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遇到事了我想把我的世界家里刷怪肾捐了

&  北京&&重庆&天津&&&&&&浙江&&&&&&&&&&&&
&  &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深圳&&安徽
大律师捐肾救母 照亮母亲的生命之路
  田世国,1965年生于山东枣庄,2004年因母亲患尿毒症需要换肾,在没有肾源的情况下,瞒着母亲捐出自己的肾,成为国内第一个给父母捐肾的儿女。
  普通家庭 突起波澜
  田世国一直强调自己的家庭非常普通,就像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他1965年出生在山东省枣庄市,父亲田家平在枣庄市矿务公安处工作,母亲刘玉环是市远大实业公司的一名职工,两位老人均已退休。田世国兄妹共3人,作为家中长子,田世国从懂事时起就事事处处为父母分忧。
  1984年,他考入山东司法干部管理学院。毕业后分配在企业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几年后与人合伙开办枣庄市华鲁律师事务所。
  1999年,田世国带着妻子刘华到广州创业。经过几年的打拼,成为广州国政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田世国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一直没有时间回家去看望父母。虽然身在广州,但他心里时常牵挂着父母。在平日里,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日子,他总少不了寄钱寄物给父母。
  就是这样一个平静的家庭,突然间起了波澜。
  日,田世国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顿时脸色大变。在妻子的追问下,他才声音颤抖地说:&妈被确诊为尿毒症,已经到了晚期!&
  当天晚上,田世国就往枣庄赶。医生告诉田世国: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靠血液透析或换肾来维持生命。而肾移植不仅费用昂贵,而且肾源不好找。田世国留下一笔钱,将母亲托付给弟妹们照料后,重返广州,抓紧时间寻找肾源。
  田世国跑遍了广州的大医院,为O型血的母亲寻找不到合适的肾源。对于年过花甲的母亲来说,手术每提早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胜利,但所有医院都是肾源告急。
  一天天的时间等过去了,田世国变得异常疲惫。他最盼山东来电话,也最怕山东来电话。他希望听到关于母亲病情好转的消息,但总是失望大于希望,家人常常告诉他:妈又瘦了,妈又吐了,妈又昏过去了&&&田世国心里很苦闷,父亲年近七旬,身体又不好,弟弟又有心脏病,全家人的目光都盯着他。不能再等了,可肾源又在哪里?田世国夜不能寐。
  弟弟又来了电话,说妈妈的血管环境非常差,非常脆,整个胳膊都被针头扎烂了。全身是乌黑色的皮肤,瘦得皮包骨。由于肾功能衰竭,体内的水分排不出来,母亲滴水不能沾。禁水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弟弟曾问母亲:妈,您这病好后,最想干的是什么。她说,我想把黄河的水喝光!母亲与人聊天时,曾流露出跳楼轻生的念头,还说要找个高楼,一摔就死,免得缺胳膊断腿留口气,儿女们更受累。眼前的一切让田世国心急如焚。
  决定用自己的肾置换母亲的健康
  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仍然没有找到肾源。一天深夜,田世国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对妻子说:&肾源很难找了,但妈的病不能再拖了&&所以,我想和你商量个事!&说完,他指了指自己的腰部。刘华原是一名新闻记者,到广州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所以就成了全职家庭主妇,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田世国。听说丈夫要捐肾救母,刘华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这么大的一个手术,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我们一家人以后怎么过?&
