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未来有发展前景行业景

中药的发展前景?_百度知道
中药的发展前景?
现在中药在药店几乎买不到真的药物,导致人们吃完药之后没有效果,导致中医的地位下降,我想知道中药在以后的发展前景…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又是我国医药经济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是提升中药产业的重要途径。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各种变化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给中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世界医药市场,就成了中国中药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司。该司产业处处长顾大伟博士就我国中药产业的行业前景、现状、发展思路和近期主要工作目标作了详细的阐述。 医药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热点,作为医药行业的分支,中药行业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顾大伟认为,中药行业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全世界公认的国际化产业,在国际最新标准划分的28种产业中,医药品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类产品之一。预计未来10年里,全球药品销售额每年将增长7%左右,到明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406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6800亿—72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植物药市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势头,在现有每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基础上,正以平均1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另据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植物药将快速增长至1000亿美元,达到国际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6—1/4。 随着全球范围“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和对化学药品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国际市场对中药的欢迎度在逐渐增强。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药正在走俏,这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低,仅为美国的1/40,药品消费的空间是巨大的。 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中药在我国使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积累,拥有系统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具有风险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显著优势,是参与药品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和解决12亿多人口用药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制药业,特别是中成药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99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到384.56亿元。目前,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和市场龙头品种,由于现代中药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国家强大的产业政策导向,中药产业已成为投资者选择的热门行业。中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国外天然药物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而有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并不理想。在中药行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激烈的竞争会随之而来,国外企业将抢滩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国外企业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际植物药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中药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和效益却在下滑,1996年—1998年连续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场份额不足5%,而日韩两国却占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他们在无传统经验和理论的情况下,依靠现代科技理论取得了产业化成功之路,并大举向我国市场推进。 2、国外企业竞相低价收购我国中药材资源的情况愈演愈烈,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国外企业凭借其资本、技术、产品优势,设置高门槛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屏障。 3、生物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等,都对我国中药产业构成了全方位威胁。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积极意义上讲,机遇带来有利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挑战则是激励发展的内在功力。 我国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蓄势待发,中药行业正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在谈到中国中药产业的现状时,顾大伟说,改革开放20年,我国中药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有需求、实施高技术改造的中药骨干企业;已有了一批可以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为中药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一批可应用的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中药产业化的科技支撑条件,拥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资投资环境。总之,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毫不客气地讲,我国中药产业正萌动着蓄势待发的巨大能量,蕴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 我们不能否认,我国中药产业家底较薄弱,相对落后,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重复产品多,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现象和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主要问题是产业过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几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先进适用的制备工艺、高新技术和装备,急需推广应用。当今医药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正朝着制造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因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质量的稳定性。然而,作为需高度保证产品质量的中药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及其装备却严重滞后,与国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药提取,精制工艺的科学性、先进性、严谨性距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工艺条件客观化控制程度不高,制造技术及装备缺乏集成化,仍有相当一批中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急需解决。因此,要积极地依靠官、产、学、研、金结合,研究或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实施对中药制药过程中各项单元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组合应用,及其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连续采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控制。这是中药产业走向高技术产业化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能将上述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优化,并开发出高质量的控制成套装置和技术平台,按日前1/3的中药企业需要改造的话,仅此一项就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二是我国可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的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急需发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药特点,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急需建立,中药产业化创新体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能得到解决,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必将大大提高。 在扶持壮大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国家计委有着明确的发展思路,也采取了不少举措来支持中药发展 顾大伟介绍说,计委在扶持壮大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方面的整体发展思路是:以疗效优势突出、市场需求量大的现代中药高技术产品为龙头,以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为主体,组织产、学、研、金相结合的队伍,依靠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在政府的扶持指导下,通过实施对中药产业全过程关键环节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全面提高中药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形成中药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快速提高中药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使中药产业发展成为以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基础、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现代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计委决定采用“专项扶持”的形式贯彻这一战略。通过现代中药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我国中药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开辟新的产业领域,通过强化现代中药产业的基础支撑条件,为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培养一批单品上规模的中药企业,如在抗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哈药慈航等制药企业。特别是加速高技术中药产业化发展,示范应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制剂及生产过程系统控制技术,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骨干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上全面实现技术提升,建立对全行业进行技术辐射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基地,促进“大企业、大品种、大市场”战略的实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品的产业化,使我国中药在中国加入WTO后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扶持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药产业(主要指中药种植农业和中药工业)规模到2005年达到年产值800亿—10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中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100—120亿元,占中药工业产值的10%以上,年均递增20%;年实现利税150亿元,年均递增10%,其中利润50亿元,年均递增10%;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占中药工业总值的比重达30%,技术进步对中药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药工业重点依托企业50个,产值占全行业70%,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品200个,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的30个,超1亿元以上的100个,约占中药产品产值的30%,使中药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医药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医药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药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倪文昊&&&&转贴自:中国医药指南&&&&点击数:629
&& 【对话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受全球化的影响,随着传统医学的广泛传播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医药实行了立法管理,纷纷制定、颁布了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以规范中医药管理,保护促进传统医学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中药事业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特别是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提出议案、提案,呼吁制定传统医药法。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有关领导也对传统医药立法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给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崇其研究员,请他详谈我国有关中医药立法方面的情况。
&&& 【面对面】&&& 记者:吴会长,您好!近半个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祖国传统医药的繁荣发展,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寄予了很大希望。据了解,我国中医药曾经也险被废止,中医药的发展历经了种种曲折,为此,中医界提出了中医药立法问题,请问中医药立法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您能具体谈谈以上的这些情况吗?
