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轻度的轻度神经衰弱弱,请问有什么治疗方法没(药物除外)

第 91 节 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疾病的特征主要有偏执、敏感多疑和非真实思维。但精神分裂 症是一种更为常见和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与现实脱离联系,社会功能普遍下降;而妄 想性疾病较少见,常常只有部分社会功能损害。-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与现实缺乏联系,存在幻觉、妄想和异常 思维
,社会功能明显损害。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大约接近 1%,虽然世界上不 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在美国, 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的大约占医院床位的 1/4, 在残疾人中, 20%是由于罹患精神分裂症所致。 约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阿尔茨 海默病、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很多疾病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如果类似于精神分裂症,但症状持续时间不足 6 个月,则称为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如果精神症状持续 1 天以上但不足 1 个月,则称为短 暂性精神障碍。如果以心境障碍为主,如主要表现为躁狂和抑郁,同时又伴有典型的精 神分裂症的症状,则称为分裂情感性障碍。人格障碍患者亦可以具有精神分裂症的某些 症状,但这些症状常常不太严重,不符合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可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 病因本病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学基础,但特定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很多学者认为本 病具有易感性, 即好发于具有生物易感性的人群。 而导致本病易感的原因尚不明了, 可能包括遗传因素,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损伤以及颅内的病毒感染等。如果一个人 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存在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行为表现让人不可理解或对挫折应 付不良,都预示着对本病存在易感性。承认本病具有易感性的学者认为,环境应激 因素如生活事件或药物滥用均可诱发易感个体发生精神分裂症或促使其反复发作。. 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年龄在男性为 18~25 岁,而在女性则在 26~45 岁。但 在儿童或青少年以及晚年发病的患者并不少见。本病可以经过数天或数周急性起 病,亦可经过数年缓慢或隐渐性起病。不同的患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下 列三组症状:幻觉和妄想,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以及阴性症状。一个患者可以存在 一组或所有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比较严重,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人际交往,甚 至是个人生活料理。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常常是对个人知觉或经历的病理性解释。如本病患者 可以出现被害妄想,认为自己被人折磨、跟踪、戏弄或监视。患者还可以出现关系 妄想,认为书刊、报纸或歌曲的内容是针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患者还可以出现思 维中断或思维被插入,认为其他人能知道自己心里所想,或者自己的思想被传输给 他人,或者由于外界力量把某种思想和冲动强加给自己。本病患者可以出现幻听、 幻视、幻嗅、幻味或幻触,其中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可以是互相谈话,对其行 为进行评论,也可以是对患者的批评或侮辱性言语。思维障碍是指思维紊乱,在本病患者表现为言语凌乱,以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 个主题而没有中心目标时,思维障碍更为明显。患者的言语可以是轻度紊乱,亦可 以是完全缺乏联贯性让人不可理解。行为障碍可以表现为愚蠢行为,激越以及不适 切的外表、卫生或行为。紧张性运动是行为障碍的一种极端形式,患者保持固定的 姿式,被移动时则给予抵抗,或者表现为无目的和自主性活动。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包括情感迟钝、言语贫乏、快感缺失以及孤僻不合群。 情感迟钝是指情绪平淡,患者面部活动固定,目光呆滞,以及情感表达缺乏,对正 常人的快乐或痛苦没有体验和反应;言语贫乏是指思维活动的减少反映出言语量的 减少,回答问题简单,三言两语,内心活动贫乏;快感缺乏是指体验快乐的能力减 弱, 对先前的活动几乎没有兴趣, 花费很多时间从事一些无目的活动。 孤僻不合群, 与周围人缺乏有意义的联系。在这些阴性症状的背后往往普遍存在动机不足,目的 或目标感缺乏。.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有些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单一的疾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是 包含有多种疾病的综合征(症状的集合)。为了对本病进行统一的分类,本病被划 分为一些亚型。然而,在同一病人身上,随着时间不同可有不同亚型表现。偏执型精神分裂 主要特征是存在有妄想和幻听,而言语杂乱和情感不适切不 是主要症状。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言语杂乱,行为异常,以及情感平淡或不适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表现木僵,活动增多或者姿式怪异。无法归类的精神分裂症 主要特征是有各种亚型的表现,如妄想、幻觉、思维 障碍和行为怪异以及多种阴性症状等。近年来, 根据是否存在阴性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把精神分裂症分为阴性和阳性。 阴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如情感平淡、动机缺乏及目的感减少等;而阳性 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为主,阴性症状相对较少见。总的来说,阳性精神分裂症 病人的预后稍好,残疾较轻,治疗效果较好。. 诊断还没有特定的检查可以诊断本病,精神科医生诊断本病时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 既往史和症状,只有症状持续 6 个月以上并且有明显的工作、学习和社会功能缺陷 才能考虑诊断本病,在发病初期,来自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关于病人的情况介绍对 诊断非常重要。医生必须排除病人的精神症状是否由心境障碍所致,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排除 有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内科、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例如颅内肿瘤、颞叶癫 痫、自身免疫性疾病,亨廷顿病、肝脏疾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通过 CT 和 MRI 可以发现精神分裂症存在颅内异常,但这些异常对诊断精神分 裂症没有特异性。. 预后本病的近期预后 (1 年内) 取决于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不用药物治疗, 70%~ 80%的精神分裂症会在 12 个月内复发并可再次发作,维持用药可以使本病的复发 率下降到 30%。本病的远期预后多种多样,1/3 的病人可以获得明显而持续的改善,另 1/3 的 病人病情部分改善,并间断发作和遗留有残疾,剩下 1/3 患者病情严重而有明显残 疾。预后良好的因素则包括起病急、发病年龄较晚、病前有良好的社会技能,以及 偏执型或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则包括发病年龄早、病前社会或职 业技能差,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以及青春型或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本病有 10%的自杀风险,其平均预期寿命比一般人下降 10 年。. 治疗治疗的总目的是减轻症状,避免复发,恢复功能缺陷,尽可能地增进康复。本 病主要有三种治疗措施: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及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症状。 在急性症状消除以后,维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复发的可能。遗憾的是,抗 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明显的副反应, 如可以导致镇静、 肌肉强直、 震颤和体重增加; 这些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这是一种不自主地以唇部和舌部皱缩 或者臂部和腿部的扭转运动障碍为特征的表现。即使停药后,迟发性运动障碍亦不 会消失,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大约 75%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效果,如氯丙咪嗪、 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以及美索达嗪。其余 25%病人中约有一半用相对较新的抗精神 病药氯氮平治疗可以获效。由于氯氮平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副反应,如抽搐,或者致 命的骨髓抑制,往往只用来治疗对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服用氯氮平 治疗的病人必须每周进行白细胞计数监测。有研究证实,其他一些较新的药物没有 氯氮平那样严重的副反应,如维思通已经应用于临床,还有其他几种药物亦有可能 得到 FDA 的批准。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精神病药物往往是在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攻击行为 时最为有效。虽然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被医生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 但它们对所有精神病症状均有效,而不管这些精神症状是由于躁 狂、精神分裂症、痴呆还是诸如苯丙胺等药物中毒所引起。第一个 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咪嗪于 1955 年上市,从那以后已经出现 了十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和美索达 嗪等。几乎所有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即阻断 脑内多巴胺受体。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一种能够沿着神经通路 或神经之间传导电冲动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系统功能活动过度与幻 觉、妄想有关,阻断多巴胺受体能够缓解这些症状。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其效价、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均不 相同,由于几乎所有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时疗效均差不多,因而在选择某一特定的抗精神病药物时,要根据 其不良反应及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一些相对较新的精神病药物在颅内既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又能 阻断 5-羟色胺受体(另一种神经递质),如氯氮平就是属于此类的 药物, 它比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更为有效。 