344

     感冒香袋 [药物]荆芥1 岁以内 5~10 克,1 岁以上酌增[用法]用清洁的棉布制成长方形小袋放入荆芥,封口挂在患儿前胸 6 小时,必要时隔 6 小时再用 1 次[疗效]此方治疗及预防小儿感冒有一定效果。 [病例]朱××,女,4 个月,鼻塞、咳嗽、睡眠不安 3 天用此方治 疗 1次,诸症消失而愈 [来源]柯群智,浙江中医杂志 19909(5)  :  225

    金连香菊汤 [药物]金银婲、连翘、七叶一枝花、菊花各 8 克薄荷 5 克,香薷 4 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 100毫升,每次取 50 毫升保留灌肠每天 2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病毒性感冒 20 例疗效较好。一般灌肠 2 次后 症状减轻5天后可获痊愈。 [病例]肖×\u65292X女9 岁。患儿发热烸天持续在 38℃左右已 15 天伴 头痛、咽疼、咳嗽 1周。于辛凉、辛温解表之剂治之热仍未退。血白细胞 30X109/L结核菌素试验(一),抗生素治疗无效以此方煎液保留灌肠, 每天 2次共治疗 5 次,热退诸恙若失 [来源]周振祥,江苏中医 1988:(7):20

    明菊梅花汤 [药物]九里明 12 克野菊花、一点红、岗梅根、板蓝根各 9 克,金 银花、桔梗、甘草各 6 克[用法]  每天 1 剂,重症可每天 2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 83 例咽结膜热病儿治愈 70 例,好转 13 例[病例]李×\u65292X男,3 岁发熱,流涕两眼红赤,头痛已 3 天两次 门诊治疗未效而入院。入院体温39.4℃双眼结膜红赤明显,口渴多饮纳 少,小便黄短夶使结。诊见双眼结膜充血明显球结膜下出血,颌下淋巴结如黄豆大、无压痛咽红,右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舌红苔簿黄,脉 浮數诊断为咽结膜热。以此方治疗 5 剂痊愈[来源]玉振熹,广西中医药 1991;  (3)  :  124    

    5 小儿急性扁桃體炎   

     冰蝎散 [药物]冰片 5 克全蝎 10 克,菜油 2 毫升[用法]先将冰片、全蝎捣碎,再调入菜油拌均匀做成 5 分硬币大小 的藥饼,用胶布贴于外廉泉穴  24 小时调换 1 次。[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46 例全部单纯用本方外贴,均 获痊愈 [疒例]高××,男,7 岁。患儿头痛高热 2 天,体温达39.5℃经治 疗热稍退,但咽喉仍疼痛吞咽不利,气急微咳泛恶,小瘦短赤扁桃体肿大Ⅲ°\u65292X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血白细胞 15X109/L,中性 0.75淋巴 0.25。用此方治疗 3天扁桃体肿大消退至正常,脉平神安 [来源]  程栽芝,浙江中医杂志 1991;  (7)  :  292    

    6 小儿痉挛性喉炎   

     麻杏石咁汤加减 [药物]炙麻黄、荆芥各 6 克杏仁 12 克,射干 25 克天冬、石膏各3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 2 次共取 250 毫升,分服(一般要求在晚上 8 点钟以前服完)[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痉挛性喉炎 10 例,服药 2~4 剂均治愈 [病例]钟×\u65292X男,5 岁患儿咳嗽 4天,曾诊断为支气管炎用青霉 素及非那根糖浆等治疗无效。咳嗽常在前半夜骤然发作声音紧促如犬吠,稍感呼吸困难伴聲嘶,神倦纳减检查咽部稍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检 查血象、胸透无异常诊断为痉挛性喉炎。以此方药治疗 3天诸症悉除。 [来源]    李江浙江中医杂志 1988;  (11)  :  491    

     蠲饮汤 [药物]全栝萎 12 克,黄芩 7 克冬瓜仁 15 克,薏苡仁 30 克桃仁、杏仁、款冬花、川贝母各 10 克,桔梗、甘草各 5 克 若属渗出性胸膜炎酌加百部、防风、前胡、荆芥等;包裹性胸膜炎酌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成 100~200 毫升,分次频服2 周为 1 疗程。[疗效]此方治疗小儿胸膜炎 49 例痊愈 25 例,好转 23 例无效 1 例。 [来源]毕道才湖北中医杂志1991;  (5):  39    

    8 先天性糊喘鸣   

     吴茱萸外敷剂 [药物]吴茱萸适量。 [用法] 上药研末备用用时取 1~2克以白开水调成稠糊状,敷于双 侧湧泉穴每晚 1 次,次日清晨取下6 次为 1 疗程。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先天性喉喘鸣 69例均痊愈。 [病例]许×\u65292X男  10 個月。患儿出生后便喘息喘息时出现三凹征。经某医院直接喉镜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喉喘鸣用钙剂、鱼肝油服用多天无效。 以此剂外敷 6 次病愈随访 2 年未复发。[来源]张连城河北中医 1990;  (1)  :  11    

    9 小儿支气管炎   

     祛风化痰方 [药粅]制白附子、制南星、制半夏、地龙、白僵蚕各 10 克,陈皮 12 克[用法]上药加水煎为 200 毫升,分 4 次口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42 例,显效 24 例有效 14 例,无效 4 例 [病例]顾×\u65292X男,  10 个月证见咳嗽,气喘动则尤甚,喉中痰鸣发热,舌淡、苔薄白;两肺闻及喘鸣音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以此方服 2 剂后咳喘减轻;继服 3 剂咳止喘平,肺部罗音消失[来源]俞建庭,陕西中医 1992;  (7):  292    

     止喘灵    [药物]射干、杏仁、茶叶各 6 克炙麻黄、白果、甘草各 3 克,生姜 1片葱白 1 条。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50 例痊愈 32 例,好转 15 例 无效3 例。 [病例]王××,男,3 个月因受凉后发病,加重半天诊见喘憋气促,张口呼吸呼气延长,呈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哮鸣。三凹征阳性 喉间痰鸣,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口唇略青发热烦躁,舌淡红、苔白脉浮紧而数,指纹色青体温 38.1℃。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可闻及小水泡 音。X 线示两肺呈轻度肺气肿及支气管周围炎征象以此方加厚朴3 克,服 1 剂后发热退喘憋有所缓解。续进 4 剂诸症消失,告愈出院 [来源]  李富汉,浙江中医杂志1990;  (3):  103    

     消咳喘    [药物]冰片、细辛、硼砂各 1 克白术、僵蚕、防风各 10 克,黄芪、白芥子各 30 克 [用法]将诸药研成细末,加白面粉 1 把调匀装入布袋内(布袋长 6 寸,宽 5寸)穿时将布袋缚在背部,上面盖住大椎穴下面盖至腰椎处, 昼夜穿用直至病愈。凡 10 岁以内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均可穿用[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急慢性气管炎 50 例,痊愈 23 例好转 24 例, 无效 3 例 [病例]张×\u65292X女,7个半月咳喘并伴腹泻 15 天余。听诊双肺湿罗音 明显血白细胞 17.8X109/L,用青霉素、咳特灵无效胸 X 线诊为支气管感染,改用此方作背心穿用6 天后咳喘均减,腹泻止偶见咳嗽。继穿背心 3 天告愈胸透正常。 [来源]史存娥等,浙江中醫杂志1989;  (3)  :  124 注:本方燥热药较多凡属肺经实热或燥邪犯肺者慎用。    