  2004年8月初,田世国回到枣庄后把弟妹召集到了一起。弟弟田世凯说:&妈妈操劳了一辈子,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走,只要能治好咱妈的病,就让我来捐肾吧。&妹妹田晓致当时已经有了9个多月的身孕,虽然眼下分娩在即,她也跟着说:&我和二哥想的一样,咱妈的命就是我的命,我也愿意捐!&田世国接过话茬,说:&晓致就要生孩子了,在捐肾的位置上就做个最后替补吧,我和世凯来当主力,如果我和世凯都适合捐肾,那就由我来捐。&田世凯打断他的话,说:&大哥的事业刚有个头绪,无论如何不能分心,捐肾的事就由我来担当!&田世国连连摆手:&还是我说了算,谁的合适由谁捐,如果都合适就由我捐,就这么定了。&
  就在田家兄妹争相捐肾的同时,母亲刘玉环身体不断恶化。2004年8月底,田世国选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给母亲做手术。联系好这些事情后,田世国让弟妹尽快去上海做配型检查,他则先去广州筹钱。临上车时,他叮嘱弟妹:&一定不能让妈知道,否则她是不会让我们这么做的。&
  田世国的配型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的肾脏和母亲配型成功。泌尿外科主任朱同玉教授特别告诉田世国,捐一个肾脏今后的生活将比正常人多增加一些风险。所以,让田世国慎重抉择。田世国坚定地说:&我一定要救母亲。&
  病入膏肓的母亲终于得知自己患的病是绝症,她把田世国召唤到病床前说:&听说孩子们要捐肾给我,你们千万不能做糊涂事,我一个将死之人,无论如何不能连累你们。如果你们要捐肾,那我活着比死了还要痛苦!&田世国谎称:&我们兄妹3人的肾都不能配型,即使想捐也捐不成。&见儿子这样说,刘玉环这才放下心来。
  国内首次晚辈捐肾给长辈
  最后,田世国谎称中山医院已经找到肾源,告诉母亲可以手术。田世国捐肾救母的壮举令医院领导深受感动,听说田世国捐肾必须瞒着母亲,院方及时调整床位,将田世国安排在6楼25床,将刘玉环安排在7楼32床。看到医生对田世国进行各项例行体检,同一个病房的病友看出了端倪。于是,田世国把实情告诉了那些病友,并让他们一起保密。田世国考虑到自己捐完肾后,就不能出现在母亲身边了,为了让母亲配合手术,他又谎称有急事要回广州。
  手术分两组在两个手术室进行,由著名的朱同玉教授主刀,历时5小时的手术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田世国苏醒后,得知手术成功,说:&我有母亲了!&田母因这颗年轻健康的肾脏而快速恢复起来,当天与她同时手术的有四例,只有她的状况最好,还抢着要吃要喝,这都得益于亲属供体的作用。
  母子出院后,田世国曾有意问母亲:&妈,您用着这肾感觉怎么样?&母亲骄傲地答:&其他病人都没我恢复得好,医院的人都羡慕我,我问过医生,他说这个肾就像是我的,这个肾再减去0.25,就和我的一模一样,我也不知道这0.25是什么意思。&知道内情的人都笑了,但,笑中带泪!
  田世国讲,自己的母亲以前在水泥厂上班,当时的重体力活加班一次只发给一张油饼,但每次她自己舍不得吃都给孩子们吃,当时自己小,不懂事,经常和弟弟妹妹们嚷嚷吃油饼,却不知道母亲每次要付出的辛苦。后来自己上班后,就尽自己的能力来尽孝心,可是母亲却非常不愿意让孩子们花钱,他花三百块钱给母亲买一件毛衣,骗母亲说三十块钱买的,就这样母亲还是嫌贵,他安排母亲和父亲一起去旅游,也是连哄带骗才让他们去的。
  现在,田世国仍然沉浸在用自己的力量救活母亲的那种快乐里,他说,这件事还给他们全家带来了一股独特的凝聚力。而这种值得骄傲的体验,不但照亮了母亲的生命,还将照耀自己的一生。
  田世国的手机炫铃是首很好听的曲子,记者接通他电话的时候,他刚从阿联酋回到山东枣庄的家里。他这次回来除了陪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儿,就是去上海中山医院为自己的身体做复查,复查那天让他非常感动的是为他做手术的朱同玉教授亲自站在医院的门口等他。复查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田世国目前的身体状况一切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与后遗症,这真让人欣慰。
  田世国讲,他除了让自己的母亲得到了健康,还可以向天下的儿女们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儿女为长辈捐献肾是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的,因为他采取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腹腔镜活体取肾术,这种手机对供体的安全保证系数是相当高的,甚至连手术在肚皮上的伤口是否美观这样的细节都会有一个保证。这当然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但是,由于他是全国第一例子女捐肾给长辈的手术,所以在当初,一切的安全系数只能是推断。也正是在那样一种背景下,田世国的选择令人感慨&&&他曾经有过的那一闪念,改写了一家人的幸福,也感动了中国。