然而, 它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致命性地下降,因而 仅被用来治疗对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 康复措施是指教会病人掌握必要的在社区生活的技能, 它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地在社区工作、购物、照护自己、料理家务及与他人相 处。虽然病人在严重发作时需住院治疗或者在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危险时要强制住 院,但总的目标是使患者的生活适于社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些患者则需要住 在社区诊疗所或康复中心,以便有人督促其按医嘱服药。由于症状严重和疗效不好或者缺乏在社区生活的技能,有小部分病人不能独立 地生活,他们需要在一个安全和有支持的康复中心接受全日制照料。心理治疗 是治疗本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在病人、 家庭和医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和合作关系,通过心理治疗,病人可以学会控制自己 的疾病,按医嘱服药以及处理诱发疾病发作的各种应激。- 妄想性疾病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病态的信念,并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与精神分裂症相比,妄想性障碍相对少见,导致的功能缺陷不太严重,往往在成年 中期或晚期首次发病。本病的妄想往往并非稀奇古怪,而多与生活中想象的事件相关,如产生被跟踪、被 毒害、被感染、被某人爱恋或被配偶或情人欺骗的妄想。妄想性障碍有多种亚型。钟情妄想 其主要特征是认为某个人已爱上了自己,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干扰对方, 如往往用电话、书信、甚至是跟踪或监视等,这种妄想导致的行为常常是违法的。夸大妄想 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天才,或者已经有了某些重要的发现。嫉妒妄想 坚信配偶或情人对自己不忠,通过一些可疑证据进行错误推理而得出这 种病态信念,患者有可能因此对对方进行危险的身体攻击。被害妄想 坚信自己被谋害、监视、跟踪和骚扰等。患者因此反复地企图通过诉讼 和政府部门获得正义,亦有可能采用暴力对想象中迫害自己的人进行报复。躯体妄想 涉及到对身体功能或属性的妄想,如认为身体变形。存在异味或者变成 寄生虫等。 . 症状和诊断妄想性疾病可以由于先前合并有偏执性人格障碍而产生。在成年早期,偏执性 人格障碍患者对他人广泛地出现不信任和怀疑。早期症状主要包括感觉自己被欺 侮,朋友对自己不忠心或不信任,从别人简短谈话或无关紧要的事情中发现对自己 有威胁的信息,以及对一些轻微的奇怪作出快速的反应。医生排除产生妄想的其他疾病后,根据病史可以对本病作出诊断。对病人可能 将会出现危险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病人是否会按照其妄想 内容采取某些危险行动。. 预后和治疗妄想性障碍往往不会导致功能缺陷或人格改变,然而,其妄想程度可以越来越 加重,大多数患者均可以维持职业功能。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本病的治疗,如果医生认为病人存在危险则需要住院治 疗。抗精神病药物不常规使用,但有时对某些病人的症状可以起到缓解作用。长期 治疗的目的是使病人的注意力从妄想状态转移到一些富有建设性而又令人愉快的 领域,虽然这个目的往往很难达到。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比较 A COMPARISON OF RISPER来源:中国医学论坛表 | 字体: 放大 还原 缩小摘 要 背景 在精神障碍患者中,预防复发是维持治疗的主要目标。我们在精神分裂症 和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中进行了一项长期研究, 对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 与传统神经阻滞剂氟哌啶醇治疗预防复发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方法 在一项有 40 个研究中心参与的双盲、前瞻性研究中,我们将患有慢性精 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稳定期的门诊成年患者随机分两组, 接受弹性剂量的 利培酮或氟哌啶醇治疗一年以上。 结果 在接受随机分组的 397 例患者中, 2 例因未使用研究药物而将其资料剔 除;有一个中心的所有 30 例患者的资料均被研究主办者 Janssen 研究基金会 剔除,原因是对资料完整性有顾虑。治疗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利培酮组 364 天,氟哌啶醇组 238 天(P=0.02)。在剩下接受分析的 177 例利培酮组及 188 例氟哌啶醇组患者中,分别有 44.1%及 52.7%的患者由于复发以外的原因中 止治疗。在研究结束时,复发风险用 Kaplan-Meier 生存概率图表示,利培酮组 为 34%,氟哌啶醇组为 60%(P& 0.001);由 Cox 模型计算得出,用氟哌啶 醇治疗的复发危险比是 1.93(95%可信区间为 1.33~2.80,P& 0.001)。任 何原因引起的早期中止治疗在用氟哌啶醇治疗的患者中更常见(危险比为 1.52, 95%可信区间为 1.18~1.96)。利培酮组患者与氟哌啶醇组患者相比,无论是 精神病症状还是锥体外系副作用,其平均严重程度的减少幅度均更大。 结论 患有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的临床稳定期成年门诊患者,如果接受 利 培 酮 治 疗 , 则 复 发 危 险 比 接 受 氟 哌 啶 醇 治 疗 者 低 。 (N Engl J Med -22.January 3,20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在美国人群的终身患病率为 0.7%1,并具有严重 的生理、社会和经济后果 2。美国的统计数字表明,精神分裂症给社会造成的经 济负担在 1990 年估计达 300 亿美元 3。这些费用大部分归结于精神病复发的 结果 4。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变化不一 5,但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反复复发性, 典型特征是精神症状加重和再次住院。 连续复发可降低下次缓解的程度及其持续 时间、加重功能障碍程度和增加未来治疗难度 6。为了防止复发,对于患有精神 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的大多数患者, 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是必不可 少的 7。尽管如此,远期转归总体上仍令人失望 8,9。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同时作用于多巴胺和 5-羟色胺两 种受体的拮抗剂;相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 10。虽然这 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 利培酮、 奥氮平和喹硫平)被认为同属一类药物, 但在受体结合特性方面 10 及其临床作用上存在差异。一些作者已经对非典型抗 精神病药物在除了能提高耐受性之外是否还能提供其他任何好处表示怀疑 11, 12,并因此主张继续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短期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有现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 平和喹硫平),在治疗“阴性”精神分裂症症状如躲避社会交往和情感表达迟钝方 面,都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更有效 13-16。对于“阳性”症状如幻觉和 妄想,一项大规模对照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发现,利培酮也优于氟哌啶醇 17。 我们因此假设,对于降低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门诊患者复发危险的作 用,利培酮优于氟哌啶醇 18。 方 法 患者 纳入研究的标准包括:年龄为 18~65 岁, DSM-Ⅳ19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分 裂情感性障碍,在纳入研究前 24 个月内的精神病院住院患者、白天住院的精神 病院住院患者、 接受精神病危像治疗的门诊患者或在精神病院急诊室接受短期治 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组前都接受稳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至少 30 天, 在入组前居住在同一地点至少 30 天,并经每一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人员判定为 临床病情稳定。剔除标准包括:按照当前 DSM-Ⅳ标准,有人格障碍或反社会人 格障碍的轴Ⅰ诊断、临界性轴Ⅱ诊断;当前有药物依赖或药物滥用;有临床症状 明显或不稳定的内科疾病;当前采用氯氮平治疗;有抗精神病药物的耐药史;在 筛选前一个治疗周期内采用长效神经阻滞剂的注射治疗。 对利培酮或氟哌啶醇过 敏的患者和妊娠或哺乳的女性患者也予剔除。 研究方案经过各研究单位的院级审查委员会批准, 每例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都提 交了参加试验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步骤 在 1996 年 5 月至 1998 年 9 月期间,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利培酮(Risperdal, Janssen, Titusville, N.J.) 或 氟 哌 啶 醇 (Haldol, Ortho-McNeil, Raritan, N.J.)的双盲治疗。为了尽量减少因停用试验前服用的药物而引起不良事件的可 能性, 允许在第 1 天至第 7 天逐渐减少这些抗精神病药物。 在第 1 天至第 3 天, 利培酮每天治疗剂量从 1 mg 增加到 4 mg,氟哌啶醇从 2 mg 增加到 10 mg。 两种药物均每天给药一次。从第 8 天开始,每个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外观完 全相同药片的剂量(剂量允许范围:利培酮每天 2~8 mg,氟哌啶醇每天 5~20 mg)进行调整以使临床益处最大和不良反应最小。 在极少数患者, 允许采用较小 剂量(例如利培酮每天 1 mg 或氟哌啶醇每天 2.5 mg)。不允许合用其他药物治 疗,但下列药物除外:抗酸剂;对乙酰氨基酚;普奈洛尔、甲磺酸苯扎托品、比 哌立登或丙环定, 用于处理由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 水合氯醛、 唑吡旦或氟西泮,用来改善睡眠;劳拉西泮,用于控制激动,剂量为每天不超过 4 mg,在任何 7 天周期内不超过 4 天。 在试验开始后最初 4 周每周评估患者 1 次,随后每 4 周评估 1 次,直到最后 1 例纳入研究的患者接受治疗满 1 年后停止。由于担心停止治疗和退出研究可能 影响有关复发情况的报告,因此如果患者和研究人员都愿意的话,发生复发的患 者可以继续参加计划中的其余访视。但是,所有发生第二次复发的患者都退出临 床试验,并且不再对任何研究转归进行跟踪。 在参与研究的学术机构中的研究人员提供本研究的设计, 可以全权访问研究资料 的数据库,参与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自 Janssen 研究基金会(利培酮和氟哌啶 醇两种药物的开发者)的研究人员 ,也参加了本临床试验的设计、分析和报告。 转归的评估 我们计算了复发率和第一次复发时间。复发定义为出现下列其中任何一条:需住 院治疗;需加强护理(例如从门诊就诊进展为白天治疗);PANSS(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20 总分较基线水平增加 20%或如果基线得分 ≤40 分时则增加 10 分(总分的可能范围是 30~2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 严重);故意自残;明显的自杀或杀人意念;严重伤人、毁物的暴力行为;或临 床表现严重恶化,CGI-C21 得分变化达 6 分(“很严重”)或 7 分(“非常严重”)。 