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餐检查胃窦小弯处有一0.5-子宫内膜0.5cmM的龛影严重吗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余乐志_日志
所有订阅分享到...余乐志修改昵称
Copyright &
土豆 沪ICP证:& 网络视听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公网安备:药品服务许可证:上海全土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互联网医疗卫生许可证:请使用者仔细阅读土豆和 本网站主办方已经对本网站内全部正版授权的视频内容,采取了必要的反盗版和防盗链等技术措施,并且添加、设置权利管理电子信息。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主办方的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盗链、冗余盗取等)直接或间接地盗取相关视频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隐藏或者修改本网站域名、播放器软件、土豆标识等)删除或者改变相关视频内容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否则,本网站主办方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详细叙述了胃肠道(咽部,食管,胃,小肠,回盲部,大肠)正常解剖,生理及X线表现。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16:53:27|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PDF站内公告:
当前位置: &>&
护胃健康专题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点击次数:
§常识篇§ 胃的结构   胃是人体消化道中最宽大的部分,位于左上腹,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上端连着食道,下端接十二指肠。连接食管的入口处称为贲门,接十二指肠的出口处叫幽门。在幽门处有环形增厚的肌肉称为幽门括约肌。胃的结构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三部分,胃有前后两壁,还有上下两弯,较短的上边是胃小弯,较长的下边是胃大弯。胃小弯和幽门部都是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紧接幽门,它的长度与十二个手指的宽度基本相同,故称为十二指肠。
  胃壁的组成
  胃壁共分四层,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 1 )粘膜层:即胃壁的最内层,它由表层上皮、粘膜、肌和肌间组织构成,厚约 0.5~ 0.7 毫米 。粘膜肌由二束平滑肌纤维组成。表层上皮下面为腺体和固有膜,含有结缔组织基质、浆细胞、淋巴细胞、少数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以及神经和血管。用胃镜观察胃粘膜为微红的橙黄色,并且有闪光。在空腹时,粘膜形成许多皱襞。当胃被食物充满后,皱襞即变为低平或全部消失。胃粘膜被许多纵横沟分成若干小块,称为胃区。每区有许多小窝,叫胃小凹,胃腺即开口于胃小凹的底部。胃大约有 300 多万个胃小凹,一个胃小凹底部有 3~5 条胃腺共同开口。   临床上,胃粘膜皱襞的改变,常表示有病变的发生。胃腺是胃粘膜上皮向结缔组织中深入凹陷而形成的,分泌胃液的腺体有 3 种,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贲门腺位于食管~胃交界处的胃粘膜内,腺体由含有粘液的分泌细胞组成;胃底腺位于胃底和胃体的粘膜,腺体的细胞主要有主细胞、壁细胞和颈粘液细胞 3 种;幽门腺位于胃窦的粘膜,几乎全是粘液细胞,幽门腺只分泌碱性粘液。  胃小弯、幽门部的粘膜较平滑,神经分布丰富,是酸性食糜必经之路,易受机械损伤及胃酸消化酶的作用,所以易发生溃疡。  ( 2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起缓冲作用。当胃扩张或蠕动时,粘膜可伴随这种活动而伸展或移位。此层含有较大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胃粘膜炎或粘膜癌时可经粘膜下层扩散。  ( 3 )肌层:胃壁的肌层很发达,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为纵形肌,以大弯和小弯部分较发达;中层为环形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变得很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内层为斜形肌,由贲门左侧沿胃底向胃体方向进行,以下渐渐分散变薄,以至不见。在环形肌与纵形肌之间,含有肌层神经丛。胃的各种生理运动主要靠肌层来完成。  ( 4 )浆膜层:胃壁的浆膜层是胃的外膜,实际上是腹膜覆盖在胃表面的部分。其覆盖主要是在胃的前上面和后下面,并在胃小弯和胃大弯处分别组成小网膜和大网膜。
  胃液的构成   胃液是由胃腺内多种细胞所分泌的混合液,其中包括盐酸(即胃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粘液、消化酶、内因子、血型物质和非壁细胞来源的碱性溶液,含水量约占 91%~97% 。  胃液中的盐酸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中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刺激肠液、胰液、胆汁的分泌。盐酸又能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使胃蛋白酶元变成胃蛋白酶,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当盐酸,即胃酸不足时,胃蛋白酶的作用受到影响。   消化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酶,它能使蛋白质水解成际、胨和其他短肽链,便于吸收。  胃液中的内因子可与饮食中的维生素 B1 结合成复合体在末端回肠吸收。  胃液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性的损害。 &胃的疾病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此外,有些邻近脏器的疾病也可引起“胃病”的表现,如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一般来说,临床上所说的胃病是对病在胃、表现在胃部的疾病的泛称,当然同时也包括十二指肠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等。
  胃病的一般区分   1 、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特症是腹胀、打嗝、烧心、返酸等,上腹疼痛一般为饭后痛。若不小心受凉或吃冷、硬、辛辣食物,病情会加重或复发。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特症是上腹憋胀、胃痛,不想吃东西,消瘦,没精神、贫血等。治疗的关键是控制病情,还必须防止转为胃癌。   3 、胃溃疡主要特症是上腹部节律性的反复疼痛,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一般为饭后疼(俗称“饱胀痛”),疼痛能持续 1 、 2 个小时,此症状可延续几天甚至更长。   4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特症是上腹疼痛、返酸等。一般为空腹痛或饥饿痛,而且经常夜间痛,睡眠不好,可导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治疗关键是减少夜间疼痛,防止复发。
  胃病常见的十种症状   胃痛:有时饭前痛,有时饭后痛,有的人在半夜三更胃痛。胃痛的感觉可能不是剧痛,而是钝痛、压痛或者是闷痛,胃痛的部位在心脏部位以下至肚之间。   胃胀:感到胃部发胀,食物不消化,或者有胀气的感觉,胃口堵,食物下不去。   反酸:胃酸过多,经常反酸,有胃酸从胃里泛起或满上来的感觉。   烧心:胃粘膜充血、胃酸过多,均会造成烧心的感觉,主要是胃部灼热、发烧的感觉。     恶心呕吐:慢性胃炎患者往往有恶心等症状,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恶心呕吐表现得更为突出。   胃寒:许多胃病患者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疼痛、拉肚子。    食欲不振:没有食欲,吃不下,或看到食物,想吃又不敢吃。   无精打采、气色差、睡眠差:胃病患者往往面带病容,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香,工作效率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   消瘦:有些胃病患者,感觉胃口还可以,也能吃饭,但就是人一天天消瘦,体重下降,这主要是胃病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减退,加上肠道吸收不良,虽然吃了,但没有充分吸收所致。   口臭、舌苔发黑:胃病患者常见口臭、口苦、舌苔发黑等症状,同时伴有胃痛胃胀等症状。
  餐后不适的疾病症兆   •& 经常食后不久便有饥饿感,同时上腹隐痛,吐酸水,很可能有早期胃炎或溃疡。  •& 后腹胀加重,平卧时减轻,经常气短,有时便秘或腹泻,身体较为瘦弱者,很可能患有胃下垂。    ( 3 ) 进食油腻食物后,如果感到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肩部者,很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症。    ( 4 ) 平时食欲良好,而体重明显减轻,并伴有乏力、怕热、多汗、易怒、焦躁、眼球稍突等症状,要警惕甲状腺机能亢进。    ( 5 ) 平时食欲不振,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吃些油腻食物后要腹泻,这是肠胃功能减退引起的,可能肠胃有病。    ( 6 ) 食欲正常,但在食后有肠鸣、便意感,即上厕所解大便,有时表现为吃一顿解一次便,这样的人有可能是患有肠胃功能紊乱、肠过敏症或慢性肠炎。   ( 7 ) 进食时边下咽边呕吐者,常见于反流性食道炎;食后不久即吐者,是胃与十二指肠病变的症状;食后数小时至 12 小时才呕吐大量隔夜发酵食物者,多见于慢性胃肠道梗阻性病变。    ( 8 ) 中老年人,无其他病因引起的食后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这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食欲旺盛,甚至亢进,越吃越想吃,食后口干,饮水多,但体重减轻,消瘦,这是糖尿病特有的症状。   ( 9 ) 食欲尚好,但吞咽困难,只能喝水和吃流食,有时连咽水也有困难,并逐渐消瘦,这有可能是发生了食道癌。