&&& 吴崇其:了解研究废止中医药的历史,应该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 当时,在进行反侵略救国图存民主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着反封建、反传统、弘扬科学民主自由、反对封建迷信这样一个启蒙运动。人们在接纳现代文化的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给废止了。另外,还把“跳大神”、“巫医”等迷信色彩的东西和真正的中医药混为一谈,使中医药经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尽管如此,中医药并没有被消灭,依然亭亭玉立。因为,西医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各地都建立了西医医院和医学院校,德日系、英美系等流派相继在中国占领一席之地。由于新文化的原因,传统医学措手不及地遭到了一些打击。但就全国而言,中医药只是受了一点“霜”。
&&& 解放后,在1949年9月,军委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和1950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都反映了有一股明显扼杀中医药之风。当时主管卫生的主要领导对中医药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消灭”的方针,因此,作为卫生部门歧视和排斥中医的思想很长时间得不到扭转。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毛泽东主席1949年对卫生部领导当面指出团结中医的政策,日,在批转军委卫生部的报告中,严肃指出:“我怀疑卫生部的领导工作可能和军委卫生部的领导工作同样是一塌糊涂,既看不见政治领导,也看不见认真的业务和技术领导”。在1954年8月卫生部召开高等医学教育会议中,中央强调指出,团结中西医,是党的既定方针。毛泽东主席当面指示,必须认真做好团结中医工作。
&&&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爱护下,中医药获得了生机,只可惜,刚刚有所好转,又遇上了文革,中医药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此,20世纪80年代初,是衡阳会议之后,为中医药的生存,提出了“中医要立法”,有人引用毛主席的话,“唱戏的都解放了,中医为什么不能解放”。还有人提出“关键是中医在野,西医在朝”的问题没有解决,实际是中医药地位问题。具体反映了以下事情。首先,要求落实政策。某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几位老中医曾写信给全国人大,反映在技术职称晋升时,中医受歧视,省科委批准卫生系统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职称共15人,只有3名中医,其余均为西医,他们着急的是年事已高,最年轻的有60岁,年龄高的为80余岁,要求落实政策。有的还反映中医发展不快,处于停滞状态,有些还倒退了,学术倒退、队伍减少、素质下降、机构破烂,具体表现为:第一,待遇不平等;第二,等级不平等;第三,人员安排不平等,一所名为中医医院,有人员225人,其中中医药人员只占8.1%;第四,人员待遇不平等,职称晋升不平等,住房不平等;第五,地位不平等,某省1984年卫生经费1.3亿多万元,用于中医事业只有340万元,占总数的2.58%;第六, 中医医疗机构成了安排亲信的场所,开饭馆的、唱戏的、开店的行行都能进诊所,惟独中医院校毕业生进不去。
&&& 在1984年、1985年,中医界开始考虑的中医药立法问题,当时是胡熙明主持这项工作,我在全国人大法工委工作,前后写了六稿,最后没有成功,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中医没有诊断标准;第二,中医没有死亡标准,最后使中医立法付诸东流,现在出台了《中医药管理条例》,我认为,如何从法律层面上和体制上更有效地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加强传统医药的管理,拓展传统医药的科学发展,是传统医药立法的基本框架定位,而一定不是单纯从行业本身的局限、部门利益去思考中医药的立法。因此,不能简单地在《中医药条例》基础上上升为法律,而要为繁荣祖国传统医药,促进发展祖国传统医药的前提下,体现中医药法自身的特色。所以,无论管理体制、办医模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中药的研究、生产、管理及知识产权保护,都应当是中医药立法的重点。当然,也要处理好与其它法律的关系,避免矛盾和冲突。20多年来,我一直和中医药行业有所接触,我给它归纳了两句话,叫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医药植根于中华民族,任何力量要想消灭中医药,废止中医药,恐怕都办不到,最后只能被子孙后代辱骂。
&&& 记者:在党和国家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中医药事业的领导,虽然遇有种种困难,而中医药事业仍有所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医药发展获得空前的大好局面,可谓是历史的转折。请您谈谈这一转折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 吴崇其:好的!从全国来综观这一历史性转折尤为明显:自衡阳会议之后,中医院相继恢复,某省由原有16所中医院发展到65所,病床由847张发展到5742张,增加了3至6倍,到1987年基本上达到了每个市、州、县都有一所中医院的目标。
&&& 以首都为例:北京在1985年前整理出版了中医经验专著19本,以老中医经验为主的集体创作2本,共计430万字。获有市级成果奖9项,卫生部奖1项,有24位老中医对41个病种经验的软件如《关幼波教授对于肝炎的辨证施治电子计算机程序》获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刘奉五妇科经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三代世医“小儿王”(鹏飞)对于咳喘、泄泻、高烧等病证疗效卓著,他对验方银黛合剂进行临床研究,先后共计观察了623例小儿肺炎,平均治愈率为96.98%,曾两次与抗菌素无选择分组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尤其发现对喘憋症状的改善优于抗菌素(P&0.001),治疗小儿肺脓疡,也取得了单纯西药的效果,使总病死率由6.5%下降到1.55%,单纯中药组100例无死亡。最后定型为“脓疡散”,又观察了46例,仍获良效,具有抗炎症、祛痰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有“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针刺治疗甲亢”、“经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20世纪80年代中,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邓铁涛教授,以家传验方制成止痛散,治疗痛证100例,止痛有效率88%。
&&&& 天津南开医院吴咸中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领导中西结合研究的巴黄片、化瘀片、清解片治疗急性阑尾炎获1984年卫生部甲级成果奖。
&&& 上海自1979年至1985年,5年多时间,获得国家科委卫生部、市政府重大科研成果奖励项目63个,获中医、中西医结合成果奖励62个;1984年列入国家科委、卫生部、市政府重点科研项目15个,年底报送卫生部中医药科研成果18个;1985年申请卫生部基金投标项目43个,1982年至1984年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和杂志发表的论文600余篇。中医药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新阶段。