次要评定指标包括 PANSS17 的总分和五项因素的评分,包括阳性症状、阴性 症状、焦虑-抑郁、敌意-兴奋和思维紊乱。 安全性评估包括:不良事件的监测、一批标准实验室试验、心电图和体格检查。 ESRS 量表(Extrapyramidal Symptom Rating Scale,总分可能范围是 0~ 162 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反应越严重)22 评估锥体外系症状。在此评分表中 尚包括一份患者问卷调查表,得分范围是 0~36 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反应的 感觉越明显。 统计学分析 选择样本量大小的依据是,在检验效能达 80%和双侧显著性水平达 0.05 的情 况下,可以检测到一年后的复发率差异达 15%(每治疗组有 165 例患者)。样本 的大小随后增加到每组 207 例,以抵消因复发以外原因而造成的 20%退出率。 对所有接受随机分组的研究对象都进行了初次分析, 并在药物治疗期间至少接受 一次评估。两组间的基线特征和治疗持续时间采用方差分析或 Cochran-Mantel-Haenszel 检验 23 进行比较。治疗和随访的持续时间采用 描述性统计进行总结。 两组之间复发时间的差异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和对数秩检验进行分析,对研 究单位和性别进行了对照控制。对研究终点指标的随访在治疗中止后停止,复发 时间分析的数据因此截止到治疗中止的时间。危险比和危险的降低程度(和相应 的可信区间)采用 Cox 模型计算得出。PANSS 评分和 ESRS 评分从基线到最后 一次评估时得分变化程度的两组间差异通过协方差分析进行研究。 所有统计检验 均为双侧检验。 结 果 在 40 个研究单位共 397 例患者被随机分配采用利培酮或氟哌啶醇的双盲治疗。 2 例分入利培酮组但未接受研究药物治疗的患者,其资料从分析中剔除。在另一 个研究单位的所有 30 例患者的数据也从分析中全部剔除,原因是该研究单位的 首席研究人员所采用的研究方式与此前 FDA 在调查后对他提出的规定不一致。 此规定是为了确保试验数据的完整统一。Janssen 研究基金会的质量保证部门 而不是写作委员会作出剔除这个研究中心的数据的决定。 质量保证部门不知道患 者分配了哪种治疗。剔除该研究中心的数据不影响有关主要终点的结果(资料未 出示)。最后分析纳入了其余 365 例参与研究患者的数据。 患者的特征和退出研究 在两治疗组中 365 例患者的特征相似(表 1)。大多数患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患病已 10 年以上。 治疗持续时间中位数在利培酮组为 364 天(范围 3~799 天)、 在氟哌啶醇组为 238 天(范围 4~794 天)(方差分析 P=0.002)。 表 1 365 例患者的基线特征* 特征 两治疗组间差异不显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可能 得分范围从 30 分(无症状)到 210 分(症状极其严重)。 阳性症状可能得分范围从 8 分到 56 分,阴性症状可能得分范围从 7 分到 49 分,思维紊乱得分从 7 分到 49 分,敌意-兴奋得分从 4 分到 28 分,焦虑-抑郁得分从 4 分到 28 分。在每 种评分中,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DSM-IV 指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4 版。 有关所有原因而提前中止研究药物治疗的发生率,氟哌啶醇组高于利培酮组(危 险比为 1.52,95%可信区间为 1.18~1.96)。有关复发以外的其他中止治疗 原因,两治疗组间相似:自己选择中止治疗的患者在利培酮组有 18.1%、在氟 哌啶醇组有 17.6%;发生副作用的患者分别有 12.4%和 15.4%;失去随访的 患者有 5.1%和 4.8%;依从性差的患者有 2.8%和 5.3%;治疗效果不好的患 者有 1.1%和 3.7%; 管理原因所致的患者有 2.8%和 1.1%; 其他原因有 1.7% 和 4.8%。 剂量和依从性 每天最常使用的平均(±标准差)剂量,在利培酮组为(4.9±1.9)mg,在氟哌啶 醇组为(11.7±5.0)mg。在利培酮组,每天最常使用剂量低于 4 mg 的患者有 12.4%, 4~6 mg 的患者有 68.4%和 8 mg 的患者有 19.2%。 在氟哌啶醇组, 每天最常使用剂量在 2.5~5 mg 的患者有 19.1%,在 7.5~10 mg 的患者有 44.1%,在 15~20 mg 的患者有 36.7%。 研究发现,正如药片计数评估显示,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依从研究药物的治疗方案 (服用利培酮者 97.0%,服用氟哌啶醇者 96.0%)。根据药片计数显示,复发患 者于复发前 30 天的药物依从性是高的(利培酮组 95.3%、氟哌啶醇组 95.2% 依从治疗)。 复发 图1 分入利培酮或氟哌啶醇的患者有关复发时间的 Kaplan-Meier 分析 在研究结束时, 利培酮组 25.4%患者(177 例中 45 例)、 氟哌啶醇组 39.9%患 者(188 例中 75 例)发生复发(图 1)。复发危险的 Kaplan-Meier 估计值是,在 利培酮组为 34%(95%可信区间为 28%~43%), 在氟哌啶醇组为 60%(95% 可信区间为 50%~70%)(P& 0.001)。 接受氟哌啶醇治疗的患者复发危险显著 升高(危险比为 1.93,95%可信区间为 1.33~2.80,P& 0.001)。对于分配 接受利培酮治疗的患者来说,与氟哌啶醇治疗相比,其复发率代表了复发危险下 降 48%(95% 可信区间为 25~64%)。 对于复发率的 Kaplan-Meier 估计值,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组 34%和氟哌 啶醇组 59%)与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分别为 34%和 62%)相似。两治疗组患 者的复发类型亚型相似:住入精神病院的患者分别为 44%和 48%;临床症状 严重恶化的患者分别为 36%和 29%;治疗级别提高的患者分别为 18%和 19%;出现自杀或杀人意念的患者分别为 2%和 4%。 在研究前,25%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27%患者接受氟哌啶醇治疗,48%患者 接受其他普通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为了评估这些稳定期门诊患者因随机分组接受 另一种药物治疗而使治疗发生改变是否对复发率有影响, 我们对接受新治疗的患 者与治疗未发生变化的患者进行了比较。 治疗药物的改变对研究结束时的复发率 估计值无任何影响。从氟哌啶醇改为利培酮的患者 29%发生复发,相比之下, 从利培酮改为氟哌啶醇的患者 60%发生复发。继续服用利培酮的患者 28%发 生复发,相比之下,继续服用氟哌啶醇的患者 60%发生复发。 症状评分 对于症状总体减少情况, 作为稳定期患者预期应该减少的程度低于此前精神分裂 症急性加重患者中进行的研究报道的程度。有关在研究的最后一次评分中 PANSS 的总得分和五项因素评分中的四项因素得分(图 2),分入利培酮治疗的 患者与分入氟哌啶醇治疗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在利培酮组,到一年时或研究的 最后一次评分时,得分较基线有提高的项目包括总得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 思维紊乱和焦虑-抑郁。氟哌啶醇组患者的症状与基线时相比没有改善。在 post hoc 分析中,利培酮组患者的症状于双盲治疗 1 周后就显示较基线有显著改善: 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总得分的变化为,在利培酮组降低 3.7 分(P& 0.001),在 氟哌啶醇组降低 1.1 分(P=0.17)。 图 2 利培酮组与氟哌啶醇组在 PANSS 量表总分及各项分量表自基线到研究结 束时的平均(±标准误)变化。 P 值来源于协方差分析。症状改善显示为得分变化为负值,而症状恶化显示为得 分变化为正值。 锥体外系症状 在利培酮组, 锥体外系症状的严重程度从基线到最后一次记录时的变化表现为下 降,而在氟哌啶醇组表现为增加(表 2)。两组之间有关 EPRS 评分的每项指标都 存在显著差异。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连续 30 天的患者数,氟哌啶醇[188 例中 33 例 (17.6%)] 为 利 培 酮 [177 例 中 16 例 (9.0%)] 的 2 倍 (Cochran-Mantel-Haenszel 检验 P=0.02)。 报告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例 在利培酮组中只有 1 例(0.6%),而在氟哌啶醇组中有 5 例(2.7%)。 表 2 在基线时的锥体外系症状分级评分得分和从基线到 最后一次记录值的最小平方平均变化* 不良事件和体重变化 89.8%分入利培酮的患者和 91.0%分入氟哌啶醇的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 至少 一个治疗组有多于 10%患者报告发生的不良事件有:嗜睡(利培酮组为 14%和 氟哌啶醇组为 25%)、激动(分别为 10%和 18%)及运动过度(5%和 20%)。 利培酮组患者体重平均增加 2.3 kg(5.0 lb),增加幅度与短期研究中见到的体 重增加幅度相似,而氟哌啶醇组患者体重平均降低 0.73 kg (1.6 lb) (P& 0.001)。 讨 论 在临床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患者中, 利培酮治疗期间的复发 危险显著低于氟哌啶醇治疗期间的危险。利培酮治疗的益处非常显著。利培酮和 氟哌啶醇治疗的每日最常用剂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4.9 mg 和 11.7 mg)与临床 所用药量相似。接受氟哌啶醇治疗患者的复发率(39.9%)与既往在接受普通抗 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中发现的复发程度相似 4,24。 利培酮治疗使复发危险下降,可能缘于该药疗效优越、耐受性更好或两者兼有。 接受利培酮治疗的患者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有症状的总体改善, 锥体外系症状 也有减轻。相反,接受氟哌啶醇治疗的患者无论是精神病症状还是锥体外系症状 都有轻微加重。这些结果与此前报告的有关利培酮与氟哌啶醇 8 周治疗比较试 验的结果相似 14,17。在我们的试验中,两治疗组对研究药物的依从性(这点 对复发率也有影响 25)相似。 利培酮治疗后出现的认知能力或其他精神分裂症症 状的改善(未用 PANSS 进行充分评估)可能也对复发率的下降起作用。 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受体特性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10。因此其他药物应该单独 接受有关预防复发能力的评估。 利培酮治疗的持续时间长于氟哌啶醇治疗时间, 这似乎是接受利培酮治疗患者复 发率降低的结果,因为两个治疗组中有关中止治疗的其他原因的发生率是相似 的。复发时间分析(图 1)提示,利培酮优于氟哌啶醇的益处很早就出现,并在试 验中持续增加。因此,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全部临床益处应在更长观察时 间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我们研究的一个局限性在于退出试验患者的数量。 中止治疗与治疗分组的依赖关 系达到如此程度时, 可能引起偏差。 中止治疗的原因在两个治疗组之间存在差异, 两组之间有关治疗效果的差异在较早时就已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 并且非常显著。 在我们的研究中,慢性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治疗,这与别 的研究不同,在别的研究中,在短期试验中得到成功治疗的患者继续接受同一种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 26,27。我们的结果证实,这些患者通过利培酮治疗可使 复发风险显著降低,即使与使用有效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相比也如此。 译文由中国医学论坛报提供, 需了解参考文献的读者请与本报编辑部联系, 电话:
