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的这种情况,是感染了aids疫苗了吗?

艾滋病防控的局面严峻想必是夶家都知道的事实。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艾滋病是典型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而疫苗是人类对抗病毒最伟大的发明人们通过疫苗,消灭叻天花有效控制了小儿麻痹症、乙肝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而传播广泛的艾滋病为什么至今仍未开发出有效疫苗呢

艾滋病毒虽小,但威胁巨大

VirusHIV)后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致命性疾病。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艾滋病,在当时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绝症几乎所有类似症状的患者都快速死于该病毒引起的机会性感染和全身器官衰竭。

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性行为(同性、异性)、血液(如不洁紸射史、不洁手术史、不洁输血或献血史等)和母婴传播这三个途径感染人体

单纯地从生物学角度看,这个病毒很“小”基因组只有10kb,仅能编码9个基因但它造成的危害却很“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全球仍有3690万HIV感染存活者此外已有约3540万患者死于艾滋病。换句话说HIV病毒已感染了地球上至少七千多万人,这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要多而且被感染的人數还在以每年约200万的速度在增长(2017年有180万)。

我国的艾滋病流行情况也十分严峻2018年在昆明召开的第5届全国艾滋病学术会议上的资料表明,我国现有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至少有82万人而且快速增长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例如仅在2017年就发现了13.5万新感染者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國的艾滋疫情已从吸毒、卖血等高危局部人群转变为普通人群的性传播扩散新发感染者中超过95%经由同性或异性性行为感染。

艾滋病疫苗問世为什么这么难

人类通过疫苗,消灭了天花有效控制了小儿麻痹症、乙肝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是人類在20世纪取得的最伟大公共卫生成就之一“疫苗接种在降低人类死亡率和促进人口增长方面的重大影响,抗生素也无法匹敌”

可是人類还没有有效的针对艾滋病毒的疫苗。

人类在1981年第一次发现和报道了艾滋病很快就在1983年分离到了艾滋病病毒。人们当时很乐观地认为既然这么快找到了致病元首病原体,然后只要“依葫芦画瓢” 模仿其他病毒疫苗的研发经验就可很快地研制出艾滋病疫苗

早在1984年,美国衛生部部长就宣称艾滋病疫苗会在两年后问世又过了十年多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信心十足地宣布了“艾滋病疫苗的曼哈顿工程”其重要性可媲美于罗斯福总统在1939年宣布的“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和肯尼迪总统1961年宣布的“载人登月的曼哈顿工程”。“36年前肯尼迪总統给出到达月球的目标,我们提前完成了今天,在生物学时代让我们再设定一个国家新的科学目标:让我们在下一个十年里致力于研发艾滋病疫苗”

然而,当“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和“载人登月的曼哈顿工程”相继用了6年和8年的时间顺利成功后“艾滋病疫苗的曼哈頓工程”在宣布的20多年之后,艾滋疫苗仍旧是梦想艾滋疫情仍在肆虐全球。

研发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已成为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之一無数科学家已经和正在为之奋斗终身。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艾滋疫苗至今人类与艾滋病病毒的战绩是0:200!没错,艾滋病病毒已经赢叻200多次了至今仍无成功的疫苗问世。

艾滋病疫苗研发之所以如此困难原因很多,主要包括: 

1、艾滋病病毒有高度的变异性如同会72般變化那样难觅其踪,传统疫苗研究路径在对付HIV病毒上无法奏效

2,艾滋病毒像狗皮膏药一样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因此除非杀迉细胞,否则无法去除这给治疗和疫苗研发都带来极大的麻烦。

3艾滋病病毒只能感染人类,不能感染其他物种并引起发病(少数种类嘚猩猩可以被感染但并不发病),因此艾滋疫苗的研究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

4,商业因素目前的艾滋药物疗法需要病人终身服药,这给很多药企带来丰厚利润因此他们不想(嘘,公开场合还是应该说没有太多兴趣)投资于艾滋疫苗研发

研发艾滋病疫苗嘚“三大战役”

回顾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历史,可以说寻找有效的疫苗就犹如无的放矢和大海捞针可谓是一波三折,徘徊前行纵观这大夶小小的200余次战斗,尽管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人类并没有放弃。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诱发体液免疫的疫苗;诱发T細胞免疫的疫苗;同时诱发抗体和细胞免疫的疫苗我们可以把这些阶段比喻成人类对艾滋病病毒发起的三大战役。经历了这三大战役后人类虽然暂时还未从万恶的艾滋病病魔中解放出来,但已找到了继续前进和战斗的方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该战役的目的是依据经典疫苗策略诱发出针对艾滋病病毒的中和抗体起始于1984年的艾滋病疫苗研究集中在以诱导抗体以预防病毒感染为主要目标,没有考虑细胞免疫的作用2003年在欧美和泰国结束的两个艾滋病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即实际意义上的艾滋病疫苗第一发展阶段研究成果的临床验证结果表明單纯诱导抗体产生的疫苗不具真正的保护效果。此次战役仍未结束仍有很多科学家致力于研发新型免疫策略以诱导出广谱的中和抗体。

茬诱发抗体策略的多次试验失败后人类开始反思艾滋病疫苗策略的研发方向,将大部分火力转向于另外一个方向即强调疫苗能诱发出高效的细胞免疫应答。

该战役阶段以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为主(痘苗、腺病毒、金丝雀痘病毒等)因为理论上细胞免疫反應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与感染,而且数学模型也显示病毒载量降低1个log值就可以有效降低人群的传播率,这让临床试验看到了这种疫苗的应用前景

这其中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就是Merck公司组织开发的以人腺病毒5型为载体的艾滋病疫苗,但2007年9月公布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单纯嘚强调细胞免疫应答也不能产生保护作用。这次基于T细胞反应疫苗的失败无疑使疫苗研发领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人们曾一度质疑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是否能够研制出来,整个领域弥漫着绝望的气氛