 责任编辑: 鲁宝英
您尚未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室主任、兼民主与法制网总监明兵邮箱: 本网律师顾问: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京公网安备 建议使用IE6以上分辨率浏览美丽谎言瞒爹妈!广州律师捐肾救母感动中国
本报记者专访田世国得知更多感人细节,田母因为儿子大孝重获新生,却至今被“美丽谎言”蒙蔽不知真相。
新快报记者& 余亚莲& 曹晶晶& 温建敏/文& 宁彪/摄
日晚7时,田世国躺在病床上被推上了上海中山医院肾脏移植手术的手术台,耀眼的无影灯亮起,全身插满各式各样导管的田世国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渐渐失去了知觉。
4小时后,田世国67岁的老母亲刘玉环躺在同样的病床上,被推进了同一医院、同一楼层、只有一个通道之隔的另一间手术室。几分钟后,田世国的一个肾在母亲的体内开始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广东国政律师事务所38岁的田世国律师继广州钟南山之后,再一次“感动中国”。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田世国这位本来默默无闻的人与另外9位年度名人站在了同一个颁奖舞台上。不为别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孝”字,牵动了整整13亿中国人民的心,生于齐鲁大地的这位铮铮汉子捐肾救母的壮举重新点燃了所有中国人对母亲的眷恋。
得知母亲病情感觉天塌了
日,记者驱车来到田世国在广州的家,在广州工作了7年的田世国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面积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儿女们的玩具,客厅里挂着一幅笑呵呵的“全家福”。田妻刘华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是:“别写我,我们都没做什么,”“在我们老家,不孝敬父母的人都没人理、交不到朋友的。”
个头高大的田世国说起话来大大咧咧的,和他的长相一样爽朗:“第一次知道母亲生病是在2004年的3月。”3月26日,弟弟的一个电话让身在广州的田世国焦灼万分:他们67岁的母亲刘玉环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生命岌岌可危。一刹那间,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山东汉子却胆小地发现“天都塌了”。作为儿子,田世国怎么都想不通,“我妈这么善良,她怎么会得这个病?”
田世国匆匆赶回山东老家,进门的一瞬间他已心如刀绞:母亲皮肤乌黑、嘴唇发紫、指甲发白,但她看见儿子回家就乐呵呵的,拿着个烧饼笑眯眯的。
由于肾功能衰竭,体内的水分排不出来,所以尿毒症患者几乎不能喝水。喝水就意味着有生命危险。老太太馋的时候,就用黄瓜切一片贴在嘴唇上,实在渴了,用矿泉水瓶的盖,倒一点点,润润嗓子,“怕一次倒多了,一下子忍不住全喝了下去”。
由于这个病症引发了一系列并发症,老太太时常要忍受一根一尺长的针从背后插进去抽积水,这个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受这份罪简直是人间地狱,”田世国说,“我妈操劳一生,没享过什么福,身体一直不好,医生跟我们讲如果熬不过3个月就不行了。”
看着母亲受罪,田世国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给母亲换肾,“哪怕她只能再多活一年,多活几个月,我都要给她换,咱不受这份罪。”
兄妹3人争着捐肾
由于母亲刘玉环是O型血,肾源极其难找,几乎是不可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田世国一家也越来越焦急,两个多月过去,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肾,思前想后惟一的办法就是“割自己的”。
田世国一家兄妹3人,他是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妹妹。兄妹3人争着把自己的肾换给母亲,田世国刚上初中的儿子也跟着“搀和”,提出:“不是说越年轻的肾越好吗?把我的给奶奶,我最年轻。”
