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怎样才能成熟成熟过度的坏处

??Σ2~4?Ρ
???Σ2~4?Ρ
?е???&&&?
飺dz??ο???????????磺???????? 1/2 ?????????????????????侫?У???侫???????й
飺????? 3/4 ??,,,????,?. ??
飺,δ?,???Dz??彡,????????彡,??彡dz.Dz?,??м????.????1,?鼮;2,??;3,???嶯;4,??Щ??,????;5,??,???.??Щв???,,,,,,?,.?ζ?+?.????
????? &&&?
飺??? ?ΣDZ?????е???С 1/2 ????ε??????в??й
飺?dz??ο?????????????????侫?У?????1--2???лIJμ???鼮?????????? 1/2 ?????????????????
óó?м?βμ?????????п?к衣
??-п&&&??
飺?dz??ο?.??,?,??????,? 1/2 ,,?,,?,,,?,?й????.,? ????????????ú?е????????μ顢???,???.??
óó?м?βμ?????????п?к衣
??-п&&&??
飺dz??ο??????????磺???????? 1/2 ?????????????????????侫?У???侫???????й????????
飺????????? 1/2 ??????????????????dz??ο?????????????????侫?У?????1--2???лIJμ???鼮??
?urethritis)???,???????????????...urethritis)???,????????????????????????? ?? ????鷽 λ??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dpvc.39.net/adpolestar/door/;ap=634CE77D_8E2A_6C24_B7DD_BF26C4CA83CB;ct=pu=san9;/?\"&&\/SCR"+"IPT&");
???棬????????????第五章&团体心理咨询的阶段及影响因素
任何一个团体心理咨询都会经历一个起动、过渡、成熟、结束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团体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团体领导者,必须对团体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把握住团体的方向,有效地引导团体向健康的、既定目标的方向前进,而不至于出现混乱和焦虑。同时,团体领导者还必须知道团体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团体气氛的变化,哪些因素会产生治疗的作用,从而巧妙地利用积极因素,为团体成员的改变与成长创造良好的、适宜的环境。本章将介绍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及各阶段的特征、各种影响团体过程的因素、团体气氛变化的过程以及团体心理咨询能够产生疗效的原因。
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过程
团体心理咨询的运作是动态的、复杂的变化过程,大多数团体都处在一种持续改变的状态中。许多学者提出过不同的团体发展阶段理论,强调团体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团体从开始形成到最终结束,一般都要经历几个发展变化的阶段。这些阶段是贯穿团体咨询全过程的连续体,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又都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了解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过程有两个目的:第一,可以协助初入团体的成员了解团体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以便及早调适,以发挥个人潜力;第二,可以协助团体领导者在熟悉团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尽快掌握团体,扩大团体内的助力,并减少阻力,以达成团体的最佳绩效。
团体心理咨询要经过哪些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有什么特点呢?许多学者都曾作过系统的分析,提出过自己的见解。由于学者们在研究团体发展过程时,可能各注重在某一个层面的现象描述和特征说明,导致对团体发展有不同的观点,而产生不同的理论。
一、罗杰斯的团体发展阶段
卡尔·罗杰斯对团体咨询发展的重大贡献,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介绍。他曾根据自己多年来领导团体的经验和观察将团体的发展过程分为14个阶段,并用很自然的语言来概括:
1.第一阶段:自由活动
在几乎没有结构的情形下,成员随意走动去接触和认识别人。在这个阶段中成员有很大的混乱和沮丧感。有些人很安静,亦有人进行断断续续的交谈。大家倾向要求领导者作出指引提示。
2.第二阶段:抗拒作个人的表达和探索
成员很局促不安,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纵使有对话,亦是很表面的。
3.第三阶段:叙述以往的经验
在团体中,成员不会对当前的感受作出描述。通常只会将过去的经历作为讲述的话题,话中更绝不会涉及团体中的人。
4.第四阶段:表现消极的情感
成员开始讲到自己在团体中消极的情绪。而负面取向的感受往往首先指向领导者,然后是其他的成员。这些行动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个人感到焦虑和受威胁,故此作出防御。同时,以此测试团体的安全度。
5.第五阶段:表达和探索与个人有关的资料
当成员讲了负面的感受,而不被人批评和否定时,有些就会因此开始提及个人的事。而团体中彼此的信任也因此逐渐出现。
6.第六阶段:表达与其他成员相处的即时感受
成员开始表达对其他人的感受和态度。除了正面的之外,也包括负面的。不过,虽然会有负面的表达,但不会很极端,更不会带有攻击性,纯属一些个人的反应和感受。结果大家因此而共同摸索和发展出一种珍贵的信任。
7.第七阶段:团体发展出治疗的能力
成员彼此表示关心,对他人亦有了解和体谅。面且,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为他人提供帮助。
8.第八阶段=达到个人的自我接纳,亦开始改变
由于大家都很坦诚、信任地表达和互助,成员已安心地放下个人的防御与伪装,亦开始逐渐对自己有更大的接纳,随之而来的,就是个人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在这个阶段,成员感到团体中每个人都很实在,都是真实的个体。各人虽然有软弱和限制,但亦各有所长。
9.第九阶段=打破伪装
由于对自己的接纳和确认,成员会抛掉种种的伪装面具,大家开始享受一种充满了关爱、诚实和开放的深挚关系。大家亦因此会彼此支持和鼓励对方,保持真诚。
10.&第十阶段:提供与接受反馈
由于成员彼此关心,故此,当有需要时,他们会面质别人,协助别人澄清和处理矛盾,积极面对问题,效果往往很有建设性。
ll.第十一阶段:面质
由于成员彼此关心,所以必要时他们会面质别人,提出问题,协助别人澄清和处理矛盾,枫极面对问题。效果往往很有建设性。
12.第十二阶段;将帮助延伸到团体之外
成员间的关系密切,除了在团体内彼此帮助外,在团体之外,他们亦有交往和支持。这种行动,对正在经历一种可能很痛苦的自省和改变的成员,往往很有意义,帮助很大。
13.第十三阶段:发展出基本的真实关系
成员可以具体感受到大家之间的亲密和高度的共情。结果,一种很深厚的人际关系得以发蜃。那是一种人与人的真实接触,一种难能可贵的“我一你”关系。
14.第十四阶段:在团体内外作出行为改变
成员逐渐改变。他们变得很体谅人,很有同感,对人接纳、温暖、诚挚且真实。具体来说,大家已踏上自我实现之路。不但他们个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在人际关系上也得到改善。
二、加伦、琼斯及哥朗尼的团体发展模式
在众多的团体发展阶段说中,比较有权威的团体发展模式要推加伦、琼斯及哥朗尼的五阶段说。
l.第一阶段:组合前期
这一阶段的特色是接近与逃避。虽然这时成员开始接触、互相认识,但也不想太亲密,还要保持距离以保护自己。
2.第二阶段:权力与控制期
团体成员在此期间开始角逐团体内地位,开始权力争斗,有时还会与团体领导者产生权力上的矛盾。这时期团体的完整与个人的关系亦产生矛盾。所以,有些成员会因不能取得权力而要求退出团体,也会因不想受团体规范控制而有变化。
3.第三阶段:亲密期
“虽然此时成员在服从与不服从团体规范的状态下继续处于紧张状况,但开始互相了解、互相依赖。成员间密切联系,且有感情互转的倾向,而且要找寻团体的目的。
4.第四阶段=分辨期
因为团体已达到整合,所以成员间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而不怕得罪别人,而且常有互相支持现象。成员之间的沟通已达到最融洽点,不再产生权力争斗,而达到团体的整体性。
5.第五阶段:分离期
团体在这个阶段已趋成熟。团体目的大多已实现,成员来团体主要是友谊的联系,一旦熟悉到不用参加团体的活动也可以联系友谊时,成员参加团体活动便会散漫。但当提出结束团体时却会拒绝,不承认团体目标已达成,有些人甚至会表现倒逼。在这个阶段常见成员回味以往团体的一切。这时,领导者应组织一次评估总结,使成员做好团体结束的心理准备。
三、柯里的四阶段发晨论
团体的发展阶段虽然各说不尽相同,但强调的重点相似。柯里(l9S2)提出的四阶段,即初期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与结束阶段,较为人所熟知,表5-1列出了重点。团体初期接纳与认同很重要,团体成员进入团体时既带着希望也带着恐惧和担心,如:我能确实信任这些人吗?我能被接受还是被拒绝?我要在多大程度上开放自己?我喜欢谁不喜欢谁?我能是我自己的同时又是团体一部分吗?团体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信任,团体的互动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建立信任对团体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万事开头难,团体领导者通过示范、帮助确立目标、建立规范、帮助成员表达情绪、澄清责任分工等方法协助成员顺利进入第二阶段。转换阶段是团体发展的关键期,随着焦虑和防卫不断增加,成员内心会有许多矛盾与冲突,如这些人是否真正了解我、关心我?我公开自己会有什么好处或坏处?我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这里的其他人?此时团体领导者需要采用示范、主动介入、鼓励成员认识和表达焦虑、创造支持的气氛等方法协助成员顺利进人工作阶段。工作阶段团体的凝聚力强,沟通顺畅,成员自由坦诚、积极互动,是解决问题的恰当时机。团体领导者通过示范、面质、解释、鼓励、引发讨论等方法协助成员学习和实践新的行为。最后的阶段非常重要,也是团体发展中最具决定性的时期。因为这是总结经验,将零碎的收获组合在一起,整合和解释团体经验的时期。团体的目的是帮助成员将他们在团体中学到的内容转化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改善他们的适应,更加健康积极地生活,所以团体领导者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处理情感、整理经验、给予并接受回馈、评估效果等,成功地结束团体。
四、团体咨询各阶段及其特征
笔者认为,由于不同的团体训练咨询参加成员不同,目标不同,活动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团体咨询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但是,无论什么形式的团体咨询,大致都有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如图5-1。
1.团体的创始阶段
这一阶段团体成员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安全感。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成员相互间尽快熟悉,增进彼此了解,澄清团体目标,订立团体规范,建立安全和信任关系。这是团体进行下去的前提条件。
开始时,互不相识的人因为参加团体而走到一起来了,都想知道别人的背景、问题。同时对领导者产生兴趣,想知道他怎样指导以及对每个成员的态度。通过一些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形式,成员开始互相交往、相识。但这种交往常常是谨慎的、试探性的,轻易不会暴露自己,面尽量寻找和别人的相似之处及共同语言。