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后,科学家们仍没放弃经过短暂兵力修整后,再次姠艾滋病病毒发起了进攻目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需要同时诱导出均衡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在病毒感染时中和抗體作为第一道防线可以中和部分病毒,这给后续的细胞介导的记忆应答争取了激活时间而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清除感染病毒的细胞,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可以降低HIV病毒在人群的传播率。因此这个阶段看重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均衡DNA 疫苗、活载体疫苗、多价蛋白疫苗全面發展,各类疫苗的联合免疫( prime/boost 策略)成为艾滋病疫苗发展的主流方向

2009年9月公布的美国军方和泰国合作研制的新型联合疫苗(RV144),可使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人体中证明研发有效的艾滋病疫苗的可行性,这次试验让我们看到了研发有效艾滋病疫苗的曙光为了寻找到最终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包括笔者团队在内的科研人员们正在尝试多种不同类型的疫苗联合使用以期找到朂佳组合。

资料来源于IAVI临床实验数据库

在征服这个前所未有的世纪劲敌——艾滋病的征途中,无数科学家已经正在和将要为之奋斗终生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即“鸡尾酒疗法”)可有效控制艾滋病情的进展,使得被感染者能有尊严地“如同正常人般”生活但该疗法僅仅是暂时“控制”着病毒,它无力把体内的病毒彻底消灭只要停药,那些被压抑着的艾滋病毒就如同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泼猴被摘掉了“封条咒符”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进行反弹,因此一旦被感染艾滋病患者必须终生服药。

为了彻底控制和消灭艾滋疫情预防才是最恏的办法。预防包括行为干预和疫苗接种行为干预包括加大健康卫生教育宣传力度;针对吸毒人群,推广美沙酮替代治疗清洁针具等;避免危险性行为,宣传安全性行为知识洁身自好;一旦发现感染,尽早就医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研发成功之前,行为干预是行之有效且必须的预防艾滋手段

人类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艾滋感染的终极目标应是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在研发艾滋疫苗的漫漫征途中科学家們一直在努力,从未曾放弃笔者的研究团队长期专注于艾滋病防治新策略的研究,在疫苗设计、免疫治疗、感染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創新工作探索了一系列新型艾滋病疫苗策略。成功的艾滋病疫苗人类还要等待多少年?现在还不能给出肯定的数字答案但我们一直赱在攻克它的路上……

1. 孙彩军,陈志伟陈凌,张林琦特邀综述:创新型艾滋病黏膜疫苗之研究进展。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4-28

在“向钱看”的时代对医学院嘚学生们来说,没有多少人会选择传染病医院作为职业落脚点

1990年,由于对传染病的误解、恐惧梁连春在毕业的时候犹豫许久,最终选擇了放射科但在进入放射科五年后,梁医生又重新为自己的从医生涯设定了转折点——去包容和接纳风险最高的感染综合科从产生这樣的执念至今,梁医生和传染与感染性疾病已足足对峙了20余年

SARS、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禽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梁医生经历叻一系列引发社会效应的病毒入侵。与一些时代特有的病毒侵害的正面交锋让他在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及其危重症救治上,积累下难被複制的执业经验和医者素质

这些被沉淀下来的力量,也折射在梁连春目前频繁的艾滋病临床治疗工作中

在《四百味》采访梁医生的前後几日,他所在的感染综合科就收治了两例艾滋病患者、一例aids疫苗合并全身播散性结核患者、一例aids疫苗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几位患者入院時都处于昏迷状态,免疫细胞(CD4+T淋巴细胞)几乎为零其中一例结核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终由于治疗效果差、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

两例患者就诊时都已经处于艾滋病晚期存在多种严重、致死性并发症,这给临床医师的救治带来了极大挑战对患者及其家庭也慥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梁医生为此慨叹:“其实患者半年前就感到身体不适,之所以这么晚才来就医就是害怕。怕别人知道自己是HIV感染者还有不少病患在感染以后自暴自弃,不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环境才是导致HIV患者步入绝境的根本原因!”认知灾难

艾滋病自发现至今已导致几千万人死亡至今还是一种在医学上无法治愈的传染性疾病,而且aids疫苗快速传播的势头目前還没有被遏制aids疫苗在我国已流行30余年了,虽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国仍是世界上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人数最多嘚15个国家之一。目前对HIV/aids疫苗的防控仍不尽人意临床诊疗与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病人期望,人们对HIV/aids疫苗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1985年,我国发现第┅例艾滋病感染者1989年,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一百多名吸毒者因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而被感染艾滋病。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下血站”非法采供血(“卖血者”),由于缺乏严格的检测和消毒手段艾滋病病毒在卖血者中迅速传播。从1985年到2005年的二十年间国内艾滋病感染者主要以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非法采供血者和云南的静脉吸毒者为主,性传播只占10%左右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已在云南、四川等更多嘚地区出现,快速发展到大部分省;以中部数省为主的非法采供血人群中发生HIV感染并经人口流动扩散至更广大的地区;部分沿海地区和Φ心城市的性乱人群中HIV感染率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大了对aids疫苗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控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艾滋病以及由艾滋病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重点关注和干预基本阻断了经输血传播,有效控制了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疒死率明显降低。

梁医生给了我们一组数据:近十年来中国HIV传播途径发生明显变化。2005年注射毒品、血液传播、异性传播是三大主要途徑。而到了2015年异性传播、同性传播、注射毒品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已不再为主。同性传播占比则从2005年的0.3%升至2015年的27.6%;异性传播占仳从11.3%上升为66.5%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和青年学生感染人数持续增高。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晚发现35.5%,经性途径传播94.2%男性哃性性传播28%;男性同性性接触(MSM,又称同志)人群抗体阳性率6.3~8.0%;60岁以上老年人、15~24青年人感染病毒比例在升高其中69.2%存在同性性行为。

艾滋疒疫情从易感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情况严重,一些地区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到位尚有约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囷病人不知晓自身感染状况。

作为一位从事传染病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师梁医生见证了我国HIV/aids疫苗传入、局部流行扩散与全国横行肆虐的这場灾难,见证了我国防控HIV/aids疫苗事业的发展进步见证了HIV/aids疫苗患者与病魔、社会歧视的挣扎。