  胃经常泛酸的原因  胃泛酸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并非都是胃有毛病。当胃酸过多时,酸性分泌物会刺激胃粘膜,引起泛酸,让人有烧心的感觉。造成胃酸过多和泛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   ( 1 )生理性泛酸。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饮食不当,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某些粗粮如红薯、马铃薯等含多量淀粉、糖、酸等,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况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糖份在胃肠道里发酵,也要诱发泛酸。此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血平、保泰松等,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 2 )病理性泛酸。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可促使胃酸增多,常常出现泛酸。   生理性泛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的因素即可解决。病理性泛酸除了要寻找病因外,可服用制酸的药物,如碳酸钙、胃舒平等,中药乌贝散、左金九等。
  胃灼热现象的诱因  人体的食管末端有一个瓣膜,叫食管底部括约肌,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后它就关闭起来,而当瓣膜软弱无力关闭不全时,便可导致胃酸返流,引起食道灼热,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胃灼热现象。发生胃灼热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1 )许多吸烟者有慢性胃灼热现象,是因为尼古丁的刺激使瓣膜软弱。   ( 2 )脂肪、巧克力、薄荷和酒精等都可使瓣膜关闭无力。   ( 3 )姓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可松弛平滑肌,包括这个瓣膜,故怀孕妇女常有胃灼热感觉。   要减少或防止胃灼热,应注意:   ( 1 )避免穿紧身衣服。    ( 2 )尽可能避免屈身下俯。   ( 3 )夜里可抬高床头,防止胃酸返流。   ( 4 )药物方面可采用灭吐灵或抗酸药等。  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虚弱   有些中老年人常常出现厌食、饱闷、腹胀、腹痛、大便泄泻或秘结等症状,时轻时重,没有规律,但是通过钡餐透视和胃镜等现代医疗技术的检查,却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的病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脾胃虚弱所引起的。  人到中年,体内的各个器官都逐渐地衰老,生理功能下降,消化系统也不例外。例如,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粘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加之有些中老年人,年轻时过于劳累,或饮食上未注意调理,日久损伤了脾胃,加重了脾胃的虚弱。所以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虚弱。
  吸烟对胃病的影响   吸烟会加重胃炎、溃疡病的病情,不利于胃炎、溃疡病的愈合。  吸烟对胃病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 1 )增加胃病的发病率。据研究发现,吸烟者溃疡病的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 2 ~ 4 倍。   ( 2 )降低胃病的治愈率。有人做过比较,给同时慢性胃炎或溃疡病的患者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非吸烟组的治愈率为 90% ,吸烟组的仅为 63%。  ( 3 )容易引起复发。对上述两组患者停药一年后作比较,非吸烟组复发率为 53% ,吸烟组为 84%。  吸烟引起和加重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尼古丁,它能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使碱性的胆汁易于返流入胃,以致破坏胃粘膜。并且它还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粘膜粘液减少。这些均可损害胃粘膜,导致胃病。
  玩麻将易诱发溃疡病   麻将原本是娱乐消遣的工具,然而由于“上班族”打麻将,多是占用大量的夜间休息时间,或周末休息时间,往往造成参与者的睡眠不足,影响了玩麻将人的生活、饮食规律;另一方面是玩麻将时,常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因为生活节律的改变和精神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会诱发溃疡病。玩麻将会诱发溃疡病,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   ( 1 )饥饱无度,影响因粘膜组织的更新和损伤后的修复。一些人一搓起麻将来,便将饥饱置之度外,有时是忍饥挨饿,有时又囫囵吞枣,狼吞虎咽,这也为诱发消化性溃疡推波助澜。要知道,食物可以中和胃酸,不正常的饮食使人体缓冲胃酸能力下降。另外吃无定时,狼吞虎咽,食物未经咀嚼细烂便急送到胃内,容易损伤胃粘膜,时间一久,难免要诱发溃疡病。   ( 2 )有些人搓麻将不分白天昼夜,并且常为输赢而大喜大忧。由于生活节律的改变和精神紧张的状态可促使胃酸分泌亢进,增加胃肠肽释放,而胃肠肽也会使胃酸、胃蛋白质酶分泌增加,诱发溃疡病;致使胃动脉功能性挛缩,造成胃粘膜缺血缺氧;精神过度亢奋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也可促使胃肠肽分泌,增加胃内酸度。
  有害于胃的健康的 8 种吃法  1 、吃得过快。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充分消化,久而久之,易致胃病。   2 、吃得过饱。暴饮暴食,不仅使胃的消化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时还可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患。   3 、边读(玩)边吃。有些人喜欢一边看报,一边吃饮,或边玩边吃。这样,由于阅读或玩时大量血液供脑,供胃肠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长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4 、常吃零食。经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规律,使胃经常“打无准备之仗”,得不到正常合理的休息,容易“积劳成疾”。  5 、蹲着吃饭。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不少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这种进食方式,使腹部消化道血管受挤压,不利于血液供应,而进餐时,恰需大量血液入胃用于消化。调查表明,这些地区胃病高发,与此不良进食姿势有关。   6 、多吃冷食。有些人偏爱冷食,尤其在夏天连喝冷饮边吃东西,这样对胃岂能无害呢?多食冷食品会降低胃的温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一般冷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也往往较多,因此多食冷食容易导致胃病。   7 、烟酒过度。吸烟可增加溃疡病和胃癌的发病率。而饮酒过度,则可损伤胃粘膜,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经常大量饮酒,可影响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活性,使人食欲下降。  8 、食物过辣。经常进食辛辣食品,可刺激胃粘膜充血,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胃炎。
   易得胃病的 10 种人   1 、应酬多,常喝酒的人   喝酒要适量,小酌怡情,醉了伤身,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胃。胃病患者喝酒还会直接引发胃出血。   2 、烟瘾特别大的人  抽烟对胃的伤害,在于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等对胃腺体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使胃腺体正常功能发生紊乱,影响胃酸的分泌,香烟中的致癌物质,还是胃病癌变的重要诱因。   3 、活动量小的人  生命在于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往往供血不足,食物消化缓慢,胃肠功能衰退早,胃病容易上身。  4 、性格内向的人   性格内向、忧郁、精神压抑,气血不得舒展,久之便会郁积而成胃病。  5 、过于劳累、营养不良的人  劳苦、疲惫、又缺乏足够的营养,使胃常常处在饥饿状态,这是许多边远贫困山区胃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6 、性格暴躁,容易发火、爱生气的人  性格暴躁与内向是两个极端,生气发火易伤肝胃,使肝胃不和引发胃病。  7 、饮食不规律,经常饿肚子,不吃早饭的人   正常的饮食,是保持胃的正常功能的前提,许多人或因不良习惯,或因工作、学习、职业影响不能三餐按时吃饭,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胃病。  8 、爱吃辣椒的人   辣椒是刺激性食物,对胃粘膜的伤害很大,我国南方的四川、重庆、湖南、贵州、云南、江西等地胃病发病率高的原因就在这里。  9 、经常熬夜的人    有人加夜班,有人打麻将,有人泡酒吧、网吧、茶吧,学生考试复习,睡眠不足,精神疲惫,在这部分人群中,胃病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  10 、家族中有人患胃病的人  胃病的家族性普遍存在,但并非是遗传因素,主要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胃病的传染性   以往人们把胃病的病因统统归咎于进食刺激性食物、胃酸分泌过盛、局部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等。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致溃疡病和胃炎。胃病患者胃粘膜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 59% ~ 77% 。  实验证明:人与人之间有传播此种病菌的可能,患者牙筋中存在着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或飞沫感染他人,尤其是共同进餐的一家人。故常见家庭成员中有多人同患“胃病”。人与人之间还可以通过粪~口途径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消毒不彻底的内窥镜,特别是胃镜传播。   因此,胃病应列入消化道传染病的范畴,“胃病不传染”的传统观念应改变。