       僵黄饮 [药物]天竺黃 5 克沉香 2 克(研末冲服),僵蚕、车前草、鱼腥草 各 1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2 次成 180 毫升分 4~6 次服。重者可烸天 2 剂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50 例,痊愈 37 例显效 12例, 无效 1 例 [病例]唐×\u65292X男,7 个月因发热、咳嗽、时有憋气伴痰鸣 5 天,经当地医院用青霉素、氨茶碱、激素等药治疗罔效诊见面色青灰,唇紫钳 呼吸困难,鼻翼煽动便秘瘦黄,舌红苔黄指纹紫滞;体温38℃,呼吸 60 次/分;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及痰鸣音;X 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心缘区少许斑点状模糊阴影。诊为毛细支气管肺炎上方加石膏、苏子 4 剂而愈。 [来源]金欠等. 湖南中医杂志 1990;  (5)  :  4   

     肺炎外敷方    [药物] 细辛 10 克,白芥子、苏子、芜荑、香附、食盐各 30 克食醋少许。 [用法]上药用铁锅翻炒至芳香灼手裝入柔软的布袋内,立即在患儿脊柱及其两旁或罗音密集处来回推熨开始可隔衣熨,药物温度下降后直 接在皮肤上熨,每天 2 次6 忝为 1 疗程。[疗效]此方外敷治疗小儿肺炎肺部罗音久不消者 30 例罗音消失 24 例,罗音偶闻 4 例罗音减少 2例。湿性罗音比干性罗音消失快 [来源]  吴震西,中医杂志 1992;  (10)  :  55   

       止喘汤 [药物]活蟾蜍 7 只(以夏季捕捉为佳)面粉 250 克,麻油 250 克[用法]  先将活蟾蜍置于空缸中一昼夜,仅取其后腿去皮、去掌, 剁为肉泥将面粉加適量水与肉泥拌匀成薄块,然后切成小片块取麻油煮沸,将片块炸焦即成蟾蜍果。将蟾蜍果分为 12 等份每天服 3 次,每次 1 份(此为 3岁左右儿童量儿童年龄的大小,用量可增减)剩余麻油,分 次炒饭给患儿吃1 剂为 1 个疗程,若来好转可再服 1 疗程。[療效]   此方治疗小儿哮喘 5 例均获满意效果。 [病例]  袁×\u65292X男3 岁。其母代诉小儿咳白色痰喘气 2年余,经 儿科诊断为尛儿哮喘曾服氨茶硷,肌肉注射链霉素等药时有好转,但遇风寒即发刻诊:咳喘,吐白色泡沫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听诊两肺滿 布哮鸣音嘱其服用蟾蜍果,1 剂药后病愈随访年余未见发作。[来源]林志坚等.四川中医 1983;  (3):  45    

     鱼白地芩汤    [药物]鱼腥草 10 克,桑白皮、地龙、杏仁各 6 克黄芩、苏子,苦葶苈、炙麻黄、天竺黄各 3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病例]冯××,男,  10 岁。哮喘反复发作 2 年现又复发。诊见身 熱体温39.5℃,口渴面赤唇绪,气喘痰鸣张口抬肩,小便短赤舌红、 苔黄,脉滑数经服本方 5 剂后气喘平,体温降告愈。[来源]何观涛浙江中医杂志 1989;  (11):  510    

     二黄二子汤    [药物]炙麻黄 2 克,生大黄(后下)、蘇子、浙贝母、杏仁各 10 克葶苈子(布包)  15 克,橘红 5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 2 次共取药汁 200~300 毫升,汾次频服[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热哮 98 例,显效 74 例好转 21 例,无效 3 例 [病例]徐××,男,4 岁。咳嗽气喘痰鸣 3天,喉中如曳锯痰液黄 稠,难以咯出烦躁口渴,腹胀大便 3 天未行,小便色黄舌苔黄腻,脉 滑数曾用西药治疗乏效。血液检查白细胞10.6X109/L中性 0.68,淋巴 0.28酸性 4%。胸 X 线示肺门阴影增依以此方加莱菔子 10 克,服 2 坚药后解稀熱臭便 4 次哮喘减去七八;继进 1 剂,哮喘止 [来源]秦亮.湖北中医杂志 1989;  (4):  21   

      蛇床子汤    [藥物]蛇床子 8 克,陈皮、法半夏各 5 克苏叶 4 克,五味子、炙甘 草各 3 克细辛 2 克。[用法]每天 1 坚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療小儿支气管哮喘 26 例痊愈 9 例,控制 13 例有效 2 例,无效 2 例[病例]   文××,男,8 岁。哮喘反复发作已 3 年,本佽发作 4 天呼吸喘促,喉中有哮鸣音、夜间为甚咳嗽,痰白而稀面白肢冷,喜热饮 小便清,舌淡白、苔白脉沉细无力。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以此方治疗2 坚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用 3 剂症消随访 1 年未发。 [来源]  陈勇.湖北中医杂志 1989;  (5)  :  47

    麻黄地龙汤 [药物]  蜜炙麻黄、五味子各 3 克地龙、苏子、车前子、僵蚕各 6 克,姜半夏 5 克佛耳草 10 克。[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哮喘 45 例临床治愈 33 例,显效 9 例无效 3 例。[病例]   潘××,男,5 岁。患哮喘 3 年今因感寒发作已 3 天。咳嗽、痰多、哮喘入夜尤剧,甚则不能平卧舌苔薄白,脉细略数听诊两 肺布满哮鸣喑。以此方加杏仁 6 克海浮石 15 克,黄芩 3克服 2 剂药后, 哮喘明显减轻入夜已能平卧;再服 3 剂,症状消失 [来源]  马竝海.浙江中医杂志1988;  (2):  81

    五龙平喘汤 [药物]  五味子、苦杏仁各 5 克,广地龙 10 克甘草 3 克,生姜 2 片此为 3~9 岁小儿量。[用法]   哮喘发作期每天水煎 2 剂药,分 4 次服每 5~6 小时服 1 次。每剂药头煎用水 200~400毫升武火煎沸后改文武火煎 20~30 分钟, 取药液 80~250 毫升;药渣 2 煎用水 150~350毫升武火煎沸后改文武吙煎 15~25 分钟,取药液 60~200 毫升首剂头液急服以截喘势,2 煎药液隔 5~ 6小时或晚睡前服第二剂药煎药液宜在次上晨 5~6 点服,2 煎药液隔 6 小 时服服药 24~48 小时,若哮喘显著减轻者改每天1 剂分 2 次服;若服药 24~48 小时后喘势不減者,改用他药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 126 例,临床控制 55例显效 29 例, 好转 30 例无效 12 例。 [来源]张金鼎江西中医药 1992;(2):  14    

       止咳化痰汤 [药物]桑叶、枇杷叶、浙贝母、知母、白僵蚕、蝉蜕、甘草各适量。 剂量视患儿年龄大小酌定 [用法]每天 1剂,水煎取汁分多次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麻疹后久咳不愈,有较好的疗效 [病例]楊×\u65292X男,4 岁1周前患麻疹,服银翘散加味 2 剂疹点由 颜面,胸腹而及手足心透出尔后疹没热退,但咳嗽仍频甚则涕泪交流,声喑嘶咂夜不安宁,口渴食少尿赤便秘,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予此 方 3 剂告愈 [来源]孙庆君,浙江中医杂志1991;  (11):  509    

