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奥泄汀有依巴斯汀片的副作用用吗

中药西药 谁的毒副作用小?
药物学方面在评价某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时,对胃、肝、肾等内脏的安全性总是特别重视。
  很多人都以为“无毒”。而据媒体报道,四川省叙永县一个青年农民因关节痛,服了游医给予的4粒马钱子(共6克重),几个小时后死亡。马钱子是毒性很大的一种中药,这个青年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造成了一起人间悲剧。
  再以六神丸来说,它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中成药,而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该药含有蟾酥素及雄黄等有毒的成分,孩子身上长了几粒痱子或是有眼屎,有的家长就动辄让孩子服用此药,婴幼儿因超量服用六神丸而中毒的事例并不罕闻,也不乏中毒致死的个例。前些时候,媒体报道有人服用了“极普通”的板蓝根而引起过敏的事例,这对于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的人来说,可谓是敲起了警钟。
  “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成为难以改变的习惯思维。像急性肾盂肾炎,是孕妇在妊娠后期的常见病,一旦得病,体温很高,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控制感染,可是患者对于看西医还是看犹豫不决:西药“作用快,会影响胎儿”;中药“作用慢,但很安全”。由于举棋不定而延误了治疗,结果造成了早产的事例时有所闻。
  除了上面提到的马钱子、六神丸以外,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还相当多,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各种中草药作了详尽的介绍,他“遍尝百草”,根据经验把几种药物按毒性大小而笼统地分别注明为“大毒”、“小毒”、“有毒”,这类药物不下数十种,中医师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都十分谨慎。现代药学家掌握了生物化学等先进检测方法,发现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比《本草纲目》中所列出的要多得多。
  药物学方面在评价某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时,对胃、肝、肾等内脏的安全性总是特别重视。病人对胃的副作用容易自我察觉,而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则根本不了解,必须由科研机构通过实验才能做出结论。例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对肾脏都是有毒性的,而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却往往无不良的感觉。患者在服中药汤剂时,排出的尿液常有“药味”,原因是中药并不像西药那样经过提纯,汤药中既有治病的成分,还同时含有许多与治病无关的物质,这些物质一般都通过肝细胞转化(过去叫解毒),后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这就增加了肝脏、肾脏的负担。
  临床上使用的几种很平常的中成药,虽“没有毒性”,如超量服用,也会发生不良后果。例如咳嗽糖浆,有的其中含有麻黄、桔梗成分,麻黄含麻黄素,剂量过大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桔梗在剂量过大时会导致呕吐。
  急毒性肝炎患者所服的中成药大多属于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性味苦寒,对胃粘膜有轻、中度的刺激作用,长期或过量服用会引起恶心,使胃口更差,加重病情。
  “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说法从何而来,无从探究。据笔者之见,这一美丽动听而又误人不浅的说法的形成,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中药毒副作用缺乏全面的、科学的研究,即使在许多中成药的说明书上,有关毒副作用的内容,往往是一片空白;且民间以讹传讹,形成了一大误区。
  作为对比,顺便说说西药。
  很多人都知道西药有毒副作用,西药的毒副作用确实不容忽视。若干年前,对一些常用的西药的副作用,在药物说明书上也讲得很少,现在已大大改进。以抗菌药氟哌酸为例,此药的抗菌作用很强,早年在投入临床使用以前,由于在前期的动物实验阶段发现可引起幼犬和胎鼠的软骨损害,故在投产后,在说明书上按例写明“孕妇及儿童不宜使用”。以后,另据动物实验发现,实验动物的胚胎并无异常,分析其原因是早年以氟哌酸做动物实验时采用了“超剂量”之故。从临床实践来看,据国内的临床资料,好几家医院接受氟哌酸治疗的菌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以后经长期随访(少数病例随访达4年半),身高正常,所有病例都拍摄了膝、髋及腕关节X线片,均无异常,也没有骨损害的根据。可是,现在使用的氟哌酸、环丙氟哌酸、氟嗪酸等这类药物的说明书上还是注明了“孕妇和儿童不宜”。由此可知,西药说自己的短处决不含糊。特别是近年来,中外药厂推出的各种新产品,更是尽量“把丑话说在前头”,对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介绍得非常详尽。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胶态铋“得诺”为例,虽然国外文献上仅报道过2例由于超量服用胶态铋化合物引起了“可逆性肾功能衰竭”,但在药物说明书上还是按照国际惯例写上了“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以致有的病人看了得诺、吗丁啉、络活喜、洛汀新等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的说明书后吓得不敢服用。又如康泰克,由于它含的PPA在少数患者中出现过问题,干脆就停产了。这样做,既让病人有了知情权,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病人。相形之下,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实在太落后了。现在,某些传播媒介在宣传某一种跟中药有关的保健品时,常特意强调“是天然制剂”(天然植物也有不少对人有毒)、“是纯中药制剂”,这种口吻实际上为“中药没有副作用”起子推波助澜的错误引导作用。科学在不断进步,到了21世纪的今天,必须对“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说法给予纠正。
  那么,中药和西药究竟谁的毒副作用大呢?―这可不能一概而论,“是药三分毒”,这句颇有哲理的话对每一个人都有启示作用。无论是西药或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得了小毛小病,最好不用药;如用药,必须有严格的指征;且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也不能随意改变用药剂量。
(责任编辑:叶惠玲)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关键字: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儿童常用药 >>             
老年常用药 >>         
妇科常用药 >>         
男科常用药 >>             
时尚健康推荐
保健热文推荐正天丸一次吃多少 有没有副作用
温馨提示: 正天丸是首创于1985年的中成药复合组方,选取中医治疗头痛四大古方(川芎茶调散、麻黄附子细辛汤、桃红四物汤、四藤消震饮)中的15味中草药组成,可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那么,正天丸一次吃多少?有没有副作用?
  是首创于1985年的中成药复合组方,选取中医治疗头痛四大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桃红四物汤、四藤消震饮)中的15味中草药组成,可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那么,正天丸一次吃多少?有没有副作用?
  患者需在饭后服用正天丸,一次1袋(6克),一日2-3次,15天为一个疗程。临床使用表明,对于头痛反复发作者,在服用完两个疗程正天丸后,建议停药15天,再用1-2个疗程。而对于个别重度头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头痛反复现象,此类头痛患者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服用正天丸,可增多每天服用次数(如每天服用4次)。此外,临床使用还表明,按疗程服用正天丸,除能保证产品疗效外,其中含有的多味中药成分对人体具有调理作用。
  正天丸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 对颈动脉血管有明显的松驰作用; 能显著降低血管阻力,增强脑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正天丸可以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
  临床研究证实,不同于西药止痛药,长期服用正天丸,不会损伤人体的胃肠、肝肾,无药物依赖性,停药后不会出现药物戒断性反跳等副作用。头痛患者应根据自己头痛的发病年限、发病频率以及疼痛程度,结合用药效果,服用足够多的疗程,让自己彻底摆脱头痛反复发作的困扰。
  正天丸的主要副作用是:个别病例服药后可能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偶见口干、口苦、腹痛及腹泻等。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关注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健康资讯
读者关注的疾病
神经系统用药
神经系统关注较高商品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巴斯汀片的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