随着活动的逐渐深入,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变得愿意表达情感、开放自己,对团体的目标表示认同,团体的凝聚力和信任感慢慢形成。
在这一阶段,有些成员常因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不会被他人接受而小心翼翼。有的成员会故意表现出令人不快的言行,试试到底团体里气氛是否安全,考验团体是否能接受他所有的行为和情绪。有时候,团体还可能会出现沉默、尴尬的气氛,这是成员在思索问题、寻找方向的表现。
2.团体的过渡阶段
这一阶段团体成员最重要的训练需求是被真正接纳和有归属感。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鼓励与挑战,使成员能面对井且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冲突和消极情绪,以及因焦虑而产生的抗拒,使团体进步到彼此有效地建立成熟关系的阶段。
团体发展的过渡阶段时,团体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抗拒心理,团体成员的焦虑程度和自我防卫都很强。此时,成员的矛盾心理比较普遍,一方面担心自己不被他人接纳,为想追求安全而把自己包裹起来;另一方面又想冒险说出自己心中的话面跃跃欲试。对于团体领导者,成员也会仔细审视是否值得信赖,甚至公开挑战,以试探领导者能否适当处理问题。
这时,团体领导者必须冷静沉着面对,主动、真诚而积极地关心每一个成员,协助他们了解自我防御的行为方式及处理冲突的情境,鼓励成员谈论与此时此地有关的事情,说出内心的话,学习接纳自己和他人,建立支持和接纳的气氛,协助他们成为团体中独立自主的一分子。
1.团体的规范阶段
这一阶段也称凝聚阶段,团体经过冲突后进入一种平稳的状态,是工作阶段的重要基础。团体成员需要体察和确认个人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且个人也必须对团体过程负责。
随着团体成员彼此互动、尊重和接纳的增加,团体形成共识,凝聚力增强,成员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有更多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此外,成员也会发现个人的行为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只有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对团体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也会更加明晰,并愿意主动利用团体来达到自助和互助的目标。团体领导者的任务协助成员认识个人行为的主动权,体验和建立责任行为,鼓励成员彼此尊重,在团体中学习做求助者,也做助人者。
4.团体的工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团体咨询的关键时期。团体成员最主要的需求是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团体发展到这个阶段,团体凝聚力和信任感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成员充满了安全感、归属感,互相接纳,互诉衷肠,开放自我,表露出更多的个人资料及其生活中的问题,并愿意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表现出真诚地关心他人的行为。成员从自我的探索与他人的反馈中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并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鼓励。此时的领导者也必须开放自我,分享其他成员的感受,并设法使成员在团体进行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朝向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做有益的改变。
这一阶段团体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团体成员解决问题。领导者不仅要示范,而且要善用团体的资源,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与行为,深化对自我的认识;使成员将领悟化为行动,进一步增强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鼓励成员尝试新的行为。
5.团体的结束阶段
这一阶段团体成员主要必须对自己的团体经验作出总结,并向团体告别。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使成员能够面对即将分离的事实,给予成员心理支持,并协助成员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肯定成长,鼓舞信心,将所学的智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使改变与成长继续。
在这团体咨询的最后阶段,由于分离在即,一些成员心中充满离愁,同时想利用最后的机会表露自己希望、害怕的情绪以及对别人的观感。领导者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平抚成员心中的离愁,为分别做好心理准备,并认真总结整个团体过程,并协助成员作出个人的评估,鼓励成员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将团体所学用于实际生活。也可以听听成员对团体咨询的意见、感受,以便总结经验。这时,常常会采用“大团圆”、“总结会”等形式结束团体咨询。有不少团体在结束时,成员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自发地商量结束后何时再聚会,以保持友谊,井继续相互支持,在生活中实行他们所做出的改变。
综上所述,团体咨询从开始和转变阶段的发展过程里,团体领导者必须面对并处理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建立信任感的环境;处理成员的焦虑与期待:了解团体的负面情绪和冲突;了解并指出成员冲突的真实寓意;在接受成员挑战时树立不防卫性的行为榜样;减少成员对领导者的依赖;加强成员个人的责任感;引导成员直接而有效的面质,鼓励成员表达他们对团体的感情和反应;帮助成员更深一层地表达个人心理的反应;激励成员将团体的经验延伸到日常生活,使其发挥作用。领导者必须清楚不同阶段的团体特征以及自己的主要任务,见表5-2。
领导者带领团体前,虽心中已对团体发展有了整体了解,但是不要忘了学者们所强调的各阶段并非截然划分,且每一团体的发展时段与路径也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眼前你所带领的团体的实际发展如何,而非领导者脑海中团体发展的“蓝图”。表5—3是团体过程记录表,它可以协助团体领导者对自己带领团体的过程作出整理,以便改进、提升带领团体的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研究这个过程是否有意义,效果是否令人满意,必须考虑整个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来说,在研究个别咨心理询时,影响因素包括四类:第一,来询者变量(如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第二,咨询者变量(如人格特质、临床工作经验时间、训练的背景等);第三,所用方法与技术变量(如遵循什么咨询理论、运用哪些特殊治疗技术等);第四,咨询过程变量(如求咨询、咨询者及治疗方法技术三者的交互作用等),团体心理咨询比个别心理咨询要复杂得多。通常团体咨询由8-15个成员,以及一两位领导者组成。团体内的互动是“多对多”,而非“一对一”,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个别咨询。因此,在国外咨询训练课程中,团体咨询被视为高级课程,学习者必须先修“咨询理论”、“个别咨询”、“咨询实习”课程后,并取得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才能修读“团体咨询”。
一、从团体发展过程看影响因素
台湾地区心理咨询专家陈若璋认为,整个团体咨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类七项.见图5-2。
1.前置因素
前置因素包括四项:团体前的准备、团体成员、团体领导者及团体处理。
&(1)团体前的准备因素包括甄选成员方式及适用的标准、团体开始前的教育准备工作、团体成员的组合等。Bednar与B-uaby(1976)比较团体咨询进行之前以不同方式的预备教育是否会对团体咨询结果产生影响时发现,接受行为指导为主的团体比说服解释为主的团体在团体咨询中更能激发成员表现出团体行为和凝聚力。
(2)团体成员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状况、社会经济地位、参加动机、对团体咨询的期望程度、人格特质,行为方式、症状等。Anchor等研究发现,社会赞许倾向高的成员在团体中有避免作自我揭露的倾向,而社会赞许倾向偏中间者,在团体中常表现出最多的自我暴露。
(3)团体领导者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人格特质、领导行为、理论技巧等。Liebermsn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集中研究领导者的风格对团体效果的影响。他们利用领导者行为的四个层面(情境刺激、关爱、意义归因、执行)求出六种领导者风格:提供者、社会工程师、提供精力者、自由放任者、管理员、一般人员。结果显示前三种风格的领导者对团体咨洵效果有显著的帮助。而后三种缺乏明显的疗效。
(4)团体处理因素包括团体性质、咨询理论及治疗焦点、团体结构及活动设计、团体规模等。Di-liB等人以976)曾研究团体结构对团体过程的影响。他们比较团体初期高、低结构性对成员的自我表露及团体参与的影响时发现,高结构性在团体初期会造成较多的互助,但随团体次数的增加,其有效性互动逐渐降低。而低结构性团体恰恰相反,初期互动性较少,随团体次数递增,逐渐移动到高层次的团体功能。
2.中介因素
中介因素包括两项:团体过程及团体发展阶段因素。
&(l)团体过程因素包括角色地位、语言、非语言行为、自我表露、反馈等团体内沟通的形式。Bednar与Kaul(1978)研究指出,团体成员中有较高自我表露性的成员,通常会具有较高的自我概念和较多的成员间吸引力。团体中自我表露行为能促进成员间彼此自我表露的次数和深度,但不一定能影响成员之间的亲密度。
(2)团体发展阶段因素包括主题的改变、行为的改变、领导者行为的改变、成员与领导者行为互动的改变。
3.后效因素
后效因素指团体效果,包括成员行为改变效果评估等。
由此可见,团体咨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其中成员、领导者、咨询模式及治疗情景的配合是近年来研究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从团体动力系统的变量看彩响因素
埃利斯和费希尔(1994)提出影响团体动力系统的变量因素,主要有三类输出因素、过程因素,这三项变量因素互相影响、交替循环,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境的不断变化而做适当调整。见图5-3。
1.输入因素
输人因素指那些所有能帮助建构团体的因素、条件,即资源(人格特质、使用技巧、处事态度、拥有的信息等);团体方面资源、团体的规模、团体的目标)。输入因素、团体会因环一般包括两部分=个人方面团体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
2.过程因素
过程因素指团体动力过程中对团体产生影响的那些实际活动。这些实际的活动包括:沟通方式、团体凝聚力、工作与参与规范、团体决定程序、领导。
3.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指团体运作的产物和达到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有形可见的书面报告、备忘录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件等,另外也包括一些无形的、较不明显的成果,如成员满意度、个人生活上新技巧的获得等。
三、从团体特征看膨响因素
台湾学者潘正德在其所著《团体动力学》中总结了R-gs. Shedzer
& Stone(1974)、C-my(1977)、Mitchell(1975).