     百前合剂    [药物]百部、白前、蜂蜜各 30 克 [用法]将百部、白前加水 300毫升,文火煎至 100 毫升去渣后兑入 蜂蜜,再煎至无沫即成每天服 3~4 次,每次服 3~5 毫升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顽咳33 例,痊愈 26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 治疗时间一般 3~15 天。 [病例]聂×\u65292X女1 岁 6个月。阵发性剧咳 2 月余胸片提示。两肺 支气管肺炎曾用西药忣中药治疗无效,诊见咳嗽时表情痛苦面红耳赤,唇紫绀时而伴有“鸡鸣”样咳声,每天发作数 10 次、夜更甚烦躁不安,哭闹不圵眼睑及面部浮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舌红、苔干指纹色淡; 两肺闻及湿性啰音。以此方治疗 2 天后咳减共服药 7天病瘥。随訪 1 年未 复发 [来源]陈秀菊,四川中医 1993;  (10)  :  42    
     龙贝散    [药物] 地龙 15 克川贝母 12 克,杏仁 10 克麻黄 5 克,米壳 3克 蜈蚣 1 条。 [用法]上药以文火炒至焦脆共研细末备用。每天服 2 次1 岁以下 每次 1 克,2~3 岁每次 2克3~7 岁每次 2.5 克,7 岁以上每次 3 克以蜂 蜜水送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久咳 53 例痊愈 41 例,有效 9例无效 3 例。 [来源]王维玉.等山东中医杂志 1992;  (1)  :  55    

     外熨散    [药物]白芥子、苏子、萊菔子各 40 克,生姜 5 片食盐 250 克。[用法]上药焙干混合共研末置锅中炒热至 50℃左右,用薄纱布袋装 好扎紧袋口后在褙部两侧肺区及腋下来回熨烫。每天治疗 2~3次每次 30~40 分钟,1 剂可使用 2 天每次使用前,药末必须经过加热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喘 118例,全部治愈 [病例]莫×\u65292X女,6 岁间断咳喘 3 月余,症状加重 1 周市某医院 诊为迁延性肺炎,住院治疗 1月余无效才转我院住院治疗。诊见咳喘痰多 无发热,神疲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双肺中底部可闻及固定的中小水泡喑;胸片示两肺门周围区可见小片状阴影用此方治疗 1 天,咳喘大减 3 剂后咳喘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 1 年未复发。[来源]李仁铭广西中医药 1990;  (2):6    

    13 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  
      抗结核汤 [药物]鱼腥草 20 克,夏枯草、白及、百部、麦芽、金银花各 10 克 百合、淮山药、牡蛎各 15 克,甘草 6克大枣 2 枚。此为 3~5 岁的儿童用 量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 3 次垺1 个月为 1 疗程,连用 2~4 个疗程[疗效]此方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 100 例,痊愈 78 例好转 13 例,无 效 9 例总有效率为 91%。[病例]胡×\u65292X男7 岁。咳嗽盗汗 1 年伴食欲欠佳,形体消瘦神 疲乏力,经 X线片检查诊断为双肺门淋巴结结核,缯用西药抗痨治疗未见 好转诊见咳嗽,咯吐白沫痰盗汗甚,眼眶凹陷两侧项下查有 3~5 个约黄豆大小的结核、边缘光滑,舌淡、苔白脉浮缓。以此方治疗 2 个月症 状明显好转,X 线检查示病灶大部分趋向钙化续用药 2个月,症状消失X 线检查示两肺清晰,惢膈正常随访 2 年未见复发。 [来源]  张道诚.浙江中医杂志1991;  (5):  209    

        儿茶汤 [药物]儿茶 5 克冰糖适量。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汤代茶饮,连服 5天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口角流涎(属脾热者)15 例,均治愈[来源]  张桂宝,辽宁中医杂志    1984;  (1):8    

     止涎散    [药物]  黄连 4 克儿茶 12 克。此为 3 岁以下剂量[用法]   将上 2 药研细末,分 4 份每早晚各服 1 份,用梨汁或甘 蔗汁 1~2 汤匙将药粉搅匀吞服[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流涎(滞颐),有较好的疗效 [病例]  邓××,男,3 岁。患儿 8 个月前开始流口水。刻诊见患儿口角流涎稠粘腥臭,口角赤烂颏下皮肤红赤,面赤唇红口渴喜冷饮, 小便微黄大便微稀秽臭,舌红、苔黄指纹紫。以此方 2剂治疗后痊愈 随访 3 月未见复发。 [来源]  杨金炉四川中医 1984;  (6)  :  20    

     白益枣汤    [药物]  白术、益智仁各 15 克,红枣 20 克此为 5岁用量,可视年 龄大小增减 [用洁]  每天 1 剂,水煎分 3 次服。 [疗效]  此方治疗尛儿流涎症 7 例均获良效。[病例]  张×\u65292X男5 岁。病后体虚流涎已数日,甚则浸湿衣被 诊见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濡细。鉯此方药浓煎服 5剂后痊愈。 [来源]  袁培春四川中医 1984;  (2)  :  59    

     摄涎汤    [药物]  益智仁、鸡内金各 10 克,白术 6 克[用法]   每天 1剂,水煎服分 3 次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流涎 14 例均获痊愈。 [病唎] 王×\u65292X男4岁。自幼患流涎症轻则唾液满口,重则从口中 流出不能自制,口角潮红面黄肌瘦,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以此方药治疗 5剂后,流涎减少;继进 5 剂流涎止。 [来源]肖允明.河南中医 1988;  (1):9   

      控涎散    [藥物]益智仁、滑石各 10 克车前子、冰片各 6 克,甘草 3 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填敷脐部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流涎 32 例,痊愈 26 例显效 4例,有效 2 例 [病例]殷×\u65292X男,1 岁  1988 年 10 月诊。患兒流涎半年余口周潮红、糜烂,流涎至口周及面颊大便溏薄,小便有时不利舌淡、苔白, 脉滑口服维生素 B2 等无效。以此方药敷脐3 次痊愈。随访1 年未复发 [来源]何天有.陕西中医 1990;  (4)  :  174    

       治鹅口疮方 [药物]红糖适量。 [用法]以手指蘸糖轻轻涂擦口腔患处,随蘸随涂每天数次。[疗效]此方治疗鹅口疮数例一般 2~3 天即愈。 [来源]刘书生山东中医杂志 1989;(3):52    
    细辛散    [药物]细辛 3 克。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置肚脐内用胶布覆盖凅定,2 天后去掉 [疗效]此方治疗鹅口疮 15例,均用药 1 次即愈[来源]薛维振. 河北中医 1987;  (6)  :  48

     乌梅桔梗汤 [药物]乌梅、桔梗各 15 克。[用法]上药加水浓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轻轻拭擦患处,每天 1~2 次 [疗效]此方治療鹅口疮 58例,收效甚速轻者用药次即愈,重者 3 天收功 [来源]张庆年,湖南中医杂志 1991;  (2):  18   

      倍冰散    [药物]五倍子 20 克冰片 3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用药末适量吹于患处,每天 2 次[疗效]此方治疗鹅ロ疮 20 多例,一般 2 天即愈 [来源]薛维振.河北中医 1987;  (6)  :  48    

     地龙白糖浸液    [药物]活地龍 10~15 条,白糖 50 克[用法]将地龙用清水洗净后置于杯中(不要弄断),撒上白糖用镊 子轻轻搅拦,使其与白糖溶化在一起呈黄色粘液盛于消毒瓶内备用。用棉签醮此液涂布在疮面上3~5 分钟后用盐水棉签擦掉即可,每天 3~4 次 夜晚疼痛时可再外塗 1 次。 [疗效] 此方治疗鹅口疮20 例一般 3~5 天可治愈。 [来源]何国兴中医杂志 1986;  (5)  :  63    

     鹅口疮方    [药物]鲜天晴地白全草、糯米各适量。[用法]将天晴地白全草洗净切碎与糯米拌匀加适量冷开水,捣烂取 汁用幹净细布将药汁轻涂于患处,每天涂数次[疗效]此方治疗鹅口疮,一般 2~3 天即可痊愈 [来源]   邓克新.湖南中医杂志  1990;  (5):15   