争来争去争不出结果,田世国拿出长子的“威严”:“行了行了,都别争了。”排了个顺序:田世国、妹妹、弟弟。“大家按顺序去配型,配上了就用,不行再换下一个。”
然而,母亲是个个性很强的人,生病的时候就“想了断,别给孩子造成麻烦”。田世国深知,如果母亲知道儿子要换肾给自己,搞不好会走极端,跳楼自杀,惟一的方法就是“欺骗”母亲。于是,田世国兄妹为母亲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有个死刑犯愿意捐献肾脏。
但是当田世国向妻子提出捐肾的想法后,她善良的妻子提出了惟一的“反对意见”:“咱不换你的,换我的。”田世国不禁喉咙哽塞,说不出话来。
日,田世国来到上海中山医院为肾脏移植手术做血型配型测验,没想到刚刚生完孩子的妹妹竟然也同时送来自己的血样,田世国看见妹妹的血样,再也忍不住,38岁的铁汉子眼泪哗啦啦流下来了。
图:田世国与康复后的母亲在一起。
想尽办法瞒住爹妈
上海中山医院的朱同玉教授被田氏兄妹深深打动,为田世国及其妹妹都做了配型测验。结果是兄妹俩都配上了。
“我妈很聪明,看见我妹妹的血样时就追问了好多次。我怕瞒不住她,她万一知道了却装不知道,反倒弄出什么‘意外’来。”为了不让老太太起疑,田世国决定回山东老家“放烟幕弹”,他买好了日前往上海的票,到了家却不敢把买好票的事儿告诉妈,心想“爸心里藏不住事儿”,干脆连老爸也一起瞒了。
然而,怎样把老妈骗去上海,她又不会怀疑呢?田世国开始“铺垫”了:9月25日,田世国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说:“妈,我想吃个烧饼,你去给我买个烧饼回来好不好?”老爷子一听这话,可来气儿了:“你这么大个人了,还支使你妈,不知道自己去买啊?”老太太一听儿子想吃烧饼,跑都跑不及,拽着老爷子就出了门儿。
等老太太一回来,田世国就笑嘻嘻地说:“妈,妈,你不知道,你刚走朱教授就打电话来了,说可能有合适的肾源……”老太太拿着烧饼都愣了,眼睛一下子亮起来,田世国心里酸酸的:“她那个眼神,一抬头看着你,那种对生命渴望的眼神,真的,谁都想不到。我当时看到我妈的眼神,我在心里想,妈,我一定要救你,一定要坚持住,就这几天了。”
田世国佯装出门买票,走在大街上想起母亲的种种经历,想起家里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普普通通的母爱、普普通通的家庭。
谎言天下皆知而母亲蒙在鼓里
手术安排在日进行,对这个特殊的病例,上海中山医院全院医务人员都在帮田世国维护这个“美丽的谎言”。上海媒体从医院知道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前往医院采访,大家合伙“蒙”老太太:“人家朱教授技术好,让你帮忙宣传宣传。”
29日晚7时左右,护士把手术单交到田世国手里。看着手术单,田世国没想到害怕,但却有另一种心情,“我对自己的手术放心,可对我妈的手术却更担心了。当时我跟我弟弟讲,我说12小时,千千万万不能离开妈一刻,千千万万盯死了,千万别让妈发现什么。”
与此同时,田世国继续欺骗母亲:“‘十·一’有个案子,要回广州办,我办完了再过来看您,行不?”一听这话,老太太急急忙忙催儿子:“你回去啊,你快回去啊,这里有你弟弟在,不要你在这里瞎掺和。”就这样,“回广州办案”的田世国,于30日晚被推进了上海中山医院的肾脏移植手术室。
“田世国,田世国……”日凌晨1时,田世国在一群“慕名而来”的医生的呼唤下睁开眼睛:“你妈那边的手术特别好”,“你的一个肾比你妈的两个都大,这回她肯定够用了”,“从你身上到你妈身上,不到一分钟,肾就变成粉红色,就开始排尿了”,“我们还没遇到过这么成功的病例,以前换肾的要两三天、有的甚至要一两个月,肾才能开始工作”……
听到这些,悬心近半年之久的田世国一下子开朗起来:“很快,很开心,很开心”,“我觉得阳光都格外好起来,我已经活过来了,有盼头了,有奔头了”,“我知道电视台采访我老想引诱我哭,以前我是不能提,一提起我妈,我就受不了。现在任他们怎么说,我都哭不出来,真的哭不出来,你不知道我心里那个高兴啊,怎么都哭不出来”……
几天后,刚刚拆线的田世国给妈打电话:“我的事儿办完了,我来上海看你吧。”刚拔掉各种医疗管子的老太太一下子解放出来,急切地想找人说说话儿,高兴得不得了。
10月7日,“顺便来上海”的田世国走不动、勉强撑着身体,从上海中山医院6楼的病房走出来,走到7楼老太太的病房。知道内情的亲属给田世国搬来椅子,田世国刚想坐下,又一迟疑,“坐了待会儿站不起来怎么办?”田世国一手扶着床,一手抓住椅子,踮着脚、用背部靠着椅子,大大咧咧地跟老太太聊天,刚刚“解放”的老太太一下子话特别多。不到两三分钟,田世国站不住了,赶忙“满不在乎”地说:“我还有点事,我先走了。”赶紧“溜之大吉”。
老太太依依不舍,儿子刚出门儿,就嘟嘟囔囔向小儿子抱怨:“你看,你看,你看你哥哥,还说来看我呢,猴屁股跟火烧似的,没坐热就跑了……”
医生感慨“15年首例”
“我从医15年来从没见过,真是太了不起了,如果能有更多子女这样做,很多父母的生命就能延续。”