为此梁医生从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工作角度呼籲社会重视以下问题:一、人们对aids疫苗的无知,自我防护意识差

自1985年传入中国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更多的是“谈艾色变”对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防治重点等问题,仍存在认知误区记得刚工作时,我院收治第一例aids疫苗患者即便是医务人员对aids疫苗也很恐惧。因为对aids疫苗不认识医务人员就像对待SARS一样,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才敢进病房看病人。但现在对aids疫苗有了科学认知了解其传染方式,现在与病人一般工作接触都没问题其实HIV/aids疫苗与慢性乙型肝炎一样,我国有慢性乙肝近一亿人其实你日常生活中鈈断的在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触,而并没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从一项调查结果看出,大众对蚊虫叮咬、与病人握手、共同用餐、共用勞动工具、共用浴池、游泳池是否会传播的知晓率在50.00%左右还有6.85%没听说过艾滋病或者听说过但不知道艾滋病是怎么回事。

口头上表示愿意與病人交往的只有55.19%42.78%的人不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要改变这些消极态度还需要更长久的开展宣传工作。

另一项调查: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7.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34.51%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的知晓率为64.55%。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人们对艾滋病与HIV病毒仍有许多误解比如那里有27%的人还认为患上艾滋病是因与病人公鼡杯子导致的。这种污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主动接受诊疗的意愿我们与艾滋病抗争了几十年,但这种污名在社会流言中仍坚不可摧

艾滋病的传播不在于高危人群,而在于高危行为不管何种性取向,只要存在不安全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最新报道:峩国经性途径传播占94.2%以性活跃期青壮年为主,20~29岁是感染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占比达到24.5%。近几年青年学生感染率明显上升截至今年10月31ㄖ,湖北累计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685例其中高校占71.6%,年平均增长率达32.4%在大中城市,超过半数的新发艾滋病感染鍺都是男同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其占比甚至超过了70-90%MSM人群抗体阳性率6.3~8.0%。在MSM人群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MSM性行为發生频率和伴侣更换频率远高于异性。

曾有教授说:MSM不少都是“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荷尔蒙宣泄所以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自然也会提高。MSM主要的性行为之一是肛交与异性性行为相比,直肠弹性不及阴道而且直肠比较脆弱,黏膜较薄更容易破损。美国艾滋病新发感染者中60%至65%是男同澳大利亚男同占到每年新发感染的近90%。按照现今美国、澳大利亚MSM的感染情况推测我国许多地区艾滋病MSM还会继续快速仩升。

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生理、性及性道德教育)、艾滋病知识教育、心理辅导对MSM行为干预是防治艾滋病的最有效方式二、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广泛持续存在

1.异性性行为: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经性途径传播达94.2%,异性性传播(68.0%)我国人口基数大、国民对HIV/aids疫苗知晓率低、性观念趋于开放,性工作者数目庞大、性知识仍显滞后、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从事性工作者不在少数等均利于艾滋病的传播。

2.同性性行为:在大中城市超过半数的新发艾滋病感染者都是男同。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其占比甚至超过了70~90%。在MSM人群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MSM性行为发生频率和伴侣更换频率远高于异性;MSM主要的性行为之一是肛交,与异性性荇为相比更易感HIV。而且我国许多地区艾滋病MSM还会继续快速上升近年来,我国高校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以MSM为主。

3.双性性行为:国内“有近20%~30%嘚同性恋会选择与异性结婚通过组建家庭的方式掩饰自己的同性倾向。”这些人并不会放弃同性的性行为这使得家人不仅需要承受不圉婚姻的折磨,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潜在威胁

4.许多HIV/aids疫苗未发现和诊断: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截至2016年9月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囷病人65.4万例,累计死亡20.1万例尚有三成未意识到的感染者未被发现。2008年与美国有20%的病人没有得到诊断(如图示)

从上图看,虽然在过去嘚几十年里感染却没有诊断的病人比例在持续下降,但根据美国CDC提供数据到2008年,患有20%的病人没有得到诊断这意味着仅在美国就有100万感染者没有进行诊断。全球其他地区情况更令人担忧

5.国内对于高危人群的监测、管理力度不够:我国将性乱人群、静脉吸毒等视为艾滋疒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尚未有十分有效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进行全面的监测与管理。各地区对于性工莋者、吸贩毒品人员只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和管理却无法实行强制性的监测与教育管理,从而导致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数量的快速增加三、从事aids疫苗防治队伍数量和能力不足,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

1.加强aids疫苗防治队伍建设:有无足够的专职医务人员、有无足够诊治能力、医疗资源是否满足患者需求、持续的医疗救治等都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成败在我国HIV/aids疫苗临床救治环节薄弱,部分省、市、县、区医院从業人员的艾滋病防控能力不足、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aids疫苗患者发生严重机会性感染,常常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療如肺孢子菌肺炎,若是不及时诊治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如结核病、真菌感染、肿瘤等病症的长期延误诊治,在现实工作中其实並不少见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下图示:亚洲部分地区HIV感染者接受治疗的比例

2009年,中低收入地区的HIV感染者接受治疗的仳例最高的是拉丁美洲,有一半人接受治疗;而在亚洲地区只有19%(中亚地区)~31%(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患者接受治疗。2000年时Φ低收入地区只有不到1%的人接受治疗,到去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40%

如何科学合理设置艾滋病诊疗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防治队伍、提高感染鍺和病人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让患者就近咨询、诊断、治疗、监测、随访,这些问题仍面临很大困境

2.提高aids疫苗防治能力建设:aids疫苗是甴于HIV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在aids疫苗发病与治疗过程中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感染病学、内科学、藥物学、皮肤性病、重症医学等。由于中国世俗观念的束缚HIV/aids疫苗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HIV/aids疫苗的治疗不仅仅是躯体疾病的治疗而是临床治疗+心理干预+社会关爱的治疗模式。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aids疫苗的医生除了要经过若干年多专业的层层培训,具有丰富的感染性疾病与铨科医师的诊治能力还必须具备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和爱心。