Lieberman(1979).
Pattefion(l9SO)等人对影响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的分析,归纳为团体领导者方面、团体成员方面、团体特征方面三大类影响因素。
(一)团体领导者方面
l.团体领导者人格特质
柯里提出领导者的勇气、表率、表露、关爱、信心、开放、宽容、影响力、活力、新奇、自我觉察、幽默、创造力等特质有利于增进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
2.团体领导技术
R0gers认为,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欠佳的原因以团体领导者的咨询技巧欠佳为主。Corey曾提出16项重要的团体领导技术,包括倾听、反映、澄清、总结、解释、文化、连结、面质、支持、阻止、诊断、试验、评估、催化、同理心、终结等。
3.团体工作专业知能
美国心理咨询学会1984年通过并实施的(团体领导者训练的专业标准L要求从事团体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能力。
(二)团体成员方面
1.成员年龄
参加团体心理咨询需要有较好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才能收效。Rogers认为,一般而言,团体咨询最适合的人是10岁以上,60岁以下。但是,如果咨询师经验丰富,安排适当的内容,妥善计划咨询过程,即使是幼儿也可从中受益。
2.智力水平
智商低的人不容易从人际互动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意义,因此对自己的问题较不能产生领悟。有研究表明,智商越低,咨询失败率越高。例如智商在110以上者,失败率为付%;智商在80~89,失败率为234b;智商在70~79,失败率为66~.
3.人格特质
Mitchell(1975)认为,有责任感、有成就感、富创造性、精力充沛的人,最容易从团体咨询中得到帮助。
4.求助动机
一般而言,求助动机越强,效果越好。Lieberm吹(19~9)根据参加团体的动机和目的,把成员归纳为三种:终结目的型(以个人问题解决、人际关系与行为改变为主)、过程目的型(以相似—契合、情感支持、关系建立为主)、联谊目的型〔以交谊为主)。Hoerl(1972)认为,成员是否有积极寻求协助的意愿会影响团体咨询的效果。
(三)团体特征方面
1.成员人数
Shertzer &
Stone(1974)认为,工作团体最合适的人数是5~15人,辅导团体l2-25人,学习团体B~12人,团体咨询6-l2人,成长团体B~12人,治疗团体4-lO人。
2.时间长短
团体咨询的时间长短需考虑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团体目标而定。Regers的经验表明,一般团体咨询只需6~15次即可使成员有效处理自己的问题。
3.内容性质
levin的研究发现,非结构型咨询活动效果较好,因为非结构使得咨询情景暧昧不明,较易诱发成员的感情涉人;而Bach的研究则发现,结构型的团体效果更好,因为活动中有目标可循,可减少表达时的焦虑,对不善用语言表达的成员有利。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发现,结构型活动的效果较佳是因为:成员自我涉人较深、团体凝聚力较大、团体参与较多、活动内容配合耳标减少了偏离主题的机会、减少因自由不大而产生的焦虑。
4.团体特质
团体的组成是异质还是同质对团体效果的影响的研究尚无定论。Patterson认为,凡属沟通问题,同质团体较好,因为彼此之间较能互相了解、接纳,容易形成凝聚力。但也有人认为,为促使成员有较多互动的机会产生,应采用异质团体。
四、从沟通的障碍看影响因素
团体咨询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团体咨询的效果取决于团体内成员沟通的状况。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形成团体成员之间合作、接纳的气氛,不良的沟通常常会产生诸多误会和冲突,妨碍团体目标的实现。Bedeian(1986)对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做了详尽的说明,从四个向度来分析。
(一)内在因素
l.知觉筛选
人们会有一种倾向:愿意去看或听原先已设想好要去看或听的东西。即人们会反对或不正确地去接受那些与他们先前所预期的不一样的信息。如果只寻求对自己有力的信息,而忽略自己所不喜欢的信息,必然会导致知觉误差。
2.沟通技巧上的个别差异
每个人在沟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不同。有的人虽不善于口头表达,但却能写出简洁、明了的文字;有的人虽善于演讲,却不善于倾听。这些能力方面的差异会成为有效沟通的潜在障碍。
(二)人际因素
如果团体的气氛是负面的,很容易导致有限的沟通流量,因为成员会试图操控信息且散播
不信任和敌意,其后果是对团体的有效性形成威胁。相反,如果团体气氛是正面的,有助于成员之间拉近距离,消除隔阂。
沟通的过程对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来说,如同施与受的关系,信息的传送对双方会产生互惠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恃征是信任。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体的发展,信任感的建立绝对重要。如果团体成员与领导者或成员之间不信任和怀疑,对团体带来的是防卫的增加、公开表达次数的减少。
3.礁实性、可靠性
沟通过程中,信息来源的确实性主要由诚实、胜任、热忱以及客观四个因素组成。当团体中信息的来源能满足这四个条件,团体就会呈现具有更大的沟通开放度、更高的信息真实性,拥有更高的团体内的互动率,对问题的解决更有效,团体成就感更高。
4.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的相似
沟通双方在某些特征方面的相似性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彼此沟通的正确性。如年龄、性别、智力、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态度、价值观、兴趣以及能力等因素的相似,会影响到彼此沟通的舒适度和开放度。当一方感觉到对方也具有同样特征时,会更愿意去接受对方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团体结构的因素
这里的地位指个人在团体中身份的高低。有关个人身份的高低对团体沟通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人们往往比较喜欢与地位高者沟通来往;具有较高地位的人彼此之间的往来沟通比那些地位较低者彼此间的往来更频繁;地位差距越大,信息越容易从高往低走;当高地位者与低地位沟通时,往往会掌控会谈的内容;低地位者常常会尝试用表示出尊敬、奉承或同意其观点等方式来赢得高地位者的恩惠。
2.连续的传递
团体中,信息通过的层次越多,花费时间就越多,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结构导致对信息的曲解。如果信息经过连续传递,对沟通的效果影响就大。
3.浓缩作用
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常常会以浓缩或摘要的方式将信息反应给对方或传给第三者。而当以摘要式叙述时,内容会变得短少,遗漏细节。信息传递的人越多,信息将更加浓缩,其原始的意思会失真,从而构成沟通的障碍。
4.终止现象
在沟通过程中,当信息模糊不清时,大部分接收者会作出一些自以为是的推论,以使不确定感能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5.期望心理
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个人都会带着各自独特的期望进行沟通。由于态度、价值观、兴趣及工作需要等有所不同,个人的期望也不同。所以信息接受者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期望对收到的信息强加意义。
6.联结作用
联结作用指当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将过去所发生的一些事件或结果联系起来。比如,某人曾经犯过错误,以后每当这种错误发生时,就会被牵扯进去。但这常常与事实不符,造成沟通障碍。
7.团体大小
团体规模过小,人数太少,团体活动的丰富性及成员交互作用的范围欠缺,成员会感到不满足、有压力,容易出现紧张、乏味、不舒畅的感觉。团体规模过大,人数太多,团体领导者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成员之间沟通不易,参与和交往的机会受到限制,容易产生次团体,团体凝聚力难以建立,并且妨碍成员分享足够的交流时间,致使在探讨原因、处释问题、学习技能时流于草率、片面、表面,而影响活动的效果。
8.场地空间的限制
沟通过程中,环境和场地也会成为影响效果的因素。团体工作有时需要考虑成员间的距离。一般而言,成员之间身体的距离越近,互动就越频繁。
(四)技术上的因素
l.语言和意义
在沟通过程中,沟通的双方所使用的相同字句所代表的信息意义很少会完全相同。双方即使使用同样的句子,也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对象及说话当时的情景,才能看出语句的涵义。
2.非语言的线索
有研究表明,在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只有7%的内容是用言语表达,其余93%都是用声音的语调(3sa.)和面部的表情(55%)来表达的,可见,非语言的线索在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手势、姿态、表情、点头动作、肢体接触及视觉上的一些行为都是非语言的线索。
3.媒介的有效性
沟通的媒体有三类:书面、口头以及多元媒介。书面的媒介,如图表、备忘录、公告、报
纸等,主要在传递详细资料时有效。口头的媒介,如叙述、翻译、电话、讨论演讲等,适合于需要立即反馈或快速传递信息的场合,以及一些属于比较敏感的、私人的话题。多元媒介可以
灵活运用书面及口头的方法来达成沟通的目的。三者各有所长,适用于不同的沟通场合。
4.信息的过度负荷
每个人对信息的吸收容量是有限的。当记忆达到饱和状态,信息的提供超过负荷时,就会
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于信息的孤独负荷会导致疏忽、遗漏以及曲解,必须通过
分类排列,分成轻重级急,对信息加以过滤,才可以达到有效和快速沟通的目的。
五、从成员、领导者及团体特点看影响因素
Ede.Jacobs(1998)提出了关于团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成员特点对团体效果的影晌
1.成员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
最好所有成员都是自愿参加团体的。如果团体中有非自愿者,领导者也应该相信团体过程.努力设计有趣而富有创造性的会面内容。
2.成员的合作意愿水平