为田世国实施手术的朱同玉教授深受感动。朱教授告诉记者,亲属间的活体移植是国家所鼓励的,卫生部对每例亲属间移植还有5000元奖励。常见的移植主要是长辈捐献给孩子,像田世国这样小辈捐肾给长辈,从没见过。
朱同玉教授讲,虽然田世国捐献了一个肾脏,但这对他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只要剩下的这个肾脏不生病,就足够维持身体的需要,但田世国今后的生活将比正常人增加一些风险,所以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这惟一的肾脏。
继续以谎言延续幸福
手术后,母亲恢复得很好,田世国一家决定“别让老太太心里有个疙瘩,就让她永远生活在幸福的谎言里。”时至今日,老太太仍然不知道在自己身体里畅快工作着的肾是从儿子身上摘下来的。
尽管此事经上海媒体报道之后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关注,每次记者来采访时,田世国一家总能编出各种谎言:“朱教授技术好,你的手术这么成功,他们来问问,你多说说朱教授的好”,“你老人家这么大年纪战胜了病魔,‘夕阳红’要采访你,教老人珍惜自己的生命”,“过年了,电视台要拍拍和睦家庭”……在一个个“美丽的谎言”中,老太太快乐地相信着朱教授的技术好、自己的手术成功,逢人常说:“你不知道吧,我换了肾的,现在身体多好啊。”
不过,老太太也纳闷,“怎么这么多采访的,我一次都没在电视上看到?”每逢此时,田世国都“不屑一顾”地诈唬:“您以为啊?哪个电视不是晃晃就没了的,人家中央领导人出来都只有几秒钟镜头。”
然而,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田世国的故事开始在央视频道里铺天盖地般播出,为此,他们家特地把中央台全给“人间蒸发”了,老太太不会调电视,到了春节,嘟囔着要看中央台,田家人说:“被小孩子调没了,弄不出来,看别的吧”。老太太不想麻烦人,只好乖乖“看别的”。
2005年初,田世国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央视的剪辑短片眼看瞒不住了,眼尖的老太太在电视上看见儿子晃了一下,马上嚷嚷:“我在电视上看见世国了。”此时,已知内情的老爷子嘻嘻一笑:“哪里是世国,你眼睛花了吧,那是朱时茂。”为了不让老太太怀疑,田世国回家后也跟着帮腔,故意逗老妈说:“呵呵,老妈你厉害啊,听说你在电视上都看到我了?”老太太不好意思一眯眼:“嗯,哪呀,那是朱时茂!”
截止记者发稿,这个“美丽的谎言”还在继续。
田世国说:“如果我妈恢复得比较正常,排斥比较小,我想那将永远是个秘密吧,我不想她心疼。如果确实排斥得厉害(排斥得越厉害,就需要越多的钱支撑这个排斥药物),那我就要跟我妈讲,这个肾是我的。为什么呢?让她珍惜这个肾,再大的花销也要活下去。”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评语:田世国———捐肾救母谱佳话
田世国是山东枣庄薛城区人,他不仅是一名好父亲,更是一名好儿子。38岁的他毅然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母亲的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
“推委会”委员评价说:孝顺、孝心、孝道是对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小羊有跪母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思。捐肾救母,大亲、大情、大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图:田世国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手中接过“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的奖杯。(资料图片)
国政律师事务所主任:“当时我还劝他要慎重”
田世国捐肾救母的行为也传遍了他所服务的律师事务所。为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国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邵树强,邵律师告诉记者:田世国为人直爽,待人真诚,工作敬业,是一个好同事、好律师。他还很喜爱孩子,孩子只要晚一点回家,他都会十分担心,是一个好父亲。