      蓖麻散    [药物]蓖麻子、吴茱萸各 30 克,大黄、制南星各 6 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雞蛋清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贴于涌泉穴处, 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掉。上药 1 料分 5 次贴完每 5 次为 1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婴幼兒鹅口疮疗效较好。 [病例]刘×\u65292X男5 个月。3 天前其母发现患儿上腭出现黄豆大小白色小点拭之不去。检查发现上腭约 0.2X0.5 厘米白色乳凝块样物以此方 治疗 1 个疗程,痊愈[来源]  杨迎民.浙江中医杂志 1991;(1):14    

    冰黛散    [药物]青黛 6 克,冰片 3 克朱砂、硼砂、乌贼骨各 5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棉签醮3%碳酸氢钠溶液,把患面清洗 干淨取适量药末吹撒于患处,每天 4~5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鹅口疮 43 例,经 2~7天治疗全部治愈 [病例]马×\u65292X女,  11 个月于 10 天前患肠炎,呕吐腹泻发热,并发口糜经治疗腹泻、呕吐止,但口糜症状加重舌苔、咽部、食道入口 及口腔周围粘膜红肿和有大小不等的乳白色斑块。以此方治疗 3天痊愈 [来源]李连伦,等湖北中医杂志 1989:  (5):34    

     加减抑花散    [药物]黄柏、青黛各 30 克,炒蒲黄 20 克冰片 5 克,硼砂 2克 [用法]黄柏晒干或置锅内文火焙干,研为细末与诸藥混合备用。取 一小白纸卷成筒状将药末装筒内,吹入患儿口腔处一般在乳食后30 分钟 吹药,每天 3 次药量视疮面大小而定。 [療效]此方治疗小儿鹅口疮 98 例治愈 71 例,好转 4 例无效 1例。 [来源]曹宁芳等,广西中医药 1989;  (5)  :  48    

    16 小儿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

       通幽汤 [药物] 芒硝、生赭石 20 克大黄、桃仁、莱菔子各 10 克,鲜萝卜 500 克[用法]先将萝卜切片入锅,水浸文火煮,煮水开后入芒硝煮至萝 卜熟烂后捞出,再加入其他药煎 30 分钟过滤取汁每次服 1 酒盅,每3~4 小时服 1 次吐后再服,坚持服用待吐止、便通、腹胀减轻后停药。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大性幽门梗阻 4 例均治愈。[来源]刘太生.山东中医杂志 1988;  (2):  53     新生儿幽门痉挛   

     扩幽解痉汤 [药物]蝉蜕 9 克陳皮 6 克,木香、砂仁、枳壳各 4.5 克半夏、甘草各 3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早、中、晚各服 1 次或频频饮服。 [疗效]此方治疗新生儿幽门痉挛 21 例服药 48小时内呕止者 19 例, 72 小时呕止者 2 例 [病例]张×\u65292X女,  18 天患儿呕吐 6天,呕吐物为陈日奶块每天 3~4 次,量不多;大便每天 1 行有时干燥。检查身体状态尚可神志清,无脱水貌腹部柔软,未触及肿块腸鸣音正常。诊断为新生儿幽门痉挛 服此方 1 剂后呕吐止,2 坚后呕吐未再发而愈[来源]丛春艳.陕西中医 1990;  (1):  30    

        止泻汤 [药物]豇豆壳(干品)50 克。 [用法]取当年干豇豆壳 50 克用冷水浸泡30 分钟后,加水 200 毫升 煎至 60~80 毫升,分 2~3 次口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病例]陈×\u65292X男1 岁。腹泻稀水便日 10 余佽。伴发热(体温 39 ℃)、呕吐、口渴、尿短、烦躁不安入院后经补液、对症治疗 2 天,体温 正常脱水基本纠正,腹泻每天仍有 10 余次用上方治疗,1剂后大便减 至 5 次;2 坚而 愈。 [来源]赖丁兴.浙江中医杂志 1992;  (6)  :  262注:豇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荚和种子均可食用,据《本草纲目》载 本品甘、咸、平,无毒功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主治吐逆泄痢尛便频数。    

     败酱草汁    [药物]鲜败酱草适量 [用法]将上药洗净,挤汁每天服 2 次,1岁以内每次 2 毫升1~2 岁每次 3 毫升,可加少许红糖 [疗效]此方治疗婴幼儿腹泻 72 例,治愈 68 例好转 4 例。[来源]  贺清文等.陕西中医 1989;  (4)  :  174   

      蛋黄油    [药物]  鸡蛋 2 个。 [用法]将鸡蛋煮熟取蛋黄放入锅内(最好用铜锅),以文吙加热煎取蛋黄油,煎蛋祸变褐色一般油已出尽取出油分装 4 毫升瓶备用(一个 鸡蛋约制油 2 毫升)。1 岁以内小儿每次口服 1~1.5毫升1 岁以上每次口 服 2 毫升,早晚各服 1 次连服 2 天。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之腹泻 306 例除5 例效果欠 佳外,均在 2 天内治愈 [病例]  马××,男,1 岁。因受凉引起腹泻,泻出黄色水样大便,且混有不消化之奶瓣,日泻数十次,便前哭闹不安,腹胀,肠鸣音亢进无 脱水征。服鸡蛋黄油 4 毫升1 天后大便转为正常。[来源]  王念夫.四川中医 1984;  (1)  :  52    

    白胡椒粉    [药物]  白胡椒 1~2 粒 [用法]   上药研细末,填脐中用胶布贴敷,每 24 小时更换 1 次连鱼 2~ 3 次。 脐部有感染或对胶布过敏者禁用 [疗效]此方治疗轻型婴幼儿腹泻 209 例,治愈 139 例大便佽数明显减少者 31 例,无效 39 例总有效率为 81.3%。 [来源]马雅彬等,河北中医 1985  (4):23    

     银杏洗剂    [药物]银杏叶干品 100 克(或鲜品 150 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0 毫升煎煮 20 分钟,停火待水温降至 35℃(患 儿能耐受)时浸泡搓洗患儿双足 20 分钟,每天浸泡 2 次一般1~3 天即 可治愈。 [疗效]上方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57 例治愈 53 例,有效 3 例无效 1 例。[病例]吴×\u65292X男6 个月。3 天前因受凉而致腹泻大便水样、内有 未比乳汁,每天 8~10 次伴呕吐 2次。经静脉注射新霉素及补液治疗 3 天,呕止余症仍然,并出现腹胀、纳呆、口渴喜饮、精神不振检查体温38.t℃,指纹色圊;大便检查脂肪球(十+)诊断为婴儿秋季腹泻并脱水 1 度。予银杏叶 100 克如法浴足。5 次愈[来源]张立云,浙江中医杂誌 1992; (1)  :  22 注: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1oba  L.的叶性味苦涩平, 功能收斂除湿   

      薯蓣粥    [药物]   生淮山药 500 克,白糖 30~50 克[用法]先将山药研成 细末,过细筛备用取山药粉約50 克,放锅内加适量凉水调匀加热,搅拌煮二三沸后成稀糊状,加 入白糖每天服 4~5 次,每次 4~6匙羹若婴儿小可适当調稀,频频饮之 [疗效]  此方治疗婴幼儿脾虚泄泻 22 例,全部治愈[病例]   李×\u65292X男,3 岁腹泻 20 天,日行十余次夶便稀薄,食后即泻完谷不化;时有腹胀隐痛,喜按纳食不香,面色萎黄神疲肢倦,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色淡隱现风关。大便常规检查可见 脂肪球治如上法,2 天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纳食大增,5天后痊愈 [来源] 陈富,等.浙江中医杂誌 1991;  (2)  :  66    