  现代人肠胃躁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不少人患了肠胃方面的毛病,有时腹胀、恶心,有时腹绞痛,或者腹泻与便秘的症状反复发作,但上医院却查不出原因,这很可能就是“肠躁症候群”的表现。另外,现代人常感觉压力沉重,伴随而来的是情绪低落,心里烦闷,成天郁郁寡欢,精神紧绷,长期下来竟导致排便失控,这件事成了难言之隐。倘若患者本身消化与胃肠系统功能不佳,则更容易引起“肠躁症”。  肠躁症又称结肠痉挛,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失调,至少约 10%~15% 的成人曾受此困扰。它很难治疗,因为对肠躁症致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据医界研究,最可能的病因有:  ( 1 )食物过敏。包括对牛奶、纤维类食物、食品添加剂等过敏。  ( 2 )肠蠕动异常。精神压力较大时,大肠的蠕动会加剧。   ( 3 )肠道感染造成的后遗症。这是由于肠粘膜遭到破坏而导致腹泻。   肠躁症是一种典型的机能性肠胃障碍,属于慢性肠道疾病,患者症状各有不同,但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   •& 痛、疲倦、忧郁、焦虑或沮丧。   •& 排便习惯不规则,腹泻或便秘,或者两者交互发生达数月之久。  •& 经常腹绞痛,腹痛的部位最常出现在肚脐左下方,排便后可以减轻疼痛,却仍有便意。   ( 4 ) 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大多在用餐后发生。  肠躁症的症状会随着生活或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加剧,因而,除了药物治疗,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尝试让心情放松。改变饮食,少量多餐,让消化过程变得容易些,减少多脂肪食物的摄取,避免蛋类、乳制品、辛辣食物、咖啡等食物的摄食。如此,或许能加速痊愈。§机理篇§   各种常见胃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一、溃疡病(消化性溃疡)  病因病理  溃疡病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胃肠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侵蚀,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本病只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约95%-99%的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病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痛”、“心痛”等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精神紧张,烟酒过度,先天秉赋不足及其它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胃脘部节律性、周期性、慢性疼痛、嗳气返酸等见症。
  溃疡病的类型  1、复合性溃疡:胃与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存在的称之为复合性溃疡。多因先有十二指溃疡,引起幽门排空障碍而出现胃窦部涝留,继而发生胃溃疡。复合性溃疡病程较长,症状较重,且易引起出血或幽门梗阻。  2、多发性溃疡:一般溃疡病例只有一个溃疡,如有2-3个同时存在的即称为多发性溃疡。  3、巨大溃疡:如果溃疡直径大于2.0厘米,即称为巨大溃疡。巨大溃疡可并发胃后壁穿、胰腺受累及,故而常误诊为胰腺癌。  4、应激性溃疡:由于外伤、大手术、颅脑部疾患、严重感染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道粘膜急性损伤、出血、糜烂和坏死而形成的溃疡。本病多于应激后10天左右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男女差异。发病前多有外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病史。常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发病多突然,常无前驱症兆且不易止血。此外,可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返酸等消化系统症状,但较一般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为轻,可通过胃镜检查或气钡双重朋予以确诊。治疗上除对症处理外,应积极按疗原发病。  5、吻合口溃疡:又叫边缘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手术后易发生,多位于吻合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或单发或多发,一般在手术后2-3年发生。  6、胰源性溃疡:亦称胃泌索瘤或卓。艾综合症,为胰腺β细胞瘤。主要是因为胃窦部、十二指肠的G细胞增生,分泌大量的胃泌素,而引起多发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为顽固性消化性溃疡的症状,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亦可有暴发型。溃疡为多发性,常发生于十二指肠,亦可见于胃、食管、空回肠等。可通过胃酸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影像学检查等予以确诊。诊断明确者首选的治疗是外科手术切除。
  溃疡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病程较长,疾病缠绵难愈。  (2)一般在季节、气候变化时易发作。  (3)胃溃疡多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则在饭后2~4小时内开始疼痛,直至下次进食才能使疼缓解,且常驻于夜间发作。  (4)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可暂时缓解疼痛和止痛。  (5)还伴有嗳气、返酸和消化不良症状。    溃疡病出血的临床症状  溃疡病出血可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失血量的多少及失血速度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当出血50~100毫升时,即可出现黑便,出血达400毫升时,不但有黑便而且可出现呕血及一系列失血的症状。持续大量出血可以导致血容量降低、贫血、组织缺氧、循环衰竭以及死亡。  (1)呕血与黑便:一般幽门以下出血或胃出血少者不引起恶心、呕吐,亦不发生呕血,只解黑便。如果出血量大,可引起恶心、呕血,如果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短,呕吐物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如果血液在胃中停留时间长,氧合血红蛋白受胃酸作用变成正铁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胃内出血若未呕出,便排入肠道,形成黑便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肠道蠕动快时可为暗红色血便。  (2)上腹疼痛及不适感:大多数溃疡病患者出血前上腹疼痛、发作或加剧,而出血后往往疼痛减轻或消失。  (3)血象变化:大出血初期,由于周围血管收缩与红细胞重新分布等生理调节,血红蛋白、红血球和血球压积的数值可无改变。在出血6~12小时后,由于组织间液体进入血循环,使血红蛋白(血色素)与红细胞稀释而数值降低。出血后白细胞增多常在1万以上,中性白细胞亦增加。  (4)发热:中等量或大出血病人,常伴有发热,一般在24小时内即可出现,多数在38.5℃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这是由于肠腔内血液分解产物的吸收、血容量减少、贫血、体内蛋白质被破坏、循环衰竭等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所致。  (5)周围循环衰竭:失血后,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可引起心跳加快。若出血量过多,回心血量及心脏输出量均减少,则可导致循环衰竭,同时呼吸功能亦受到影响。由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缺血、缺氧,则休克将成为不可逆的。在周围循环衰竭时,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疲乏、心慌、头痛、恶心、口渴、呼吸困难(缺氧)、皮肤苍白,有时有发绀、四肢冷劂、脉搏细弱直至不能呼吸,血压降低甚至测不出。持续性大出血可造成少尿或无尿,严重的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6)氮质血症:许多溃疡病患者在大出血后的最初几天内出现氮质血症。当继续出血时,血中氮的会计师亦逐渐增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出至肠腔中的血液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氮质血症;另外大出血可引起肾功能减退,不能排出氮质,因而产生氮质血症。
  (一)胃溃疡  病因  在医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有酸就有疡”,意思是胃溃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使胃粘膜的局部遭到了侵蚀而发生缺陷、损坏,从而形成了溃疡面。由于溃疡与胃酸接触有关,故胃酸缺乏者不发生溃疡,正常情况下,胃粘膜抵抗着各种细菌和病毒对胃壁的侵蚀和破坏,使粘膜下的各种细胞组织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胃酸―胃蛋白酶对胃肠粘膜也并无损伤。一旦胃粘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或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胃粘膜防护机制之间失去平衡,溃疡也就形成了。  目前医学认为,胃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如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身心)诸多因素,它的病因通常有内因、外因或二者兼而有之所致。内因多与先天秉赋不足、胃脾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异常等有关;外因多与饮食不节、嗜酒过度、寒邪直中脾胃等有关。
