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有窦性心动过速速,预激综合症,检查旁道无逆

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旁道的定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5页¥2.0029页免费2页免费4页¥2.002页¥3.00 6页免费6页免费7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0页免费81页2下载券25页免费7页免费
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旁道的定位|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7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今日排行 总排行榜
[ 热门推荐 ] RECOMMEND小儿预激综合征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小儿预激综合征
本词条由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声明百度百科公开招募三甲医院副高职称医师或医学博士,加入国家卫生计生委“”,撰写医学词条。
又称吾-巴-怀综合征。系心房与心室间存在附加传导束,又称房室旁道,使部分心室提前激动。小儿发病率为1/1000。跨经房室瓣环存在残留的非特异心肌纤维肌束,其连接心房心室肌称之为房室旁路。这一异常房室旁路具有房室传导功能,导致心电生理异常表现和快速性称之为预激综合征,又称Wolff-Parkinson-White(沃-帕-怀)综合征(WPW综合征)。这一存留的传导旁路是心脏发育过程异常所致在胚胎发育早期,心房和心室是一连续结构。以后房室间肌性连接逐渐退化消失以纤维环代替。
多数患者无器质性,少数见于,纠正型大血管错位,,右位心,及心等。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变异较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导致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症状主要由所致,心率可达200~300次/min,大部分心动过速虽引起症状,但不致命,只有少数患者形成室颤并有危险。
1.心动过速
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最易发生在婴儿期,1岁之内60%~90%心动过速自然消失,但是,婴儿期自然消失的心动过速,约1/3在以后,尤其在4~6岁年龄段将再发作,多数婴幼儿心动过速发作因无明显症状而被漏诊,在“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可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差,食欲差等。
2.心功能不全
持续异常的心动过速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最多见于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这种危险源于心室率过高与持续的心动过速,临床称为心动过速性心,由于早期,特别是在儿童,心动过速不易被发现和诊断,常被误诊为,当心动过速经适当的治疗而被控制后,心动过速性心多好转直至恢复正常。
在儿童,经由旁路快速传导引起室颤而有的危险。一般常规检查无异常,应常规做心肌酶测定,血电解值,pH值和免疫功能等检查,常规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片检查。为一心电图诊断,常于心电图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因发生而引起注意,新生儿期多于1岁以后可自行消失,或演变为隐型,此与新生儿期传导系统尚保留胚胎期的房室之间心肌纤维的连续有关,大约一半以上的患儿发生,有时出现,此种心动过速往往反复发作,尤其初次发病年龄在1岁以后者更易复发,预激综合征,心室激动顺序异常,故可产生与心室肥厚或束支传导阻滞相类似的图形,如不注意P-R间期缩短,而仅注意QRS波增宽,往往可造成误诊,B型预激综合征可误诊为左束支传导阻滞,C型可误诊为右束支传导阻滞,鉴别见表1,A型可误诊为右室肥厚,但后者电轴右偏,P-R间期正常。预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疗。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同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或房扑时,如心室率快且伴循环障碍者,宜尽快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减慢旁路的传导,可使心室率减慢或使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减慢房室结内传导,都可能使心室率明显增快,甚至发展成室颤,因而不宜使用。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扑发作频繁,宜应用上述抗药物长期口服预防发作。药物不能控制、电生理检查确定旁路不应期短或旁路不应期于快速心房调搏时间缩短、或发作时心室率达200次/min左右者,有定位后用电、射频、激光或冷冻消融,或手术切断旁路,预防发作的适应征。这是目前惟一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根治方法,成功率高而并发症低。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小儿预激综合征要做哪些检查
《小谤预激综合征要做哪些检查》摘要:联的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则均向下;前者提示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心肌预激,而后者提示右室前侧壁心肌预迹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受到预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多变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区别旁路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 ◇ 什么是第五日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与分型  ◇ 你宝宝心跳的感觉好吗  ◇ 何谓小儿“猫叫综合症” 
  一、实验室检查
  一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应常规做心肌酶测定,血电解值、pH值和免疫功能等检查。
  二、辅助检查
  常规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片检查。
  各旁路引起预激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房室旁道 ①PR间期(实质上是P-&间期)缩短至0.12秒以下,大多为0.10秒;②QRS时限延长达0.11秒以上;③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与其余部分形成顿挫,即所谓预激④继发性ST-T波改变。
  上述心电图改变尚有分为A、B两型的。A型的预激波和QRS波群在V1导联均向上,而B型V1导联的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则均向下;前者提示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心肌预激,而后者提示右室前侧壁心肌预肌。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受到预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多变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区别旁路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后,因而沿用至今。
  2、房结、房希旁道 PR间期少于0.12秒,大多在0.10秒;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这种心电图表现又称为短PR、正常QRS综合征或L、G、L(Lown-Ganong-Levine)综合征。
  3、结室、束室连接 PR间期正常,QRS波群增宽,有预激波。
  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预激表现大多消失,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房扑或房颤时,QRS保持预激特征的不少见,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畸形宽大的房扑或房颤;心室率大多超过200次/min,甚至可达300次/min。房扑时可呈1:1房室传导,并可能辨认房扑波。房颤时心室律不规则,长间歇之后可见到个别QRS波群形态正常(可能为旁路不应期延长,房室结内隐匿传导作用消失后,冲动全部或大部经房室结传导所致),并可能辨认房颤波。心室率极快时,还可伴有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一般分为典型及变异型两种:
  1、典型预激综合征
  (1)P-R间期缩短:婴幼儿0.08s以内,年长儿0.10s以内,成人0.12s以内。
  (2)QRS波时间增宽:婴幼儿在0.08s以上,年长儿0.10s 以上,成人0.12s以上。
  (3)QRS波型:开始部分粗钝,挫折,形成预激波。
  (4)P-J时间:正常,婴幼儿0.20s以内,年长儿0.24s以内,成人0.26s以内。
  典型预激综合征是由于房室副束或房束副束及束室副束并存而产生。根据预激图型分为3型:①A型:预激的心室肌为左室后底部,预激波和QRS波主波在V1、V2和V5、V6导联均向上。②B型:右室外侧壁预激,预激波和QRS主波在V1、V2导联向下,而V5、V6导联向上,电轴左偏。③C型:左室侧壁预激,预激波及QRS波在V1、V2导联向上,而V5、V6导联向下,电轴右偏。
  2、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可仅有P-R间期缩短,而QRS波正常,由房束副束引起,又称L-G-L综合征求意见(Lown-Ganong-Levine syndrome);或仅有QRS波增宽,并有预激波而P-R间期正常,由束室副束引起。典型预激综合征最常见,新生儿期A型较B型多,年长儿两型近似。B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
  除上述心电图特征外,心电向量图可作为诊断依据,其特征是各个面上QRS环起始部分运行缓慢成一直线,持续可达0.08秒,以后突然转向并以正常速度继续运行。QRS环运行时间可超过0.12秒。希司束电图和体表或心外膜标测(mapping)有助于鉴别各项顶激和进行旁路的定位,在确诊旁道是否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方面起重要作用。
&最新发布信息&?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上性心动过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