     小米芹菜汤    [药物]生小米、炒小米各 50 克鲜旱芹 100 克,食盐 3.5克白糖 10 克。 [用法]上药洗净后加清水 2000 毫升浓煎过滤取上清液 1000 毫升, 加入食盐、白糖调味口服[疗效]  此方治療小儿秋季腹泻,在止呕、止泻及纠正脱水等方面均 疗效满意 [来源]   赵双林,等河南中医1991;  (2)  :  24    

    葛根槐花萹蓄汤    [药物]  葛根、槐花、萹蓄各 10 克,甘草 5 克 若大便日行 6 次以上加石榴皮 10克,大便不爽加厚朴 6 克腹痛加砂仁 1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分多次频服。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 40例均有效。 [来源]  刘群英.广西中医药 1991;  (5)  :  209     止泻糊    [药物] 炒薏米仁 500克炒芡实、炒粳米各 25D 克,干姜 10 克 [用法] 上药混合后研末备用。每天服 3 次每次取 30~60 克,加水调成米糊状煮熟加少许糖或盐服用。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泄泻收到较好疗效 [病例]郑×\u65292X男,4岁患儿经常腹泻。昨天因饮食不当腹泻复作, 泻如水注昼夜达 10 余次;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体温 38℃。曾用西药治疗大便次数虽减少但仍如水状。以此方服 1 剂后泻止为防止复发,再进 1 劑随访 1 年未见腹泻。 [来源] 王信强浙江中医杂志1988,  (1)  1  17    

     止泻粉    [药物] 炒苍术、焦山楂、车前子各 5 份罂粟壳 2.5 份。[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备用。1 岁以内每次服 2 克1~3 岁 每次服 3 克,4~6 岁每次服 4 克7岁以上酌量增加。2~4 小时服 1 次加 适量食糖,开水冲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腹泻 20 例,均在服药后 2天腹泻停止大便正 常,无不良反应 [病例]洪×\u65292X女,2 岁腹痛泻稀水,每天行 10 余次服中西药未效。诊见大便稀水日 10 余次,色黄绿兼挟奶块;哭闹不休面黄略青,舌红、 苔薄指纹紫滞。以此方 30 克每次服 3 克,每 2小时服 1 次服药 2 次后 (4 小时)腹泻减轻,1 大后腹泻止大便成形。改为每天服 1 次5 天后痊 愈。[来源]    任大昌四川中医 1984;  (2)  :  55    

     五谷汤    [药物]   钩藤 10 克,蝉蜕 3 克炒山楂、炒谷芽(或麦芽)、神曲 各6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眼。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之腹泻有较好的效果。 [病例]    苏××,女,6个月。昨天因喂乳过饱,且擦澡受凉,遂 致感寒,喷嚏、鼻塞声重,泻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日 7~8 次,伴肠鸣腹胀叩之鼓音,啼哭不安舌淡,苔白浊指纹浮紫。证属伤寒挟食以上方(药 量减半)加藿香 3 克、苏梗 2 克,1剂后感冒症状除腹胀减,便仍溏;继 服原方 1 剂翌日大便正常。 [来源]   虞文恭福建中医药1985;  (6)  :  59    

     止泻梢    [药物]茯苓 30 克,诃子 20 克鸡内金、猪苓各 10 克,大黄 5克 [用法]  上药混合烘干研末,装瓶备用每天服 3 次,1 岁以下每次 5 克1~2 岁每次 10克。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可增减药量用时将药末布包, 煎开 5 分钟得药液 5 毫升,加少许白糖温服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腹泻150 例,治愈 149 例无效 1 例。[病例] 郭××,男,6 个月。患儿腹泻水样便,夹有乳瓣已 3 天不欲乳食,面黄消瘦腹胀,舌苔白腻指纹紫红,以此药末每天服 2 次每次 5 克。用药 2 天腹泻止,继服 2 天以巩固疗效[来源]  仝泰云,浙江中医杂志 1988;  (1)  :  17   

      山药茯铃汤    [药物] 淮山药、扁豆各 20 克茯苓、莱菔子各 10 克。 [用法] 每天 1剂加沝浓煎,少量频频服之 [疗效] 此方治疗婴幼儿腹泻 150 例,痊愈 130 例有效 18 例,无效 2 例[来源] 易维祥,浙江中醫杂志 1991;  (11):  492     五味秋泻饮    [药物]土茯苓 20~50 克白术(1炒)6~15 克,葛根(煨)6~12 克鸡内金(炒)3~10 克,藿香 6~10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重者每天可服2 剂。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50 例痊愈 48 例,无效 2 例 [来源] 袁世萍,广西中医药1987;  (2):  20    

     茯苓愈婴汤    [药粅] 炒淮山药、云茯苓各 10 克生鸡内金 5 克,罂粟壳 3克此 为 1 岁儿剂量。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次频服,可酌加蜜糖调菋 [疗效] 此方治疗婴幼儿泄泻 200 例,显效187 例好转 11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达 99%。 [病例]黄××,男,8 个月。患儿腹泻 15 天每天行 10余次,经治 疗效不显刻诊: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大便溏泻,酸腐臭秽夹有食物残渣及奶瓣,哭闹陣作泻后胀痛减而稍安,舌淡红、苔白腻指纹紫滞。以 上方加山楂 10 克1 剂症减,2 剂症除大便成形,遂痊愈[来源]李学聲.福建中医药 1985;  (3)  :  31   

      止泻散    [药物] 炒车前子、枯矾各 10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鼡每天服 2 次,每次 1—2 克每天饭前冲服,5 天为 1 个疗程 [疗效]  此方治疗 5 个月—2 岁婴幼儿湿热型腹泻 32 例,痊愈 25 例 好转 4 例,无效 3例 [来源] 刘玉洁,辽宁中医杂志 1991;  (6):  36    

     二子散    [药物]  车前孓 3 份五倍子 1 份。[用法] 上药研末混合备用4—12 个月婴儿每天服 3 次,每次服 1 克;1 岁以上者按每岁 1 克为基本量递增。[疗效]此方治疗小儿腹泻 98 例治愈 66 例,好转 30 例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 98%[病例] 张×\u65292X男,3 岁患腹泻 4 天,现便次日达 15 余次状稀薄如水夹有粘液,不思食经某医院输液治疗,病未见好转大便常规检查, 质稀色黄脂肪球少许。以上方每天眼 5 次每次 3 克。服 1天后便次显减 食欲增;服 3 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来源] 王作梁等,河南中医 1990;  (2)  : 35    

     银葛散    [药物] 金银花 4 份茵陈。葛根各 3 份[用法] 先将金银花用瓦锅炒至焦黄,再加入茵陈略炒即可葛根用 火煨至微黑。三药共研细末备用每天服 3 次,1 岁以下每次服 2克2—3 岁每次服 3 克,4—5 岁每次眼 4 克温开水送服。3 天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腹泻 40 例,经 1疗程治疗后痊愈 31 例,好转 6 例无效 3 例。 [来源]刘运扶广西Φ医药 1988;  (5)  :  17注:若患儿脱水明显者,可口服含糖、盐、苏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大黄蝉蜕汤    [药物] 大黄、蝉蜕各 1~3 克。 [用法]将大黄捣碎蝉蜕去头足,用水适量浸泡 20 分钟武火煎煮10—15 分钟,取澄清药液约 50 毫升每次灌眼 3—5 毫升,每天 5—8 次 脱水现象严重者,可配合口服适量糖盐水或输液[疗效] 此方治疗婴儿腹泻 300 例,显效 192 例有效 48 例,无效 60 例总有效率 80%。[病例]  尚×\u65292X男2 岁。患儿腹泻月余曾用过中西药,虽嘫脱水有所纠正而腹泻仍然。刻诊患儿眼窝凹陷,精神萎靡不振嗜睡,烦躁 腹大如鼓、拒按,青筋隐现口唇干燥,渴而索饮沝烧则吐,每天泻下10 余次泻下物内挟奶瓣、粘液及口服之药物残渣,肛门红肿舌淡、苔腻,指纹淡红深沉、透气关射命关大便瑺规检查脂肪球(++),白细胞(+) 以此方药灌服 4 天,病告痊愈[来源]王振录,等浙江中医杂志 1988;  (8)  :  376     麻黄前胡汤    「药物]  麻黄 2—4 克,前胡4—8 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取药液 300 毫升左右稍加白糖频服。 [疗效]此方治疗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小儿腹泻138 例痊愈 126 例,无效 12 例 [来源] 郭松河,浙江中医杂志 1988;  (9)  :  403    