  病理  胃溃疡以慢性单发者常见,少数病例有恶性倾向。溃疡常发于胃体小弯和胃窦,是胃壁溃烂形成的缺损。溃疡先从粘膜层开始,逐渐殃及粘膜下层、肌层,以至浆膜层。  经实验及临床证明,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尤其是胃酸,在溃疡形成中占主要地位。持续胃酸分泌过高,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酸分泌与壁细胞总数密切相关。而壁细胞数增多与遗传及体质因素或壁细胞长期遭受到兴奋刺激有关。壁细胞膜具有毒碱样(M)、胃泌素(G)、组胺(H)三种受体,相应的兴奋刺激是:  ①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产生的乙酰胆碱;  ②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  ③邻近的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这些刺激的增加,都是重要的致溃疡因素。  此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紊乱、胃泌素和胃液潴留、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破坏、胃粘膜细胞更新和修复能力的降低、胃粘膜血流的减少等均与溃疡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多数胃溃疡病患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症状主要特点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体症不明显。约10-15%患者平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为其首发症状。  ⑴慢性经过:除少数发病后就医较早的患者外,多数患者病程已长达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疾病缠绵难愈。  ⑵周期性:除约10-15%的患者第一次发作外不再复发,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病程中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反映了溃疡急性活动期、愈合期、瘢合期、瘢痕期的溃疡周期的反复过程。  ⑶节律性:溃疡病与胃酸刺激有关,临床疼痛与饮食之间具有典型规律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到2小时之间出现,持续1-2小时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餐后重复上述节律。  ⑷疼痛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下正中或偏左,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灼痛,除上腹痛外,尚有嗳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症状。此外,巨大溃疡疼痛常严重而顽固,范围较广泛,大出血及穿孔多见。
  影像学表现  1、龛影为溃疡病的直接症象。切线位,龛影凸出于胃内壁轮廓之处,呈乳头状或半圆形;正位,龛影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光滑整齐。  2、龛影周围粘膜纹:切线位,龛影与胃交界处显示1~2mm的透明细线影,见于龛影的上缘或下缘,或龛影的整个边缘。  3、“狭颈症”:切线位,龛影口部与胃腔交界处有约0.5~1mm一段狭于龛影的口径,称为“狭颈症”。  4、“项圈症”:在龛影口部有一边缘光滑细线状密度减低区,如颈部戴的项圈。  5、龛影周围的“日晕症”:正位,龛影周围有宽窄不一致的透亮带,边缘光滑。  6、以龛影为中心的粘膜皱襞纠集:呈放射状分布,其外围逐渐变细消失,为慢性溃疡的另一症象。  7、溃疡病的其他X线症象:  (1) 胃大弯侧指状切迹;  (2) 胃小弯侧缩短;  (3) 胃角切迹增宽;  (4) 幽门管狭窄性梗阻,胃内滞留液。  (二)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病理  十二指肠属于小肠的第一部分,胃所分泌的酸及消化酶侵蚀了十二指肠的表面,使十二指肠粘膜发生破溃,就造成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通常伴有疼痛,这是胃酸对破开的溃疡表面发生刺激作用所造成的。虽然十二指肠溃疡很,但由于这种溃疡的宽度通常不到15毫米,其并发症造成严重的或永久性伤害的危险性也就很小,有时如果不加治疗,溃疡也会自动消失。十二指肠溃疡不会引发癌症。  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其次是球后,十二指肠降部溃疡少见。每十个人中就会有一人随时都会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男性罹患此症的比女性多,而患者大多是年轻人或中年成人。大量吸烟的人及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特别容易罹患此病。
  临床表现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症状通常是在上腹部中央某一个小区域中发生反复性的剧痛,多表现为中上腹周期性、节律性的疼痛,伴有嗳酸、嗳气。疼痛多于餐后2-3小时发作,直至下次进餐或服制酸剂后完全缓解,也可以在睡前和午夜出现,称为“夜间痛”。有时候,后壁穿透性溃疡疼痛可放射到后背,这种像是“饥饿病”的典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会在餐后数小时发生,通常服用抗酸药片、喝一点牛奶或是吃一点食品就可以缓解。当溃疡有并发症时,可出现呕咖啡样物、黑便、梗阻、穿孔等相应临床表现。并发症  1、十二指肠溃疡会造成出血,持续性出即使是出血量很少,也能造成贫血。突如其来的严重出血会引发吐血,或是排出黑色焦油状的粪便。大量失血属于急病状况,需要立即作医疗处理。  2、溃疡区有可能形成顽固摇疤,使十二指肠的入口处造成梗阻。  3、在少数情况下(大约占十二指肠病例的1%或2%),溃疡会蚀穿十二指肠肠壁进入腹腔,这种十二指肠穿孔会造成腹膜炎,有时候还会随之发生休克及虚脱的现象。如果发生上述任何紧急状况,患者必须立刻住院接受治疗,必要时应加以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影像学表现  1、龛影:龛影为诊断十二指肠球溃疡的直接症象,多见于球部偏基底部。正位,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加压时周围有整齐的环状透亮带称“日晕症”。切线位,龛影为突出球内壁轮廓外的乳头状影。  2、“激惹症”;钡剂于球部不能停留,迅速排空,称为“激惹症”。  3、十二指肠球畸形;为十二指肠球溃疡常见的重要症象。表现为球一侧出现指状切迹,后者不恒定,随蠕动而变浅、消失,球外形呈山字形、花关瓣型及小球状等畸形。  4、假性憩室:其形态大小可改变,尚可见粘膜皱襞进入憩室内,而龛影形态不变。  5、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皱襞增粗、平坦或模糊,可呈放射状纠集到龛影边缘。  6、常伴胃窦炎。  7、球后溃疡:球后溃疡较常见,大小不一,多位于肠腔内侧,外侧壁常有痉挛收缩或疤痕形成,使管腔狭窄,多呈偏心性。凡十二指肠降段上部发现痉挛收缩,应考虑球后溃疡的可能。
  (三)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的不同  (1)季节性:胃溃疡无季节性发病倾向,而十二指肠溃疡有季节性发病倾向,好发于秋末冬初。  (2)疼痛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略偏右。  (3)疼痛规律:胃溃疡疼痛多于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在下次进餐前疼痛已消失,即所谓“餐后痛”。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于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故叫“空腹痛”,有的也可在夜间出现疼痛,又叫“夜间痛”。
  (四)胃癌的早期表现与胃溃疡的区别  防治胃癌也像其他癌症一样,关键在于“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据观察研究发现,从胃组织某部位的细胞开始发生癌变,到临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体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之为“癌前期”。这一时期是治疗效果最佳的阶段,因此,如能注意胃癌的早期表现,有利于早期治疗,可以防患于未然。  一般来说,早期胃癌的报警信号可归纳如下:  1、疼痛规律改变。腹部疼痛失去原来胃病发作的规律性,明显不同于往常。  2、疼痛加剧。胃痛发作时,以往进食或服药后可缓解,而近来虽进食或服药,仍无济于事,甚至加重。  3、体重减轻。以往胃痛发作,对食欲、体力、体重无多大影响,而现在却出现食欲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等。  1、 便血或呕血。出现持续性便血或9区血。  2、 其他。经毕罗氏E氏胃手术后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和胃出血症状等;  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胀闷、不适、乏力、消瘦等。  凡出现以上种种症兆,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作目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另外,若有下述胃镜及其病理改变和X线的检查结果的应引起重视。  (1) 中度或重视的不典型增生。  (2) 40岁以上的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3) 直径大于2厘米的胃溃疡,尤其是位于小弯部病程较长的溃疡。  (4) 腺瘤性、无酸性或直径超过2厘米,体积较大的胃息肉且伴有肠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  出现上述改变的,需要细心观察,定期复查,一发现有癌变的可能,宜及时施行手术。  二、慢性胃炎  病因病理慢性胃炎为一种常见于成人的消化道疾病。病因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机能障碍、营养不良、全身健康状况和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在显微镜下可见粘膜层水肿、充电、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这些变化轻微时,肉眼观察可以看不出来,达一定程度时,具体检查表现为粘膜层皱襞增粗、变高、迂曲。
  临床表现  一般常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餐后饱胀,上腹钝痛或不适。
  影像学表现  1、粘膜皱襞的宽度加宽,广泛增粗及迂曲。小弯侧粘膜皱襞排列走向失去与小弯侧平行之走向,呈迂曲交叉状,胃窦部小弯侧的轮廓呈齿状切迹,胃蠕动增强。  2、钡气双重造影检查可见胃小区扩大,直径超过3mm,形态呈多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确诊应以胃镜及组织学检查为准。