吕国平译我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现在在吃维思通,吃了一年 ,现在幻听没了,可还是紧张 害怕,不敢和人交往,不敢见熟人,爸妈爱除外,思维迟钝,联想能力差,我想问一 下专家是不是没有吃对药,维思通只对幻听有效吗?我已经半年没有看到效果了,是不 是应该换要呀,谢谢。回答者:madahahaha 医苑职称:无 ( 17:52:12)药物能够减少病人的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这些药物的作用可能是由于改变了大脑内 的某种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平衡。许多病人在最后找到一种或几种适合于自己的抗精神 药物之前,常常需要尝试多种药物。常见的传统抗精神类药物有:冬眠灵、氟奋乃静、氟 哌丁苯、奋乃静、硫利达嗪等。新近研制出的抗精神药物往往具有更少的副作用。重要的 是患者应该知道这些药物都不是即刻生效的。因此,在决定换用另外一种抗精神类药物前, 需要至少三周的时间来观察药物的效果。大多数病人都能够从首次得病中较好地恢复过来, 虽然这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时医生会开一些治疗抗精神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的药物, 以预防神经系统副作用。精神分裂症复发后,医生最想知道的是病人是不是一直按照规定的药量,定时服药。 如果不是,为什么。复发的一个常见原因是没有定时定量服药,而没有定时定量服药的原 因,往往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如果医生发现病人没有定时定量服药的原因的确是由于大 量的副作用,他就会考虑减少抗精神类药物的剂量,加服一种治疗副作用的药物,或者他 会考虑让病人换服另外一种较新的抗精神药物。如果没有定时定量服药是由于其他原因, 例如病人认为自己不需要治疗,则医生可能会建议选择每两到四周一次的药物注射治疗。 | 采纳为答案 | 投诉 | 评价(0) | ↑回页首 |评价关闭回答者:稀冀医苑职称:无 ( 13:43:59)有哪些症状?有些畅销小说、戏剧及电影一直在鼓励我们以极其狭隘的及戏剧化的词义来想象精神分裂 症。人们常用人格分裂、两个看似独立分开的人生活在一个身体里面等字句来形容精神分 裂症。对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开始发病的症状就是患者逐渐(或偶尔是突然的)退出了 日常活动。患者的语言可能会变得愈来愈不清楚,似乎无法作简单的谈话。精神分裂症的 急性发作是突如其来的。由于开始时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且是渐进的,因此很难知道精神 病症状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中包括没头没尾的话语、目光呆滞、突然说出似乎是 患者脑中想到的事情等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认为别人听到了及“偷了”他们的思想。有时候他们会害怕失去了对 身体运动及思想的控制力,变得像木偶一样。他们常相信自己听到了声音,而这些声音经 常是恶言恶语,具有敌意。比较少见的症状,他们会产生幻觉,觉得身上有很怪异的感觉, 或是幻觉有人对他们下毒,或是觉得遭到了别人的攻击。时间一久,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 会形成一套纯属子虚乌有的念头和信仰。他们会夸大地表现出快乐、困恼或绝望悲伤的情 绪。他们会在悲伤的时刻大笑,或是毫无缘故地哭起来。他们似乎没有感情,因此要跟他 们作感情接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精神分裂症有好几种类型,各种特殊而明显的症状,但现在大多数医生所作的实际区分法, 只是把它分为偏执狂型及其他类型两种。患偏执狂型精神分裂症的人,其主要症状就是经 常怀疑与愤怒,并伴以害怕别人怀有恶意,甚至会设计毁掉他等心态。有哪些危害?大多数住在精神病医院里的年轻及中年病患,他们所患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在每一千个人 当中,就有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与女性的罹病机率是相等的。在成年期早期的患者 (即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之间),最常见的病例是偏执狂精神分裂症。因脑内化学物质异常而引起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会遗传给后代。但如果你家中有人患精神分 裂症,你却不一定会患这种疾病。不过,你可能会具有“类精神分裂人格”(即你有极度 害羞及畏缩内向的趋向),或是具有“类偏执狂人格”(即有过分敏感及猜疑的个性)。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在病情严重发作时,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身体伤害,或是会企图自杀。应该如何处理?如果你怀疑家中有人患了精神分裂症,你要设法让他们去看医生。这么做也许不容易。有 精神病的人常会否认自己有病。即使有人自己也觉得很不对劲,但却由于害怕“被关起来” 而不肯去看医生。然而,医疗照顾对患病者是很重要的。不要让一个精神极度困扰的人独 处。在救护人员赶到之前,亲友陪在他们身边会使这种人有安全感,甚至可以防止他们伤 害自己,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出现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类似症状的人,通常会被送去住院 作初步观察。在观察期间,医生会对患者作一些试验,以确定这些症状并不是诸如脑肿瘤 等身体疾病的症状。如何治疗?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必须住院治疗。治疗方法通常是药物疗法、精神疗法及康复疗法等方式。最有效的药物通常是具有改变脑内化学物质作用的特殊镇定剂。当症状逐渐消失时,药的 剂量也会减少;当急性发作结束时,所有的药物都可停止服用。但有些人却需要长期服药。 他们可以定期服用药片,或每隔两到四周注射一次。偶尔医生也会给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 | 采纳为答案 | 投诉 | 评价(0) | ↑回页首 |评价关闭回答者:madahahaha 医苑职称:无 ( 15:14:00)由于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明确,因此,治疗主要针对的不是病因,而 只是症状。一般认为不能根治本病,但治疗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如:适应环境、缩短病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精神衰退等。虽然很多人害怕精神分 裂症患者会无故伤人, 其实他们的暴力倾向不比一般人多。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较严重的病, 但三分之一患者其实生活近乎正常,另三分之一患者虽然有症状却仍可以住在家中。阳性症状的治疗 以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为主,还应辅以心理治疗及工作娱乐治疗等,治疗要 力求系统和充分―― 对以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行为紊乱、情感反应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应首选镇静作用强、控制兴奋躁动及抗幻觉妄想效果明显的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氟 哌啶醇、甲硫达嗪、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之类较新药,副作用较少, 病人较肯服用,但价钱也较昂贵。 对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识活动明显缺乏、缄默、退缩、被动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 应选具有激活作用的药物,如舒必利、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利培酮等; 对极度兴奋躁动、拒食、拒服药、无法管理、木僵、缄默、自杀、自伤、伤人、损物者, 若无禁忌症,应合并电休克治疗。阴性症状的治疗 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来说,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 障碍,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除继续采取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应特别注重心理治 疗,并充分配合工作娱乐等方面的行为治疗,以及家庭治疗。在进行行为治疗时,可让其参加文娱活动及生活自理活动,采取阳性强化法,当患者做出 符合治疗要求的良好正常行为,即计分予以奖励,以强化其正常行为,调动其积极性。同 时应耐心对其进行教育、启发、诱导,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鼓励其参加集体劳动 和文体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活跃他们的情绪。这对改善患者大脑功能、防止衰 退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因为家庭是患者的生活基地,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应同时积极配合家庭治疗,这对防止病 情复发和疾病恶化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常人眼中,患者可能思想和行为都古怪,但他们同 样须要尊重、爱、和关怀。患者家属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原则及方法、预后等。更应 予以同情、体贴、耐心和蔼的态度配合治疗,采取合理而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处理患者与家 属的个人问题。家人可以提病人服药,病症出现时及早就医。研究证明家庭处理好,能减 少病情复发。尤其是不应该羞于给患者外出,患者愈参加社交和工作,病情也愈易稳定。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 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病程多迁延。??精神分裂症状是最常见、最难描述、最难做出完整定义的重性精神病。 在千余年的有关记载中, 直到 1896 年才由德国的克雷丕林做为一个独立疾病 (早发性痴呆)进行描述,1911 年瑞士的 E?布鲁勒建议采用精神分裂症。 在一般人群中总患病率为 3-8‰,年发病率为 0.1‰。我国
年进行 的全国 12 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5 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 裂症的总患难与共病率为 5.69‰,时点患病率为 4.75‰。其中城市时点患病 率 6.06‰明显高于农村的 3.42‰。 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机率为 7.0-9.0‰, 平均 8.6‰(shields 与 slater 1975)。〔病因与发病机理〕一、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 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 6.2 倍,血缘关系愈近, 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 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 11 项研究资料:单 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 4.5 倍,是一 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 35-60 倍。 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 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 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 发 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 遗传的研究相结合, 可能阐明一些问题。 国内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 Ha-ras-1 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 11 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 DNA 序列。2.性格特征:约 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 幻想等特征,即内向性性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 1/2 患 者于 20~30 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 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 35 岁,其它型为 23 岁。?? 80 年代国内 12 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 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 3.68%。)