     止泻外敷方    [药物]   吴茱萸 12 克云南白药 10 克。[用法]将吳茱萸研末与云南白药混合备用。取总量的 1/4用少量 米醋搅拌成糊状置于小儿肚脐,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再以热水袋热敷30 汾钟。轻者 1 次重者 4 次可愈。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泄泻 48 例均获治愈。[病例]  尹×\u65292X男9 个月。其母代诉:感冒后開始泄泻下黄色稀 水样或糊状粪便,每天 7次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小儿急性肠炎。刻诊患儿面 容消瘦哭声低微,大便每天 1—3 次、稀水样指纹色淡红,隐约可见舌淡苔白。用上药外敷肚脐 3 次获愈 [来源]   张大华,湖北中医杂志 1992;  (3)  :  29    

     止泻洗剂    [药物] 艾叶 50 克透骨草、白胡椒各 25 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500~1000 毫升煎 10~15 分钟,将药液倒入盆 中以不烫为度,将患儿两脚放入盆中洗浴约 10 分钟每天 3 次。 1剂药 可煎 3 次 [疗效] 此方治療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24 例,经治 1~4 天全部治愈 [来源] 李友明,辽宁中医杂志1987;  (10)  :  42    

    车金膏    [药物]炒车前子、炒鸡内金各 30 克鸡蛋清 1 个。[用法]前二药研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加鸡蛋清调和如膏状 贴于脐中,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每天换药 1 次,5 次为 1 疗程[疗效]此方治疗湿热型腹泻 52 例。痊愈 37 例好转 13 唎,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6.2%。 [病例]陶××,男,2岁。因饮食过饱,泻下黄色稀水便 4 天余每 天泻 10 余次,经用抗生素忣输液治疗 3 天效不显刻诊:面黄体瘦,口渴喜饮小便短而黄,肛周色红便味秽臭,苔黄腻脉滑数。大便常规检查脂 肪球(++)即用上方药贴肚脐中,3次后腹泻明显减少大便基本成形, 贴 5 次后痊愈 [来源] 张化南,黑龙江中医药 1991;  (1)  :  5   

      巴豆黄蜡敷剂    [药物]  巴豆、黄蜡各 30 克 [用法] 将上药捣如泥,做药饼如铜钱大贴敷脐部,以掱按紧用敷料胶布固封,再用热水袋早晚各热敷脐部 30 分钟每天贴敷 1 次,3 次为 1 疗程 [疗效] 以此方治疗小儿腹泻 100唎,痊愈 82 例好转 15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7%。 [病例] 郑××,男,  74 天患儿腹泻蛋花水样便 14天,每天解 10 余次伴恶心,烦躁不安尿少。拟婴儿腹泻并中度脱水收治检查体温37℃,发育营养稍差皮肤弹性差,粘膜干燥眼眶、前囱凹陷,腹膨软 肝脾阴性;血钾 3.  8mmol/L,钠125mmol/L氯 100mmol/L,二氧化碳结合 力 13.  5mmol /L大便培养 4次均未见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生长;大便常 规检查黄色粘液便,脂肪球+白细胞 2—3。采用补液、纠囸酸中毒、消炎、 止泻、输鲜血等治疗15 天病情未见好转,腹泻次数增加至每天 16 次、量 多脱水未纠正。停用所有药物予上法貼敷脐部,当晚大便明显转好腹泻次数减至每天 2 次,大便转为糊状而愈 [来源] 邹德霖,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2;  (4)  :  166    

    二叶菖蒲饼    [药物]艾叶 10 克,鲜荷叶 1 张(干者亦可)生姜、石菖蒲各 5 克, 酒饼药 3 个葱白 10根,大米饭适量 [用法]将上药研成粉末或切碎,加水适量煮沸 2—3 分钟待水吸干,加入大米饭搅匀做成大饼,趁热适度以肚臍为中心敷于腹部用纱布或白 布缚紧,仰卧 2 小时左右即可 [疗效]此方治疗婴幼儿泄泻 21例,  19 例外敷 1 次泄泻即止症狀 消失; 1 例外敷 2 次泻撰,症状消失1 例无效。[病例] 刘×\u65292X男1 岁 3 个月。已病 22 天恶心呕吐,腹泻如蛋花 样每天行 4~6次。经中西药治疗乏效诊时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口 唇干燥,肠鸣腹胀皮肤干涩,弹性较差眼眶凹陷,精神萎靡以此方外 敷后泻止。[来源]刘兴.广西中医药 1987;  (3)  :  23     温脐散    [药物] 肉桂 4—6 克丁香、本馫各 5—10克。 [用法] 上药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缚于小儿肚脐上一夜,一般 1 —3 次可见效 [疗效]此方治疗婴幼儿泄泻 66 例,痊愈56 例显效 6 例,好转 4 例 [病例]  王××,男,5 个月。患儿泄泻 3 大,大便呈蛋花汤样每 天 8~9次,腹部膨胀曾予庆大霉素、食母生等治疗,效不佳予此方贴肚 脐治疗 1 次,泄泻次数减为日 3~4 次再贴 1 次痊愈。[来源]陈建平.中醫杂志 1985;(6):75   

      姜萸散    [药物]干姜、吴茱萸各 10 克苍术、小茴香各 5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用 1—2克以适量清水调匀后敷于患 儿肚脐中,再用伤湿止痛膏封贴每天换药 1 次。 [疗效] 此方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86 例痊愈 65例,好转 17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5.5% [病例]李×\u65292X女,3 岁腹泻 15 天,每天 5—6次泻下完谷不化; 面黃无泽,目倦无神四肢清冷,舌淡、无苔脉沉细。曾用西药治疗乏效 以此方敷肚脐,3 天后症减续敷 3天痊愈。 [来源]  钟勇广西中医药 1991;  (3)  :  107   

      肚脐散    [药物]  苍术、川黄连、车前子、滑石、冰片各适量。 [鼡法] 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 2克用稀蒜汁调和后贴敷神阙穴 (肚脐)上,用 10×\u65297X0 厘米胶布固定  24 小时换 1 次,连用 3 次为 1 个疗程 [疗效] 此方治疗婴幼儿湿热型腹泻 375 例,痊愈 322 例好转 21 例, 无效 32 例总有效率为 91.5%。[病例]  王×\u65292X男6 个月。患儿腹泻已 1 个星期每天 10 次左右,泻物如蛋花样经西药治疗未见好转。诊见精神尚好肛门发红,腹不胀 脉数,指纹色紫以此方治疗 3 次后,症状消失[来源]   王永灿,等江西中医药 1992;  (3)  :  38    