  颈椎病可引发慢性胃炎  近年来发现一些交感型的颈椎病人,多伴有消化道的症状,经胃电图、胃镜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胃液分析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反流。  经过临床观察研究,表明交感型颈椎病与慢性有炎有相交影响。病情加重与减轻,两者相辅相成,医学上称此为“颈胃综合症”。  颈胃综合症,兼有头晕、头痛、头部酸沉感,颈项易疲劳及僵硬感;眼胀痛发干、视物易疲劳;耳鸣,听力减退;易出汗症状及上腹部胀痛;还有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研究认为,颈椎骨质增图形刺激交感神经,引起颈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同时又反向地导致胃肠交感神经机能增高,胆汁反流的长期刺激而损害胃粘膜,构成颈胃综合症的发病机理。  颈胃综合症的治疗,主要在于防治胃质增生,改善植物神经营养,因为基中饮食交感神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具体治疗比如牵引疗法、推拿按摩、红外线局部照射、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疗法等。改善颈椎症状,慢性胃炎随之好转。
  三、十二指肠炎  病因病理  十二指肠炎为非特异性感染,多发生在球部。病理可分为表浅型、间质型及萎缩型。与胃炎相似,以表浅型居多,炎症限于粘膜层。
  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中上腹的疼痛,伴有嗳酸、嗳气。
  影像学表现  1、 轻者X线检查可无阳性改变。  2、 激惹现象:球部频繁激惹,球蠕动增强,充盈钡剂时,球外形毛糙,形态常常改变。  3、 无球变形和龛影存在。  4、 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皱襞增粗、紊乱,可呈网格状。  5、 十二指肠球炎的诊断有赖于内窥镜和活体组织检查。
  四、胃粘膜脱垂  胃粘膜脱垂指的是胃壁粘膜通过幽门脱垂至十二指肠的球部,这种病主要与胃窦部炎症有关,多见于30~66岁的男性病人。  胃粘膜脱垂时症状可轻可重,绝大多数人胃粘膜脱垂可以复位,这个特点称之为具备“可复性”。如果在短时间内胃粘膜脱垂可以复位,那么病人就没有什么症状,或者仅有轻度的腹胀,嗳气等,如果不能立即复位,则可能出现上腹隐痛,烧灼感。严惩的胃粘膜脱垂甚至会发生嵌顿,即幽门部肌肉收缩,脱垂的粘膜上不去下不来,发生幽门梗阻。
  临床表现  胃粘膜脱垂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脱垂粘膜的多少和程度的轻重。大约有1/3的病人不发生任何症状,只有经常脱垂或严重脱垂的病人,才会出现一些症状后体症。  (1)腹痛或胸骨下部痛。本症引起的腹痛无规律性,也无固定的部位,疼痛可以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偏右之处,也可出现在胸骨下部。上腹部疼痛一般都发生在饭后0.5~1小时。腹痛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有隐痛、胀痛、烧灼痛或呈绞窄性疼痛,并向后背部放射。还有一些病人,可在夜间出现剧烈的腹痛,致使患者彻夜难眠。  (2)恶心和呕吐。这是胃粘膜脱垂的常见症状。呕吐物多为食物,其中一部分病人在呕吐之后,会感到比较舒适,痛也会随之减轻。  (3)消化不良。较重的脱垂病人,常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和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这是食物滞留在幽门部引起的。病程长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甚至体重日渐减轻。  (4)上消化道出血。这可能与脱垂的粘膜发生糜烂或破溃有关。据报道,约有20%的胃粘膜脱垂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之前常有恶心、呕吐和腹痛。如出血量不大,病人大便虽然仍呈黄色,但粪便的潜隐血试验常呈阳性反应,如果出血量大,速度快,则可出现呕血和黑便。  (5)幽门梗阻。仅有少数胃粘膜脱垂患者有此症状。发作前,患者常有饱胀、上腹部疼痛,并伴有反复的恶心、呕吐,病人在转体或翻身时,自己会感到胃里有“咕咚、咕咚”的震水声。这是因为幽门口被脱垂的胃粘膜堵住,胃潞有胃液和宿食的缘故。  (6)体症。胃粘膜脱垂病人一般无特异性体症,只有严重的脱垂病人,有时可在幽门部有一个柔软的肿块。此外,有些病人在右侧卧位时,会加剧腹痛,而向左侧卧位时,则可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胃粘膜脱垂X线摄片即可做出诊断,胃镜检查意义不大。本病主要以内科治疗,使用镇静剂、阿托品和654-2等胆碱能受体阻滞剂。病人宜少吃多餐,左侧卧位可减轻症状。  但是,一旦出现幽门梗阴和大出血时,要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五、胃脘痛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病证。古代文献中常称“心痛”“心腹痛”“心口痛”“心下痛”等多指胃脘痛而言。现代医学中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均可参照胃脘痛辩证施治。  病因病理  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病邪犯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  (一)病邪犯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痛发;又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内生湿热,或食滞不化,可以发生热痛或食痛。  (二)肝胃不和。忧郁恼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而致胃脘疼痛。肝气郁结,里面可以化火。火邪又可伤阴,均可使疼痛加重,或病程式缠绵。  (三)脾胃虚寒。素体虚弱,劳倦过度,饥饱失常,久病不愈,均可损伤脾胃阳气,使中气虚寒而痛。均使气机不利,气滞而作痛;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濡润,致使脉络拘急而作痛。气滞日久不愈可致血脉凝涩,瘀血内结,则疼痛更为顽固难愈。
  各种常见胃病的治疗方法  一、 消化性溃疡病治疗  (一) 中医辨证  溃疡病的辩证应分清标本。一般来说新病多实证热证,久病多虚证寒证,更久则应有血瘀或虚实夹杂证。应根据疼痛的部位、蛋白质及饮食关系,结合其它见症辨别虚、实、热、气、血的不同。临床上溃疡病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胃阴不足、脾虚血辨别几种中医证候。治疗应从肝、从胃或肝胃同治。常用疏肝和胃法、健脾益气法、温中散寒法、滋阴养胃法及标本同治的原则,且常根据其它脏腑阴阳偏衰的不同,分别加用补肾、泄胃热、活血化瘀、补气化瘀药物治疗。以达最佳效果。中医辩证分型论治
  1、肝胃不和型  主证:胃脘部胀痛或隐痛,痛时窜至胸胁或后背,多有嗳气、泛酸、饮食减少,遇情志不舒时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  辩证:精神抑郁,情志不畅,肝木克伐脾土,导致肝气郁结,横逆脾胃故肋脘部胀痛或隐痛;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则痛时窜到胸胁或背部;胃气上逆则嗳气泛酸;脾胃纳化失司则饮食减少;舌脉之象为肝胃不和之症。  治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10克 枳壳9克 香附6克 川栋子9克 芍药10克 炙甘草6克  随证加减用药:疼痛甚者:加元胡10克,乌药10克。吐酸甚者:加乌贼骨15克,瓦楞子。腹胀甚者:加陈皮10克、广木香10克、砂仁9克。食滞嗳气者:加麦芽20克、神曲20克、莱菔子20克。恶心反胃者:加半夏10克、生姜9克、代赭石20克。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隐痛,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暖喜按喜热饮食,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或沉迟无力。  辩证:脾胃虚弱,故胃脘隐痛绵绵,疼痛以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寒者得温易散,虚者得按则舒,故喜暖喜按喜热饮食;脾主四肢,主运化,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或沉迟无力为脾胃虚寒之象。  治则: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20克 桂枝9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9克 干姜6克 木香6克 大枣3枚  随证加减用药:泛酸者:加煅瓦楞、煅牡蛎、海螵蛸。泛吐清水较多者:加半夏、陈皮、茯苓。痛发作时合良附丸(良姜、香附)。呕吐者:加吴茱萸等。中气下陷者:加升麻、柴胡、枳壳。吐血便血者:加地榆炭、乌贼骨、白芨、赤石脂、参三七粉。
  3、胃阴不足型  主证:胃脘隐痛或灼痛,或伴嘈杂、或饥而不欲食,似烦不眠、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无苔或则少津,脉细数。  辩证:胃阴不足,胃失濡养。故胃隐痛或灼痛;虚热内扰,故胃脘嘈杂;胃失津润则不欲饮食;阴虚内热则心烦不眠;津亏液少则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无苔或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则:养阴益胃。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麦科12克 玉竹15克 石斛9克 沙参9克 党参12克 粳米18克 甘草3克 大枣3枚若口干舌燥,胃脘嘈杂,胃酸缺乏者,加乌梅、山楂,以酸甘化阴;胃脘痛、胀较甚者酌加川朴花、佛手花、玫瑰花理气而不伤阴之品;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瓜萎仁以润肠通便。