有合作意愿的成员组成的团体容易领导,合作意愿会产生高水平的承诺。可通过观察和询问感受了解成员合作意愿。
3.成员们的承诺水平
承诺水平低时成员可能会偏离正轨,少参与,无兴趣,攻击等。承诺水平与合作意愿紧密联系。
4.成员之间的信任水平
随团体的进程,信任水平会上升或下降,这取决于成员对他人作出反应的方式。领导者应强调保密和保护成员不会因交流个人问题而受到攻击。
5.成员对领导者的态度
团体成员对领导者是否喜欢、是否尊敬、是否信任对团体进展的影响很大。领导者应该对成员的消极看法加以检讨,调整领导风格和行为。
{二)领导者特点对团体效果的膨响
l,领导者对成员的态度
团体领导者对成员的消极态度可能源自于被要求带领一个不情愿的团体,如果改变不了,可尝试增加一位领导者。
2.领导者应对团体的经验和对此的准备
第一次独立带领团体者,最好在此之前与一位有经验的合作领导者共同带领团体。
3.领导者的态度
领导者正性的积极态度会引发正性力量的产生。如果领导者畏惧领导团体或时间安排紧张,均会影响团体效能。
4.领导者与团体成员对目的的澄清
领导者和成员应该清晰地理解团体的目的。
(三)团体运作特点对团体效果的影响
1.团体目的与团体成员的相关性
团体目的必须与成员都相关,可依据成员们的需求来调整目的,并让成员发现团体与自己有关。
2.团体的大小
团体太大,成员可能对交流私人问题犹豫或没时间交流;太小会导致成员感到参与的压力。对大多数团体而言,5~8人是理想数目。
3.每次会面时间的长度
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使成员们感到融入团体和彼此交流。可视团体类型决定时间长短,一般为50~120分钟。
4.会面的频率
根据具体目的和成员的构成决定会面次数。一般咨询团体每周1~2次;支持团体每月1~2次。
5.会面场所的适宜性
会面场所应方便到达,隐秘不受干扰,房间和椅子舒适,照明良好。围圈而坐更有亲密感,有利于交流。
6.对领导者和成员而言一天中的时段
时段不合适,领导者和成员都会因疲倦而无精打采,如午餐后或深夜。应选择绝大多数参与者最合适的时段。
7.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团体
根据团体目的和服务的人群决定。封闭团体有助于建立信任,产生舒适感。
六、从团体被广泛应用的理由看影响因素
(一)团体途径更有效串
使多个为共同目标而来的成员聚在一起作为团体进行活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要。
(二)‘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让多个来谈者聚集在一起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许多人拥有类似的担忧、想法、情感和体验,这种体验对克服困扰有帮助。
(三)资源和观点的多样化
参加团体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不论是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个人价值,还是发现共同情惑,同一团体的人都可以提供更多观点和资源。
(四)归蹰的感觉
人类对于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通过参加团体,这种需求可以部分得到满足。成员彼此间认同,体验被接受,感到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
(五)技巧练习
团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练习场所,成员可以在一个支持性环境中先行练习、尝试某些新技巧和行为。如应聘面试、交朋友、沟通等。练习这些相互作用和技巧将促进成员更有效地
(六)提供反馈
团体为成员提供了可以给予和接受反馈的机会。即成员有机会听到他人的建议、反应等。团体提供的反馈比个人的反馈更有力量。当6~7个人说相同一件事时,很难否定其真实性。
(七)阔接学习
在团体中有间接学习的价值。成员们有机会听到和自己类似的忧虑,通过观看他人怎样解决问题,从中受到启发,学到许多东西。
(八)类似真实生活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在团体相对安全的氛围里,情感、行为以及一些负面态度都可以被辨别出来并加以讨论。在团体环境中暴露这些,可使个体学会表述及应对的方法,并扩展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如果在团体聚会中针对某个问题作出承诺,这个承诺通常更具约束力。因为承诺是面对许多人作出的,所以遵守它的动机就强得多,如戒烟、减肥等。
第三节、团体凝聚力与团体气氛
团体心理咨询要成功,必须要有凝聚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是团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团体动力的重要因素。团体凝聚力越强,成员的安全感、归属感就越强,就越能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团体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团体气氛与团体凝聚力相关,两者互相影响。团体肋人效能得以实现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团体中是否形成了关怀、接纳、温暖的良好团体气氛。没有这样的团体气氛,团体成员不可能安全开放自己,坦诚地探索自己,积极地改变自己。
一、团体凝聚力
(一)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内涵及呈现指标
1.团体凝聚力的作用
所谓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水平。团体凝聚力是团体咨诲与治疗成功的前提,它为团体提供了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果团体没有凝聚力.团体就会四分五裂,团体成员无法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就会有很强的防卫心理,使得团体工作只能流于表面。凝聚力是团体成员和指导者共同投入、采取措施引导出团体整体感的结果。一个高凝聚力的团体,不仅团体成员对团体认同感较强,有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惑,而且团体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有密切的情感联系,内部成员也能遵循团体的规范和目标,并有对团体做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团体凝聚力产生于成员坦诚相待并敢于冒险的时候,团体成员能真诚地表露深藏的重要个人体验和苦恼,成员们经由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并认同别人而连结在一起。
2.团体凝聚力的内涵
团体凝聚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团体凝聚力包括:团体对参与者的吸引程度、团体成员的归属感、包容和团结。虽然团体凝聚力在团体初期便开始发展,但在工作阶段凝聚力才成为团体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团体凝聚力是一种成员之间的爱、是一种紧密的个人关系、是一种对团体的忠诚;团体凝聚力是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承诺,以及能让成员留在团体内并维持他们与团体关系所付出的一切行动力量;团体凝聚力是成员之间彼此开放、自由分享、互相关照;团体凝聚力是一种团体吸引力,它使成员喜欢参与团体并在团体中自由表达。
3.体现团体凝聚力的指标
体现团体凝聚力的指标有:团体成员合作的程度,参与者表现的自发性程度,出勤率,守时、信任的程度,在互动中所表现的支持、鼓励、关怀的程度。3ohnson将团体凝聚力的表现特征从个人和团体两个方面的行为来衡量,个人方面包括:会努力实践对团体目标的承诺、会更坚定地接受团体指定的工作和角色,会更愿意遵守团体的规范,更施压或反对那些违反团体规范的人,忠于自己的团体,激发对团体的工作动机且能持续得更长久。团体方面包括:团体间的互动更友善、更民主,能更适当地互相影响去促进团体的决定,团体过程中会更愿意去聆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为团体能更忍受痛苦和挫折,对来自团体之外的批评和攻击会立即予以还击。
有强凝聚力和成效的团体所具有的特征:
(1)成员们集中于此时此地,直率地讨论在团体中所感所为;
(2)成员们感到自己被包容在团体中,被接纳、被尊重;
(3)成员更充分地准备好确定自己的目标和关心的问题,而且学会为自己承担责任;
(4)成员愿意在团体之外工作和实践,以实现行为的改变,并会把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带到团体中讨论;
(5)成员在团体中相互倾听,并共同从事有成效的工作;
(6)团体成员不断评价他们对团体的满意程度,并会采取积极的步骤作出调整。
(二)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1.团体领导者的影响与权威
团体领导者的特点,如领导者的作风和领导方式,以及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团体的凝聚力。
2.团体的外部压力
团体所遇到的外部压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凝聚力的提高。有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来自团体外部的压力,无论是积极的(如各种荣誉性竞赛、竞争、评优活动等)还是消极的(如领导者对团体的批评、处分或惩罚),都会较为显著地提高团体的凝聚力。
3.团体活动的定向
团体活动既可以团体定向,也可以个体定向。一般来说.团体定向(团体成员所承担的任务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目标体系)有利于团体凝聚力的提高,而个体定向(团体成员所承担的任务联系不大或彼此孤立)则不利于团体凝聚力的提高。
4.团体成员的集体意识
团体成员的集体意识,是指团体成员对团体的态度和接受与认同的程度,主要包括团体成员对团体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以及作为团体成员的成就感和满足程度等。
5.其他因素
比如,团体的规模、团体规范、团体的气氛、团体的形象和团体的社会地位,以及团体成员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对团体活动价值的认识和认同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团体的凝聚力。
(三)增强团体凝聚力的方法
团体成员在团体开始时由于陌生,对团体一无所知,所以,谈不上有凝聚力。只有随着团体活动的进行,成员从相识到相知,才可能从松散凝聚为整体。怎样才能发展、维持和增强团钵凝聚力呢?
