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0周岁,间歇性外斜视会遗传吗斜视外斜15度,伴有

导读:据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斜视专家介绍,间歇性外斜视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的发育,若符合手术适应症,就应该考虑早期手术治疗。

  三岁的小凡前段时间被查出患了,小凡的家长非常担忧,年龄这么小,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治疗才好。成都爱尔眼科医院专家介绍,间歇性外斜视根据发病年龄不同,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的发育,若符合手术适应症,就应该考虑早期手术治疗。

  眼科专家介绍,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的斜视程度逐渐加重。患儿开始看远处出现斜视,以后发展为看近处出现斜视,最后全天看远看近都出现斜视。临床上表现视物久后疲劳,每天斜视出现时间增多,室外遇阳光闭一只眼。这是孩子为了克服复视和混淆采取的被动措施。

  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斜视症状明显增多的时候,若斜视度数检查看远看近最小一方大于15个三棱镜,应该考虑手术治疗。否则,其由于斜视造成的异常反射可能越发展越严重,治疗难度加大。而且早期发生的斜视,治疗越迟,获得立体视觉的机会就越少。

  眼科专家提醒,幼年时期发生的斜视如果等到成年才做手术,手术后即使双眼外表看起来正常,却永远也无法再获得正常的双眼视觉,即立体视觉缺乏。早期发生斜视的孩子,会因为自幼就患有斜视,容易使自尊心受损,还会因为被其他小朋友和同伴讥笑而产生自卑,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5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在氯胺酮全身麻醉下进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或单眼外直肌后徙加同一眼的内直肌缩短术,并进行了6-3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85例患者眼位正位,占手术总数的89.47%,术前47例无双眼单视功能的患者有28例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占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的59.57%。结论手术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有效方法。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杜继清;张爽;杨巧玲;胡怡芳;;[J];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杜继清;徐伟刚;杨巧玲;胡怡芳;;[J];宁夏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韩惠芳;[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年01期
王夏虹,皮敏石,陈集玲;[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胡淑琼,刘香琼;[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杜继清;徐伟刚;杨巧玲;胡怡芳;;[J];宁夏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杜继清;杨巧玲;胡怡芳;;[J];宁夏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王建平;王丽英;马芳芹;明淑华;齐晓彤;;[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33期
甘晓玲,郭静秋,刘海华;[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年04期
陈璐,苏鸣,任生刚,滑惠兰,张保利,李彦存;[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5年01期
王卫;陈术;施爱群;金明;胡瑞华;;[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宾;王健英;李建阳;;[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朱建华;梁金才;张胜利;张敏;陈锐群;;[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文;陈荆生;胡建兵;张进;郭韦韦;张平;张朋;;[J];当代医学;2011年28期
田蔓男;周海燕;张月梅;王冬梅;;[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年01期
李云侠;;[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年02期
甘晓玲;[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年04期
韩惠芳;[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年01期
陶耘;张晓湄;张永红;孙庭励;;[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4期
滑会兰;苏鸣;任生刚;陈璐;李彦存;张宝利;;[J];眼科新进展;2006年04期
谭星平;李凤云;杨昌全;周明敏;;[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4期
漆雅;于刚;吴倩;;[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年01期
夏江南;贾云;张倩;黄丹琳;刘艳;;[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范贵云,蔡志义,张建平,韩惠芳,张文涛;[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年01期
刘玉华,冯蕴伟,刘虹,周琦,王振东;[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年01期
王戈平,金鸣,郭新;[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年06期
严正琪,李胜,李宏,李宏科;[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会;徐伟珏;吕志葆;沈柏用;黄一敏;吴一波;;[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陈长二;陈景文;赵洪霞;谢晴;;[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孙丽萍;;[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倪征;;[A];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孙丽萍;;[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田立东;赵坚毅;;[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邵汇琳;刘爱军;韦立新;;[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万瑞平;刘振寰;;[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孙里杨;郭峰;王列;张美彪;;[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徐啸晨;徐啸晨;;[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袁月霞;[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保健时报实习记者 王朝;[N];保健时报;2007年
宁波市儿童乐园 徐利江;[N];美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海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之间的一种斜视,是指视轴常常分开,最初是在看远时发生,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全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先有外隐斜。


其发病主要是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所致。当集合能力不足、融合能力低下时,不能对抗过强的外展能力,使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

间歇性外斜视常常发生于儿童的早期,最初仅在看远时发生,随着病情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最后看近时亦可发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的显斜期,常于疲倦、疾病、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间歇性外斜视在视觉未成熟儿童可有暂时性复视,很快即发生抑制,并有异常视网膜对应。   常见症状是畏光,在户外日光下,常常闭合一眼,其原因不明,估计患者在户外看远处目标,无近处物体刺激以使两眼集合,亮的日光闪烁了视网膜,干扰了融合,患者由外隐斜变为明显,但是也不一定肯定这样患者闭一眼是为了避免复视,有可能的是亮的光线影响了间歇性外斜患者融合性集合幅度,使一眼闭合。   间歇性外斜视可以合并有A-V征,亦可伴有其他垂直性斜视,如分离性上斜视等。

1、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 有明显屈光不正,特别是散光和屈光参差的患者,为保证视网膜清晰像,应该全部矫正;外科伴有近视乾,应该全矫;外斜伴有远视者,矫正远视将减低调节性集合,使外斜增加,需要全矫还是部分矫正,要完全取决于远视程度、患者年龄和AC/A比值,通常小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间歇性外斜视会遗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