。?? Kretschmer 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 61%患者为瘦长型和 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 可能是心理性 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 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内病情加重等躯 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 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 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 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 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 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 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 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 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 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二、发病机理(一)生化代谢障碍 很早以前,人们就怀疑精神病是起因于毒性物质,并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伴随着精神药理学的发展,使精神分裂症的生化发病机 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比较有意义的有以下几种假说。1.多巴胺假说 近年来研究发现苯丙胺能促使多巴胺释入突触间隙,又能使 正常人产生一种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各种抗精神病药物能拮抗多巴胺 敏感的环腺甘酶,阻滞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药物的这种作用与其临床效价一 致;精神分裂症的尾状核、壳核及伏隔核内有多巴胺受体密度增多;提出精 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脑内某些部位内多巴受能活动过度有关。但是,这种假说 的直接证据尚不足,还存在着缺陷,部分患者的药物疗效不佳,因此不能都 用多巴假说来解释。2.甲基转移假说 拟精神病药物南美仙人掌毒硷是儿茶酚胺的 3-甲基化产 物,二甲基色胺是色胺的氮-甲基衍生物,均能使健康受试者产生类精神分裂 症的症状。推测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多巴胺或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过 义甲基化,造成体内甲基化毒性产物畜积有关。3.其它 近年来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小板内单胺氧化酶(MAO)活 性降低,先证者及其未发病的单卵挛生同胞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均降低, 认为酶活性改变是个体遗传易伤性的标志。提出五羟色胺(5-HT)传递障碍 假说者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液内五羟吲哚醋酸 (5-HIAA) 含量低, 血内 5-HT 的合成与降解力降低,提示发症可能与患者脑内 5-HT 能活性降低有关。有人 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可能与脑内多马胺系统(活性过强)与 5-HT 系统(活性 过低)之间的不平衡有关。(二)高级神经活动症理生理学假说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精神分裂症症状是产生于大脑皮质慢性催眠状态的基础上的,不同部位、范围、程度的抑制过 程可导致不同的精神症状,当抑制过程波及皮质下情感反射弧时,则出现情 感淡漠和迟钝。并用大脑皮质的病理隋性兴奋灶与负诱导来妄想的坚信不疑 和缺乏批判力。(三) 免疫学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某种异常抗原所产生免疫反应。 Heath根据他的研究发现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抗体引起脑的特殊部位损害所致,但 Heath 的发现尚未被其他研究所证实。另外一些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与脑液内 不抗体,异常淋巴细胞受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异常的免 疫反应的结果。但目前尚不能肯定这些变化的特异性。(四)心理学发病机理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力必多”(Libido)退缩到依附于自我的地步,使外界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产生移 情.M.klein 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病源在幼儿期,在此期内往往把自我与母亲的 化身裂成“完全好的与完全坏的”两个部分,如不能顺利渡过此期,以后有 可能罹患精神分裂症。心理生理学假说认为:除素质一应激作用外精神分裂 症患者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存在有特异的缺陷。相当一部分患者属于“过度警 觉” (Overarousal) 特别是较为退缩的慢性病例中这种表现更多。 , Kraepelin 和 Bleuler 都认为精神分裂症状大都可追溯到注意与感知能力减弱。(五)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平衡学说 是在近 20 年神经心理学发展基础上产生 的一种新的病因学说,其内容有以下几种说法:① 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是 左半球功能失调的结果。②由于右半球功能减弱,左半球功能过分活跃所致。 ③胼胝体功能缺陷致左右半球信息交通受阻,或由于其功能亢进,信息传递 过多,以致左半球活动过度。④精神分裂症可分成相当于妄想型表现的左半 球过分优势综合征和相当于非妄想型表现的左半球功能减退综合征两种。 [临床表现]??本症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20~30 岁发病者约占 1/2。幼 儿症状不典型,不易确诊。男女发病率大致相近。一般起病缓慢,起病日期 难以确定,也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一)早期症状 初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有强迫症状,但不主动要求 治疗;有的逐渐表现孤僻、冷淡、缺乏主动性;有的变得敏感多疑,过多思 虑,恐惧等;也有的突然出现令人费解的奇异行为,如无目的开关电门,在 课堂叫喊,下雨时无故在室外站立不动,或突然冲动,毁物等。随着这些症 状的发展,逐渐显露出精神分裂症状和病型的特点。(二)发展期 症状多而显,几乎涉及症状学中大部分内容,各人随类型不 同虽有区别,但有共同特征:1.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症状。在初期往往 不引人注目,至发展期变得突出。思维障碍中有联想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 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往往不切题,进而出现 联想散漫,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或有象征性思维、造新字或新词 等。思维内容障碍多为各种妄想,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系统,脱离现实, 且常有泛化,涉及众人。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等多见,也可有夸大、罪恶 等妄想。还可有被控制感、思维播散、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2.感知障碍:以幻听最多见,常不主语性幻听,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 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其他幻觉次之。3.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 意志行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情感障碍以迟钝、 淡漠多见,对人对事,多不关心。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日益加重,终日 茫然。其他可有无明显诱因的激怒、急燥、情感暴发、情感矛盾等。情感的 变化令人感到与前判若两人。4.意志行为障碍:多呈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终日呆坐少动,沉黩寡言,孤 独退缩,独居一处,与关系密切的有也不交往,甚至呈木僵状态。相反的则 出现不协调性兴奋,如躁动不安、冲动毁物、自伤、殴人或出现紧张综合征。 有的表现幼稚、傻气等。 5.智力障碍:智力尚保持良好,但有的随着病情发展,于后期可有智力减 退和人格改变。6.意识清晰,自知力不良。(三)后期发展期症状如不缓解,或病情多次复发,迁延多年后,可呈所谓慢性期或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此时,发展期的症状大部分消退,出现人格 幼稚化及精神活动减退,如思维贫乏、低声目语、情感淡漠或出现空笑,意 志和行为缺乏自发性,孤独退缩,生活需人照顾,其记忆力、计算力、病前 的技能和某些知识虽尚能保持良好,但总遗留某种程度缺陷,主要为主动性 不足。[临床类型]??精神分裂症除上述特征性症状外,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若干类型。分 型对估计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偏执型、单 纯型、青春型的紧张型。此外,尚有其他类型。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本型最多见。发病年龄多在中 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 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 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情感障碍表面上可不明显,智力通常不受影响。患 者的注意和意志往往增强,尤以有被害妄想者为著,警惕、多疑且敏感。在 幻觉妄想影响下,患者开始时保持沉默,以冷静眼光观察周围动静,以后疑 惑心情逐渐加重,可发生积极的反抗,如反复向有关单位控诉或请求保护, 严重时甚至发生伤人或杀人。患者也可能感到已成为“众矢之的”,自己已 无力反抗的心境下,不得已采取消极的自伤或自杀行为。因而此型患者容易 引起社会治安问题。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 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 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病例]??患者男性,34 岁,已婚,工程师,因怀疑被毒害半年入院。病前个性: 孤僻、多疑、沉默、敏感。平素健康,无重病史。母患精神病已 20 年。 ??半年前患者在工作中与人发生过学术争论,以后出现失眠、少食,怀疑 单位领导存心与他作对,每次在单位进餐后均有头昏、手胀、喉塞。疑是领 导布置在食物中放毒加害于他。为寻找“解毒剂”,翻阅很多医学书籍,买 了“海藻精”,食后自觉很有效,近一月来,怀疑领导串通医务室医生用“中 子射线”控制其思想和行为,有时听到“中子射线”与他对话,评论他“老 实,知识丰富”,命令他“不许反抗”。走在街上发觉“处处有人跟踪”。 疑毒剂失效,买了两只馒头送防疫站化验。在家一提及单位事即很激动,指 责家人“你们都不知道,当心上他们的当!”。吸烟加多,满面愁容,同事 劝慰则更反感。到处求医,查肝功、心电图、拍胸片,认为身体已被搞垮。 近日连续写控告信,并去公安局要求保护。??