“当然,他更是个孝子。”邵律师说:“我们家与他们家人都很熟,2003年的春节,我们全家人到田世国家做客,还见过田世国的母亲。当田世国刚有为母换肾的念头时,我作为他的朋友,还劝过他,在这件事情的决定上,一定要慎重。毕竟,他还年轻,还有老婆孩子,而他母亲年事已高,换肾手术是有风险的,万一手术失败,母亲救不活,自己的身体也搞垮了,老婆孩子怎么办?我还让我的太太打电话给他太太,让她也劝劝田世国慎重考虑此事,可她太太说田世国的脾气很犟,每件事都有自己的主张。”
“不过,我仍为他最后的决定叫好,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母亲健康地活着更重要的了。他的这种孝心值得我们这个社会大力弘扬。”
田世国:(刚刚知道母亲得了尿毒症晚期)那一天对我和我们全家来讲,是黑色的,当时听完以后,真的有天塌下来的感觉,无法想象,我妈会得这个病。
田世国:我妈是0型血,0型血在我们国家是非常难配,几乎不可能的,几乎是不可能了,我妈等不起,透析一天受一天罪,太受罪了,透析,如果她等个半年一年,连医生都没有把握,我妈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田世国:换肾是惟一的出路,那在肾源上来讲呢,我说要等是很麻烦的,我想不如我把我的肾给妈。
上海中山医院教授朱中玉(换肾主刀医生):(子女给父母捐肾的)确确实实遇到的很少,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都是父母给子女,我们做了不少,90%以上都是父母给子女。
朱中玉:当时我还要问他,我说到底是你妹妹还是你,因为你现在是事业的顶峰的时期,是不是你妹妹,他说,不,是我。
田世国:我跟我妈讲,我说妈,你刚走,上海的医院来电话了,说有三个肾源适合你,想给你选个最好的。啊呀,我妈妈当时她坐在沙发上,我站着,故意很轻松地跟她说,漫不经心跟她讲,她在看我那一瞬间,那个眼光,对生命的那种渴望渴求,就跟重获新生的那种感觉,那种眼神非常有光泽,我永远忘不了,她说那好,那我们就去。
田世国的父亲田家平:我的二儿子来电话,“爸,别瞒你了,我跟你说实话吧,换我哥的肾”,我当时就落泪了。
记者手记:有一种感动叫孝道
认识田世国已有六七个年头了,这次却好像第一次认识他。
6年前,因为采访一个粤北的山林纠纷,与一名广州律师去取证,坐摩托车走在只有一尺多宽的山间小道上,几次差点掉下山崖,然后又在没有路的深山老林步行了十多里,因为天气热,都光着膀子,像几个野人一样。艰辛的旅程让我认识了这个不怕苦的律师,他就是田世国。
在广州律师界,有很多人很低调,也有很多人不怕出名,甚至想出名,为了出名“博出位”。印象中,田律师就是一个不怕出名的人,记者有什么法律问题要采访的,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大通,如果是当面采访,还能领略其慷慨激昂的雄姿。有的时候,田世国还会自己“策划”一些官司来吸引眼球。2000年1月,一名广州律师致函公安部要求立案,状告中国足协违反《国旗法》,原因是国足将国旗印在袜子上。“国旗球袜”事件吸引了包括英国BBC在内的众多海内外媒体的报道,搞得中国足协焦头烂额,而这名“多事”的律师就是田世国。因此,田世国在广州媒体的“出镜率”绝对算高的,但也许是因为“太出风头”,田世国也受到了不少非议。
此次的“捐肾救母”事件,田世国再次成为“名人”。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如此“猛料”,新闻嗅觉最厉害的广东媒体却没有一家有“动静”。究其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人眼中“好炒作”的田并未就此向广东媒体第一时间“报料”。在田看来,“捐肾救母”纯属私事,也是一件平常事。但“低调”的结果却是使他成了“感动中国2004十大年度人物”,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孝子”。
无数人感动:在人们的印象中,父母为子女无私奉献甚至不惜捐献器官、牺牲生命的事情有很多,而子女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报父母的情况却是少之又少,“感受到人性中最温暖、最善良的一面”。
其实,细想起来,田世国的“孝”,早就有迹可寻。每年冬天,田世国都要把父母接来广州,原因是这里暖和;每次见其与父母说话,极尽温婉;朋友的父母来了,他一定要请吃饭;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父母不孝的人,对朋友也不会好……这些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也许就是一种叫“孝道”的东西,聚起来,有一天,它就成了感动。
(晓航/编制)
相关链接: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新快报 ”。
      