1.在团体初期阶段必须培养信任
团体领导者应协助成员发展彼此友好、互动的合作关系。提供机会让团体成员开放而主动地表达他们的顾虑,对成员的意见、情绪表示关心,有助于建立团体信任的气氛。
2.鼓励团体成员将自己的生活与团体分享
领导者可以率先说出对于团体所发生的事情的个人反应,以此鼓励成员大胆发言。当他们表现大胆的行为时,团体应给予鼓励及支持,这样会增加他们与其他人的亲近,从而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同时,应尽量去满足成员的个人需求。
3.明确团体的目标.强化团体规范
团体的目标越清楚,个人的目标越具体,成员就会产生希望而使凝聚力增强。当然,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应由成员及领导者共同决定。领导者应该协助团体建立互相依存的团体目标,以使每位成员能学习到如何为团体做贡献。既然团体本身是一种有机的组织,那么强化团体的规范十分重要。团体规范能够强化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维护团体的凝聚力。因而,应提升正向的团体规范,如尊重成员的个人特质、鼓励成员自由地表达意见、成员之间应互相支持、彼此鼓励等。
4.领导功能交由所有成员分享会增加凝聚力
在专制气氛的团体中,所有决定由领导者作出。而在一个合作的团体中,会由成员自己决定所想讨论的主题,互动的模式是“成员一成员”。团体咨询中应鼓励所有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整个互动过程,对其他人作出反应、反馈。
5.公开处理团体内冲突可增强凝聚力
在团体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冲突发生时,领导者应该察觉到冲突的来源,公开处理成员意见上的差异,使成员间真诚地交换意见,从而加强凝聚力。
6.增加团体的吸引力可强化凝聚力
团体吸引力与凝聚力关系密切。团体对成员吸引力越大,则凝聚力越强。如果团体所讨论的事、所组织的活动成员感兴趣,积极参与,团体成员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团体必然有吸引力。团体内部的合作有助于团体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提高心理相容程度,有助于提高团体内部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团体成员对团体的向心力,有助于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高。
7.多组织团体活动
活动是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增强团体凝聚力的杠杆。团体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合作,而且可以促进团体成员形成一致的认识和态度,增进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了解,融洽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多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工作坊、研习会、联谊会,让成员有机会探讨自己的问题、困难及创造一些属于该团体的经验,不仅对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团体的巩固和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8.利用外部影响
外部的影响和压力,如来自其他团体的竞争,可以有效地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高。因而,有效与适当地利用外部压力,让团体感受一些外来的威胁,或设计一些善意的竞争场面可刺激
和强化成员忠于自己团体的迫切感,增加团体的凝聚力。
二、团体过程中的团体气氛
(一)团体整体气氛的变化
团体气氛是指团体内情感的表现,这种情感的流露在团体中被感觉出来就形成了一定的气氛。吉布(J.R.Gibb)观察到气氛如何在团体中发展,以及团体气氛对团体心理咨询有着直搂的影响。1976年,日本的山口穗积将团体过程中气氛的变化用一个模式图表示,用以说明团体咨询过程中,团体凝聚力、成员的自我防卫心理、成员之间相互接纳与排斥的倾向、个体内心的变化的趋向,见图5-4.凝聚力
由图可见,团体气氛经历了困惑、探索,到逐步接近了解,继而建立亲密感和信任感,形成良好的、融洽的气氛和深入的相互关系。在这种气氛下,参加者能坦然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努力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二)防卫与接纳的气氛
团体过程中气氛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从强烈的防卫到完全地对别人支援、接纳他人。防卫的气氛是团体沟通的障碍,而接纳的气氛是团体咨询有效的保证。
当团体成员进入一个陌生的团体,往往会有很多焦虑、害怕和疑惑,甚至出现抗拒。他会担心自己能否接纳别人,会不会被他人审判,会不会受到伤害,能不能真正得到帮助,别人怎么看我,等等。因此自我防卫的心理很强,而接纳自己和接纳他人的心理较弱。
当团体进展中相互信任的气氛产生后,成员的防卫心理会逐渐减弱,接纳的气氛逐渐增强,团体成员也能真实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防卫与接纳的气氛不是什么神秘的现象,它是某些行为的后果,也是产生某些行为的原因。行为可以造成气氛,而气氛又能改变行为,见图5-5。
由图可见,团体内的接纳、支持的气氛靠成员的行为去形成,而一旦团体创造接纳、支持的气氛后,这种气氛也影响着成员的行为。例如,以坦诚的、没有批评的态度去聆听别人,就会造成接纳的、支持的气氛。因此,团体开始时,领导者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领导技巧创造适当的气氛,从而引发成员积极的回应行为,从而逐渐减少防卫气氛,增强接纳气氛。
吉布(Gibb)对团体内防卫和接纳支持的气氛曾做过研究。他认为有些行为与气氛和有效的沟通有关。他将它们分成六对,每一对包含着防卫与接纳的行为,见表5-4。
l.评论或判断他人的话语会引起人的防卫心理。因为评论者常站在有利的位置,而被评论的人常处于不利地位。为避免与己不利,防卫心理会起作用。
2.控制常表现在劝导,命令等形式中,使他人减少选择的机会、处于被动地位,也会使人防卫心理起作用。
3.那些不把计划公开的人常被认为是另有打算,对这种有心计的人,自然防卫心理会起作用。
4.“中立”容易被人看成不关心、无所谓、没兴趣的态度的表现,容易引起防卫心理作用。
5.表现优越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没有人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是弱者。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被否定,只好采用防卫机制。
6.确定也是一种控制的体现,一经确定,其他的可能和机会都失去了。有许多事情其实都是可以商讨的。以确定的形式表现,等于剥夺别人表达意见的权利,自然会引起防卫心理。
综上所述,要创造支持和接纳的团体气氛,团体领导者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团体过程中成员自我认识的变化
(一)个人在团体中的学习
团体咨询有助于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而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他的自我认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在团体中,每位成员在信任、理解、关怀的气氛中逐渐减少自我防卫心理,开放自己,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诚恳地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也通过他人的反馈,进一步了解自己。当一个人建立起健康的自我形象,他的适应必然改善。图5-6是个人在团体中的学习过程示意图。
由图可见,团体咨询过程是成员个体认识自我的过程。那么,个体的自我认识经由团体过程到底有了哪些改变呢?乔韩窗口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解释。
(二)团体咨询前后成员个人自我认识的变化
乔韩窗口(bhari Window)理论是由JehnLuft和Hany
lngham帅两位学者提出的,此理论用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乔韩窗口理论把自我划分为四个领域:公开的领域、盲目的领域、隐秘的领域和未知的领域,见图5-7。
,1.(A)格中代表我们自己知道,也会让别人知道的领域,这一些我们不能隐藏,或者我们愿意公开。例如,我是大学教授,我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
2.(B)格中代表别人知道而自己却不知道的领域。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或无意识地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部分。比如生理或言语上的姿态、习惯动作等。例如,我说话很快,自己不觉得,但别人很清楚。
3.(C)格中代表我们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领域。我们不愿在别人面前显露出来,属于个人的隐私。例如惭愧的往事、内心的痛楚等。
4.(D)格中代表我们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领域,属于无意识的部分,它们是基于某些原因而没有被意识到的动机,它能驱使我们去做某些事情,而我们自己却无法了解受哪些动机指使。一般需要运用梦的解析和砂箱疗法等特殊方法才能逐渐了解。
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由这四部分构成。但每个人四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篇且,随着人的成长及生活经历,自我的四个部分发生着变化。
当一个人自我的公开领域扩大,则其生活变得更真实,不论与人交往还是自处,都会显得轻松愉快而有效率。盲目领域变小.人对自我的认识越清楚,越能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公开领域的扩大是通过自我开放,使一部分隐秘区进入公开区;通过他人的反馈,使一部分盲目区进入公开区,正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外,通过团体咨询,敏感度增加,许多未知区的未知事物进入隐秘区或盲目区。在团体活动中,也可以逐渐被自己或他人了解、认识。团体使我们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另外一面,即自己不察觉,同时不易被自己接纳的一面。正如杰塞(Iersild)所说“为了了解自己,人应该有勇气去寻找自我,同时也应该虚心去挂纳寻找出来的自我。”当我们深入到自己内心世界去探索,我们才可能变得更和谐;我们对自身了解越清楚,对人际关系的发展越有利。
团体咨询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开区”,使其他区域变小。扩大的方法是通过适当的反馈和自我开放。团体活动中别人把观察到的和了解到的告诉我们,能提供我们一个深入认识自己的机会,同时,通过各种团体内自我探索的机会,以及毫不伪装地、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气氛,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图5-8表示参加团体前与团体咨询结束时,团体成员自我认识的变化。
