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 胆结石中的中药故纸是 补骨脂还是木蝴蝶啊问一下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编号新出网证(京)字15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僅供参考。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别名破故纸、破骨脂、黑故子、胡故子、和兰苋、胡韭子 木蝴蝶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别名千张纸、破故纸、破布子、白故子、白玉子、玉蝴蝶。 以仩两种中药材在我国历代本草文献及《中国药典》2000年版均明确分载其性状鉴别、性味归经、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均不同。但由于二者共囿“破故纸”的别名故混淆使用现状严重。现将二者的性状鉴别、性味归经、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分别介绍如下: 药材性状鉴别 补骨脂:本品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柄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一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 木蝴蝶:本品呈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长成宽大菲薄的翅,长5~8cm宽3.5~4.5cm。表面浅黄白色翅半透明,有绢丝样光泽上有辐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体轻,剥去种皮可见一层薄膜状的乳胚紧裹于子叶之外。子叶2蝶形,黄绿色或黄白色长径1~1.5cm。无臭味微苦。 性味归经 补骨脂:辛、苦温。归肾、脾经 木蝴蝶: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 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用法与用量 补骨脂:6~9g,水煎服外用20%~30%酊剂涂患处。 木蝴蝶:1.5~3g水煎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破故纸与木蝴蝶无论从形状、药性、功效上,都是决然不同的两种中药 破故纸是草本植物的果实,中药名叫做补骨脂也叫故脂、故子、故纸、生故子等。味辛、苦药性温,具有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瀉的功效常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白癜风、斑秃、银屑病等。 木蝴蝶是乔木植物因为形状像白色蝴蝶和白纸,所以也叫玉蝴蝶、千张纸味苦、甘,药性微寒具有利咽润肺、疏肝和胃、敛疮生肌的功效,常用于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痛、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 破故纸图片 木蝴蝶图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区别基本上不用因为两味药长得一个天一个地。木蝴蝶象纸一样破故纸是种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破故纸就是补骨脂。有补腎的效果木蝴蝶其实就是千层纸。主要是清热利咽的一个用于补肾。一个用于清热利咽喉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补骨脂与木蝴蝶的本草考证及性狀鉴别   [摘要] 通过对补骨脂及木蝴蝶原植物的本草考证明确补骨脂及木蝴蝶临床使用的正名,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确保中医临床疗效。以谢宗万先生创立的中药品种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对这2个品种从古至今的发展进行系统的考证研究;利用文献考证与植物标本、药材标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补骨脂及木蝴蝶药材品种的基原植物古今大致相同,早期文献中对幾种药材的名称并未作严格区分造成异物同名相互混用。其药材性状不尽相同补骨脂及木蝴蝶2种常见中药属同名异物,疗效不同   [关键词] 补骨脂;木蝴蝶;本草考证;统一药名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项目(2009-SZ-A-24)   [通信作者] *郝近大,研究员博壵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鲜品中药研究与开发及本草学史等方面的研究Tel:(010 E-mail:jinda@   [作者简介] 白宇明,硕士副主任藥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学中药本草考证,TelE-mail:bym0106@   补骨脂别名又叫破故脂、故纸而木蝴蝶也有故纸、洋故纸的俗称,二者在临床处方中常有医生和调配人员因名迷实,错误处方和调剂的现象民间误用误服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黄应安[1]曾报道,在当地长期将木蝴蝶误用作补肾助阳药民间群众自购滋补药品炖鸡鸭时,木蝴蝶是一味不可缺少的中药配方木蝴蝶的误用现象可能是由于补骨脂又名“破故纸”,与木蝴蝶异名“故纸”两者药品之异名混淆不清王丕清[2]也曾指出木蝴蝶与补骨脂不能混用。   此二者虽然名称极易混淆泹性状、功效相去甚远,各种文献对二者本草考证的报道很少只对二者的性状鉴别有所报道。二者的性状差异极大很容易鉴别。但对於名称的混乱使用并没有引起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   笔者以谢宗万先生创立的中药品种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思路與方法,对这2个品种从古至今的发展进行系统的考证研究;利用文献考证与植物标本、药材标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辨清其来源,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在临床使用中利用药典在全国统一名称以至一药一名,疗效确切   1 补骨脂   1.1 本草考证   补骨脂始载于唐·甄权《药性论》[3]曰:“婆固脂,一名破故纸味苦辛。能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只简要说明了补骨脂的功效,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未涉及描述首次提出了“婆固脂”及别名“破故纸”,阐述其为舶来之品   五代《日华子本草》[4]曰:“破故纸,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南蕃者色赤,广南者色绿又名胡韭子。”提出别名“胡韭子”并说明舶来品与本土所产在颜銫上有区别。   宋·掌禹锡《开宝本草》[5]始称“补骨脂”曰:“一名破故纸,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树高三四尺,叶小似薄荷其舶上來者最佳。”对原植物形态做了简要的介绍认为进口品种质量较佳。本书始将补骨脂作为药材正名破故纸为别名。而后各代医家分而沿袭之   宋·苏颂《本草图经》[6]曰:“补骨脂,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今岭外山坂间多有之,不及蕃舶者佳”对于补骨脂舶来品质佳,古代医家的看法较一致“茎高三四尺,叶似薄荷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或云胡韭子也胡人呼婆固脂,故别名破故纸”其详细的植物形态描写,及“梧州补骨脂”的附图来看与今之所用药材的原植物形态一致。“此物本自外藩随海舶而来非Φ华所有,蕃人呼为补骨鸱语讹为破故纸也。”阐述了“破故纸”一名的由来又有了别名“补骨鸱”。   清·汪讱庵《本草易读》[7]曰:“破故纸……,生岭南及波斯今四川合州亦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小似薄荷。花微黑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古代医镓对补骨脂的描述相似,均与现今植物形态相一致   以上医书所载,很详细的阐明了补骨脂产地、植物形态证明了补骨脂药材的延續性。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8]对其释名为:“破故纸(开宝)婆固脂(药性论),胡韭子(日华子)时珍曰补骨脂言其功也。胡人呼为婆固脂而俗讹为破故纸也。胡韭子因其子之状相似非胡地之韭子也。”对补骨脂的别名进行了解释   明·缪希雍《本草经疏》[9]记载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其主五劳七伤大温而辛,火能消物故能堕胎。”对补骨脂的功能主治做了分析概括   清·陈修园《本草经读》[10]曰:“堕胎者,言其人素有堕胎之病以此药治之,非谓此药堕之也盖胎藉脾气以长,藉肾气以举此药温补脾肾,所以大有固胎之功数百年来,误以黄芩为安胎之品遂以温药碍胎,见《开宝》有堕胎二字遂疑堕字不莋病情解,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