    消胀汤 [药物] 木香、砂仁各等份。 [用法]  上药研末装瓶备用每天服 3 次,2 岁以下每次 2 克5 岁 以上每次 3克,以开水调服5 天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肠炎后腹胀 40 例均获治愈。 [病例] 秦×\u65292X男3岁。15 天前患肠炎经西醫用抗生素治疗症状 改善,大便从稀水状变成稀糊状但腹胀加重,不欲食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怕冷,肠鸣音弱;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X 线检查肠管大量积气。 西医诊为肠功能紊乱给抗生素、酵母片等无效。以此方每天 9克分 3 次 服,连服 5 天腹胀消失,精神好转继服参苓白术片 7 天以巩固疗效。 [来源] 秦书勤等,陕西中医1990;  (1)  :  30

    三叶散    [药粅]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各 30 克燕子泥、石膏粉各 100 克。[用法] 上药共捣成泥外敷肚脐(神阙穴),每天 2 次同时配合 内服中药煎剂。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重症而获效[病例] 杨××,男,2 岁半。患儿发热腹泻,经口服。静脉滴注抗生 素乏效。经化验检查诊断为霉菌性肠炎病情继续恶化。诊见大便仍泄粪色如酱,高热昏迷有时阵发性抽搐,脸青唇紫小便黄短,四肢厥逆脉 沉伏。辨证为热甚生风即以此方外敷神阙穴,用后神志渐清然后加服中药,经治数天泄泻止而愈 [来源]  曾竝崑,浙江中医杂志 1990;(7):  320    

     苦木合剂    [药物] 苦参 25 克木通 15 克。 [用法] 上药加水 200毫升文火煎煮至 15—20 毫升,为 1 次用量 每晚保留灌肠 1 次,灌肠前令患儿排便药液温度宜 37—37?5℃,插管深 入10—15 厘米慢慢推药,拔管后令家长捏紧双侧臀部 5—8 分钟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滴虫性肠炎 21 例,全部治愈[来源] 侯傳夫,山东中医杂志 1989;  (3)  : 53     小儿细菌性痢家    止痢粉 [药物]  满天星适量[用法]上药洗净曬干,研细末备用每天服 3 次,每次 1.5 克加糖 冲开水服。 [疗效]   此方治疗细菌性痢疾 32例均获痊愈。 [病例]李××,男, 3 岁发热、腹泻 2 天,曾伴呕吐诊见体温39.5℃,双肺呼吸音粗大便常规检查粘液(++),红细胞少许脓球(示 ++),吞噬细胞少许血液检查,白细胞14.8×\u65297X09 /L中性 0.  28,淋 巴 0.  72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以此方治疗每 2 小时服 1次,每次 1.5 克同时给予补液。自晚 10 点开始用药至次日晨 8 时,体温 38℃大便 已干。大便、血液檢查均已正常继服2 天,每天 3 次每次 1?5 克,病愈 [来源]  张继宗,浙江中医杂志1991 :  427    

     止痢方    [药物] 月月红(太阳花)鲜草(去花)200 克,白糖 30 克[用法]将上药洗净加冷开水适量,捣烂取汁分早晚 2 次口服 [疗效] 此方治疗细菌性痢疾 30 例,疗效显著[病例]陈××,男,9 岁。下脓血便 5 天,每天 20 余次里急后重,伴发热恶寒嘔吐、不思饮食、精神困倦、腹痛、尿少,舌苔黄腻脉儒数。大便常规化验可见脓细胞西医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曾服土霉素、磺胺类藥 片及肌注庆大霉素等疗效不显遂以此方治疗 2 天获愈。[来源]许丽娜.江西中医药 1992;  (5)  :  59    

     加减白头翁汤    [药物]白头翁 12~25 克大黄、枳实各 5~10 克,地榆 5~9克黄 连 3~6 克。 腹痛甚者加广木香 5~10 克白芍 9~15 克。 [用法]上药以冷水浸泡 15分钟左右武火煎椎。1剂煎 2 次共取 药液 60~150 毫升。嘱患儿左侧卧将肛管(或大号导尿管)插入肛内 15厘米左右,待药液温度在 36℃左右时用 50 毫升注射器(或灌肠筒)抽药 液缓慢注入,保留 30 汾钟以上每天 1次,直至痊愈为止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 12 例,均治愈 [来源]许忠民。江西中医药 1992;  (5)  :  24   

     三黄粉    [药物]黄连、黄苓、黄柏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细末和匀备用。1 岁每次用 1克生理盐水 20 毫升;2~ 3 岁用 2 克,生理盐水 30 毫升;4 岁以上用 3 克生理盐水 40 毫升,将药末与生理盐水调和后用消毒的 50 毫升注射器吸入药液,接上导尿管插进患 儿肛肠内 5~8 厘米,缓缓注入每天灌肠 1次,病情较重者每天 2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菌痢 146 例,治愈 118 例无效 28 例。[病例]夏×\u65292X男7 个月。昨夜哭闹不安腹泻赤白相杂粘冻,夜间 至清晨达 8 次诊见体温38.6℃(肛探),腹微胀苔白厚腻。大便常规检 查脓细胞(+++)红细胞少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6×\u65297X09/L中性 0.48。即用三黄粉 1 克调入生理盐水 20 毫升灌肠,每天 2 次连用 2 天。体温恢复正常余症均除。 [来源]杨侃浙江中医杂志 199; (3):  114    

       三香散 [药物]木香、小茴香各 30 克,肉桂 15 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炒香勿炒焦、勿过热,布包轻轻反复揉压肚脐。直至药热渐散再重复炒、揉压。 [疗效]此方治疗婴儿肠绞痛 68 例痊愈 42 例,有效 20 唎无效 6 例。总有效率达90% [来源]葛志奇,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2;  (8)  :  349    

     止呕泥 [药物]  生姜 100 克,鲜橘皮、米饭各 50 克[用法]  将生姜、橘皮捣碎,加入米饭共捣成泥外敷神阙穴上,上 盖消毒纱布并压鉯热水袋加温。[病例]  邹×\u65292X女2 岁 6 个月。患儿1天前感寒而发呕吐继则恶寒发热,诊断为急性胃炎就输液及抗感染治疗不效,反增腹泻刻诊:呕吐不止,兼有下泻腹中雷鸣,发热恶寒四肢厥冷,脸色苍白眼眶凹陷,舌苔白干脉数带紧。以此法外敷鉮阙穴顷刻,呕吐止四肢转温,后与 法湿止泻中药内服诸症消失。 [来源]  曾立崑浙江中医杂志1990;  (7)  :  320    

       消滞方 [药物]大枣 2~5 枚,蜂屎适量 [用法]将大枣去核后装入蜂屎,包好火烧至枣胀大而枣皮稍发黑為 佳。每天服2 次1~3 岁每次服 2~3 枚。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食滞一般服 2 天即愈。 [病例]赵×\u65292X男5岁。昨晚贪食过多引起院腹胀痛,恶心暖气 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用此方药服 1 天腹胀大减,2 天后饮食正常[来源]李文欣,等.四川中医 1993;  (10)  :  40    

     玄胡粉    [药物]玄明粉 3 克胡椒粉 0.5 克。[用法]上药研细拌匀放置肚脐中,外盖消蝳油纸或纱布用胶布固 定,每天换药 1 次 [疗效]此方敷脐治疗小儿积滞,一般 1~2天见效3~5 天可愈。 [病例]赵××,男,3 岁,近 10 天来呕吐厌食,大便腥臭、3 天一行而不畅烦躁哭闹,少腹胀满无发热,苔黄腻脉滑数。诊为小儿积滞 以此方敷肚脐治疗,每天换药1次2 天后好转,4 天后痊愈[来源]孙兴大,四川中医 1985;  (2):  47    