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精神检查, 仪态端正, 意识清楚, 智力正常,言答切题,表情紧张,所谈多为上述内容,但进一步追问却说不 出道理,否认有病。??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二、单纯型(Simple type) 青少年期起病。经过缓慢。初期常有头痛、失 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主诉,但求医心情不迫切,即使求医也容易 被疏忽或误诊,直至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发展明显才引人注意。本型症状以 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 学习或工作效率受逐渐下降。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甚至连有日常生 活都懒于自理。一般无幻觉和妄想,虽有也是片断的或一过性的,此型自动 缓解者较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病例] 男,21 岁。未婚,军人。因生活逐渐疏懒,不遵守纪律一年而住院。 患者自幼胆怯,沉默少言,不合群。据称:既往学习成绩一直名列茅台,高 中毕业后在当地工厂做工,入厂第一年被评为车间先进工作者,第二年则表 现一般,不久入伍。入伍当天即发现其注意涣散,出操时心不在焉,学一个 动作,别人一学就会,他要学几遍才行。晨懒于起床,出操常姗姗来迟,对 领导批评也若无其事。平时很少和战友接触,总是孤单一人,往来踱步,大 家议论他是个“怪人”。半年后,更加懒,入晚即睡,对文娱活动不感兴趣, 双亲来信懒得过目也不复信,理发、沐浴、更衣等均需战友一再催促,洗衣 服也仅往水中一浸了事。站岗时席地而坐,闭目养神。一次,外出巡逻,经 过瓜摊,他擅自取西瓜一片,咬一口放下就走,说是“不甜”他不是团员却 坚持缴纳团费,说“缴与不缴一个样。”常照镜子,认为自己“鼻子变高, 眼晴变大。”经常独自发笑。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精神检查: 意识清楚, 定向良好、 仪态不整、衣脏发长、接触被动、多痴笑。对住院表示“没意见,住长一点 也不要紧”。对双亲及个前途均无考虑,并说:“人懒一点,纪律差一些不 要紧”。情感淡漠,无主动要求,思维贫乏,但坚信自己“眼睛变大,鼻子 变高。”一般记忆、计算、判断及常识等尚好,自知力缺失。??诊断: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症状以精 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 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 冲动。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病例]??女,17 岁高中生。平素身体健康。病前性格:喜沉思,寡交友,胆怯 腼碘,不苟言笑。无恋爱史。其母曾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父患“神经衰 弱”常就诊于精神科门诊。??患者学习成绩良好,系班中优秀生。三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失眠、上 课时注意不集中,主动要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二个月前发展到不去读书,在 街上闲游,住院前一月常半夜高歌、自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照镜子、 痴笑,有时头插鲜花,甚至赤身裸体、将家中玻璃窗打碎、喝痰盂中小便、 自打耳光、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老母,言语粗鲁。??躯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好,蓬 头垢面,不断傻笑,有时又歌又舞,然歌曲内容支离破碎,舞步杂乱无章。 言语散乱如“今天的甜密,我要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喜欢熊猫的人,吃巧克 力就是猪虼,黄岩密橘就是炎皇子孙,未代皇帝走的时候,把我当熊猫一样 抬到日本。”无自知力。??诊断: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多在青春期或中年起病,起病较急,以紧张 性木僵或(和)紧张性兴奋为主要表现,两种状存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 出现。病程多呈发作性。预后较好。(一)紧张性木僵(Catatonic stupor):发运动抑制为突出表现。轻者动 作缓慢,少语少动,或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不动。重者终日臣床,不动不食, 缄默不语,对外界刺激不起反应,唾液、大小便滞留。两眼睛大或紧闭,四 肢呈强直状,对被运运动有抵抗,稍轻者可能有蜡样屈曲,不自主服从、模 仿动作和言语,重复动作等紧张综合征。意识无障碍,那怕是严重的运动抑 制,也能感知周围事物,病后均可回忆。一般持续数日至数周。木僵状态可 在夜间缓解或转入兴奋。(二)紧张性兴奋(Catatonic excitment):以运动兴奋为突出表现。行 为冲动,言语刻板,联想散漫,情感波动显著。可持续数日至数周,病情可 自发缓解,或转入木僵状态。[病例]??女,30 岁,已婚,工人。病前性格:温和、胆怯、寡言。体健,无重 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家庭和睦。??入院前三个月,无明显精神刺激因素,突然失眠,变得特别沉默,一天 讲不到三句话,整日呆坐,保持一个姿势,饮食被动,生活需人照料。晚上 夜深人静时则起身把橱中饭菜吞吃一空,自语,痴笑。近周来变得不言不动, 不哭不笑,推她不动,喂她不食,口腔内积着大量唾液不肯吐出,膀胱胀满 不肯排泄。??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发现。 精神检查: 表情刻板, 缄默不语, 僵卧不动,对被动运动有抗拒,有蜡术屈曲及空气枕头,间或出现模枋言语 及模枋动作。??诊断: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木僵 经六次电抽搐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 患者暴露病中表现受幻听支配。五、其它型:(一)未定型:症状表现不能归入以上诸型。 (二)残留型:在发展期的急性症状缓解后,尚残留片断不显著的幻觉和妄 想,或有某些轻微症状,但并不严重,仍可进行日常劳动。(三)衰退型:病期时间已久,思维极度贫乏或破裂,情感淡漠,意志缺乏, 行为退缩幼稚,病情固定少波动。[病程和预后]??起病多缓慢,逐渐进展,病程迁延。有的症状波动。经治疗后可缓解, 有的可再发,或多次复发。预后与病型、病期和治疗等有一定关系。病型中 以紧张型较好,次为妄想型和青春型,单纯型欠佳。病期愈短,缓解率愈高, 病期在半年以内的缓解率为 60~70%,一年以上的缓解率减低。抗精神病药 物可使 3/4 患者的病情好转,坚持维持治疗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 外,有精神病家族史,起病因素不明,病前具有分裂症性格特征者的预后较 差。[诊断和鉴别]??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的主要根据详细病史与精神症状,再参考发病年龄、 病期、病程等综合考虑。对本病诊断,宁可从严,不可轻率从宽,诊断依据:一、精神症状以思维障碍为主,同时有情感、感知和意志行为异常,其精神 活动互不协调为特征。联想和思维内容障碍,情感淡漠,脱离现实。意识和 智力正常,但缺乏自知力;二、青中年发病;病期长,在三个月以上;四、若既往有类似发病,间歇期遗留某些精神缺陷或性格改变;五、类似的精神疾病家族史可供参考;六、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附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二版(CCMD-Ⅲ)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标准: 一、症状标准: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如症状存在可疑或不曲 型,则至少需要三项:(一)联想障碍:破裂性思维或明噗的思维松驰,或逻辑倒错性思维,或象 片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二)妄想:原发生妄想,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妄想, 或妄想内容变化不定,或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三)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或情感倒错,或自笑。(四)幻听: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呜响,或连 续几周以上肥复出现的言语性幻想听。(五)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或幼稚愚蠢行为。(六)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七)内心被揭露体验(被洞悉感),或思维播散。(八)思想插入,或思维被撤走,或思维中断。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一)丧失工作(包括家务)和学习能力;(二)生活不能自理;(三)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四)丧失自知力;三、病程标准:精神障碍至少持续三个月。四、排除标准:应排除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 致精神障碍及情感性精神言不由衷。诊断中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缓慢起病者(如单纯型)的初期常可出现头痛、 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但诉说简短不主动,无直应的情感 反应,对治疗要求也不迫切,若仔细追问病史,则可发现早已有对环境兴趣 减少,情感迟钝,行为孤僻,或思维离奇等症状,而神经衰弱患者自知有病, 诉说病情时主动详尽,情感焦虑,病情时轻时重,要求治疗心切。(二)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初期可有强迫症样症状,如强迫观念和强迫动 作,易误诊为强迫症,经详细询问病史及随访观察,可发现本病的强迫症状 逐渐变得荒谬,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逐渐显现,缺乏强迫症应有的焦虑情 绪,对治疗要求并不迫切。这些与强迫性神经症有别,后者症状较单一,对 疾病的焦头烂额虑情绪显著人格保持完整,对治疗要求十分迫切。(三)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过程中,偶可出现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 发致鉴别困难,有时需通过治疗随访观察及预后恩恨才能区分。若伴有精神 分裂症状时,则有助于诊断,但应排除分裂一情感性精神病之可能。(四)反应性精神病:有时精神分裂症在某种精神剌激后起病,以致被诊断 为反应精神病,但后者是在强烈精神创伤后急剧起病,症状内容反映精神创 伤的情感体验,情绪反应色彩浓厚,既往无类似发作,病程短,预后佳,不 复发,可资鉴别。(五)器质性精神病:在脑器质性精神病和症状性精神病的病程中可出现精 神分裂症样症状。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常有智力障碍,症状性精神病常意识 障碍,并伴有神经系统体征或躯体疾病的阳性发现,而精神分裂症一般无意 识和智力障碍,再结合辅助检查,可资鉴别。(六)精神发育迟缓:轻度脑发育迟缓患者,长至成有虽能从事一般简单体 力劳动,但社交能力差,工作效率低,情感不活跃,行为较幼稚甚至会发生 愚蠢性犯罪行为,有时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若能收集详尽病史,了解从婴 幼儿时期起智力发育迟缓情况,则不助于鉴别。[治疗]??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现未明,目前尚无病因治疗方法,以缓 解急性精神症状和改病况病况善慢性切胡残缺为主要目标。通常采用抗精神 分裂症病药物等躯体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在症状明显阶段, 以躯体治疗为主,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当症状天始缓解时,在坚持治疗的同 时,适时地加入心理学治疗,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和 工娱治疗,促进精神活动的社会康复。对慢性期患者仍应持积极治疗的态度, 同晨加强患者与社会的联系,活跃患者生活,防上衰退。??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发精神药物治疗为主。