&&& 记者:自从两会代表的多方提案呼吁保护中医药,要求要为中医药立法以来,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中医立法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 吴崇其: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中医药立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发展传统医药”,吴仪副总理在2004年全国中医药会议上指出:“要切实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在中药、民族药的新药审批中,要制订区别于审批西药的标准”。今年1月,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明确表示,中医药应该立法,国务院法制办全力支持。卫生部高强部长强调:“要加强中医药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今年4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立法工作办公室设立,正式开展工作。办公室相继邀请了法律界、中医药界等专家及中医药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座谈,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沟通了立法工作渠道。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表示“我们应该启动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年底前争取拿出稿子”。后经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初步提出了《传统医药法》立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拟通过立法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设想等。
&&& 记者:中医中药立法必须从问题入手,主要急需解决哪些问题和最重要的问题?
&&& 吴崇其:我想,首先应当认清形势。据了解,在国外,韩国、泰国颁布了有关传统医药和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就连一直抵制中医药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都颁布了有关中医药、针灸的地方法规。因此,加快完善我国中医药立法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 中医药立法不能单纯是中医药管理局的事情,应当由有关部门把这个问题争取列入国家立法计划,还要组织相应的班子,就当前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中医法究竟要调整哪些法律关系,规范哪些行为,解决哪些需要用法的手段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 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可以归纳为两大问题:一是关于中医药的方针和政策法律制度化,解决有法不依的问题;二是解决管理方面体现自身行业特点不够的问题,如医院制剂、新药审批、管理体制、民族医药、医生从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医疗服务模式、中西医结合、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 法律在制定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问题,在立法中要建立中医药的执法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明确监督主体,分清监管职责。一部新法律的制定,必须做好与已有法律的衔接,在现有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填补空白、理顺交叉、解决矛盾和健全体系,特别是要创新机制、体现特色。
&&& 中医药立法要站在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利益高度,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代表国家确立发展传统医药的基本制度,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为建立和谐社会立法。中医药立法是一种国家制度的建立,既要体现其是国家的一部专门法,又要体现为我国中医药的一部基本法,立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保护和发展好传统医药的历史性根本问题,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中医药方针和政策固定下来,予以制度化和法律化,设计一系列体现中医药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
&&& 记者:诸多专家呼吁须重新审视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地位,在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保护中医药的知识产权,认真研究中医药的规律。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政策法规的制定。新的政策出台实施,将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请您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 吴崇其:近几十年来,无论是今天的西医也罢,中医也罢,很多问题都出在我们医务界自身,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的第一部宪法,直到今天的新宪法,虽然做了多次修改,但在我们的宪法里,都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我国传统医学”。我们发展传统医学是由宪法保障的,是我们没有充分运用宪法来保护中医药发展的权益。《中医药管理条例》的实施,站在中国卫生法学会、民间社团的角度来讲,必须拥护国务院颁布的这一“条例”。但严格来讲,它还没有完全体现宪法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个《条例》里面,一些具体问题没有显示一个保障中医药发展的执法主体。谁是《中医药条例》的主体,是中医药的管理机构以及从事中医药的医务人员。早在1984年,在安徽开会的时候,我就介入了这项工作。当时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董建华院士为代表,聚集全国五六十位专家、教授,都是中医药界的精英,很可惜,一直没有成功。今天出了这样一个《条例》,中医药发展依然没有得到保障。在《条例》的第六条,规定了中医药的教育由卫生行政部门管,重要的教育机构由教育部门管,把中医药的管理体系都肢解了。再看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又有几个独立的中医药管理机构。