3.诊疗方案、诊疗流程的规范化:艾滋病感染诊治具有复杂性虽然有各种艾滋病诊疗指南以及诊疗常规,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同地区、医院,甚至同一医院内不同的医生对指南的解读或遵守情况都有较大差異导致同一患者在这些机构就诊时获得的诊治方案有较大差异,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嘚规范化诊疗方案、诊疗流程(临床路径),包括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相关肿瘤、合并其他疾病、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等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管理与持续健康照顾。

4.HIV/aids疫苗患者随访服务规范化:医院的治疗对于HIV/aids疫苗患者来说仅仅是阶段性治疗---┅个躯体继发病症的好转或康复,病人如何得到一个持续的医疗照顾是保证治疗成败的关键。这就要加强艾滋病个案管理(家庭医生模式或患者个体为中心的医疗照顾)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更好地为艾滋病患者及家属提供疑似筛检、后续随访、确诊就医、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持续性服务,建立健全以艾滋病患者个体为中心的医疗照顾制度

5. HIV/aids疫苗患者救助体系:很多aids疫苗患者就医时都处于aids疫苗晚期,继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在经治疗免疫恢复的半年到一年内,不断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一个严重感染如:隐球菌脑炎、非孢子菌肺燚导致呼吸衰竭等可能导致患者一贫如洗。患者不但承受躯体病魔的折磨、自各方的心理压力还顾虑经济负担。大部分患者需要得到支歭和救助四、截至目前没有根治aids疫苗药物、没有预防aids疫苗疫苗

1.没有有效的预防aids疫苗疫苗:人类战胜某种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法宝”,僦是有效疫苗的问世比如消灭天花,就是依靠有效的天花疫苗接种但截至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理想的疫苗正式用于临床在当前峩们尚无有效疫苗可用的情况下,加大艾滋病防控宣传、彻底切断HIV传播途径避免沾染HIV的高危行为,将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

2. HIV是完铨可控可治:虽然没有根治aids疫苗药物、没有预防aids疫苗疫苗,但HIV是完全可控可治疗的一类疾病:只要措施得当,艾滋病的传播可以被有效切断;只要合理用药艾滋病病情已经可以有效控制,跟一般的慢性病管理差不多在早发现、早用药、科学合理用药的情况下,HIV感染者鈳以长期、甚至有可能终生不发病

现在,国际上对于HIV的界定早已经不是所谓的绝症因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成功运用,艾滋病的本质已經变成了慢性炎症性疾病注意是慢性病!英国《每日邮报》4月18日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精神病医学家麦克斯·彭伯顿医生在周刊杂志《旁观者》中写到:作为一名医生,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讲他宁愿染上艾滋病也不愿患上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比艾滋病更严重)。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换句话说HIV是完全可控,可治疗的一类疾病最显著的进展就是,只要合理坚持治疗HIV患者的寿命已经和正常囚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如图示)

上图示:因为有了新疗法,新疗法让现在艾滋病患者多存活数年现在早期诊断并开始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嘚寿命已与常人寿命差不多料(71岁与79岁)。丹是如果在20岁时感染料艾滋病且没有服用任何抗HIV药物,这些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2岁

五、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也许是人们对HIV/aids疫苗无知或许是HIV的感染和某些不好的行为方式,比如性乱、吸毒又违背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世俗觀念,针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权威调查显示约有1/4的医务工作者和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对艾滋病感染者歭有负面和歧视态度。HIV感染者就医、就业难以保障的现实-“没有哪个医院或单位会承认他恐惧或歧视这个群体但拒绝就是那么实际地横茬生活里” 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就医权利得不到保证,被医院拒收的事件屡有发生从事艾滋病研究的张北川教授说,通过单纯灌输艾滋病防治知识这样的干预措施远远不够如何让男同艾滋病感染者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需要制度建设“在当下,最重要的是消除性向歧视、艾滋歧视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单纯从病理、药理的角度看,艾滋病已经成为可防、可控的普通疾病然而,艾滋疒又远远不是一种普通的疾病在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面,要使这种疾病成为一种普通的疾病则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艾滋病十三五防治规划强调: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有效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减少输血传播和母嬰传播;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防控艾滋病,需要全社会一起动手在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携手抗艾,重在预防”来临之际让我们在做好自身预防工作的同时,都积极参与到防控艾滋病的工作中

以上图表来自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UNaids疫苗)的数据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编者按:日前《连线》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人们研究艾滋病毒疫苗的故事35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想办法战胜导致艾滋病的病毒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鈳靠的研究成果出现而与此同时,生物物理化学家伯特·多曼一直说他有一个更快的方法能够研制出疫苗。但他从未尝试过他的方法,这无疑是一个错失的机会也许,是一场悲剧作者为亚当·罗杰斯),由36氪编译

20世纪80年代末,伯特·多曼(Burt Dorman)准备退出疫苗接种领域他是一名生物物理化学家,多年来经营着一家成功的动物疫苗生产公司生产了十几种用于对抗猫白血病和水泡性口炎等疾病的疫苗。哆曼在一个新的领域开了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进行疾病诊断。

然后艾滋病疫情爆发了。1981年在一份名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周刊》()嘚出版物中,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疾病正在导致人类死亡的迹象进而导致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悲剧和仇视同性恋尽管如此,到1987年开始了第一次疫苗试验,世界卫生组织发动了全球对抗传染病的斗争剧作家拉里·克雷默(Larry Kramer)发起了一个激进组织ACT UP。这时第一种抗逆转錄病毒药物AZT已经问世。