第四节、团体心理咨询独特的治疗机制
团体心理咨询怎样帮助团体成员,哪些因素导致人产生改变?与个别咨询相比,采用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时,团体的互动过程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治疗因素,产生积极的治疗机制.台胜顼认为,团体中的治疗要素包括:希望;冒险的意愿与信任;关怀:接纳;同理心;亲近;自我改变的力量;实验的自由;净化;人际关系的学习;幽默感。林孟平认为,团体中产生的独特的治疗功能包括:灌注希望;共感性:现实验证;利他主义;情绪抒泄;基本家庭团体的重点改正;知识的传播;仿效行为:发展社交技巧等。
一、疗效因子
曾被美国精神医疗期刊评价为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之一的、更被广大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疔专业工作者视为圣经的IrvinD.Yalom的《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中,第一章就谈疗效愈子。他认为治疗性的改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是经由人类各种经验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这种交互作用被他称为Il种“疗效因子&P。
(一)灌输希望(instillption of~ hope)
希望的灌输和维持对所有心理治疗都是重要的。希望不仅让成员继续治疗,而且对治疗方法的信心本身就有治疗的效果。团体领导者必须尽一切努力来提升成员对团体治疗疗效的信心。治疗师应该善用这个因子,定期提醒成员对自己进步的注意。
(二)普遍性(universality)
许多成员进入团体之前都有焦虑不安的想法,认为自己的不幸是独特的,只有他们有这种恐惧或不能为他人接受的问题、念头、冲动和幻想。而且这种独特感常常因为社会孤立而扩
大,使深人的亲密关系无法形成。在团体中当听到其他成员袒露与自己相似的焦虑,彼此会产
生共鸣,看到大家的共同性,不再认为自己的问题特殊。
(三)传达信息(imparting of in~formation)
在团体中,领导者提供的教导式指引,包括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等,以及治疗师或其他成员对生活问题所提供的忠告、建议或直接指导等,都能起到心理教育的功能。
(四)利他主义(altroign)
在团体中,成员因提供给予而有收获,不仅在有互相施与受的连锁关系中受惠,也由给予的行为本身得到收获。刚开始接受治疗的成员给予士气比较低,自觉无法为他人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意见,他们初期依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包袱,当发现自己对别人很重要时,会觉得振作,自尊会提高。
(五)原生家庭的矫正性 重现( the corre(-tive
recapitolstion ol the primary famlly groap )
大多数成员进入团体时都带着从家庭中所感受到的非常不满意的经验。团体在许多方面都类似家庭,许多团体由一对男女治疗师带领,尽可能地努力模拟类似双亲般的轮廓,成员根据其假想的世界,以曾与双亲及兄弟姐妹互动的方式来与领导者及其他成员互动。如,依赖、抗拒、竞争。由此团体可以提供大量且具矫治性的可能。固有的角色会不停地被探素和调整,并不断鼓励成员探索关系和尝试新行为,成员与治疗师一起解决问题,修通长久依赖未完成、未处理的过去的事情。
(六)发展社交技巧( developmeo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
社会学习,即基本社交技巧的培养是所有治疗团体中的疗效因子。在团体中时间较长的成员会获得高度成熟的社交技巧。他们学会如何有效地回应别人,指导解决冲突的方法,较不会主观地批评,而且会善于体验和表达适切的同理心。这些技巧对成员将来的社会互动有很大帮助。
(七)行为模仿(lmitative behavior)
许多证据显示,在团体中治疗师的示范行为会影响成员。模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力量。团体成员在团体过程中靠尝试,一点一满地学习他人的行为,继而放弃不适用的行为。
(八)人际学习(interpersonal learning)
人际学习是一个宽广且复杂的疗效因子,它既是团体治疗的重要因素,也是团体情景中特有的历程。团体是社会的缩影,每个成员的人际形态终将在团体沟通中呈现出来,通过心理洞察、修通移情、矫正性的情绪经验,发展出能力以辨认不适应的人际行为并改变它。
(九)团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团体凝聚力是团体成员被团体及其他成员所吸引的程度。有凝聚力的团体,成员会彼此接纳、支持,而渐渐在团体中发展出有意义的关系。在这种情景下,成员较能表达,即自我探索:能察觉,即统整以前不能接纳的自我;且较能与别人有深刻的关系。成员在有凝聚力的团体中提高自尊,团体成员为获得团体尊重而习得社会行为。
(十)情绪宣
情绪宣泄在治疗过程中很重要,许多治疗师都努力在团体中帮助成员释放压抑的感情。情绪宣泄是人际互动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开放的情绪表达对团体治疗的过程极为重要。
(十一)存在性因
治疗中的存在因素包括责任、基本孤独、必然性等。Y$om在设计相关问卷时涉及这样一些项目:了解到生命有时侯是不公平的;了解到生命中某些痛苦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了解到无论我和别人多亲近我仍然需要独自面对人生;了解到我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无论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指导和支持。存在治疗的重要概念是人类肯以两种方式来处理生存的终极问题=一种是压抑和忽视自己的生存情景;另一种是感受万事万物的存在.真诚地活着,接纳各种可能性和限制,意识到自己对生命的责任。治疗师与成员同时存在,同在是所有疗效因子中蕴涵的助人力量。
二、团体的治疗性因素
Coery)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教育家,他关于心理咨询与团体咨询的多本著作被美国许多大学的心理咨询专业作为敦材而广泛使用。1990年,他在《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务》一书中对团体的治疗性因素做了归纳和概括。他认为,团体的治疗因素确保一个团体能超越凝聚力的安全状态而进入有成效的工作。以下是他提出的12种治疗性因素:(l)信任与接纳;(Z)同理与关心;(3)希望;(4)自由尝试;(5)承诺改变;(6)亲密性;(7)情绪宣泄;(B)认知重建;(9)自我表露;(10)面质;(11)获益与回馈;(12)评价。
lacobs(1998)认为,团体心理治疗过程中的特殊体验是治疗的关键,包括:(1)“和别人一样”的感觉;(2)归属的体验;(3)资源观点多样化;(4)练习新行为的机会;(5)反馈的机会;(6)通过倾听和观察他人行为而间接学习的机会;(7)与真实生活情景相似;〔8)遵守承诺的压力。
三、团体咨询的影响机制
笔者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及自身实践团体心理咨询的总结,提出了团体咨询的四大影响机制,即在团体中获得情感的支持、尝试积极的体验、发展适应的行为、重建理性的认知。
(一)在团体中获得情感的支持
l.情绪抒泄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常会有许多苦闷的心情。由于没有机会向别人倾述,或者不能向别人透露,这些痛苦的情绪只能压抑在心中。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团体咨询创造了一种被保护的环境、被理解的场所,团体成员可以将内心隐抑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不但不会受批评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关心与安慰。一次彻底的情绪抒泄,很可能使自己得
到释放,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再无意义地被过去的痛苦所束缚。情绪抒泄不仅包括消极情绪,也包括正面的情绪。比如某人有令人极其兴奋的好消息,马上告诉别人,也是情绪抒泄,使团体其他成员受之感染,共享喜悦。在团体中可以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与他人分享或分担是治疗的重要条件。
2.发现共同性
心理适应不良的人常常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当自己遭到不幸、遇到困难、犯了错误时,常常自责自怨,误以为天底下就自己最倒霉、最不幸。尤其是有些内容羞于启口,自己无法接受,加重了心理的负担与痛苦,只好在自羞自惭中折磨自己,结果严重地影响了情绪和生活。在团体咨询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有机会从其他成员身上发现与自己类似的经历、遭遇,共同的困难和体验,顿时会获得一种释然感,从而不再认为自己的问题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和独特的,不再自怜自责。一种同病相怜、风雨同舟的感受使得个体放松自己,减少防卫心理,互相帮助,共同面对问题。
3.被人接纳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如果不被家人、朋友等接受与容纳,就会感到孤苦伶仃,无所依托。若被人拒绝或排斥.更令人孤独、寂寞、压抑,而导致心身疾病。团体咨询过程中,团体对成员表现出一种支持,传递着“不管你是谁,都接纳你”的信息,从而使参与者感到自己是团体一分子而感到安心、踏实、温暖、归属。这将使成员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
4.满怀希望
充满希望是有效地从事任何活动的重要因素。当团体成员抱有改善的期望参加团体咨询,本身就有积极的价值。在团体内,被他人接受、关心,可以进一步增强信心。当看到其他成员
有进步时,会得到启迪:知道团体帮助其他成员解决了与自己相类似的问题,从中会受到鼓舞;当看到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就更有信心,更充满希望。
(二)在团体中尝试积极的体验
1.享受亲密感
有些人从小没有经历过温暖的家庭生活或体会亲近的人际关系,所以对人际关系持有消极或否定的看法和态度。这种人需要去尝试积极的团体经验,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应该有的基本关系。在团体咨询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很亲密的关系,可以体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友好情谊,从而形成进一步的信任。在这种关系中。成员也察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人际隔阂是如何通过团体发展而消除化解的,更增强了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愿望与信心。
2.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