   4、脾虚血瘀型  主证:胃脘刺痛,痛处固定,食后加重,拒按,或见呕血,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或涩。实证出血,来势急,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或弦细无力;虚证出血,来势较缓,面色芬白,舌暗淡,脉细弱。  辩证:胃脘痛日久不愈,久病多瘀,瘀血阻络,气血运动不畅,故胃脘痛较剧,刺痛,或呈刀割样疼痛。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疼痛尤甚;久病入络,络脉受损,故见呕血、便血;实证多与热证并存,热迫血行,故实证出血急;虚证多与寒证参见,故虚证出血缓。舌质暗紫,或有瘀班,脉涩,为瘀血阻络、血行不畅之症。  治则:化瘀通络,理气止痛。  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15克 檀香9克 砂仁6克 生薄黄9克 五灵脂12克(色) 元胡9克赤芍12克 白芍12克 当归9克 木香9克 甘草6克若呕血、便血,宜辩寒热而治之。呕血鲜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属气郁化火,火邪犯胃,迫血妄行,用泻心汤加味,以清火凉血止血;若大便色黑,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细无力者,属脾胃虚寒,脾不统血,当选用黄土汤加泡姜炭、地榆岩、乌贼骨以温阳健脾止血。若出血量大者,应中西医结合救治,必要时外科治疗。  结语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药胃脘痛范畴。主要由于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所致。病位在胃,但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肝气易犯胃克脾,脾胃可互相累及。临床上肝多实,脾多虚,胃多气滞血瘀。处方用药时要根据肝、脾、胃之病机特点灵活施治。肝气犯胃者,应掌握“治肝可以安胃”“忌刚用柔”的原则,做到疏肝不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脾胃虚寒者,温中健脾,应注意不宜过用久用辛香温燥之品。“酸甘化阴”法为治疗胃阴不足之大要,不可疏忽。无论是哪型胃脘痛之消化性溃疡,久之,皆可入络,形成瘀血阻络,故久病之溃疡病,化瘀通络,理气止痛不可忘记。  此外,还应重视饮食调摄,保持乐观,适当体育锻炼,或选用治疗消化性溃疡西药治疗。  验方:  3、 溃疡片(海螵蛸 元胡 枯矾 天仙子 白芨 乌药),每次8片,一日三次。  4、 乌贝散(乌贼散85%、浙贝母15%),共研为末,9―15克,一日三次。  5、 干姜9克、寇仁6克,水煎。  (二)溃疡病穿孔治疗  治疗原则:禁食、早期手术、抗休克、抗感染等。  (1)禁食:一经确认为溃疡病急性穿孔,即禁任何饮食,包括各种药品,目的是尽量减少胃内容物及胃办分泌。  (2)止痛:由于溃疡穿孔的疼痛剧烈难忍,有些患者可因疼痛而休克,故一旦明确诊断即可注杜冷丁等止痛针剂,解除患者痛  (3)胃肠减压:及早放置胃管,抽吸胃内容物,减轻胃肠压力,防止外溢腹腔继续污染。  (4)静脉输液:可根据患者呕吐轻重、尿量多少、体温变化、胃肠减压量及血压改变情况等,及时补充调整输液量和电解质,并加强营养等支持治疗。  (5)抗感染:多采用抗菌能力强且抗菌谱广的抗生素,如先锋霉素类、氨苄青霉素等。  (6)手术或非手术疗法: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其病情发展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治疗。  溃疡穿孔,以手术治疗为主,应在发病6~12小时内施行紧急手术治疗。手术时机非常重要,如穿孔时间超过24小时,虽予手术治疗,死亡率亦大增;即使幸存,也易引起腹腔内脓肿或广泛粘连。所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非常重要。手术应以方法简单、时间短、解决主要问题为原则,可结合患者病史长短、溃疡症状轻重、腹腔污染情况及有无其他并发症来决定是做单纯的修补或胃次全切除术。复杂的穿孔,如患者条件允许可争取做胃次全切除。  手术指症  (1) 年龄在45岁以上、溃疡病史5年以上者。  (2) 有出血史或再次穿孔者。  (3) 饱餐后发生的穿孔。  (4) 穿孔后就诊不及时的。  (5) 一般情况差,血压、脉搏不稳定或有休克及明显中毒症状的。  (6) 合并有出血或幽门梗阻者。  (7) 经非手术疗法效果不佳或病情更趋恶化者。
  (三)溃疡病大出血治疗治疗原则:积极进行内科保守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解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与抢救无关的检查,均应延缓进行。注意保暖,必要时可采取头低位,以增加脑的血液供应。有焦虑或烦躁不发时,可肌注镇静剂。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小便量及一般情况。出血较多的患者,每0.5~1小时测量血压一次,每4~6小时查红细胞、血色素。  (3)血压偏低或休克时应予吸氧。  (4)出血期间一般不宜禁食,因食物可抑制胃的饥饿收缩使血液凝固,其次可中和胃酸,供给营养。应给予少量多次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汤、肉汤等。如有恶心、呕吐可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即可恢复饮食。  (5)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输血的指症为:□收缩压低于12kPa(90毫米汞柱);□脉搏120次/分以上;□血色素7克以下;□有休克体症。出血量在300毫升以下时机体可自身代偿,一般不必输血和输液;出血量在300~600毫升时,通过输液可以纠正血压,可以不输血;出血量在600毫升以上要尽快补充血容量。符合以上输血指症,输血宜早不宜迟。输血题材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次输血300~400毫升,如血色素无回升,可再次输血。输血既可纠正休克,提高血色素,还有止血作用。  (6)及时应用止血疗法。止血措施除开输血外,还有应用止血药。常用的各种止血药如维生素K1、止血敏、止血芳酸等,也可用甲氰昧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洛赛克等抑酸针剂止血,口服凝血酶或注射凝血酶原复合物止血等,亦可口服云南白药等中药止血,还可采用冰盐水洗胃等措施。  (7)在治疗溃疡病大出血过程中,必须注意检查和处理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大出血后,血钾、血钠丢失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同时也容易引起酸中毒。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和纠正。  (8)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保护心、脑、肾重要脏器的功能。大出血后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若未及时纠正,可影响心、脑、肾功能,如长时间休克可出现无尿,甚至肾功能衰竭。此时应在积极补液的基础上静滴20%甘露醇100毫升,以达到每小时尿量不少于30毫升。  (9)积极治疗溃疡病,预防最主要。  (10)若内科保守治疗不能控制出血者,应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溃疡病大出血一般先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大约90%以上的患者经过合理的内科治疗可以达到止血目的。但仍有5%~10%患者经内科治疗未能达到止血,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溃疡病并发大出血的手术指症,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病史、溃疡和出血部位、临床表现以及其他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及时判断。
   手术指症  (1)出血量大。一次出血量在毫升以上,且仍出血不止者,或大出血,短期内出现休克,12小时内输血800~1000毫升后血压仍不稳者。  (2)有多次出血史,在保守治疗期间又发生出血者。  (3)大量呕血及持续黑便,日期发生休克者。  (4)年老患者出血不止,且伴有动脉硬化,管收缩不良,止血效果不理想者。  (5)合并幽门梗阻者。  (6)疑为动脉溃破出血者。  (7)胃镜检查发现溃疡基底有暴露血管者。  (8)可疑癌变出血者。  (四)溃疡病复发的预防  1、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不良的嗜好。  2、 做好饮食调节。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后,还应定时定量进餐,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不宜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酸性食物,避免使用对胃有损害的药物。  3、一定要坚持有规律的治疗。溃疡病是一种慢性病,应进行充分的、有规律的、长疗程的治疗,才能有效地降低复发,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溃疡病药物,充足剂量、不间断地进行一年以上服药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复发。  4、同时应积极治疗胃、十二指肠炎症,积极防治慢性肝炎、贫血等疾病。  5、此外,还必须进行药物预防,定期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药物,促进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的修复,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五)胃溃疡治疗  由于消化性溃疡治愈停药后复发率甚高,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自然病程可长达8~10年,药物维持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有三种下列方案供选择。  (1)正常维持治疗:适用于反复复发,症状持久不缓解,合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或伴有并发症者。维持方法:选用甲氰昧服400mg、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20mg,睡前一次服用;也可用硫糖铝1g,每日2次口服。正规长期维持闻法的理想时间尚难确定,多数主张至少维持1~2年,对于老年人、预期溃疡复发可产生严重后果者,可终身维持治疗。  (2)间歇全剂量治疗:在病人出现严重症状复发或内镜证明溃疡复发是,可给予一疗程全剂量治疗,据报道约有2/3以上病人可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易为多数病人所接受。  (3)按需治疗:本法系在症状复发时给予短程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停药。对有症状者,应用短程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而让溃疡自发愈合。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在症状消失后即自动停药。按需治疗时,虽然溃疡愈合较慢,但总的疗效与全程治疗并无明显差异。下列病例不适用于本法:60岁以上,有溃疡出血或穿孔史,每年复发2次以上,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六)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绝大部分球部溃疡患者经过Hz受体桔抗剂泰胃美(甲氰昧服)、雷尼替丁治疗6周后,均可愈合,但停药这后,约80%的病人会在一年内又复发。因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最重要的是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溃疡病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侵袭球部粘膜,前者攻击力超过后者防御力所致。现代溃疡病治疗的策略已着眼于减少胃酸分泌和提高粘膜抵御侵袭能力的两个方面。有关医学专家认为,对HP(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球部溃疡患者可用Hz受体桔抗剂合并抗菌药(如庆大霉素口服片、麦滋林―S颗粒、胶体铋剂);对HP阴性球部溃疡患者可用Hz受体阻滞剂合并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治疗。对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治疗4-6周。以上联合用药对降低球部溃疡的复发率大有裨益。溃疡愈合后,为预防复发可采用长程半量Hz受体桔抗剂每晚服用,需6个月―1年甚至更长些时间。这种日维持量疗法适用于慢性溃疡有出血史、经常复发(每年发作2次以上)的老年患者。对于近3年内经胃镜诊断为溃疡病,每年至少有一次急性发作的18―60岁球部溃疡患者,可采用短程治疗后再进行症状性自我疗法(简称SSC)。