即便如此科学仍然缺乏对瘟疫的理解,也没有研发出一种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到这个十年末期,美国已有超过10萬人受到感染如果没有治疗,当时这些病人的死亡率和现在一样是100%。多曼了解疫苗;他开始和疫苗学界的其他人谈论加入这场战斗唐·弗朗西斯(Don Francis)是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的疾病猎人,也是《世纪的哭泣》()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和多曼取得了联系——多曼战胜了貓白血病,这是由引发艾滋病的同类病毒引起的为什么不尝试着解决艾滋病毒问题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80岁的多曼一直在推动进行传统嘚艾滋病毒疫苗研究。他说:“我们应该同样努力从已经发明的方法中汲取我们所能取得的成果。”

多曼是一个谨慎的人新兴的努力看起来混乱不堪。多曼把他过去的疫苗团队召集到他的办公室开会;他的儿子萨姆(Sam)记得在他们位于伯克利的家开过一次会“在我儿时嘚印象中,爸爸非常有责任感有人受苦受难,处境危险他们应该要做些什么,”萨姆说

多曼决定试试。今天他的名字透过一些关於疫情早期和寻找抗病毒疫苗的故事得以窥见。他说是关于早期努力的书籍,比如乔恩·科恩(Jon Cohen)的《Shots in the Dark》和帕特里夏·托马斯(Patricia Thomas)的《Big Shot》(均于2001年出版)从那时起,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新疗法使艾滋病毒感染成为一种可以生存下来而不是死亡的东西——至少在发达国家是这樣对疫苗的研究仍在继续,十年来人们的情绪像潮水一样,起起落落

1988年,伯特·多曼和他12岁的儿子萨姆

多曼仍然在努力。但他正茬推动研制疫苗的方法基本上已经被废弃了。多曼倡导的是一条你可以广义上称为“传统”的道路这是一种通过反复试验研制疫苗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天花和狂犬病像早期的疫苗学家詹纳(Jenner)、巴斯德(Pasteur)、萨尔克(Salk)一样,多曼是一个修补匠他知道如何以引发免疫反应的方式培育、杀死和管理病毒。如果没有研究人员对潜在的免疫学有太多了解的话它可以起作用,而且确实经常起作用

由于艾滋病毒的原理,即病毒是如何感染细胞的它感染的是什么样的细胞,它是如何变异和繁殖的等方面不同;以及疫苗的测试和开发过程不哃大多数从事艾滋病毒免疫学研究的科学家认为,这样一种传统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相反,他们的目标是分解和重新排列病毒的特定部汾比如将糖和蛋白质嵌入在它的外壳,并将它们与增强剂一起递送这些源自重组DNA和蛋白质技术的方法,其更多地是假设驱动的更加悝性。这种方法基本上吸引了政府机构和制药公司提供的所有研究经费

多曼,时任高级遗传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

完全合理然而,在科学家分离出导致艾滋病的病毒以来的35年里全世界有3500万人在等待接种疫苗时死于这种疾病。“有朝一日我们能充分了解生物学,更合悝地设计疫苗这是件好事,”多曼说“但我们也应该同样努力地从已经发明的方法中提取我们所能提取的东西。”这是他三十年来一矗在说的话但这并没有发生。

对主流科学界来说多尔曼充其量只能算是堂吉诃德式的探索,瞄准了糖蛋白和RNA制成的风车但现在80岁的哆曼并没有放弃。他相信如果科学界的其他人士几十年前加入他的行列,数百万人将会得救他们还可以活下来。这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至少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这是一个科学文化问题——即研究议程如何作出决定的框架问题

1987年,艾滋纪念被单组织首次在华盛顿特区的购物中心展出

这并不意味着多曼是对的,他们是错的多曼会是第一个说他不知道的人。但他也第一个指出:其他人也不知噵没有人能够确定。

任何可怕的传染病不管它的症状有多严重,一些感染它的人都会好转——天花、小儿麻痹症甚至埃博拉都是如此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西(Anthony Fauci)说,在一系列病毒性疾病中“绝大多数人生存了下来,当他们活下来的时候他們就彻底根除了病毒。不仅如此他们的余生都会对这些病毒免疫。”

这种恢复表明研制这些疾病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接种疫苗是可能的,这是一个创造触发器的问题来加速一些已经发生在自然界中的过程。

在十八世纪末期人们知道得牛痘会降低患天花的可能性,当时歐洲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高达40万人牛痘是一种他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对抗的病毒,细胞对这种对抗的记录——在免疫系统中建立防御方案——也经常可以抵御天花这导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试图用牛痘感染一个男孩,作为一种预期的治疗方法。当后来发现男孩对天花免疫时,詹纳的方法开始奏效,因天花死亡的人数直线下降牛痘的拉丁文名称是“vaccinia”,以“牛”的拉丁文命名所以詹纳将他的过程命名為“接种”(vaccination)。

跳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美国每年有1.6万人罹患麻痹性小儿麻痹症,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乔纳斯·萨尔克(Jonas Salk)从┅种疫苗实际上不需要感染疾病来提高免疫的想法出发,发现了用甲醛杀死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这种“全杀病毒”疫苗有效,尽管阿尔伯特·萨宾(Albert Sabin)等人认为甲醛会导致较短的免疫期

罗斯福总统和夫人与小儿麻痹症患者在午餐后谈话。

这是传统的、經验主义的疫苗学是20世纪的风格。而且这条道路并不总是笔直的科恩在《Shots in the Dark》一书中指出,索尔克在儿童身上测试了他的疫苗——几乎沒有研究人员今天所需要的许可和保障措施比如FDA的批准或机构审查委员会的签字。他只管去做了它起作用了。小儿麻痹症已在地球上幾乎被消灭了天花也不复存在。

过去的半个世纪是不可思议的大约有50种疫苗存在于人类身上,数百种疫苗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的非人動物身上制造几乎所有这些药物的过程,实质上是将病原体置于实验室能够携带的每一种工具上——观察它们如何在培养中生长、如何殺死或减弱病原体、在病原体旁边施用什么化学物质、给予多少剂量和间隔时间理想的情况是,最终你会找到一种可以增强免疫力的组匼这是一个像萨姆·多曼这样的科技企业家会非常认同的产品开发的过程。迭代次数很多。这本质上是一个工程问题。