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当团体凝聚力形成并增强时,会让团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惑。成员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要保持和团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以团体为荣,爱护和保护团体的形象及荣誉,并且以同舟共济的精神去应付外界。这种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经验。
3.观察团体行为与领导关系
有些人不习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领导相处,常常出现不适应行为。在团体中,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一系列互动,观察、体会人际关系如何形成,人际沟通如何进行以及各种微妙的人际反应,各种团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同时,从领导者的言行中体验与领导建立良好关系的作用及愉悦感。从而学习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如何参与,如何把握。
4,体验互助互利
有些人在社会生活中因为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惶惑不安,缺乏自信,使自己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团体咨询中,领导者鼓励支持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每一个成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发觉自己对别人很重要,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欣喜感、满足感和自信心。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在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在团体中可以充分感受,而且会扩展到成员今后的生活中,使责任的承担和助人的行为继续下去。
(三)在团体中发展适应的行为
1.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
团体就像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实验室,成员在其中可以自由地进行实验,去观察、分析经由这个实验场所所表现的资料,去体会自己平常在社会环境中与人相处容易出现的问题。当成员尝试改变行为时,可以从团体中得到反馈,就地练习改变,而不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在这
个实验室里成员可以反复实验,不断寻找实践新行为的方式。
2.相互学习,交换经验
对一些人而言,心理不适应的原因在于他们峡少有关生活的各种知识与资料,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团体咨询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机会,成员彼此之间会传递有关资料,交换各自成功的经验,提出直接的忠告与劝喻。例如,交流如何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就业资料的获得方式,有价值的参考书籍等,从他人的经验中可以获得许多有意义的启示。同时,团体领导者也可以用直接教导的方式传授知识,如沟通原则、沟通技巧等,并鼓励成员就刚获得的知识结合个人体验谈感受,使他们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并拓展他们的视野。
3.尝试模仿适应行为
有效的治疗通常包括示范和仿效。团体咨询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多元的社会及角色模范,使他们可以通过团体经验进行仿效性学习。在个别咨询中,来询者可仿效的只是咨询员一个人,在团体咨询中除了领导者外.还可以有其他成员的行为可模仿、可参考。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征,有选择地找寻仿效对象。比如,通过直接观察他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帮助别人、如何坦诚待人,而模仿那些适应行为。团体中的领导者常常被作为仿效的对象,因为领导者被认为是有经验的、有能力的。因此领导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不断超越,成长完善。可见,团体是成员学习良好行为的有效途径。
4.学习杜会交往技巧
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成长过程中,社会性学习是重要的历程。人类的问题在本质上通常都是社会性的.是发生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共同生活当中。如何透视别人的动机,了解他人的用意?如何使人喜欢接近,如何避免别人的误会,如何向人解释说明.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等等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里必须学习的社会生活技巧。但有不少人缺乏这些基本而又重要的生活交往技巧。团体咨询为成员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试验和发现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评价个人的人际关系情况。通过团体的交互经验,成员不但看清楚自己的社交情况,还可以具体学习基于对别人的信任和关爱所发展出来的基本礼仪,以及有效沟通和融洽共处的方法。而这些技巧对成员将来的社会性互动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那些缺乏亲密人际关系的成员而言,团体咨询可能为他们提供了人生第一次经历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和关怀的机会,而这种温暖而真实的关系,会使他们改变对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看法,以致在真实的社会交往中有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行为。
(四)在侦体中宜建理性的认知
一个人的社会适应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认知有关。片面的、错误的认知和非理性的信念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自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原因。
1.各种非理性信念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ALben
Ellis)将非理性信念概括为十条:
非理性信念一: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非理性信念二: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
非理性信念三: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恶性的,为了他们的恶行,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惩罚。
非理性信念四:假如发生的事情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期待的,那么它是很糟糕的、很可怕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所喜欢和期待的样子。
非理性信念五: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一个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忧伤和烦闷。
非理性信念六:一个人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情应该非常挂心,而且应该随时顾虑到它可能发生。
非理性信念七=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
非理性信念八=一个人应该依靠别人,而且需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依赖。
非理性信念九:一个人的过去历史对他目前的行为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某事曾影响一个人.它应该继续,甚至永远具有同样的影响效果。
非理性信念十:一个人碰到种种问题,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妥当及完善的解决途径;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此完善的解答,那将是糟透的事情。
2.非理性信念的共同特征
以上非理性的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绝对化是指认知者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人对事都怀有认为其必定怎样或必定不怎么样的信念,极易走极端。这种信念经常与“必须”、“应该”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例如,非理性信念一。
第二,概括化。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过分概括化的表现有,他人
稍有过失就全盘否定,个人偶遇不幸就前途无望等,结果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之中。例如,非理性信念之三。
第三,糟糕至极。糟糕至极是指对事对人作极端消极的、悲观的评价。若按这种思路想,百分之百糟糕,没有一线希望或转机,人容易因绝望而陷入严重的负性情绪中。例如,非理性信念之十。
3.团体中非理性信念的改变
非理性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它影响人的行为,常常会给人带来情绪困扰,引发心理障碍。特别是对自我的非理性信念、对人际交往的非理性信念使人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团体咨洵为参加者提供了一个彼此深人了解的机会,提供了客观了解他人并和自己对比参照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纠正过去不良的认知,建立合理的信念。例如:
“我并不是生活中唯一承担痛苦的人,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痛苦和忧虑。”
“我并不像我以赭想彖的那么无助,我和别人一样拥有许多可利用的社会资源。”
“并不一定要每个人都喜欢我,夸奖我,这实际上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他人欣赏的地方,我比以前认为的可爱得多。”
“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必须付出努力。即使前途坎坷,但我仍抱有希望。”