一、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 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 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 40 余种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资料表明,常用药 物有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并发氯丙嗪为首选药 物,氯丙嗪、氯氮平均有较蝗显治疗效。氟哌啶醇具不明显的抗幻觉和妄想 作用,并能减轻或消除孤独退缩症状,适用于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过去 较常用的三氟拉嗪,氟奋乃静、利血平等,现已很少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不仅有抻于拒药患者的治疗, 也方便了解缓解期 患者的维持治疗从而降低了复发率。口报长效制主要有五氟利多,口服气 30-60mg 的治疗作用可持续一周,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注射长效制剂有氟 奋乃静癸酸酯和安度利可(氟哌啶醇癸酯酯),一次注射的持续作用时间各 为 3 周和 4 周。二、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 严重者的疗效显著。症状控制后应配合精神药物治疗。三、胰岛素昏迷治疗对妄想型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由于治疗方法复杂,需要专门设施和受过为训练的人员监护、治疗期长等因素的限制现 几乎已被方便、更安全抗精神病药物取代。四、精神治疗 是指广义的精神治疗那种纯精神分析治疗不适用于本症。作 为一种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和巩跑龙套疗效,适用于妄想型和精神因素明显 的恢复期患者,行为治疗有利于慢性期患者的管理与康复。五、精神外科治疗 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措施,适应症应从严掌握,仅作为应 用其它方法久治无效,危及社会和周围人安全的慢性维治患者的最后的治疗 手段。 性幻觉: 性幻觉:精神分裂症就医网 页面功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世纪健康网 阅读数: 6 【字体:大 中 小】 【双击可自动滚屏】 【讨论】 【打印】 【关闭】小 H 是一位 21 岁的年轻姑娘,最近几个月变得异乎寻常的孤僻不合群,她不再与 朋友和同事们交往,不再到公共场所活动,上班时也从迟到、早退直至旷工在家,家中 去了亲戚朋友毫无热情表示,最后干脆躲进自己房间中不见外人。家人多次劝导无效后 找到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经过耐心询问和详细的精神检查,医生发现小 H 原来有一种十分难以启齿的隐忧。 她近 几个月的异常原来完全是被一位夜间来访的“男士”造成的,然而小 H 并不知道这位“男 士”姓甚名谁, 甚至连他的模样也说不清, 也不知道他是怎样进入自己房间的。 但这位“男 士”竟毫无廉耻决不客气地每夜来与小 H 同床而眠。尽管小 H 感到羞辱、烦恼和气愤, 但苟且之事却每夜都在发生, H 承认她有时感到似乎是在做梦, 小 但她对自己的感官受 到刺激的感觉却是十分清晰的。 综合其他方面的症状,医生为小 H 做出了明确的诊断:她患了精神分裂症,而她的 似梦非梦的屈辱感受是一种性幻觉,是触幻觉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一个 12 周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了 400 名住院和门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研究者用阳性和 阴性症状量表(PANSS)来评估有效性。结果用药的病人阳性症状(幻觉、妄想、多疑、偏 执等)和阴性症状(缺乏主动性、没有正常的享受感等)明显比用安慰剂的改善更大。用 Risperdal Consta 25mg 剂量的病人 47%临床症状改善(PANSS 总分减少 20%以上) ,而安慰 剂组只有 17%。12 周的治疗期内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激动、精神病、失眠、鼻炎和疼 痛。德科学家发现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基因http://www.39.net 时间:2003 年 12 月 22 日 德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已发现一种会导致罕见的紧张性精神分裂症的基因,这对 了解精神疾病的分子成因是一项重大成就。德国乌厄兹堡朱利斯--马西米连大学的精神病学和心理疗法系教授勒斯克告诉法新 社,在德国一个有三十名成员的家庭中,七人患了精神分裂症,而所有患者都有基因突 变。此一突变基因会引起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其症状是幻觉、幻想和身体不由自主的动 作。勒斯克表示,“如果这些发现属实,此一突变基因将是可能与精神病发展过程相关的 第一种基因。”紧张性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编号为WKL1位于人类整组基因的第二十二对染色体 上。由勒斯克和同事梅尔所主持的这项研究,今天在“分子精神病学”医疗杂志中发表。英美科学家正在对有紧张性精神分裂症病史的其他家庭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些发现 是否属实。勒斯克表示,WKL1突变基因引起紧张性精神分裂症的原因,目前仍不明。有一项假设是, 此一基因主管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类似位于脑细胞膜上的离子途径蛋 白质,它们在协助沿着脑细胞运送的电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勒斯克表示,精神分裂症的比例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一,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则较为罕 见,仅占所有精神分裂症病例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 他说,这些发现“无法推测其他类型的精神分裂症”,但为探讨精神疾病开启了新途 径。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如不理采亲人、不讲卫生、 对镜子独笑等。 病情进一步发展, 即表现为思维紊乱, 病人的思考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言语零乱、词不达意。此外,比较典型的症状,还有妄想与幻觉。●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55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不愿说话,不愿与他人交流,夜晚睡觉不脱衣服和鞋.也不分春夏 秋冬.不会更换衣服及洗理.天气变化还会发病.同时总是把碗,米还有其他东西藏在衣服 里.还会往外跑.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天气变化才发病. ●目前一般情况:不会换衣服,总是把东西藏在身上. ●病史:由于远离家乡,亲人,丈夫对她不管,不关心.孩子多,家里穷.婆婆和公公对她也不 好.丈夫的兄弟和兄弟媳妇欺负和打骂她.丈夫也不过问.后来她就发病了. ●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无 ●辅助检查:无 ●其它:无 第一次问题补充: 第一次问题补充: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平时嘴里总是在不停地说话,自言自语.还常说有人要她的东西. 第二次问题补充: 第二次问题补充: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该病人具有自虐现象.身上有虱子,儿女为她更衣,她不肯,反而骂 其儿女.或说那些虱子没有良心,就让她吸血吧.慢慢的哄她,她还是愿意洗澡,换衣服,但是 她有会把肮张的衣服穿上.评价 网友交流区关闭 2006 年最具实力特色专科医院 回答者:稀冀医苑职称:无 ( 13:41:31)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是脑的严重、慢性、致残性疾病。曾被认为 是心理疾病,现划为大脑疾病。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统计资料根据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资料:●每年有 200 万以上的成年美国罹患精神分裂症,其中有 1/10 承认有过自杀行为。●在美国,尽管仅 1%的人群患有谨慎心理性疾病,然而,光精神分裂症所占用的消耗费用 占所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费用的 22%。●精神分裂症病人所占用的病床数占所有因精神心理性疾病住院的 22%。哪些人患精神分裂症?尽管男女均可发生精神分裂症,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通常在 10~20 岁起病,而女性常在 20 岁以后至 30 多岁起病。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哪些?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但每个患者表现有差异,症状包括:●对现实的歪曲知觉●意识混乱●多疑●错觉●幻觉●思维紊乱●情绪失控●感情平淡(情感表达)●工作和学习困难 ●缺乏密切的人际关系/社交退缩●夸大自身价值和/或不现实自我评价过高精神分裂症最突出、迷惑的特征是精神症状的突然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其它精神疾病相似,必须就医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目前所知精神分裂症不是单一病因引起,可能有许多因素,如遗传、行为和环境等在发病 中均起作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以下情况决定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患者年龄、健康状况和病史●疾病的程度●对特殊药品、检查和治疗的耐受性●对病情的估计●病人对治疗的意见和选择由于病因不清,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复杂。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包括临床研究性治疗和经验 性治疗,总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包括抗精神病和抗抑郁剂)●心理治疗(包括家庭的参与)●康复治疗●自助和支持治疗 | 采纳为答案 | 投诉 | 评价(0) | ↑回页首 |评价关闭 回答者:madahahaha 医苑职称:无 ( 14:59:23)由于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明确,因此,治疗主要针对的不是病因,而 只是症状。一般认为不能根治本病,但治疗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如:适应环境、缩短病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精神衰退等。虽然很多人害怕精神分 裂症患者会无故伤人, 其实他们的暴力倾向不比一般人多。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较严重的病, 但三分之一患者其实生活近乎正常,另三分之一患者虽然有症状却仍可以住在家中。阳性症状的治疗 以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为主,还应辅以心理治疗及工作娱乐治疗等,治疗要 力求系统和充分―― 对以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行为紊乱、情感反应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应首选镇静作用强、控制兴奋躁动及抗幻觉妄想效果明显的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氟 哌啶醇、甲硫达嗪、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之类较新药,副作用较少, 病人较肯服用,但价钱也较昂贵。 对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识活动明显缺乏、缄默、退缩、被动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 应选具有激活作用的药物,如舒必利、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利培酮等; 对极度兴奋躁动、拒食、拒服药、无法管理、木僵、缄默、自杀、自伤、伤人、损物者, 若无禁忌症,应合并电休克治疗。