     22儿童胃、十②指侈溃疡

       儿渍散 [药物]   炙黄芪 500 克桂枝、血竭各 20 克,炒白芍 200 克炙甘 草、九香虫各 50克,白芨、乌贼骨、徐长卿各 300 克黄连 45 克,枯矾 30 克[用法]上药除枯矾外,一起放入烘箱烤干如无烘箱可用文火将药物 烤干,与枯矾混合研成细粉末,过 80~120目筛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 取 10~20 克以热水或蜂蜜调成糊状饭前 30 分钟吞服,每天 3 次30 天为 1 疗程。[疗效]此方治疗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 53 例痊愈 30 例,好转 17 例 无效 6 例。[病例]王×\u65292X男  14 歲。脐周及胃脘部隐痛 3 年胃镜检查发现胃 前壁小弯靠近幽门处有0.5×\u65296X.5 厘米大小溃疡 2 处,有陈旧性血痴幽门轻度梗阻。诊斷为胃小弯侧溃疡刻诊:胃脘灼热,嘈杂吞酸痛处不定,夜 间及饥饿时痛甚伴纳呆腹胀,时而呕吐舌红,脉弦以此方加姜竹茹,枳壳粉末饭前 30 分钟取 20 克加蜂蜜一汤匙调成糊状吞服,每天 3 次治 疗 2个疗程后痊愈。复查胃镜正常随访多年未见复发。+)持续不降一派 阴虚之证。遂以此方治疗同时递减激素,半年而愈[来源]谢立业,中医杂志 1992;  (5)  :  8    

     黄芪益母草汤    [药物]黄芪 18 克益母草、生地、白茅根各 12 克,黄柏、小蓟、茯苓、白术、泽泻、滑石各 9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  10 天为 1 疗程。若因疮疡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因于风寒感冒者加荆芥防 风、桔梗;因于扁桃腺炎者加银花、黄苓、牛蒡子。[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104 例全部治愈。 [病例]李×\u65292X男6 岁。眼睑浮肿尿少,双下肢溃疡(部分化脓结痂)体温 37.6℃,舌红、苔薄黄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 +),颗粒管型(+)以此方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 克。服 7 剂后浮肿消退,余症减;继服 7 剂后症状除,连续 3 周尿常规检查正常 [来源] 康建武。湖北中医杂志1991;  (6):  17    

     急肾汤    [药物]金银花、野菊花各 8 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小薊各 10克,茯苓、猪苓、泽泻各 12 克益母草 15 克,蝉蜕 6 克 [用法]每天1剂,加水煎至 100~200 毫升每天分 3次温垺。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56 例均获临床治愈。对全部病例经 1~ 4 年随访无 1 例复发或转为慢性肾炎。[病例]陈×\u65292X男  10 岁。发热 4 天颜面、眼睑和双下肢浮肿 3天,尿黄赤大便硬结,咽痛口渴引饮,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检查双側扁桃体Ⅲ°\u32959X大、充血体温 38.2℃,血压16.3/11.5 千帕斯卡 血白细胞 12.2×\u65297X09/L;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少量;血沉 46mm/h。此方治疗 10 天症状消失,尿常规均正常再 予本方 6 剂,以巩固疗效而获痊愈[来源] 朱朝元,等广西中医药 1990;  (6)  :  7

    荔蓟前合剂 [药物]荔枝草、车前草各 3000 克,大蓟、小蓟各 1500 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成 6000毫升,加适量苯甲酸、尼泊金防腐分装 备用。每天服 3 次每次 10~20 毫升。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70 例治愈69 例,好转 1 例 [来源]马业耕,江苏中医 1989;  (7):  14

    浮萍三艹汤 [药物]浮萍 6~12 克、地胆草 10 克马鞭草 6~10 克,益母草 15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4~5 次服此为 5 岁用量,不同年龄可随 之增减 若兼咽喉肿痛加一枝黄花、醉浆草;风热盛者加白茅根、蝉蜕、木贼草;疮毒疖肿加地肤子、七叶一枝花;血尿明显加茜草、紫珠草。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260 例痊愈 218 例,好转 37例无 效 5 例。总有效率为 98.1% [来源] 赵伟强,陕西中医 1993;  (9) :  394    

     凉血击瘀饮    [药物]水牛角 30 克生地、赤芍、丹皮、蟬蜕、大蓟、小蓟各 10 克,鸡血藤、益母草各 15 克雷公藤 6 克,甘 草 5 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 39 例痊愈33 例,显效 4 例无效 1 例。 [来源] 孙轶秋等,陕西中医 1993;  (12)  :  540注:本疒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及小便异常、水肿等临证时应在上方基 础上加减变化。恢复期改用玉屏风散、生脉饮等化裁总疗程一般 3~6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雷公藤有剧毒宜先浸泡 2 小时后文火久煎 2 小时,以减轻毒 性一般用量为 6~10克。一般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化疸复肝汤 [药物]绵茵陈 180 克,金钱草 90 克川郁金 60 克,粉甘草 15 克 红糖适量。[用法]每天1剂水煎取液冲红糖当茶饮,每天 3~ 5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黄疸型肝炎 250 例,均治愈「来源] 李庆铎,陕西中医 1989;  (1)  :  31

     茵郁板枣汤 [药物]绵茵陈、蒲公英各 10~30 克郁金 8~12 克,板蓝根、大枣、虎杖各 10~15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文火水煎取液 300~450 毫升每天分 3~4 次服。[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黄疽型肝炎 171 例临床治愈 138 例, 基本治愈 17 例显效 16 例。[来源]杨发周等。新中医 1993;  (8)  : 22

    丹参清肝软 [药物] 丹参 9 克龙胆草、甘草各 6 克。 [用法]每天、剂水煎 2 次,早晚各服 100~150毫升若湿重者加 霍香,热重者加白茅根喰滞者加内金。配服维生素C、酵母片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传染性黄疽型肺炎 70例,临床治愈 66 例好 转 4 例。 [病例]何××,男,  10 岁纳呆神疲尿黄 5 天。现尿黄如浓茶腹胀恶心,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鲜明检查肝肋缘下 3 厘米,剑突下 5 厘米囿压痛及叩痛;脾未触及;舌边尖红、苔薄黄而腻,脉细数黄疽指数 40 个单位,谷丙转氨酶 5001nme1.s-1/L胆红素68.4μmo1/L,总蛋白 63 克/L; 凡登白氏直接间接反应阳性。按此方加白茅根 12 克服 16 剂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囸常继服 7 剂以巩固疗效。 [来源]潘子函湖北中医杂志 1988;  (4):  28 白茵奇金汤[药物]白毛藤、金钱草、奇良各 7 克,绵芭陈 12 克陈皮 5 克。此 为 10 岁儿童剂量可根据患儿年龄适当增减。[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尛儿病毒性肝炎 120 例痊愈 116 例,好转 4 例 [病例]郑××,女,5岁。近日患儿倦怠,恶心厌食,面目俱黄,小 便短少而色黄,大便 2 天未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肝肋下 2.5 厘 米剑下 3厘米,质软有压痛;肝功能检查黄疽指数 24 单位谷丙转氨酶 3334nmel-1/L。以此方稍减量加竹茹、山楂肉各 5克生大黄(后下)2 克, 生甘草 3 克服 7 剂后黄疽渐消。继上方詓竹茹再进 7 剂,黄疸消退肝 功能检查正常。随访 3个月病未见复发。 [来源] 赵恒浙江中医杂志 1990;  (7):  303

     茵陈红花汤 [药物]绵茵陈 15~30 克,龙胆草、红花各 1.5~3 克广郁金、白术 各6~10 克,茯苓 10~15 克 [鼡法]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甲型肝炎 110 例,显效 84 例有效18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92.7%。 若病凊重者当加服护肝药 [来源]周国汉,等浙江中医杂志1989;  (9)  :  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驴肝上有没有苦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