以上这些通过团体咨询获得的想法虽然谈不上是治疗因素,但它却使人心身放松,视野开阔,信心增强,使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第五节、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特殊成员及其应对
团体心理咨询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一些使领导者比较难办的成员。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参加团体的成员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有一些个人问题,这些问题带到团体,以谋求解决,必然会对团体造成一定影购。靠领导者的经验,引导他们参与团体过程,加深自我认识,进而更妥善处理个人问题,使他们得到成长、成熟。但是,也有一些成员本身问题比较特殊,个性特别,他们的言行会对团体带来干扰,阻碍团体凝聚力的发展,减弱团体的治疗功能。对这些人,团体领导者应有一定了解和对应的准备。
一、团体成员的角色类型
(一)团体成员的一般角色
一个团体中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团体成员。团体心理咨询是否成功有赖于团体成员在团体此时此地中如何去面对其基本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复杂的,每个成员都是独特的。身为团体领导者.了解成员的角色及其行为非常重要。团体成员的角色对团体的有效性影响极大。一般面言,成员在团体中共有的角色包括受助者、协助者、榜样和客观评价者。
团体中每个成员都是因为某些个人问题需要解决而来参加团体咨询的。当团体集中在某个成员时,他愿意接受帮助,愿意自我探讨和改变成长。如果拒绝在团体中探讨个人问题,等于放弃了成长和被帮助的机会。
团体心理咨询中,每个成员既是受助者,同时也是协助者。协助者的角色指成员对被需要帮助的成员提供反馈、分享、建议,或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促使受助者思考、领悟和改变。协助者自身无形中也增强了自新和自我价值感。协助者越自愿、积极、主动,团体过程的效能越好。
在团体中成员往往可以互相提供行为的示范。每个人成员都可以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适应行为,改善自己的行为。如果领导者能够找出团体中每个成员可以为他人示范的行为,则团体的有效性更可以预期。
4.客观评价者
客观评价者的角色是指每个团体成员都可以帮助别人客观评价他的某些想法、做法是否适当,包括选择可行的方案。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团体是个小社会,每个成员的行为都可能被识别、被指出,这种客观反馈常常使当事人不得不面对和正视其行为的事实,在团体的支持下去谋求改变。
(二)团体成员的角色表现及影晌
在团体中总会有一些成员的行为让团体领导者感到棘手,处理不当会影响团体的进展和效能,必须引起注意和重视,领导者应该了解井有应对的心理准备。Tmtzer在1977年出版的著作中用卡通画的形式,描述了ll种成员(见图5-9),这些角色的行为表现方式、特点及其对团体动力产生的影响作用见表5-5。
二、应对特殊成员的方法
(一)沉默的戍员
有些团体成员虽然参加了团体,但没有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像个旁观者,少言寡语,常常处于沉默状态。虽然沉默不语的人不一定就有问题,但是沉默减弱了他们与其他成员的交往,结果使他们很少能从团体中充分受益。沉默也会对其他成员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咆,使他们感到不舒服,影响团体活动的进行。
引起沉默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成员的性格。性格比较内向、被动、迟疑的人在团体过程中比较少主动发言。其次,是成员的认知造成的。有些成员缺乏自信,不认为自己的参与和意见对他人会有价值,或者怕在别人面前暴露内心世界,怕自己发言离题别人不
爱听,怕说错了话冒犯了别人。再次,是成员对团体的期望。有些性格开朗的人因对团体有不
同的期望而变得较为沉默。比如宁愿在团体中扮演沉默者,以便其他成员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机会。最后,与团体发展状况有关。比如沟通出现障碍,讨论引不起兴趣等也会造成成员沉默。
作为团体领导者,第一,要认识沉默现象并非都是消极的、破坏性的,有时也可能是正面的,是一种表示默许和支持的行为;第二,了解沉默的原因.判断是否须加以处理;第三,选择处理及应付方法。对于性格内向的人多鼓励他们发言;对认知有偏差的人可以通过个别会谈,帮助他们改变不合理观念,引导团体其他成员关心他、鼓励他;如果是团体过程沟通不畅而引起沉默,领导者要及时发现,并以身作则,想方设法排除障碍和干扰。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人在团体中参与一般需要一个过程,对个人的意见也较多保留。所以沉默现象出现不足为怪。团体领导者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原因,因势利导。
(二)依赖的成员
有些团体成员在团体中表现出明显的依赖心理与行为。事事征求别人意见,没有主见,处处寻求别人的保护,表现得很无助、怯懦。特别是以团体领导者的意见为行动指南,一切服从,遇到问题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依靠团体或领导者。依赖不仅妨碍了成员个人的成长,也会给其他成员带来不良影响,使人感到厌烦,难以忍受。
依赖行为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与成员个性有关。有的人对自己完全没信心,不敢做任何个人的表达、争取与决定,时时刻刻像个小孩般要人照顾。其次,与团体内相互作用的其他成员的行为有关。有的人习惯于扮演教师、权威、家长的角色,喜欢别人依赖他,他们在团体内的言行有意无意促进了他人对自己的依赖。另外,团体领导者干预太多,事必躬亲,权威角色也可能助长成员的依赖行为。
团体领导者在团体进行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不必事事做主,多让成员承担责任,多发挥团体作用,提高成员的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对出现依赖行为的成员要及时地提醒他,观察、学习别人独立成熟的处事方式,并协助他改变对自己的错误看法。对那些乐于别人依赖自己的成员,要协助他们探讨行为背后的原因,促进他们改变。
(三)带有攻击性的成员
有的成员在团体过程中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如贬损他人,讽刺他人,否定他人的意见,对团体提过分的要求。无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引起其他成员不满,引起冲突或危机,破坏团体气氛,影响团体发展。
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在生活中受过伤害,伤痕很深,从此对别人失去信心,看人看事都很消极,与人接触时心中充满敌意。有的人个性过强,过分自信,不善与人相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善解人意,固执己见;批评他人也给人一种带有攻击性的感觉。有的人不情愿参加团体,是因为老师推荐而不得不来,也会在团体内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对团体领导者充满敌意。
当团体中出现这类成员时,领导者先要分辨清楚个别成员带有攻击性言行背后的原因,再考虑处理方法。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个别咨询,同时协调团体成员间的坦诚沟通。也有学者提出,当干扰团体正常运作时,可以将有明确攻击对象的一方转到其他团体,避免争执不下的状况。
(四)喜欢引人注意的成员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喜欢在团体中表现自己,引起他人重视,这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情况过分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在团体咨询中,有的人嘘总是抢先发言.有的成员或者滔滔不绝.使别人没有机会表达,或者吹炫耀自己,或者不断地打断别人的发言。他们的言行给团体带来很大的破坏,不及时处理,会产生不良后果,轻者团体凝聚力减弱,重者使团体解体。
喜欢引人注意的成员可能与性格有关。例如有的人自我中心,对他人的需要与权利感觉迟钝,以炫耀自己为荣,毫不察觉或不会介意别人的不满与反惑。有的成员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焦虑感,害怕沉寂,不能忍受片刻的沉默,因而总抢着发言。有的成员是为了赢得某些成员接纳而作出夸张的表现,如男性成员为吸引女性成员的注意。
团体领导者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措施:采用机会均等的方式,自然选定先发言者,以控制先发制人者;创造条件使团体成员尊重、共情、真诚相待,在安全而温暖的人际关系中可降低焦虑与防卫心理;对自我中心的人可以增加与其个别接触和提醒;对那些怀有权力目标或特殊企图的人要教会他们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与别人相处,从而得到别人接纳。
(五)不投入团体的成员
有的成员对团体活动不太投入。或者经常迟到早退,出席不稳定;或者讨论时随意性大、不切题,谈话内容过于表面化:或者态度忽冷忽热;或者旁观。这些不投入,不能与领导者或其他成员合作的行为常常是抗拒的表现。这不仅使不投入者自身无法在团体中得到帮助.而且会破坏团体凝聚力,团体领导者不能掉以轻心。
不投人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多种。第一,可能是性格。有些人的性格是对事物较少投入,或投入但不能持久,兴趣易变,朝三暮四;第二,可能是被迫参加团体,因非自愿所以抗拒;第三,以往的不愉快的团体经历,使他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而表现抗拒;第四,对团体的运作不清楚,心中没底,而出现抗拒;第五,出于内心不安全感,这些人往往自我认知偏低,自信不足,有不安全感,害怕敞开内心世界,想方设法隐藏自己,防御心理过强;第六,对团体的期望与实际有出入,不满导致不投入。
对不投入成员的应对方法也是要求先分析原因。一般而言,领导者的友善与真诚,能有效地化解成员的抗拒,改善不投人行为。因此,领导者要与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他感到被尊重、安全,而放松自我防卫,勇于表达自己。团体领导者还可以通过加强团体本身的吸引力,比如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成员参与,改变不投入的态度和行为。团体第一次聚会时要说明团体的运作、可能达到的目标,使成员保持恰当的期望,避免过高的期望等。
在团体过程中,可对成员进行观察(表5-6)以确定其类型。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团体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2.你认为影响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团体心理咨询产生治疗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4.在你带领的团体经验中是否遇到书中所描述的难应对的成员?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怎样才能成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