  (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预防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绝大部分球部溃疡患者经过Hz受体桔抗剂泰胃美(甲氰昧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治疗6周后,均可愈合,但停药之后,约80%的病人会在一年内又复发。  近代认为,溃疡病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侵袭球部粘膜,前者攻击力超过后者防御力所致。现代溃疡病治疗的策略已着眼于减少胃酸分泌和提高粘膜抵御侵袭能力两个方面。有关医学专家认为,对HP(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球部溃疡患者可用Hz受体桔抗剂合并抗菌药(如庆大霉素口服片、麦滋林―S颗粒、胶体铋剂);对HP阴性球部溃疡患者可用Hz受体阻滞剂合并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治疗。对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治疗4~6周。以上联合用药对降低球部溃疡的复发率大有稗益。  溃疡愈合后,为预防复发可采用长程半量Hz受体桔抗剂每晚服用,需6个月~1年甚至更长些时间。这种日给持量疗法适用于慢性溃疡有出血史、经常复发(每年发作2次以上)的老年患者。对于近3年内经胃镜诊断为溃疡病,每年至少有一次急性发作的18~60刚球部溃疡患者,可采用短程治疗后再进行症状自我疗法(简称SSC)。
  二、胃脘痛治疗  胃脘痛的辩证,主要辨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几个方面。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1、 病邪阻滞  (1)主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  辩证: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舌苔白腻,脉昆属寒,胃痛暴作时,多见紧脉。  治法:散寒止痛  方药:轻症仅用局部热敷或服生姜没即可止痛。较重者可服良附丸,每次4.5~9克,每日2~3次,如不效,可用半夏厚朴汤。兼挟食滞者可加枳实、社曲、鸡内金等以消食导滞。  (2)、食滞胃脘  病因病理  多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胃纳化失常,中焦气机受阻所致。食浊内阻则脘腹胀满,纳呆,大便不畅或稀溏,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胃气不得下降则上逆故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吞酸。  临床表现  主证: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  辩证:饮食过多,停积于中,故见脘腹胀闷而痛,嗳腐吞酸;呕吐之后,积滞得去,脘痛得减。舌苔厚腻。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可用保和丸加砂仁、枳实、槟榔等,如不效,可用小承气汤加木香、香附等,如受寒停食,郁而化热,胃脘痛较剧,兼苔黄便秘,或见发热者,再加芒硝以下之。
  2、 肝气犯胃  主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畅,脉弦。  辩证: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作痛;胁为肝之分野,气病多游走,故其痛攻撑而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肝气犯胃,可见弦脉。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川芎等为疏肝解郁之主药,疼痛较重者,可加木午、延胡索以理气止痛;嗳气较多者,可加沉午、旋复花以顺气降逆。气郁日久,可以化火,出现痛势急迫有烧灼感,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黄芩汤合左金丸,酌加疏肝理气药。
  3、 脾胃虚寒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嗳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  辩证: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泛吐清水。脾阳虚而寒盛者,则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折,脉软弱或沉细,均为中虚有寒阳气不能输布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  方药:用黄芪建中汤加木香,炮姜、煅瓦楞等以温中止痛(桂枝可改用肉桂)。
   4、瘀血凝滞  主证:胃脘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紫黑,便血如墨,舌质紫暗,脉细涩。  辩证:疼痛日久难愈因血瘀为气滞和虚寒之进一步发展,病根更深,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久痛入络,脉络损伤,所以吐血、黑便。舌色紫黑,脉细涩,为血行不畅之症。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川芎、桃仁、五灵脂等化瘀止痛,与香附、延胡索、赤芍、甘草等同用,兼能理气和中,增强止痛作用;如血出不止,去校仁、川芎、红花加炒蒲黄、参三七、灶心土等止血药。如出血后面白神倦脉细弱者,可加党参、黄花芪、白术等以益气摄血。
  以上胃脘疼痛诸证,病邪阻滞者多为急性疼痛;肝气郁滞、脾胃虚弱者多为慢性疼痛。病邪阻滞、气滞火郁或脾胃虚寒,均可形成辨血内停。因此,上述诸证,往往不是单纯不变的,牙实并见、寒热错杂的并不少见,临证时必须灵活掌握。  三、胃火炽盛治疗  多因清志过急,化火或邪热犯胃,过食辛热之品而致。热邪郁胃,则胃脘灼痛。热郁气逆则吞酸嘈杂,火有消谷之力故消谷善饥。火逆循经上火故口臭,牙龈肿痛,舌红苔黄。热灼血络,迫血妄行则齿衄。热结阳明,消灼津液,故口干渴喜凉饮,大便秘结,脉数滑。  主证:胃脘灼痛,天酸嘈杂,消谷善饥或食入即吐,口臭齿衄或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生石膏,知母,栀子,黄芩,大黄,或加滋阴药如芦根,石斛,花粉等以防伤津。
  四、胃气虚寒治疗  主证:多与脾阳虚证合并出现。胃纳减退,脘腹空痛、冷痛,得食、得暖、得按痛减,嗳气发凉,泛吐清水或清冷涎沫,口淡无味,大便稀溏。四肢欠温,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  辩证: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或苦寒之剂消伐脾胃阳气,以致阳虚中寒,寒气凝滞故见脘腹冷痛、空痛,得食、得暖、得按痛减,舌润胖嫩,苔白,脉沉无力,大便稀溏,四肢欠温。寒饮不化而上逆故嗳气发凉,泛清水或清冷省沫。脾阳不振,运化失司,则口淡无味,食欲减退等。  治法:温胃益气  方药:黄芪建中沁加沽或附子理中汤加减。炮姜,吴茱萸,肉桂,良姜,丁香,党参,黄芪,大枣等。
  五、胃阴不足治疗  主证:唇舌干燥,或干呕呃逆,脘痞不畅,饥不欲良,便干溲短,舌光红少津,脉细数。  辩证:多因火热耗伤阴液所致,胃阴不足,津不上承,故唇干舌燥,光剥少津。阴虚生热扰于胃中,胃失津润,故脘痞不畅,饥不欲食,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津伤胃燥而及于肠故便干溲短。  治法:益胃生津,兼清胃热  方药:益胃汤,麦门冬汤化裁鲜石斛,鲜芦根,生地,西洋参,沙参,花粉,麦冬,元参,玉竹,梨汁,藕汁等。
§养生篇§
  一、总则  1、 按时进餐,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 选择易消化的食品,同时注意食物的营养价值。  3、 避免进食过泠过热的食物。  4、 避免进食刺激性强的食品及调味品。胃酸过多的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更须避免进食刺激胃液分泌的食品。
  二、胃溃疡病人的饮食误区  1、牛奶疗法。医学研究表明,胃溃疡病人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牛奶和啤酒一样,可以引起胃酸的大量分泌。牛奶刚进入胃时,能稀释胃酸的浓度,缓和胃酸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刺激,可使上腹不适得到暂时缓解,但过片刻后,牛奶所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又成了胃粘膜的刺激因素,从而产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有报告表明:饮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  2、少吃多餐。不少患者常少吃多餐凤进食来止痛。其实,这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食物进入胃内,虽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又会刺激胃酸分泌,因而少吃多餐会使溃疡面不断受到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所以溃疡病人平时饮食还是量定时为好。  3、只吃细软食物。研究表明,食物中纤维素不足也是引起溃疡病的原因之一,有人对溃疡病人随访,发现饮食富含纤维素的胃溃疡复发率为45%,饮食过分细软者,胃溃疡复发率为80%。同时细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间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分泌。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还有中和胃酸、提高胃粘膜屏障作用。所以胃溃疡病人只要病情稳定,可以食用普通饮食。  4、忌吃辛辣食物。事实上,辣椒会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并会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质对胃粘膜的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大蒜能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该菌是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可见,胃溃疡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适当食用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只是注意不要过量。至于饮茶、咖啡、盐,胃溃疡病人确实不宜多饮多食,它们会刺激胃酸分泌。