粤ICP证020010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JinYang Network &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阜阳打工妹身患尿毒症10岁儿子要给她捐肾--安徽频道--人民网
阜阳打工妹身患尿毒症10岁儿子要给她捐肾
&&&&来源:&&&&&
  “妈妈,我不怕痛,不怕开刀、吃药。我想把我的肾给你,我想给你治好病。”这封信是张丽侠收到的母亲节礼物,她欣慰且心痛着。她将儿子的信藏在厚厚的病历中。在她看来,有家人的陪伴,疾病并不可怕。
  张丽侠在温州务工,身患尿毒症。当地媒体报道了她的困难,温州的热心市民,向她伸出了援手……
  疾病,让幸福戛然而止
  15年前,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刚满18岁的王海波离开了界首市代桥镇王寨村老家,外出务工。北京、宁波、山东――在外闯荡4年,王海波攒下积蓄,迎娶了爱慕已久的邻村姑娘张丽侠。婚后第二年,儿子小栋的到来,让这个小家庭充满了温馨和甜蜜。小两口约定,一定要给儿子好的生活。
  小栋满周岁后,王海波和妻子前往温州工作。张丽侠在书店做导购,王海波开出租车,两人每月收入6000多元。
  夫妻俩舍不得花钱。偶尔逛街,张丽侠隔着橱窗看漂亮的衣裳,丈夫提议进去试试,她却笑着摇摇头走开;看着豪华餐厅外的美食推荐,王海波说“等有钱了,我带你去尝”,两人回到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吃“青菜煮面”……
  在夫妻俩的心里,幸福其实很简单,可以是电话里父母的叮嘱和儿子的期盼;可以是回家后看到孩子又长高了一截……但简单的幸福被疾病击碎。2010年12月,张丽侠突感身体不适,后被诊断为尿毒症。
  儿子想将肾捐给妈妈
  前不久,张丽侠回阜阳老家养病。小栋十岁了,这是娘俩在一起过的第一个母亲节。前几年的母亲节,懂事的小栋会给张丽侠打电话送祝福。今年,小栋终于有机会将礼物亲手送给母亲。
  一幅画、一封信――母亲节前一周,小栋就开始悄悄准备了。在小栋的画中,母亲躺在病床上,旁边摆放着各种治疗仪器。病床前,小栋和父亲拉着母亲的手,母亲弯起了嘴角。
  “如果我是个大男孩,我一定出去打工,和爸爸一样zhuan(赚)钱救你。妈妈,你不要哭,我知道你白天怕我难受,不会在我面前哭,夜里经常听到你偷偷地哭。妈妈,我不怕痛,不怕开刀、吃药。我想把我的肾给你,我想给你治好病。”小栋才上三年级,有很多字不会写,只好用拼音标注。
  收到这份母亲节礼物,张丽侠既欣慰又心痛。她将此事告知丈夫,言语中满含欣慰,丈夫为儿子而自豪,笑着鼓励妻子。通话中,两人很默契,默契地隐藏了肆意流淌的泪水。
  如今,张丽侠已回到温州接受治疗,儿子送的礼物,她一直带在身边,和厚厚一叠病历放在一起。她说:“我不怕疾病,不怕失去生命,因为爱人、儿子一直陪着。”再难,也要把病治好
  张丽侠被确诊后,王海波带着她四处求医,去过北京、上海、石家庄。只要听到尿毒症医治的相关信息,他都会带着妻子去试试。
  3年里,王海波停下了工作,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医疗费用,也耗尽了家中多年积蓄。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王海波的母亲被确诊为乳腺癌,如今需定期化疗,每月医疗费用达到1000多元。
  医生明确表示,要想治好张丽侠的病,只有进行肾移植手术。但二三十万元的费用,让一家人无法承受。目前,张丽侠只能靠药物和透析维持生命,每月花费3000多元。继续工作后,王海波延长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希望能多挣点钱,“再难,也要治好老婆的病”。
  晚上7点,颍州晚报记者联系王海波时,他正在出车,还没吃晚饭。彼时,张丽侠正躺在温州医院的病房内进行透析,由护士照顾着……
  温州市民伸出援手
  日前,王海波一家遇到的困难,被温州当地媒体报道。报道发出后,不少热心的温州市民伸出了援手。当地运管部门得知王海波面临困难后,组织单位员工、出租车公司进行捐款。
  一笔笔爱心款从四面八方汇来;一条条鼓励的短信,让王海波倍感温暖。王海波想询问好心人的姓名,但很少有人透露。这些好心人叮嘱王海波:“好好照顾妻子,等手术需要用钱时,大家还会帮助你。”王海波没再细问,他把每一笔善款和好心人的联系方式记录下来,期待着“妻子病好后,能把好消息告诉每一个曾经给予帮助的人”。
  截至目前,王海波已收到善款4万多元。颍州晚报记者 王骏龙
(责编:金蕾欣、张磊)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遇到了诸葛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