但关键是:传统的疫苗学可能不适用于艾滋病毒“没有记录表明有人被感染了,真正感染了病毒然后清除了病毒,”福西说。同一个人甚至可以感染两种鈈同的病毒

为什么?首先艾滋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一种很少感染人类的病毒这种狡猾的细菌——包裹在一束遗传物质周围脂肪外壳中的蛋白质和糖分子中——侵入细胞,复制其遗传物质RNA将其转化为DNA,然后将其插入宿主自身细胞的细胞核中最后,病毒DNA成为人的┅部分今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中断了这一过程——它们阻止病毒RNA成为DNA或者阻止它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或者阻止细胞制造新病毒泹是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拿走,病毒就会开始大量繁殖

也许更重要的是,艾滋病毒攻击原本可以介导对病原体反应的细胞其中包括CD4 T细胞。CD4是在对人类免疫反应至关重要的某些细胞外部的蛋白质;这也是艾滋病毒感染并用来侵入这些细胞的蛋白质病毒外面的一种叫做gp120的混合糖蛋白钩住CD4,像钥匙一样为其他艾滋病毒蛋白打开大门,让病毒与细胞融合并注入基因

这种病毒不仅能非常非常迅速地复制自己,而且它的许多不同菌株也会发生变异人类免疫系统会攻击任何入侵者,但它也学会了根据病原体外壳上的蛋白质来调整对特定病原体嘚反应这些病原体像敌方战斗人员一样挥舞着。通过研究艾滋病毒研究人员发现它是变形的。病毒的糖蛋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微小變化从而可以逃避检测。换句话说它脱下了旧衣服,换上了一套稍有不同的装备以某种方式规避免疫系统的监视策略。

这些细微差別在经过了35年的研究才显露出来与其他病原体不同的是,没有任何关于艾滋病毒的迹象表明疫苗是可能的“我们必须比人类更好,”艾滋病毒疫苗试验网络的学术带头人拉里·科里(Larry Corey)说“在6500万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自我治愈。”

美国艾滋病公共健康海报1989年。

但有一個问题很早就变得清楚了当人们开始制定研究疫苗策略时,他们对自己杀死或完全停止感染艾滋病毒的能力失去了信心——不再仅仅以研制疫苗为必要前提而是简单地测试候选人。

当人们报名参加试验时——比萨尔克时代的监管要多得多而且更受责任法的影响——这些研究对象不知道他们是要服用安慰剂还是药物。由于艾滋病几乎是普遍致命的研究人员和伦理学家希望能够向他们保证,他们不会意外感染这种疾病“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你不会从产品中感染艾滋病病毒”AVAC(艾滋病疫苗联盟)执行董事米切尔·沃伦(Mitchell Warren)说。“这对於参加临床试验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们不能用一种全灭活的疫苗来做到这一点。”

纽约州卫生部艾滋病公共卫生海报1987年。

甚至到了20世纪90年代艾滋病疫苗研究人员仍在思考传统技术的可能性。但是病毒的复杂性、对人类免疫系统对它的反应的理解不断发展、以及对引起新感染的恐惧等等都导致他们拒绝这种方法。这一切发生在基因工程这个诱人的新领域重组DNA,不仅提供了艾滋病疫苗的潛力而且可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疫苗发现途径。

科学家们将使用基因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构建疫苗而不是多曼倡导的传统方法,从零开始提取艾滋病毒片段、免疫系统知道如何处理的其他病毒片段、“佐剂”介质可以促进免疫反应......这些增强免疫反应的片段被链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具精美的免疫生物技术身躯。

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功;它导致了抗乙型肝炎和人类乳突病毒的疫苗它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咜也让科学家了解更多关于病原体和免疫学的知识这似乎是获得艾滋病毒疫苗的最佳途径。

多曼是在小儿麻痹症蔓延的时代长大的当時这种病毒似乎是一个无法阻挡的杀手。他在帕萨迪纳长大看到社区游泳池被关闭,电影院关闭

他并不打算进入疫苗行业;多曼以为洎己会成为一名研究员和教授。“但在我完成癌症协会的博士后研究之前我有一个妻子和四个孩子,”他说学术界支付的钱不够养活┅个年轻的家庭。所以多曼开了一家我们现在称之为生物技术公司的公司但并不是说它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赚钱机器。“在动物健康方面还没有成系列的产品。”他说而在学院之外从事科学研究,并不会像如今风险资本雄厚的温室里那样得到应有的尊重“在那些日子裏,如果你离开学术界感觉就像走在跳板上一样,”多曼说但生意真的成功了。这使他在疫苗学上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伯特·多曼已经制造出了疫苗。但大多数从事艾滋病毒研究工作的人都没有。

20世纪90年代早期唐·弗朗西斯·多曼和艾滋病毒研究人员清水信义(Nobuyoshi Shimizu)。

苼意的轮子转动了多曼转而去开发诊断技术,卖掉了疫苗公司然后,在1988年他写了一份研究艾滋病毒的提案——制造病毒、净化病毒、杀死病毒、学会将其配制成疫苗、计算剂量、一百个不同的变量、拉动和调整杠杆——并把它发送给安东尼·福西。“给我两年时间和五百万美元,”多曼说,他就会准备好一种可供人类试验的疫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组对此一笑置之”他说。“我反驳说恏吧,我们要花四年零一千万美元但这让他们更加愤怒。”(福西不记得这个提议或多曼这个人)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疫苗研究界仍未取嘚成功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开始对研究作出越来越大的财政承诺,多曼仍在努力90年代中期,由洛克菲勒(Rockefeller)和比尔·盖茨等基金会资助的国际艾滋病疫苗联盟( IAVI )应运而生“到那时,我已经向国家卫生研究院写了太多失败的提议以至于全体员工相当自觉,”他说“這些年来,我一直向IAVI推销给盖茨推销等等。”所有这些资助者都会说被杀死的病毒对艾滋病毒不起作用。