阴性症状的治疗 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来说,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 障碍,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除继续采取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应特别注重心理治 疗,并充分配合工作娱乐等方面的行为治疗,以及家庭治疗。在进行行为治疗时,可让其参加文娱活动及生活自理活动,采取阳性强化法,当患者做出 符合治疗要求的良好正常行为,即计分予以奖励,以强化其正常行为,调动其积极性。同 时应耐心对其进行教育、启发、诱导,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鼓励其参加集体劳动 和文体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活跃他们的情绪。这对改善患者大脑功能、防止衰 退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因为家庭是患者的生活基地,对其影响较大,所以应同时积极配合家庭治疗,这对防止病 情复发和疾病恶化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常人眼中,患者可能思想和行为都古怪,但他们同 样须要尊重、爱、和关怀。患者家属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原则及方法、预后等。更应 予以同情、体贴、耐心和蔼的态度配合治疗,采取合理而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处理患者与家 属的个人问题。家人可以提病人服药,病症出现时及早就医。研究证明家庭处理好,能减 少病情复发。尤其是不应该羞于给患者外出,患者愈参加社交和工作,病情也愈易稳定。 | 采纳为答案 | 投诉 | 评价(1) | ↑回页首 | 评价关闭回答者:蓝天云 2006医苑职称:无 ( 12:16:21)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schimphrenia)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互不协 调、相互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在一定程度 上也反映“分裂”特征的其他症状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 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但一般认为遗传是精神分裂症病 因中的主要因素。近期也有学者提出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病毒可能使胎儿的大脑神经细胞 错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其中 15-35 岁发病最常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障碍(思 维散漫、思维中断、思维贫乏、妄想等)、幻觉、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倒错)和行 为障碍(社交退缩、行为怪异、紧张性兴奋、木僵等)。其中妄想、幻觉等明显明显精神 病性症状称为“阳性症状”;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精神衰退症状称为“阴性症状”。具 体可因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所不同。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思维障碍、幻觉、妄想等明显精神病性的“阳性症状”。思维障碍具体表现为联想散漫,即语言结构松弛,以至段落与段落之间显得散漫无序、句 子与句子之间互不相关、词与词或字与字之间不能组成完整的句子;思维阻隔,即突然无 故中止正在谈的话题,片刻后再接续原话题或另换话题,且缺乏自知;推理奇特,即逻辑 混乱,使人不知所云。幻觉具体表现为反复多次的报道性、评价性幻听,即听到有人对患者的行为作实况转播式 的报道、听到有两人一褒一贬地对患者品头论足。此外尚有幻视、幻触、幻嗅等,但较少 见。妄想具体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原发性妄想。最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即患者坚信自己被人以某 种方法侮辱或伤害;嫉妒妄想,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不忠贞;影响(控疲┩?耄?椿颊 吒械阶约旱乃枷搿⑿卸?透星槎际艿酵饬 τ 跋欤?踔烈痪僖欢?急凰?丝刂啤?急性期也可出现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等“阴性症状”。情感淡漠即对与其切身利益密切 相关的事物无动于衷,对欢乐、愤怒、恐惧等情境均无明显反应;情感不协调,即情感反 应与内容不一致,尤其是内在思维与表露出的情感表现不相应,如一边倾诉自己的不幸遭 遇,一边痴笑,一边述说自己开心的事情,一边流泪等。 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缺乏动力、缺乏精力、缺乏兴致、缺乏情感、缺乏礼仪和缺 乏社交等正常精神功能衰退或缺失的“阴性症状”。缺乏动力,具体表现为自发性动作的丧失,终日呆坐、闲逛,生活毫无目标。缺乏精力,具体表现为懒散乏力,终日卧床睡觉或懒得活动,似乎体质十分虚弱。缺乏兴致,具体表现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原先的爱好也已兴趣索然,精神活动显得十 分迟钝。缺乏情感,具体表现为脸面呆板、语言单调,对任何刺激都缺乏必要的情感反应,似乎已 达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死”程度。缺乏礼仪,具体表现为完全不讲究起码的礼仪,或者旁若无人地对人不理不睬,或者不顾 场合地乱叫乱嚷,或者当众脱裤弃衣。缺乏社交,具体表现为不参加任何人际交往活动,喜欢独居斗室、闭门不出,否则就尽量 回避,至多回答一两句就完事。精神分裂症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 有的患者外表完全可以似常人, 只有与其接触深谈, 才会发现其精神不正常,这是早期不能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有的患 者蓬头垢面、嘻嘻痴笑,或者奇装异服、东窜西颠,或者沉默寡语、茫然若失。这些精神 分裂症患者容易被发现。 精神分裂症除了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外,一般没有定向障碍,意识通常也清醒,智能基本 上也属正常,但自知力明显缺损,即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甚至也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有 所异常,因而往往不愿意接受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以下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本型为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见的一型。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也较其他各型为晚。其临 床表现主要是妄想和幻觉,但以妄想为主,这些症状也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方面。妄想 为原发性妄想,主要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这些妄想 通常结构松散、内容荒谬。如出现关系妄想时,患者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是针对 自己的,都与自己相关:别人的议论是对他的不信任的评价、别人润嗓子发出的声音是在 传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别人瞥一眼是在鄙视自己等。幻觉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时均可出现,以内容对其不利的言语性幻听最为多见,此外也可 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觉外,虽然也可有情感不稳定、行为异常等表现, 但一般对情感意志和思维的影响较少,行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只能完好,日常生活也 能自理,虽然自发缓解较少,但经过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症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起病多在 18-25 岁的青春期。起病缓急,常与始发年龄 相关,始发年龄越早,起病就越缓慢,病情发展呈阵发性加剧;始发年龄越晚,起病就越 急骤,病程在短期内就能达到高潮。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思维障碍 表现为言语杂乱、内容离奇,难以为人理解;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喜乐无常,时 而大哭,时而大笑,转瞬又变得大怒,令人难以捉摸;行为障碍表现为动作幼稚、愚蠢, 作鬼脸、玩弄粪便、吞食苍蝇、傻笑,使人无法接受。此外,也可能有妄想和幻觉,但较 片面简单。本型病人生活难以自理,预后较差。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本型较为少见。起病较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紧张性木僵,病人不吃、 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如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 清醒。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躁动,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 行为,严重时可昼夜不停,但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复又进入木僵状态。本型可自行缓 解,治疗效果也较理想。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本型较为少见。起病隐袭,发展缓慢,多在青少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 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早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萎靡、 注意力涣散、头昏、失眠等,然后逐渐出现孤僻、懒散、兴致缺失、情感淡漠和行为古怪, 以至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但没有妄想、幻觉等明显的“阳性症状”。病情严重时精神衰弱 日益明显。病程至少 2 年。本型预后较差。5、其他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除以上几种精神病性症状较为明显的类型外,尚有未分型、残留型和抑郁型等 几种类型。未分型精神分裂症是指多种症状交叉混合,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 症,也可成为混合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是指在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活动期后迅速转入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非特征性表现的人格缺陷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 也较为多见。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是指精神分裂症急性期除“阳性症状”外,同时伴有抑郁 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如精神分裂症其他各种症状减轻后才逐渐出现抑郁症状,则称为分裂 症后遗抑郁状态。
精神分裂症―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度神经衰弱 的文章

 

随机推荐