&&& 我们自然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自然科学离不开社会科学,如果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成两张皮的话,要想在自然科学里发展是不可能的。回顾我们中医药的祖师爷,不少都为中医中药捐躯,但他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我们有博大精深的医和药,毒蛇咬也罢,蚊子叮也罢,很多疾病西医解决不了,中医药就能解决。药其实是医的延续,并不是药的本身。所以,我认为中医药立法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中医药机制也应该有个说法。中医学就业前景如何
中医学就业前景如何
中医学就业前景如何
中药学专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西药疗效迅速,但化学制剂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药却无毒无副作用,这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药。目前除了日本、朝鲜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加强中药研究外,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使用中药。我国近年加强了对中药研究的投入,一些中药饮片和成药的生产实现了工业化。中成药的产生克服了中药服用麻烦的缺点,又保留了中药的优良特性。在21世纪,中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大批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因而本专业就业选择更有余地,除了在各级医院担任中医师工作,在有关学校及中医临床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可以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科研、制剂、产品开发和销售工作。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据了解,中药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普遍不好,他们的就业也日趋理性和务实”。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工作处余永久处长说,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基本吻合。学生更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能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的工作。中医学就业前景如何相关文章:1.2.3.4.5.6.7.8.9.10.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网都在用,yjbys.com
值得加入的圈子您现在的位置&& &&
>> >> 正文
最受文科生青睐的中医学专业院校推荐及就业前景
来源:新浪教育 作者:
  中医学
  青睐指数:★★★★☆
  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就业前景
  之所以把该专业也列入文科生青睐的十大专业,是因为西医类专业基本上不招文科生,而文科考生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对医学很感兴趣,希望将来能穿上白大褂,当一名白衣天使。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麻沸散"到针灸,中医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无数个世界第一。
  早年的中医都是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下来的,好多都是中医世家。真正以学校教育方式传授则是在解放后才开始,开办学校都是中专性质。直到1962年,我国才有了中医学第一批本科生毕业。至今,"中医学院"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每年本科毕业生达上万人。近两年发展更快,你稍不留神,"中医学院"就已经更名为"中医药大学"了。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政府在医疗界制定的基本方针。中医药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对中医学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尤其是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中医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但是,与西医类医学专业相比,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大中城市的医院即使需要中医人才,也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富有经验的老中医。所以,该专业毕业生应该把就业的目光投向偏远的中小城市甚至县城或乡村。
  另外,有一部分中医学生选择了服务行业如足疗、按摩等作为谋生手段。
  "墙内开花墙外香"。与国内相比,中医在国外(如东南亚)却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因此,出国就业也是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出路。
  中医本科毕业就业不太容易,考研深造还是比较容易的,由于招生学校和招生计划较多,专业试题难度不大,统考科目大部分学校只要达到国家线就可以进入复试。等你研究生毕业之后再就业就容易多了,医院毕竟还是一个重学历的单位。
  就业目标
  医生:到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以及中医教育机构等从事医疗工作;其他:到药厂或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的研制、开发或药物的销售工作。
  院校推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重点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一般高校:天津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宁夏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武汉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成都体育学院。
  吕老师提示
  1.中医学专业一般文理生兼招,对古文感兴趣的考生适宜报考。
  2.中医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并不高。不过入学后会开设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生理病理、生物化学等,文科生学没问题,只是吃力不吃力的问题。
  本文摘自吕迎春老师博客。
【评论】【】【】
24小时热点
高考实用手册
·运势播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的发展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