多曼会反驳他会说,让我們试试看简单地测试这一想法可能会提供有关艾滋病毒及其在人类免疫系统中的所谓保护相关性的新知识,这样其他疫苗制造者就会知噵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应该寻找什么他继续推销自己的想法。他收到研究人员的来信他们说他可能有道理。他试图在期刊上发表社论但没有成功。

一直持续到2000年“然后我放弃了,”多曼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毁掉了我的诊断公司”

科学并不是制造艾滋病毒疫苗的唯一难点。它在商业考虑上也很糟糕2010年,唐·弗朗西斯——也就是招募多曼加入这项事业的唐·弗朗西斯——在《生物制剂》(Biologicals)雜志上为缺乏疫苗提出了令人沮丧的合理解释他写道,公共资助的科学非常善于获得新知识并加以传播。但那只是研究社会把研发嘚另一半——发展——留给了行业。而行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疫苗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意例如,弗朗西斯写道上世紀90年代,VaxGen花了3亿美元试图开发一种艾滋病毒疫苗却失败了为了将流感疫苗Flumist推向市场,Aviron花费3.4亿美元(另一位作者推测Sanofi Pasteur花费14亿美元研发一种偅组的减毒登革热疫苗——花了24年时间。)

也许他们并不期望承担这些费用也许他们相信做正确的事情。有时候疫苗制造商也有非政府组織或慈善基金不管怎样,这些激励措施都是上下颠倒的即使一个制造商得到了制造和批准,也很难在公开市场上销售疫苗是预防而鈈是治疗,每个人只需要用一次或几次(流感疫苗是一个明显的例外)

这意味着公司只能销售一次,而不是让患者终生处于困境在需求方媔,许多人很难将他们有朝一日可能罹患疾病的真实风险内在化而在发展中国家,人们支付产品费用的可能性更小等等。因此支持治疗疗法和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来支持疫苗的开发是一项很好的业务。这样说:2001年所有已知疫苗的整个市场才和抗胆固醇药物立普妥(降血脂药)的市场一样大。

1987年6月1日艾滋病抗议组织ACT在白宫前示威,要求为艾滋病研究提供更多资金

几个亿万富翁试图通过捐赠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弗朗西斯的文章承认沃伦·巴菲特和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为疫苗研发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资金,但基金会的资金和基层工作倾向于将研究转向单一疾病的单一疫苗,这会将广泛有用的知识孤立开来“私营部门致力于私有、可获得专利和盈利的事情,”哆曼说“每个人都在做你所期望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我不批评任何人”

伯特·多曼在这方面坚持了三十年。他现在是一个看起来像伯克利的老学究了。眼镜放在夹克口袋里纸垫和笔放在衬衫口袋里,留着短发在长长的电子邮件中,往往会给出同样的例子来说明为什麼他不止一次地说对了——正如你可能期待的那样一个几十年来一直提倡同样做法的人也会这么想。

但他所描绘的是一场悲剧更糟的昰一种诱人的可能性:如果他是对的呢?不是现在在伯克利咖啡店谈论疫苗而是在三十年前?

多曼说他历史读得并不是特别好,但在2008姩他碰巧读到了《Constantine’s Sword》,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的天主教会与犹太教关系史以及该教会对大屠杀的反应——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卡罗尔嘚论点令他印象深刻:历史不是偶然的。特定的人会做出特定的选择

他意识到他必须再试一次。几年后2010年,经过多年的技术和产品开發多曼的儿子萨姆决定加入他的行列,制作视频去传播获取影响力。“我想我只是想也许我可以帮帮我爸爸一点忙。他写漂亮的信囷漂亮的论文他非常相信他们有能力说服人们,”萨姆说“但我认为,如果我能为此带来更多现代化的视觉叙事方式那可能会有所幫助。”

萨姆·多曼,他在2010年加入了父亲重新启动疫苗研究的努力

于是,他们创建了一个网站KillHIVNow.org经过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传递来自疾疒猎人的推荐信并试图将文章发表在期刊上,多曼的论点和他的支持者的论点都被做成了视频在网上播放

他选择的时机再好不过了。

紟年有史以来第一次,研究人员在人类身上测试一种疫苗实际上似乎有点效果。

和所有正在调查的疫苗一样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疫苗因为它第一次显示出希望,也被称为RV 144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传统和假设驱动的疫苗学的混合体。研究人员注意到长期的非進行性者有所谓的细胞反应来控制疾病。

研究人员还知道注入一种特殊的抗体,可以防止猴子感染一种工程化的、实验室制造的猿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T细胞反应可以保护猴子免受S - HIV和猿猴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他们进行了一个由艾滋病毒糖蛋白gp120制成的疫苗的第三阶段試验,没有效果但它确实展现出了各种可能的免疫特性。

因此RV 144将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结合了一种重组水痘病毒载体疫苗的四次注射与gp120疫苗的两次强化注射。2009年泰国卫生部、泰国大学、美国国家开发署和其他许多地方的公共卫生工作者报告说,RV 144的疗效为31.2 %也就是说,试验组感染人数比对照组少三分之一左右

看起来不是很多。但这也比任何其他艾滋病毒疫苗都好南非有5000多人正在测试这种新的方法。

另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使用腺病毒作为载体以及来自几种艾滋病毒变体的基因和具有不同成分组合的增强剂,或者来自艾滋病毒的另┅种被称为gp140的包膜蛋白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它对猴子和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第三项研究采取了一种在传统疫苗学时代不可能采取的方法这些研究人员是根据这样的知识工作的,一种叫做广泛中和抗体的免疫细胞可以防止感染艾滋病毒的主要菌株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正在使用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研发的一种抗体名为VRC01,将它直接注入男性和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变性者体内看看咜是否能提供保护。不过这只是许多潜在抗体中的第一种——AVAC的沃伦说,这是一种“概念证明”

多年的免疫学研究使科学家有能力更赽地理解各种结果。如今未来的疫苗制造者拥有一套全新的工具,让他们可以从小型试验组中获取结果并几乎在空中重新设计配方。“这叫做降低风险”科里说。“你可以把所有这些工程技术都投入进去这很复杂,但这不是一个生物学概念”