  三、溃疡病人的饮食疗法  1、新鲜猪肚一只冼净,加适量花生米及粳米,放入锅内加水同煮。煮熟后加盐调味,分几次服完。数日后可重复一次,疗程不限。  2、花生米浸泡30分钟后捣烂,加牛奶200毫升,煮开待凉,加蜂蜜30毫升,每晚睡前服用,常服不限。  3、蜂蜜100克,隔水蒸熟,每天2次饭前服,两个月为一疗程。饮食期间禁用酒精饮料及辛辣刺激食物。  4、鲜藕洗净,切去一端藕节,注入蜂蜜仍盖上,用牙签固定,蒸熟后饮汤吃藕。另取藕一节,切碎后加适量水,煎汤服用,对溃疡病出血者有效,但宜凉服。  5、新鲜卷心菜洗净捣烂绞汁,每天取汁200克左右,略加温,饭前饮2口,亦可加适量麦芽糖,每天2次,10天为一疗程。  6、新鲜马兰头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  1、 呕血停止前原则上禁食,其间可给予极少量茶水润喉或少量冷一水、冷大麦茶等。  2、 呕血停止后可进食稀粥汤、菜屑汤、菜类汤等流质,一日约5~6次。以后,逐渐改食薄粥、烂饭、藕粉糊等半流质或软食。  3、 呕血停止,黑粪消失两周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养生篇§
  养生厨房
  一、食品的选择  1、蛋白质食品: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有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因是机体所必须的营养,又有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故常选择优质而易消化的各种蛋白质食品。  鱼类:可将鱼煮、蒸或作做成鱼片、鱼丸后食用。少吃高脂肪的鳝、刀鱼、鲸鱼、贝类、乌贼、鱿鱼。  肉类:可将新鲜鸡肉、猪肉、小牛肉加工煮烂后进食,脂肪尽量少食,最好不要吃香肠、火腿和方腿等肉类加工品。  蛋类:以半熟的鸡蛋为宜。水荷包蛋、蒸蛋、蛋汤均可,油炸的蛋类则不易消化。  奶制品:可牛奶、乳酪、脱脂牛奶。  豆制品:豆腐、豆腐干、烤夫、百叶等均可。  2、糖类食品: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不刺激胃液分泌,进食量原则上可不受限制。  米饭:宜食软饭,多咀嚼。  面食:烘与不烘的新鲜面包均可食用,面条、卷面、细面条、通心粉等也可食用。但是,快餐面不宜多食。  芋类:选择纤维少的食用,纤维多的削皮要厚。  3、脂肪类食品:有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但为了使机体获得足够的热量,可适量摄取。通常选择乳化的黄油、蛋黄酱、乳酪等,但不宜过量进食。油炸食品、腊肉则不宜食用。  4、蔬菜与水果:可选用蔬菜叶尖嫩叶部分,通常不宜生吃,但去皮番茄、萝卜丝可以生吃。藕、芹菜、竹笋之类不宜进食。胃酸过多的胃炎或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宜少吃蜜橘、柠檬等酸味水果,可吃些桔汁、罐头水果或苹果泥等。  5、调味品与饮料:过减或过甜的食物,调味品如酸、辣等在菜肴中放得过多均可促使胃液的分泌,都不宜多食。此外,咖啡、浓茶、含酒精饮料和碳酸饮料,同样对胃有刺激作用,也以适量为宜。相反,对胃酸分泌少的胃炎病人,可适量多进食一些上述饮料和调味品。
   二、胃溃疡辅助食品  1、蜂蜜。味道好,含有葡萄糖、果糖、有机酸、酵母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能对胃粘膜的溃疡面起到保护作用。  2、莲藕。富含淀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溃疡的愈合,还有解酒的功能。  3、鸡蛋。蛋黄含有大量卵磷脂和脑磷脂,对胃粘膜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所以多吃鸡蛋羹有好处。  4、大枣。大枣有补脾益胃的功能,常吃大枣或用大枣、糯米做成的粥,对胃溃疡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三、保健食谱  (一)胃溃疡的菜谱  [菜名]:清蒸蜜藕  [用料]:鲜藕一节,蜂蜜适量  [制法]:将鲜藕洗净,切下一端藕节,倒进蜂蜜再把切下来的藕节盖上,用牙签固定好,装到盆里,向电饭锅里加一些水,立个支架,把盆放在支架上,盖上盖子,按下电源,开始蒸。清蒸蜜藕出锅后,凉一会儿,喝汤、吃藕。  [功用]:保护溃疡面,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愈合。  (三)“小胃综合症”粥疗食谱  小胃综合症的实质是因为残胃太小,不能完成正常胃的储纳、研磨、分解和消化食物的功能,而造成慢性营养障碍。治疗小胃综合症,重点放在养胃、补血、消导上。介绍几种粥疗,对小胃综合症有独特的疗效。  1、益气粥。薏米仁50克,糯米100克,红枣7枚,莲子20克,冰糖20克,加水100克煮成粥,与补血粥同食或交替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之功效。  
§保健篇§
  肠胃疾病的保健  一、胃痛自我推拿法  1、揉内关: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此法可健胃行气,解控止痛。  2、点按足三里: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划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本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二、脾胃的保养  脾胃病的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积于中,使脾胃之阳不振;其次是郁怒优思,肝气失调,横逆犯胃乘脾。要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因此平时应注意保养脾胃。  (1)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道德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2)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素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3)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4)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万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还可在晚间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约40~100遍,可以助脾运气,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三、胃溃疡患者的自我保健  胃溃疡是多发病、慢性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因而要治愈胃溃疡,需要一个较为艰难持久的历程。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外,还应做好自我保健。  1、坚持长期服药。由于胃溃疡是慢性病,且易复发,要使其完全愈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切不可症状稍有好转,便骤然停药,也不可朝三暮四,服用某种药物刚过几天,见病状未改善,又换另一种药。一般来说,一个疗程要服药4~6周,疼痛缓解一还得巩固治疗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2、避免精神紧张。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对胃溃疡影响很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过分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便得丘脑下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丧失,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溃疡的愈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溃疡的关键。  3、 讲究生活规律,注意气候变化。胃溃疡病人生活要有一定规律,不可过分疲劳,劳累过度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还会妨碍溃疡的愈合。溃疡病人一定要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溃疡病发作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溃疡病人必须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节气冷暖,及时添减衣被。  4、注意饮食卫生。不注意饮食卫生、偏食、挑食、饥饱失度或过量进食冷饮冷食,或嗜好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均可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中,细嚼慢咽,是促进溃疡愈合的良好习惯。  5、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强的松、消炎痛等,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胃溃疡的病情,应尽量避免使用,如果因疾病需要非得要服用,可向医生说明,改用他药,或遵医嘱,配合些其他辅助药物,或放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的不良反应。  6、消除细菌感染病因。以往认为胃溃疡与胃液消化作用有关,与神经内分泌机能失调有关,因而传统疗法是:制酸、解痛、止痛。近年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有些胃溃疡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是幽门螺杆菌,这类病人必须采用抗菌素生素治疗。
?文章评论:
&&&&&&&&网名:
*有佛教方面的问题,请登录提问,并及时关注问题的解答情况,。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以上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情龛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