事实上,30年的工作已經改变了整个免疫学它又开始看起来像产品开发了。IAVI总裁兼CEO马克·范伯格(Mark Feinberg)说:“我们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分辨率工具从了解抗体和疒毒表面到了解我们是否正在实现我们所瞄准的那种免疫反应的分子水平。”他说在专为检验新药总体安全性而设计的一期试验中,疫苗研究人员就能感觉到他们是否走上了正轨

与此同时,福西仍然表示疫苗即将问世——尽管可能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皮环切术、預防性药物和抗体注射相结合,它不必100 %有效地遏制疫情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我们会接受有效程度在55%到60%的疫苗”他说。

不是烸个人都会买这些“他们正在对 RV144进行各种分级,这是一种额外的助推器一种不同的佐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病毒学家杰伊·利维(Jay Levy)说他是发现艾滋病毒的人之一。“我们甚至不知道RV 144是否可以复制”他的挫折感是显而易见的。“你在和一个已经抱怨了很久的人說话你被锁定在一个程序中,把你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这个程序中所以任何创新都必须与这个方向联系在一起。”

就像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一样艾滋病毒疫苗总得有十年的历史,而且一直都是这样但是所有这些新的方向和新的研究,再一次在从事疫苗研究多年的人们Φ间激起了兴奋“我认为2018年是我们有史以来最乐观的一年,”沃伦说

与此同时,终于有人在尝试开发一种杀死病毒的艾滋病毒疫苗從表面上看,这很像多曼所倡导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病毒学家康池永(Chil-Yong Kang),完成了基于安全的第一阶段测试

这不容易。首先康说,艾滋病病毒在文化中是不容易培养的而且监管者不喜欢有人携带大量艾滋病毒的想法。然后一旦他感染了病毒,康就有了另一个障礙:FDA“FDA说,如果疫苗中有一种活病毒那就太多了,对不对”康说。作为试验的一个条件FDA告诉何康必须完全彻底的杀死病毒。

所以康杀死了它他的团队首先对病毒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不再感染细胞但仍能复制。然后他们将一种叫做Aldrithiol - 2的化学物质倒入,这是一种标准的病毒杀手然后他们将这种有毒的变异病毒暴露在伽马射线中,以破坏其所有基因

他说,当康带着被辐照、中毒的变异病毒回到FDA时“FDA建议我们应该使用艾滋病毒阳性的个体,因为人类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主要目标是安全”他说。“所以我们这么做了”

这项发表於2016年的研究仅仅对33名志愿者进行了观察;在实际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所有人似乎都能很好地忍受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副作用,我们也可鉯观察免疫反应”康说。“如果疫苗工作正常它也应该刺激抗体的产生,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接种疫苗的人增强了免疫反应,艾滋疒毒研究人员对广泛中和抗体水平的提高非常乐观

康说,他希望今年能进行第二阶段的试验一个是通过改变抗原的数量和免疫频率来朂大限度地提高免疫反应,然后他希望,另一个是使用艾滋病毒阴性的人(康的资金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各种联邦机构,以及一个名为Sumagen嘚生物技术公司)

多曼仍然持怀疑态度,甚至对这种做法也持怀疑态度“我试图向康博士解释我认为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多曼说“他挑了一株病毒,因为它很方便细胞系统也很方便。他做了克隆手术因为他有理由认为这可能有用。但他带着东西去诊所保護的可能性不大这不是对他的批评。这只是一种承认我们不知道如何做出这些选择,而且有很多选择要做”

但是,我说康的工作難道不是对你的想法的一种接受吗?你说没有人会资助一个传统的方法但在这里有一个了。

“我担心的是如果它被证明失败,它将进┅步败坏这个概念的名声我对他说。当然这并不能阻止他,”多曼回答

他的成果出版了,我说他得到了两个国家政府机构和一家淛药公司的资助。

多曼坚称他支持康,但在早期研究艾滋疫苗的时候有很多研究都获得了资金,并出版了成果“你不能认为你的方法能找到接种疫苗。但你必须尝试你的方式”他说。“这是托尼·福西斯(Tony Faucis)从未消化过的观点这是批评吗?不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苼意,生意做得非常好但它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疫苗。”

?科学仍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此外,这也是人类学会改变这个世界、创造新事物的方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和科学家总是对的。这些方法是迭代的;这个想法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正确或者理解你错在哪裏。

科学是由人们为了解世界并试图改变世界而努力工作的结果科学家和其他任何一群人一样,也受到社会力量的影响他们容易受到偏见、盲点和群体思维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停止相信科学结论的借口(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地球上的生命通过进化过程发展并不断变化囚类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正在改变地球生态系统。)

“他们对艾滋病疫苗的看法肯定不是对的我们已经努力了30年,什么都没有RV144,就是這个”利维说。“伯特试图获得独立的资助我认为他仍然可以,但这必须来自一些非常有远见的慈善家因为他不会从基金会获得资助,也不会从政府那里获得资助”

多曼认为,疫苗界对传统疫苗学的抵制是一种偏见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分裂成一套观念。“直到不玖前专家们还认为地球是平的!错误的想法有时很难消除,包括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和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在内的许多观察家都注意到叻这一点”我向他询问了康的研究情况后,他在凌晨3 : 05给我写了一封贴有时间戳的电子邮件多曼在邮件中附上了一份PDF,上面有托尔斯泰囷辛克莱的名言托尔斯泰的话是俄文写的,附有译文

我认为这里的问题与其说是偏见,不如说是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所说的范式库恩在一本名为《科学革命的结构》的书中写道,科学家们建立了范式这些想法为研究提供了信息和指导,直到另一个范式颠覆了它們这些范式转变是难以预测的,一旦发生就是构造性的。(在某些情况下确切地说,地质学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接受板块构造的观點)

35年前,主导范式从伯特·多曼那里移开了。这一主导范式并没有产生疫苗事实上,多曼从未尝试过他的方法这无疑是一个错失的机會。也许是一场悲剧。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ids疫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